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顺义牛栏山实验中学初二下期中物理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99927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901.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顺义牛栏山实验中学初二下期中物理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北京顺义牛栏山实验中学初二下期中物理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北京顺义牛栏山实验中学初二下期中物理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北京顺义牛栏山实验中学初二下期中物理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北京顺义牛栏山实验中学初二下期中物理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顺义牛栏山实验中学初二下期中物理含答案.docx

《北京顺义牛栏山实验中学初二下期中物理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顺义牛栏山实验中学初二下期中物理含答案.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顺义牛栏山实验中学初二下期中物理含答案.docx

北京顺义牛栏山实验中学初二下期中物理含答案

2020北京顺义牛栏山实验中学初二(下)期中

物理

一、选择题

1.(2分)下列四位科学家中,用其名字命名功的单位是(  )

A.

瓦特B.

安培

C.

焦耳D.

欧姆

2.(2分)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

A.3.6km/hB.340m/sC.3×105m/sD.3×108m/s

3.(2分)如图所示的工具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A.

筷子B.

瓶盖起子

C.

天平D.

核桃夹

4.(2分)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

树叶在地面上的影子B.

景物在水中的倒影

C.

人的腿在水中“变短”了D.

皮影在幕布上的影子

5.(2分)某机械的功率是500W,表示这台机械(  )

A.每秒做功500JB.每秒做功500W

C.每秒的功率是500WD.做功500J

6.(2分)某机器的机械效率的大小,正确的可能是(  )

A.0%B.120%C.82%D.0.07%

7.(2分)关于功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做功越多,功率就越大

B.功率不同,做的功一定不同

C.完成相同的功所用的时间越长,功率就越大

D.在相同时间内做的功越多,功率就越大

8.(2分)关于滑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定滑轮实质是个等臂杠杆

B.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还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C.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D.动滑轮实质是个动力臂为阻力臂两倍的杠杆

9.(2分)如图中能正确表示小丑在平面镜中成像的是(  )

A.

B.

C.

D.

10.(2分)如图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情景,对于这些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人用力推箱子但没有推动,人对箱子的推力做了功

B.

起重机吊着货箱匀速竖直上升的过程中,起重机对货箱的拉力做了功

C.

小学生沿平直道路骑车行进的过程中,地面对车的支持力做了功

D.

踢出去的足球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人脚对足球的作用力做了功

11.(2分)如图所示的杠杆AB处于平衡状态,O点为杠杆的支点,则力F的力臂是(  )

A.OFB.ODC.OCD.DF

12.(2分)某小轿车功率为66kW,某载重大卡车的功率约为99kW.比较两车的功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卡车的功率大,所以卡车做功一定比轿车快

B.卡车的功率大,所以卡车做的功一定多

C.轿车的功率小,所以轿车做功时间短

D.相同时间内,轿车做的功与卡车做的功相筹

13.(2分)关于机械效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做功越多机械效率越高

B.实际生产中,使用机械比不使用机械做功的效率高

C.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越大,机械效率高

D.使用机械做功时,如不考虑机械本身重力及所引起的摩擦,那么,机械的效率可以高于100%

14.(2分)在2019世界举重锦标赛中,中国小将李雯雯以186公斤(千克)的成绩获得挺举冠军,她在挺举过程中对杠铃做的功最接近(  )

A.370JB.1000JC.7500JD.3700J

15.(2分)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的是(  )

A.(a)图运动员把弯弓拉开将箭射出

B.(b)图跳伞运动员匀速下落

C.(c)图跳水运动员从空中下落

D.(d)图运动员骑自行车冲向坡顶

16.(2分)若入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为30°,则反射角为(  )

A.15°B.30°C.45°D.60°

17.(2分)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B.开凿隧道时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

C.自行车的尾灯是靠光的直线传播来引起后面司机注意的

D.我们看到太阳光是由于光的反射

18.(2分)平面镜成像实验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光屏可以呈现虚像

B.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C.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有关

D.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平面镜的大小有关

19.(2分)看电影时,人们在电影院每个座位上都能看到银幕上的画面,关于这种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银幕向各个方向都发出了光

