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考试题110.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481285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月考试题11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月考试题11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月考试题11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月考试题11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月考试题11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月考试题110.docx

《月考试题11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月考试题110.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月考试题110.docx

月考试题110

八年级月考语文试题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总分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29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8分)

①(xuàn)丽②斟zhuó③深谙④ 温馨

2.名句默写。

(8分)

(1)人生自古谁无死,。

(辛弃疾《过零丁洋》)

(2)不畏浮云遮望眼,            。

(王安石《登飞来峰》)

(3)几处早莺争暖树,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          ,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雁门太守行》)

(5)          ,谁言天地宽?

(夏完淳《别云间》)

(6)          ,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7)落红不是无情物,          。

(龚自珍《己亥杂诗》)

(8)          ,家书抵万金。

(杜甫《春望》)

3.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我心里又想起母亲的劳苦,辗转反侧睡不着,很想起来陪陪母亲。

B.我们登上汽船,观赏两岸风光,十四五世纪的哥特式建筑,文艺复兴时代的宫殿和贵族院落,鳞次栉比。

C.汉字,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辉煌的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这一宝藏,我们义无反顾。

D.由于人类的霸道和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鸟、鱼、兽渐渐退避三舍或渐渐灭绝。

4.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新闻的主要内容。

(不超过20个字)(3分)

据《泰晤士报》12月3日报道,世界顶级气候科学家之一、美国宇航局戈达德空间研究所主任詹姆斯·汉森称,即将在下个星期召开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是一场闹剧。

汉森表示,他计划抵制这次联合国会议,因为这次会谈里所谓的减排计划是基于一个“制定排放上限并且排放量可以交易”的机制。

“他们只是在买卖‘宽容’,发达国家想要维持自己现在的生产水平,因此他们打算只花很少一部分钱从发展中国家手中购买排放量限额。

5.名著阅读。

(5分)

从这天起,保尔把全部精力投入了这本书的创作。

他缓慢地写了一行又一行,写了一页又一页。

他忘记了一切,完全被人物的形象迷住了,他第一次尝到了创作的痛苦,那些鲜明难忘的情景清晰地浮现在眼前,他却找不到恰当的词句表达,写出的东西苍白无力,缺少火一般的激情。

(1)这段文字出自《》,作者是。

(2分)

(2)保尔创作的这本书是《暴风雨所诞生的》,他是在什么状态下进行创作的?

他的创作经历让你得到哪些启示?

(3分)

6.我国汉字具有独特的魅力。

请仔细揣摩下面例句的内容和写法,从“舒”“加”“迟”中任选一个字仿写一个句子。

(2分)

例:

债:

欠了别“人”的,就要偿还,这是做人的“责”任。

恢:

哪怕是失败的“心”“灰”,也能燃起希望的火焰。

第二部分阅读与感悟(41分)

(一)诗歌赏析。

(6分)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7.颔联描写近望泰山所见的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好,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分析“钟”字好在何处。

(3分)

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

(3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

(15分)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

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ī)嵌盘屈,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乃疏凿芜秽,俾(以便,准备)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

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

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选自元结《右溪记》

注:

元结,唐代文学家,文风清淡简洁,纯真自然。

他第二次任道州刺史时,在城西发现一小溪,此处泉石幽胜却无人赏爱,于是触景生情,写下此文。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

①佁然不动  (      )       ②以其境过清()

③此溪若在山野()④不可名状(   )

10.翻译下列句子。

(4分)

①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11.甲、乙两文中都对“水”进行了精彩的描写,突出了它们各自的特点。

甲文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写出了潭水的特点;乙文运用了正面描写的方法,写出了溪水的特点。

(2分)

12.甲乙两文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共同点?

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7—20题。

(9分)

藻类为生物燃料辟蹊径

①科技的进步帮助人类解决了许多难题,但也“制造”出许多原本不是问题的问题。

比如,粮食应该给人吃还是给车“吃”。

这个不是问题的问题,却成了人们争论的焦点。

②据英国《卫报》2008年7月初报道,世界银行的一份报告指出,自2002年至2008年2月,全球一揽子粮食价格上涨了140%,而促成这一涨势的因素中,能源和化肥价格上涨因素只占15%,另外85%的推动因素,则要“归功于”美国与欧盟大力开发生物燃料。

③油价高涨和随之而来的燃料危机,迫使人类不得不减少对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的依赖,生物燃料在一些国家便有了市场。

不过,近期国际粮价的陡然上涨,生物燃料对粮食资源的占用又招致了很多批评的声音。

一些人指责说,一方面是数亿人口陷入缺粮危机,甚至有很多人食不果腹;另一方面,有的国家却拿着穷人的口粮如玉米等农产品生产生物燃料,让富人开着跑车兜风,这样的现实让人难以接受!

