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人教版五年级数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96561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8.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A4人教版五年级数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A4人教版五年级数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A4人教版五年级数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A4人教版五年级数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A4人教版五年级数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A4人教版五年级数学.docx

《A4人教版五年级数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A4人教版五年级数学.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A4人教版五年级数学.docx

A4人教版五年级数学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汇编

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

1.轴对称:

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

性质:

沿对称轴对折,对应点重合,对应线段重合,对应角重合。

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2.旋转的意义:

物体绕某一点或轴运动,这种运动叫做旋转。

旋转的三要素:

旋转要明确中心、旋转角度、旋转方向。

性质:

对应点、对应线都旋转相应的度数,对应点到旋转点的距离相等,对应角度相等。

特征:

图形旋转后,其形状、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只是位置改变了。

3.图形变换的基本方式:

有平移、对称和旋转,可以利用它们设计图案。

4.轴对称的条数:

等腰三角形有1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等腰梯形有1条对称轴,非等腰梯形和平行四边形都不是轴对称图形。

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

1.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如果a×b=c(a,b,c都是不为0的整数),那么a,b就是c的因数,c就是a,b的倍数。

关系:

因数和倍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又相互依存,不能单独存在。

2.因数: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成对地按顺序找。

如12的因数有1,2,3,4,6,12。

3.倍数: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依次乘以自然数。

如:

6的倍数有6,12,18,24,30……

4.奇数和偶数:

在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叫做偶数,如:

0、2、4、6、8、10……;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如:

1、3、5、7、9、11……最小的偶数是0,最小的奇数是1.

5.2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如:

10、22、24、26、38……

6.5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如:

5、10、15、20、25……

7.3的倍数的特征:

一个数各个数位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如:

126,1+2+6=9,9是3的倍数,所以126是3的倍数。

8.同时是2、5的倍数的特征:

各位上是0,也就是10的倍数。

如:

10、20、30、40、50……

9.同时是2、3、5的倍数:

最小的两位数是30,最大两位数是90,最小的三位数是120,最大三位数是990.

10.质数的意义:

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也叫素数)。

如:

20以内的质数有:

2、3、5、7、11、13、17、19(8个)。

最小的质数是2。

11.合数的意义:

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如:

20以内的合数有:

4、6、8、9、10、12、14、15、16、18、20(11个)。

最小的合数是4。

12.关于1:

质数只有两个因数;而合数至少有三个因数。

所以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13.

自然数分类:

按是不是2的倍数来分:

自然数可以分为奇数和偶数两类;

按因数的个数来分:

非0自然数可以分为质数、合数和1三类。

14.分解质因数:

把一个合数用质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就是分解质因数.如:

24=2×2×2×3.质数×质数=合数。

如:

3×7=21,3和7是质数,21就是合数。

15.奇偶规律:

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

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偶数=偶数

16.其它规律:

奇数不一定是质数,质数不一定是奇数,偶数不一定是合数,合数不一定是偶数。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立体图形

长方体

正方体

特征

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的长度相同;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宽、高。

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每个面都是正方形,且完全相同,每条棱都是相等的。

正方体的棱叫做棱长。

棱长

总和

12条棱的总和叫做它的棱长总和。

用长度单位:

厘米(cm)、分米(dm)、米(m)……

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

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

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用面积单位:

平方厘米(cm²)、平方分米(dm²)、平方米(m²)……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

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宽+长×高+宽×高)×2

字母表示:

=(ab+ah+bh)×2

正方体的表面积=

棱长×棱长×6

字母表示:

=6a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用体积单位:

立方厘米(cm³)、立方分米(dm³)、立方米(m³)……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通用公式:

长(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字母表示:

V=Sh)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字母表示:

=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字母表示:

=a³(a³读作a的立方,表示3个a相乘。

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它们的容积。

计算液体的体积常用容积单位:

升(L),毫升(ml)。

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容积的计算方法,跟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

但要从容器里面量长、宽、高。

对于同一个物体,体积大于容积。

单位转换

1000

1000

m³dm³(L)cm³(ml)

1.特殊求表面积:

无底(或无盖)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2.

生活中的例子:

油箱、方罐头盒等都是6个面;游泳池、鱼缸、粉刷教室等都只有5个面;方水管、烟囱等都只有4个面。

特殊求体积:

形状不规则的物体可以用排水法求体积。

公式:

V物体=V现在-V原来或V物体=S×h

(S表示容器的底面积,h表示水面上升或下降的高度.)