B.光在银幕上发生了镜面反射

C.银幕对光的反射作用很强

D.光在银幕上发生了漫反射

20.(2分)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在水平桌面上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下列问题回答正确的是(  )

A.实验中移动另一蜡烛B,使它与蜡烛A在镜子的像完全重合后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的位置竖直放置一个光屏,光屏上能呈现蜡烛A的像

B.实验中,为了确定像的准确位置,应该选择平面镜作为实验的反射面

C.该实验选择两个相同的蜡烛A和B,是为了方便确定像的位置

D.若在实验中观察发现,蜡烛A的像偏高且倾斜。

产生以上实验现象的原因是反射面与白纸不垂直

21.(2分)在大型游乐场里,小明乘坐如图所示匀速转动的摩天轮,正在向最高点运动,对此过程中小明的机械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明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B.小明的动能先增大后减少

C.小明的动能保持不变

D.小明的重力势能保持不变

22.(2分)下列关于如图所示各种现象的说法正确的(  )

A.图甲中,自行车运动员在爬坡过程中,重力势能增加动能也增加

B.图乙中,火箭加速升空机械能不变

C.图丁中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降落过程中,动能减小

D.图丙中,跳水运动员加速下落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23.(2分)光线从空气射入水中时,它的传播速度(  )

A.有减少的,也有增加的B.一定减小

C.保持不变D.一定增大

24.(2分)早在战国时期,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墨子就在研究小孔成像的现象。

如图所示,他用蜡烛作为光源,在木板上钻一个小孔,发现光线透过小孔在墙壁上形成一个倒立的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孔成像现象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

B.木板上的小孔一定是圆形的

C.保持蜡烛和墙的位置不变,将木板向靠近墙的方向移动,蜡烛在墙上的像会变大

D.蜡烛在墙上形成的像是虚像

25.(2分)如图所示是苍鹭从平静水面上起飞的瞬间。

关于苍鹭在水面所成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越深苍鹭所成的像离它越远

B.苍鹭飞离水面的过程中像会变小

C.苍鹭与它所成的像到水面的距离相等

D.苍鹭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

26.(2分)下列关于“影”的形成,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立竿见“影”

B.皮影戏中的“手影”

C.岸边树木在河水中的“倒影”

D.阳光照射时树下出现的“阴影”

27.(2分)阳光灿烂的日子,行走在绿树成荫的街道上,常常见到地面上有一些圆形的光斑,这些光斑是(  )

A.太阳的实像B.树叶的虚像C.树叶的实像D.太阳的虚像

28.(2分)将一支内有弹簧的圆珠笔向下按压(如图),放手后笔会向上弹起一定高度。

下列关于该过程中能量变化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

A.向下按笔的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减小

B.笔向上弹起的过程中,笔的重力势能增大

C.向下按笔的过程中,笔的重力势能增大

D.笔向上弹起的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增大

29.(2分)将一定滑轮改为动滑轮使用,则它的机械效率在不计绳重和摩擦时(  )

A.一定提高B.一定降低C.一定不变D.无法判断

30.(2分)如图所示,在探究“动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木板表面光滑且足够长,此装置仍能探究出小球的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B.木块被撞击后滑行的越远,说明小球的动能越大

C.小球质量越大,到达斜面底端的速度越大

D.木块向前滑行过程中机械能不变

31.(2分)小刚身高1.7m,他站在水平地面上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距平面镜的距离为2m处。

小刚在平面镜中像的高度为h,像距镜面的距离为s,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s=2mB.s=1.7mC.h=2mD.h=4m

32.(2分)用下列方法匀速提升同一重物,若不计绳子、滑轮的重力及摩擦,其中最省力的是(  )

A.

B.

C.

D.

33.(2分)在温哥华冬奥会上,来自黑龙江省的选手李妮娜在自由式滑雪比赛中获得银牌。

她在比赛过程中运动的轨迹如图所示,如果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a点向b点运动过程中,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

B.在a点和c点速度都为零,因此重力势能相等

C.在a点和e点都处于静止状态,因此机械能相等

D.从c点下落到d点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34.(2分)如图所示,在水中A处有一条鱼,但岸上的人却看到这条鱼在B处,在图所示的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原因的光路图是(  )

A.

