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 夏 栽 培 技 术.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94556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2.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半 夏 栽 培 技 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半 夏 栽 培 技 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半 夏 栽 培 技 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半 夏 栽 培 技 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半 夏 栽 培 技 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半 夏 栽 培 技 术.docx

《半 夏 栽 培 技 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半 夏 栽 培 技 术.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半 夏 栽 培 技 术.docx

半夏栽培技术

半夏栽培技术

第一节 半夏的形态特征

半夏Pinelliaternata(Thunb.)Breit.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高15~35cm,块茎近球形,直径0.5~3.0cm,基生叶1~4枚,叶出自块茎顶端,叶柄长5~25cm,叶柄下部有一白色或棕色珠芽,直径3~8cm,偶见叶片基部亦具一白色或棕色小珠芽,直径2~4mm。

实生苗和珠芽繁殖的幼苗叶片为全缘单叶,卵状心形,长2~4cm,宽1.5~3cm;成株叶3全裂,裂叶片卵状椭圆形、披针形至条形,中裂片长3~15cm,宽1~4cm,基部楔形,先端稍尖,全缘或稍具浅波状,圆齿,两面光滑无毛,叶脉为羽状网脉,肉穗花序顶生,花序梗常较叶柄长;佛焰苞绿色,边缘多见紫绿色,长6~7cm;内侧上部常有紫色斑条纹。

花单性,花序轴下着生雌花,无花被,有雌蕊20~70个,花柱短,雌雄同株;雄花位于花序轴上部,白色,无被,雄蕊密集成圆筒形,与雌花间隔3~7mm,其间佛焰苞合围处有一直径为1mm的小孔,连通上下,花序末端尾状,伸出佛焰苞,绿色或表紫色,直立,或呈“S”形弯曲。

浆果卵状形,绿色或绿白色,长4~5mm,直径2~3mm,内有种子1枚,椭圆形,灰白色,长2~3mm,宽1.5~3mm,千粒重(鲜)9.88g。

花期5~9月,花葶高出于叶,长约30cm,花粉粒球形,无孔沟,电镜下可见花粉粒表面具刺状纹饰,刺基部宽,末端锐尖。

果期6~10月,浆果多数,成熟时红色,果内有种子1粒。

半夏及其部分混淆品形态如图

  第二节 半夏的生态环境

半夏是一种杂草性很强的植物。

所谓杂草,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理解,贝克和史旦宾斯(BakerandStebbine)所下的杂草定义为较多人所接受。

他们认为:

杂草是受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作用下的产物。

为适应环境,保存种质,杂草除了要经受自然选择外,还要经受栽培作物时所用的各种措施,包括耕犁、施肥和刈割等。

因此,杂草是在长期栽培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一类植物,它既有同作物不断竞争的能力,又有比作物更能适应环境的特点。

半夏的杂草性具体表现为:

①具有多种繁殖方式。

它既可营块茎和珠芽无性繁殖,又可营种子繁殖,从而使半夏可以避开许多不利因素,如严冬、酷夏、干旱、水涝以及传粉媒介缺乏等情况,保证种质的延续和更新。

②具有较强的耐受性。

人们从事农事操作必定要对杂草进行有意或无意的刈割和践踏。

试验表明,对半夏而言,这种伤害只能损伤半夏的地上部分,地下部分依然可以在适当时候再抽叶生长,正是由于这些原因使半夏能够在旱地上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③具有较宽的生态幅。

凡是杂草大多具较大的耐受性,表现有较宽的生态幅和分布区。

更重要的是,无论是野生群体还是栽培群体,在生长过程中,当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等发生较大变化时,半夏都会以地上部分逐渐枯黄、倒伏(俗称“倒苗”),以地下块茎度过不良环境。

倒苗次数的报道有多有少,有的认为只有一次,有的认为2~3次,也有人认为倒苗次数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与外界环境有着极密切的关系。

