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中的四项管理secret.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488791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5.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中的四项管理secret.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工程中的四项管理secret.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工程中的四项管理secret.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工程中的四项管理secret.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工程中的四项管理secret.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程中的四项管理secret.docx

《工程中的四项管理secret.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中的四项管理secret.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程中的四项管理secret.docx

工程中的四项管理secret

目录

第1章前言………………………………………………………………………………1

第2章四项管理…………………………………………………………………………2

2.1进度管理……………………………………………………………………………2

2.1.1进度管理包括以下几个部分…………………………………………………2

2.1.2进度计划实施中的调整方法…………………………………………………3

2.1.2.1分析偏差对后续工作及工期影响………………………………………3

2.1.2.2进度调整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3

2.2质量管理……………………………………………………………………………5

2.2.1施工质量控制的中心内容……………………………………………………5

2.2.2原材料的质量控制……………………………………………………………6

2.2.3施工中的质量控制……………………………………………………………6

2.2.3.1现场质量控制的方法……………………………………………………7

2.2.3.2施工质量控制手段………………………………………………………8

2.2.3.3质量事故原因分析………………………………………………………8

2.2.3.4质量事故的处理…………………………………………………………9

2.3成本管理……………………………………………………………………………10

2.4安全管理……………………………………………………………………………10

2.4.1安全管理的内容………………………………………………………………11

2.4.2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建立………………………………………………………11

2.4.3安全教育工作…………………………………………………………………12

摘要

施工管理工作涉及到施工、技术、经济活动等。

其管理活动是从制定计划开始,通过计划的制定,进行协调与优化,确定管理目标;然后在实施过程中按计划目标进行指挥、协调与控制;根据实施过程中反馈的信息调整原来的控制目标;通过施工项目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的活动,实现施工管理的目标。

施工管理水平对于缩短建设工期,降低工程造价,提高施工质量,保证施工安全,至关重要。

施工项目管理的对象是项目,它的主要内容有四项:

那就是进度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安全管理。

 

第1章前言

项目管理是一门应用科学,它反映了项目运作和项目管理的客观规律,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研究出来的,同时又用来指导实践活动。

项目管理的目的是通过对工程项目施工活动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使工程项目在约定的时间和批准的预算内,按照要求达到合格质量,实现最终的建筑产品。

施工管理工作涉及到施工、技术、经济活动等。

其管理活动是从制定计划开始,通过计划的制定,进行协调与优化,确定管理目标;然后在实施过程中按计划目标进行指挥、协调与控制;根据实施过程中反馈的信息调整原来的控制目标;通过施工项目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的活动,实现施工管理的目标。

施工管理水平对于缩短建设工期,降低工程造价,提高施工质量,保证施工安全,至关重要。

施工项目管理的对象是项目,它的主要内容有四项:

那就是进度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安全管理。

 

第2章四项管理

2.1进度管理

  我们进行进度管理的目的,是要按照承包合同规定的进度和时间完成工程建设任务。

在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工作中,进度控制的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制定进度计划。

施工进度计划是表示施工项目中各个单位各个工种在施工中的衔接与配合、安排劳动力和各种施工物资材料的供应,确定各分部、分项工程按计划进行。

在必要时,为保证在合同工期内竣工,必须对进度计划进行必要的调整和补充。

施工进度计划的实施,应该严格按照预定的执行。

施工进度的检查,施工进度的检查与进度计划的实施是融汇在一起的。

施工进度计划的检查是进度控制最重要的步骤。

进度计划的检查主要是通过把实际进度与进度计划进行比较,从中找出项目实际执行情况与进度计划的偏差,以便及时进行修正和调整。

  

2.1.1进度管理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制定进度计划

我们在工程投标时已经按照招标文件或规定编制了粗略的施工方案和进度计划,中标后又根据现场施工条件和合同中的工期,编制出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

计划的内容包括确定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选择施工方法和组织流水作业、协调各个工种在施工中的搭接与配合、安排劳动力和各种施工物资的供应、确定各分部分项工程的目标工期和全部工程的完工时间等。

2.组织进度计划的实施

将施工进度计划报业主审批后严格执行。

把进度计划布置下去,调配人力、施工物资和资金,确保到位。

及时检查和发现影响进度的问题,并采取适当的技术和组织措施,必要时修订和更新进度计划。

3.与业主保持密切的沟通

我们定期向业主报告工程进展,对业主提出的"变更指令"和"赶工"或"加快指令"及时作出反应和处理。

与业主的良好合作是顺利实施进度计划的一个重要条件。

4.监督各分包单位的工作,及时协调分包单位的施工配合

施工进度控制和其他活动一样是一种周期性的循环,有四个阶段循环:

编制计划、执行计划、检查执行的结果和计划的偏差和影响因素、采取纠正措施。

然后进入下一个循环。

2.1.2进度计划实施中的调整方法

2.1.2.1分析偏差对后继工作及工期影响

当进度计划出现偏差时,需要分析偏差对后继工作产生的影响。

分析的方法主要是利用网络计划中工作的总时差和自由时差来判断。

工作的总时差(TF)不影响项目工期,但影响后继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是工作拥有的最大机动时间;而工作的自由时差是指在不影响后继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的条件下,工作拥有的最大机动时间。

利用时差分析进度计划出现的偏差,可以了解进度偏差对进度计划的局部影响(后继工作)和对进度计划的总体影响(工期)。

  2.1.2.2进度调整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1.改变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

    这种方式主要是通过改变关键线路上工作之间的先后顺序、逻辑关系来实现缩短工期的目的。

采取这种方式进行调整时,由于增加了工作之间的相互搭接时间,进度控制工作显得更加重要,实施中必须做好协调工作。

    2.改变工作延续时间

    这种方式与第一方式不同,它主要是对关键线路上工作本身的调整,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并不发生变化。

这种调整方式通常在网络计划图上直接进行,其调整方法与限制条件以及对后继工作的影响程度有关,一般可考虑以下三种情况。

    1)在网络图中,某项工作进度拖延,但拖延的时间在该工作的总时差范围内,自由时差以外。

若用△表示此项工作拖延的时间,即:

FF<△<TF

    根据前面的分析,这种情况不会对工期产生影响,只对后继工作产生影响。

因此,在进行调整前,要确定后继工作允许拖延的时间限制,并作为进度调整的限制条件。

    2)在网络图中,某项工作进度的拖延时间大于项目工作的总时差,即:

△>TF

    这时该项工作可能在关键线路上(TF=0);也可能在非关键线路上,但拖延的时间超过了总时差(△>TF)。

调整的方法是,以工期的限制时间作为规定工期,对未实施的网络计划进行工期-费用优化。

通过压缩网络图中某些工作的持续时间,使总工期满足规定工期的要求。

   3)在网络图中,某项工作进度拖延,但拖延的时间在该工作的总时差范围内,自由时差以外。

若用△表示此项工作拖延的时间,即:

FF<△<TF

    根据前面的分析,这种情况不会对工期产生影响,只对后继工作产生影响。

因此,在进行调整前,要确定后继工作允许拖延的时间限制,并作为进度调整的限制条件。

图1进度偏差对后继工作和工期影响分析过程

    4)在网络图中,某项工作进度拖延,但拖延的时间在该工作的总时差范围内,自由时差以外。

若用△表示此项工作拖延的时间,即:

FF<△<TF

    根据前面的分析,这种情况不会对工期产生影响,只对后继工作产生影响。

因此,在进行调整前,要确定后继工作允许拖延的时间限制,并作为进度调整的限制条件。

    5)在网络图中,某项工作进度的拖延时间大于项目工作的总时差,即:

△>TF

    这时该项工作可能在关键线路上(TF=0);也可能在非关键线路上,但拖延的时间超过了总时差(△>TF)。

    6)在网络计划中工作进度超前。

在计划阶段所确定的工期目标,往往是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优选的合理工期。

对有些工序采取技术组织措施(如采用三班制),增加人力、设备等,从而以可能的加快时间代替原来的工序所需时间。

加快关键工序是最重要的。

当关键工序缩短后,可能原来的非关键工序变成了关键工序,若仍无法满足要求,对新的关键工序也应进行调整。

可延长一些非关键工序的持续时间,从非关键工序中调动一些资源到关键工作上,以缩短关键工序的持续时间。

当上述办法仍不能满足工期要求时,应考虑新的工艺方案,开辟新的施工顺序和相互关系。

如用平行作业代替流水作业。

施工进度的影响因素包括下面几点。

施工组织不当:

例如,施工的任务、责任、目标不明确,劳力和施工机械调配不当,施工道路和场地布置不合理,各承包商和分包商之间施工干扰,以及因待遇问题影响工作积极性甚至罢工等,均会引起工期的延误。

技术原因。

承包商有时会低估施工技术的困难,没有考虑到某些设计和施工问题的解决。

所以,对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如果没有相当的把握确保进度和质量的话,不宜冒然采用。

