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结算 导论.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494299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68.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结算 导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国际结算 导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国际结算 导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国际结算 导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国际结算 导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际结算 导论.docx

《国际结算 导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结算 导论.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际结算 导论.docx

国际结算导论

第一章导论

本章提要

本章是学习国际结算业务的基础。

国际结算作为以货币表示的债权债务的清偿行为,主要研究对象是国际贸易结算。

当今国际结算的主体是非现金结算。

国际结算的产生和发展与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是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而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当今国际结算的发展表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如结算方式复杂化、电子服务系统广泛应用、国际结算惯例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等。

本章结构图

学习目标

◆正确理解国际结界、国际贸易结算、非贸易结算和非现金结算的定义

◆了解国际结算的发展及演变过程

◆了解现代国际结算中的主要往来银行

◆了解国际支付清算系统和银行同业通讯系统

◆了解国际结算中依据的法律和国际惯例。

国际结算是国际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之一,是伴随着国际贸易的扩大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国际结算主要研究国际间债权债务的清偿,以及所使用的信用工具、结算方法和各种必要的单据。

它从微观角度探讨国际间货币运动的实务问题。

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增多以及国际分工的逐渐深化.国际结算业务也在不断发展和演变,呈现出许多新趋势。

第一节国际结算的基本概念

一、国际结算的定义

结算是一种经济行为,是在商品交易、劳务供应和资金移动与调拨等方面发生的货币收支和清算债权、债务的行为。

结算可以分为现金结算和非现金结算:

现金结算是指直接支付现金了结债权、债务关系。

非现金结算是指不使用现金,而是通过银行使用信用工具划拨资金来了结债权、债务关系。

国际结算(InternationalSettlement),是指通过银行办理两国间的货币收付以清算国际间债权、债务的业务活动。

这个概念中的三个要点是:

通过银行办理、两国间和货币收付。

凡未能同时满足以上三个条件考,均不能称为国际结算。

例如,通过地下钱庄汇款、个人携带出入境以及国际洗钱(某些国际洗钱活动也是以“合法的”银行业务办理方式进行的)等方式实现资金的跨国转移,就不是国际结算研究的内容。

从管理角度讲,这些都属于金融管理或外汇管理范畴。

二、国际结算的重要性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各国间的经济交往迅速发展,其基本态势是:

各国的对外商品贸易发展速度快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这使得各国的国民经济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20世纪后30年里,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速度又比国际商品贸易发展速度快;此外,各种国际资金借贷与偿还以及国际直接投资规模也在波动中迅速扩大,国际外汇市场上的交易总量已经远远超过实际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的总量。

所有这些都宣接导致大量的资金需要通过银行办理,即增加了国际结算的业务量。

国际结算使各国的产品、服务和资金得以交换,从而让生产得到远比国内市场宽阔的发展空间,实现了更大规模的持续发展;使资金实现国际转移,实现跨国投资,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以便得到最大收益。

假如没有相应的国际结算业务,经济的全球一体化就根本无法进行,各国的经济发展也势必受到极大的损害。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办理国际结算是一项中间业务。

单纯地办理国际结算,在不动用银行资金的条件下,可以获得可观的手续费收入,并加强与客户的联系;在客户交纳保证金等情况下,甚至还可能在一段时间内无偿占用客户资金。

因此,商业银行普遍重视开展国际结算业务。

在商业银行之间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许多银行将为企业办理国际结算和向企业融资相结合等业务,也促使银行本身的业务得到发展和更新。

对于工商企业而言,通过国际结算不仅使自己不再局限于国内市场,而且能在国际市场上购得所需要的设备、技术和原材料等,并销售企业的产品,在世界范围实现“商品一资金一商品”的不断转化,使生产能力得到最大的发挥和获取最大的收益。

