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北师大版细胞的能量代谢单元测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476749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70.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北师大版细胞的能量代谢单元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届北师大版细胞的能量代谢单元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届北师大版细胞的能量代谢单元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届北师大版细胞的能量代谢单元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届北师大版细胞的能量代谢单元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北师大版细胞的能量代谢单元测试.docx

《届北师大版细胞的能量代谢单元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北师大版细胞的能量代谢单元测试.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北师大版细胞的能量代谢单元测试.docx

届北师大版细胞的能量代谢单元测试

2019届北师大版细胞的能量代谢单元测试

1.下列关于细胞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鸡血细胞常用来制备较纯净的细胞膜

B.细胞膜上的糖被具有识别、保护和润滑作用

C.用蛋白酶处理细胞膜可改变其组成,不改变其通透性

D.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间功能协调性的实现完全依赖于信息交流

答案 B

解析 鸡血细胞中含有各种细胞器膜和核被膜,不能用来制备较纯净的细胞膜,A项错误;细胞膜上的糖被具有识别、保护和润滑作用,B项正确;用蛋白酶处理细胞膜会破坏细胞膜中的蛋白质,改变其通透性,C项错误;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间功能协调性的实现依赖于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交流,D项错误。

2.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一种血液传染病,疟原虫寄生在人的红细胞中。

为了确诊是否是由疟原虫引起的疟疾病,就要让红细胞破裂。

下列方法最适于让红细胞破裂的是(  )

A.用超声波冲击红细胞

B.将红细胞置于蒸馏水中

C.将红细胞置于1%的NaCl溶液中

D.用激光照射红细胞

答案 B

解析 用超声波冲击红细胞容易破坏红细胞的化学成分;将红细胞置于蒸馏水中,细胞吸水涨破,且不损伤细胞成分;将红细胞置于1%的NaCl溶液中,细胞失水皱缩;用激光照射红细胞会导致细胞成分损伤。

3.糖脂普遍存在于细胞膜上,不同的细胞中糖脂的种类不同,下面是人红细胞表面的ABO血型糖脂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糖脂是由糖类和脂质分子结合而成的

B.红细胞ABO血型的不同在于组成糖脂中的糖的种类和排列顺序

C.糖脂和糖蛋白都具有识别作用

D.糖脂位于细胞膜内表面

答案 D

解析 由图可知,决定ABO血型的物质为糖脂中的糖的种类和排列顺序。

糖脂具有识别作用,应位于细胞膜的外表面。

4.下列关于生物膜结构探索历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最初通过对现象的推理分析得出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B.三层结构模型认为生物膜为静态的结构

C.液态镶嵌模型认为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

D.三层结构模型和液态镶嵌模型都认为蛋白质分子在膜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答案 D

解析 脂溶性物质更易通过细胞膜,说明细胞膜是由脂质构成的,A项正确;罗伯特森认为生物膜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组成,而且是静态的结构,B项正确;液态镶嵌模型认为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项正确;三层结构模型认为蛋白质分子在膜中的分布是均匀的、固定的,而液态镶嵌模型认为蛋白质分子在膜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D项错误。

5.下列关于细胞膜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流动性的基础是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多数可以运动

B.选择透过性的基础是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和磷脂分子具有特异性

C.细胞的胞吞和胞吐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D.钾离子通过主动运输的形式进入细胞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答案 B

解析 液态镶嵌模型指出,组成细胞膜骨架的磷脂双分子层是可以流动的,大多数蛋白质分子也是可以流动的;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具有特异性,但是磷脂分子不具有特异性;胞吞和胞吐可以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主动运输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6.人体细胞之间的通讯多数是通过信号分子传递的。

有些信号分子作用于细胞表面的受体,有些则作用于胞内受体。

生物学上将细胞外与膜受体结合的信号分子称为第一信使,由其转换而来的细胞内信号则称为第二信使,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表面膜受体的化学本质为糖蛋白

B.神经递质和绝大多数激素都是第一信使

C.第二信使通过调控细胞核内基因的翻译过程发挥作用

D.第一信使与膜受体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答案 C

解析 受体的化学本质为糖蛋白;与膜受体结合的第一信使有神经递质、大多数激素等,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翻译过程在细胞质中进行,而不是在细胞核内进行。

7.以动物的受精卵为实验材料进行以下实验,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实验①和实验③说明了细胞核对维持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B.实验②和实验③说明了细胞质对维持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C.该实验可以证明细胞核的功能

D.该实验结果可以说明细胞只有保持结构完整性才能正常进行各项生命活动

答案 D

解析 实验①和实验③说明了细胞质对维持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性,A项错误;实验②和实验③说明了细胞核对维持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性,B项错误;该实验可以证明细胞核和细胞质都不能单独成活,细胞只有保持结构完整性才能正常进行各项生命活动,C项错误、D项正确。

