盖梁高支模专项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00569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940.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盖梁高支模专项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盖梁高支模专项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盖梁高支模专项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盖梁高支模专项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盖梁高支模专项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盖梁高支模专项方案.docx

《盖梁高支模专项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盖梁高支模专项方案.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盖梁高支模专项方案.docx

盖梁高支模专项方案

 

 

附件1预计施工计划进度表

附件2盖梁模板支撑架计算书

附件3盖梁高支模搭设施工图

第一章编制依据

1“花都大道快速化改造(花山立交-花东立交)”业主文件及有关资料;

2XXX市市政设计研究院2017年10月设计的施工图纸;

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5《建筑施工碗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08)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6《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7《混凝土模板用胶合板》(GB/T17656-2008)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8《简明施工计算手册》江正荣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9《钢管满堂支架预压技术规程》(JGJ/T194-2009)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0《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11《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2010);

12《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2003);

13《预应力筋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14370-2007);

14《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JGJ85-2010;

15《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2-2008);

16《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17《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年版);

18《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土建分册)(JTJF80/1-2004);

19《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

20《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1991);

21《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第二章工程概况

2.1工程概况

本项目为现状XXX市北部的省道S118线公路,位于花都区花东镇。

本工程为花都大道快速化改造(花山立交—花东立交),路线总体为东西走向,起点与机场高速北延线花山立交相交,之后路线沿花都大道(现状为S118线)向东,经花东镇城区,终点为机场第二高速公路花东立交(机场第二高速公路位于机场东环路路中高架),路线全长约6.23km,道路宽度60m,设计速度80km/h(受限路段采用60km/h)。

地理位置图

 

本工程沿线设置三凤立交(只包含立交主线桥,不包含立交匝道)和花东立交(包含立交主线桥和匝道),与永星路相交处设置一座永星路跨线桥。

永星路跨线桥:

在K3+886~K4+655处设置永星路跨线桥跨越永星路路,总长度为769m,桥梁按整幅设置,桥幅总宽度27.5m。

其中桥梁总长度为406.9m,引道总长度362.1m。

桥下满足行车净空5m,桥墩位于桥下左右辅道分离带处。

永星路跨线桥标准横断面布置:

0.5m(花槽)+0.5m(防撞护栏)+12.25m(车行道)+1.0m(中央防撞护栏)+12.25m(车行道)+0.5m(防撞护栏)+0.5m(花槽)=27.50m。

 

典型横断面(现浇预应力盖梁)

 

典型横断面(预应力混凝土预制盖梁)

2.2桥梁平纵断面布置

永星路跨线桥平面位于本桥位于Ls=150m右偏缓和曲线及直线上,纵断面位于0.48%、4.0%、-4.0%和-1%的纵坡、R=3600m的凹曲线、R=3900m的凸曲线、R=4500的凹曲线上,主要跨越永星路,桥下净空大于5.0m。

全桥上部结构采用为预应力砼预制小盖梁和现浇预应力盖梁,跨径组合:

(29.4+4×30)+(30+48+30)+(4×30+29.4)m;下部结构主要采用方柱墩、直臂式台,配钻孔灌注桩基础。

2.3桥跨布置和结构型式

各线桥跨布置和结构型式一览表

永星路

跨线桥

项目

上部构造

桥墩

形式

跨径

长度

桥宽

面积(m2)

备注

起点

引道

174.65

27.5

4802.9

第1联

预应力混凝土预制小盖梁

双方

柱墩

29.4+4×30

149.4

27.5

4111.25

第2联

现浇预应力盖梁

双方

柱墩

30+48+30

108.0

27.5

2970

跨远期规划永星路

第3联

预应力混凝土预制小盖梁

双方

柱墩

4×30+29.4

149.4

27.5

4111.25

终点

引道

183.65

27.5

5050.4

合计

桥梁结构长度406.9m,桥梁面积11189.5m2;引道长度362.1m,引道面积9853.3m2.