外界条件较好时,倒苗次数可以减少;反之,次数或许增多。

当环境条件适宜时,又可继续出苗生长。

在倒苗之前,其叶上的珠芽大多已经成熟,所以,倒苗一方面是对不良环境的适应,另一方面同时进行了一次无性繁殖。

具较大块茎的植株,在倒苗之前还往往有佛焰苞产生,内藏单性的雄花序和雌花序,可以进行同株异花授粉和受精,并产生种子和果实。

不难看出,一次倒苗可以扩大群体的个数。

环境恶劣时,杂草用各种办法来增加其后代数量是必然的,因为这涉及到种质能否衍生下去的大问题。

但倒苗会影响半夏块茎的产量。

半夏虽具有明显的杂草性,但繁殖系数较低,其一次能结出的种子数和长出珠芽数并不多。

有人曾计数了每一植株所获得的种子数,平均每株有种子7.7颗,即使这7.7颗种子全部萌发,当年也不能长佛焰苞,仅长珠芽。

以每株长出3张叶计,每一叶有一个珠芽,一般珠芽当年也不长佛焰苞,按一年倒苗三次(最多)计算,一个植株在一年中仅得到7.7颗种子和131.4个珠芽,大小块茎54.5个,总共个体数为193.6个。

当然,这仅为理论计算值,没有考虑动物和微生物啃食和寄生,实际上达不到这一数字。

由此可见,半夏就其产生后裔的能力远远抵不上其它杂草。

另外,这些种子和珠芽大多落在母珠附近,并无特殊传播方式,常常局限在有限的生态环境里群集,这就容易相互倾轧或被人们“满门抄斩”。

故半夏在生存竞争中处于某种守势,不能成为一种开拓性杂草。

半夏的生育过程与温度、光照、水分等生态因子密切相关。

通过试验和野外考察得出如下结论。

1.半夏生育过程中的温度条件

一般旬平均气温在10℃左右时,各类型半夏顺利萌发出苗,这一温度为半夏的生物学起点温度。

在旬平均气温达15℃~27℃时,半夏生长最茂盛。

在我国部分地区,7月中旬开始,随着梅雨季节的结束,气温上升,最高温度经常超过35℃,半夏生长受到严重影响,没有遮阴条件的半夏地上部分相继死亡,形成夏季大倒苗。

秋后,9月上旬温度又降到27℃以下,半夏地下块茎陆续出苗,形成秋季生长期,直到11月上中旬,气温经常降至10℃以下,开始倒苗越冬。

由于秋季温、光、水综合条件,对于半夏来说,远不如春季适宜,所以,秋季长势弱,总苗数仅约10万/亩,而春季达18万/亩以上。

半夏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3℃~29℃。

2.半夏生育过程中的湿度条件

半夏不耐旱,喜爱在湿度较高的土壤中生长。

有人曾调查了丰县沙河桥一块半夏高产田,平均块茎单产达1500千克。

其品种为丰县半夏,全年几乎没有明显倒苗过程,即使在盛夏季节,生长也十分旺盛。

栽培中最突出的措施之一就是针对当地气候干燥,土壤缺水的特点,夏季坚持每天傍晚用井水沟灌1次,既保持土壤湿润,又降低了土温,一举两得。

我国长江流域一般年份6月上旬至7月上旬半夏生长尤其旺盛,主要原因之一是这段时间正是梅雨季节,阴雨绵绵,不但减少了强烈光照,降低了夏季高温影响,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土壤和空气湿度,保证半夏生长有足够的水分。

当然,土壤湿度也并非越大越好,半夏既喜水又怕水,当土壤湿度超出一定的限度,反而生长不良,造成烂根、烂茎、倒苗死亡,块茎产量下降。

例如,每天浇水8kg/m2的处理,地上部分生长过旺,氮素代谢过旺,消耗了大量碳水化合物,营养积累减少,产量降低。

江苏盛产半夏的“三泰”地区,自从实行水旱轮作制后,农田中的半夏已经绝迹,正是因为半夏怕水的缘故。

3.半夏生育过程中的光照条件

半夏是耐阴而不是喜阴植物,在适度遮光条件下,能生长繁茂。

但是,若光照过强,如高达9万1x,半夏会100%倒苗;若光照在30001x以下,半夏也难以生存。

在半荫环境为宜,珠芽增加数和母块茎增重均比向阳和荫蔽区为好,半荫区形成的珠芽比向阳区多14.37%,比荫蔽区多48.37%;母块茎增重比向阳区多51.89%,比荫蔽区多62.75%。

