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咽喉15种临床路径整理完整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87564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5.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耳鼻咽喉15种临床路径整理完整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耳鼻咽喉15种临床路径整理完整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耳鼻咽喉15种临床路径整理完整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耳鼻咽喉15种临床路径整理完整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耳鼻咽喉15种临床路径整理完整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耳鼻咽喉15种临床路径整理完整版.docx

《耳鼻咽喉15种临床路径整理完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耳鼻咽喉15种临床路径整理完整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耳鼻咽喉15种临床路径整理完整版.docx

耳鼻咽喉15种临床路径整理完整版

耳鼻咽喉15种临床路径

 

一》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临床路径(2009年版)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临床技术操作规-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中耳炎的分类和分型》(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2004年)

一、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ICD-10:

H66.1-H66.3/H71)

行手术治疗(ICD-9-CM-3:

19.3-19.5/20.2/20.4)

(二)诊断依据:

1.症状:

有间断性或持续性耳溢脓病史;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

2.体征:

具备下列项目之一者:

(1)鼓膜穿孔,鼓室可见有脓性分泌黏膜可见肿胀、增厚、肉芽形成;

(2)鼓膜陷,伴中耳胆脂瘤。

3.听力检查:

传导性或混合性听力损失。

4.颞骨CT扫描:

提示炎性改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手术:

1.鼓室探查+鼓室成形术;

2.开放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伴/不伴耳甲腔成形术);

3.完壁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

4.酌情行二期听骨链重建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12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

H66.1-H66.3/H71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

(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等);

(4)胸片、心电图;

(5)临床听力学检查(酌情行咽鼓管功能检查);

(6)颞骨CT。

2.视情况而定:

中耳脓液细菌培养+药敏,面神经功能测定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抗菌药物: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后4天。

1.麻醉方式:

全身麻醉或局麻。

2.术中植入耗材:

听骨植入。

3.术中用药:

必要时糖皮质激素、非耳毒性抗菌药物冲洗术腔。

4.术中酌情行面神经监测。

5.术腔填塞。

6.标本送病理检查。

(九)术后住院治疗≤10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

根据病人情况而定。

2.术后用药: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3.伤口换药。

(十)出院标准。

1.一般情况良好,无伤口感染。

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伴有影响手术的合并症,需进行相关诊断和治疗等,导致住院时间延长,治疗费用增加。

2.出现手术并发症,需进一步诊断和治疗,导致住院时间延长,治疗费用增加。

二》声带息肉临床路径(2009年版)

一、声带息肉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声带息肉(ICD-10:

J38.102)

行支撑喉镜下手术(ICD-9-CM-3:

30.0901/30.0902)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临床技术操作规-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

1.病史:

声音嘶哑。

2.体征:

单侧或双侧声带带蒂或广基的息肉样增生物。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临床技术操作规-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

手术:

(1)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切除手术,或显微(激光)手术等;

(2)可行声带成形,黏膜缝合等修复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

J38.102声带息肉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

(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等);

(4)胸片、心电图;

(5)喉镜检查。

2.有条件者行发音功能检测。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抗菌药物: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后4天。

1.麻醉方式:

全身麻醉。

2.手术方式:

见治疗方案的选择。

3.标本送病理检查。

(九)术后住院治疗≤3天。

1.根据病人情况确定复查的检查项目。

2.术后用药: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可行雾化吸入;酌情给予糖皮质激素。

3.适当声休。

(十)出院标准。

1.一般情况良好,咽喉部无明显感染征象。

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伴有影响手术的合并症,需进行相关诊断和治疗等,导致住院时间延长,治疗费用增加。

2.出现手术并发症,需进一步诊断和治疗,导致住院时间延长,治疗费用增加。

三》慢性鼻-鼻窦炎临床路径(2009年版)

一、慢性鼻-鼻窦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慢性鼻-鼻窦炎(ICD-10:

J32)

行鼻镜手术(ICD-9-CM-3:

21.31/22.2-22.6)

(二)诊断依据:

根据《慢性鼻-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9年)

1.症状:

鼻塞,黏性或脓性鼻涕;可伴有头痛、面部胀痛等。

2.体征:

鼻腔、中鼻道黏液或脓性分泌物,鼻腔、中鼻道黏膜充血、肿胀或伴有鼻息肉。

3.影像学检查(CT):

提示鼻腔、鼻窦黏膜慢性炎性改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慢性鼻-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9年)

鼻镜手术:

1.鼻中隔矫正术;

2.中鼻甲、下鼻甲骨折移位固定术;

3.前或后筛窦开放术;

4.上颌窦开放术;

5.额窦开放术;

6.蝶窦开放术;

7.眶尖部手术;

8.鼻息肉切除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

J32慢性鼻-鼻窦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

(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等);

(4)胸片、心电图;

(5)鼻腔鼻窦CT。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检查项目:

(1)过敏原及相关免疫学检测;

(2)鼻功能测试。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抗菌药物: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2.糖皮质激素:

鼻局部喷雾,酌情口服或静脉使用。

(八)手术日为入院后4天。

1.麻醉方式:

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

2.术中用药:

全身止血药物,局部减充血剂。

3.手术:

见治疗方案的选择。

4.鼻腔填塞止血,保持引流通气。

5.标本送病理检查。

(九)术后住院治疗≤8天。

1.根据病情可选择复查部分检查项目。

2.术后用药: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合理选用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鼻局部喷雾,酌情口服或静脉使用;酌情使用黏液促排剂。

3.鼻腔冲洗。

4.清理术腔。

(十)出院标准。

1.一般情况良好。

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伴有影响手术的合并症,需进行相关诊断和治疗等,导致住院时间延长,治疗费用增加。

2.出现手术并发症,需进一步诊断和治疗,导致住院时间延长,治疗费用增加。

四》喉癌临床路径(2009年版)

一、喉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喉癌(ICD-10:

C32,D02.0)

行喉部分或全切除术(ICD-9-CM-3:

30.1-30.4)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

1.症状:

声嘶或其他喉部不适。

2.体征:

喉部有新生物。

3.辅助检查:

喉镜、CT和/或MRI或B超提示病变。

4.病理学明确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治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临床技术操作规-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

手术:

1.喉癌激光切除手术:

T1和部分T2喉癌;

2.喉部分切除术:

T1、T2、部分T3、少数T4,适合喉部分切除的喉癌患者;

3.喉全切除术:

不适合上述手术方式的喉癌患者;

4.酌情行缺损修复;

5.酌情行颈淋巴结清扫术。

(四)标准住院日。

1.激光切除喉癌手术≤7天。

2.喉部分切除术和全喉切除术≤18天。

3.皮肤或气管或食道缺损修复术≤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

C32,D02.0喉癌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4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

(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等);

(4)X线胸片、心电图;

(5)喉镜;

(6)标本送病理学检查。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检查项目:

CT或MRI或B超,下咽-食管造影,肺功能,输血准备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抗菌药物: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后5天:

1.麻醉方式:

全身麻醉。

2.手术:

见治疗方案的选择。

3.术中用药:

止血药、抗菌药物。

4.输血:

视术中情况而定。

5.标本送病理检查。

(九)术后住院治疗5-19天。

1.抗菌药物: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2.漱口。

3.鼻饲(激光手术除外)。

4.伤口换药。

(十)出院标准。

1.一般情况良好。

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术中、术后出现并发症(如咽瘘等),需要特殊诊断治疗措施,延长住院时间。

2.伴有影响本病治疗效果的合并症,需要采取进一步检查和诊断,延长住院时间。

五》鼻出血临床路径(2011年版)

一、鼻出血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鼻出血(ICD-10:

R04.0)。

行鼻止血术(ICD-9-CM3:

21.0)。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

1.症状:

单侧或双侧鼻腔出血,可经后鼻孔流至咽部。

严重者可合并休克表现。

2.体征:

鼻腔有活动性出血,或已行前鼻孔填塞/前后鼻孔填塞。

3.前鼻镜或鼻镜检查。

4.必要时CT或MRI检查。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临床技术操作规-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

1.可行鼻腔出血点烧灼或前鼻孔填塞;来源于鼻腔后部出血可行后鼻孔填塞。

2.镜下止血术。

3.必要时责任血管结扎或栓塞。

(四)标准住院日≤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

R04.0鼻出血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

(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等);