有时对设计意图和技术要求没有全面理解,会导致盲目施工,造成返工。

不利的施工条件。

施工中遇到合同中规定的不可抗力的情况下,无法正常施工。

不能控制的外部因素的影响。

施工进度计划的顺利实施并不是只靠承包商,还涉及到业主、监理单位、设计单位、物资设备供应商、资金信贷机构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运输、通信、供电等各部门的工作,任何一个方面的拖延和失误都将对施工进度产生影响。

在实际工程中,常发生业主拖欠工程款,重大的或过多的设计变更,材料供应拖延或数量无法满足施工强度等情况,承包商必须分清责任,做好记录,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2.2质量管理

随着社会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我国的建筑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总体水平不断加强。

在建筑工程领域,大家已经认识到,工程质量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同时还直接影响到工程项目的投资和工程施工成本的高低。

2.2.1.施工质量控制的中心内容

施工技术组织措施的实施与改进、施工规程的制定与贯彻、施工过程的安排与控制,都是以保证工程质量为主要前提,也是最终形成工程产品质量和工程项目使用价值的保证。

目前,质量第一的重要性已经在建筑领域得到了广泛的重视。

在工程项目的建设中,工程施工涉及面非常广,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诸如设计、材料、机械、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施工工艺、操作方法、技术措施、管理制度等都直接影响着工程项目的质量。

因此要做到质量第一,确实搞好质量的管理和控制,我们应该充分了解质量管理的内涵以及质量管理体系中的每一个步骤。

跟据人、材、机,三大要素的管理和对工程施工全过程进行的分析,明确项目质量控制的内容。

通过对质量的控制和技术交底来树立全员的质量意识,这样才能在质量上形自觉行为,才能形成人人关心质量,个个重视质量的风气。

同时要实行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和奖惩机制,这样才能提高工作质量,以达到保证工程质量的目的。

2.2.2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所有建筑材料是形成工程实体的原料,也是工程质量形成的基本。

因此,要提高材料员的素质和质量鉴定水平,挑选有一定专业知识的材料采购人员。

同时广泛掌握质量、价格、供货能力的信息,有一定技术和资金保证的送货厂家,同时选购三证齐全的产品。

2.2.3施工中的质量控制

施工现场应该推行技术负责人工作责任制,用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认真的工作作风严格要求自己。

把技术管理工作的重点集中放到提高工程质量,缩短建设工期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具体技术工作业务上。

划分各级技术管理工作的权限,使每位工程技术人员各有专职、各司其事。

以充分发挥每一位工程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本工程建设发挥应有的骨干作用。

工程施工过程,除按质量标准规定的复查、检查内容进行严格的复查、检查外,在重点工序施工前,必须对关键的检查项目进行严格的复核。

如建筑物轴线和标高;基础的土质、位置、标高、尺寸;梁、板、柱混凝土模板的尺寸、位置、标高,以及预埋件(管)和预留孔的位置;混凝土的配合比和钢材、水泥的试验成果资料:

特殊项目大样图的形状、尺寸以及其它需要复核的项目。

杜绝事故的发生。

坚持“三检”制度。

即每道工序完后,由作业班组提出自检,与下道工序的班组进行互检和交接检。

隐蔽工程应该在“三检制”的基础上,请监理工程师审核并签字认可。

对于工程施工过程出现的质量事故,一经发现,组织力量,严肃进行处理,事故的处理均由质量监理工程师负责全权组织。

对于质量的处理,绝不允许心慈手软,必须按照事故原因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和没有防护措施不放过的"三不放过"原则,认真处理,防患于未然。

 2.2.3.1现场质量控制的方法

施工现场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就是采用全面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可以概括为:

四个阶段,八个步骤和七种工具。

1.四个阶段

    质量管理过程可分成四个阶段,即计划、执行、检查和措施,简称PDCA循环。

 PDCA循环的特点有三个:

    ①各级质量管理都有一个PDCA循环,形成一个大环套小环,一环扣一环,互相制约,互为补充的有机整体,如图8-5所示。

在PDCA循环中,一般说,上一级的循环是下一级循环的依据,下一级的循环是上一级循环的落实和具体化。

    ②每个PDCA循环,都不是在原地周而复始运转,而是象爬楼梯那样,每一循环都有新的目标和内容,这意味着质量管理,经过一次循环,解决了一批问题,质量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如图2所示。

