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比亚.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88112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7.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利比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利比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利比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利比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利比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利比亚.docx

《利比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利比亚.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利比亚.docx

利比亚

简述利比亚的难民问题的现状及其解决途径

利比亚的难民去向何处

欧洲国家北非移民让欧洲产生对立

2011年04月22日05:

11

来源:

国际在线作者:

记者何滨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记者何滨):

北非部分国家政局动荡引起的移民潮在欧洲国家之间激起严重对立。

德国、法国计划收紧移民政策,而意大利却开始向难民发放临时申根签证,自然,这一作法随即遭到其他申根国家的强烈反对。

欧洲国家为何面对非法移民如临大敌,非法移民的不断涌入将给欧洲大陆带来哪些挑战。

关于这些问题,本网连线了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驻法国记者何滨,介绍为什么最近北非移民问题频频成为热点话题,现在到底有多少北非移民进入了欧洲?

记者:

由于北非与欧洲有天然的联系和历史渊源,经常有北非移民漂洋过海,进入地中海沿岸的欧洲国家。

那么,目前出现的这批北非移民,与北非多国的局势有密切关系。

今年以来,由于北非多国局势变化,大量难民涌入距非洲大陆只有110公里左右距离的意大利兰佩杜萨岛,其中绝大部分来自突尼斯。

不过,这只是北非难民潮涌向欧洲的一个开始。

随着利比亚局势恶化,涌入南欧的难民数量日益增多。

根据联合国难民署的统计,自危机发生以来,已经有49万人逃离利比亚,平均每天有2700人从利比亚和突尼斯及埃及的边界逃离家园。

这些逃离利比亚的人究竟有多少进入了意大利还没有一个准确数字。

但据一项不完全统计,从北非各国抵达意大利兰佩杜萨岛的非法移民已经超过2万名。

他们大部分来自突尼斯、利比亚、埃及等国。

由于语言的原因,其中不少来自突尼斯的非法移民往往通过意大利,涌入法国。

主持人:

那么大量北非移民的涌入,会对欧洲国家产生严重的影响吗?

记者:

从目前来看,这批北非难民主要是进入距非洲大陆最近的意大利南部岛屿。

大量涌入的难民给当地的经济和社会生活造成巨大负担。

比如,北非难民最先涌入的意大利兰佩杜萨岛,由于岛屿面积狭小,当地移民接待中心规模有限,很多难民只能在户外起居生活,使得当地环境明显恶化,难民聚居的区域一片狼藉。

此外,如何安置大量涌入的难民和非法移民,也是让这些国家颇感头疼。

尤其是眼下恰逢欧洲深陷债务危机、高福利社会难以为继之时,新一波北非移民潮的出现,无疑会加重欧洲国家的经济负担,甚至加剧社会矛盾。

比如,这次首当其冲的意大利就感到无力应对巨大的安置压力,已多次向欧盟发出请求和呼吁,要求欧盟对非法移民问题做出统一部署和安排。

主持人:

面对来势汹汹的移民潮,欧洲国家都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收效如何呢?

记者:

面对日益加大的难民安置压力,而其他欧洲国家又一再表示不愿接过北非移民这个烫手的热山芋,意大利方面采取了罕见的做法,向欧盟提出申请,呼吁向北非难民颁发在所有申根国家都有效的临时居留证。