(4)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输血相关检查;

(2)凝血因子等检查;

(3)鼻窦CT扫描;

(4)颈动脉介入检查或血管造影。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3天。

1.麻醉方式:

全身麻醉或局麻。

2.术中用药:

全身止血药物,局部减充血剂。

3.手术:

见治疗方案的选择。

4.输血:

血色素低于6克应予输血。

(九)术后住院恢复≤4天。

1.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复查部分检查项目:

(1)血常规;

(2)凝血功能;

(3)鼻窦CT扫描。

2.术后用药: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根据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酌情给予止血药物。

(十)出院标准。

1.鼻腔出血停止。

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对止血后反复出血者,可适当延长住院时间,并继续进行针对性检查和治疗。

2.有影响手术的合并症,需进行相关诊断和治疗等。

六》鼻腔鼻窦恶性肿瘤临床路径(2011年版)

一、鼻腔鼻窦恶性肿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鼻腔鼻窦恶性肿瘤(ICD-10:

C30.0/C31)。

行鼻侧切开术或上颌骨全切除术(ICD-9-CM-3:

21.31/22.6/76.39/76.44)。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

1.症状:

鼻塞、涕中带血以及头痛等肿瘤累及相邻结构引起的症状。

2.体征:

鼻腔鼻窦部有新生物。

3.辅助检查:

镜和增强CT或MRI提示占位病变。

4.病理组织学活检明确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临床技术操作规-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

1.鼻侧切开术适应症:

原发于鼻腔、上颌窦、筛窦和蝶窦恶性肿瘤,已经病理诊断,临床认为需要行鼻侧切开术。

2.上颌骨切除术适应症:

原发于上颌窦或鼻腔、鼻窦的恶性肿瘤,已经病理诊断,临床认为需要行上颌骨部分或全切除术。

3.眶容物切除术:

根据肿瘤侵犯眶情况而定。

4.颈淋巴结清扫术:

根据颈淋巴结转移情况而定。

5.酌情一期缺损修复术。

(四)标准住院日≤12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

C30.0/C31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

(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等);

(4)X线胸片、心电图;

(5)镜;

(6)增强CT或MRI;

(7)病理学检查。

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输血准备;

(2)其他相关检查;

(3)如行上颌骨切除术可应用腭护板式牙托(赝复体)。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后4天。

1.麻醉方式:

全身麻醉。

2.手术:

见治疗方案的选择。

3.手术固定物:

可选择。

4.术中用药:

止血药、抗菌药物。

5.输血:

视术中情况而定。

6.标本送病理检查。

(九)术后住院恢复7-10天(非一期修复者)。

一期修复者术后10-12天出院。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2.伤口换药。

3.根据患者情况确定需要的后续治疗。

(十)出院标准。

1.一般情况良好,切口无感染。

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术中、术后出现并发症(如咽瘘等),需要特殊诊断治疗措施,延长住院时间。

2.伴有影响本病治疗效果的合并症,需要采取进一步检查和诊断,延长住院时间。

七》鼻中隔偏曲临床路径(2011年版)

一、鼻中隔偏曲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鼻中隔偏曲(ICD-10:

J34.2)。

行鼻中隔矫正术(ICD-9-CM-3:

21.5)。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

1.症状:

鼻塞/鼻出血/头痛。

2.体征:

鼻中隔偏曲。

3.辅助检查:

镜或CT检查。

有明显症状和鼻中隔偏曲体征者可予确诊。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临床技术操作规-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

有明显症状并有典型鼻中隔偏曲者行鼻中隔矫正术。

(四)标准住院日≤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

J34.2鼻中隔偏曲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

(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等);

(4)胸片、心电图;

(5)鼻腔鼻窦CT。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鼻功能测试。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根据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3天。

1.麻醉方式:

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

2.术中用药:

全身止血药物,局部减充血剂。

3.手术:

见治疗方案的选择。

4.鼻腔填塞止血,保持引流通气。

5.必要时送病理检查。

(九)术后住院恢复≤4天。

1.术后用药: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合理选用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鼻局部喷雾,酌情口服或静脉使用;酌情使用黏液促排剂。

