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848918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济南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济南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济南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济南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济南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济南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doc

《济南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济南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济南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doc

济南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为切实做好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深入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增创省会发展新优势,加速提升我市创新能力和创新发展水平,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维护省会稳定,发展省会经济,建设美丽泉城”的发展目标,以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为导向,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营造创新友好环境为突破口,按照“顶层设计、系统推进、突出特色、引领示范”的工作思路,整合区域创新资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特色现代产业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发展目标。

到2015年,将我市建成全省创新资源集聚的核心区、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引领区、创新体制机制的试验区、宜居与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区,在全省率先建成创新能力强、经济发展后劲足、城市功能完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生态环境友好、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创新型区域中心城市,进入全国创新型城市的先进行列。

  1.科技支撑取得新突破,集聚创新资源能力显著提升。

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5%以上,财政对科技投入增幅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全社会研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2.65%,企业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比重达3%以上,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主动力。

拥有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350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000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50名,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700人,万人拥有高技能人才350人。

全民科学素养水平明显提高。

  2.创新能力建设取得新突破,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度显著提升。

培育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00家,各级企业技术中心、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00家以上,其中,新增国家级5个、省级30个。

高新技术产品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比重达65%以上。

万人专利申请量达30件。

创建省级以上名牌300个、著名商标300个。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50%以上。

济南高新区等各类园区引领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龙头带动作用不断增强。

  3.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发展能力显著提升。

围绕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发展目标,打造生物、信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特色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6500亿元。

以创新为驱动的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3∶42∶55.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达到60%.发挥省城区位优势,引领和支持全省相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4.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创新服务辐射能力显著提升。

建设2-3个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建成各类生产力促进机构40个以上,实施标志性产学研工程项目100个,新建产学研中试基地50处。

创业投资和风险投融资机构达到10家以上,形成较为完善的创新融资体系。

形成以省会都市圈为核心,辐射服务全省的“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服务产业化”的创新服务网络。

  5.创新机制环境取得新突破,示范带动作用显著提升。

创新政策体系更加健全,创新决策机制和协调推进机制日益完善,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符合地方实际的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模式。

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健全推进均等化长效机制。

城市承载能力显著增强,基本步入绿色城市、可持续城市与低碳城市发展道路。

  二、主要工作与重点任务

  

(一)加强管理创新,优化创新发展环境。

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

强化政府在创新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进一步促进政府部门从科技资源配置的主体转变为科技资源配置方式的制定者、配置过程的监督者、配置绩效的评估者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者。

深入推进行政审批、政府投资监管、国有资产监管等方面的制度改革,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切实将政府管理经济社会行为纳入依法运转轨道。

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充分发挥内部监督、新闻舆论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作用,促进政府管理职能更好地适应创新型城市建设要求。

  完善创新政策体系。

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出台的关于推动自主创新的各项政策,加大创新政策导向作用,通过财政引导和产权激励等政策,推动重点领域重大关键技术的研发。

完善政府资源配置和公共服务向自主创新主体倾斜的配套制度。

提高政府采购中创新产品和服务的比例,支持符合我市经济发展方向,具有良好产业基础和发展前景的科技成果产业化。

  加强规划引导。

按照国家关于创新型试点城市发展战略部署和济南市科技创新实际,进一步明确城市创新发展的战略定位,纳入全市、县(市)区“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

加强规划管理的统筹协调、执行和评估,提高规划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建立健全以科学规划引领科学发展的机制。

  

(二)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实现创新资源高效整合。

建设山东省创新资源的集聚区、扩散区,通过省市共建、完善济南都市圈技术转移机制、加强区域间合作创新,促进创新资源的整合利用,发挥创新型城市试点的示范带动作用。

  1.充分发挥驻济高校、科研机构的原始创新优势和人才培育优势,促进科技和人才等创新资源的高效整合。

探索与高校、科研机构的新型合作模式,加快建立开放、流动、协作的知识创新体系。

充分借助山东省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的合作平台,继续加强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山东大学、省科学院、省农科院、省医学科学院等院所的合作,重点针对我市优势产业开展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高技术应用研究。

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扶持建设一批重点学科、科研基地,形成一批一流的科技团队和学科带头人。

进一步拓展大学科技园建设规模,促进产学研结合,使之成为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心、创新人才集聚地和高技术研发基地。

建设一批省、市重点实验室,高起点引进3-5家国内顶尖的权威科研机构或一流的国际研发机构。

采取多种形式鼓励支持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科研人员与企业共享资源、合作研发,组建开放型或实体型创新研究机构和联合开发机构,共同培养创新人才、进行高层学术交流、开展原始创新以及共性和关键性技术联合攻关。

  2.省市共建重大创新服务平台,为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建设山东信息通信技术研究院公共研发服务平台,以山东信息通信技术研究院为核心,形成功能完善的信息通信技术研发中心,搭建国内一流的技术创新支撑平台,推进科技创新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成为全国信息通信技术产业创新资源的重要承载地和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高速发展的“创新引擎”。