在野生半夏群落里与之伴生的植物种类各地差异很大,但大多属喜阴湿植物。

如在南京地区,半夏常作为小草生于落叶阔叶林下,灌木层不甚明显,草本层则主要由叶下珠(Phyllanthusurinaria)、紫花前胡(Peucedanumdecursivum)、荩草(Arthraxonlanceolatus)、半枝莲(Scutellariabarbata)、梓木草(Lithospernumzollingeri)、鸡矢藤(Paederiascandens)、三叶鬼针草(Bidenspilosa)、野古草(Arundinellahirta)等。

在长江南的竹(Phyllostachysspp.)林和橘(Citrusspp.)林下也常见半夏分布。

半夏营种子和珠芽或块茎繁殖,故在自然种群里,既有实生苗,又有由珠芽或小块茎发育而成的新个体。

从生理年龄上来看,则是典型的“四代同堂”,其中包括由种子发育而来的实生苗,由第一代、第二代,甚至第三代珠芽发育而来的植物,以及由块茎直接生长而成的植株。

半夏的种子、珠芽和块茎均无休眠特性,只要环境条件适宜均能萌发。

一般在3月下旬至10月下旬均可见到植株,且尤以春秋两季为多。

研究表明,除生存条件急剧恶化外,半夏以无性繁殖为主。

一般情况下,半夏种的繁衍和个体的更新主要靠珠芽。

珠芽发生在叶柄或叶片基部,抽叶时叶柄基部稍隆起,以后即发育形成珠芽。

第三节 半夏的习性

半夏根浅,喜温和、湿润气候,怕干旱,忌高温。

夏季宜在半阴半阳中生长,畏强光;在阳光直射或水分不足条件下,易发生倒苗。

耐阴,耐寒,块茎能自然越冬。

要求土壤湿润、肥沃、深厚,土壤含水量在20%~30%、pH值6~7呈中性反应的沙质壤土较为适宜。

一般对土壤要求不严,除盐碱土、砾土、过沙、过粘以及易积水之地不宜种植外,其他土壤基本均可,但以疏松肥沃沙质壤土为好。

野生于山坡、溪边阴湿的草丛中或林下。

半夏在我国分布广,海拔2500米以下都能生长,常见于玉米、小麦地、草坡、田边和树林下。

朝鲜、日本也有分布。

这就意味着半夏对温度和水分变化有较大的适应性,而这种适应性正是杂草所必需的先决条件。

我国长江流域各省以及东北、华北等地区均可种植,主产区为四川、湖北、安徽、江苏、河南、浙江等地。

半夏可与果树或高杆作物间作。

半夏为多年生田间杂草性植物,一般于8℃~10℃萌动生长,13℃开始出苗,随着温度升高出苗加快,并出现珠芽,15℃~26℃最适宜半夏生长,30℃以上生长缓慢,超过35℃而又缺水时开始出现倒苗,秋后低于13℃以下出现枯叶。

冬播或早春种植的块茎,当1~5cm的表土地温达10℃~13℃时,叶柄发出,此时如遇地表气温又持续数天低于2℃以下,叶柄即在土中开始横生,横生一段并可长出一代珠芽。

地、气温差持续时间越长,叶柄在土中横生越长,地下珠芽长的越大。

当气温升至10℃~13℃时,叶柄直立长出土外。

用块茎繁殖,块茎越大,不仅叶柄粗,珠芽结的大,而且珠芽在叶柄上着生的位置也越高;块茎越小,叶柄细,珠芽也小,珠芽在叶柄上着生的位置越低。

半夏当年出苗为心形的单叶,第二至第三年开花结果,有2或3裂叶生出,一年内多次出苗。

出苗期:

每年平均三次,第一次为3月下旬至4月上旬,第二次在6月上、中旬,第三次在9月上、中旬。

珠芽期:

萌生初期在4月初,萌生高峰期为4月中旬,成熟期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

花期:

5~7月。

果期:

6~9月。

倒苗期:

3月下旬至6月上旬、8月下旬、11月下旬共三次倒苗。

生育期:

出苗至倒苗的日数,春季为50~60天,夏季为50~60天,秋季为45~60天。

半夏在适宜的条件下(半阴半阳、土壤疏松湿润)具有多次出苗生长、倒苗的现象。

两年以后,开花结实,种子可以进行有性繁殖。

在叶柄近地面的位置或其叶上,生长有珠芽,它能再生出半夏小植株。

地下茎极短,在茎上能产生1~2个块根及大量须根,较大的块根的根尖部常腐烂掉。

块根也可进行繁殖。

根据半夏一年内有多次出苗的习性,有人设计了春、秋、冬季的播种期试验。

试验材料用直径1.5~2cm,重3~5g的半夏作种,小区播种量为168~189g,小区面积1m×1m,拉丁方排列,重复三次。

结果表明,随半夏在地时间的增长,单位面积产量逐渐增加,冬、春季播种较秋季播种增产。

第四节 选地与整地

一、选地

宜选湿润肥沃、保水保肥力较强、质地疏松、排灌良好、呈中性反应的沙质壤土或壤地种植,亦可选择半阴半阳的缓坡山地。

前茬选豆科作物为宜,可连作2~3年。

涝洼盐碱地不宜种植。

可于玉米地、油菜地、麦地、果木林进行套种。

具体方法是在头一年播种小麦时,将麦垄加宽至30cm,预留半夏播种行,第二年春分时节,在预留播种行中,开深8~9cm的沟(太深出苗迟,影响产量,浅则易旱死),以2~3cm的株距,撒播半夏种茎。

小麦收获后及时点玉米,同时在半夏苗垄中,撒约3~5cm厚麦糠并浇水,保湿降温,防止半夏倒苗,秋季玉米收获后,于白露至秋分时收获半夏。

也可采用适宜于半夏生长的人造土,施以营养液并予光照条件,结合半夏生长习性等相应栽培措施,一次播种后每年可从每平方米人造土中收获0.5kg。

人造土原料易得,又不用占用耕地,收获方法简便,可以节省大量劳力,适宜于产业化生产,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其具体方法系将人造土铺设在水泥地、三合板或农膜上,厚度控制在6~8cm,使半夏翻收后留在土中的小块茎的珠芽都易于长出土面,从而又可解决后续种源问题。

1.半夏人造土的制备 人造土可由锯木屑、腐殖土、生活垃圾(除去塑料、玻璃、金属)、中药渣、堆肥、谷壳、兔屎、草木灰、河沙等为原料,按不同比例配置。

其较好的配比为:

腐殖土50%,锯木屑30%,河沙20%;腐殖土40%,草木灰5%,锯木屑30%,河沙25%;堆肥40%,煤灰40%,谷壳10%,兔屎10%;或中药渣50%,煤灰30%,细沙土20%等。

2.营养液的配制 营养液应含有N、P、K、Ca、Mg、S、Fe、Na、Zn、Cu、Mo、Mn、B等元素,既根施也叶面施用。

二、整地

地选好后,于10~11月间,深翻土地20cm左右,除去石砾及杂草,使其风化熟化。

半夏生长期短,基肥对其有着重要的作用,结合整地,每亩施入厩肥或堆肥2000kg,过磷酸钙50kg,翻入土中作基肥。

于播前,再耕翻一次,然后整细耙平,起宽1.3m的高畦,畦沟宽40cm。

或浅耕后做成0.8~1.2m宽的平畦,畦埂宽、高为30cm和15cm。

畦埂要踏实整平,以便进行春播催芽和苗期地膜覆盖栽培。

催芽栽种并加盖地膜不仅使半夏早出苗,增加了20余天的生育期,而且还能保持土壤整地时的疏松状态,促进根系生长,使半夏的根粗长,根系扩大,增强抗旱防倒苗能力。

第五节 半夏的繁殖方法

半夏的繁殖方法以采用块茎和珠芽繁殖为主,亦可种子繁殖,但种子发芽率不高,生产周期长,一般不采用。

一、块茎繁殖

不同半夏的种质材料、生长发育习性及性状有差异。

有人曾依叶中裂片形状,将13种半夏种材,归纳为狭叶形、阔叶形和椭圆形,研究了不同叶形的半夏种材的产量,结果表明,狭叶形较优,阔叶形次之。

其中尤以狭叶形种材长势旺盛,叶数多,叶片大而厚,抗性强,珠芽多,块茎多而个体大,产量高。

半夏栽培2~3年,可于每年6、8、10月倒苗后挖取地下块茎。

选横径粗0.5~1cm、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中、小块茎作种用。

小种茎作种优于大种茎,这是因为小种茎主要是一些珠茎和小块茎,大多是新生组织,生命力强,出苗后,生长势旺,其本身迅速膨大发育成块珠,同时不断抽出新叶形成新的珠芽,故无论在个体数量上还是在个体重量上都有了很大的增加。

