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中小企业融资方式概述.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49074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7.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温州中小企业融资方式概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温州中小企业融资方式概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温州中小企业融资方式概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温州中小企业融资方式概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温州中小企业融资方式概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温州中小企业融资方式概述.docx

《温州中小企业融资方式概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温州中小企业融资方式概述.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温州中小企业融资方式概述.docx

温州中小企业融资方式概述

摘 要

中小企业作为任何国家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其自身灵活发展的优势,有效地弥补了大型企业过度发展、缺乏竞争所导致的市场活力的不足。

然而,在我国深化改革、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影响和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问题仍然很多,尤为突出的是融资困难。

不解决融资难,中小企业资金不足,周转不灵,正常运作就会苦难重重,设备更新、技术创新均难以实现。

温州作为改革开放三十余年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严重的资金瓶颈问题,中小企业老板“跑路潮”已经引起了全国各界的普遍关注,民间资本市场混乱的现象也开始在全国各地蔓延。

因此本文拟以温州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实困境出发,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温州企业融资问题进一步深入研究,从理论和现实两个层面剖析其成因。

借鉴其他国家和城市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实践经验,探索如何拓展融资渠道,化解温州中小企业融资瓶颈的对策。

关键词:

温州;中小企业;融资;瓶颈;对策

论文类型:

研究报告

 

声明

一绪论

研究背景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就像汪洋中的一条小船,孤独奋斗,很少人问津。

而到了今天,中小企业无论是从单位数量上还是在经济效益指标上都得到了迅猛的增长。

截止2011年我国中小微企业的数量为5728.5万户,占全国企业总量的99.8%,吸纳了50%以上国企下岗人员,70%以上新增就业人员,70%以上农村转移劳动力,对就业的贡献率为80%,对GDP和税收的贡献率也达到了一半以上的水平,其中对进出口额的贡献率还超过了70%。

并且从技术层面来讲,在自主创新方面,中小企业为我国提供了中国66%的专利、74%以上的技术创新以及82%以上的新产品开发。

总体来说,中小企业为中国经济的新发展做出了难以忽视的贡献,并已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2008年开始至今,我国中小企业面临了金融政策紧缩、人民币不断升值、出口订单骤减、企业必须转型等事实与无奈,不仅如此,2012年的新政策已经出台,该年度的财政和信贷政策将首先确保在建项目的资金需求,这将更导致我国民营类以及中小企业类企业资金需求压力更为紧张。

从2011年4月份开始的温州中小企业老板的“跑路潮”正是这些重压之下产生的必然结果,从4月份到10月份,仅仅在温州能统计出来的已经有二三十家企业的老板由于资金问题神秘失踪,这一现象也同时给我们敲响了一个警钟: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不再仅仅是说说而已,我国中小企业的生产确实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若再不及时挽救,那么由中小企业破产而引发的一系列经济以及社会问题都将是无法估量的。

1.2研究意义

温州作为浙江南部发达的开放城市之一,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大胆进行市场取向改革,率先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已经形成了鲜明的区域经济特色。

民营经济在工业领域已经占主导地位,是温州经济的主要特色。

30年来,温州中小企业的发展在融资方面有其独特的特征:

即企业融资大致遵循先内源融资,再外源融资的途径。

上世纪80年代,温州非公企业总资金来源中,自有资金、银行贷款、民间资本“三分天下”,到了90年代,这三者的比例是60:

24:

16。

随着中小企业的发展,社会投资规模的扩大,其融资方式逐渐发生变化,总的趋势是自有资金仍占最大比例,民间借贷占比相对缩小,银行贷款大幅增长,正规银行金融服务在非公企业的融资结构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尽管温州大多企业已经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但是他们要进一步发展,仍面临融资渠道窄,融资成本相对较高等问题。

如何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促进中小企业良性健康地发展,对于温州这样一个中小企业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区域经济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论文结构

本文共有六部分。

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介绍了本文的写作背景、选题意义、国内外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的论文综述和研究主要内容及方法。

