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阳高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模块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476536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3.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阳高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模块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山西省阳高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模块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山西省阳高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模块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山西省阳高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模块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山西省阳高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模块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省阳高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模块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山西省阳高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模块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阳高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模块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西省阳高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模块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山西省阳高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模块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

阳高一中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第三次模块考试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共40题,每题1.5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

B.人体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C.人体内的所有液体统称细胞外液

D.人体内细胞通过细胞外液与周围环境交换物质

2.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成分(mmol/L)

Na+

K+

Ca2+

Mg2+

Cl-

有机酸

蛋白质

142

5.0

2.5

1.5

103.3

6.0

16.0

147

4.0

1.25

1.0

114.0

7.5

1.0

10

140

2.5

10.35

25

47

A.②属于血浆,其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血浆中无机盐及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B.若③属于组织液,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增多

C.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

D.④为淋巴,组织液中的蛋白质等物质可与淋巴进行交换,以免营养物质浪费

3.下图表示人体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进行物质交换过程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③分别代表血浆、淋巴和组织液

B.正常情况下,①~③的成分保持不变

C.抗体主要存在于③中

D.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①处的液体会减少

4.下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将会导致①渗透压降低,②增多

B.从外界环境摄入的K+进入细胞的途径为:

外界环境→消化系统→A→①→②→组织细胞

C.①中若无机盐浓度过高,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将增多

D.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只有③

5.如图所示,兴奋既可以在神经纤维上传导,也可以在神经元之间、神经元与肌肉细胞之间传递。

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a处可实现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的转变

B.轴突膜内侧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

C.②处对应的轴突膜上,钠离子通道是开放状态,钾离子通道是关闭状态

D.兴奋在a、b细胞间的传递可以是双向的

6.如图为人排尿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简图(表示从树突到细胞体到轴突),A是位于膀胱壁上的压力感受器,当尿液对膀胱壁的压力达到一定值时,A就会产生兴奋。

方框甲代表大脑皮层的部分区域,乙代表脊髓控制排尿的神经中枢。

下列有关此生理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新生婴儿的A兴奋,就会引起E兴奋;正常成年人的A兴奋,E不一定兴奋

B.如果正常成年人的N兴奋,一定引起神经元D兴奋

C.若B受损,其他结构正常,此人的排尿反射不会发生障碍

D.若某人的M和N受到损伤,在其他结构正常的情况下,其排尿反射不存在

7.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时,血液中抗利尿激素含量增加

B.血糖调节只有激素调节,没有神经调节

C.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

D.寒冷环境体温保持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的结果

8.某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测量装置及结果如图l所示,图2是将同一测量装置的微电极均置于膜外。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l中甲处膜内的钾离子浓度比乙处低

B.图2测量装置所测电压为+70mV

C.图2中若在①处给予适宜刺激(②处未处理),电流计的指针会发生两次偏转

D.图2中若在③处给予适宜刺激,②处用药物阻断电流通过,则测不到电位变化

9.下列属于人在寒冷环境中的身体变化是()

①皮肤血管收缩②增加皮肤的血流量③汗腺分泌增多

④汗液几乎不分泌⑤代谢活动增强

A.①④⑤B.①②⑤C.④⑤D.②③

10.人类和动物都可以通过“学习”获得判断和推理能力,但人类和动物的学习具有本质的区别。

下列哪一项是人类学习和动物学习的最主要区别()

A.以生活体验为基础B.以概念为基础C.以模仿为基础D有高级神经参与

11.下列有关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由语言、文字等抽象信号刺激引起的条件反射

B.反射弧必须有大脑皮层参与C.是仅由躯体感觉中枢完成的反射

D.必须建立在具体信号引起的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之上

12.每年冬天都有一批冬泳爱好者在挑战严寒,人在冬泳过程中()

