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基本养老金计算公式详解doc.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47437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基本养老金计算公式详解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整理基本养老金计算公式详解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整理基本养老金计算公式详解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整理基本养老金计算公式详解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整理基本养老金计算公式详解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整理基本养老金计算公式详解doc.docx

《整理基本养老金计算公式详解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基本养老金计算公式详解doc.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整理基本养老金计算公式详解doc.docx

整理基本养老金计算公式详解doc

基本养老金计算公式详解

基本养老金计算公式详解

闲散一石

有些人问,我退休之后到底能拿多少钱?

我每月缴纳社会保险的数量对以后的退休金到底有多大关联度?

这个问题还真是复杂,难以一句话说清。

下面俺给各位详细分析一下,让你心中有一个明白。

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制度是这样安排的——1998年1月1日实行统一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以后参加工作、缴费年限满15年的人员,退休后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组成,按照以下规定的月标准计发:

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那么,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又如何计算呢?

文件规定是这样的:

基础养老金=(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截至退休时本人缴费年限×1%。

个人账户养老金=退休时的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

在上述计算公式中,最为复杂的是“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

它的计算公式是:

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退休时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平均工资指数。

又规定:

  平均工资指数=(a1/A1+a2/A2+a3/A3……)/n

其中,a1、a2……an为本人退休前1年、2年……n年的月平均缴费工资;

A1、A2……An为本人退休前1年、2年……n年的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

n为企业和职工按照规定应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年限。

这个公式虽然复杂,但是如此搞明白了它的意思,理解起来也很简单。

我们一步一步来分析,保准你明白,心里透亮。

(1)“平均工资指数”。

这实际上就是每年个人缴费基数与社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比例。

也就是说,如果每年你的缴费基数都与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一致,比如平均工资为3000元,你的缴费基数也是3000元,这样你当年的缴纳比例就为1。

如果你的缴费基数只是平均工资的一半即1500元,你当年的缴费比例就为0.5。

再假设你工作之后,所在单位领导非常仁义,年年都按照社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基数缴纳社会保险,你每年的缴费比例都为1,你的平均工资指数自然为1。

如果单位领导有些财迷,每年只是按照社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一半缴纳社会保险,那么你的平均工资指数则为0.5。

(2)“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退休时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平均工资指数。

按照

(1)的说明,为了说明问题,我们可以取1。

这样“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就等于“退休时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

(3)“截至退休时本人缴费年限”。

这个很好计算。

如果你20岁参加工作,到60岁退休,并且年年缴费,缴费年限就是40。

现在一般是大学毕业之后工作,缴费年限只是38年。

如果是女性,提前早5年,缴费年限只有30年。

为了计算方便,我们可以取值40年。

(4)“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

也就是你退休时的上年,社会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比如3000元、4000元等。

这是数据是无法预测的,但没有必要搞准确这个数,只要知道你退休时可以拿到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多大比例即可。

比如,拿到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25%、50%、75%等。

(5)“退休时的个人账户储存额”。

按照现行办法,个人缴费比例为8%,这部分计入个人账户,退休后再按月领取。

为了便于说明这个问题,我们还以前面“工作40年”、“缴费40年”、“按照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缴费”这三个条件进行分析,实际上这是你40年期间缴费总和的8%。

假设40年间每年平均缴费基数为3000元,40年间缴费基数总额为120万,8%就是9.6万。

(6)“计发月数”。

这个有专门的设计,有一个表格,一查就知道。

比如:

50岁退休,计发月数为195;55岁退休,计发月数为170;60岁退休,计发月数为139;65岁退休,计发月数为101;70岁退休,计发月数为56。

好了,经过对上述6个指标的具体分析,我们再进行综合计算。

首先是,基础养老金=(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截至退休时本人缴费年限×1%。

将上述“工作40年”、“缴费40年”、“每年按平均工资为基数缴费”三个指标代入,则基础养老金=0.2(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

假设退休时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4000元,那么基础养老金=0.2(4000+4000),即1600元/月。

其次是,个人账户养老金=退休时的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

我们取“工作40年”、“60岁退休”这两个条件,计发月数为139。

这样,你缴费了480个月,你的计发月数为139,也就是说,退休之后,你每月可以领取你在职时3.45个月的个人缴费。

比如,40年间,你每月的平均缴费基数为3000元,一个月个人缴费是180元,3.45个月就是621元;如果你每月的平均缴费基数只是1500元,一个月个人缴费是90元,3.45个月就是310.5元。

第三是,合并起来。

如果是“工作40年”、“缴费40年”、“每年按平均工资为基数缴费”、“60岁退休”,基本养老金是两者相加,结果是1600元+621=2221元。

如果40年间每年缴费基数只是在岗职工平均工作的一半即1500元,那两项相加为1610.5元。

综合结论:

在“工作40年”、“缴费40年”、“每年按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数缴费”、“60岁退休”的条件下,

(1)基础养老金=0.2(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

即使你每年缴费平均工资(即缴费基数)达到你退休时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你也只能拿到退休时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40%。

(2)个人账户养老金也只是40年间个人缴费按月平均的3.45倍,即使你40年间每月都按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缴费基数,40年间每月缴费的平均值很低,如果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按等差数列增长,40年间每月缴费的平均值也只是退休前20年的每月个人缴费。

推迟5年退休细细算:

政府增收52万,个人少得7万

闲散一石

人社部明确表示“将适时提出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的政策建议”之后,立即遭到多数公众的反对,认为这是一个为少数官员谋利益、为广大职工增负担的馊主意,特别是一些下岗职工(自已缴纳社会保险)年年盼、月月盼,好不容易盼到要退休了,人社部却要推迟退休,使得他们极为不爽,有的甚至认为实在再也无法承担沉重的社会保险负担了,想不再继续缴纳了,毕竟活下去才是前提。

孩子要上学,自己收入不多,还得自己缴纳社会保障,负担实在沉重。

但是,与人社部打着“必然趋势”的旗号(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均寿命的不断延长,相应推迟退休年龄,应该说是一种必然趋势)相呼应,某些“学者”则打着“人力资源开发”和“增加(职工)退休收入”的旗号(延长退休年龄利于进一步开发人力资源,增加退休后收入),从专业角度进行力挺。

那么,这些专家所说的“增加退休后收入”是否真的存在呢?

