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病毒》说课稿doc.docx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病毒》说课稿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病毒》说课稿doc.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病毒》说课稿doc
第五单元第五章病毒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五章《病毒》。
本次说课包括五个程序:
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板书。
我将重点阐述本节课的导入过程以及教学过程中重难点的处理。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病毒》选自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五章。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知道在生物圈中有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病毒》这节课,旨在让学生识别病毒,明白病毒结构简单、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且能繁殖后代等,它具有生命特征,因而是生物。
教材中关于病毒发现史的介绍,阐明了技术手段对科学研究的促进作用,体现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同时,应注意病毒在生物圈的分布十分广泛,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动植物和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
本节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教材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2、教学目标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改的精神,我确定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
识别病毒,说出病毒的结构组成及与人类的关系。
【能力目标】
(1)通过对多种病毒的了解来认识病毒的结构和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收集并整理从书籍、报刊杂志及网上查询到的有关由病毒引起的疾病的信息,运用资料,了解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注病毒与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关系,特别是与人类的关系。
(2)认同利用病毒可以为人类造福。
(3)培养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增强对病毒预防和治疗的意识。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病毒的结构和生活。
(2)认同病毒对人类有害也有利。
二、说教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把学生当做“海绵”一样,尽可能多的吸收课堂上老师传授的知识,而新的教育理念则倾向于让学生把学习看作是自己的事,在课堂上自主的学习知识。
我采用了我校的“先学后导、当堂达标”的教学模式,改变了过去单纯的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变为师生互动式教学,课堂上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加强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学生与学生的合作。
因此本节课以自主学习、交流讨论为主,在充分准备图片和各种有关资料的情况下,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把多媒体信息如文字、图像、声音等有机集成并显示在屏幕上,强化教学的直观性,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课堂效率。
三、说学法
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生性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表现自己,于是我抓住这一特点,在课堂上不断创造机会和条件,让学生参与进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自己去解决问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学会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另外,学生不论是在学校还是家里,都有便利的上网条件,我让学生有效利用互联网资源共享这一优点,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从互联网中获取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和经验,让学生学会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
学法:
教是手段,学是中心,会学才是目的。
在课堂中,学生主要围绕以下几个环节进行学习:
1、自主探究
(这一环节中,学生要做到五个明确:
一是明确自学内容;二是明确自学方法;三是明确自学时间和应达到什么样的要求;四是明确自学展示任务;五是明确小组和个人展示的考核机制。
)
2、竞比展示
(这一环节中,教师导演,学生主演。
是学生对自学成效的交流展示过程,也是赛场上的竞技过程,这可以充分暴露学生在自学中存在的问题。
此环节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
3、答疑解惑
(这一环节中,充分展示教师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点拨疑难的教学艺术,也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过程。
学生针对环节二中的疑难问题,小组讨论解决,教师只是适时点拨。
)
4、巩固达标
(这一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知识进行总结,并通过习题检测来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运用和掌握情况。
这是一场战役结束后的总结反思升华的活动。
)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网络歌曲《小鸡唱禽流感》,提出问题:
这首歌给同学们带来什么样的感受?
究竟是谁引发了这场灾难?
学生情绪高涨,畅所欲言,引出禽流感病毒。
教师继续发问:
除了禽流感病毒,同学们还知道哪些由病毒引起的疾病呢?
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经验或者预习课本的情况,说出
“非典、流感、肝炎、艾滋病、小儿麻痹症、狂犬病……”等等。
又问:
那我们常说的计算机病毒算不算我们要学习的病毒啊?
这样问的目的是想让学生对病毒先有个大概了解:
计算机病毒是人类编辑的计算机程序,而生物病毒则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一种微小的生命体。
通过这样的导入,学生急于了解什么是病毒。
于是迫不及待的进行新课的学习。
(设计意图:
本节课的知识抽象、枯燥,用一首网络歌曲导入,旨在一上课就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产生兴趣,从而积极地投入到接下来的学习中。
)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用多媒体屏幕展示学生自主探究的内容:
1、描述伊万诺夫斯基研究烟草花叶病的实验过程,实验后他得出了什么结论。
2、病毒的大小用什么来表示,借助什么仪器来观察。
3、根据寄生细胞的不同,病毒可分为哪三类。
4、病毒的结构与由细胞构成的生物体的结构有什么不同。
5、病毒是怎样生活的?
为什么说病毒是生物?