第二部分主要针对中小企业进行界定,并详细分析了中小企业的几种融资方式,介绍了我国中小企业的普遍发展状况以及融资现状。

第三部分首先分析了温州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以及融资特点,为后面分析融资困境奠定一定的基础。

进而以温州中小企业老板频频跑路为契机,论述温州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一系列表现形式。

第四部分紧承上一章温州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对问题进行具体的原因分析。

第五部分恶魔女是对温州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引发的思考,应该针对温州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通过建立温州行业担保融资模式、加强金融机构、资本市场对于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持以及中小企业自身的努力这四个方面来为温州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找到切实可行的途径。

第六部分是结论与展望。

二温州中小企业概况

温州中小企业发展状况及融资现状

温州总体的经济发展水平

温州,作为中国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一种代表性的区域发展和民营经济发展模板,为全国其他地区中小企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其所带来的改革开放的意义远远超过其经济体量本身的影响力。

得益于温州中小企业的巨大发展,2011年温州实现GDP2925.04医院,全市第三产业比重达到了45%,个别县市达到60%以上,其产业结构明显优于全国整体经济的发展水平。

2011年温州民营经济占全市国民经济比重达到81.9%,为该地区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温州民营经济发达、总体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全国在主客观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原因:

首先,就人地关系而言,相比于全国水平,温州呈现出的是一种人多地少的情况。

因此,传统农业不发达,第一产业占比较低,从早期发展方式来看,单纯依靠农业很难维持生计,为了谋生,很多人专门学会了一门手艺,催生了温州商业经济的提早发展并成为了经济社会的常态。

其次,温州个体经济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历史因素和基础。

温州发展的早期有很多的外来移民组成了该地区经济发展的一部分,他们所带来的宗族制度及其通过其传统构建的一系列非正式制度为后来经营过程中形成的泛家族化的经营方式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温州企业的家族组织形式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了相当大的容纳力,对初级形态的简单手工坊到专业化分工形态的复杂工业活动都能够做到兼容并蓄,温州的泛家族式经营模式为企业初期发展节省了很大的成本,支持了企业的发展。

最后,从温州的发展历史来看,其与海外的沟通与联系相比于内地一直比较频繁,在其区域发展形态形成的过程中受海外文化影响较大,精神开放度高,兼容性强,容易摒陈出新,因此在企业的形成于发展等方面也比较先进。

温州中小企业的发展水平

温州总体经济发展水平高主要得益于温州中小企业经济发展的迅速与壮大。

温州工业经济的主导行业包括有电气制造业、制鞋制造业、塑料制造业、服装制造业等十大行业,整体来讲绝大多数属于轻工业产业。

仅在温州地区,就形成了35个国际级生产基地,截至2011年底,温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096家,其中销售产值超亿元企业800多家,五亿元以上企业达到100余家,十亿元以上企业50多家,为当地的生产总值做出了巨大贡献。

由不同主体投资的企业,其平均总产值存在一定差距,其中外商投资企业平均总产值最高,其次为港澳台商投资企业,这二者之间产值比较接近,且均高于内资企业的平均产值。

温州中小企业发展时间长,存续时间久,与全国其他地区的中小企业相比,有着独特的经营特征:

首先,温州中小企业多以劳动力密集型以及资本密集型为主,较少涉及技术密集型产业,总体产业层次较低,替代性强;其次,温州中小企业生产的产品以外向型出口为主,其产品销往全国各个地域以及海外,因此受外部经济环境影响较为严重,又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高新技术设备使用相对较少,因此在向银行申请贷款的过程中难以提供较为有利的抵押品,影响了银行的贷款发放;最后,由于历史因素的影响,温州各个产业的发展呈现出了一种泛家族化经营的特征,虽然有利于企业股权的控制但也逐渐成为了制约其继续发展的因素。

总之,温州中小企业所呈现出来的经营特征表明了在对外融资的过程中存在的各种不利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也助长了融资困境的形成。

温州中小企业的融资特点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温州中小企业的融资结构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