A.产热量始终大于散热量B.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尿量增多

C.胰岛素在血糖调节中起主要作用D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的反应属激素调节

13.如图是分泌细胞分泌的某种物质与靶细胞结合的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

A.分泌细胞产生的分泌物与靶细胞相互结合的原因是靶细胞膜上有载体蛋白

B.如果分泌细胞产生的分泌物为胰高血糖素,则靶细胞可以为肌肉细胞

C.如果分泌细胞为甲状腺细胞,那么靶细胞可能为垂体细胞

D.如果分泌细胞是垂体细胞,那么此时的靶细胞不可能是性腺细胞

14.下图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机制的模式图,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若该图表示反射弧,兴奋都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

B.若该图表示突触的结构,则图中的b代表突触间隙

C.若该图表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则d代表促甲状腺激素

D.若该图表示细胞免疫的过程,则b为浆细胞,c代表抗体

15.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体液免疫中,抗体和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B.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的攻击目标是已经被抗原入侵了的宿主细胞

C.在特异性免疫反应中,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之间可以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

D.效应淋巴细胞都来自骨髓造血干细胞,都在骨髓中分化、发育、成熟

16.麻疹病毒活疫苗的广泛接种,显著降低了麻疹的发病率,世界卫生组织已将麻疹列为优先消灭目标,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疫苗是小分子物质,其表面的抗原可被免疫细胞识别

B.初次接种该疫苗后,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可产生效应T细胞和抗体

C.再次接种该疫苗后,记忆细胞分化成浆细胞释放淋巴因子

D.入侵的麻疹病毒被抗体结合失去致病能力,被T细胞吞噬消化

17.下图是一正常人接种疫苗后体内抗体产生的反应记录。

下列有关疫苗接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A.接种不同的疫苗都能使抗体甲产生量增加,使免疫反应加强

B.疫苗接种追加第二剂后,相应抗体产生的速度快、数量多

C.疫苗接种追加第二剂后,非特异性免疫发挥功能,使体内产生大量抗体

D.疫苗接种追加第二剂后,第一剂残留的具有专一性的抗体大量增生

18.在制备蛇毒抗毒素血清时,需将灭毒的蛇毒液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参与这一免疫反应的细胞有()

A.吞噬细胞、效应B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

B.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

C.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浆细胞

D.吞噬细胞、记忆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

19.下列属于第一道防线的是()

①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②唾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

③吞噬细胞的内吞作用④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外排作用

⑤皮肤的阻挡作用⑥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⑦抗体与细胞外毒素结合

A.①②③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②⑤⑥⑦

20.下列关于免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吞噬细胞发挥作用时,必须有抗体的参与

B.效应T细胞能直接攻击并清除靶细胞中的病原体

C.病毒侵入人体后,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可产生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

D.患儿痊愈后若再次感染该病毒,相应的记忆细胞会迅速产生抗体消灭病毒

21.

取某种植物幼茎等长切段若干(无芽和无叶)均分为四组,a组浸泡在蒸馏水中,其他三组分别浸泡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其中有高浓度、低浓度和最适浓度),培养一段时间,测量并记录各组切段的平均长度,实验重复两次,结果如右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前的幼茎切段应浸泡在蒸馏水中以消除茎内原有激素对实验的影响

B.实验结果说明三种浓度的生长素均能促进切段的生长

C.d组切段伸长最多,说明d组使用了最适浓度的生长素溶液

D.b组切段伸长最少,说明b组使用了高浓度生长素溶液

22.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应用,正确的是()

A.荔枝树开花后,喷施适宜浓度的脱落酸可防止果实脱落

B.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大蒜可延长其休眠时间以利于储存

C.用一定浓度乙烯利处理采摘后未成熟的芒果可促其成熟

D.用赤霉素处理二倍体西瓜幼苗,可得到多倍体西瓜

23.某同学设计了一个“观察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萘乙酸对扦插枝条生根的影响”的实验。

下列有关他的设计和分析合理的是()

A.将扦插枝条生同样数量的根所用时间或相同时间内的生根数量作为观测指标

B.实验预期的结果可能是:

萘乙酸溶液的浓度越高,越有利于扦插枝条生根

C.实验中不同浓度的萘乙酸溶液浸泡不同插条的时间长短存在一定的梯度

D.本实验不需要设置对照实验

24.下列关于这两个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

A.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

B.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没有分层现象

C.只有草坪和树林混杂在一起时动物才具有分层现象

D.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

25.在植物生长旺季,一枝条上有顶芽a和侧芽b(如图l)。

已知芽对不同浓度生长素的不同反应如图2所示,则图3中表示a、b两芽生长素浓度变化的曲线是()

A.②①B.③①

C.②③D.③④

26.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发现的过程,叙述正确的是()

A.达尔文根据实验提出,单侧光可以使胚芽鞘尖端产生吲哚乙酸,并可以传递到达胚芽鞘下部的伸长区,从而造成背光面生长快,引起向光弯曲生长

B.詹森通过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能产生生长素,并可以透过琼脂片向下运输

C.拜尔的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下部产生的影响在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D.温特的实验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影响确实是化学物质,并命名为生长素

27.如图是下丘脑与其直接或间接支配的有关腺体之间的关系示意图(“+”表示促进,“-”表示抑制),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c为下丘脑,a结构的活动只受c结构所释放的激素进行的调节

B.b与a两者的分泌物在某些生理效应上表现为协同作用

C.a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

D.c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功能,但不具有分泌功能

28.在某人工饲养的线虫种群中,存在着一定比例的不能产生成熟精子的突变型雄虫。

有学者分别观察了一定数量的野生型雄虫与突变型雄虫的存活率,结果如下图所示。

下列相关推断中最合理的是()

A.能否产生成熟精子对雄性线虫存活率有一定影响

B.该线虫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C.在第15-20天时,线虫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D.野生型雄虫比突变型雄虫的平均寿命长

29.右图表示在鱼塘中饲养鲤鱼时,鲤鱼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t0~t2时间内,该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B.若在t2时鲤鱼的数量为k,则在t1时鲤鱼的数量为k/2

C.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t2时

D.在t1~t2时,该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

30.图甲、图乙为某种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如不考虑其他因素,种群甲和种群乙未来个体数量的发展趋势是()

A.衰退型和增长型B.增长型和衰退型

C.稳定型和衰退型D.稳定型和增长型

31.某同学在进行“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根据实验的结果绘制出了如图所示的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下列有关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A.在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不同阶段,可能具有相同的增长速率

B.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其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C.de段种群的增长速率为负值,其主要原因是营养物质的缺乏

D.本实验中不存在对照,统计酵母菌个体数常用抽样检测法

32.为提高棉花纤维的长度,研究者取开花前2天(未受精)的棉花胚珠细胞(A)和开花当天(受精)的棉花胚珠细胞(B)在体外培养,于不同时间分别给予不同的激素。

实验结果见下表。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第4组

A

B

A

B

A

B

A

B

在培养液中添加的激素

培养于含生长素的培养液中

培养于含赤霉素的培养液中

培养于含生长素+赤霉素的培养液中

后期再添加生长素和赤霉素

培养结果

均产生了纤维细胞并使之伸长

均产生了纤维细胞并使之伸长

均产生了纤维细胞并使之伸长

均没有纤维细胞产生

上述实验表明()

A.两种激素均能引起棉花胚珠细胞分化和伸长

B.受精与否决定了棉花胚珠细胞的分化和伸长

C.只要添加两种激素棉花细胞就能分化和伸长

D.两种激素共同使用和单独使用的结果不同

33.不同供氮水平下的四种处理方式(1:

不打顶;2:

打顶;3:

打顶+琼脂;4:

打顶+含生长素的琼脂)对棉株叶片细胞分裂素和脱落酸含量影响的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下列关于打顶处理与叶片早衰间关系的推测,正确的是()

 

A在低氮水平下,与不打顶相比,打顶处理细胞分裂素含量降低,叶片会早衰

B在高氮水平下,与不打顶相比,打顶处理细胞分裂素含量升高,延缓叶片衰老

C.在低氮水平下,打顶后涂抹生长素提高了脱落酸含量,会延缓叶片早衰

D.在高氮水平下,打顶后涂沫生长素降低了脱落酸含量,会延缓叶片衰老

34.下图是某藻类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

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环境容纳量随环境温度不同而改变

B.19.8℃条件下环境容纳量最小

C.24.8℃条件下第5天左右的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D.33.6℃条件下种群数量维持在K值恒定不变