B.

C.

D.

35.(2分)如图所示,O为轻质杠杆AB的支点,B点挂一重物G,若在B点施加F1、或在A点分别施加F2、F3、F4四个力后,杠杆均保持水平位置平衡,则这四个力中最小的力是(  )

A.F1B.F2C.F3D.F4

36.(2分)如图(不计绳重与摩擦,且动滑轮重G动小于物重G),用它们分别将重相同的甲、乙两物体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所用的拉力分别为F甲、F乙,设它们的机械效率分别为η甲、η乙.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η甲<η乙B.η甲=η乙C.F甲>F乙D.F甲<F乙

37.(2分)如图所示,利用动滑轮将重力为100N的物体在5s内匀速竖直提升,拉力F为60N,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2m,不计绳重及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移动的速度为0.4m/s

B.所做的有用功为200J

C.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60%

D.拉力F的功率为24W

38.(2分)我们在学习物理知识中,学到很多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下面用到转换法的是(  )

A.利用光线表示一束光的传播方向和路径

B.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时,控制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

C.为了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我们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D.在“探究小球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实验时,通过观察被撞击木块移动距离远近来判断小球动能的大小

39.(2分)桔槔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相当普遍,如图甲所示,而且延续了几千年。

小明在实验室里制作了一个桔槔模型,如图乙所示,杠杆AB可以在竖直平面内绕固定点O转动,已知AO:

OB=2:

3,悬挂在A端的桶装满水后,桶与水所受的重力为30N,当杠杆AB在水平位置平衡时,悬挂在B端的配重所受的重力为(  )(不计杆重和绳重)

A.20NB.60NC.30ND.10N

40.(2分)如图所示,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两个相同的滑轮进行组合,把相同的物体提起相同的高度,所用时间相同,忽略绳子的重力以及滑轮与绳子的摩擦,其中滑轮的重力小于物体的重力,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同学的拉力比乙同学的大

B.甲同学做的总功比乙同学做的总功多

C.甲同学做功的功率比乙同学做功的功率大

D.甲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比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低

41.(2分)下列有关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清晨,我们看到地平线下的“太阳”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B.影院里各个位置的观众都能着到屏幕上的人物是由于光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

C.人能通过平静的湖面看到自己的脸是光的折射现象

D.光从空气进入水中,传播方向不一定改变

42.(2分)关于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运动的物体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B.物体能够对外做功,表示它具有能

C.质量大的物体,具有的动能一定大

D.只有做功的物体才具有能量

43.(2分)如图,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应选取两段相同的蜡烛

B.玻璃板要竖直放置

C.若将透明玻璃板换成背面不透光的平面镜,在蜡烛A侧观察不到像A′

D.使用透明玻璃板比使用平面镜更方便确定像的位置

44.(2分)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检查视力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镜中视力表的像是实像

B.镜中视力表的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镜中视力表的像到该同学的距离为5m

D.镜中视力表的像比视力表小

45.(2分)在“探究物体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同学们做了如图甲、乙、丙所示的三个实验,质量为m和2m的小球分别沿同一斜面按照实验要求下滑,与水平面上静止在C点的纸盒相碰,纸盒在水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后静止。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由甲、丙两图可知,物体的动能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

B.由甲、乙两图可知物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速度无关

C.实验中所探究的“物体动能”是指小球的动能

D.此实验中物体动能的大小是通过纸盒移动的距离来表示的

46.(2分)如图所示,在荡秋千时(不计能量损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经过最低点时,动能最小

B.到达最高点时,机械能最大

C.整个过程动能与重力势能之和不变

D.在向下摆的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47.(2分)调节杠杆水平平衡后,在支点O两侧挂的钩码如图所示,此时杠杆失去平衡。

为使杠杆重新平衡,应采用的措施是(  )

