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河南省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74446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42.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河南省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学年河南省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学年河南省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学年河南省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学年河南省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河南省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

《学年河南省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河南省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河南省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

学年河南省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7-2018学年河南省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学校:

姓名:

班级:

考号: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30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孟子认为“人皆可以为尧舜”,苟子也承认“涂之人(普通人)可以为禹”:

这说明先秦儒学家

A.认为“人性本善”

B.重视教化作用

C.主张“为政以德”

D.推崇仁义观念

【答案】B

【解析】孟子的主张是“人都可以做尧舜那样的贤人”,与孟子的性善论一致;荀子的主张是“普通人可以成为大禹那样的圣人”,强调后天教育的作用,故答案选B。

A是孟子人性思想;C是孔子的思想;D是荀子思想。

【点睛】孟子提出“仁政”学说,要求统治者尽可能地给人民最基本的生产和生活条件,有利于缓和矛盾和促进社会发展,荀子主张治国以礼教为主,强调礼法并用,有利于巩固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

2.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学已成为蔚然大宗,汉代董仲舒则完成了儒学意识形态和内容的重大转折。

这种“转折”是指

A.用法家思想来取代仁政学说

B.宣扬君权至上维护专制统治

C.吸收不同派别思想神化君权

D.汲取佛道理论确立天理体系

【答案】C

【解析】西汉时期,董仲舒吸收法家、阴阳合道家思想对于传统儒学思想进行改造,形成新儒学,故C正确;新儒学是吸收法家思想,不是取代儒家思想,故A错误;董仲舒是神话君权思想,故B错误;D是理学思想体系。

3.“其时,繁荣掩盖着腐败,而腐败从社会诱发而人于廷臣,上行下效,宦风士习大坏。

处于官学地位的程朱理学因僵化而对此种状况无能为力,王阳明遂以良知之学代之而兴。

”这表明,王阳明倡导良知之学的目的是

A.解决阶级对立的问题

B.纠正程朱理学的弊端

C.整治人心以维护统治

D.为心学广泛传播服务

【答案】C

【解析】“人于廷臣,上行下效,宦风士习大坏”反映了当时政治腐败,士风大坏,故王阳明倡导良知之学的目的是整治人心以维护统治,故C正确;材料并未涉及阶级对立的问题,故A错误;“纠正程朱理学的弊端”并不是其根本目的,故B错误;王阳明倡导良知之学的目的也不在于为心学广泛传播服务,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人于廷臣,上行下效,宦风士习大坏”,学生应该可以正确理解该信息的含义,再结合所学知识从整治人心以维护统治的角度出发,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4.明代思想家李贽说,读孔子之书,而不拘泥于其书,要敢批评其书,说其未说之话,学仲尼之精神而不仿其形态。

这表明李贽

A.反对尊崇孔子

B.提倡独立思考

C.反对专制皇权

D.批判程朱理学

【答案】B

【解析】“而不拘泥于其书,要敢批评其书,说其未说之话,学仲尼之精神而不仿其形态”说明作者反对孔子的权威,主张个性解放,独立思考,故B正确;A只是材料中部分信息;C与材料主旨不符;材料没有批判程朱理学,故D错

5.普罗泰格拉断言每个人的感觉都是可靠的,人们对一切事物都根据各自的感觉做出不同的判断,无所谓真假是非之分。

这一思想

A.重视法律的作用

B.树立了人的权威

C.是理性主义体现

D.使城邦走向衰颓

【答案】B

【解析】“人们对一切事物都根据各自的感觉做出不同的判断”体现了普罗泰格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的思想,这树立了人的权威,故B正确;材料未涉及法律的作用,故A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理性主义,而是突出人的主观性,故C错误;普罗泰格拉的思想并不是使城邦走向衰颓的原因,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人们对一切事物都根据各自的感觉做出不同的判断”,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人是万物的尺度”的思想入手,同时,注意区分法律、理性主义等概念,即可进行正确判断。

6.14世纪30-40年代,意大利人对著名学者和艺术家的崇拜甚至超过了对“英雄圣贤”的崇拜,许多人文主义者凭借才能合智慧成为君主和市政府的座上客或担任要职。

这反映出,当时意大利

A.文化氛围较为宽松

B.教会权威受到削弱

C.人文主义广泛传播

D.市民阶层成长壮大

【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社会地位甚至超过“英雄圣贤”和君主、政府,这说明当时意大利的文化氛围较为宽松,统治者对文化的政策较自由,故A正确;材料未涉及教会权威的问题,故B错误;材料主旨不是强调人文主义广泛传播,故C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市民阶层成长壮大,故D错误。

