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工学并举我校doc.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92676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百度工学并举我校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百度工学并举我校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百度工学并举我校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百度工学并举我校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百度工学并举我校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百度工学并举我校doc.docx

《百度工学并举我校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百度工学并举我校doc.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百度工学并举我校doc.docx

XX工学并举我校doc

工学并举

工学并举的前身

河北工业大学创办人周学熙,为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

他就提出“学堂为人才根本,工艺为民生至计,二者固宜并重;工艺非学不兴,学非工艺不显”的办学思想。

1929年,学校改称河北省立工业学院后,又提出了“教育与工业相助相长”,这些都是“工学并举”思想的雏形,但停留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层面上。

工学并举的新解

“工学并举”的最新解释。

“学”即为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的学校高等教育系统,“工”即为以工业经济为核心的地方区域经济、社会系统。

“工学并举”特色发展之路,就是工程教育与经济建设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相结合,从而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三结合”办学道路。

在这个表述中,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相结合,只是“工学并举”三个含义之一。

河北工业大学“工学并举”实现教育与经济共赢

一段斑驳的影壁墙,刻着一个有近百年历史的校徽:

在一个齿轮状的圆环内,一个学生拿着书本,一个学生拿着锤头。

校徽两侧各有四个大字:

工学并举、百年树人。

伫立在墙前,感受着历史的厚重和现代的清新,长久萦绕在记者脑海中的河北工业大学特色办学之路,也愈渐清晰。

一个学科和一类产业同步发展

天津市红桥区丁字沽一号路河北工业大学门口,一个行色匆匆但步履轻盈的中年汉子从校内出来,大声地、激动地叫喊着:

“谈妥了!

谈妥了!

  这个人叫靳保芳,来自河北省南部邢台市宁晋县,他此次来河北工业大学的目的是听说河北工业大学半导体材料研究所单晶硅研究有重大突破,他要把此技术引进宁晋县。

这已是他第三次来河北工大,前两次都被拒绝了,这一次他终于说服了河北工大的有关专家、教授,把该技术落户宁晋,这可是全县第一个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科技项目,难怪他如此激动。

  这是13年前,发生在河北工业大学门口的一幕。

  如今,13年过去了,以河北工大单晶硅技术为依托的河北晶龙集团有限公司年生产单晶(3英寸-8英寸)2600吨、单晶硅片6000万片、太阳能电池225兆瓦和太阳能电池组件30兆瓦,2007年实现销售收入68.7亿元人民币,出口创汇2.04亿美元。

河北省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单晶硅生产基地和中国最大的硅片加工中心。

靳保芳也成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河北晶龙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河北晶龙实业集团作为河北工业大学的产学研科研基地列入了全国产学研成功案例,并被业界称为光伏产业圣地。

  13年中,在河北成为世界最大的单晶硅生产基地的同时,河北工业大学的材料学科也得到了飞速发展。

目前,材料学科形成了信息功能材料、材料界面与新型复合材料等5个稳定的研究方向,拥有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一级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形成了完整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体系,设立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后流动站,并建成了河北省新型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

仅2005年以来,就承担了17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和4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7项。

与此同时,培养了一个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团队,涌现出一批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

  一个学科专业支撑一个地方工业或产业,在工业产业得到迅速发展的同时,学科专业的水平也得到迅速提升,这在河北工业大学绝不是个例。

  河北省原本是一个工业基础非常薄弱的省份。

但似乎在一夜之间便“冒”出了一些全国第一、世界最大的工业项目。

仅2007年,河北除了成为世界最大的单晶硅生产基地外,钢铁产量跃居全国第一,世界规模最大的海水提钾工程和亚洲最大的风力发电设备生产基地在河北开工兴建……这些世界最大、全国第一的背后所依托的几乎都是河北工业大学的一些相关学科,而这些学科也正是河北工业大学这些年与相关工业项目共同成长起来的重点强势学科。

  这一个个强势学科,推动了河北工业大学整体办学水平的迅速提高。

该校国家级重点学科、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教学团队、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实现重大突破,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点数量分别达到了7个和17个,拥有河北省最多的省级重点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