35.如图是某研究小组围绕扦插枝条生根进行的探究实验,S为插条形态学上端,X为插条的形态学下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B、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探究扦插枝条形态学上、下端在空间中的位置对插条生根的影响

C、植物的种类不属于本实验的无关变量

D、甲、乙、丙生根的部位分别是X、S、X

36.如图所示,a、b、c为对胚芽鞘做不同处理的实验,d为一植株被纸盒罩住,纸盒的一侧开口,有单侧光照。

下列对实验结果的描述,正确的是()

A.a直立生长,b、c向光弯曲生长

B.a、b向光弯曲生长,c背光弯曲生长

C.图d中如果固定植株,旋转纸盒,一段时间后,植株向左弯曲生长

D.图d中如果将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则植株向纸盒开口方向弯曲生长

37.为了研究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的影响因素,科学家释放了一定量的标记过的斜纹夜蛾,适当时间后用杀虫灯诱杀,统计标记个体的个数占释放总数的比例(回收率),结果如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注:

横轴为诱捕灯间距)()

 

A.若标记总量为N,回收率为a,则斜纹夜蛾的种群密度为N/a

B.诱捕距离加大,被标记个体占被诱捕总数的比例上升

C.该研究说明,杀虫灯的杀虫效果与灯的密度无关

D.用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成虫可改变种群年龄结构

38.假定当年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λ倍,右图表示λ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示意图。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0-a年,种群数量不变,其年龄组成是稳定型

B.a-b年,种群数量下降,其年龄组成是衰退型

C.b-c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S”型增长

D.c-d年,种群数量增加,其年龄组成是增长型

39.某中学迁入新建校园14年,校园中白头鹎(鸟纲鹎科动物)在14年间的种群增长速率如下表所示。

据表分析可知()

A.这14年中,白头鹎的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B.第12年时,白头鹎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C.该学校中,白头鹎的K值约为第14年时其种群数量的两倍

D.用样方法调查白头鹎的种群密度并计算出增长速率

40.锄足蟾蝌蚪、雨蛙蝌蚪和蟾蜍蝌蚪均以浮游生物为食。

在条件相同的四个池塘中,每池放养等量的三种蝌蚪,各池蝌蚪总数相同。

再分别在四个池塘中放入不同数量的捕食者水螈。

一段时间后,三种蝌蚪数量变化结果如图。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无水螈的池塘中,锄足蟾蝌蚪数量为J型增长

B.三种蝌蚪之间为竞争关系

C.水螈更喜捕食锄足蟾蝌蚪

D.水螈改变了三种蝌蚪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41.(8分)

(1)人体内,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的器官还能分泌的激素有促性腺激素、___________等。

人体内能产生生长激素,但不能产生生长素。

然而,科学家最早从人的尿液中分离出了生长素,分析原因:

人体缺少___________,致使植物体内合成的促进生长的激素不能被人体所分解。

如右图是生长素两重性示意图,其中A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下,该植物能否生长?

___________。

(2)为防止烟草打顶后腋芽的徒长,可在打顶处涂抹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此时腋芽处生长素浓度_________A点生长素浓度。

(填大于、等于、小于)

42.(10分)某石质海滩的潮间带由大小不一的水坑和水坑间的凸出基质两类环境组成,主要生长着浒苔、角叉苔等海藻和滨螺、岸蟹等动物。

岸蟹主要以滨螺等小动物为食,其主要灭敌是海鸥。

有人选择大小、深度等相似的两个自然水坑(A、B),把B坑中的全部滨螺(233只)捉出,移入几乎无滨螺的A坑,研究滨螺对海藻及岸蟹种群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

(1).图A中浒苔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从种间关系角度看,浒苔和角叉苔是___________关系。