故选A。

7.马克思·韦伯认为:

宗教改革并不意味着解除教会对日常生活的控制,相反却只是用一种新型的控制取代先前的控制。

这里“新型的控制”指的是

A.虔诚的信仰

B.教会的仪式

C.国王的权力

D.神父的指引

【答案】A

【解析】宗教改革主张“因信称义”,以对上帝虔诚的信仰取代了天主教会和教皇的权威,故A正确;宗教改革主张废除教会的仪式,故B错误;国王的权力并不符合“因信称义”的思想,权C错误;宗教改革并不主张以神父的指引取代天主教会和教皇的权威,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用一种新型的控制取代先前的控制”,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宗教改革的“因信称义”的主张出发,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8.“人与人之间本来都是平等的……人类主要的天然禀赋,生命和自由……人人可以享受。

”上述材料体现了

A.天赋人权观念

B.人民主权观念

C.社会契约观念

D.三权分立观念

【答案】A

【解析】“人类主要的天然禀赋,生命和自由”说明的主旨是天赋人权思想,故A正确;B、C和D思想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9.明清“实学”以经世致用为价值核心,反对学术研究脱离社会现实,强调把学术研究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下列学术著作中属于“实学”范畴的是

A.《论语集注》

B.《本草纲目》

C.《朱子语类》

D.《四书章句集注》

【答案】B

【解析】材料中的实学是指为现实社会服务,《本草纲目》属于医药学,服务于现实民众需要,故B正确;A、C和D均属于儒家著作和言论,不属于服务现实需要,排除。

10.宋词数量巨大,近人唐圭璋主编《全宋词》及孔凡礼编《全宋词补辑》录存作品达2万余首,可考作者1430多人。

词在宋代文坛占统治地位,与唐诗前后相辉映。

宋词的繁荣

A.得益于社会政治的稳定

B.导致诗歌走向了衰落

C.是时人素质提高的反映

D.迎合了市民生活需要

【答案】D

【解析】两宋时期社会政治并不稳定,故A错误;宋词也没有导致诗歌走向衰落,故B错误;宋词的繁荣也不能说明时人素质提高,故C错误;宋词的世俗化风格迎合了市民生活需要,故繁荣起来,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宋代的宋代政治、文化、经济等特征,再紧扣题干关键词“宋词的繁荣”,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原因背景的角度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进行正确判断。

11.明代徐渭在其晚年《菊竹图》(下图)中题道:

身世浑如泊海舟,关门累月不梳头。

东篱蝴蝶闲来往,看写黄花过一夜。

刻画了菊花不肯从俗、傲霜绝俗,表现自己现实生活的悲惨与凄凉。

据此可知,该画作

A.注重以形传神

B.讲究借物抒情

C.追求得意忘形

D.体现神形兼备

【答案】B

【解析】徐渭的《菊竹图》属于文人画,以菊花抒发自已不肯从俗、傲霜绝俗的精神情感,讲究借物抒情,故B正确;文人画并不注重以形传神,故A错误;文人画也不追求得意忘形,故C错误;《菊竹图》也不能体现神形兼备,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文人画的特点,再紧扣材料关键信息“菊花不肯从俗、傲霜绝俗”,即可排除错误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12.世界近代史上第一个自然科学的学术组织“自然秘密协会”于1560年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创立。

1601年,意大利创立的罗马林琴学院,拥有32名院士,包括物理学家伽利略。

促使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教会由研究神学转向研究科学

B.意大利保留了丰富的古典文化

C.文艺复兴带来的社会文化氛围

D.禁锢人们思想的神学已被推翻

【答案】C

【解析】据材料“自然秘密协会于1560年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创立。

1601年,意大利创立的罗马林琴学院……包括物理学家伽利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意大利处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精神推动了自然科学的研究,故C项正确;文艺复兴时期教会没有由研究神学转向研究科学,故A项错误;“意大利保留了丰富的古典文化”只是文艺复兴的条件之一,故B项错误;当时神学还没有被推翻,故D项错误。

故选C。

13.查尔斯•穆雷在《人类成就》一书中将瓦特与爱迪生并列排在第一位。

迈克尔•哈特在《人类历史最有影响力的100人》中将瓦特列在第22位。

二者推崇瓦特主要基于其

A.引发了科学和技术的紧密结合

B.推动了工业革命展开

C.拓展了人们的讯交流手段

D.实现了人类翱翔梦想

【答案】B

【解析】瓦特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科学和技术的紧密结合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故A错误;瓦特的改良蒸汽机推动了工业革命展开,故B正确;瓦特的改良蒸汽机并不能拓展人们的通讯交流手段,故C错误;飞机实现了人类翱翔梦想,故D错误。