满足科技创新创业需求,营造良好创新环境,面向科研,面向企业,提供技术支撑、人才培训、仪器设施共享服务。

  建设山东省重大新药创制平台。

由山东大学联合山东海洋大学、山东省药科院、山东省医科院、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省中药研究院和济南高新区共同承建,包括先导化合物发现优化单元平台等12个子平台。

建成以济南高新区为重点、技术链与产业化链相衔接、“一区六基地二十个示范企业”为主要内容、区域相对集中、服务能力完善、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现代新药研究与成果转化体系。

将济南高新区新药孵化基地建设成为国内最主要的药品研发成果转化基地。

3.进一步完善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为创新资源的集聚、扩散提供社会化、网络化服务。

以完善技术转移服务体系和服务支撑平台建设为重点,强化技术成果转化的中间环节,提高转化速度和转化效益,促进生产要素有序流动,推动产学研合作创新。

大力推动我市各类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扎实推进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设。

完善大型科学仪器公共服务平台的评价方式和运行机制,提高仪器设备的综合利用效益和服务质量。

  建立完善科技文献资源共享服务系统平台。

对科技文献信息资源、网络资源、信息网络技术进行统一设计和建设,与国家、省形成科技文献资源共享服务平台。

建设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专项平台,完善知识产权信息利用服务系统、专利技术交易系统和知识产权专家咨询系统。

  切实加强科技创新创业孵化服务平台建设。

按照发展形式多样化、投资主体多元化、管理服务网络化的总体要求,培育一批专业性、综合性孵化器。

提升创业服务中心服务支撑功能,保证科技创业成功率,实现孵化功能和服务效能新突破。

支持国内外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及其他投资主体创办多元化科技企业孵化器,鼓励创办针对不同对象和不同行业的专业型科技企业孵化器,实现政府、高校、企业以及各类孵化器之间的互动式发展。

  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交易服务平台建设。

建立产学研“绿色通道”,与国内外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建立协作共建机制,支持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特色主导产业发展。

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企业立足自身优势,以引进高层次人才与核心技术、联合开发产业化项目为重点,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共建科技创新载体,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积极做好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建设。

以重大科技合作项目为纽带,以特色园区和留学生创业园为载体,建设一批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加强与国外大学、科研机构、企业集团在区域农业创新体系、现代农业、医疗卫生、信息技术和科技管理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组建重点实验室。

加强中乌高科技合作园的建设,使其成为国际科技合作、科研成果孵化的重要平台与载体。

  (三)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1.加快形成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机制、分配机制、融资机制,促进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技术创新活动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

加快发展重汽、浪潮、中创、二机床、齐鲁制药、福瑞达、力诺、圣泉、九阳等一批自主创新骨干企业,形成若干具有国内比较优势和领先水平的名牌产品群,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2.发挥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资源优势,提升企业技术研究水平。

支持行业特色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强的大中型企业建设企业技术中心,与高校、科研机构联合建立高层次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及产学研中试基地等技术研究开发机构。

通过体制创新、吸纳人才、完善激励机制、加大投入等措施,提高科研成果的工程化、市场化水平。

以行业协会为主,政府部门推动,建立若干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行业技术创新中心,增强中小型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密切跟踪数控机床及重型锻压设备、新材料技术、计算机软件、医药化工、生物技术、新能源等重点技术领域的发展动态,培育50家以上企业成为国家级、省级专利试点企业。

  3.深入实施“专利、品牌、商标、标准”四大战略,推动企业核心竞争力升级。

鼓励和扶持龙头企业通过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提升已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牌档次,将产业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

培育一批具有专利权的核心技术,加速专利技术产业化。

以增强企业创造专利能力为主线,将专利工作贯穿于企业技术创新及生产经营全部环节。

加强引进创新和集成创新,不断增强自主知识产权产出能力。

  4.加快科技园区建设,充分发挥创新载体功能。

以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建设为契机,加快济南高新区发展步伐。

着力打造软件、计算机、网络通讯、数字装备等四大产业集群,形成“创新、产业、辐射、环境”四大高地,建成集创业孵化、风险投资、中介服务于一体的信息技术创业基地。

推进齐鲁软件园、创业服务中心、留学生创业园、大学科技园、环保科技园、出口加工区等特色园区建设,增强科研服务、成果转化、企业孵化和产业承载功能。

加快济南经济开发区、明水经济开发区、济北经济开发区等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产业承载能力,形成管理体制先进、产业结构合理、科技创新体系健全、区域功能清晰、支撑服务体系完善、能够吸引更多创新型企业创业发展的集聚地和制高点。

  (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现代产业体系。

  1.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高新技术产业。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为支柱的工业结构。

立足信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