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理论》夏德钤 翁贻方版第四版课后习题详细解答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87314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1.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动控制理论》夏德钤 翁贻方版第四版课后习题详细解答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自动控制理论》夏德钤 翁贻方版第四版课后习题详细解答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自动控制理论》夏德钤 翁贻方版第四版课后习题详细解答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自动控制理论》夏德钤 翁贻方版第四版课后习题详细解答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自动控制理论》夏德钤 翁贻方版第四版课后习题详细解答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动控制理论》夏德钤 翁贻方版第四版课后习题详细解答答案.docx

《《自动控制理论》夏德钤 翁贻方版第四版课后习题详细解答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动控制理论》夏德钤 翁贻方版第四版课后习题详细解答答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动控制理论》夏德钤 翁贻方版第四版课后习题详细解答答案.docx

《自动控制理论》夏德钤翁贻方版第四版课后习题详细解答答案

第二章

2-1试求图2-T-1所示RC网络的传递函数。

1

R1,zR,则传递函数为:

(a)z122RCs11R1CsR1

Uo(s)z2R1R2CsR2Ui(s)z1z2R1R2CsR1R2

(b)设流过C1、C2的电流分别为I1、I2,根据电路图列出电压方程:

1U(s)I1(s)R1[I1(s)I2(s)]iC1s1Uo(s)I2(s)Cs2

并且有

11I1(s)(R2)I2(s)C1sC2s

联立三式可消去I1(s)与I2(s),则传递函数为:

Uo(s)Ui(s)1C2s

11R1C1sRR12CsCs1212R1R2C1C2s(R1C1R1C2R2C2)s1

2-2假设图2-T-2的运算放大器均为理想放大器,试写出以ui为输入,uo为输出的传递函数。

(a)由运算放大器虚短、虚断特性可知:

对上式进行拉氏变换得到uiduduCiC0,ucuiu0,Rdtdt

Ui(s)sUi(s)sU0(s)RC

故传递函数为

U0(s)RCs1Ui(s)RCs

(b)由运放虚短、虚断特性有:

Cducuiucucuu0,c00,dt22R2R1

联立两式消去uc得到

CRdu022uiu002R1dtRR1

对该式进行拉氏变换得

CR22sU0(s)Ui(s)U0(s)02R1RR1

故此传递函数为

U0(s)4R1Ui(s)R(RCs4)

(c)Cuuducucu0uc0,且ic,联立两式可消去uc得到RR12dtR1/2R1/2

CR1dui2u02ui02RdtR1R

对该式进行拉氏变换得到

CR122sUi(s)U0(s)Ui(s)02RR1R

故此传递函数为

U0(s)R(RCs4)11Ui(s)4R

2-3试求图2-T-3中以电枢电压ua为输入量,以电动机的转角为输出量的微分方程式和传递函数。

解:

设激磁磁通Kfif恒定

Cms60UassLaJs2LafRaJsRafCeCm2

2-4一位置随动系统的原理图如图2-T-4所示。

电动机通过传动链带动负载及电位器的滑动触点一起移动,用电位器检测负载运动的位移,图中以c表示电位器滑动触点的位置。

另一电位器用来给定负载运动的位移,此电位器的滑动触点的位置(图中以r表示)即为该随动系统的参考输入。

两电位器滑动触点间的电压差ue即是无惯性放大器(放大系数为Ka)的输入,放大器向直流电动机M供电,电枢电压为u,电流为I。

电动机的角位移为。

解:

CsRsKACm60iLaJs3iLafRaJs2iRafCeCmsKACm2

2-5图2-T-5所示电路中,二极管是一个非线性元件,其电流id与ud间的关系为

d0.u026。

假设电路中的R103,静态工作点u02.39V,id10e16

i02.19103A。

试求在工作点(u0,i0)附近idf(ud)的线性化方程。

解:

id2.191030.084ud0.2

2-6试写出图2-T-6所示系统的微分方程,并根据力—电压的相似量画出相似电路。

解:

分别对物块m1、m2受力分析可列出如下方程:

dv1mF(t)k2(y2y1)fk1y11dtdv2mk2(y2y1)2dt

代入v1dydy1、v22得dtdt

d2y1mF(t)k2(y2y1)fk1y11dt2

2mdy2k(yy)2221dt2

2-7图2-T-7为插了一个温度计的槽。

槽内温度为i,温度计显示温度为。

试求传递函数(s)(考虑温度计有贮存热的热容C和限制热流的热阻R)。

i(s)

解: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列出如下方程:

C

对上式进行拉氏变换得到didtR

i(s)(s)RCs(s)