④在世界粮价暴涨这一事实中,不管生物燃料的推力实际上有多大,它目前面临的处境都很尴尬,似乎有点进退两难。

而英国《金融时报》近日发表的《藻类的祸害与恩惠》的文章,倒是有可能给困境中的生物燃料解套。

⑤这篇文章说,由于人类活动等原因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每到夏季,藻类在河流、湖泊和近海“为害”的消息频繁见诸各国媒体,然而⑦,藻类在适宜条件下疯狂繁殖的特性,却可使其成为制取生物燃料“极富吸引力的原料”。

英国藻类学会会长、敦提大学教授杰弗里·科德乐观地认为:

“世界上很多地方的海藻,都为可持续的生物燃料生产提供了潜在的可能性。

⑥利用藻类生产生物燃料,其益处远不止于“除害”。

用大豆、玉米等农作物制取生物燃料,不仅会刺激这些农作物自身的价格上涨,而且生产工艺也比较复杂。

与农作物或纤维原料不同,某些藻类植物天生就具有产生和积累天然燃料的特性。

⑦栽培藻类非常容易,这种单细胞有机体只需要阳光、水和二氧化碳就能生长。

在仅仅一天时间里,藻类的数量便能够翻两番,而且它还可帮助人们除去空气中的碳和废水中的氮,同时具有颇高的经济效益。

美国马萨诸塞州的一家公司,计划在亚利桑那州一座1000兆瓦发电厂的附近,建一家“藻类农场”。

这家公司的负责人表示,他们打算栽植足够多的藻类,一方面来处理这座发电厂产生的全部废气,另一方面可以每年生产大量的生物柴油和乙醇。

⑧科技的力量是神奇的。

人们由衷地希望,这股神奇的力量能够帮助生物燃料早日走出尴尬,也为人类增添一段让藻类由害变宝的佳话。

(选自《光明日报》,有改动)

13.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分)

14.利用藻类生产生物燃料,有哪些好处?

(3分)

15.第⑦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这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分)

16.第②段画线句“而促成这一涨势的因素中,能源和化肥价格上涨因素只占15%”中,“只”字能否去掉?

为什么?

(2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21—24题。

(11分)

补丁

城市中有这样一群孩子:

他们将头发留得参差不齐,染成黄的、白的、红的、蓝的颜色。

总之,怎么另类怎么染,怎么新潮怎么做。

用他们自己的话说,这叫酷。

这天,儿子出去玩时,一双牛仔磨砂鞋划了一道长长的口子,他回家后沮丧地递给我说:

“妈妈,扔了吧。

”我默默地接过那双鞋,那是我花280元买的,穿了还不到一周,我能不心疼吗?

我拿着鞋来到小区门口的鞋摊前,一位年轻的小伙子师傅说:

“没办法了,实在要修,只能换底面了,还不如买一双新鞋。

紧挨着年轻师傅的老师傅和善地接过鞋子说:

“让我试试吧,兴许能补好。

不过,你不介意的话,我想给这两只鞋都打上补丁,这样对称一些,而且不影响美观。

”看来,也只好这样了,死马当活马医吧。

我只好放下鞋子走了。

过了几天,我去取鞋时,在琳琅满目的鞋子中,一眼就看见了那双鞋。

果不其然,另一只鞋子也被刻意地划了一道长长的口子,用粗粗的麻绳一左一右地缝合起来,而且裂缝呈树枝状,针角也有些歪歪扭扭,看样子是故意做成这样的,与牛仔的质地浑然一体,风格粗犷,比先前多了一种别样的风味。

我惊叹老师傅的手艺,真可谓巧夺天工啊!

鞋子拿回家后,我没有立即给儿子,我怕他不肯穿。

正好全家人在看电视,是一个抗日战争的题材,我就顺口问儿子:

“知道什么叫补丁吗?