    ③在PDCA循环中,A是一个循环的关键,这是因为在一个循环中,从质量目标计划的制定,质量目标的实施和检查,到找出差距和原因。

2.八个步骤

    为了保证PDCA循环有效地运转,有必要把循环的工作进一步具体化,一般细分为以下八个步骤。

    ①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质量问题。

    ②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或影响因素。

    ③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

    ④针对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制定措施,提出行动计划,并预计改进的效果。

以上四个步骤是“计划”阶段的具体化。

    ⑤质量目标措施或计划的实施,这是“执行”阶段。

在执行阶段,应该按上一步所确定的行动计划组织实施,并给以人力、物力、财力等保证。

    ⑥调查采取改进措施以后的效果,这是“检查”阶段。

    ⑦总结经验,把成功和失败的原因系统化、条例化,使之形成标准或制度,纳入到有关质量管理的规定中去。

    ⑧提出尚未解决的问题,转入到下一个循环。

   最后两个步骤属于“措施”阶段。

    3.七种工具

    在以上八个步骤中,需要调查、分析大量的数据和资料,才能作出科学的分析和判断。

    常用的七种工具是:

排列图、直方图、因果分析图、分层法、控制图、散布图、统计分析表等。

  2.2.3.2施工质量监督控制手段

施工质量监督控制,一般可采用以下几种手段。

 1.旁站监督

 2.测量

 3.试验

 4.指令文件

 5.规定的质量监控程序

2.2.3.3质量事故原因分析

    1常见的工程质量事故发生的原因

    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违背基本建设规律

    基本建设程序是工程项目建设过程及其客观规律的反映,但有些工程不按基建程序办事。

    

(2)地质勘察原因

    诸如未认真进行地质勘察或勘探时钻孔深度、间距、范围不符合规定要求,地质勘察报告不详细、不准确、不能全面反映实际的地基情况等,从而使得或地下情况不清,或对基岩起伏分布误判等,它们均会导致采用不恰当或错误的基础方案,造成地基不均匀沉降、失稳使上部结构或墙体开裂、破坏,或引发建筑物倾斜、倒塌等质量事故。

    (3)对不均匀地基处理不当

    对软弱土、杂填土、冲填土、大孔性土或湿陷性黄土、膨胀土、红粘土、岩溶、土洞、岩层出露等不均匀地基未进行处理或处理不当也是导致重大事故的原因。

必须根据不同地基的特点,从地基处理、结构措施、防水措施、施工措施等方面综合考虑,加以治理。

    (4)设计计算问题

    诸如盲目套用图纸,采用不正确的结构方案,计算简图与实际受力情况不符,荷载取值过小,内力分析有误,沉降缝或变形缝设置不当,悬挑结构未进行抗倾覆验算,以及计算错误等,都是引发质量事故的隐患。

    (5)建筑材料及制品不合格

    (6)施工与管理问题

    (7)自然条件影响

    空气温度、湿度、暴雨、风、浪、洪水、雷电、日晒等均可能成为质量事故的诱因,施工中应特别注意并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

2.2.3.4质量事故的处理

   1.施工质量事故处理程序

    施工质量事故发生后,一般可以按以下程序进行处理。

    

(1)当出现施工质量缺陷或事故后,应停止有质量缺陷部位和其有关部位及下道工序施工,需要时,还应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同时,要及时上报主管部门。

    

(2)进行质量事故调查,主要目的是要明确事故的范围、缺陷程度、性质、影响和原因,为事故的分析处理提供依据。

调查力求全面、准确、客观。

    (3)在事故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事故原因分析,正确判断事故原因。

事故原因分析是确定事故处理措施方案的基础。

正确的处理来源于对事故原因的正确判断。

只有对调查提供的充分的调查资料、数据进行详细、深入的分析后,才能由表及里、去伪存真,找出造成事故的真正原因。

    (4)研究制订事故处理方案。

事故处理方案的制订应以事故原因分析为基础。

如果某些事故一时认识不清,而且事故一时不致产生严重的恶化,可以继续进行调查、观测,以便掌握更充分的资料数据,做进一步分析,找到原因,以利制定方案。

    (5)按确定的处理方案对质量缺陷进行处理。

    (6)在质量缺陷处理完毕后,应组织有关人员对处理结果进行严格的检查、鉴定和验收。

   2.事故处理方案的确定

    一般的质量事故处理,必须具备以下资料。

    

(1)施工质量事故有关的施工图。

    