并在地方工科院校中较早拥有了工商管理硕士授予权,建立了国家大学科技园。

一个学科同一类产业同步发展,一所大学同一个地方的工业同步崛起。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这一现象为什么会出现在河北工业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校长傅广生对此给出了回答,他说,这种现象叫“工学并举”,之所以在今天出现,是因为近年我国工业化步伐不断加快;这种现象之所以在河北工业大学表现得如此突出,是因为河北工业大学有100多年的传统和一场延续了10余年的办学思想大讨论。

一个百年传统和一场十年讨论

“工学并举”对于河北工业大学来说,是一个百年命题。

  河北工业大学创办于1903年,前身为北洋工艺学堂,创办人为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周学熙。

  当时,他就提出“学堂为人才根本,工艺为民生至计,二者固宜并重;工艺非学不兴,学非工艺不显”的办学思想。

1929年,学校改称河北省立工业学院后,又提出了“教育与工业相助相长”,这些都是“工学并举”思想的雏形,但停留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层面上。

  在该校最近的一份材料中,记者看到了对“工学并举”的最新解释。

“学”即为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的学校高等教育系统,“工”即为以工业经济为核心的地方区域经济、社会系统。

“工学并举”特色发展之路,就是工程教育与经济建设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相结合,从而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三结合”办学道路。

在这个表述中,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相结合,只是“工学并举”三个含义之一。

  “工学并举”伴随着河北工业大学走过了百年。

近十年来,学校在总结、思考这个优良传统的基础上,逐渐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逐渐形成了一个明确的办学思想。

“工学并举”为何能从一种办学传统、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升华为一种办学观念和思想?

这缘于一场持续了10年的办学思想大讨论。

  1996年,河北工业大学被确定为国家“211工程”建设大学。

作为省属的“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应该办成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成这样的大学?

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这样的人……新的发展形势要求河北工大人必须就这些问题给出答案。

于是,一场关于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办学发展目标、学校的功能及办学道路等问题的思考和讨论,便在不知不觉中展开。

  自1996年至今,由学校发动、组织的全校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大讨论就开展了4次。

经过这几次大讨论,河北工大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新的历史使命下如何继承和发扬“工学并举”的优良传统,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

此时的“工学并举”已被赋予了全新的意义和内涵:

工,即工业,工业发展,工业经济;学,即学校,即办学,包括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

通过二者的紧密结合,促进学校办学水平和区域工业发展水平的共同提高。

  校长傅广生说:

“经过多次研讨和长期实践,力求把‘工学并举’打造成为河北工业大学独有的办学思想和办学方略,并成功指导创新人才培养和办学实践。

”该校党委书记马树强说,一些“世界最大”、“全国第一”的工业项目与学校重点学科和专业紧密相关,这种现象也是在教育思想大讨论的背景下产生的。

  随着办学指导思想的逐步明晰,学校的教学改革、科研及社会服务,都很快找到了着力点和突破口。

一个升华和多项改革

教育思想的转变和升华,使学校开始站在“工学并举”办学思想的高度来审视学校的各项工作,并发现了许多不适应,一系列的改革开始了。

下面就让我们通过几个数字,来了解一下教学方面的改革。

  从22.89%到26%:

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河北工大调查发现,学校人才培养的周期与工业快速发展的现实存在着矛盾;人才培养的专业局限性与工业发展中对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存在着矛盾;学校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培养,与工业企业迫切需要具有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人才的实际存在着矛盾。

  为了解决上述矛盾,学校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提出了培养“基础厚、口径宽、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

对原来的课程体系进行重组,构建了八个模块、两大平台的课程体系。

其中,“两大平台”为通识教育(基础课)平台和专业教育平台;“八个模块”为人文社科模块、体育与健康模块、数学与自然科学模块、学科基础课模块、专业方向模块、专业任选模块、实践教学模块、创新与拓展模块。

为了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与拓展模块课程贯穿本科4年不断线,专门设置“实践与创新训练”学分;调整理论教学与实践创新教学课程的比例,使创新与实践学分加大。

2002年,各专业的实践创新学分为总学分的22.89%,2007年提高到26%。

  从6:

4到7:

3:

夯实学生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

  学校认为,学生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培养是“工学并举”思想中关于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也是人才培养的根本要求。