而大种茎都是大块茎,它们均由珠芽或小块茎发育而来,生理年龄较长,组织已趋于老化,生命力弱,抽叶率低,个体重量增长缓慢或停止,收获时种茎大多皱缩腐烂,除少数块茎能偶然产生小块茎外,一般均无小块茎产生,即块茎繁殖并不增加新的块茎个体,而只是通过抽叶,形成珠芽来增加其群体内的个体数量。

同时中、小块茎作种,栽种后增重比、个数比都好于大块茎作种。

种茎选好后,将其拌以干湿适中的细沙土,贮藏于通风阴凉处,于当年冬季或翌年春季取出栽种,以春栽为好,秋冬栽种产量低。

春栽,宜早不宜迟,一般早春5cm地温稳定的6℃~8℃时,即可用温床或火炕进行种茎催芽。

催芽温度保持在20℃左右时,15天左右芽便能萌动。

2月底至3月初,雨水至惊蛰间,当5cm地温达8℃~10℃时,催芽种茎的芽鞘发白时即可栽种(不催芽的也应该在这时栽种)。

适时早播,可使半夏叶柄在土中横生并长出珠芽,在土中形成的珠芽个大,并能很快生根发芽,形成一棵新植株,并且产量高。

在整细耙平的畦面上开横沟条播。

按行距12~15cm,株距5~10cm,开沟宽10cm,深5cm左右,在每条沟内交错排列两行,芽向上摆入沟内。

栽后,上面施一层混合肥土(由腐熟堆肥和厩肥加人畜肥、草土灰等混拌均匀而成)。

栽后立即盖上地膜,所用地膜可以是普通农用地膜(厚0.014mm),也可以用高密度地膜(0.008mm)。

地膜宽度视畦的宽窄而选。

盖膜三人一组,先从畦的两埂外侧各开一条8cm左右深的沟,深浅一致,一人展膜,二人同时在两侧拉紧地膜,平整后用土将膜边压在沟内,均匀用力,使膜平整紧贴畦埂上,用土压实,做到紧、平、严。