则传递函数为

(s)1i(s)RCs1

2-8试简化图2-T-8所示的系统框图,并求系统的传递函数C(s)。

R(s)

a)

b)

图2-T-8

解:

(a)化简过程如下

传递函数为

G3(G1G2)C(s)R(s)1G3(G1H1)

(b)化简过程如下

传递函数为

G1(G2G3G4)C(s)

R(s)1G1G2H1(G2G3G4)(H2G1G3)

2-9试简化图2-T-9所示系统的框图,并求系统的传递函数

C(s)

R(s)

解:

化简过程如下

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Cs0.7s0.42

3

Rss0.90.7ks21.180.42ks0.52

2-10绘出图2-T-10所示系统的信号流程图,并根据梅逊公式求出传递函数

C(s)

R(s)

图2-T-10

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G1G2G3CsG4

Rs1G2H1G1G2H1G2G3H2

2-11试绘出图2-T-11所示系统的信号流程图,并求传递函数

C1(s)C(s)

和2(设R1(s)R2(s)

R2(s)0)

R

R

解:

系统信号流程图如图所示。

图2-T-11

题2-11系统信号流程图

G1G2G3C1s

Rs1G1G2G4G1G2G4G5H1H2G1G2G4G5G6H2C2s

Rs1G1G2G4G1G2G4G5H1H2

2-12求图2-T-12所示系统的传递函数

C(s)

R(s)

解:

(a)系统只有一个回环:

L1cdh,

在节点R(s)和C(s)之间有四条前向通道,分别为:

P1abcdef,P2abcdi,P3agdef,P4agdi,相应的,有:

12341则

C(s)1nabcdefabcdiagdefagdiPkkR(s)k11cdh

(b)系统共有三个回环,因此,L1111,R1C1sR2C2sR1C2s两个互不接触的回环只有一组,因此,L21112R1C1sR2C2sR1R2C1C2s

1111,并且有1sC1R1sC2R1C1C2s2在节点R(s)和C(s)之间仅有一条前向通道:

P11

11,则

C(s)1R2P11R(s)1L1L2R1R2C1C2s2(R1C1R2C1R2C2)s12-13确定图2-T-13中系统的输出C(s)。

3图2-T-13

解:

采用叠加原理,当仅有R(s)作用时,C1(s)G1G2,R(s)1G2H2G1G2H1当仅有D1(s)作用时,C2(s)G2,

D1(s)1G2H2G1G2H1

当仅有D2(s)作用时,C3(s)G2,D2(s)1G2H2G1G2H1

C4(s)G1G2H1D3(s)1G2H2G1G2H1当仅有D3(s)作用时,

根据叠加原理得出C(s)C1(s)C2(s)C3(s)C4(s)G1G2R(s)G2D1(s)G2D2(s)G1G2H1D3(s)1G2H2G1G2H1

第三章

3-1设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2nC(s)

2

2

R(s)s2nsn

求此系统的单位斜坡响应和稳态误差。

解:

当输入为单位斜坡响应时,有

r(t)t,R(s)

所以有

12s

2n1

C(s)22

s2nsns2

分三种情况讨论

(1)当1时,

s1,221n

22

1nt1nt

21eectt22

2n221n211

(2)当01时,

s1,2j2nctt

2

n

1n

2

e

nt

22

sinnt2

(3)当1时,

s1,2nc(t)t

设系统为单位反馈系统,有

2

n

ent1ntn22

ss2n2

s22nn

ErsRscsRs

系统对单位斜坡输入的稳态误差为

esrims

s0

ss2n12222

ss2nsnn

3-2试求下列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位置、速度、加速度误差系数。

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G(s)

50K

(2)G(s)

(10.1s)(12s)s(10.1s)(10.5s)K(12s)(14s)K

G(s)(4)

s2(s22s10)s(s24s200)

2

s0

s02

(3)G(s)

解:

(1)KplimG(s)50,KvlimsG(s)0,KalimsG(s)0;

s0

(2)KplimG(s),KvlimsG(s)K,KalimsG(s)0;

s0

s0

s0

(3)KplimG(s),KvlimsG(s),KalimsG(s)

s0

s0

s0

2

K

;10

(4)KplimG(s),KvlimsG(s)

s0

s0

K

Kalims2G(s)0

s0200

3-3设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G(s)

10

s(0.1s1)

1

R2t22

若输入信号如下,求系统的给定稳态误差级数。

(1)r(t)R0,

(2)r(t)R0R1t,(3)r(t)R0R1t解:

首先求系统的给定误差传递函数

es

误差系数可求得如下

E(s)1s(0.1s1)