6、病毒与人类有什么关系?
只有明确了学习任务之后,学生才能有目的的投入到自主学习中。
学习时间15分钟,学生采取先自学再小组探究交流的学习方法,在此期间我在学生中间巡回,以便回答个别小组个别学生提出的问题。
(三)竞比展示、答疑解惑
1、关于《病毒的发现史》的教学,先让学生描述伊万诺夫斯基研究烟草花叶病的实验过程,然后我在屏幕上展示出实验过程的简单步骤,学生对此可以一目了然。
从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发现:
病毒比细菌还要小,只有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
然后展示一些病毒的图片,让学生了解病毒形状的多种多样。
到此,学生仅仅知道了病毒很小这一特点,为继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我提出一个问题,假设你是科学家,你还想研究病毒的哪些方面呢?
这些方面都有什么特点?
学生争抢着要回答,因为相关知识他们已不陌生,已通过刚才的自主学习有所了解。
个别学习程度有点差的学生,我个别对待,会让他们展示一些简单的问题,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比如,病毒的种类,课本中写得清楚,只要看了书,就能回答出来。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接下来的难点“病毒的结构和生活”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
2、关于《病毒的结构和生活》的教学,病毒的结构比较抽象,就用形象化的课件来展示。
首先屏幕展示细胞的结构,让病毒与细胞的结构进行比较,学生明白病毒的结构特点:
没有细胞结构。
(设计意图: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由已知到未知,由表及里进行引导,使学生有层次的深入进去,从而发现新知。
)
问:
同学们,如果你是病毒,会选择什么样的方式生存下去呢?
学生回答:
寄生。
推测是否正确,让我们在动画里寻找答案。
然后播放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的模拟动画过程,学生情绪高涨,观看非常认真,并开动脑筋仔细思考。
(设计意图:
创设“病毒是怎样生活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置身于这样的情境中,好像身临其境的去感受病毒的生活、繁殖,更好的掌握知识。
)
通过动画,学生直观的看到病毒的生活:
只寄生在其它生物的活细胞里,靠自己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在细胞内繁殖。
3、关于《病毒与人类的关系》的教学,学生展示自己在课本中学到的知识,清楚地知道病毒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以及人类怎样利用病毒来造福,明确对事物要一分为二的看待。
根据具体的例子:
口蹄疫、禽流感等,让学生注意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的饮食习惯。
从而强调,注意食品安全、卫生,并针对我校的实际情况,对学生加以引导,不要买三无食品,不要在流动摊点上吃饭,不要在不洁的小饭店里用餐等等。
同时展示我校的整洁的卫生的餐厅,以及安静的文明的用餐环境。
(设计意图:
提高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杜绝传染病。
同时增强学生的爱校意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
(四)巩固达标、感悟收获
屏幕展示,学生通过基础达标和进一步练习来对所学知识进行检测,这是我们“先学后导、当堂达标”教学模式的最后一环节,也是紧张的、愉快的学习之后的总结反思升华活动。
五、说板书
(设计意图:
板书以知识构建图的形式展示出来,可使知识点更加清晰,层次更加分明,重难点更加突出,从而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系统更加完整。
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堂的最后重新审视本节课的收获,并提出质疑。
)
结束语: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准备、课堂设计、实施教学的过程,挖掘了学生的潜在能力,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中,充分的体会到学习的艰辛,以及收获的快乐,
而我对生物课教学更有了新的、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也体会到了转变教学方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第五章 口蹄疫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口蹄疫的概念及口蹄疫病毒血清型的分类;
(2)掌握口蹄疫的流行特点;
(3)掌握口蹄疫的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
(4)掌握口蹄疫的防制措施;
二、能力目标:
学生能正确诊断口蹄疫,归纳总结防制措施的能力,学生能独立动手制定合理的综合防制方案
三、教学重点:
(1)口蹄疫的概念、口蹄疫病毒血清型的分类(七种主型之间无交叉抗原特性)。
(2)口蹄疫的流行特点(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
(3)口蹄疫的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虎斑心)
(4)口蹄疫的防制措施(对其它传染病举一反三)。
。
四、教学难点:
(1)口蹄疫大流行的原因
(2)口蹄疫的鉴别诊断
五、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
引入
大屏幕展示案例图片,教师讲授新课前,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什么是口蹄疫?
口蹄疫又有哪些别称?
口蹄疫为什么会是养殖业重要的传染病之一?
