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名著导读《莎士比亚戏剧》教学设计 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00112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5.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名著导读《莎士比亚戏剧》教学设计 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语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名著导读《莎士比亚戏剧》教学设计 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语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名著导读《莎士比亚戏剧》教学设计 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语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名著导读《莎士比亚戏剧》教学设计 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语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名著导读《莎士比亚戏剧》教学设计 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名著导读《莎士比亚戏剧》教学设计 1.docx

《语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名著导读《莎士比亚戏剧》教学设计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名著导读《莎士比亚戏剧》教学设计 1.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名著导读《莎士比亚戏剧》教学设计 1.docx

语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名著导读《莎士比亚戏剧》教学设计1

名著导读《莎士比亚戏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莎士比亚和他的作品。

2、了解莎士比亚作品的主要内容

3、了解莎士比亚戏剧特点。

4、赏析莎士比亚的戏剧语言。

【教学重点】  了解莎士比亚作品的主要内容,赏析莎士比亚的戏剧语言。

【教学难点】了解莎士比亚戏剧特点。

【教学过程】

一、作者及作品:

   莎士比亚1564年4月23 日生于斯特拉福镇Stratford 。

父亲是一个商人。

18岁时与比他大八岁的安妮Anne Hathaway 结婚,婚后6 个月即生下一个孩子。

21岁时来到伦敦,逐步走上戏剧创作的道路,最终成为著名剧作家,享受国王供俸。

1616年4月23日逝世。

  莎士比亚一生创作了两部长诗、一部十四行诗集、37部剧作。

他的创作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1、早期(1590——1600):

  长诗《维纳斯与阿多尼斯》Venus and Adonis 、《鲁克丽丝受辱记》The Rape of Lucrece 、《十四行诗集》The Sonnets

  九部历史剧——《亨利六世》Henry 6th (上中下)、《理查三世》、《理查二世》、《亨利四世》(上下代表作)、《亨利五世》、《约翰王》

  喜剧代表作是《威尼斯商人》Merchant of Venice 吝啬鬼夏洛克 Shylock

  悲剧代表作是《罗密欧与朱丽叶》(Romeo and Juliet),这是一部带有喜剧色彩的悲剧。

2、中期(1601——1607):

七部悲剧、四部喜剧

  “四大悲剧”——《哈姆莱特》(Hamlet)(1601 代表作)、《奥赛罗》(Othello)(1604)、《李尔王》(King Lear)(1604)、《麦克白》(Macbeth)(1606)

  《雅典的泰门》 Timan of Athens 也很著名。

3、后期(1608——1612):

传奇剧

  《辛白林》Cymbeline (1609)、《冬天的故事》Winter’s Tale (1610)暴风雨》The Tempest (1611 代表作)

二、评价:

  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 1564 4 23—1616 4 23)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和欧洲最伟大的作家,也是世界四大著名诗人之一。

  “莎士比亚是时代的灵魂,戏剧元勋。

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世纪。

”(本·琼生)

  “他有非凡的心灵,是才气横溢的全能大师。

只有这个伟大的时代才能产生这样一个伟大的婴孩。

(泰纳)

  雨果认为《圣经》、荷马、莎士比亚“三位一体”。

  “莎士比亚就是无限”(歌德)

  “莎士比亚是一个仅次于上帝,创造最多的人。

”(大仲马)“莎士比亚是戏剧方面的荷马”(别林斯基)

三、作品特点:

  他第一个用写史诗的规模写了九个历史剧,生动地叙述了也评论了从约翰王到亨利五世的三百年英国历史。

我们说他评论了这段历史,这是因为将这些历史剧放在一起来看,莎士比亚歌颂英国民族国家的形成,拥护强有力的开明君主,谴责封建集团之间的斗争,暴露阴险恶毒的政治人物的危害,他的倾向性是明显的。

  他有点铁成金的本领:

他的剧本的主要情节几乎全部来自别人,然而经他加工之后,这些情节获得了新的深刻的意义。

哈姆莱特在他手里从一个通常的复仇者变成一个胸襟广阔、思想深刻的人文主义者,这个变化是至今都令人惊叹不已的。

  他最懂戏:

他的剧本总是情节生动,比别人的更能利用当时舞台的特点,发挥当时演员的潜力。

他写得比较放松,自由,然而却不希罕使用廉价的“手法”,如突然出现一事,叫观众大吃一惊之类。

他剧中的情节总是有足够的理由在后面的,在情节的安排上他显示了卓越的比例感和节奏感。

他善于创造人物:

他的人物总是比当时别的剧作家笔下的人物更全面、更深刻。

他善于窃取我们的心,使我们同情他着力刻画的主要人物。

几百年来,哈姆莱特、奥赛罗、罗密欧、考狄利姬、苔丝狄蒙娜、鲍西姬、朱丽叶、罗瑟琳------吸引了无数世代的观众和读者。

他在描写性格方面不简单化:

高利贷者夏洛克有其残忍、凶恶的主要一面,也有其作为犹太人受侮辱受迫害的次要一面。

他不是一下子就将人物的性格全盘端出,他让他们随着剧情的发展,在同别的人物的接触往来里泄露他们自己,丰满他们的形象。

这种接触和往来就是人物之间的社会关系,他总是力图在这种关系里注入重大的思想内容,于是我们看见一个年轻的人文主义者同一整个险诈的朝廷对立,一个正直、勇敢、诚挚的英雄同一群马基雅维里型的冒险家对立,一个代表新兴的资本主义势力的进出口商人同一个体现中世纪剥削制度的高利贷者对立------这一系列的对立就是一系列意义重大的冲突,在冲突和冲突的解决里人物显示他们性格的更多方面,给予观众以新的震撼和新的了解。

19世纪英国批评家几乎完全集中注意力在莎士比亚的人物性格上,这是过偏了,但这也因为莎士比亚的人物性格确有可以深挖、值得深挖的地方。

四、内容梗概:

1、《罗密欧与朱丽叶》内容简介

  在古代意大利的维洛那城里,有两个世仇大家族,蒙太古和凯普莱特。

蒙太古的独子罗密欧在凯普莱特家的盛大舞会上,见到了主人的独生女,维洛那城最美丽的绝色名媛朱丽叶,在罗密欧看来,朱丽叶简直是奇葩在百花中争艳。

明星在黑夜中闪现,日月在九天中高悬,不,是仙女将落人间,朱丽叶也一眼看中了英俊非凡、举止优雅的罗密欧,他们都为对方的非凡仪表所吸引,一见钟情,难舍难分。

罗密欧不顾朱丽叶是仇家的掌上明珠,爱情的火焰在心中越烧越旺。

晚会后,他潜入主人家的花园,来到朱丽叶闺房的阳台下,寻找他的灵魂,朱丽叶也得知,她所爱慕的英俊王子是仇家的儿子罗密欧,她也不顾家族世仇,芳心里燃起了熊熊爱火,心潮如海涛激荡,她来到阳台上,对着夜空吐诉衷情,这对恋人就这样一上一下,一问一答,在狂喜中海誓山盟,私定终身,度过了一个幸福的月夜,并且约定在第二天就请人商量决定结婚的时间和地点。

  天明后,罗密欧去修道院求劳伦斯神父成全他与朱丽叶的婚姻,神父也想利用这对恋人的深情去化解这两个家族的仇恨,同意这持他们的婚礼当天下午,罗、欧先后到达神父处,在神出鬼没父的主持下喜结良缘。

朱丽叶回到家里,心花怒放,急切在等待黑夜来临,以便让丈夫早一点投入自己的怀抱。

  罗密欧与他的好友茂丘西奥在街上遇见了蛮横无礼的提伯尔特;他是朱丽叶的表兄,曾多次向罗密欧挑衅,这次他又首先动武,刺死了茂丘西奥,罗密欧在自卫中,失手刺中了提尔伯特,使不可一世的提尔伯特也当场毙命。