(2)与施工有关的资料、记录。

    (3)事故调查分析报告。

3.质量事故处理的鉴定验收

    事故处理的质量检查鉴定,应严格按施工验收规范及有关标准的规定进行,必要时还应通过实际量测、试验和仪表检测等方法获取必要的数据,才能对事故的处理结果作出确切的检查结论,和鉴定结论。

2.3成本管理

施工项目成本是施工企业为完成施工项目的工程任务所耗费的各项生产费用的总和,它包括施工过程中所消耗的生产资料转移价值和以工资补偿费形式分配给劳动者个人消费的那部分活劳动消耗所创造的价值。

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就是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适当的技术和管理手段对施工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生产资料转移价值和活劳动消耗创造的价值以及其他费用开支和其他管理工作等进行计划、实施、监督、调节和控制。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为了做好成本的控制,应该就每一个工序和每一项经济活动进行严格的成本核算,确保一切开支都控制在计划成本内,并尽可能的降低成本和消耗。

2.4安全管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及企业对安全是越来越重视。

 公司级安全部门的领导小组领导全面的安全工作,主要职责是领导公司开展安全教育,贯彻宣传各类法规,通知和上级部门的文件精神,制订各类管理条例,每周对各项目工程进行安全工作检查、评比,处理有关较大的安全问题。

项目部成立安全管理小组,并设专职安全员,主要职责是负责进行对工人的安全技术交底,贯彻上级精神,每天检查工程施工安全工作,每周召开工程安全会议一次。

制订具体的安全规程和违章处理措施,并向公司安全领导小组汇报1次。

各作业班组设立兼职安全员,主要是带领各班组认真操作,对每个工人耐心指导,发现问题即时处理并及时向工地安全管理小组汇报工作。

施工安全管理是施工企业全体职工及各部门同心协力,把专业技术、生产管理、数理统计和安全教育结合起来,为达到安全生产目的而采取各种措施的管理。

2.4.1安全管理的内容

   1.建立安全生产制度。

    2.贯彻安全技术管理。

    3.坚持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培训。

    4.组织安全检查。

    5.进行事故处理。

2.4.2安全生产责任制

    1.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根据“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安全工作、人人有责”的原则,以制度的形式,明确规定各级领导和各类人员在生产活动中应负的安全职责。

    2.责任制的制定和考核

    施工现场项目经理是项目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安全生产负全面的领导责任。

施工现场从事与安全有关的管理、执行和检查人员,特别是独立行使权力开展工作的人员,应规定其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定期考核。

    3.安全生产目标管理

    施工现场应实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制定总的安全目标,如伤亡事故控制目标、安全达标、文明施工目标等。

制定达标计划,将目标分解到人,责任落实,考核到人。

    4.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施工现场要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除安全生产责任制,还有安全技术交底制度、安全宣传教育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安全设施验收制度、伤亡事故报告制度等。

5.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网络

    施工现场要建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由各职能机构和分包单位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参加的安全生产管理小组,组成自上而下覆盖各单位、各部门、各班组的安全生产管理网络。

在施工过程中,除正常的安全检查外,公司每月检查一次,工程处每半月检查一次,项目部每周检查一次,发现问题落实到人,限期整改,确保消除隐患。

按照公司的安全教育制度,加强宣传教育,制订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现场组织切合实际的作业程序,正确严格地执行和运用施工及安全规范。

对进场的工人进行摸底测试,统一进行安全教育,增强质量、安全意识。

各专业班组认真学习施工安全规范。

经过培训交底达到合格的职工才允许上岗操作,为安全工作顺利圆满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施工过程中,建立每周一次的安全教育,由项目经理或专职安全员主持。

同时在每道施工工序进行前,由专职安全员做书面的安全技术交底,各班组长带领施工人员认真贯彻落实。

2.4.3安全教育工作

 1安全教育对象及内容

    

(1)新工人(包括合同工、临时工、学徒工、实习和代培人员)必须进行公司、工地和班组的三级安全教育。

教育内容包括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标准及安全技术知识、设备性能、操作规程、安全制度、严禁事项及本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

    

(2)电工、焊工、架工、司炉工、爆破工、机操工及起重工、打桩机和各种机动车辆司机等特殊工种工人,除进行一般安全教育外,还要经过本工种的专业安全技术教育。

    (3)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施工和调换工作岗位时,对操作人员进行新技术、新岗位的安全教育。

   2.安全教育的种类

    

(1)安全法制教育。

    

(2)安全思想教育。

    (3)安全知识教育。

    (4)安全技能教育。

    (5)事故案例教育。

   3.特种作业人员培训

    根据国家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