故选B。

14.下图为2015年12月一2016年12月网上外卖/手机网上外卖用户规模及使用率示意图。

下图呈现的变化反映出

A.传统产业正在焕发生机

B.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

C.网络便利了人们的生活

D.信息化社会巳开始形成

【答案】C

【解析】材料数据反映了网上外卖和手机网上外卖用户规模及使用率都呈上升趋势,这说明网络便利了人们的生活,故使用者大增,故C正确;互联网产业不属于传统产业,故A错误;材料也不能体现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故B错误;仅仅凭材料的有限信息无法说明信息化社会巳开始形成,故D错误。

故选C。

15.“洋务派采取的变革举措,比起严守“夏夷之防’、叫嚣‘师事洋人,可耻孰甚'的顽固派来,无疑是一种觉醒和进步。

”洋务派采取的“变革举措”

A.挽救了江河日下的清朝封建统治

B.奉行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理念

C.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D.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答案】C

【解析】洋务运动以失败告终,排除A;洋务运动奉行的是“师夷长技以自强”的理念,排除B;由材料“洋务派采取的变革举措……无疑是一种觉醒和进步”,结合所学,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故选C;洋务运动失败后,民族资本主义才初步发展,故排除D。

16.新文化运动是基历次改革与革命运动都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人们从热衷于直接的政治革命转而从民族文化的反省和重建上下工夫。

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新文化运动

A.受到了革命运动的冲击

B.放弃了政治变革的要求

C.推动了民族文化的发展

D.重视思想文化观念革新

【答案】D

【解析】“从热衷于直接的政治革命转而从民族文化的反省和重建上下工夫”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重点在于思想文化观念革新,故D正确;材料并不能体现新文化运动受到了革命运动的冲击,故A错误;新文化运动主张民主,故不能说它放弃了政治变革的要求,故B错误;新文化运动否定传统文化,不能推动民族文化的发展,故C错误。

故选D。

17.孙中山认为:

“可说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便是。

”“民生就是政治的中心,就是经济的中心和种种历史活动的中心”。

在此孙中山强调()。

A.解决民生问题是国家之根本

B.应通过合理分配社会财富改善民生

C.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

D.民生问题解决就是政治问题的解决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据材料“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便是……民生就是政治的中心,就是经济的中心和种种历史活动的中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解决民生问题是国家之根本,故A正确。

材料无法体现通过合理分配社会财富改善民生,故B排除。

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故C错误。

民生问题解决就是政治问题的解决,过于片面和绝对,故D排除。

考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民生主义

18.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为世界无产阶级提供了一个取得革命成功的样板,但中国共产党最终却走了一条与“十月革命”大相径庭的革命之路。

这主要在于中国革命

A.领导阶级的不成熟

B.比俄国面临更大困难

C.拥有广泛社会基础

D.与俄国具有不同国情

【答案】D

.....................

19.在国外学术视野中,邓小平南方谈话不仅是邓小平革命生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个已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发生了重大影响的重要事件。

南方谈话的巨大作用表现在

A.指引了中国前进的方向

B.消除了国内改革的分歧

C.促进了对外开放的步伐

D.巩固了市场经的成果

【答案】A

【解析】邓小平南方谈话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指引了中国前进的方向,故A正确;邓小平南方谈话有利于消除国内改革的思想分歧,但这不是其最主要作用,故B排除;南方谈话不仅仅限于对外开放方面,故C错误;当时中国尚未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D错误。

故选A。

20.上个世纪20年代开始,列宁在苏维埃俄国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在中国提出农民问题,并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30年代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90年代邓小平在中国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倡导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有这些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相互学习借鉴

B.实事求是这一人类智慧的意义是世界性的

C.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

D.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

【答案】B

【解析】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毛泽东的“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罗斯福“新政”,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都是从本国实际出发,体现了实事求是这一人类智慧,故B正确;“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相互学习借鉴”不属于本质问题,故A错误;材料主旨并不是强调这些历史巨人的作用,故C错误;材料的本质也不是探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是否有优劣之分,故D错误。