  维洛那亲王对此非常恼火,下命令把罗密欧流放到曼多亚,如果发现他偷偷回来,即处死刑,这一消息对朱丽叶来说,简直是“一阵风暴”“一个闷雷”,又如同“可怕的号角,宣布世界末日的来临”开始她怨恨罗密欧竟会杀死她亲爱的表哥,她了解真相后就原谅了丈夫的过错。

她懂得,罗密欧若不自卫,她的表哥就会杀死自己心爱的丈夫,现在她丈夫还活着,但是当她想到“罗密欧放逐了”,不能同心爱的人在一起了,这是她最大的痛苦。

她吩咐奶妈去把罗密欧找来见最后一面,在奶妈的帮助下,当天晚上,罗密欧进入了朱丽叶闺房,这对恩爱夫妻,情话绵绵,激情阵阵,两颗纯洁、热恋的心化为一体,渡过了他们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天亮前,罗密欧与爱妻忍痛告别,前去蔓多亚。

  罗密欧刚走,凯普莱特夫妇就逼女儿嫁给维络那亲王的亲戚帕里斯伯爵,朱丽叶向神父求救。

神父给她一小瓶药水,叫她在婚礼的头一天晚上服用,装死逃婚。

朱丽叶依计而行,当帕里斯来迎娶新娘时,新娘突然“死去”。

欢乐的婚宴变成了悲哀的殡礼,迷人的新婚曲变成了沉痛的挽歌。

  劳伦斯神父派人去找罗密欧回来,把苏醒后的朱丽叶带到曼多亚去,不巧此信未送到。

罗密欧从他的仆人鲍尔萨译那里得到了朱丽叶的“死讯”后痛不欲生,他雇了两匹快马,向当地一个穷药农买了一瓶毒药,打算找到朱丽时的墓地后与爱妻死在一起。

深夜里,罗密欧来到朱丽叶的“墓地”,把墓门掘开,不巧被帕里斯发现。

在“墓地”守夜的帕里斯以为罗密欧是个盗墓者,要逮捕罗密欧,他们两个人格斗起来,帕里斯中剑身亡。

罗密欧打开墓穴,他惊奇地发现:

死亡没有摧残朱丽叶的美貌,她的嘴唇上、面庞上,依然显着红润的美艳,他自言自语地说:

“亲爱的朱丽叶,你为什么仍然这样美丽?

难道那虚无的死亡,那枯瘦可憎的妖魔,也是个多情种子,所以把你藏匿在这幽暗的洞府里做他的情妇吗?

为了防止这样的事情发生,我要永远陪伴着你,再不离开这漫漫的幽宫,他最后一次亲吻拥抱了朱丽叶后,把毒药一饮而尽,倒在爱妻身边死去,朱丽叶醒后,发现罗密欧已死在了自己的身边,一只空杯子在他的手中,她知道 一定是毒药节果了他的性命。

罗密欧死了,这对朱丽叶来说,简直是五雷轰顶,万箭攒心,她万念俱灰,只求速死,她急切在吻吸罗密欧的嘴唇,指望上面还有一些毒液,以便当兴奋剂服下去,帮她渡过冥河,踏上黄泉紧跟丈夫,尽快离开这让人痛苦的世界,进入万劫不复的冥府,当她感到毒液不够,外面人声鼎沸,她毅然拔下罗密欧身上的佩剑,用力刺向自己冰肌玉骨的胸膛。

  巡夜兵丁请来了亲王,找来了凯普莱特夫妇和蒙太古(他的夫人因爱子远逐而悲伤过渡,于前一夜晚上去世),维络那各界人士都沸沸扬扬地奔向墓地,亲王决心要把“这场万恶的杀人命案的真相查出来”。

劳伦斯神父向大家介绍了这对恋人热烈、纯真、无畏、悲惨的爱情故事。

鲍尔萨译把罗密欧在曼多亚写好的遗书交给亲王,亲王听了神父的介绍,看了罗密欧的亲笔遗书,愤怒地对两位家长说:

“凯普莱特!