同时,结合国际结算业务,工商企业还可以为自己争取银行融资,解决流动资金不足的困难。

对于投资者来说,利用国际结算可以实现在全球范围的投资运作,获得最大的经营空间。

此外.国际结算又是有关国际惯例表现最充分的领域,通过办理国际结算,企业可以对国际惯例有更深切的理解和掌握。

三、国际结算的分类

依据结算的产生原因可以将国际结算分为贸易结算和非贸易结算。

贸易结算是指办理因国际贸易而产生的国际债权债务结清业务。

国际商品贸易是国际结算的主要成因之一,传统上占国际结算业务的大部分,也被称为有形贸易结算。

非贸易结算是指有形贸易以外的活动(包括国际资本流动、国际资金借贷、技术转让、劳务输入/输出、侨民汇款、捐赠、国际旅游、运输保险银行业等)引起的货币收付活动。

非贸易结算不涉及货物交接问题,只办理有关资金的转移,手续相对简单。

在国际结算中,国际贸易结算一直占有主导地位。

国际贸易是国际结算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动力,同时国际结算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国际贸易。

所以说,国际贸易结算构成了国际结算的主要内容。

直至20世纪80年代初,贸易结算金额还雄踞国际结算的榜首。

虽然自1980年以来,由于世界上大量资金闲置,金融交易量迅速增加,从纯金额角度看,金融交易结算已成为国际结算的“超级大户“,亦能赚取高额利润.然而从国际结算学科的角度看,其重要性仍然无法与贸易结算相提并论。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贸易结算业务比其他的结算业务复杂很多,贸易结算几乎包括了目前所使用的全部结算手段和结算方式。

因为商品贸易是货物与金钱的相对给付,卖方交货、买方付钱,但要以买卖双方“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银货当面两讫”的方式来完成当今数量巨大、交易金额惊人的国际货物贸易的交割几乎是不可能的。

实务中大多是卖方先发货、买方后付款.也有买方先付款、卖方后发货的,这时相对给付不是同时进行的。

为了使结算顺利进行,贸易结算中经常使用信用证、保函等银行的产品,并以单据作为支付媒介。

同时,贸易结算与世界市场的变化、运输工具的改进以及保险业务的开展均有内在的、不可分割的联系。

(2)贸易结算作为银行最主要的一项中间性业务,具有成本低、风险小、收益高的特点,且一般不需占用信贷资金。

与之相比.从事金融交易的风险很大,稍有不慎便会发生亏损,甚至会导致银行的破产。

有233年历史的英国巴林银行在l995年2月26日突然宣布破产就是—一例,该银行破产的直接原因是由于一名交易员在衍生金融产品交易申投机失败,亏损十多亿美元。

这一事件充分说明衍生金融产品交易存在着巨大的风险性和破坏力。

四、国际结算的特点

(一)国际结算是一项银行中介业务

在现代国际结算中,不同国家间的债权债务关系的清偿都是通过银行中介实现的。

商业银行有权决定是否接受客户的委托和申请,有权采取措施降低自身风险并收取一定费用。

商业银行按照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的原则办理国际结算业务,其提供服务、承担风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获得利润。

(二)国际结算离不开国际金融

国际结算中使用的主要是可以自由兑换的货币,因而总是要涉及外汇转移及外汇票据流动、货币兑换与汇率、外汇进出入管制、外汇风险等问题,这些都是国际金融的实务问题。

(三)国际贸易是国际结算的基础

国际贸易实务包括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洽谈、签订与履行等过程,货款收付是合同最重要的条款之一。

货款收回是出口商的根本目的和员主要的权利,货款支付是进口商最主要的义务。

于是,出口商成为债权人,进口商成为债务人,国际结算也就有了存在的基础。

国际结算从产生之日起,就以服务于国际贸易为宗旨。

五、国际结算的基本内容

国际结算主要研究国际间债权债务的清偿所使用的信用工具(结算工具)、结算方式和结算单据。

(一)结算工具

当代国际结算基本都是非现金结算,为了表明资金的转移收付关系,需要一定的工具,这就是票据。

票据有汇票、本票、支票三种基本类型。

为了使票据能有效地发挥其应有的职能,各国都以法律形式规范票据形式、内容及各种有关行为,明确票据的性质和特点。

(二)结算方式

国际结算方式是指国际间货币收付的途径、手段和渠道,它主要解决资金(外汇)如何从进口地转移到出口地的问题,这是国际结算的最主要内容。

国内外常见的国际结算方式主要包括汇款、托收、信用证、银行保函、备用信用证、国际保理服务和包买票据业务七种方式。

目前,信用证是使用最广泛的国际结算方式,全球国际贸易结算的一半左右是通过这一方式进行的。

(三)结算单据

商品单据化、单据商品化,是当代国际贸易基本运作要求。

为了使资金的转移和货物的交接能顺利结合,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以利于国际贸易的进行,各种说明商品情况的单据就成为国际结算的一个重要内容。

