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历年真题汇编考点4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解析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00544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70.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历年真题汇编考点4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历年真题汇编考点4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历年真题汇编考点4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历年真题汇编考点4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历年真题汇编考点4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历年真题汇编考点4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解析版.docx

《高考历史历年真题汇编考点4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历年真题汇编考点4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解析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历年真题汇编考点4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解析版.docx

高考历史历年真题汇编考点4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解析版

考点4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考点图解】

【名师点拨】

一、辩证看待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虽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进步作用,但只是着眼于对黑暗现实的揭露,并没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层次,更没有提出废除封建制度的主张。

所提出的为君之道与治国之道,仍然没有跳出“修齐治平”的儒家传统思想范畴,因此绝不能等同于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二、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特点、表现

特点

表现

反传统、反教条

李贽指出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他还提出男女平等和“万物皆生于两”的观点,令维护名教传统的士大夫们惊惧

反君主专制,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黄宗羲提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顾炎武提倡“众治”,反对“独治”,这些思想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提倡“经世致用”

顾炎武主张为学应求真务实,致力于社会变革,力图扭转明末不切实际的学风

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黄宗羲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

【历年真题】

1.(2018·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27)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人谑称:

“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

”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

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  )

A.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B.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

C.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D.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

【解析】材料“胸无墨、眼无丁者”也热衷于出版个人著作,不能体现出学术文化水平的迅速提升,故A项错误;材料“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反映出士人的喜好,与士人的地位的变化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讲述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没有反映出个人著作的内容与社会的关系,无法体现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故C项错误;材料“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说明当时人们对文化知识的崇尚,社会上的文化氛围浓厚,故D项正确。

【答案】D

2.(2017.4·浙江高考·6)明清之际,黄宗羲提出振聋发聩的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顾炎武揭示了“私天下”的危害,王夫之则猛烈抨击“孤秦”、“陋宋”。

上述思想(  )

A.是思想文化走向近代化的先声B.说明了儒家思想主流地位旁落

C.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削弱D.在批判融合中形成新理学思想体系

【解析】明清之际,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主张都是反对君主专制,是在思想上走向近代化的先声,故A项正确;明清之际,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主张是对儒学思想的批判继承,没有脱离儒学的范畴,故B项错误;明清之际,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强化,故C项错误;明清儒学是对宋明理学的批判继承,但还没有形成新的思想理论体系,故D项错误。

【答案】A

3.(2016·江苏单科·5)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

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

由此可见,李贽(  )

A.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B.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

C.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D.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

【解析】材料“狂狷之士”“儒帽裹僧头”主要体现李贽是一个离经叛道的人,他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无法说明他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故A项错误;材料“却收女弟子”只能说明李贽的说法与其他人不一样,不能就此说明明代妇女地位发生变化,故B项错误;材料“儒帽裹僧头”“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表明批判传统礼教,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故C项正确;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是道家的思想,材料中只是讲述李贽的狂妄不羁,没有提及他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故D项错误。

【答案】C

4.(2016·海南单科·9)清代有女诗人作诗曰:

“人生德与才,兼备方为善。

独至评闺材,持论恒相反。

有德才可赅(兼有),有才德反损……我意颇不然,此论殊褊浅。

”这反映了在清代女性中(  )

A.男女平等思想被普遍接受B.德才兼备成为主要的评价标准

C.出现了对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D.产生了维护自身权益的诉求

【解析】由“有德才可赅(兼有),有才德反损”即所谓女子无才便是德,是重男轻女的表现,与男女平等不符,故A项错误;对古代女性的评价更多强调有德,反对有才,与德才兼备不符,故B项错误;由“我意颇不然,此论殊褊浅”可知作者对传统的女性歧视的反感,故C项正确;女诗人主要是对传统女性德才观的不满,没有谈到自身的权益,故D项错误。

【答案】C

5.(2015·福建文综·17)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

“今将静百姓之心,而改其行,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

在此,顾炎武强调(  )