2.检查和清理术腔。

(十)出院标准。

1.切口愈合较好。

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伴有影响手术的合并症,需相关诊断和治疗等,导致住院时间延长,治疗费用增加。

2.出现手术并发症,需进一步诊断和治疗,导致住院时间延长,治疗费用增加。

八》分泌性中耳炎临床路径(2011年版)

一、分泌性中耳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ICD-10:

H65.3)。

行鼓膜置管术(ICD-9-CM-3:

20.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Clinicalpracticeguideline:

otitismediawitheffusion》(美国儿科学会、家庭医生学会和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儿童中耳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小儿学组)。

1.症状:

听力下降,耳闭塞感,部分有耳痛、耳鸣。

2.检查:

(1)耳部:

鼓膜色泽异常,呈淡黄、橙红、琥珀色、灰蓝或乳白色。

鼓膜陷,鼓室积液多时外凸,粘连明显时为不态,光锥弥散或消失,鼓室可见液平、气泡。

鼓气耳镜检查见鼓膜活动受限。

(2)鼻咽部:

可有腺样体肥大或新生物。

3.纯音听阈测试:

传导性听力损失,高频气骨导听力亦可下降,少数患者合并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4.纯音听阈测试(6岁以下小儿可采用小儿行为测听):

骨气导阈值升高。

5.声导抗测试:

鼓室导抗图为B型或C型,声反射引不出。

6.镜检查:

成人排除鼻咽癌,儿童可了解腺样体对咽鼓管咽口阻塞情况。

7.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影像学检查:

颞骨CT,鼻咽部CT或鼻咽侧位x线摄片。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Clinicalpracticeguideline:

otitismediawitheffusion》(美国儿科学会、家庭医生学会和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儿童中耳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小儿学组)。

鼓膜置管术:

适用于中耳乳突积液3–6月未愈。

(四)标准住院日≤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

H65.3分泌性中耳炎疾病编码,并有下列情况之一:

有较高危险发生言语发育障碍(原有感音神经性聋、颅面部发育异常及神经和认识障碍、精神运动发育迟缓和腭裂);已有言语发育延迟;复发性急性中耳炎伴分泌性中耳炎;鼓膜有严重的陷袋形成伴或不伴粘连;分泌性中耳炎持续3个月以上。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

(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等);

5)间不需要特殊处理,断,但在eguideline:

(4)胸片、心电图;

(5)纯音听阈测试或小儿行为测听、听觉诱发电位、声导抗测试。

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镜检查;

(2)颞骨CT、鼻咽侧位X光摄片。

(七)选择用药。

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应当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预防性用药时间为1天。

其余用药参照相关疾病及其术后用药。

(八)手术日为入院后3天。

1.麻醉方式:

全身麻醉或局麻。

2.手术方式:

见治疗方案选择。

(九)术后住院治疗≤3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

根据病人情况而定;

2.术后用药: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合理选用抗生素。

(十)出院标准。

1.一般情况好,无耳流脓液。

2.通气管位置好。

3.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伴有影响手术的合并症,需进行相关诊断和治疗等。

2.出现手术并发症,需进一步诊断和治疗。

九》甲状腺肿瘤临床路径(2011年版)

一、甲状腺肿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甲状腺肿瘤(ICD-10:

C73/D09.302/D34/D44.0)。

行甲状腺肿瘤切除术(ICD-9-CM-3:

06.2-06.4)。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

1.症状:

颈前包块、声音嘶哑等。

2.体征:

甲状腺区肿块。

3.辅助检查:

B超或CT或MRI、甲状腺功能测定、食道吞钡检查、喉镜检查、放射性同位素检查。

4.术前穿刺、术中冰冻、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明确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临床技术操作规-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

1.甲状腺腺瘤:

根据腺瘤情况,行腺瘤切除术、患侧甲状腺大部切除或患侧甲状腺叶切除术。

2.甲状腺癌:

根据甲状腺癌类型及围选择一侧腺叶切除或甲状腺全切除术。

3.颈淋巴结清扫术:

常规行Ⅵ区淋巴结清扫,颈侧淋巴结清扫视颈淋巴结转移情况而定。

(四)标准住院日为5–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

C73/D09.302/D34/D44.0甲状腺肿瘤疾病编码。

2.当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