这一作法遭到了几乎所有欧盟成员国的反对,其中尤以德国和法国为甚。

因为根据申根协定,持有这种临时居留证申的非难民可以去往所有申根国家,德国和法国都是申根协定的缔约国。

德国政府日前已经表示,无法接受大量非法移民涌入欧洲,同时反对意大利向非法移民发放临时居留证的作法。

另一方面,法国也在边境加强了检查,力图将北非移民堵在国门之外。

17号,法国警方就阻止了一列载满突尼斯难民的火车从意大利边境进入法国。

双方僵持了六个多小时,但最终法国还是不得不有条件妥协,允许能提供财力证明的北非难民入境。

另外,面对人数众多的北非移民,很多欧洲国家也开始重新检讨对“难民”的定义。

一般来讲,欧盟接受避难人员,必须是“来自发生战争”或者“人权受到严重侵犯”的地区。

而目前涌入欧洲的,既有由于北非局势而出逃的真难民,也有借机试图登陆欧洲,成为欧洲公民的非法移民。

比如,意大利目前接纳的北非移民中,不少人就来自局势已经相对平稳的突尼斯。

对于正在日益收紧移民政策的欧洲各国来说,更倾向将这些人划归“非法移民”的行列

意大利北非难民安置压力巨大向欧盟求援遭拒

2011年04月19日12:

56

来源:

国际在线作者:

陈坚

字号:

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本报记者/赵全敏

本报驻意大利记者/陈坚

今年3月底,首艘载有近350名非洲难民的船只抵达意大利南部海岸。

当地官员表示,根据难民的说法,还有四五艘搭载有约1000名难民的船只已从利比亚启航,正在前往意大利的途中。

这只是北非难民潮涌向欧洲的一个开始。

自北非多国局势发生动乱以来,大批来自这些国家的难民持续涌入意大利。

巨大的安置压力让意大利频频向欧盟求援,却没有得到希望的回应。

相反,其“分流”难民到其他国家的举动招来了一片骂声。

意大利独撑局面发怨言

4月13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表示,根据联合国难民署的统计,自危机发生以来,已经有49万人逃离利比亚,平均每天有2700人从利比亚和突尼斯及埃及的边界线逃离家园。

这些逃离利比亚的人究竟有多少进入了意大利还没有一个准确数字。

但据一项不完全统计,从北非各国抵达意大利兰佩杜萨岛的非法移民已逾2万名。

他们多来自突尼斯、利比亚、埃及等国。

激增的难民为意大利带来了巨大的安置压力。

意大利多次向欧盟发出请求和呼吁,要求欧盟对非法移民问题做出统一部署和安排,但未得到令其满意的结果。

于是,意大利一方面决定向非法移民颁发在所有申根国家都有效的临时居留证,希望他们可以去往其他属于申根区域的欧洲国家;另一方面,意大利向欧盟提出申请启用2001年55号法令(2001年7月20日,欧盟为应对科索沃问题所引发的难民潮颁布法令,宗旨是由所有成员国来共同承担和分散由大规模难民涌入所带来的压力),动员所有欧盟国家分流意大利境内的非法移民。

但是,在欧洲理事会4月11日召开的会议上,除了意大利和马耳他之外,这项请求遭到了欧盟成员国几乎一边倒的反对。

德国表示无法接受大量非法移民通过意大利涌入欧洲,同时反对意大利目前正在进行的向非法移民发放临时居留证的举措。

西班牙也对欧盟的决定表示支持。

对此,意大利政府极为失望和不满。

意内政部长马罗尼甚至表示,他怀疑意大利继续做一个欧盟成员国是否还有意义。

因为这一结果再次表明,欧盟在关键时刻并不能发挥一体化的作用。

希望获得经济援助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欧洲问题专家李维维在接受《世界新闻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逃往意大利的难民并不是由于自身原因,而是因为政权动荡被迫迁移,按照欧洲的移民政策以及人道主义原则,欧盟原则上应该接受他们。

意大利也正是按照这样的原则向这些难民伸出了援手。

但一个很实际的矛盾是,“政治上应该接受,经济上却不一定有这个能力”。

意大利向欧盟求援,主要就是想获得经济援助,但欧盟的回应却让意大利很失望。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欧洲问题专家邢骅告诉《世界新闻报》记者,从突尼斯动荡开始,由于地中海南岸国家与法国等欧洲国家的历史关系,加上逃到欧洲的途径最短,大量难民涌入欧洲。