国际结算单据主要包括运输单据、保险单、商业发票和服单汇票等。

其中海运提单和多式联运提单代表了货物所有权,是最重要的单据。

除以上单据外,还有众多的附属单据。

(四)结算资金的划拨

当代国际结算是以有关银行间的资金划拨而得以实现的。

为了安全、迅速、高效地办理好相关的业务手续,建立好银行间的联行、代理行和账户行等关系,并能根据实际业务需要,从密集的银行业务网络中选出最便捷的途径和手续,也成为国际结算的内容之一。

第二节国际结算的发展历史

一、国际贸易结算的历史发展过程

(一)从现金结算发展到非现金结算

早期商人用金、银等货币来支付贷款,清偿债务。

这种办式存在许多弊端,如需运输、支付运费和保费、清点不便,还要识别真伪、负担风险、耽搁时间等。

该方式征交易量少时尚可应付,但随着对外经济交往的扩大,就需要有新的结算方式来替代。

公元11世纪.地中诲沿岸商品贸易已有相当规模,商人开始用“字据”代替现金。

16世纪至17世纪,欧洲大陆由字据发展起来的票据已广泛使用,票据代替了现金行使结算的功能。

(二)从商品买实发展到单据买卖

原始的结算方式是现金交货方式。

卖方一手交货,买办一手付款,贷款同时两清。

随着海上运输业的不断发展,卖方将货物交给承运人,委托其将货物运至买方,承运人将货物收据交给实方,卖方将货物收据转寄买方,由买方向承远人取货。

这样,货物收据逐渐演变为海运提单。

具备了货物收据、运输契约和物权单据的作用。

结算方式由交货付款转变为凭单付款,卖方交出单据代表交出货物,买方付款赎回单据代表赎回货物。

国际结算完全以单据为依据,实行单据和付款对流的原则。

(三)从买卖双方直接结算发展到买卖通过银行结算

买卖双方直接结算方式不适合国际贸易的客观情况。

因为买买双方位于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贸易习惯,使用不同的货币,外汇管理制度存在差异,办理面对面现金交货的直接结算有较大的困难,而委托银行办理结算则较为便利:

1.以银行信用代替商业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2.银行通过买卖转移不同货币、不同金额、不同支付时间的各种外汇凭证,把各国进出口贸易商品结算转变为各国经营国际结算业务的不同银行间的结算,可以使致以万亿计的国际债权债务集中到商人的存款账户上,最大限度地进行国际间非现金结算。

3.交易双方通过银行结算不仅可以了结债权债务,还可得到银行资金融通。

4.银行的国际性机构、全球网络及现代化通信设施能为客户办理各种服务。

正是由于银行结算的诸多优势,使买卖双方直接线算最终发展为买卖通过银行结算。

二、国际结算发展的特点

(一)国际结算中的非信用证结算方式正在取代信用证结算方式,成为国际贸易结算方式的主流,尤以欧美国家为甚,主要是为了适应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

非信用证结算方式包括电汇(T/T)、记账赊销方式(O/A)、承兑交单(D/A)、付款交单(D/P)方式以及在O/A、D/A方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国际保理业务。

这些方式对买方常有利,可以降低费用,加速资金周转。

(二)国际结算的单据日趋多样化、复杂化。

由于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发展,国际贸易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促使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出现了新形式的贸易壁垒。

这些壁垒多出于对本国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考虑,导致对国际结算的单据要求越来越多、越来越苛刻。