2.4预应力混凝土预制小盖梁

永星路跨线桥第1联、第3联均采用预制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盖梁结构,桥梁结构宽27.5m(含花槽),预制梁长有28.8m,结构简支,桥面连续。

主梁为预制构件,待主梁吊装完毕后,浇筑湿接段和现浇层把桥面连成整体。

27.5m桥宽横向由8片梁构成,梁间距3.4571m,边梁翼板宽度0.8164m;预制盖梁高均为1.6m,边梁顶板宽为2.85m,中梁顶板宽为2.4m,底板宽均为1m;盖梁顶板厚18cm,底板厚18~30cm;腹板斜率为4:

1,腹板厚18~30cm。

边梁吊重为606kN,中梁吊重为559kN。

盖梁之间横向湿接缝宽105.71cm,桥面现浇层厚10cm。

 

典型横断面(预应力混凝土预制盖梁)

 

预应力盖梁梁施工应满足《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要求及以下相关要求。

1)总体要求

预应力盖梁为单箱五室箱型断面盖梁,采用变截面,端部及跨中梁高为1.7m,根部梁高为2.8m(中横梁处加高为3.2m)。

底板水平,顶板为双向横坡(腹板变高形成),采用斜腹板。

泄水管、路缘石及防撞护栏底座等构造以及景观照明、交通工程的预埋件应与主梁一起制造。

2)耐久性设计

1混凝土材料技术要求

本工程桥梁设计基准期为100年,使用环境为一般(I类)环境。

混凝土强度等级、水胶比必须满足I类环境条件的基本要求。

 

2.5施工场地情况

2.5.1场地条件

本工程周边地势比较平坦,周围房屋距离桥梁位置有一定距离,桥梁布置不受地形和周围建筑物的影响。

2.5.2地下管线

根据设计单位收集的地下管线资料显示,跨线桥范围分布的管线主要有给水管、通信管线等,施工前结合本改造工程的“排水工程”进行相应的迁改。

2.6工程气候和地质条件

花都区位于XXX市北部,距XXX市中心城区22公里,地处珠江三角洲通往全国的咽喉要道。

(1)地层岩性

据野外钻探资料,场区主要出露第四系人工填土层(Q4ml)、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Q4al)、坡积层(Q4dl)及残积层(Qel)。

基岩为石炭系(C)沉积岩、侏罗系(J)花岗岩。

各岩土层的性质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1、第四系人工填土层(Q4ml)

主要由填筑土、素填土、种植土构成,其中填筑土分布于场区大部分地段,主要位于原有旧路路基及周边厂房路基等范围,已压实,该层直接出露于地表,层厚0.50~4.20m。

素填土及种植土,分布于场区部分地段。

2、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Q4al)

主要由粉质黏土、砂土等组成,局部路段有淤泥质粉质黏土,位于岩层或残积层之上,人工填土层之下,厚度一般0.5m~15m。

3、坡积(Q4dl)、残积层(Qel)

场区揭露石炭系(C)沉积岩风化残积土,呈粉质粘土状,原岩为粉砂岩、炭质页岩等。

厚度2.3m~9.4m。

4、石炭系沉积岩(C)

本次勘察揭露到的岩性主要为泥岩、石灰岩、炭质泥岩、砂岩、花岗岩,根据其岩性及风化程度可划分为强风化泥岩、微风化石灰岩、全风化炭质泥、强风化炭质泥岩、全风化砂岩、强风化砂岩等。

5、侏罗系花岗岩(J)

中风化花岗岩:

仅揭露于个别钻孔,岩石裂隙发育,岩芯多呈短柱状、块状,岩块较坚硬。

层顶埋深3.50m,层厚2.50m。

(2)水文地质

项目区气候潮湿,雨量充沛,地表水系较发育,区内河流、沟渠、池塘分布较密集,水量大小随季节变化。

勘察所揭露的地下水水位埋藏变化较小,地下水位普遍较浅,根据钻孔终孔24小时后观测,场地地下水混合稳定水位埋深一般为0.00~7.10m,标高一般为18.41~25.04m。