A.把左侧的钩码减掉一个

B.把右侧的钩码向左移动一格

C.在左侧的钩码下增加一个钩码

D.在右侧的钩码下增加一个钩码,并向左移动一格

48.(2分)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将重为为800N的正方体石料A从水中提升出来。

在卷扬机对绳子的拉力作用下,使A经历了三个过程:

过程Ⅰ为A浸没在水中竖直匀速上升的过程,过程Ⅱ为A上表面刚露出水面到下表面刚离开水面竖直匀速上升的过程,过程Ⅲ为A在空中竖直匀速上升的过程。

过程Ⅲ中卷扬机对绳子的拉力大小为F=500N.若不计绳重和轮与轴间的摩擦,不计水中提升时水对A的阻力,不计A被提出水面所带水的质量,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若过程I和过程Ⅱ中提升A的高度相同,则两过程中动滑轮所做的有用功相同

B.过程I和过程II中卷扬机对绳子的拉力大小相同

C.过程Ⅲ中提升A的机械效率η为80%

D.此装置中动滑轮的重力为200N

二、填空题

49.(2分)某班换座位时,小刚同学用40N的水平推力将重为100N的课桌水平匀速移动了5m,所用时间为2s。

此过程中,人对课桌做功的功率为  W。

50.(2分)图甲是某小组的同学测量动滑轮的机械效率的示意图。

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动绳子自由端,将重为2.5N的物体从A位置匀速提升到B位置,同时弹簧测力计从图中的A'位置上升到B'位置,在这个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

请你根据他们做的实验完成下列问题:

(1)该动滑轮的机械效率η是  %;

(2)若想提高动滑轮的机械效率,请你写出一条可行的方法:

  。

2020北京顺义牛栏山实验中学初二(下)期中物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分析】物理学中,功、能、热量的单位都是焦耳,它是用物理学家焦耳的名字命名的。

对照选项中的科学家,明确其所对应的物理量单位,即可做出判断。

【解答】解:

A、物理学中,用瓦特的名字命名了功率的单位,不合题意;

B、物理学中,用安培的名字命名了电流的单位,不合题意;

C、物理学中,用焦耳的名字命名了功的单位,符合题意;

D、物理学中,用欧姆的名字命名了电阻的单位,不合题意。

故选:

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对几位科学家的认识,以及了解用他们的名字命名了何种物理量的单位,这是我们必须了解的物理常识。

2.【分析】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解答】解: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

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光的传播速度的掌握,难度不大。

3.【分析】结合图片和生活经验,先判断杠杆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再判断它是属于哪种类型的杠杆。

【解答】解:

A、筷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

B、瓶盖起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

C、天平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等于阻力臂,是等臂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D、核桃夹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

故选:

A。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杠杆的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①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②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③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

4.【分析】

(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解答】解:

A、沿直线传播的光照到不透明的物体,被物体挡住,形成影子,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不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A错误;

B、景物在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不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B错误

C、人的腿在水中“变短”了是光线由水斜射入空气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向水面偏折,看起来腿在水中“变短”了,这是光的折射现象造成的,故C正确

D、皮影在幕布上的影子,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不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D错误。

故选:

C。

【点评】此题通过几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考查了对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的理解,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5.【分析】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多少,是表示机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解答】解:

由功率的定义可知,某机械的功率为500W,表示该机械每秒做的功为500J,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

A。

【点评】本题考查了功率的概念,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6.【分析】使用任何机械时,不可避免地做额外功,所以机械效率一定小于1。

【解答】解:

任何机械的效率不可能等于或大于100%,同时机械效率也不可能为0.07%和0%,效率太低,没有利用机械的价值,机械效率是82%是符合实际情况的,故C正确,ACD错误。

故选:

C。

【点评】在实际运算时,如果机械效率的结果太大(等于或大于1)或太小(不到1%),就要考虑是计算方法还是过程错误。

7.【分析】功率定义为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由所做功的多少和所用的时间决定,它反映了物体做功的快慢。

【解答】解:

AB、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功率的大小同时取决于做功多少和所用时间,A和B没有涉及到做功时间,不符合题意。

C、完成相同的功所用的时间越长,功率就越小,故C不合题意;