R(s)1G(s)0.1s2s10

s(0.1s1)

02s0s0

0.1ss10

d10(0.2s1)

C1limeslim0.122s0s0

ds(0.1ss10)C0limeslim

d22(0.1s2s10)20(0.2s1)2

C2lim2eslim0

s0s0

ds(0.1s2s10)3

(1)r(t)R0,此时有rs(t)R0,

s(t)rrs(t)0,于是稳态误差级数为

esrtC0rs(t)0,t0

(2)r(t)R0R1t,此时有rs(t)R0R1t,级数为

s(t)R1,rr(t)0,于是稳态误差s

s(t)0.1R1,t0esrtC0rs(t)C1r

(3)r(t)R0R1t

11

s(t)R1R2t,R2t2,此时有rs(t)R0R1tR2t2,r

22

r(t)R2,于是稳态误差级数为s

s(t)esrtC0rs(t)C1r

3-4设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C2rs(t)0.1(R1R2t),t02!

G(s)10s(0.1s1)

若输入为r(t)sin5t,求此系统的给定稳态误差级数。

解:

首先求系统的给定误差传递函数

es

误差系数可求得如下E(s)1s(0.1s1)2R(s)1G(s)0.1ss500

s(0.1s1)0s0s00.1s2s500

d500(0.2s1)1C1limeslims0dss0(0.1s2s500)2500C0limeslim

d2100(0.1s2s500)1000(0.2s1)298C2lim2eslims0dss0(0.1s2s500)35002

以及

rs(t)sin5t

s(t)5cos5tr

rs(t)25sin5t

则稳态误差级数为

CesrtC0225sin5tC15cos5t2

4.9104sin5t1102cos5t

3-6系统的框图如图3-T-1a所示,试计算在单位斜坡输入下的稳态误差的终值。

如在输入端加入一比例微分环节(参见图3-T-1b),试证明当适当选取a值后,系统跟踪斜坡输入的稳态误差可以消除。

a)

b)图3-T-1

解:

系统在单位斜坡输入下的稳态误差为:

esr

2

n

,加入比例—微分环节后

CsRs1asCsGs

2

1asn1asGsCsRs2Rs2

1Gss2nsn

s22anns

EsRsCsRs

s22nsn

2

Rs

1

s2

2an

esrlimsEs

s0

n

可见取a

2

n

,可使esr0

3-7单位反馈二阶系统,已知其开环传递函数为

2n

G(s)

s(s2n)

从实验方法求得其零初始状态下的阶跃响应如图3-T-2所示。

经测量知,Mp0.096,

tp0.2s。

试确定传递函数中的参量及n。

解:

由图可以判断出01,因此有

Mpexp(

tp2)100%

2n

代入Mp0.096,tp0.2可求出

0.598n19.588

3-8反馈控制系统的框图如图3-T-3所示,要求

(1)由单位阶跃函数输入引起的系统稳态误差为零。

(2)整个系统的特征方程为s4s6s40

求三阶开环传递函数G(s),使得同时满足上述要求。

解:

设开环传递函数为32图3-T-3

C(s)K32R(s)sk1sk2sk3

s3k1s2k2sk31根据条件

(1)esrlim30可知:

k30;2s01G(s)sk1sk2sk3K

32根据条件

(2)D(s)s4s6s40可知:

k14,k26,K4。

所以有

Gs42ss4s63-9一单位反馈控制的三阶系统,其开环传递函数为G(s),如要求

(1)由单位斜坡函数输入引起的稳态误差等于2.0。

(2)三阶系统的一对主导极点为s1,s21j1。

求同时满足上述条件的系统开环传递函数G(s)。

解:

按照条件

(2)可写出系统的特征方程

(s1j)(s1j)(sa)(s22s2)(sa)s3(2a)s2(22a)s2a0将上式与1G(s)0比较,可得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G(s)2a2ss(2a)s(22a)

根据条件

(1),可得

Kv12a0.5esr22a

解得a1,于是由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G(s)22ss3s43-10已知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G(s)Ks(s1)

试求在下列条件下系统单位阶跃响应之超调量和调整时间。

(1)K4.5,1s

(2)K1,1s(3)K0.16,1s

解:

系统单位阶跃响应的象函数为

C(s)R(s)G(s)Ks2(s1)

(1)将K4.5,1s代入式中可求出n2.12rad/s,0.24,为欠阻尼系统,因此得出

Mp46%,ts7.86s(2%),5.90s(5%)

(2)将K1,1s代入式中可求出n1rad/s,0.5,,为欠阻尼系统,因此得出

Mp16.3%,ts8s(2%)s,6s(5%)