每亩用量2000kg左右。

然后,将沟土提上覆盖,厚约5~7cm。

每亩需种栽100kg左右,适当密植半夏,苗势生长才均匀且产量高。

过密,幼苗生长纤弱,且除草困难;过稀,苗少草多,产量低。

覆土也要适中,过厚,出苗困难,将来珠芽虽大,但往往在土内形成,不易采摘;过薄,种茎则容易干缩而不能发芽。

栽后遇干旱天气,要及时浇水,始终要保持土壤湿润。

清明至谷雨,当气温稳定在15℃~18℃,出苗达50%左右时,应揭去地膜,以防膜内高温烤伤小苗。

去膜前,应先进行炼苗。

方法是中午从畦两头揭开通风散热,傍晚封上,连续几天后再全部揭去。

采用早春催芽和苗期地膜覆盖的半夏,不仅比不采用本栽培措施的半夏早出苗20余天,而且还能保持土壤整地时的疏松状态,促进根系生长,同时可增产83%左右。

二、珠芽繁殖

半夏每个茎叶上长有一珠芽,数量充足,且发芽可靠,成熟期早,是主要的繁殖材料。

夏秋间,当老叶将要枯萎时,珠芽已成熟,即可采取叶柄下成熟的珠芽,进行条栽,行距10~15cm,株距6~9cm,栽后覆以细土及草木灰,稍加压实。

也可按行株距10cm×8cm挖穴点播,每穴种2~3粒。

亦可在原地盖土繁殖,即每倒苗一批,盖土一次,以不露珠芽为度。

同时施入适量的混合肥,既可促进珠芽萌发生长,又能为母块茎增施肥料,一举两得,有利增产。

三、种子繁殖

2年生以上的半夏,从初夏至秋冬,能陆续开花结果。

当佛焰苞萎黄下垂时,采收种子,湿沙贮藏。

于翌年3~4月上旬,在苗床上按行距5~7cm,开浅沟条播,播后覆盖1cm厚的细土,浇水湿润,并盖草保温保湿,半个月左右即可出苗,苗高6~10cm时,即可移植。

此种方法出苗率较低,生产上一般不采用。

第六节 半夏的田间管理

谷雨前后气温达18℃~20℃,苗高2~3cm时,应及时“破膜放苗”,或苗出齐后揭去地膜,以防膜内温度过高,烤伤小苗,以后应及时浇水,追肥培土,遮荫保墒,防止夏季倒苗。

一、中耕除草

半夏植株矮小,在生长期间要经常松土除草,避免草荒。

中耕深度不超过5cm,避免伤根。

因半夏的根生长在块茎周围,其根系集中分布在12~15cm的表土层,故中耕宜浅不宜深,做到除早、除小、除了。

半夏早春栽种,地膜覆盖,在其出苗的同时,狗尾草、马唐草、牛筋草、画眉草、香附草、苋菜、小旋花、灰灰菜,马齿苋、车前草等十余种杂草也随之出土,且数量多,往往造成揭膜后出苗困难,影响半夏的产量。

因此可选用乙草胺防除半夏芽前杂草。

乙草胺是一种旱田作物低毒性选择性芽前除草剂,主要用于作物出土前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

早春地面喷洒再盖上地膜,对多种杂草有很好的防除效果(具体用法用量按药品说明书中规定)。

除此之外,在人工栽培半夏中,根据季节不同还可选用不同的除草剂,如春播半夏的除草剂宜选择稳杀特,秋播选用稳杀特和乙草胺均可,除草剂稳杀特和乙草胺均可在播种覆土后喷药,稳杀特还可在杂草出苗初期施药。

二、摘花蕾

为了使养分集中于地下块茎,促进块茎的生长,有利增产,除留种外,应于5月抽花葶时分批摘除花蕾。

此外半夏繁殖力强,往往成为后茬作物的顽强杂草,不易清除,因此必须经常摘除花蕾。

三、水肥管理

半夏喜湿怕旱,无论采用哪一种繁殖方法,在播前都应浇1次透水,以利出苗。

出苗前后不宜再浇,以免降低地温。

立夏前后,天气渐热,半夏生长加快,干旱无雨时,可根据墒情适当浇水。

浇后及时松土。

夏至前后,气温逐渐升高,干旱时可7~10天浇水一次。

处暑后,气温渐低,应逐渐减少浇水量。

经常保持栽培环境阴凉而又湿润,可延长半夏生长期,推迟倒苗,有利光合作用,多积累干物质。

因此,加强水肥管理,是半夏增产的关键。

除施足基肥外,生长期追肥4次。

第一次于4月上旬齐苗后,每亩施入1∶3的人畜粪水1000kg;第二次在5月下旬珠芽形成期,每亩施用人畜粪水2000kg;第三次于8月倒苗后,当子半夏露出新芽,母半夏脱壳重新长出新根时,用1∶10的粪水泼浇,每半月一次,至秋后逐渐出苗;第四次于9月上旬,半夏全苗齐苗时,每亩施入腐熟饼肥25kg,过磷酸钙20kg,尿素10kg,与沟泥混拌均匀,撒于土表,起到培土和有利灌浆的作用。

经常泼浇稀薄人畜粪水,有利保持土壤湿润,促进半夏生长,起到增产的作用。

每次可施用腐熟的人畜粪水和过磷酸钙。

若遇久晴不雨,应及时灌水,若雨水过多,应及时排水,避免因田间积水,造成块茎腐烂。

四、培土

珠芽在土中才能生根发芽,在6~8月间,有成熟的珠芽和种子陆续落于地上,此时要进行培土,从畦沟取细土均匀地撒在畦面上,厚约1~2cm。

追肥培土后无雨,应及时浇水。

一般应在芒种至小暑时培土二次,使萌发新株。

二次培土后行间即成小沟,应经常松土保墒。

半夏生长中后期,每10天根外喷施一次0.2%磷酸二氢钾或三十烷醇,有一定的增产效果。

五、其它

喷施亚硫酸钠液可使半夏增产。

因为半夏在夏季气温持续高达30℃时,由于高温和强光照,使半夏的呼吸作用过强,过强的呼吸作用,消耗的物质超过光合作用所积累的物质,导致细胞原生质结构的破坏而“倒苗”。