他们首先抵达的就是离北非最近的意大利。

此外,马耳他也受到了冲击。

简言之,意大利觉得大量难民涌入该国造成了难以承受的重担,希望其他欧盟成员国共同处理,而其他国家则不愿意接过这副担子,分歧由此而生。

现在,难民潮在欧洲引起的分歧还在发展中。

这个问题最终如何解决,也许还要看包括意大利在内的欧盟各国能拿出什么样的智慧和勇气。

法国欲暂停申根协定阻北非难民大量涌入

2011年04月24日03:

14

来源:

广州日报

字号:

T|T

47人参与19条评论打印转发

一位突尼斯难民在意法边境靠近意大利一侧,成功拿到了短期申根签证,即将前往法国。

意大利政府向部分从突尼斯偷渡进入其境内的非法移民发放短期申根签证。

以法语为母语的突尼斯非法移民在拿到申根签证后,可以合法前往法国谋生。

据新华社电法国政府22日放风说,欧洲《申根协定》需要“升级”,法国打算暂停执行这一允许申根区国家人员自由流动的协定,阻挡利比亚和突尼斯非法移民。

法国意大利

相互推卸责任

法国挑头发起对利比亚军事行动,但在安置非法移民上与另一个参与对利军事行动的欧盟国家意大利互相推脱责任。

一名法国总统府人士22日说,《申根协定》有缺陷,需要考虑建立一种机制,允许在欧洲联盟边境外部出现“系统性混乱”时暂停执行协议,直到问题解决。

《申根协定》规定,持有任何申根区国家有效身份证件的人可在所有申根国家境内自由流动,不受边境检查。

北非国家突尼斯、利比亚局势动荡引发难民潮。

据联合国难民署统计,自今年2月以来,两万多名非法移民乘船经地中海来到意大利最南端的兰佩杜萨岛。

意大利官员多次呼吁欧盟承担安置责任,但欧盟拒绝。

意大利稍后开始向这些非法移民发放有效期6个月的居留证。

按照《申根协定》,持这种居留证的人可以自由进出所有申根国家。

由于突尼斯通用法语,不少突尼斯非法移民获意大利居留证后试图进入法国。

法方对意大利政府这一做法表示强烈不满。

《申根协定》

能否继续存在?

《申根协定》签署于1985年6月,现有25个欧洲国家加入,大约4亿民众可无需出示护照,自由进出这些申根国家。

来自北非的非法移民潮令这份协定面临新挑战。

一些申根国家围绕难民问题产生严重分歧,使欧盟陷入两难境地。

不少人担心,协定能否继续存在?

法国极右翼政党国民阵线主席马琳·勒庞希望法国退出协定

为阻利比亚移民入境法国想改欧盟协定

2011-04-2408:

21:

11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开心网 人人网

【大字 中字 小字】【打 印】

    大批利比亚难民涌向突尼斯。

 