4.规律①:

把长(正)方体切成2个小长(正)方体后,表面积增加了2个切面的面积,而体积不变。

5.规律②:

至少要8个小正方体才能拼成一个稍大的正方体。

27个、64个也可以拼成大正方体。

6.规律③:

正方体的棱长扩大到原来的N倍(N可以是2、3、4、5……),它的棱长总和就扩大到

原来的N倍,它的表面积就扩大到原来的(N×N)倍,它的体积就扩大到原来的(N×N×N)倍。

7.温故而知新:

类型

长方形

正方形

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

梯形

图形

面积

长×宽

边长×边长

底×高

底×高÷2

(上底+下底)×高÷2

周长

(长+宽)×2

边长×4

四条边相加

三条边相加

四条边相加

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

1.单位“1”的意义:

一个物体、一些物体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2.分数的意义: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如:

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3份,表示这样的2份的数。

3.分数单位的意义: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分数单位只与分母有关。

分母是几,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

如:

的分数单位是

4.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被除数÷除数=

,字母表示a÷b=

(b≠0),分数的分子相当于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分数线相当于除号。

如2÷3=

5.“求一个数是(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方法:

用“一个数÷另一个数”

6.真分数:

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真分数小于1.

7.假分数:

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等于分母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

8.带分数:

由整数(不包括0)和真分数合成的叫带分数,带分数都大于1。

带分数的读法:

先读整数部分,再读分数部分,中间加“又”字,如:

读作:

三又八分之七。

9.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

用分子除以分母。

当分子是分母的整数倍时,能化成整数;当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的时,能化成带分数,商是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是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

10.分数比较大小:

(1)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大;

(2)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

11.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12.公因数和最大因约数的意义:

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13.约分的意义:

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14.最简分数的意义:

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

如:

15.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16.通分的意义:

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17.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1)列举法;

(2)筛选法;(3)分解质因数法;(4)短除法。

18.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特殊情况:

(1)当两个数成倍数时,较小数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较大数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2)当两个数是互质数时,1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这两个数的乘积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如:

6和12的最大公因数是6,最小公倍数是12;6和7的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42。

19.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

有限小数可以直接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1后面写几个零做分母,把原来的小数点及从左起第1个非零数字前面的0去掉做分子。

能约分的要约分,化成最简分数。

如:

0.03=

,1.25=

=

20.分数化小数的方法:

(1)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化成小数,可以直接去掉分母,看分母中1的后面有几个0,就在分子中从最后一位起向左数几位,点上小数点。

如:

=0.31

(2)其他的分数化成小数,直接用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时,按“四舍五入”法保留几位小数。

=0.75;

≈0.33(保留两位小数)。

【注意:

最简分数的分母只含有质因数2和5,这个分数一定能化成有限小数。

第五单元分数的加减法

1.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

2.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3.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先通分,化成同分母分数后,再计算。

4.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没有括号的,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5、简便运算:

①加法交换律:

a+b+c=a+c+b;如:

55+77+45=55+45+77

②加法结合律:

(a+b)+c=a+(b+c);如:

(46+37)+63=46+(37+63)

③减法的性质:

a-b-c=a-(b+c);如:

227-44-56=227-(44+56)

a-b-c=a-c-b;如:

256-87-56=256-56-87

④其它的性质:

a-b+c=a+c-b;如:

63-48+37=63+37-48

a+b-c=a-c+b;如:

136+67-36=136-36+67

a-(b-c)=a-b+c.如:

157-(57-38)=157-57+38

第六单元统计

1.条形统计图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

2.折线统计图分为单式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

复式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表示两组数据数量的多少,还可以比较两组数据的增减变化趋势。

待通知人数(人)

需要最少的时间(分钟)

1

1

2~3

2

4~7

3

8~15

4

16~31

5

32~63

6

……

……

3.画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方法:

一“点”(描点)、二“连”(连线)、三“标”(标数据)。

4.众数:

一组数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一组数的众数可能有1个或多个,也可能没有。

众数能够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

5.平均数:

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

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情况。

平均数会受偏大或偏小数据的影响。

6.中位数:

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排列,处在最中间的一个数(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

中位数能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情况。

7.打电话的规律:

(如右图)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

待测物品数目

(个)

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最少次数(次)

2~3

1

4~9

2

10~27

3

28~81

4

82~243

5

……

……

1.找次品的最优分法:

把待测物品分成3份,尽量平均分,不能平均分的,也应该使多的一份与少的一份只相差1。

(如果余1个则放入到最后一份中;如果余2个则分别放入到前两份中。

2.找次品的规律:

用天平找次品时,待测物品数目与测试的次数有如右边表格的关系:

(前提是:

待测物品中只含一个次品,还知道次品比正品重或轻。

[赠言]:

唯有辛勤付出,才会收获喜悦。

祝同学们期末考试考出好成绩,开心过暑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