“倒苗”是半夏抗御高温、强光照的一种适应性,对保存和延续半夏的生命起着积极作用。

但就半夏生产而言,“倒苗”缩短了半夏的生长期,严重影响半夏的产量。

因此,在生产中,采取措施延迟或减少半夏的夏季“倒苗”,是实现半夏高产优质的重要条件。

在栽培中除采取适当的蔽荫和喷灌水以降低光照强度、气温和地温外,还可喷施植物呼吸抑制剂亚硫酸氢钠(0.01%)溶液,也可喷施0.01%亚硫酸氢钠和0.2%尿素及2%过磷酸钙混合液,以抑制半夏的呼吸作用,减少光合产物的消耗,从而延迟和减少“倒苗”,取得明显的增产效益。

第七节 半夏的病虫害及其防治

一、叶斑病

初夏发生。

病叶上出现紫褐色斑点,轮廓不清,为不规则形,由淡绿变为黄绿,后变为淡褐色,后期病斑上生有许多小黑点,发病严重时,病斑布满全叶,使叶片卷曲焦枯而死。

该病常在高温多雨季节发生。

防治方法:

①发病初期喷1∶1∶120波尔多液或65%代森锌500倍液,或50%多菌灵800~1000倍液,或托布津1000倍液喷洒,每7~10天一次,连续2~3次。

②用大蒜1kg加水20~25kg喷洒。

③拔除病株烧毁。

二、病毒病

多在夏季发生。

为全株性病害,发病时,叶片上产生黄色不规则的斑,使叶片变为花叶症状,叶片变形、皱缩、卷曲,直至枯死;植株生长不良,地下块根畸形瘦小,质地变劣。

当蚜虫大发生时,容易发生该病。

该病可使半夏在贮藏期间及运输途中造成鲜种茎大量腐烂,受害半夏块茎加工成商品后,往往质量差,品级低。

防治方法:

①选无病植株留种,避免从发病地区引种及发病地留种,控制人为传播,并进行轮作。

②施足有机肥料,适当追施磷钾肥,增强抗病力;及时喷药消灭蚜虫等传毒昆虫。

③出苗后在苗地喷洒一次40%乐果2000倍液或80%敌敌畏1500倍液,每隔5~7天一次,连续2~3次。

④发现病株,立即拔除,集中烧毁深埋,病穴用5%石灰乳浇灌,以防蔓延。

⑤应用组织培养方法,培养无毒种苗。

三、腐烂病

这是半夏最常见的病害,多在高温多湿季节发生,危害地下块茎,造成腐烂,随即地上部分枯黄倒苗死亡。

防治方法:

①选用无病种栽,种前用5%的草木灰溶液或50%的多菌灵1000倍液浸种。

雨季及大雨后及时疏沟排水。

②发病初期,拔除病株后在穴处用5%石灰乳淋穴,防止蔓延。

③及时防治地下害虫,可减轻危害。

四、红天蛾

夏季发生。

幼虫咬食叶片,食量很大,发生严重时,可将叶片食光。

防治方法:

用90%晶体敌百虫800~1000倍液喷洒,每5~7天一次,连续2~3次。

第八节 半夏种子的采收和贮藏

优良的种子,是种植中药材夺得高产的重要保证。

那么,决定优良种子的品质条件是什么呢?

首先,要选择品种纯正、无病虫害、生长发育健壮的优良单株作采种母株。

其次,对采种的母株,应单育,并加强水肥管理。

再次,为防止品种混杂,还要进行单收、单藏。

最后,要及时采收发育成熟、籽粒饱满、粒大而重的种子作种。

一、采收时期

半夏于6月中、下旬采种,当总苞片发黄,果皮发白绿色,种子浅茶色、茶绿色,易脱落时分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