动物患口蹄疫后有哪些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
我们应该怎样做好口蹄疫的防制工作和个人的防护工作?
从而引入本章课题——口蹄疫。
以问题串的形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自主
探究
见学案
发放学案,引导学生完成预习新知,巡视指导
带问题阅读教材内容,勾画重点,完成预习新知的相关内容。
学生阅读课本,完成探究中的自主探究,同桌交流,明确。
合作
交流
精讲
悟疑
一、病毒的发现
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
病毒是如何被发现的?
谁先发现的?
病毒比细菌大还是小?
需要借助什么仪器观察?
并完成探究活动
学生介绍伊万诺夫斯基试验过程,感受病毒的大小。
大约10亿个细菌等于一颗小米粒大。
大约3万个病毒等于一个细菌大。
一个病毒的大小约为10~300纳米。
(1纳米=一百万分之一毫米)
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要用纳米来计量病毒大小。
提问:
通过阅读,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二、病毒的种类、结构和繁殖:
大屏幕出示图片:
电子显微镜下病毒几种基本形态,引导学生了解病毒的形态,加强对病毒的感性认识。
再用大屏幕展示:
病毒结构,以及病毒的生活,繁殖过程动画,让学生结合课本总结病毒的结构特点及繁殖特点。
引导:
我们知道病毒是不能独立生活的,因此科学工作者将引起肝炎、流感、口蹄疫这类病的病毒归为一类,将引起烟草花叶病、萝卜花叶病的病毒归为一类,你知道它们的分类依据吗?
观看图片,识别病毒形态:
杆形、球形、蝌蚪形。
学生观察认识病毒结构,了解病毒的生活,强化记忆要点:
1.病毒结构:
蛋白质“外壳”、内部遗传物质
2.病毒的生活方式:
寄生在活细胞内,进行增殖
通过教师引导,分析得出结论: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又符合生物特征,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
学生看书,总结:
根据寄生的细胞不同,寄生在动物细胞内的,称动物病毒;寄生在植物细胞内的,称植物病毒;寄生在细菌细胞内的,称为细菌病毒,也叫噬菌体。
完成探究活动
完成课件中的及时巩固
小组讨论:
你判断病毒是生物还是非生物,为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让学生自己得出答案。
三、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课件图片展示:
各种肝炎病毒、艾滋病、SARS等人类没法根治的疾病。
解说:
病毒不但在疾病预防上有作用,转基因技术也与病毒有关,还有基因治疗,这些常常是通过病毒作为载体达到转基因或基因治疗的目的。
观察图片,然后分析自己搜集的有关手足口病的资料,对病毒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有一定认识。
学生展开小组交流,表达见解。
完成探究活动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自己收集来的有关手足口病的资料,代表发言。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病毒有利和有害的两面。
拓展
运用
1.下列生物属于病毒的是( )
A.痢疾杆菌 B.结核杆菌
C.痢疾杆菌噬菌体
D.大肠杆菌。
2、下列有关病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病毒不能独立生活 B、病毒营寄生生活
C、病毒具有细胞壁
D、病毒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3、 噬菌体是( )
A、植物病毒 B、动物病毒
C、细菌病毒 D、真菌病毒
4、下列哪一项不是人类利用病毒为人类服务的实例( )
A.无脊椎动物病毒制成杀虫剂
B.给高烧病人注射青霉素
C.用噬菌体治疗烧伤病人的化脓性感染
D.给健康人注射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
5、2003年1-5月,在亚洲许多国家流行SARS(非典型肺炎),这种病原微生物属于( )
A.细菌 B.病毒
C.酵母菌 D.曲霉
6、下列选项中,能有效控制危害人体健康的绿脓杆菌的病毒是( )
A.动物病毒 B.人类病毒
C.植物病毒 D.细菌病毒
7、病毒的营养方式和生活方式是( )
A.自养腐生 B.异养腐生
C.异养寄生 D.自养寄生
8、下列生物中不具有细胞结构的是( )
A.细菌 B.水螅
C.烟草花叶病毒 D.蚯蚓。
完成探究中的开放性作业
课时
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本节课的收获,回扣本节教学目标;教师完善板书,学生学会构建知识结构。
板书
设计
第一章多种动物共患传染病
第一节口蹄疫
口蹄疫的概念
一、病原学
1、形态结构;2、血清型;3、毒力;4、体内分布;5、抵抗力
二、流行病学
1、易感动物;2、传染源;3、传播途径;4、流行特点
根据一、二总结口蹄疫为什么称为世界疫?