这些单据包括商业、保险、检验、多式运输等方面以及双方国家管理结构所规定的各种单据。

(三)国际结算的电子化、标准化提高了结算效率。

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使银行可以采用新技术,如SWIFT(环球银行金融电讯协会)系统和EDI(电子数据交换),实现了单据标准化、业务电助化,使之快速、安全、高效地完成国际间收付。

并出现了建立在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基础上为客户提供新的金融服务的电子银行。

(四)国际贸易结算的法律规范日益健全,国际惯例、公约在结算中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经济、贸易和科技的发展,贸易结算规则不断推陈出新。

例如,适合备用信用征的《国际备用证惯例》(ISP98)规则,于1999年生效实行;在1991年版本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并于2000年6月颁布的《国际保理业务惯例规则);2007年7月1日正式生效的《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600号》等。

第三节国际结算中的往来银行

一、银行信用与国际结算

在国际结算业务中,银行是不可缺少的主休。

银行办理同际结算具有以下优点:

(1)便利。

银行网络和国际代理行网络的普遍建立,使国际结算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可以满足世界各地客户的懦求。

(2)安全。

银行资金雄厚,银行信用优于商业信用,使国际结算更加安全可靠。

(3)经济。

银行集中了大量的债权债务关系,可以最大限度地加以抵销,从而缩短了结算的路径,节省了时间、费用及利息的支出,使国际结算更加经济。

(4)规范。

通过有关国际惯例的颁布和实施,银行办理国际结算有统一的规章可循,使之逻加合理化和规范化,并有助于减少和避免国际贸易纠纷。

(5)快捷。

随着高新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在银行业务中的应用,人工处理纸张与票据的国际结算转向电子化作业与管理,使得国际结算不断朝着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方便迅速的方向发展。

不同国家间的债权债务关系的清偿之所以能够通过银行来实现,主要还是基于银行信用。

可以说,银行信用在国际结算领域的出现和推广,是现代国际结算产生的基础。

正是由于有银行信用的加人,才使得现代国际结算成为以银行为中枢的非现金结算体系。

银行信用是银行以货币形式向企业提供的信用,与商业信用相比,具有其显著的特点:

(1)商业信用发生在许多企业之间,对多数企业来说,何时发生,与哪家企业发生,事先是没有计划的,是自发产生的。

而银行信用则不同,它具有计划件、主动性和集中性,克服例了商业信用的分散性和自发性。

(2)商业信用的的规模和期限受到企业资金能力的限制,即企业只能向自己商品的购买者延期或预收货款,尤其是产业界,还具有严格的方向性,如上游产业只能向下游产业提供商业信用,反之则不行。

而银行信用集聚的资金不仅可以是企业的暂时闲置资金,还可以是社会各方面的闲置资金,来源广泛。

特别是银行具有创造信用则能力,它可以通过发行信用货币和创造派生存款扩大其资金来源和信用规模,可以供企业历短期或长期使用。

所以,银行信用扩大了信用的范围和规模,克服了商业信用在数量上、期限上和对象上的局限性。

由于银行信用的优越性明显,所以国际结算逐步地集中于银行。

二、银行在国际结算中的作用

银行在国际结算中居于中心枢纽地位,离开了银行,国际结算就无法正常地进行。

本节主要介绍银行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作用,具体而言,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际汇兑

国际汇兑是指银行应汇款人或债务人的要求把—种货币兑换为另一种货币,并委托收款人所在地银行向收款人或债权人支付一定金额,以结清国际间债权债务关系的一种方式。

在国际贸易中,银行接受进出口商的委托,为其提供服务,办理国际间的汇款、代收代付货款和费用等,这是银行的一项中间业务。

(二)提供信用保证

国际贸易结算的风险主要在于买友双方不能一手交货,—手收款。

进口或出口商都不愿意先将货款或货物或代表货物所有权的单据交给对方,这就需要有一个双方均信得过的第三方来充当中间人和保证人,银行就是最好的选择。

例如,信用证、银行保函等结算方式,就是通过银行的信用保证,使国际贸易能够得以顺利地进行。

(三)融通资金

进出口商取得银行的资金融通是从事国际贸易的一个重要条件。

任何一个企业,其自有资金总是有限的,要经营对外贸易,通常都需要借助于银行的资金融通。

银行对进出口商的融资除一般贷款外,还可以在具体办理贸易结算的过程中,以进出口押汇方式向客户提供融资、向进口商提供信用证开证额度、向出口商提供票据贴现等,从而促进国际贸易的开展。