(3)将K0.16,1s代入式中可求出n0.4rad/s,1.25,过阻尼,无最大超调量。

因此只有ts15s。

3-11系统的框图如图3-T-4所示,试求当a=0时,系统的之值。

如要求,是确定a的值。

(1)当a=0时,则系统传传递函数为G(s)

所以有0.354。

(2)n不变时,系统传函数为G(s)8,其中n22,2n2,s22s88,要求0.7,则有2s(8a2)s8

2n2(4a1),所以可求得求得a0.25。

3-12已知两个系统的传递函数,如果两者的参量均相等,试分析z=1的零点对系统单位

脉冲响应和单位阶跃响应的影响。

1.单位脉冲响应

(a)无零点时

ct

(b)有零点z1时n2entsin2nt,t0

2nnt2,t0ctesintarctgn1n2

比较上述两种情况,可见有零点z1时,单位脉冲响应的振幅较无零点时小,而且产生2nnn2

2n相移,相移角为arctg。

1n

2.单位阶跃响应

(a)无零点时

ct1

(b)有零点z1时12ent22sinntarctg,t0

ct12nn

222entsin2ntarctgn,t0

加了z1的零点之后,超调量Mp和超调时间tp都小于没有零点的情况。

3-13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框图如图3-T-5所示。

假设未加入外作用信号时,系统处于零初始状态。

如果不考虑扰动,当参考输入为阶跃函数形式的速度信号时,试解释其响应为何必然存在超调现象?

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框图如图3-T-5所示。

假设未加入外作用信号时,系统中存在比例-积分环节K11s1,当误差信号et0时,由于积分作用,该环节的输出保持不变,故s

系统输出继续增长,知道出现et0时,比例-积分环节的输出才出现减小的趋势。

因此,系统的响应必然存在超调现象。

3-14上述系统,如在rt为常量时,加于系统的扰动nt为阶跃函数形式,是从环节及物理作用上解释,为何系统的扰动稳态误差等于零?

如扰动nt为斜坡函数形式,为何扰动稳态误差是与时间无关的常量?

在rt为常量的情况下,考虑扰动nt对系统的影响,可将框图重画如下

图A-3-2题3-14系统框图等效变换

CsK2sNs2s2s1K1K21s1根据终值定理,可求得nt为单位阶跃函数时,系统的稳态误差为0,nt为单位斜坡函数时,系统的稳态误差为1。

K1

从系统的物理作用上看,因为在反馈回路中有一个积分环节,所以系统对阶跃函数的扰动稳态误差为零。

在反馈回路中的积分环节,当输出为常量时,可以在反馈端产生一个与时间成正比的信号以和扰动信号平衡,就使斜坡函数的扰动输入时,系统扰动稳态误差与时间无关。

3-15已知系统的特征方程如下,试用劳斯判据检验其稳定性。

s4

s3

(1)劳斯表有s2183240630则系统系统稳定。

30

3

s4

s3121240

劳斯阵列第一列符号改变两次,根据劳斯判据,s1s0

(2)劳斯表有s2

s1

s01282

系统有两个极点具有正实部,系统不稳定。

s5

s4

s3

(3)劳斯表有2s

s1

s0*******066劳斯阵列第一列符号改变两次,根据劳斯判据,10101210

系统系统有两个极点具有正实部,系统不稳定。

s6s5s4

(4)劳斯表有s

3

1323434

5964

8464

系统处于稳定的临界状态,由辅助方程

812

s2s1s0

As2s46s24可求得系统的两对共轭虚数极点s1,2j;s3,4j。

3-16根据下列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确定使系统稳定的K值的范围。

(1)K>0时,系统稳定。

(2)K>0时,系统不稳定。

(3)0

3-17已知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s)标,为纵坐标的平面上,确定系统为稳定的区域。

系统的特征方程为D(s)2s3

(2)s2(K1)sK0

K(s1)

请在以K为横坐

s(s1)(2s1)

列写劳斯表

s3s2s

1

s0

(2)(K1)2K

0

2

22

(2)(k1)2k

2k

k1k

,得出系统稳定应满足的条件

由此得到和应满足的不等式和条件

0

26

34

43.3

2(K

1)

K1,2

K1

53

92.5

152.28

30

2.13

1002.04

根据列表数据可绘制K为横坐标、为纵坐标的曲线,闭环系统稳定的参数区域为图A-3-3中的阴影部分。

图A-3-3闭环系统稳定的参数区域

3-18已知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s)K(s5)(s40)试求系统的3s(s200)(s1000)