为了提高基础课教学质量,学校大力加强基础课和精品课建设,目前学校基础课全部为校级或省级精品课;2002年以来,学校建设的29门省级精品课中有28门是基础课,“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工程图学”等重要基础课程全部建成省级精品课;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学时比例也由过去的6:

4调整为7:

3。

  另一方面,学校大力加强基础课师资队伍建设,要求教授、副教授及高水平教师优先承担基础课教学任务,并在评优、职称评定中对基础课程教师给予政策倾斜。

2003年以来,学校教学名师中基础课程教师占42%,校级优秀任课教师中,基础课教师获奖人次比例达56.92%。

在学生基本技能训练方面,学校特别注重学生的科学规范和工程素质的养成。

  3000与300:

着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近年来,学校注重更新实验教学内容,提倡实验教学与科研课题相结合,创造条件使学生较早地参与科学研究和创新活动。

学校新建了工程训练中心和大学生创新基地,并通过整合、优化实验室,建设了32个各类实验教学中心(室)。

同时,各研究所、室全部向学生开放。

利用上述设施,学校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线,构建了由基础训练、应用训练、创新训练和综合训练“四个层面”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构成了一个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完整的训练过程。

  “四个层面”的分层教学体系,保证了创新实践活动贯穿于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实训教学、直到毕业设计的全过程,使学生在4年的大学本科教育中,始终处在创新实践的氛围中。

近3年来,该校有实验的课程和单独设课的实验课程门数从293门增加到355门,全校实验课程开出率达99.7%。

  此外,学校还利用与企业建立的良好关系,与长春一汽集团、宣化钢铁集团、唐山冀东氯碱有限公司等单位合作建立了113个校外实习基地,从而建立了以大中型企业为主体,实践教学和训练的多样化的实习环境。

  近3年来,学校有3000名学生参加教师承担的301项科研项目研究工作,发表学术论文123篇。

2007年该校参加大学生“挑战杯”竞赛的11件获奖作品,全部是学生参与教师科研的成果。

  17与56:

瞄准工业发展的今天和明天增设新专业

  瞄准工业发展的明天,增设新专业。

河北工业大学敏锐地意识到风电产业的发展迫切需要一大批掌握风电、投资、设计等方面专业知识,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队伍。

学校几次组织专家对此进行论证,认为风电人才短缺很快将成为制约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的瓶颈。

于是,河北工业大学果断决定,从原来的优势专业电器专业抽出精兵强将,开设风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提前为未来工业的大发展作准备。

与河北工业大学不谋而合的是,2007年,河北省决定在距河北工业大学100公里的保定市建立亚洲最大的风力发电设备生产基地---保定电谷。

  瞄准工业发展的燃眉之急,增设新专业。

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内,突发性、灾难性的事故频发,使得安全问题成为了工业生产中必须解决的一个急迫问题。

在河北,无论是大中型企业还是政府职能部门,包括工艺设计院所,专门从事研究安全技术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极少,且大多没有专业背景。

安全隐患已成为许多大中企业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

面对这种情况,河北工业大学果断决定,组织7个系、3个中心、2个研究所的力量,成立安全工程专业。

  目前,在该校56个本科专业中有工学类33个、新办专业17个,全部有重点学科支撑,基本覆盖和满足了河北省及区域经济主导产业对高素质专门人才的需求。

一个结合和四条途经

学校党委书记马树强说:

科研,是“工”与“学”的纽带。

还是让我们通过案例来看一看这条纽带是如何把学校与工业发展连在一起的。

  案例1:

瞄准新的工业领域攻关,通过科研成果转化,扶持新工业产业,提高办学水平。

  我国是农业大国,钾肥是农业生产不可缺少的肥料。

近年来,由于钾资源紧缺,国际市场钾肥价格迅速增长,如2007年年底钾肥的进口价格较年初翻了一番,仅此一项,给农民增加负担达150亿元。

可以说,钾已影响到国家“三农”政策的贯彻实施和国家粮食民生。

  海水中有钾。

据科学测算,全球海水中钾的总储量为550万亿吨,是全球陆地钾矿总储量的10000多倍,而且是可持续开发的天然资源。

但因海水的组成太复杂(钾与80余种化学元素共存)且浓度稀薄(浓度仅为0.7kg/m3),造成海水提钾成本过高,因此海水提钾实现工业化,是一个世界性的科技难题。

  谁先解决这个难题,谁就会在未来农业和相关的工业占得先机。

  河北工业大学的袁俊生等一批专家教授就把目光盯在了这样一个世界难题上,并最终研制成功“改性沸石离子筛”海水提钾核心技术,使海水提钾成本大大降低,达到了工业化生产的要求。