A.培养人才,经世致用B.弘扬道德,规范言行

C.富足百姓,移风易俗D.教化民众,静心明志

【解析】材料没有体现培养人才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弘扬道德,规范言行信息,故B项错误;“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意思是先让百姓富足,然后推行教化,达到移风易俗,故C项正确;教化民众,静心明志是在“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基础上,没有突出作者意思,故D项错误。

【答案】C

6.(2012·广东文综·14)有人这样评论当时的政治制度:

如果宰相制尚未废除,宰相就会用古代圣人贤君的德行来劝谏君主,君主就不会肆无忌惮。

据此可知,他主张(  )

A.限制君权B.削弱相权C.实行君主立宪制D.废除三省六部制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理解与材料解读能力。

题干提供的观点强调宰相制度的的存在有利于制约君权,换而言之废除宰相制度导致君权极端化。

这说明观点主张限制君权,故选A项。

【答案】A

7.(2011·天津文综·3)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

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

这说明李贽(  )

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

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解析】本题考查李贽的思想主张,意在考查考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从材料看,儒学一直是少数士大夫垄断,而李贽则认为普通百姓占据了人口的大多数,一种思想学说要为大多数人服务,被大多数人所拥有,这既是对儒学被少数人垄断的批判,也是对儒学的发扬光大。

【答案】C

8.(2011·全国新课标文综·26)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

“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民为邦本

C.天下为公D.民贵君轻

【解析】A项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感,与题意不符;B、D两项体现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相互依存关系,但这种看法是为更好地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缺乏民主意识;天下为公体现了一定的民主色彩,故选C项。

【答案】C

9.(2011·北京文综·15)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  )

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B.质疑孔子的权威性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解析】明末清初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在思想界出现了黄宗羲等为代表的鼓吹早期民主,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思想家,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

【答案】D

10.(2011·海南单科·7)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是基于他们(  )

A.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B.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

C.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D.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

【解析】抓住关键词“经世致用”,经世致用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

由明清之际思想家顾炎武等提出。

他们认为学习、征引古人的文章和行事,应以治事、救世为急务,反对理学家不切实际的空虚之学。

所以B符合题意。

【答案】B

11.(2010·海南单科·7)“君子之为学也,以明道也,以救世也。

”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  )

A.格物致知B.尊崇道统

C.心外无理D.经世致用

【解析】考查阅读理解材料,题目材料为顾炎武文章“君子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

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

”意思是大丈夫之所以学习的原因,是为了明白事理,为了济世救民。

如果只是为了吟诗作赋,玩文字游戏,那就成了所谓的雕虫小技,又有什么用处呢?

所以选D。

【答案】D

12.(2008·宁夏文综·27)《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述“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别立褒贬”。

这里的“某人”是指(  )

A.李贽B.黄宗羲

C.顾炎武D.王夫之

【解析】本题考查明清之际活跃的思想家们的思想,要求对他们各自思想的特点有一个深刻的把握。

其中李贽具有“离经叛道”的性格,符合材料体现的意思。

【答案】A

13.(2008·广东单科·3)某思想家说:

“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他所反对的是(  )

A.民主共和制B.中央集权制

C.专制主义制度D.君主立宪制

【解析】可直接读取材料信息,为天下万民服务而并非为君主实现其专制统治服务,从自于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家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反映出其反对封建专制思想,故选C符合题意。

【答案】C

14.(2007·北京文综·14)儒家思想在后世不断发展,下列主张哪个具有民主启蒙色彩(  )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制天命而用之

C.天人感应,君权神授D.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解析】D项批判封建君主专制,故具有民主启蒙思想。

【答案】D

15.(2015·天津文综·14节选)(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

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己、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已以安人”,“修已以安百姓”。

——林存光《孔子新论》

材料二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己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救之。

近世,号为通经者,大都皆口耳之学,无得于心,既无心得,尚安望其致用哉?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2)材料二中,顾炎武提倡的治学目的是什么?