蒙太古!

瞧你们的仇恨已经受到了多大的惩罚,上天借手于爱情,夺去了你们心爱的人,我为了忽视你们的仇恨 ,也已失去了一双亲戚,大家都受到惩罚了”。

  凯普莱特和蒙太古都从巨大的痛苦中清醒过来,往日的怨恨都在儿女的血泊中冰消瓦解,蒙太古宣布,要为已故儿媳铸一座金像,“只要维络那一天不改变它的名称,任何塑像都不会比忠贞的朱丽叶那一座更为卓越”凯普莱特也说:

他的已故女婿“罗密欧也要有一座同样的富丽金像在他情人的身边”。

这对可敬、可佩、可爱、可怜的恋人的思想和容貌,在历史的长河中永放光辉。

2、威尼斯商人(故事梗概)

  年轻貌美的富家女子鲍西亚,按照她父亲的遗嘱,得到了金、银、铅三个盒子。

其中一个盒子里面装着她的画像,如果哪位先生选择了正确的盒子,那么她将嫁给那个男人。

于是,求婚者从世界的四面八方赶来……

  有一位名叫巴萨尼奥的年轻人,他下定决心要赢得鲍西亚。

但是,要想达成这个愿望,得准备一笔不小的费用。

于是,他向富有的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求助,希望这位好友能借给他3000块钱。

不巧,安东尼奥的钱都投入到了海上贸易,一时拿不出那么多钱。

但安东尼奥是位非常看重友情的基督徒。

他立定心志要成全朋友的美事,以自己的信用为担保,替朋友借债。

因此,高利贷夏洛克便成了安东尼奥的债主。

  借债时双方约定:

“三个月为期限,到期不还,由债权人在债务人身上割一磅肉作为处罚。

”结果,安东尼奥的海上贸易受阻,未能按期还款。

于是夏洛克要求法庭准许他按照契约约定割下安东尼奥身上的一磅肉。

  高利贷夏洛克认为订立的契约就必须守约,谁也不能违背或改变。

因此,夏洛克一定要按照约定割一磅肉。

他在法庭上对法官说:

“我的要求是合理的。

您要是拒绝了我,那么你们的法律就见鬼去吧!

”对此,作为被告的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心里也清楚,法官不能变更法律的规定。

夏洛克的要求非常过分,但在场的所有人员也必须得承认:

“在威尼斯谁也没有权力变更既成的法律。

  合同必须信守,安东尼奥必须履行自己的诺言。

契约虽然残忍,但是,在商贸非常发达威尼斯,社会成员都按契约办事,并不考虑其他非法律、非契约手段。

面对这一磅肉的事实,固守契约似乎违反了人情,如果尊重人情,似乎又蔑视了契约。

在人情和契约之间,法庭还是选择了契约。

  到最后关头,夏洛克还是放下了屠刀。

让他改变主意的,并不是谁的哀求,也不是良心反悔,仍然是契约。

  当初,安东尼奥和夏洛克签订契约时,只规定了一磅肉,只字未提因割肉而流出来的血。

法官抓住这一疏忽,要求夏洛克在割肉的时候,不能让安东尼奥流下一滴神圣的鲜血,否则就是违约。

如果违约,他就是故意杀人,他的产业,按照威尼斯的法律,就要充公……

3、《哈姆莱特》内容提要

    丹麦国王哈姆莱特突然逝世后不到两个月,王后乔特鲁德就和国王的弟弟新国王克劳狄斯结了婚,王子小哈姆莱特深受刺激。

在无数悲哀的日子里,年轻的王子反复思量着他敬爱的父亲的死因。

虽然克劳狄斯宣称国王是给一条蛇咬死的,但敏锐的哈姆莱特怀疑克劳狄斯就是那条蛇。

怀疑和猜测困扰着哈姆莱特,直到有一天他听说鬼魂的事,整个宫廷阴谋才显露出端倪。

    霍拉旭是哈姆莱特的好朋友。

他和宫廷侍卫曾在夜半看见过一个鬼魂,长得和已故的国王一样,悲哀而且愤怒地走过城堡的高台。

当霍拉旭向哈姆莱特讲起此事时,困惑中的王子立刻相信了,他断定这一定是父王的鬼魂,并在当天晚上和哨兵一起去守夜,果真见到父王的鬼魂。

鬼魂说他是被亲弟弟克劳狄斯害死的,凶手的目的是为篡夺王位、霸占王嫂,要他一定要向那卑鄙的凶手复仇。

    哈姆莱特认为这复仇不只是他个人的问题,自己有重正乾坤,挽狂澜于既倒的责任。

他考虑到问题的各个方面,怕泄露心事,怕鬼魂是假的,怕落入坏人的圈套,心烦意乱,忧郁不欢,只好装疯卖傻。

后来,他叔父怀疑他已得知隐秘,便派人到处侦察他的行动和心事,甚至还利用了他的两个老同学和他的情人。

    哈姆莱特趁戏班子进宫演出的机会,改编一出阴谋杀兄的旧戏《贡扎古之死》叫戏班子演出,来试探叔父。

那出戏讲的是发生在维也纳的一件谋杀公爵的案件。

开头便是公爵贡扎古和他妻子白普蒂丝姐的谈话,妻子再三向丈夫表白她至死不渝的爱,说是假如贡扎古先死了,她决不会再嫁;还说除了那些谋杀亲夫的毒妇,没有哪个女人会再嫁的。

哈姆莱特发现国王和王后听到这段话时脸色顿时就变了。

当剧情发展到琉西安纳斯把毒药灌进在花园里熟睡的贡扎古的耳里时,叔父做贼心虚,坐立不安,仓皇退席。

这样,哈姆莱特证明了叔父的罪行属实。

    叔父预感隐私可能已被发觉。

宫内大臣、雷欧提斯和情人奥菲利娅的父亲波洛涅斯献计,让母后叫王子到私房谈话,自己躲在帷幕后偷听;王子发现幕后有人,以为是叔父,便一剑把他刺死。

正当哈姆莱特责备王后时,他父亲的鬼魂出现了,提醒哈姆莱特不要忘记替他报仇的诺言。

鬼魂走后,哈姆莱特恳求王后对上帝承认过去的罪孽,离开国王,王后答应照他说的去做。

    波洛涅斯的死给了克劳狄斯对付哈姆莱特的借口。

按照国王的本意是要把哈姆莱特杀死,但又怕拥戴哈姆莱特的百姓不答应,况且也怕毕竟是爱儿子的王后的阻挠,狡诈的克劳狄斯要哈姆莱特由两个大臣陪同坐船到英国去,以避免所谓的处分。

当时的英国是向北欧强国丹麦纳贡的属国,所以克劳狄斯给英国朝廷写了封信,编造了一些理由,要他们把哈姆莱特处死,但被哈姆莱特察觉,半路上掉换了密信,反而叫英王杀掉两个密使;不久,他们的船受到海盗的袭击,哈姆雷特勇敢地拿着剑杀上了敌人的船,被海盗俘虏。