国家科技部对此科研成果进行了鉴定,并认为“该技术与国内外现有的钾肥生产技术相比,具有原料来源广泛,生产成本低,效益高等优势,技术经济指标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目前,“海水提钾1万吨/年示范工程项目”已在天津滨海新区建成投产,5万吨/年海水提钾项目已在河北南堡开工建设,4万吨/年海水提钾项目已在山东埕口上马,天津、辽宁等地也正在筹备新的海水提钾项目。

  一项科研,催生了一项新的工业产业,也催生了河北工业大学“海洋技术”本科专业,催生了海洋化学实验室等3个实验室,催生了河北工业大学第一个教育部工程中心---教育部海水资源高效利用化工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案例2:

瞄准老工业领域遇到的重大难题攻关,在推动工业化发展的同时提高自身的办学水平。

  石油和化学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和基础产业。

几乎所有的化工行业一项最根本的技术就是分离,最关键的设备就是分离塔(塔器)。

长期以来,化工企业在分离塔的效能上用尽了脑筋。

  河北工业大学教授李春利紧紧抓住这一问题进行攻关,研制成功的大通量高效塔板---立体传质塔(CTST)技术,经河北省和天津市组织专家鉴定认为:

其结构为国际首创,主要技术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这一技术,可以使企业的生产能力提高150%-250%,产品分离效率(即纯度)提高10%以上,降低能耗30%以上,同时克服了原来分离塔存在的堵塞、易产生泡沫等多种缺点,可使企业的产品质量、产量大大提高而成本大大降低。

  目前,该项技术被国内28个省份的上百家大中型污染企业的1000座以上的分离塔采用,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20多亿元。

在该项目的攻关推广的同时,该学科也形成了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学科研队伍,并成为河北省重点建设的强势特色学科,建成了全国最大的分离塔实验室。

在该校,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

  河北工业大学通过科研实现“工学并举”的途径有四:

一是与政府进行全面合作。

2002年以来,学校与数十个县级以上政府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签约双方已经在科技成果转化、人员在职进修(培训)、毕业生就业、经济发展战略咨询、产学研合作等方面进行了深度合作。

  二是与企业进行技术合作。

近年来,学校已经与唐钢、保定天威集团等80余家大型企业签订了技术合作协议,并与河北及周边省市的数百家企业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技术合作,极大地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三是与企业共建实验室。

近年来,学校先后与企业、有关科研机构共建了9个校内外实验室,为企业或行业解决了大量技术难题的同时增强了学校的办学实力。

机械学院与石家庄阀门一厂共建的大型阀门密封与启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改进设计研究中获专利1项,2004年又帮助企业建立了产品快速设计生产系统,2005年企业生产总值比2002年翻了一番。

  四是为企业进行技术攻关。

根据企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与企业签订技术开发合同,参与企业技术创新。

  近3年来,在该校承担的近千项科研项目中,直接来自于企业的横向课题占课题总量的59%,横向科技经费占同期科技经费总量的79%,这些课题绝大部分来自于地方及区域工业经济建设的主要行业或领域。

短评 

实现教育与经济共赢

  工业化社会正在快速向我们走来,这对我们的高校,特别是工科高校是一个历史机遇。

如何把握这一机遇,河北工业大学的经验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

  河北工业大学已有百年历史,但是,河北工业大学从一所并不突出的地方院校脱颖而出,办学实力和水平迅速提高却是在最近10年,其原因首先得益于办学思想大讨论,在这场讨论中,河北工业大学对先贤们提出的“工学并举”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突破,思想突破了,道路其实就在脚下。

