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鞍部的提取.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93952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0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形鞍部的提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地形鞍部的提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地形鞍部的提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地形鞍部的提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地形鞍部的提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形鞍部的提取.docx

《地形鞍部的提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形鞍部的提取.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形鞍部的提取.docx

地形鞍部的提取

地形鞍部的提取

1.背景

相邻两山头之间呈马鞍形的低谷凹部分称为鞍部.鞍部点是重要的地形控制点,它和山顶点,山谷点以及山脊线,山谷线等构成地形特征点,对地形具有很强的控制作用。

因此,对这些地形特征点,线的分析研究在数字地形分析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同时,由于鞍部点的特殊地貌形态,使得鞍部点的提取方法较山顶点和谷底点更难,目前还都存在一定的技术局限性。

2.目的:

利用水文分析的方法提取地形鞍部点,通过多种GIS空间分析方法的应用,提高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3.要求:

利用水文分析模块和空间分析模块相应功能提取样区地形鞍部点。

4.数据:

25米分辨率的DEM数据,面积约为59平方公里。

5算法思想:

鞍部具有独特的形态特征,可被认为是原始地形中的山脊和反地形中的山脊会合的地方,因此可以通过提取正反地形的山脊线并求其交点,获取鞍部点。

6.操作步骤:

(1)正地形、等高线和晕渲图的提取:

同山脊线和山谷线的提取中一样,由于鞍部点的整体位置是处于山脊上的,需要提取出地形以过滤那些在负地形上的错误的点。

正地形的提取过程与第一个例子完全相同,提取过程分别是:

利用11*11的窗口进行平均值的邻域分析,结果为meandem,原始DEM与meandem相减并以0为界进行重分类,大于0的属性值赋值为1,小于0的赋值为0,结果命名为zhengdixing。

利用SpatialAnalyst菜单下的SurfaceAnalysis菜单中的Contour和Hillshade工具分别提取样区等高距为40米的等高线数据ctour和样区晕渲图hillshade

(2)山脊线的提取

山脊线的提取与练习1(见“小傻帽吧”文库中的“山脊线、山谷线的提取”,就是用到Hydrology水文分析工具的那个word文档)中山脊线的提取过程完全相同。

分别是进行洼地填充—水流方向提取—汇流累计量计算—汇流累积量等于0的提取。

提取过程产生的各个数据分别为:

filldem、flowdir、flowacc以及flowacc0

 

好吧,为了方便大家,我还是在重复下山脊线提取的过程吧O(∩_∩)O~

a洼地填充:

使用Hydrology工具中的fill工具

b无洼地水流方向计算:

Hdrology中的flowDirfill

c:

汇流累积量计算:

Hdrology中的flowAccumulation工具

d汇流累积量为0的提取:

spaitialAnalyst模块的下拉箭头,单击RasterCalculator,计算:

e邻域处理:

f重新分类:

g将二值化的neiborfacc00进行重分类为reneibor,将属性值接近1的那一类的属性值赋值为1,其余赋值为0

h用spatialAnalyst菜单下的RasterCalculator将重分类后的reneibor数据与正地形数据zhengdixing相乘,消除那些存在于负地形区域中的错误山脊线,然后将计算结果进行重分类,所有值不为1的栅格赋值为nodata,记得到山脊线.

(3)反地形山脊的提取

反地形山脊的提取与练习1中山谷的提取过程完全相同,分别是基于原始DEM计算出反地形DEM数据(计算中是利用原始DEM减去常熟3000);基于反地形DEM数据提取水流方向数据;基于水流方向数据进行汇流累积量数据;提取汇流累积量数据等于0的栅格。

提取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分别为:

fandem,flowdirfan,flawccfan以及fanfacc0

(4)鞍部点的提取

1)利用SpatialAnalyst菜单下的RasterCalculator的工具将山脊线数据flowcc0和山谷线数据fanfacc0相乘,结果命名为anbuqu

2)利用同样的方法将上一步中提取出的数据anbuqu和正地形数据zhengdixing相乘就得到了鞍部点的栅格数据,命名为rasteranbu

3)重分类rasteranbu,所有0值赋为NODATA数据,属性为1的值保持不变,重分类后的数据为rasteranbu2

4)将栅格数据rasteranbu2转换成矢量结构数据anbudian(RastertoFeatures)配合等高线数据和晕渲图对矢量形式的鞍部点数据进行编辑,剔除那些处于样区的边缘以及内部的伪鞍部点。

最后得到的鞍部点数据如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