8.关于细胞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B.高等植物成熟的筛管细胞和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

C.用龙胆紫溶液对人口腔上皮细胞染色之后,可观察到细胞核中有46条染色体

D.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核被膜和核仁会周期性地消失和重建

答案 C

解析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A项正确;高等植物成熟的筛管细胞和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B项正确;当存在细胞核时,观察不到染色体,此时为染色质形态,人口腔上皮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再进行有丝分裂,故看不到染色体,C项错误;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核被膜和核仁在前期消失,末期重建,D项正确。

9.下列有关细胞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组成细胞膜的分子中只有磷脂分子是运动的

B.能溶解脂质的溶剂和蛋白酶都会破坏细胞膜

C.细胞膜上糖类均与蛋白质结合在一起

D.不同功能的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相同

答案 B

解析 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分子大多数也是可以运动的;细胞膜主要由蛋白质和脂质组成,因此能溶解脂质的溶剂和蛋白酶都会破坏细胞膜;细胞膜上糖类除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外,还有一部分糖类和脂质结合,形成糖脂;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不同功能的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10.(2017·合肥质检)细胞膜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载体蛋白是镶嵌在细胞膜外表面的蛋白质

B.细胞膜内外两侧结合的蛋白质种类有差异

C.磷脂双分子层不能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D.细胞膜上的受体是细胞间信息交流所必需的

答案 B

解析 载体蛋白有的嵌入磷脂双分子层,有的贯穿整个磷脂双分子层;细胞膜内外两侧的蛋白质种类不一样,如:

细胞膜外侧具有识别作用的糖蛋白,细胞膜内侧没有;脂溶性小分子物质可以优先通过磷脂双分子层,而细胞不需要的其他小分子不能通过,因而磷脂双分子层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有关;有些受体不是位于细胞膜上,而是位于细胞质内或细胞核内。

11.下图表示动物细胞间相互识别、相互反应和相互作用的机制,则与该机制相符的是(  )

A.信号细胞与靶细胞膜上一定都有受体

B.①一定通过胞吐进入组织液

C.若靶细胞为神经细胞,①一定为神经递质

D.若信号细胞为胰岛B细胞,则靶细胞一定为肝细胞

答案 A

解析 信号细胞是产生信号分子①的细胞,靶细胞是通过受体②接受信号分子的细胞,信号细胞也要接受其他信号分子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所以信号细胞细胞膜上也有受体,A项正确;蛋白质类的信号分子需要通过胞吐方式进入组织液,固醇类激素不需要,B项错误;神经细胞不仅能接受神经递质,也受激素等其他信号分子的调节,C项错误;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素作用的靶细胞是几乎全身组织细胞,D项错误。

12.细胞的膜蛋白具有物质运输、信息传递、免疫识别等重要的生理功能。

下列图中,可正确表示不同细胞的膜蛋白及其相应功能的是(  )

答案 D

解析 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的内部,不属于膜蛋白,A项错误;抗体主要分布于血清中,T细胞膜上没有抗体,B项错误;胰高血糖素应该与胰岛B细胞膜上的胰高血糖素受体结合,C项错误。

13.如图是细胞核模型图,①~⑤表示细胞核的各种结构,⑥和⑦是两种细胞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②③是生物膜的一部分

B.⑦的形成与结构⑤无关

C.⑥可以与②直接相连

D.分泌蛋白的形成离不开⑥和⑦

答案 B

解析 图中②和③分别表示核被膜的外膜和内膜,属于生物膜的一部分;⑤是核仁,主要功能是rRNA与核糖体(⑦)的形成有关;由图可知,内质网(⑥)与②直接相连;分泌蛋白由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经内质网、高尔基体加工后,分泌到细胞外。

14.细胞核结构模式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在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的状态

B.②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C.③在细胞周期中发生周期性变化,其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

D.④是内质网,其上附有核糖体

答案 B

解析 由图可知,①是染色质,主要由蛋白质和DNA组成,与染色体是同种物质在细胞分裂不同时期呈现的两种不同状态;②是核仁,核仁的主要功能是合成rRNA,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③是核被膜,在细胞周期中发生周期性变化(前期消失,末期重现),构成核被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图中④为内质网,其上附有核糖体。

15.汉麦林的实验如下图所示,将单细胞的地中海杯状藻先在近核处切断,再在近杯处切断(a),中间的茎(b)置于海水中可再生一杯(c),但将此杯切掉后,不能再生第二杯(d)。

对这个实验的解释合理的是(  )

①决定杯状藻藻杯的形态发生的遗传信息来自细胞核

②决定杯状藻藻杯的形态发生的遗传信息来自细胞质

③杯状藻藻杯的形态发生是由细胞核和细胞质的遗传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

④(b)能再生一杯是因为(b)中含有由细胞核转录而来的遗传信息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答案 C