(四)减少外汇风险

进出口贸易线长面广,从签订合同到买卖双方履行合同,即卖方交货、收款,买方收货、付款,一般需要两至三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这就给贷款收付的双方带来外汇风险。

而银行可以通过远期外汇交易、货币期货交易和货币期权交易等手段为进出口商降低甚至消除外汇风险。

例如,我国银行目前开展的远期结售汇业务,就是为企业提供的一种避免外汇风险的工具。

三、国际结算中的往来银行

在国际结算业务中所有的收付行为都要通过银行间的清算才能完成,办理国际结算的基本条件是耍有一个国际性的银行网络。

银行网络越广泛,办理国际结算的范围就越大,资金清算就越方便,所以建立银行间往来是办理国际结算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银行间往来包括中央银行往来、同业银行往来、联行往来和代理行往来。

一般来说,经营外汇业务的商业银行都在海外设有分支机构,但不可能在发生债权债务的所有国家都建立分支机构,于是就需要同国际间的银行密切合作,进而形成一个高效率的资金转移网络。

这些在境外的往来银行主要有以下一些情况。

(一)境外分行

境外分行(Branch)是办理国际金融业务的商业银行在得到东道国的批准后在境外设立的营业性分支机构。

它不是独立的法人,其资产负债和相关的费用本、收益都并人总行的会计报表,并由其总行承担法律责任。

(二)子银行

子银行(Subsidiary)是商业银行以不同于总行的名称、经东道国批准后设立的独立的、具有法人资格的投资境外金融机构。

根据子银行注册资金的来源,可以分为全资子银行和控股子银行两类。

从东道国看,由于外资控制着境外分行和子银行,因此有可能对这两类银行的业务范围做出某种限制,但国际结算业务通常都是对这些银行开放的。

(三)联营银行

联营银行(Affiliate)又称为合资银行。

这是与东道国共同出资组建的银行,也可能有多个外国投资者参与,但外国投资者出资都没有达到控股的程度,而往往由东道国控股。

也正如此,东道国对这一类银行的业务范围限制要比前两类少。

(四)代理行

代理行(CorrespondentBank)是指与其他国家银行签订协议,接受对方委托,代理所委托的各项结算业务的银行。

一家银行办理的国际结算业务可能遍及全球各国,但从本身经营管理的核算角度考虑,以及受到东道国法律政策的限制,最多也只能在国外的金融中心和部分中心城市设立分支机构和子银行、联营银行。

对于未能设立机构的地方的结算业务,就只能通过当地的银行办理。

因此,开办国际结算业务的银行必须选择资金较雄厚、经营作风稳健正派、业务能力强、与己友好的银行,通过双方平等协商,签订代理行协议,建立彼此的代理行关系。

代理行协议须明确双方互相委托的业务范围和参与代理业务的机构(总行和参与的分支行等),并交换控制文件(ControlDocuments)。

所谓控制文件,是指建立了代理行关系的两家银行相互交换的密押(TestKey)、有权签字人签字式样(AuthorizedSignature)和费率表(ScheduleofTermsandConditions)等。

其中,

(1)密押是代理行之间事先约定的用字母和数码编组而成的专用押码、在以电讯手段传递文件时,发文方在电讯信息中加注,收文方用以验核所收文件的真实性。

(2)有权签字人签字式样是双方有关业务部门负责人的签字式样及其有权签字的额度、业务范围,用以验核相互以信函方式传递的文件、票据、平整等的真实性。

(3)费率表是银行办理各项业务的收费标准,通常由总行制定,分支机构执行。

双方互相委托业务,收费标准按受托方的费率表规定计费收取。

(五)账户行

账户行(〔DepositoryBank)也称为账户代理行(DepositoryCorrespondents)。

办理同际结算业务的银行为适应业务中资金划拨的需要,对账户行的选择要求要比代理行更严格,应从众多的代理行中选择发展历史长、国际信誉高、业务能力强、经营效率高、服务质量良好、互委业务量大、资金实力强、账户条件比较优惠、所在国的货币是世界上广泛使用的清算货币的银行开立现汇账户。