(2).水坑中岸蟹种群密度与__________海藻的种群相对数量呈正相关。

研究发现,此种海藻占优势的环境有利于岸蟹躲避天敌;而另种海藻占优势的环境则相反。

请据此解释B坑中的滨螺在移出前数量较多的原因_____________。

(3).本研究涉及到的生物构成的最长食物链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12分)为探究食物相同的三种水生动物的种群增长规律及种间关系,某小组进行了下列3组实验(各组实验中,每种动物初始数量相等,饲养条件相同):

组1:

甲种与乙种分别于两个容器中饲养。

甲种数量变化如下图曲线A所示。

组2:

甲种与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

乙种数量变化如曲线F所示。

组3:

乙种与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形成上、下层分离分布。

一段时间后每种动物的数量均较组1少。

各组中每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变化

(1)组1中,甲种动物的种群数量主要由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决定;若容器内饲养液体积为20mL,则第40天时乙种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___。

(2)在某些生态系统中,存在与本实验类似的种间关系。

①.在同一段河流中食物相同的两种鱼,分别分布在河流中央底部和临近河岸底部,其种间关系与图中曲线____________代表的类似,其分布体现生物群落的____________结构。

②.在玻璃温室中放养食物相同的两种传粉昆虫后,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减少,其种间关系与图中曲线___________代表的类似。

43(10分)东方田鼠不同于家鼠,喜野外环境。

2007年6月下旬以来,栖息在洞庭湖区400多万亩湖洲地中的约20亿只东方田鼠,随水位上涨部分内迁。

它们四处打洞,啃食庄稼,严重威胁沿湖防洪大堤和近800万亩稻田。

(1)生态学家研究发现,东方田鼠种群是在围湖造田期间迁入湖洲地的,迁入初期种群数量很少,一个月内随着水稻和芦苇等作物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而迅速增长。

为研究东方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生态学家构建了数学模型,其过程如下表。

①请填写表中Ⅱ和Ⅲ空白之处的内容。

 

构建数学模型的一般方法

构建东方田鼠种群增长模型的主要步骤

Ⅰ.观察对象,搜集现实信息

Ⅰ.东方田鼠繁殖能力很强,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47%

Ⅱ.根据搜集到的现实信息,

用适当的对事物的性质进行抽象表达

Ⅱ.Nt=N0·λt(其中,Nt代表t天后东方田鼠的

数量,t表示天数,λ表示倍数,N0表示最初的东方田鼠的数量)

Ⅲ.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等,

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Ⅲ.,对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②表中Nt=N0·λt成立的前提条件是。

③假设东方田鼠种群迁入初期为3000只,则30天后该种群的数量(N30)为:

N30=只。

(用公式表示,不必计算具体结果)

(2)请从环境容纳量的角度思考,提出两项控制东方田鼠数量的有效措施:

高二生物(答题卡)

41(8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10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12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

44.(10分)

(1)①Ⅱ._______________Ⅲ.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二生物(答案)

一.选择题(共40题,每题1.5分,共60分)

CDCDCACCABCBCBDBBCCCDCAAADBABBDAADBDDCAA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40分)

41.(8分)生长激素控制生长素分解酶(的基因)(2分)能大于

42.(10分)

(1).被滨螺取食竞争

(2).浒苔

B坑中浒苔不占优势,该环境不利于岸蟹躲避海鸥的捕食,因而数量较少;由于天敌(岸蟹)数量少,滨螺获得更多的生存机会,所以数量较多

(3).浒苔→滨螺→岸蟹→海鸥

43.(12分)

(1)出生率死亡率(两答案位置可互换)30只/mL

(2)①.D和E水平②.B和F

44.(10分)

(1)①Ⅱ.数学形式Ⅲ.跟踪统计东方田鼠的数量

②湖洲地的资源充分、空间充足、缺乏天敌、气候适宜(或种群增长不受东方田鼠种群密度增加的影响)

③3000×(1.0147)30

(2)退耕还湖(或控制水稻和芦苇种值面积),进行生物防治,适当引入天敌

高二生物附加题答案

CCDCD

6.

(1)相同抗体无明显变化抑制细胞内

(2)细菌X前1(3)活化巨噬(4)a、d、f(5)小鼠抗细菌X的免疫应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