解析 决定杯状藻藻杯的形态发生的遗传信息来自细胞核,①正确;将(c)中藻杯切掉后,不能再生第二个杯(d),说明(c)中不含合成藻杯形态的遗传信息,决定杯状藻藻杯的形态发生的遗传信息不是来自细胞质,②错误;本实验没有单独拿出细胞核进行实验,看是否形成杯状藻藻杯,因此该实验不能说明杯状藻藻杯的形态发生是由细胞核和细胞质的遗传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③错误;决定杯状藻藻杯的形态发生的遗传信息最终来自细胞核,细胞核中遗传信息通过转录形成mRNA,进入细胞质中,(b)含有细胞核中遗传信息通过转录形成的mRNA,因此可以再生一藻杯,④正确。

综上所述,正确的是①④。

16.下图为某同学利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变形虫细胞核功能的实验,据此推断错误的是(  )

A.RNA首先在细胞核中合成,然后释放到细胞质中

B.细胞核可能通过控制RNA的合成间接控制细胞的代谢

C.若核质分离较长时间后进行移植,则B组实验细胞质中无15N的RNA

D.A组培养液换用15N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进行实验,可得到相同的实验结果

答案 D

解析 依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A组培养在含15N的尿嘧啶核糖核苷酸培养液中,首先在细胞核中发现有15N的RNA,说明RNA首先在细胞核中合成,然后释放到细胞质中,A项正确;RNA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而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所以说细胞核可能通过控制RNA的合成间接控制细胞的代谢,B项正确;细胞新陈代谢所需要的物质是由细胞质提供的,核质分离较长时间后,细胞核会死亡,所以B组实验细胞质中无15N的RNA,C项正确;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是合成DNA的原料,不是合成RNA的原料,D项错误。

17.如图为细胞膜结构示意图,A、B表示细胞膜的两侧。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结构模型为目前被公认的细胞膜模型,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

(2)图中1表示____________,动物细胞吸水时1的厚度会变小,这说明1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_。

(3)图中________(填图中字母)侧是细胞膜外侧,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某种药物处理细胞膜,结果Ca2+的吸收速率大幅度降低,该药物最可能作用于________(填图中数字)。

答案 

(1)液态镶嵌模型 

(2)磷脂双分子层 流动性 (3)A A侧有糖蛋白,而糖蛋白存在于细胞膜的外侧 (4)3

解析 

(1)分析题图可知,该结构模型是液态镶嵌模型。

(2)分析题图可知,图中1表示磷脂双分子层,它构成膜的基本骨架,动物细胞吸水时1(磷脂双分子层)的厚度会变小,这说明1(磷脂双分子层)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3)由于糖蛋白存在于细胞膜的外侧,因此A表示细胞膜外侧,B表示细胞膜内侧。

(4)Ca2+的吸收是主动运输的过程,需要载体蛋白和消耗能量。

用某种药物处理细胞膜,结果Ca2+的吸收速率大幅度降低,该药物最可能作用于3(载体蛋白)。

18.荧光漂白恢复技术在细胞生物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包括三个步骤:

绿色荧光染料与膜上的蛋白质结合,细胞膜上呈现一定强度的绿色;激光照射猝灭(漂白)膜上部分绿色荧光;检测猝灭部位荧光再现速率。

实验过程如图甲、乙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技术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B.应用该技术可以测定膜上单个蛋白质的流动速率

C.降低实验温度,漂白区域荧光强度恢复到F2的时间将延长

D.理论分析,漂白区域恢复足够长的时间荧光强度F2仍小于F1

答案 B

解析 由实验可知,该技术的理论基础是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应用该技术只能测定群体蛋白质的流动速率;降低温度,膜流动性降低,恢复时间延长;由于实验时,一部分荧光消失,因此,漂白区域恢复足够长的时间荧光强度仍小于漂白前。

19.下面是细胞膜功能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中功能①在生命起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B.功能③表示的运输方式有主动运输、被动运输和胞吞、胞吐

C.激素调控生命活动与图中功能④有关

D.植物细胞可通过胞间连丝进行相邻的细胞间通讯

答案 B

解析 作为界膜的细胞膜不仅使生命进化到细胞的形式,也保证了细胞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在进化中具重要作用;激素调控是细胞间信息交流的重要方式,与细胞膜上的受体④有关;植物细胞可通过胞间连丝进行细胞通讯;图中③只表示了通过载体蛋白的跨膜运输,没有表示胞吞和胞吐作用。

20.图甲表示小肠上皮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乙、丙为细胞中的两种膜结构以及发生的生化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具膜的结构有______________(填数字)。