故选B。

21.新时期文艺经历了从80年代初歌咏健康自然人性的文化小说,到寻根思潮对民族文化血脉的发现和重构;从90年代中期的“人文精神大讨论”,到近年来对底层生活农民命运和反腐倡廉的关注,这表明新时期文艺

A.注重人文关怀

B.强调历史理性

C.重在现实批判

D.借鉴先进理年

【答案】A

点睛:

本题的解题技巧是把握材料的主旨信息,然后对应选项进行排除。

本题的材料主旨是人文精神,历史理性、现实批判都不符合材料的主旨信息,故排除。

22.1956年是中国新闻史上的改革年,《人民日报》进行了首次改版,主要内容包括:

扩大报道范围、开展自由讨论、改进文风。

《人民日报》发表文章,除少数中央负责同志的文章和少数社论以外,一般可以不代表党中央的意见,而且允许一些作者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意见相反的文章。

这次新闻改革()

A.改变了《人民日报》的性质

B.借鉴了苏联党报的经验

C.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

D.理念得以持续贯彻执行

【答案】C

【解析】据材料“1956年……开展自由讨论、改进文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当时“双百”方针的精神,体现了百家争鸣的方针,故C正确;材料并不能说明《人民日报》的性质改变,故A错误;苏联党报没有体现“双百”方针的精神,故B错误;“双百”方针的精神在后来遭到破坏,故D错误。

故选C。

23.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的报道。

这一“重大改革”是()

A.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

B.教育领域进行拨乱反正的重要措施

C.贯彻“三个面向”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

D.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步骤

【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了1977年恢复高考,这是教育领域进行拨乱反正的重要措施,故B正确;十一届三中全会在1978年召开,故A错误;“三个面向”教育方针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故C错误;“科教兴国”战略在1995年提出,故D错误。

故选B。

24.斯达尔夫人猛烈抨击矫揉造作的沙龙文学和妨碍创作自由的法则,她提出“用我们自己的感情感动我们自己”。

以下哪一作品体现了她的文学艺术思想?

()。

A.

B.

C.

D.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

斯托夫人是美国著名的文学家,她的代表作品是《汤姆叔叔的小屋》,根据她的作品,我们可知她是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

四个选项中只有A选项才属于浪漫主义文学。

B、C、D选项分别属于批判现实主义作品和魔幻现实主义作品。

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

考点:

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文学的主要成就·浪漫主义文学

25.针对下图《雕塑家》,有人指出雕塑家和胸像的脸部造形獅较为清晰可辨,而这离头部的手、脚与家具则激烈扭曲、断裂,甚至和其他形体的线条连在一起。

据此可知,该绘画作品

A.强调人物真实刻画

B.追求微妙色彩变化

C.表现手法比较抽象

D.注重神韵意趣结合

【答案】C

【解析】据材料“激烈扭曲、断裂,甚至和其他形体的线条连在一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现代主义绘画的特点,现代主义并不强调人物真实刻画,故A错误;印象派追求微妙色彩变化,故B错误;现代主义表现手法比较抽象,故C正确;现代主义绘画也没有神韵意趣结合的特点,故D错误。

故选C。

26.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曾下令,孕妇临产时官府派医生看护,生男孩赏两壶酒一条狗,生女孩赏两壶酒一头猪,一胎生三孩派给乳母,一胎生两孩供给口粮。

这一人口政策反映了

A.两性地位日趋平等的社会现实

B.诸侯注重人口与资源的协调发

C.儒家“仁政”思想逐渐被接受

D.诸侯重视农业,富国强兵的要求

【答案】D

【解析】两性地位平等是指男女在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妇女的地位明显下降,两性日趋平等的现实与史实不符,材料也没有涉及到,故A项错误;人口与资源协调发展材料没有涉及到,故B项错误;“仁政”思想在战国时期没有被接受,因为它不适应诸侯争霸的需要,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据材料越国的人口政策是为了增加人口总量,从事农业生产,发展农业,实现富国强兵,故D项正确。

点睛:

C项是误选项。

根据材料信息“生男孩赏两壶酒一条狗,生女孩赏两壶酒一头猪,一胎生三孩派给乳母,一胎生两孩供给口粮”可知,越国的人口政策是为了增加人口总量,从事农业生产,发展农业,实现富国强兵,不能说明统治者实行“仁政”。

27.商鞅指出:

现在治理国家,依靠官多吏众,官吏下又设辅佐和监察人员,这本来是为了禁止官员们谋私利。

如果辅佐和监察人员也想谋私利,那怎么去禁止呢?