他的学术实践在当时有何意义?

(4分)

(3)上述两位思想家的主张有何共同点?

结合当今时代,谈谈你的认识。

(6分)

【解析】

(2)第一小问目的,根据材料二中“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己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救之……尚安望其致用哉?

”可知其主张为学的目的是经世致用;第二小问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其批判空谈,开朴实学风先河。

(3)第一小问共同点,根据设问一和设问二可知,孔子和顾炎武都不是在单纯的强调为学和做学问,而是有一定的社会责任;第二小问认识,围绕着社会责任是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应该继承和发扬这种传统的角度考虑。

【答案】

(2)目的:

经世致用(明道救世)。

意义:

批判空谈,开朴实学风先河。

(3)共同:

强调社会责任感。

认识:

社会责任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一,当代青年应该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肩负起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重任。

16.(2011·浙江文综·38节选)(26分)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寓封建(注:

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

……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

……有司之官……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羁?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其专在下”、“其专在上”各指什么。

材料中顾炎武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并予以简要评价。

(9分)

【解析】第⑵题关键是要理解顾炎武的话,根据所学知识疏通句意,排除文言文障碍。

顾炎武这段话的主旨是指出了分封制和郡县制的不足,并提出了“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的分权思想。

在评价顾炎武这一主张时要有辩证思维。

【答案】

(2)地方权势过大;君主专制。

提出“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的分权思想。

批判君主专制,揭露官僚腐败,具有进步性;但还不具有近代的“民权”意识。

17.(2011·江苏单科·21)(12分)“今日者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

”顾炎武由此成一代大学者,开一代新学风,其思想脉络清晰可见。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廉耻者,士人之美节;……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

——顾炎武《日知录·廉耻》

材料二夫子所以教人者,无非以立天下之人伦。

……是故有人伦,然后有风俗;有风俗,然后有政事;有政事,然后有国家。

——顾炎武《亭林文集·华阴王氏宗祠记》

材料三理学之曰:

“《论语》,圣人之语录也。

”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

——顾炎武《亭林文集·与施愚山书》

请回答:

(1)顾炎武以拯救时代为己任。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顾炎武该思想产生的政治背景。

(2分)

(2)顾炎武以社会教化作为拯救时代的重要途径。

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天下昌明的社会表象,并概括社会教化的功能。

(5分)

(3)顾炎武以儒学作为社会教化的资源。

依据材料三,指出顾炎武对儒学进行了怎样的取舍?

并说明其理由。

(3分)

(4)在中国思想史上,顾炎武以怎样的学风和时代责任感影响着时人及后世?

(2分)

【解析】本题以顾炎武的三段材料为切入点,考查了学生对顾炎武的思想产生原因、基本主张和影响的认识,以及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这类“小切口,新角度,多层次,深分析”为特征的题目,是各省市命制主观题的主流。

解答本题,首先要根据设问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然后把握好材料的时代特点。

(1)问,顾炎武思想产生的背景,要结合明朝后期史实概括,可以从君主独裁、宦官专权、官僚腐败等角度回答。

(2)问,材料一强调个人修养问题,材料二强化教化作用;功能从提高个人修养、净化社会风气等方面总结。

第(3)问,突出顾炎武是儒家思想家,反对理学,主张恢复孔孟之道的目的。

第(4)问,要概括材料回答,学以致用是顾炎武思想最大特点,体现时代责任感的是他的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答案】

(1)政治背景:

官僚腐败;政治暴虐(或朝政混乱)。

(2)表象:

风俗。

功能:

提高士人修养;净化社会风气;安定政治秩序;确立伦理道德。

(3)取舍:

取孔孟之道,舍宋明理学。

理由:

孔孟之道为儒学之根本。

(4)学风:

经世致用(或崇实致用)。

时代责任感: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