图乙、丙所示两种膜结构,能在甲图所示细胞中找到的是________。

(2)该细胞面向肠腔的一侧形成很多突起即微绒毛,该微绒毛的基本骨架是________。

微绒毛不仅可以增加膜面积,还可以增加细胞膜上________的数量,有助于吸收肠腔中的葡萄糖等物质。

(3)膜蛋白C只能与特定分子结合,结合后使蛋白质的______________发生变化,像“分子开关”一样引起细胞内一系列变化,是细胞膜完成信息交流的分子基础。

(4)细胞膜表面还存在水解二糖的膜蛋白D,说明膜蛋白还具有____________功能。

甲图中小肠上皮细胞控制合成的四种膜蛋白功能不同,结构有差异,其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

(5)蛋白质E的功能是与DNA分子的某一部位结合,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分子,蛋白质E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6)新生儿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的方式是________,体现了细胞膜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构特点。

答案 

(1)2、3、5、6 丙

(2)磷脂双分子层 载体蛋白

(3)空间结构

(4)催化 控制这四种膜蛋白合成的基因不同

(5)RNA聚合酶

(6)胞吞 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解析 

(1)图甲中结构2、3、5、6均具有膜结构;乙图所示膜结构为类囊体膜,丙图所示结构为线粒体内膜,丙可在图甲所示细胞中找到。

(2)图示细胞绒毛为细胞膜突起部分,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为磷脂双分子层,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过程为主动运输,这一过程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微绒毛不仅可以增加膜面积,还可以增加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数量,有助于吸收肠腔中的葡萄糖等物质。

(3)膜蛋白通过空间结构的变化实现信息传递。

(4)膜蛋白D可使二糖水解,说明其具有催化功能;蛋白质由基因控制合成,四种蛋白质结构不同的根本原因是控制这四种膜蛋白合成的基因不同。

(5)蛋白质E可催化以DNA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为RNA聚合酶。

(6)免疫球蛋白为大分子物质,可通过胞吞过程吸收;胞吞过程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

21.如图为细胞核结构的示意图,请结合所学知识,据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内填标号,______上填相应名称):

(1)只有在________细胞中,使用________显微镜才可以看到此图所表示的结构。

(2)[2]主要由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组成,前者通过[  ]________进入细胞核内。

(3)从图中可以看出[3]为________,其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真核 电子 

(2)蛋白质 DNA(顺序不能颠倒) 4 核孔 (3)核仁 合成rRNA

解析 

(1)要观察到这样的细胞核结构,只能使用电子显微镜来观察真核细胞。

(2)图中[2]为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蛋白质为大分子物质,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

(3)图中[3]为核仁,其主要功能是合成rRNA。

22.为探究植物细胞膜的通透性,某同学以红甜菜根(液泡中含有花青素)进行下列实验:

(1)将不同切片放在不同温度的蒸馏水中处理1分钟后取出。

(2)再分别放在清水中浸泡1小时而获得不同的切片浸出液。

(3)测量这些溶液的花青素吸光度,结果如图所示。

回答以下问题:

(1)上述实验操作步骤的叙述存在着一个明显的不足,没有遵循实验设计的________原则。

请你对上述实验中的不准确的操作重新进行叙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图中的曲线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物质A能促进细胞膜上载体的活性。

有人认为:

经过不同温度的处理影响了细胞膜上运载花青素的载体的活性。

请你借助上述材料设计实验证明该观点是否正确。

材料用具:

略。

实验步骤:

①取两组等量的相同大小的切片,编号,一组加入________________处理一段时间,另一组不作处理,______________;

②将两组切片分别放在等量的清水中浸泡1小时而获得不同的切片浸出液;

③测量两组溶液的________________并进行比较。

结果与结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等量 将等量的相同大小的切片放在不同温度的蒸馏水中处理1分钟后取出;再分别放在等量的清水中浸泡1小时而获得不同的切片浸出液

(2)50℃以上的温度处理后,膜的通透性大大增加

(3)①物质A 作为对照 ③花青素吸光度

结果与结论:

①如果两组溶液的吸光度相同或相近,说明上述观点不正确 ②如果实验组的吸光度大于对照组,说明上述观点正确

解析 

(1)从实验的过程看,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温度对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自变量是温度,可设置具有一定梯度的一系列温度相互对照。

因变量是细胞膜的通透性,可通过测量这些溶液中花青素的吸光度作为检测指标。

分析修订实验方案时,首先应看有没有对照,对照设置是否合理,是否遵循实验设计的一般原则。

(2)从坐标图看,10~50℃时,溶液中的花青素吸光度低且相同。

50℃之后,膜的通透性增大,花青素透出细胞,溶液中的花青素吸光度增大。

(3)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温度的处理对细胞膜上运载花青素的载体的活性的影响,根据所给物质A的作用和前面的实验方案,分析可得出结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