每年5~10月为雨季,大气降雨充沛,水位会稍有上升,而在冬季因降水减少,地下水位随之稍有下降。

地下水主要由大气降水及附近河流补给,其动态变化受大气降水和河水影响,勘察期间测得地下水位埋深一般为0.30~3.10m,平均1.73m。

第三章施工部署

本工程共有现浇盖梁8处,1#桥墩~4#桥墩、9#桥墩~12桥墩均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盖梁。

盖梁施工场地较平坦,主要为原有道路,因此盖梁施工前对桩基施工时预留的泥浆池及泥浆进行清除,回填砖渣或土方并用压路机压实后作支架地基。

3.1施工组织

1盖梁支架施工组织

盖梁施工采用满堂支架就地浇筑的方法,即在支架上安装模板、绑扎、安装钢筋、预埋孔道、在现场浇筑混凝土,养护待混凝土的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再施加预应力及管道压浆,最后拆除模板,拆除支架。

2)人员组织

支架搭设拟安排架子工14人,高峰期为21人,基础作业人员5人,25t汽车吊1台,压路机1台,挖掘机1台。

作业人员及机械根据现场情况组织进场。

2现浇盖梁施工组织

现浇混凝土施工与支架、模板施工形成流水,盖梁养护至75%强度拆除侧模方可进行张拉,故先进行1~4号桥墩盖梁部分的施工,混凝土养护满足后拆除侧模进行张拉,同时进行9~12号桥墩盖梁部分的施工。

盖梁施工拟安排混凝土工7人,钢筋工14人,25t、50t汽车吊各1台,泵车1台。

作业人员及机械根据现场情况组织进场。

桥梁盖梁施工为182天。

3.2施工方案

3.2.1盖梁支架施工方案

根据实际情况,本工程的现浇砼支架采用满堂红碗扣件式钢管支架搭设。

盖梁支架的水平杆步距为60cm,立杆纵向间距60cm,立杆横向间距在腹墙和横隔板处为30cm,在墩柱纵向左右3m处立杆横向加密至30cm,立杆纵向60cm);

立杆垫脚采用20cm宽、5cm厚的松木板以消除应力集中。

钢管采用外径Φ48mm,壁厚3.5mm的钢管,节点碗扣件采用直角碗扣件,回转碗扣件和对接碗扣件三种碗扣件,钢管底部采用可调式螺栓底座,上部采用可调式上托。

支架搭设前对搭设范围进行淤泥和种植土的清除,回填砖渣或土方,用压路机进行平整压实,上铺25cm厚5%水泥稳定碎石垫层+15cm厚C25砼作脚手架地基,设置双面排水坡度,两侧设排水沟。

立杆底部通长铺设30×4cm木板,并用小钢板支顶,设离地高度不超过20cm的扫地杆,满堂支架设置水平和竖直剪刀撑,扫地杆、剪刀撑均采用Φ48×3.5mm碗扣件式钢管。

顶部施工操作面两侧设安全防护栏,支架外侧悬挂密目安全网。

3.3施工管理组织机构

施工管理组织机构及责任人如下表所示:

项目经理

XXX

副经理

XXX

施工员

XXX

测量员XXX

质量员

XXX

资料员

XXX

盖梁施工一队

技术负责人

XXX

副经理

XXX

安全员

XXX

盖梁施工二队

测量队

质量管理

试验监测

安全保卫

后勤协调

资料及预决算

计划统计

第四章现浇盖梁施工进度计划

具体盖梁施工计划安排见附件1于是施工进度计划。

 

第五章施工管理组织及资源投入计划

5.1劳动力使用计划

1劳动力使用总计划

序号

名称

人数

序号

名称

人数

1

现场施工负责人

2

11

钢筋工

14

2

技术员

1

12

架子及模板工

14

3

施工员

3

13

混凝土浇筑工

7

4

质检员

1

14

电焊工

8

5

安全员

2

15

起重工

2

6

测量员

2

16

吊机司机

2

7

试验员

1

17

挖掘机司机

1

8

材料员

1

18

电工

2

9

资料员

1

19

杂工

5

10

小计

14

20

小计

55

总计:

69人

2主要管理人员安排

1)项目经理郑大闰、项目副经理郑奕洪、XXX主要负责项目管理和现场总体安排、调度和协调施工现场的人员和设备。

2)技术负责人:

XXX负责项目施工方案编制和指导,施工技术总指导。

3)现场质安组:

XXX主要负责对现浇盖梁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内部自检和报验。

3)现场施工技术组:

XXX主要负责具体安排现浇盖梁施工的工作及指导工人施工。

4)现场施工技术组:

工长杨云剑、材料试验员李桂彬、测量员费海清

盖梁支架及钢平台搭设、钢筋班、模板班、混凝土浇筑、预应力张拉和压浆等班组

负责盖梁支架和钢平台搭设、模板安装、钢筋加工和安装、混凝土浇筑、模板拆除、混凝土养生及预应力盖梁的预应力张拉和孔道压浆。

5.2设备材料投入计划

1主要机械设备投入计划

序号

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

计划进场时间

1

泵车

臂长37m

1

按计划进场

2

电动空压机

QJ-250

2

按计划进场

3

汽车式起重机

25T

1

按计划进场

4

汽车式起重机

50T

1

按计划进场

5

挖掘机

PC200

1

按计划进场

6

振动棒

ZN-50

10

按计划进场

7

钢筋切断机

40MM

2

按计划进场

8

钢筋弯曲机

40MM

2

按计划进场

9

交流电焊机

BS300

15

按计划进场

10

氧割设备

2

按计划进场

11

自卸式汽车

2

按计划进场

12

真空泵

AMBV80

2

按计划进场

13

水环式真空灌浆泵

SZ—2

2

按计划进场

14

千斤顶

YDN-400

4

按计划进场

14

压路机

1

按计划进场

15

打夯机

4

按计划进场

 

2主要材料投入计划

序号

材料名称

单位

进场数量

计划进场时间

1

C50混凝土

m3

145

按计划进场

2

钢筋

t

330

按计划进场

3

预应力钢绞线

t

23.6

按计划进场

4

模板

m2

约15000

按计划进场

5

钢管

M

25000

按计划进场

第六章盖梁施工工艺及模板支撑体系施工方法

6.1现浇盖梁施工工艺

1本工程现浇盖梁根据设计分段和施工工艺考虑,预应力盖梁施工工艺为:

基础处理及搭支架

施工方案审核

底座模板及预压

绑扎钢筋及安波纹管

穿预应力钢绞线

中线标高检查

钢筋下料、成型

浇筑混凝土

养生及拆侧模模板

张拉

压浆

封锚

拆盖梁底模板及支架

灰浆配制

试块制作

试块检测

试块制作

混凝土拌合及运输

试块检测

养护

检查签证

 

预应力盖梁施工流程图

6.2钢管满堂支架施工、预压及监测

6.2.1碗扣件式钢管满堂支架搭设方案

本工程施工范围的现浇盖梁,均采用落地式满堂支架施工。

碗扣件式钢管满堂支架体系由支架基础(25cm厚5%水泥稳定碎石垫层+15cm厚C25砼)、30×4cm木板、双5×10cm木枋、Φ48×3.5mm钢管立杆、横杆、斜撑杆、可调节顶托、双Φ48×3.5mm钢管作纵向分配梁、双Φ48×3.5mm钢管横向分配梁;模板系统由6mm定型钢模板组成,侧模采用4组M14对拉螺栓紧扣双Φ48×3.5mm钢管。

根据本工程盖梁施工技术要求、荷载重量、荷载分布状况、地基承载力情况等技术指标,通过计算检验盖梁最厚处的支架承载力及稳定性,确定每孔支架布置。

6.2.2碗扣件式钢管满堂支架搭设施工方法

1施工准备:

由工点负责人和技术人员按施工方案中有关支架的要求,向搭设和使用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对进场的碗扣件式支架钢管、脚手板等按规范要求进行检查验收,不合格的构配件不予使用,经检查合格的构配件按品种、规格分类,堆放整齐、平稳。

2碗扣件式支架搭设:

1)地基处理与底座安放

在现浇梁支架基础范围内进行种植土等杂物清除并回填,用压路机压实后,铺25cm厚5%水泥稳定碎石垫层+15cm厚C25砼,地基面按向两侧1%找坡,盖梁两侧设置水沟排水,保证雨季地基不积水。

对原有泥浆池位置,将泥渣清理干净,回填砖渣压(夯)实,支架搭设前按要求进行地基承载力检测。

地基处理好后,在地基土上放样出立杆的位置,安放30×4cm木板垫板,然后按支架的柱距、排距要求搭设立杆。

垫板要准确地放在定位线上,且要铺设平稳,不得悬空。

杆件搭设

支架搭设顺序如下:

放置纵向扫地杆→底托→立柱→横向扫地杆→第一步纵向水平杆→第一步横向水平杆→第二步纵向水平杆→第二步横向水平杆……

支架扫地杆离地面高度不得高于35cm。

剪刀撑随立柱、纵横向水平杆等同步搭设。

每道剪刀撑跨越立柱的根数宜在5~7根之间。

每道剪刀撑宽度不应小于4跨,斜杆与地面的倾角宜在45~60度之间。

扫地杆和剪刀撑均采用钢管碗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横向水平杆的伸出端或立柱上,旋转碗扣件中心线距主节点的距离不大于15cm。

满堂支架剪刀撑布置:

1)竖直支架四周外侧均设置竖直剪刀撑;2)每5~8m设置纵向剪刀撑,3)每5~8m设置横向剪刀撑;4)当支架高度小于8m时,在顶层设置水平剪刀撑;5)当支架高度大于8m时,处底层及顶层设置水平剪刀撑外,每5~8米设置一层水平剪刀撑。

纵向分配梁的双钢管搭接时应在顶托位置搭接,且两根钢管应错开搭接。

3支架施工注意事项及要求:

1)制作质量要求:

钢管脚手架钢管规格应为Φ48mm×3.5mm。

立杆连接处外套管与立杆间隙应小于或等于2mm,外套管不得小于160mm,外伸长度不得小于110mm。

钢管焊接前应进行调直除锈,钢管直线度应小于1.5L/1000(L为使用钢管的长度)。

2)构配件外观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钢管应平直光滑、无裂纹、无锈蚀、无分层、无结巴、无毛刺等缺陷,不得采用横断面接长的钢管;

铸造件表面应光整,不得有砂眼、缩孔、裂纹、烧冒口残余等缺陷,表面粘砂应清除干净;

冲压件不得有毛刺、裂纹、氧化皮等缺陷;

各焊缝应饱满,焊药应清除干净,不得有未焊透、夹砂、咬肉、裂纹等缺陷;

构配件防锈漆涂层应均匀,附着应牢固;

主要构配件上的生产厂标识应清晰。

支架旧钢管应检查其锈蚀深度,检查时在锈蚀严重的钢管中抽取三根,在每根锈蚀的部位横向截断取样检查,当锈蚀深度超过0.5mm时,不得使用。

3)对辅助和防护措施的要求:

每步外立杆内侧应设1.2m高防护栏杆和200mm高挡脚板。

操作平台搭设位置应符合作业要求,其宽度不得小于1m,坡度以1:

3为宜。

脚手架必须满足荷载要求,并设缆风绳,确保脚手架的稳定性。

按规定搭设安全网,系安全带,戴安全帽,确保人身安全。

使用前必须经过验收合格方可使用。

3支架拆除:

1)拆除前的准备工作:

全面检查碗扣件连接件、支撑体系等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根据检查结果,补充完善施工组织设计中的拆除顺序,经主管部门批准方可实施;

拆除安全技术措施,由单位工程负责人逐级进行技术交底;

清除脚手架上杂物及地面障碍物。

2)拆除应符合以下要求:

拆除顺序应逐层由上而下进行,严禁上下同时作业;

支架采用分段、分立面拆除。

3)卸料应符合以下要求:

1各构配件必须及时分段集中运至地面,严禁抛扔;