但海盗把他放了,希望王子在朝中替他们说些好话。

    哈姆莱特回来后知道情人奥菲利娅因父死、爱人远离而发疯落水溺死。

波洛涅斯的儿子雷欧提斯得知一切,从法国归来为父报仇。

奸王利用这个机会,挑拔、怂恿雷欧提斯用毒剑与哈姆莱特比试,并秘密备下毒酒以置哈姆莱特于死地。

双方交战时,哈姆莱特对阵受伤,却在无意中与雷欧提斯调换了利剑,刺中了雷欧提斯。

王后看到儿子剑法如此高超,举杯祝贺,结果饮毒酒暴死。

这时,雷欧提斯知道自己即将亡命,因而招认了国王布置的奸计。

哈姆莱特顿时悲愤至极,随即用毒剑刺死了奸王,自己也在这场尖锐复杂的斗争中与敌同归于尽。

王子临终嘱托好友霍拉旭把他的行事始末根由昭告世人,并嘱咐让有雷厉风行性格的福丁布拉斯继立为王。

  【精段欣赏】

    哈姆莱特: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

死了,睡着了,什么都完了;要是在这一种睡眠之中,我们心头的创痛,以及其他无数血肉之躯所不能避免的打击,都可以从此消失,那正是我们求之不得的结局。

死了,睡着了,睡着了也许还会做梦。

嗯,阻碍就在这儿:

因为当我们摆脱了这一具朽腐的皮囊以后,在那死的睡眠里,究竟将要做些什么梦,那不能不使我们踌躇顾虑。

人们甘心久困于患难之中,也就是为了这个缘故;谁愿意忍受人世的鞭挞和讥嘲、压迫者的凌辱、傲慢者的冷眼、被轻蔑的爱情的惨痛、法律的迁延、官吏的横暴和费尽辛勤所换来的小人的鄙视,要是他只要用一柄小小的刀子,就可以清算他自己的一生?

谁愿意负着这样的重担,在烦劳的生命的压迫下呻吟流汗,倘不是因为惧怕不可知的死后,惧怕那从来不曾有一个旅人回来过的神秘之国,是它迷惑了我们的意志,使我们宁愿忍受目前的磨折,不敢向我们所不知道的痛苦飞去?

这样,重重的顾虑使我们全变成了懦夫,决心的赤热的光彩,被审慎的思维盖上了一层灰色,伟大的事业在这一种考虑之下,也会逆流而退,失去了行动的意义。

  【赏析】

    第三幕是剧情发展的关键,这幕戏波澜起伏,跌宕有致,生动地展现了王子哈姆莱特从装疯、试探、训母、杀相,进而遭至流放的曲折过程。

它既充分体现出莎士比亚戏剧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又能细致入微地表现出哈姆莱特深谋远虑,洞察现实,善于思考,勇于斗争的性格特征。

    这个片段是《哈姆莱特》中最著名的独白,也是所有莎翁戏剧中最著名的一段独白。

它脍炙人口,深刻表现了人文主义者哈姆莱特在进行个人复仇和探索社会变革过程中的心路历程,本身就是一首富于揭露性和哲理性的好诗,同时也是一把把握主人公性格的钥匙。

    我们根据背景和情节梗概的介绍,知道哈姆莱特富于理想,敢于行动,具有“英雄”的个性,但在这里却表现得非常迟疑、忧郁和孤独。

身遭变故,理想破灭,他看透了丹麦宫廷里的种种恶德丑行,也看透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奉亡父鬼魂之命复仇,客观上任务的艰巨和敌人的强大,主观上反对暴力而又孤军奋战,造成了他的焦虑、苦闷、忧郁,甚至发出“生存还是毁灭”的悲叹,他延宕、犹豫,踌躇不前,优柔寡断,内心矛盾重重。

一方是仇人虎视眈眈、步步进逼,一方自己却还在迷惘若失、目标涣散。

但是一想到复仇责任,哈姆莱特就一再强烈地,却又总是无效地谴责自己,这个局部情节本身也蕴含着浓郁的悲剧色彩。

    莎士比亚是世界公认的语言大师,擅长运用长篇内心独白来揭示人物复杂而隐秘的内心世界。

这段感情灼热、忧郁彷徨的长篇独白,淋漓酣畅、气势磅礴,句式灵活自由,运用了比喻、排比、对比、反复、设问和反问等多种修辞手法,使整段独白表现出一种崇高和悲怆的气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