如何真的存在,推迟退休年龄岂不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公众也没有反对的理由啊。

可是,我告诉你一个事实,推迟退休可以增加退休后收入完全是假的,是专家们想当然,他们根本没有进行认真的计算,是地地道道地在忽悠公众。

下面的计算以事实证明他们不是专家,而是“砖家”,是公众白养了他们。

推迟退休的最大收益者是政府,受损害的是推迟退休的职工。

“砖家”说推迟退休可以增加退休后收入不过是掩盖“保持退休金收支平衡,将退休金保障压力的包袱甩给群众”的真实目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大家可以算算账。

为了算账,我们先把政府公布的数据整理一下。

毕竟,还得以事实证明有些人不是专家而是“砖家”。

(1)在职职工。

根据公布的数据,2011年末全国就业人员超7.6亿,其中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占34.8%,第二产业就业人员占29.5%,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35.7%。

(2)全国总GDP。

根据公布的数据,2011年全国总GDP为471564亿元人民币。

(3)根据这个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在职职工人均创造的GDP为471564亿/7.6亿=62047元/年。

可以这样理解,全国职工每人每年平均创造财富62047元。

职工推迟五年退休,从表面上看,政府在三个方面增加了财政收入:

(1)推迟退休人员五年创造的GDP。

按照上述官方数据,一名在职职工每年创造62047元,五年就是31.0235万元。

(2)推迟退休人员五年少拿退休金。

推迟退休,自然推迟享受退休金。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数据是,2011年全国月人均养老金达到1531元。

一名推迟退休的职工少拿多少?

一年人均为18372元;五年是多少?

91860元。

职工少拿了,就等于政府增加了收入,这个道理非常简单。

(3)推迟退休人员五年缴纳养老金。

推迟退休自然是要继续缴纳保险的。

按照政策规定,职工应该以上年度月平均工资作为缴费基数,比例是单位20%,个人8%,合计28%。

新华网北京6月4日电,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4日发布的“2011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1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42452元。

按照这个数据,一名在职职工月平均工资为3538元,一个月需要缴纳养老保险费为3538元*20%=707元(由于个人缴费存入个人账户,不能算是政府收入,所以在此不予计算),一年缴纳为8490元。

一名职工五年缴费为4.5452万元。

三项相加,推迟退休五年,一名职工每年为政府增加收入是62047+18372+8490=8.8909万元;五年是多少?

12.3295*5=44.4545万元。

一名职工推迟五年退休就为政府增加这么多收入,那么职工本人是增加收入还是减少收入呢?

专家说“增加收入”,实际情况是这样的吗?

经过计算,这完全是假话。

计算结果证明,这不仅是假话,而且还掩盖了另外一个事实,职工退休后的总收入绝对减少,这又在无形当中增加了政府的收入,即暗地里增加了政府收入。

我们还是进行一下详细计算,不能胡说八道。

(1)一年少拿退休金。

前面已经计算,以1531元为标准,一名职工一年少拿18372元,五年少拿91860元。

因为职工寿命不变,晚退休五年不可能增加五年寿命,所以多干了五年,一生当生自然少拿五年退休金。

至于推迟的五年之间个人取得的收入,那是劳动所得,不是政府给的,不能算是退休后的收入。

(2)推迟退休后退休金增加多少?

俺在“基本养老金计算公式详解”博文中已经得出结论,多干一年增加一个百分点的退休金(以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缴费基数),推迟五年退休,可以增加5个百分点的退休金。

还是政府公布的人均养老金1531元、职工平均工资42452元(即月均3538元)进行计算。

1531元占在岗职工月均工资的比例为43.27%(可见,有的专家说,退休可拿到在岗职工人均工资的60%完全是骗人的)。

增加5个百分点,就是48.27%,每月退休金是1708元。

这样,每月增加1708-1531=177元,一年增加2121元。

65岁退休,政府规定的计发月数为101,退休后增加的总退休金为177*101=17877元。

(3)推迟五年退休职工是多拿还是少拿?

一算就明白了。

晚退的五年期间,一名职工少拿91860元,而退休后增加的退休金总和只是17877元,两者相差73983元(如果平均到5年,年均是14796.6元)。

这就是说,推迟五年退休,一名职工一生就少拿了73983元,是减少了退休后的总收入,而不是增加了退休后的总收入,而且还多付出五年辛勤劳动,增加了健康风险。

这73983元是推迟五年退休后政府的隐性收入。

总之,按照官方公布的2011年GDP、职工人均工资、人均退休金等数据计算,在推迟的五年退休期间,一名职工一年就相当于为政府增加了8.8909万+1.47966万=10.37万元的收入。

从一生来讲,推迟五年退休,一名职工将为政府增加44.4545万的收入,而且一生少拿7.3983万元的退休金又等于暗中为政府增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