  我们常说,教育反作用于经济。

河北工业大学前90年走的“工学并举”---培养既懂理论又能实践的人才,就是一条反作用于经济的路子。

但近10年来,河北工业大学对地方工业的发展却发挥着引领作用,也正是在引领工业发展的同时,学校得到了快速发展,实现了新的“工学并举”---教育与经济共赢。

这一事实告诉我们教育不仅能反作用于经济,更能引领经济发展,关键是要找准自己的发展路子。

这是河北工业大学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河北工业大学:

工学并举勇争佳绩

10月17日上午,记者在2009全国大学生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大连理工大学接待站采访了参加本次比赛的河北工业大学代表队。

三位参赛队员马宏、曲以涛、薛虎强在带队老师张艳蕊的带领下,面对记者的采访侃侃而谈,乐观而自信。

 马宏同学说,队员们在近两个月的培训准备期间,“专项设计从头做起、程序系统积极探索、陌生领域自主学习、理论实践有机结合”,极大地提升了大家的理论素养和动手能力。

  几位参赛队员说,河北工业大学作为一所百年名校,始终坚持“工学并举”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充分调动同学们的自主认知积极性,培养同学们的综合素质。

学校的“工程训练中心”在大学四年的培养时间内,组织金工、生产等各类实习活动,教授课堂中无法体现的实践知识,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当问及代表队对本届大赛有什么应对策略时,马宏同学表示,河北工业大学代表队的基础理论知识较强,他们熟知优势,通晓劣势,将扬长避短,争取运用自身基础理论知识方面的优势,积极寻找机会,创造条件,取得好成绩。

马宏同学还说,河北工业大学已与其他高校达成协议,积极展开学科合作,努力实现高校间的资源共享和互补。

  年轻的带队老师张艳蕊在谈到几位得意弟子时说:

“几名学生都十分优秀,他们积极活泼,理论扎实,思维缜密,动手能力强。

希望几位队员在比赛期间调整心态,顶住压力,正常发挥,用优秀的成绩为学校增添荣誉。

传承“工学并举”办学特色再造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河北工业大学展永副校长讲话摘要2010年7月4日)

河北工业大学作为“211工程”建设大学,有着百余年的办学历史,有着“工学并举”的办学传统,面对新的历史机遇与挑战,如何传承“工学并举”办学特色,深入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

下面以我校对毕业设计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为例,从改革的思想基础、工作保障及提供的示范三个方面向各位领导各位老师进行汇报。

一、传承“工学并举”办学特色,是再造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思想基础。

河北工业大学创建于1903年,是一所有着百年历史和深厚底蕴的教学研究型学校,创始人学堂督办周学熙先生提出“工学并举”的思想。

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学校赋予“工学并举”以新的内涵,即“社会大工程背景下加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工程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把握四个要素,是再造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工作保障。

1、更新高等教育质量观是构建质量监控体系的先导。

质量监控体系的六个环节:

质量目标确立、质量标准建立、信息收集与分析、评估、信息反馈、调控,每一环节都与质量观密切相关。

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也必须是多元、动态、发展、以人为本的新时代的教育质量观。

2、流程创新是构建质量监控体系的有效途径。

教育质量提高同样需要流程再造,高校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也需要流程再造,通过对教学业务流程、管理流程基本问题的彻底反思和重新设计才能适应办学环境的变化,构建科学合理的质量监控体系。

3、建立科学合理的质量标准是再造质量监控体系的关键。

目前高校面临着扩招后的办学规模对教学资源的需求,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发展等多样化的需求,而学生面临就业、升学等个人价值实现的发展需求,如何平衡多种需求,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是再造质量监控体系必须考虑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建立科学合理的质量标准。

4、打造现代信息技术平台是再造质量监控体系的必要手段。

新的质量监控体系必须依托于信息化平台的支撑,流程的再造与创新必须通过打造现代信息技术平台得以实现。

三、找准切入点,为再造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提供范例。

质量监控体系的再造,要找准切入点。

我校是以毕业设计(论文)环节作为改革试点进行启动。

学校于2008年6月启动了毕业设计(论文)教育教学改革,实践表明:

改革思想符合教学规律,技术平台运行可靠,信息流转快捷、准确,过程管理有效。

通过项目研究取得以下两点体会:

1、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管理理念是这一改革成功的基础。

2、理论成果的实现以技术成果为载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