即口蹄疫大流行的原因。
三、临床症状
1、一般症状;2、水疱症状(牛、羊、猪);3、恶性口蹄疫;4、幼畜症状
四、病理变化
典型病理变化——虎斑心
五、诊断
1、现场诊断;2、实验室诊断;3、鉴别诊断
六、防制
1、预防;2、扑灭;3、治疗
七、公共卫生
临床发病少数,具体临床症状及注意个人防护。
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
第一章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第一节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尝试根据植物和动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列举植物和动物的主要类群。
能力目标:
在尝试分类活动中,对动物和植物的主要类群的有关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体验分类的基本方法。
情感目标:
使学生在生活和工作中树立分类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是通过梳理所学的生物知识,学习生物的分类方法。
引导学生参加实践活动,走出校园,走入社会调查,走进大自然实地考察。
2.难点是学生对于分类知识,要建立感性的认识和达到较高的认知水准是很难的。
应在尝试分类活动中,体验分类的基本方法。
【课前准备】
1.教师:
多媒体课件动植物类群的图片。
2.学生:
把自己的书架和衣物进行分类整理,以图解的方式记录下来。
(前置性作业)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内容
学 生 活 动
教 师 活 动
导入新课
一.生物分类
二.植物的分类
三.动物的分类
课堂总结
习题巩固
作业
学生上前展示分类图解。
通过对书店书籍及超市食品分门别类的摆放特点可以更方便、更快捷的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了解生物圈中多种多样的生物也需要进行分类才能更好地去认识和了解。
学生看书80页
发表观点。
小组讨论,复习这些植物的形态特征。
小组看图讨论,完成填空。
汇报交流。
小组交流。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学生观看图片,小组合作对动物进行分类。
学生讨论,引学生对比图片上的动物,进行分析,得出多种分类方法:
动物分类除了比较外部形态结构,还要比较内部结构和生理功能。
学生完成图解。
脊椎动物: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无脊椎动物:
环节动物-节肢动物
让学生上前展示自己书籍或衣物分类的图解,看谁的分类方法最好、最清晰。
当你走进书店或超市时,你会发现书籍和食品的摆放有什么特点?
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
其实日常生活中你都会在不经意中就对身边的事物应用了分类的方法,生物也是一样。
多种多样的生物是地球赐予人类的宝贵财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可很多珍贵的动植物濒临灭绝。
因此,我们要保护物种的多样性。
这就要求我们尝试对生物
进行分类,以更好地认识、了解和保护生物。
看书本P96上的五幅图,设疑:
要了解粉蝶的生长发育和行为,应该选哪一本书?
提问:
你根据什么选择这本书?
什么是生物分类?
依据是什么?
分类的基本单位和意义是什么?
指导学生看书97页。
观察这些植物的形态结构有哪些特点?
演示讨论题:
1、向日葵、玉米种子的子叶片数一样吗?
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如何区别?
2、所有的植物都有种子吗?
3、所有植物都有根、茎、叶的分化吗?
4、假根有什么作用?
5、平行脉和网状脉有什么特点?
6、种子外面都有果皮包被吗?
组织学生讨论,看图根据这些植物的形态结构方面的特征进行分类,完成填空。
除了这些分类方法和依据,还有根据其他的方法分类的吗?
演示思考题:
1、有种子的植物可以分为哪些类群?
2、无种子的植物可以分为那些类群?
3、能否把这些植物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进行排列?
4、通过分类活动,你认为植物分类应考虑植物的哪些特征?
演示图片示不同种类的动物,引导学生观察,组织小组讨论:
如何对这些动物进行简单的分类?
看起来分类的方法有多种多样,目前生物学家普遍采用的是根据生物的相似性和亲缘关系将生物归入不同的类群,即通常根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进行分类。
演示思考题:
1、对动物进行分类,模仿植物分类的图解,写出动物分类的图解。
2、将不同的动物类群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排列起来。
3、把这些动物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进行排列?