D、在相同时间内做的功越多,功率就越大,符合题意。

故选:

D。

【点评】

(1)掌握功率的概念、公式、单位及单位换算。

(2)控制变量法研究功率与做做功多少、所用时间的关系。

8.【分析】

(1)轴的位置固定不变的滑轮叫定滑轮,定滑轮的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2)随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叫动滑轮,动滑轮的实质是一个动力臂等于2倍阻力臂的省力杠杆,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解答】解:

AC、定滑轮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故AC正确;

BD、动滑轮实质是一个动力臂为阻力臂两倍的杠杆,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故B错误、D正确。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了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和实质,属于基础题目。

9.【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知: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像与物是等大的,物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由此即可突破此题。

【解答】解:

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等大,又关于镜面对称,所以人成的像看起来是左右相反的。

因此A、C选项中像与物体左右相同,是错误的;B选项中物像不对称,即对应点连线与镜面不垂直,是错误的;D选项中物像对称、等大,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是正确的。

故选:

D。

【点评】正确解答此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①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②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③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④像与物体相对于平面镜对称。

10.【分析】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

A、用力推桌子但没有推动,对桌子有力的作用,但桌子没有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所以不做功;故A错误;

B、起重机在提升货箱的过程中,起重机给货箱一个向上的力,重物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距离,所以做了功,故B正确;

C、平直道路骑车行进的过程中,地面对车的支持力与距离的方向互相垂直,所以不做功;故C错误;

D、踢出去的足球继续向前运动的过程中,足球由于惯性向前运动,不再受到脚的作用力,所以脚对球的力对球没有做功。

故D错误。

故选:

B。

【点评】此题考查力是否做功的判断,明确三种情况不做功:

一是有力无距离(例如:

推而未动),二是有距离无力(靠惯性运动),三是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垂直。

11.【分析】支点到力的作用下的垂直距离是力臂,由图示确定力F的力臂。

【解答】解:

已知O为支点,力臂是从支点O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故左端拉力F的力臂是OC;

故选:

C。

【点评】知道杠杆中力与力臂的关系,会根据力臂的画法作出杠杆的作用力或力臂。

12.【分析】功率是描述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物体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多少叫功率;结合P=

分析判断各选项的对与错即可。

【解答】解:

A、功率是描述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卡车的功率大,所以卡车做功一定比轿车快,故A正确;

B、卡车的功率大,但不知它们的行驶时间,由W=Pt可知无法确定卡车与轿车做功的多少,故B错误;

C、轿车的功率小,但卡车和轿车做功的多少未知,由t=

可知不能比较它们的做功时间,故C错误;

D、卡车的功率大,由W=Pt可知,在相同时间内,卡车做的功一定比轿车多,故D错误。

故选:

A。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功和功率的认识和理解,是一道基础题。

13.【分析】机械效率指有用功占总功的比例,有用功在总功中占的比例越大,机械效率越高;机械效率与做功多少无关。

【解答】解:

A、机械效率等于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与做功的多少无关,做功多机械效率不一定高,故A错误;

B、实际生产中,使用机械时要做额外功,比不使用机械做功的效率低,故B错误;

C、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越大,机械效率越大,故C正确;

D、使用机械做功时,如不考虑机械本身重力及所引起的摩擦,有用功与总功相等,机械的效率是百分之百,但不会超过百分之百,故D错误。

故选:

C。

【点评】此题考查了对机械效率的理解及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有用功不变,额外功越少,机械效率越高;额外功不变,有用功越高,机械效率越高。

14.【分析】根据G=mg求出杠铃的重力,估测出将杠铃举高的高度,根据W=Gh求出对杠铃做的功。

【解答】解:

杠铃的重力:

G=mg=186kg×10N/kg=1860N,

李雯雯的身高约为1.6m;

在挺举过程中,把杠铃举高的高度等于人的身高加上高出头顶的手臂长度再减去杠铃的半径,

则把杠铃举高的高度约为:

h=1.6m+0.4m﹣0.2m=1.8m,

在挺举过程中对杠铃做的功:

W=Gh=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