这说明商鞅

A.重点加强对在职官吏的监督

B.认识到监察的模式尚有缺陷

C.建立起完善的官吏监督机制

D.认为官吏贪渎严重危及政权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如果辅佐和监察人员也想谋私利,那怎么去禁止呢?

”,说明商鞅认识到监察人员自身的监督问题,即监察模式尚有缺陷。

故答案为B项。

材料没有比较对普通官员的监督和对监察人员的监督孰轻孰重,排除A项;材料只是提出问题,商鞅没有就此提出解决办法,排除C项;D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28.《战国策·秦策》: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

故秦无敌于天下。

”商君“正度量,调轻重”的措施客观上有利于()

A.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

B.农耕经济的繁荣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材料信息“正度量,调轻重”使商品的流通具备了一定的标准,因此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所以C项正确,B项是强调农耕经济不符合题意,排除。

材料反映的是对商业的正规管理,因此“重农抑商”不准确,故排除A。

D项与材料的没有关系,排除。

考点: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商鞅变法·内容

29.普鲁塔克在《梭伦传》中记述道:

“所有的平民都负了富人的债,他们或者是替富人耕种土地,缴纳5/6的收成,因而被称为‘六一汉’或‘塞特’;或者以自己人身作债务抵押,可以被债主押收,因而有的在本土成为奴隶,有的被卖到了外国。

”“六一汉”群体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雅典民主政治高度发展的结果

B.贵族对平民实行盘剥的结果

C.雅典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D.是雅典经济高度发展的结果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六一汉”是指无力还债的平民,不得不为债主耕种土地,把收成的六分之五作为地租交给债主,保留收成的1/6。

“六一汉”的状况是当时雅典下层平民的生动写照,这种现象的出现,显然是贵族对平民实行盘剥的结果,故B项正确;梭伦改革把雅典引上了民主制的道路,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雅典下层平民的生动写照,没有体现出政治经济发展来,故CD项错误。

所以答案选B。

考点:

选考一历史上重大改革·梭伦改革·梭伦改革的内容

30.恩格斯在评价梭伦改革时说:

“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氏族制度遭到了新的失败。

”梭伦改革的措施中直接导致这一局面出现的是()

A.颁布“解负令”

B.实行财产等级制度

C.设立四百人会议

D.鼓励农工商业的发展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梭伦改革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意材料中的“旧的血缘亲属团体”“遭到排斥”及“氏族制度遭到了新的失败”等关键词语。

财产等级制度的改革打破了贵族依据血缘门第的世袭特权垄断政权的局面,故选B项。

A有利于发展奴隶制工商业,排除;古希腊属于地中海气候,不利于农业生产,排除D;C和题意无关,排除。

考点:

历史上重大变法·梭伦改革·梭伦改革的内容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主观题(本题共3道小题,共40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社会的创出不曾经过革命一途,而采行了雄新路径,初期思想家的著作也充满了“贤人作风”。

中国思想史起点上的思想家,不论孔子和墨子,其所论究的问题,大部分重视道德论、政治论与人生论;其所研究的对象也大都以人事为范围;其关于自然认识,显得分量不大;其关于宇宙观问题的理解,也在形式上仍遵循着西周的传统。

其“智者气象”在战国中叶才发达起来。

——摘编自范文澜《中国思想通史》

材料二由于摆脱了对神灵崇拜的束縛,希腊的先贤们开始了对世界本原、自然存在等问题的探讨,长足的自然探求结果给希腊留下了大量的知识源泉。

随着民主政治的发展,手工经济、工商业的发达,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变得日益复杂。

对于此时的“爱智者”来说,变幻莫测的天体自然已经不能像城邦社会本身那样让他们感到惊异。

自然的探索已经积聚了足够的知识,他们的认识兴趣转向了人类自身和其所处的社会。

人类社会的形成、囯家的产生和伦理道德规范的形成等,成为智者及苏格拉底、柏拉图共同关注的主题。

——摘编自杨冬梅《智者运动的兴起及其客观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初期思想家“贤人作风”的表现及出现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简析与中国古代初期思想家相比古希腊先贤思想的特色。

【答案】

(1)表现:

关心社会政治,重视道德伦理(或宣扬“仁”“德治”“兼爱”“尚贤”)。

原因:

维新传统的影响;礼崩乐坏,挽救社会危机需求的推动。

(2)特色:

开始对世界本原的探索;重视研究自然;智者气象在前,贤人之风在后。

【解析】

(1)本题根据材料一“大部分重视道德论、政治论与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