1992年以前,温州市民营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企业资金来源主要是家庭积蓄资金、合伙集资和企业盈利等,银行融资相对处于次要地位。

随着中小企业规模的扩大,其融资方式相继发生变化,总的趋势是自有资金占有最大比重,银行贷款开始大幅增长,民间借贷占比相对缩小。

1)自有资金是最重要的资金来源

温州中小企业的自有资金主要是个人原始投资、企业盈余积累和股东增资,这些资金具有无需到期偿还、无需支付利息的优势,成为企业经营过程中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

根据对190家企业的调查,其中1995年以后成立的有89家,这些企业成立时的注册资本共50686万元,至2000年末注册资本达到74422万元,大约在两年半的时间内增长了46.8%。

而1995年以前成立的另外90多家企业由于经营积累的时间更长,自有资金增加额更多,注册资本平均增长了127%。

可见,自有资金仍然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基础性资金来源。

2)银行信贷在融资结构中越来越重要

随着中小企业的生产规模扩大,尤其是部分中小企业发展成为集团化经营的龙头企业,再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资金也在增加。

据温州人民银行调查显示,在中小企业全部负债中,银行贷款占的比重平均为61%,一半以上的中小企业外部融资中主要是来自银行贷款资金,这充分显示了银行信贷服务在中小企业融资结构中的重要地位。

在190份调查问卷中,150家企业(占78.9%)遇到资金困难时首先想到向银行、信用社贷款,而选择商业信用和民间借款的分别为13家和27家,没有企业再要求向政府部门借款。

由此可见,中小企业对银行信贷资金的依赖正在增强。

3)民间借贷和内部集资仍占一定比例

目前这种融资方式主要集中在一部分小型民营企业和农村小企业中。

据温州人民银行调查表明,与20世纪80年代末相比,温州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中,民间借款的占比由原来的30%下降到了2003年的15%左右,但借贷资金的总规模比原来增加了2倍多。

融资结构分析显示,小型企业向亲友借款和内部集资的分别占68.6%和45.7%,中等企业分别为45.8%和41.0%;农村企业分别为59.3%和46.5%,城市企业分别为48.9%和45.6%,不同规模和区域的企业发生这类融资活动的概率存在明显差别,主要是农村小型初创企业多采用这种融资方式。

但从总体上看,随着企业的发展和社会投资规模的扩大,民间借贷和内部集资在融资结构中的占比正在逐步缩小。

温州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表现形式

2011年以来,温州中小企业所面临的资金压力进一步加大,而温州中小企业老板们也因债务危机等因素纷纷跑路,小微企业倒闭事件接二连三的发生,一时之间关于温州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新闻不断浮现。

从2011年4月份初,温州江南皮革有限公司的董事长黄鹤传闻因赌博欠下巨额赌资,无法偿还之际便逃往国外这一事件开始,温州中小企业主们就接二连三的出现了“意外失踪”的现象,一直到2011年的下半年,温州老板跑路潮进入了高峰,并且随着对于这一现象的进一步跟进,2012年初,温州老板因资金问题跑路的现象并没有按国家调控的预期那样慢慢消失,反而是一直持续着。

据不完全统计,涉及老板数量达到三四百人,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因为高利贷导致资金链断裂而最终逃跑的。

其实早在2008年7月中旬,金融危机爆发之初,浙江就已经出现了因民间借贷还款利息高而导致老板出逃的事例,当时浙江金乌集团老板张政建被推测为躲避高利贷而神秘失踪就是其中之一,根据当地政府公布的数据,金乌集团涉及欠款大约17亿多,其中14亿为民间借贷,本金为8亿,利息为6亿,利息达到近80%,已经不是中小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单纯的生产盈利所能偿还得起的。

这些由企业资金链断裂引发的倒闭和企业主出走的现象正是温州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所折射出来的结果,转向民间借贷不仅是温州企业的现实选择,也是无奈之举,然而缺乏正规监管的民间资本利率过高,同样把中小企业推向了难以继续维持经营的地步。

时至现在,正规金融能力有限,民间借贷发展却过于迅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