  法国政府22日放风说,欧洲《申根协定》需要“升级”,法国打算暂停执行这一允许申根区国家人员自由流动的协定,阻挡利比亚和突尼斯非法移民。

法国挑头发起对利比亚军事行动,但在安置非法移民上与另一个参与对利军事行动的欧盟国家意大利互相推脱责任。

  法称申根有缺陷

  需升级摆脱危机

  一名法国总统府人士22日说,《申根协定》有缺陷,需要考虑建立一种机制,允许在欧洲联盟边境外部出现“系统性混乱”时暂停执行协议,直到问题解决。

这名消息人士告诉法新社记者,现行系统“软弱”。

“如果我们想拯救申根、摆脱危机……必须加强管理手段。

  《申根协定》规定,持有任何申根区国家有效身份证件的人可在所有申根国家境内自由流动,不受边境检查。

欧盟委员会说,如果理由“足够正当”,可“非常短暂”恢复申根国家边境检查。

不过,欧盟委员会内部事务专员塞西莉亚·马尔姆斯特伦的发言人米歇尔·塞尔康说,法国方面告知委员会,他们无意要求恢复边境检查。

塞尔康说,马尔姆斯特伦打算下月初提议改革申根体系。

《申根协定》仅允许成员国在“公共秩序或国内安全受重大威胁”情况下,在不超过30天内“破例”暂停执行协定,恢复边境检查;如果30天后威胁依然存在,可延长检查期限。

  2005年7月英国伦敦地铁连环爆炸案后,法国临时恢复边境检查。

  挑头“打”利比亚

  现在却撇责任

  法国挑头发起对利比亚军事行动,但在安置非法移民上与另一个参与对利军事行动的欧盟国家意大利互相推脱责任。

北非国家突尼斯、利比亚局势动荡引发难民潮。

据联合国难民署统计,自今年2月以来,两万多名非法移民乘船经地中海来到意大利最南端的兰佩杜萨岛,其中大部分人来自突尼斯,其他大多来自利比亚、埃及等国。

意大利官员多次呼吁欧盟承担安置责任,但欧盟认为无法在内部强制分摊“指标”。

德国、奥地利等欧盟国家说,这些非法移民不属于“难民”,而是“经济移民”,它们不应承担安置责任。

  意大利稍后开始向这些非法移民发放有效期6个月的居留证。

按照《申根协定》,持这种居留证的人可以自由进出所有申根国家。

  由于突尼斯通用法语,不少突尼斯非法移民获意大利居留证后试图进入法国。

法方对意大利政府这一做法表示强烈不满。

法国17日拦截一列由意大利驶往法国、乘载突尼斯非法移民的跨国客运列车,同时禁止当天所有发自意大利的列车入境,引发意大利方面抗议。

欧盟委员会承认法方这一举动符合规定。

法国内政部长克洛德·盖昂坚称,法方“在字面和精神上”尊重《申根协定》。

不过,按照法新社的说法,这一举动意味着打破《申根协定》。

  “申根”崩溃

  可能会危及欧盟

  来自北非的非法移民潮令《申根协定》面临新挑战。

一些申根国家围绕不断加剧的难民问题产生严重分歧,使欧盟陷入两难境地。

不少人担心,协定能否继续存在?

法国极右翼政党国民阵线主席马琳·勒庞希望法国退出协定。

西班牙《国家报》发问:

“如果申根(协定)崩溃,欧盟的益处是什么?

”欧盟委员会内部事务专员马尔姆斯特伦说,《申根协定》是欧盟境内自由往来的基础之一,如果废除会“危险”。

她说,协定存在缺陷,“我们必须讨论,但不质疑整个体系”。

 新华社供稿 

  ■小资料

  《申根协定》签署于1985年6月,现有25个欧洲国家加入,大约4亿民众可无需出示护照,自由进出这些申根国家。

打利比亚的代价

  2011-04-2911:

17:

42  来源:

《世界知识》杂志[大中小]

  整体而言,代价涵盖了政治、外交等诸多方面,而同时,还有一个方面是潜在的,甚至是更加严重的,这就是“榜样”轰然倒塌所生发的“止步”效应。

  4月24日,在利比亚艾季达比耶西大门,一名反对派武装人员在检查站练习使用步枪。

新华社记者李远摄

  4月18日是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在利比亚设置禁飞区、以保护利比亚平民的1973号决议满月之日。

然而,一个月过去了,利比亚的平民并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而绵延不断的利比亚战事却如火如荼。

西亚北非,正所谓“既是国际政治大舞台,也是一个大陷阱”。

对投入利比亚军事行动的当事国以及有关方来说,它们在取得成果的同时,也在不可避免地“收获”着代价。

  阿盟:

冲动之后的尴尬

  当地时间4月14日上午,由阿盟、联合国、非盟、伊斯兰会议组织和欧盟五方参加的有关利比亚问题国际会议在阿盟总部开罗举行。

这次会议是由阿盟倡议召开的,在会后举行的联合新闻发布会上,各方强调立即停火、通过政治途径解决利比亚危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阿拉伯媒体评论说,这是阿盟为“修正”自己的过错而主动采取的一次行动。