儿子郑重地答道:

“补丁就是软件当初设计得不完美,后来又设计了一些用来弥补缺陷的程序。

”一个风马牛不相及的回答,我想跟他说的是鞋上的补丁啊。

儿子还在滔滔不绝地讲他的电脑补丁,我就想用忆苦思甜的方法让他接受那个鞋子上的补丁。

我打断了他的回答,给他讲了我小时候的故事:

小时候,家里很穷,孩子也多,妈妈不但要做农活,还要照顾我们四个孩子,往往是老大的鞋子小了,留给老二老三穿,等一双鞋到了我这个老四的脚上,鞋帮都掉了,鞋底也磨薄了。

母亲就在灯下给我一遍又一遍地缝补。

那时,我多么希望有一双属于自己的新鞋啊。

不知儿子听懂了没有,我拿出那双鞋子,递给儿子说:

“这就是补丁啊。

他接过鞋子左瞧瞧,右看看,欣喜若狂地对我说:

“哇,老妈,你真是神来之手,怎么会有这么好的创意啊!

”说着,他奔过来,夸张地在我脸上亲了一口。

我欣慰像他这一代人还能接受鞋上的补丁,笑笑说,老妈没那么伟大,这是门口老师傅的杰作啊。

第二天,我刚踏进门,发现门口齐刷刷地放着五六双鞋,我吓了一跳。

每双鞋子好像都是崭新的,可让我费解的是,每只鞋子上都有大小不等的口子。

我心里直纳闷:

这小子,不会把老妈当成修鞋的吧?

一群和儿子年龄一般大小的孩子从屋里拥了出来。

儿子说:

“大家都说我的鞋有创意,都买了新鞋子,让你拿给那个修鞋的老师傅,尽全力给他们做得有个性一点……”

儿子还在一边叮咛我,我的心在疼痛,泪水也不知不觉地滑落下来。

(选自《短小说精选》)

17.这篇小说的线索是什么?

(2分)

18.本文多处运用对比的手法,请举例说明并阐述这种手法的作用。

(3分)

19.本文以“补丁”作为标题,有什么深刻含义?

(3分)

20.文章结尾写了一群孩子要求补新鞋的事,请分析这一情节安排的好处。

(3分)

第三部分作文(50分)

21.请从下面作文题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班级和姓名。

(如选择第二个题目,请把题目补充完整)

(1)《令人心动的瞬间》

(2)《和在一起》

题目

500

600

八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3.C4.气候变暖研究之父称将抵制哥本哈根气候大会

5.

(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奥斯特洛夫斯基。

(2)第一问:

在全身瘫痪、双目失明的情况下创作的。

第二问示例:

要用信心和勇气去面对困难,战胜困难(或“成功的创作既要有生活素材,也需要恰当的表达”)(“写作状态”1分,“启示”2分)

6.示例:

“舒”:

“舍”得给“予”他人,自己获得的是快乐。

“加”:

做什么事,不能光用“口”讲,还要致“力”于行动。

“迟”:

落伍,有时仅仅是比别人晚“走”了一“尺”。

7.“钟”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自然界写得有了感情,把神奇秀丽的景色聚集到泰山,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8.写出了诗人不怕艰险,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精神和气概,显示出他坚忍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意思对即可)

9.①愣住的样子②因为③如果④说出

10.①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②美好的树木与奇异的山竹投下的阴影,互相遮掩。

11.清澈;湍急

12.借景抒情(1分)[甲]文表达了作者孤寂悲凉的心情(1分);乙文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寄寓着怀才不遇的感慨。

(1分)

13.藻类为生物燃料辟蹊径(意思对即可)

14.除害;成本低;天生就具有产生和积累天然燃料的特性;

15.举例子,通过具体事例,充分有力地说明了藻类可以帮助人们除去空气中的碳和废水中的氮,同时具有颇高的经济效益。

(说明方法1分,作用1分)

16.不能去掉,“只”强调了“促成这一涨势的因素中”,能源和化肥价格上涨因素占的比例很小,去掉了就削弱了句子的表达效果,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7.补丁;18.如通过年轻和年老的修鞋师傅的对比,表现老年师傅的特点:

修鞋技艺高超,了解家长的心理,懂得珍惜财物,了解年轻人扮酷的心理;又如通过“我”与儿子及儿子的同学对补丁的不同看法,表现了两代人之间的不同价值观念。

19.指的是一位母亲为孩子“打补丁”,反映了目前孩子们思想缺失的现状(意思对即可)

20.进一步反映了思想缺失(追求个性、不懂珍惜财物)已成了当代孩子的共性问题,深化了文章主题。

21.按中考作文要求批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