这些被选择开立账户的银行就称为账户行。

账户行的数量明显要少于代理行的数量。

从开户银行的角度看,过多地设立场外账户行,必然使自己的外汇运营资金分散,存在各账户行的资金余额将因此而降低,也不利于发挥账户应有的作用。

因此,账户行应相对集中。

当然,太集中了,也可能加大风险。

从双方关系上讲,开立账户有两种情况:

一是一方在另一方开立所在国货币或者第三国货币账户,二是双方互相在对方开立对方货币账户。

目前,在从事国际结算业务的国内银行中。

中国银行是办理国际结算历史员悠久、国际结算业务量最大、代理行关系最多的一家外汇指定银行。

中国银行建立了遍及世界五大洲160多个国家的5000多家的代理行网络,有选择地与一些代理行相互建立账户关系;与全球200多家大银行保持着经常性的资金往来关系,根据需要相互进行资金融通。

中国银行这个覆盖全球的代理行网络,大大便利了中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和非贸易结算,也促进了中国银行本身国际结算业务的不断发展。

第四节国际支付清算系统

目前,国际结算的资金调拨主要通过世界各大金融市场的清算系统来完成,其中主要有如下四大系统:

一、环球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

在国际结算电子化方面最成功、影响最大的是环球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ocietyforWorldwideInterbankFinancialTelecommunication,SWIFT),简称环银电协。

SWIFT是一个国际银行间的非赢利合作组织,实际上是世界各国银行间的高速电讯网络。

SWIFT的总部设在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塞尔,于1973年开始筹建,1977年正式开始运行。

SWIFT由各个会员银行组成,入会银行需交纳入会费和通讯服务使用费,才向这些会员银行提供通讯设装置和有关费用。

开始,参加SWIFT的会员银行只限于欧洲及北美地区的240多家大银行;现在SWIFT共有会员国150多个,成员银行5000多家,日处理电讯300多万笔,具有日益广泛的国际影响。

我国银行基本上都是SWIFT组织的成员。

作为国家的外汇指定银行,中国银行于1983年2月加入SWIFT组织,成为中国内地加人该组织的首家银行,也是SWIFT组织接纳的第1034家会员银行。

1985年5月,中国银行总行正式开通使用SWIFT系统,并与世界上2000多家银行建立了SWIFT密押关系。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以及广泛参与国际金融业务的需要,其他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相继成为SWIFT组织的成员。

SWIFT不以赢利为目的,其宗旨即为了向会员银行提供高效优质的金融通讯服务。

它每周7天,每天24小时连续运行。

SWIFT具有自动储存信息、自动加押或核押、以密码处理电文和自动将文件分类等多种功能。

它对收发电讯规定了一整套标准化的统一的格式,使用统一的货币符号。

SWIFT本身不包括结算和清算,只是通讯网络。

但它通过覆盖100多个国家的环球计算机通讯网络,为会员提供安全、可靠、快捷、标准化、自动化的信息传输服务。

SWIFT在银行界的广泛应用,对提高国际银行同业间的业务信息交换效率具有深远意义,为支付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了必要的通讯保障。

SWIFT系统的信息传输服务具有以下优点:

(1)快速、准确、安全、直接。

SWIFT在荷兰、美国和比利时设有环球计算机数据通讯网运行中心,在各会员国设有地区处理站,通过国际高速数据传输通讯线路连接其所有会员的计算机终端。

会员银行可按照标准数据格式向全球另一家SWIFT会员发出表示业务种类的SWIFT电文,后者的计算及终端在极短时间内即可接收到该SWIFT电文,并可对其进行自动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