  利比亚事情越闹越大后,作为地区组织的阿盟不得不做出反应。

2月22日,阿盟决定暂停利比亚参加阿盟及其所有附属机构会议的资格,直至其领导人对本国人民的诉求予以回应。

这其实是回应阿拉伯媒体批评阿盟行动迟缓而采取的主动措施。

接下来,3月12日,阿盟外长在开罗召开紧急会议,决定促请联合国安理会采取行动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这本质上也是主动行动的继续,效果是积极的。

  做出这两个行动本身,客观地讲,对阿盟来说已经是颇为不易了。

因为,阿盟作为一个区域性的政治组织,在对待自身成员国的问题上,还很少有这样“动真格”的先例。

  然而,西方国家轰炸利比亚之后,阿盟感到触目惊心,阿盟秘书长穆萨随即强调,空袭的做法已经超越了阿盟的意图,甚至与阿盟原本希望的南辕北辙,阿盟希望保护平民,而不是对平民狂轰滥炸。

对此,埃及苏伊士运河大学一位政治学教授认为,阿盟显然是被欺骗了,穆萨可能以为禁飞区就是禁飞区,熟不知,西方国家偷换了概念,采取偷梁换柱甚至是吭蒙拐骗的下三滥方法,作为向利比亚实施军事打击的借口以及争取国际舆论支持的掩饰。

  为此,穆萨对阿盟建议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表示“后悔”。

不过其后,穆萨又说,阿盟支持有关各方旨在保护利比亚人民的行动。

虽然他没提军事行动的字样,但给人的感觉,是穆萨似乎又站到了支持空袭利比亚的立场上。

对此,沙特的《生活报》撰文称,这反应了阿盟以及阿盟秘书长本人在对待利比亚问题上的“矛盾心态”,尤其是在对待利比亚现政权卡扎菲和利比亚反对派之间如何掌握平衡的矛盾态度;同时,在阿拉伯民众强烈反对军事打击利比亚的压力下,如何对待西方的军事行动,从而既避免得罪西方大国,又及时、有效地安抚地区民众等,也令阿盟费尽思量。

  事实上,阿盟面临着与美国等大国发展关系的现实考验。

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动辄以“国际社会代言人”身份自居的形势下,阿盟也不得不融入所谓的“国际社会”,在不少重大事务中与“国际社会”合作,以凸显自身的存在、影响和地位,并从对外交往中赢得自身的利益。

这也是穆萨多少有些收回和更正其批评西方国家军事打击利比亚讲话的原因。

  从更深层次看,阿盟缺乏一以贯之的立场,这也是这个组织当下分裂处境的写照。

阿盟成员国多达22个,虽然阿盟章程规定的行动目标、发展方向和奋斗宗旨等是一致的,然而在具体的操作层面,在日常的来往活动中,不同国家有着不一样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利益诉求,这使阿盟多年来很难用一个强有力的声音说话,也使阿盟的许多决议无法得到执行,最终沦为空头文件。

有论者称,伊拉克战争以来,阿盟成员国之间的裂痕不断加深,在对待包括巴以、伊朗等在内的中东问题上,彼此态度存在着较大差异。

现在,西亚北非国家持续动荡,阿盟成员国更是在不同利益的驱使下各怀心事,其弱点和软肋再一次显现。

  可以说,通过利比亚事件,阿盟的分歧更大了,这是阿盟付出的沉重代价。

海湾地区的阿拉伯国家主张“去卡扎菲化”,卡塔尔扮演了急先锋角色,不仅率先承认了反对派政府,同时派战机参与了军事行动,此外还允许并扶持反对派电视台“自由利比亚”在卡塔尔首都多哈成立。

科威特和约旦与卡塔尔方面联系密切,对卡塔尔空军的军事行动和利比亚反对派的相关活动予以后勤、资金和装备上的协助。

由于卡扎菲口无遮拦,特立独行,重非盟而轻阿盟,指责阿盟“没有前途”,甚至在阿盟峰会上公开指责、辱骂一些阿拉伯领导人,因此,利比亚在阿拉伯国家中比较铁心的兄弟不多,否则,事情会更加复杂。