临界增益Kc之值及无阻尼振荡频率值。

根据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得到特征方程

s51200s4200000s3ks245ks200k0

列写劳斯表

s5

s4

s3

s2112002.4108k12001.7544108kk2

2.4108k7.787109k245k30.961016k

1.7544108kk2

200k200000k5.410k200k1200445k200k0200ks1s0

根据劳斯判据可得

2.4108k012001.7544108kk2

02.4108k7.787109k245k30.961016k0821.754410kk200k0

系统稳定的K值范围为

1.22106K1.7535108

当K11.2210、K21.753510时,系统有一对共轭虚数极点,此时产生等幅振荡,因此临界增益Kc1.22106以及Kc1.7535108。

根据劳斯表列写Kc1.22106时的辅助方程68

1.75441081.22106(1.22106)2

2s2001.221060862.4101.2210

解得系统的一对共轭虚数极点为s1,2j16,系统的无阻尼振荡频率即为16rad/s。

Kc1.753510时的辅助方程8

1.75441081.7535108(1.7535108)2

2s2001.75351080882.4101.753510

解得系统的一对共轭虚数极点为s3,4j338,系统的无阻尼振荡频率为338rad/s。

第四章

4-2设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如下,要求绘出当开环增益K1变化时系统的根轨迹图,并加简要说明。

(1)GsK1ss1s30与,3上有根轨迹,渐近线系统开环极点为0,—1,—3,无开环零点。

实轴1,

相角a60,180,渐近线与实轴交点a1.33,由dK10可得出分离点为dS(0.45,j0),与虚轴交点jK112。

常规根轨迹如图A-4-2所示。

图A-4-2题4-2系统

(1)常规根轨迹

(2)GsK12ss4s4s200上有根轨迹,a45,135,a2,分离点方法步骤同上,实轴4,

2,j0与2j2.5,与虚轴交点jK1260。

常规根轨迹如图A-4-3所示。

图A-4-3题4-2系统

(2)常规根轨迹

4-3设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s)K1

(1)试绘制系统根轨迹的大致图形,2s(s1)

并对系统的稳定性进行分析。

(2)若增加一个零点z1,试问根轨迹图有何变化,对系统稳定性有何影响?

(1)GsK1s2s2实轴,2上有根轨迹,a60,a0.67,由dK10可得出分离点为dS

0,j0,与虚轴交点为j0K10常规根轨迹如图A-4-4(a)所示。

从根轨迹图可见,当K10便有二个闭环极点位于右半s平面。

所以无论K取何值,系统都不稳定。

图A-4-4题4-3系统常规根轨迹

(2)GsK1s12ss21上有根轨迹,a90,a0.5,分离点为0,j0;常规根轨迹如图实轴2,

A-4-4(b)所示。

从根轨迹图看,加了零点z1后,无论K取何值,系统都是稳定的。

4-4设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s)H(s)

根轨迹

(1)a=1

(2)a=1.185(3)a=3K1(s2)试绘制下列条件下系统的常规2s(s2sa)

0上有根轨迹,a90,a0,分离点为0.38

(1)a=1时,实轴2,,0,常

规根轨迹如图图A-4-5

(1)

ImaginaryAxisRealAxis

图A-4-5

(1)

0上有根轨迹,a90,a0,根轨迹与虚轴的交点为

(2)a=1.185时,实轴2,

0,j,常规根轨迹如图图A-4-5

(2)

ImaginaryAxisRealAxis

图A-4-5

(2)

0上有根轨迹,j,a0,(3)a=3时,实轴2,根轨迹与虚轴的交点为0,a90,

常规根轨迹如图图A-4-5(3)

ImaginaryAxisRealAxis

图A-4-5(3)

4-5求开环传递函数为G(s)H(s)

a=9(3)a=8(4)a=3K1(s1)的系统在下列条件下的根轨迹

(1)a=10

(2)2s(sa)

(1)实轴10,1上有根轨迹,a90,a4.5,分离点为0,j0,与虚轴交点为j0K10。

常规根轨迹大致图形如图A-4-6

(1)

RootLocus

ImaginaryAxisRealAxis

图A-4-6

(1)

1上有根轨迹,a90,a4,分离点为0,j0,与虚轴交点为

(2)实轴9,

j0K10。

常规根轨迹大致图形如图A-4-6

(2)

ImaginaryAxis

RealAxis图A-4-6

(2)

1上有根轨迹,a90,a3.5,分离点为0,j0,与虚轴交点为(3)实轴8,

j0K10。

常规根轨迹大致图形如图A-4-6(3)

RootLocus

ImaginaryAxisRealAxis

图A-4-6(3)

1上有根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公务员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