收获:
1、植物物分类的基本方法,依据形态结构(根、茎、叶、果实、种子、花)花、果实、种子是被子植物分类的重要依据。
2、动物分类的依据是外部形态结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等特征
演示练习题
书83页技能训练;室外观察植物,进行分类。
要求认真观察,作好记录。
【板书设计】
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一,植物的分类
被子植物 单子叶植物
有种子植物 双子叶植物
(种子植物) 裸子植物
植物 蕨类植物
无种子植物 苔藓植物
(孢子植物) 藻类植物
二,动物的分类
三,细菌、真菌等其他生物的分类
第五章 口蹄疫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口蹄疫的概念及口蹄疫病毒血清型的分类;
(2)掌握口蹄疫的流行特点;
(3)掌握口蹄疫的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
(4)掌握口蹄疫的防制措施;
二、能力目标:
学生能正确诊断口蹄疫,归纳总结防制措施的能力,学生能独立动手制定合理的综合防制方案
四、教学重点:
(1)口蹄疫的概念、口蹄疫病毒血清型的分类(七种主型之间无交叉抗原特性)。
(2)口蹄疫的流行特点(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
(3)口蹄疫的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虎斑心)
(4)口蹄疫的防制措施(对其它传染病举一反三)。
。
四、教学难点:
(1)口蹄疫大流行的原因
(2)口蹄疫的鉴别诊断
五、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
引入
大屏幕展示案例图片,教师讲授新课前,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什么是口蹄疫?
口蹄疫又有哪些别称?
口蹄疫为什么会是养殖业重要的传染病之一?
动物患口蹄疫后有哪些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
我们应该怎样做好口蹄疫的防制工作和个人的防护工作?
从而引入本章课题——口蹄疫。
以问题串的形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自主
探究
见学案
发放学案,引导学生完成预习新知,巡视指导
带问题阅读教材内容,勾画重点,完成预习新知的相关内容。
学生阅读课本,完成探究中的自主探究,同桌交流,明确。
合作
交流
精讲
悟疑
一、病毒的发现
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
病毒是如何被发现的?
谁先发现的?
病毒比细菌大还是小?
需要借助什么仪器观察?
并完成探究活动
学生介绍伊万诺夫斯基试验过程,感受病毒的大小。
大约10亿个细菌等于一颗小米粒大。
大约3万个病毒等于一个细菌大。
一个病毒的大小约为10~300纳米。
(1纳米=一百万分之一毫米)
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要用纳米来计量病毒大小。
提问:
通过阅读,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二、病毒的种类、结构和繁殖:
大屏幕出示图片:
电子显微镜下病毒几种基本形态,引导学生了解病毒的形态,加强对病毒的感性认识。
再用大屏幕展示:
病毒结构,以及病毒的生活,繁殖过程动画,让学生结合课本总结病毒的结构特点及繁殖特点。
引导:
我们知道病毒是不能独立生活的,因此科学工作者将引起肝炎、流感、口蹄疫这类病的病毒归为一类,将引起烟草花叶病、萝卜花叶病的病毒归为一类,你知道它们的分类依据吗?
观看图片,识别病毒形态:
杆形、球形、蝌蚪形。
学生观察认识病毒结构,了解病毒的生活,强化记忆要点:
1.病毒结构:
蛋白质“外壳”、内部遗传物质
2.病毒的生活方式:
寄生在活细胞内,进行增殖
通过教师引导,分析得出结论: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又符合生物特征,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
学生看书,总结:
根据寄生的细胞不同,寄生在动物细胞内的,称动物病毒;寄生在植物细胞内的,称植物病毒;寄生在细菌细胞内的,称为细菌病毒,也叫噬菌体。
完成探究活动
完成课件中的及时巩固
小组讨论:
你判断病毒是生物还是非生物,为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让学生自己得出答案。
三、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课件图片展示:
各种肝炎病毒、艾滋病、SARS等人类没法根治的疾病。
解说:
病毒不但在疾病预防上有作用,转基因技术也与病毒有关,还有基因治疗,这些常常是通过病毒作为载体达到转基因或基因治疗的目的。
观察图片,然后分析自己搜集的有关手足口病的资料,对病毒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有一定认识。
学生展开小组交流,表达见解。
完成探究活动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自己收集来的有关手足口病的资料,代表发言。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病毒有利和有害的两面。
拓展
运用
1.下列生物属于病毒的是( )
A.痢疾杆菌 B.结核杆菌
C.痢疾杆菌噬菌体
D.大肠杆菌。
2、下列有关病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病毒不能独立生活 B、病毒营寄生生活
C、病毒具有细胞壁
D、病毒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3、 噬菌体是( )
A、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