即使这样,阿尔及利亚、叙利亚、苏丹和也门等阿盟成员国,是反对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的,更反对军事打击利比亚。

即使禁飞区计划已经付诸实施,这些国家仍在阿盟内部会议中表达着不满。

  西方:

误判形势的代价

  以法国为代表的欧洲,这次在利比亚问题上表现得异常积极、活跃,甚至出尽了风头。

  北非是欧洲的传统势力范围,欧洲内心深处的殖民统治者的情结和心态,使其总是觉得对北非的事不能“袖手旁观”。

欧盟过去一直不断加大对北非的政治和经济投入,帮助其有效发展经济,维护政治稳定,以免沦为恐怖分子滋生的基地。

同时,欧洲很看中北非地区巨大的现实经济利益。

欧盟目前能源供应的一半依赖进口,而从西亚北非进口的石油占其总进口量很大比例。

正因为如此,欧盟认为利比亚必须稳定,不能出现任何差池。

  然而,打头阵的法国,这次似乎是“打错了算盘”。

法国之所以对利比亚现政权大打出手,是建立在它认为卡扎菲会很快下台的基础上的。

特别是一开始,利比亚反政府武装的攻势很猛,从东部起事,一路攻城掠地,所向披靡。

法国见到这种情形,以为反政府武装一定会获胜,会很快推翻卡扎菲政权。

于是,法国迫不及待地拥抱反对派,毫不留情地与卡扎菲“决裂”。

事实上,是反政府武装一时间势如破竹的声势帮了法国的“倒忙”,使法国对形势产生误判。

  当然,法国支持利比亚的反对派,也有一个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因素在里面。

法国标榜注重民主和自由,对自己“管片儿”内国家反对政府的所谓“民主之举”,自然是格外看中,认为这是在这些国家普及民主、遍吹自由之风的最佳途径和表现,因此不惜一切予以支持。

同时,在法国看来,如果利比亚反对派得势,掌管政权后,可以使自己在利比亚的利益重新“格式化”,通过扶植反对派上台,使重新“格式化”以后的利益分配格局朝着更有利于自己的方向演化,尤其是在以石油为主要代表的“能源蛋糕”切割上,使自己的份额达到“最大化”。

  法国充当了“倒卡(扎菲)”急先锋。

英国同属欧洲国家,其情形甚至是心态,一定程度上与法国相类似。

不幸的是,事态的发展出乎它们的意料。

面对利比亚僵持的局面,它们不得不付出代价。

所谓“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北约上千架次战机的空袭,耗费了无数的钱财,但也只是摧毁了卡扎菲军力的1/4到1/3。

狂轰滥炸更没有使卡扎菲屈服。

4月17日,法国国防部长热拉尔·隆盖在巡视法国驻阿富汗军队时,心里还挂念着利比亚。

他在接受法国《巴黎人报》记者采访时直言不讳,法国英国等国空军在利比亚的城市作战中并不能发挥很大作用,联军在利比亚的军事行动可能会成为一场“持久战”。

隆盖坦承,这场战争“很可能久拖下去,因为卡扎菲和利比亚的情况并不是完全可以预期的”,“正因为这场战争的复杂性将导致它的漫长”。

  利比亚的局势充满不测,未来怎么样,卡扎菲能否稳住阵脚,谁也无法绝对断言。

利比亚政府发言人多次强调,那些不友好的国家将会后悔,今后利比亚的对外经济合作大单将没有它们的份额。

  非法难民,也是卡扎菲手中对付欧洲的一个有力工具。

过去,在与西方国家关系和好时期,卡扎菲为解决欧洲的非法移民问题做出许多贡献,以后倘若卡扎菲继续执政,他很可能会动用难民这把“杀手锏”,纵容甚至资助大批难民向欧洲涌进,以扰乱欧洲的社会稳定甚至国家安全。