2运至地面的构配件按要求及时检查整修与保养,并按品种、规格存放,置于干燥通风处,防止锈蚀。

6.2.3支架预压试验及监测

6.2.3.1支架预压流程图

预压前准备工作

完成第一级50%荷载加载

完成第二级100%荷载加载

完成第三级110%荷载加载

数据汇总、分析对比

准备卸载

卸载成为第一级的受力状态

持荷观测

卸载成为第二级的受力状态

卸载成为“加载初始状态”

预压过程的总结、抬高值的确定

6.2.3.2支架预压目的

为保证施工安全、提高现浇梁质量,在盖梁支架搭设完毕,盖梁底模铺好后,对支架进行超载预压。

支架预压包括梁重、支架重、内外模板重量、施工荷载重量等。

预压的目的一是消除支架及地基的非弹性变形,二是得到支架的弹性变形值作为施工预留拱度的依据,三是测出地基沉降,为采用同类型的桥梁施工提供经验数据。

6.2.3.3支架预压方法

模板安装完毕后,对其进行预压。

为保证预压荷载的合理分布,模拟混凝土浇注顺序进行加载,即:

第一步加载底板钢筋混凝土重量、第二步加载腹板钢筋混凝土重量、第三步加载翼缘板钢筋混凝土重量、第四步加载顶板钢筋混凝土重量。

1加载荷载范围

在安装好底模模板后,可对支架进行预压。

考虑支架体系搭设后整体受力均匀,预压时按对顶底板范围按最不利条件部位预压(此处取主线桥第一联24m跨处),底板翼缘板全部进行预压,全部采用沙袋预压。

沙袋预压示意图

2预压荷载

考虑到混凝土振捣产生的动荷载及小型机具等荷载,预压荷载按混凝土梁体自重和内模重量的的1.1倍考虑,考虑以取底板10宽度范围和顶板26.54m宽度范围内梁体自重和内模重量的1.1倍作为总荷载计算堆载均布荷载,详见:

盖梁梁底模受力面积示意图。

盖梁底模受力面积示意图——立面

底模板受力面积S为两侧悬挑部分以及墩柱中间部分,S=2*7+1.6*6=23.6m2。

其中,1~4号及9~12号桥墩,共计8个盖梁单个盖梁HRB400钢筋合计重量41t,C50砼共计179.4m3,C50混凝土平均密度为2.42kg/m3,约合重量为0.44t,钢束总重约2.918t,定位钢筋总重约0.3t,锚下钢筋总重约为0.2tkg,。

项目

HRB400钢筋(t)

C50混凝土(t)

预应力钢束(t)

预应力定位钢筋(t)

预应力锚下钢筋(t)

总质量量(t)

质量

41

0.434

2.92

0.302

0.204

44.86

故,每平方堆载面积重量:

44.86/23.6=1.9t/m2

3加载方式---分级加载、对称加载

待支架搭设完毕,底模铺好后。

检查支架横纵向连接是否牢固及剪刀撑是否按要求设置。

检查合格后开始预压,预压采用在支架顶面堆码砂袋的方式,荷载分布按照梁体纵向结构自重分布情况进行设置。

砂袋应逐袋称量,要设专人称量、专人记录;称量好的砂袋一旦到位就必须采用防水措施,要准备好防雨布。

加载时,派专人观察支架变化情况,一旦发现异常,立即进行补救。

加载顺序:

总荷载值的50%、100%和120%分三级进行加载,并及时进行测量、观测;加载的顺序应尽量接近于浇筑砼的顺序,即纵向从跨中向两侧,横向从盖梁中心处向两侧翼板开始加载,不可随意堆放。

4测点布设

每跨纵桥向设2个断面:

每个断面模板上布置7个点,分别在底板布设3个点,每侧冀板上布设2个点;在垫木下的支架底部处设观测点,布置方式与梁部相同。

对各测量点进行编号,以便预压时进行对比观测,控制模板立模标高,

预压时主要观测的数据有:

支架底座沉降—地基沉降;卸载后顶板客恢复量以及支架的侧位移量和垂直度,按测得的沉降量及设计标高,重新调整模板标高。

测量时,依据工程测量规范,采用水准仪配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