  美国这次对参与“奥德赛黎明”行动并不十分积极,它甚至交出了军事指挥权。

说到底,美国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美国现在深陷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场战争,苦苦脱身不得,除了伤亡外,还背负着越来越沉重的财政和军费开销,使国会议员和民众对奥巴马政府多有诟病。

再开辟一条利比亚战线,对美国实在是“不堪承受之重”。

  4月16日的美国《华盛顿邮报》披露说,利比亚战事进行不满一月,英、法的激光制导炸弹库就已告罄。

尽管美国有大量激光制导炸弹库存,但美国的这些激光制导炸弹与法、英国家的“不匹配”,无法适用于在利比亚执行任务的英国制造和法国制造的飞机。

这种尴尬让利比亚的情报人员暗中窃笑。

  黎巴嫩著名国际关系学者拉贾·赫里认为,联合国1973号决议下的“奥德赛黎明”行动的过程必然充满血腥,结果无非两个,其一,利比亚分裂为两部分,其二,北约地面部队介入战争,但这两种结果导致的必然结果,都是西方国家必须要付出代价。

这位阿拉伯学者还认为,北约内部和北约与美国之间的矛盾日益显现,随着奥巴马为了连任而继续“淡出”利比亚战事,剩下的事情都将由欧洲接管,双方的矛盾升级在所难免。

  奥巴马4月15日无可奈何地说,军事打击利比亚的行动“成果有限”,利比亚问题已经“陷入僵局”。

4月16日,中东媒体援引美国《纽约时报》的报道说,美国正为卡扎菲寻找庇护国,好让卡扎菲“体面地下台”。

阿拉伯语媒体“中东在线”网站在报道中透露,这更多是美国的“一厢情愿”,因为卡扎菲宁愿坚持到最后,“拼光最后一颗子弹”,也不愿向美国低头。

文章说,与其说是美国在为卡扎菲找出路,还不如说美国在为自己找退路。

  朝鲜伊朗:

触动下如何“坚守”

  西方国家“倒卡”的代价,整体而言,涵盖了政治、外交等诸多方面,而同时,还有一个方面是潜在的,甚至是更加严重的,这就是“榜样”轰然倒塌所生发的“止步”效应。

  具体地说,一度孜孜不倦致力于核武器研发的卡扎菲是一个被成功“改造”和“招安”过来的对象,他不但主动宣布不再发展核武,而且还积极配合、支持美国等国家的反恐行动,打击“基地”组织分子。

现在,把这个主动举起白旗的人再置于死地,“榜样”轰然坍塌,势必对与利比亚有着相似拥核梦想的朝鲜和伊朗等国家产生严重的负面警示作用:

“榜样”都被打倒了,今后谁还敢主动放弃核研发计划?

  朝鲜就从利比亚的例子“悟出了很多”。

3月24日美国《纽约时报》报道说,高丽大学一位兼职教授认为,“当朝鲜高层领导人观看利比亚受到军事打击时,他们定然感到震惊,但也深深地庆幸自己(没有放弃核武器)。

”他还表示,朝鲜看到苏联当初决定终止军备竞赛,做出“放弃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政治选择,伊拉克接受联合国核查,以及利比亚招安,认为这三个国家都很愚蠢”。

  事实上,这并不是这位教授的主观臆断。

外媒报道,在利比亚战事爆发后,朝鲜发表了一份声明,指出利比亚终止核武器计划,为外国对其进行军事干预敞开了大门。

朝鲜官方通讯社还在3月中下旬发表了一位资深外交官的评论,抨击西方国家针对利比亚的空袭,同时强调指出,利比亚真愚蠢,它在放弃核计划以换取援助和改善与西方关系的承诺中被骗了。

  这位外交官最后得出结论,利比亚危机给国际社会一个深刻的教训,这就是军队强大是不受欺负的保证,朝鲜的军事强大思想是朝鲜半岛和平的惟一保证。

人们完全可以想像,在利比亚之事的教训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