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PAL制解码电路及系统.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73764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81 大小:1.9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九章PAL制解码电路及系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第九章PAL制解码电路及系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第九章PAL制解码电路及系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第九章PAL制解码电路及系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第九章PAL制解码电路及系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九章PAL制解码电路及系统.docx

《第九章PAL制解码电路及系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九章PAL制解码电路及系统.docx(8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九章PAL制解码电路及系统.docx

第九章PAL制解码电路及系统

第九章 PAL制解码电路及系统

 

 

 

 

    

射频彩色电视信号经彩色电视机高效、混频、中放和检波后视频彩色全电视信号到解码电路,前面的处理过程与黑白电视机公共通道是类似的。

我们知道,彩色全电视信号是由亮度信号和色度信号以频率交错方式叠加,并加入复合同步信号、复合消隐信号及色同步信号组成。

解码电路的任务就是从彩色全电视信号中解码出红、绿、蓝三基色信号,它主要由亮度通道、色度信号处理电路,色同步电路及矩阵电力等组成。

PAL解码电路组成见图4-9。

 

9.1亮度通道及矩阵输出电路

 

亮度通道的任务是将亮度信号Y从彩色全电视信号中分离出来,经过放大和处理后与色度通道解出的色差信号Y-B、B-Y一起送给解码矩阵电路,以求出基色信号R、G、B,分别激励彩色显象管的相应阴极而实现彩色的重现。

当用彩色电视机收看黑白电视信号时,由于黑白电视信号没有色度信号,解码系统中的色度通道就自动关闭而无色差信号输出,只有亮度通道输出亮度信号激励彩色显象管而显示出通道质量的黑白图象。

此时,亮度通道的功能与黑白电视机中的视频放大器基本相同。

亮度通道一般由多级视频放大器组成,由于亮度信号的质量直接关系到重现图象的清晰度,所以对亮度通道的要求为:

第一、度通道只传送Y,故应将彩色全电视信号中的色度信号和色同步信号滤除,为此,在亮度通道中设置了彩色负载波陷波电路,以减小色度信号对亮度信号的干扰。

第二、亮度通道输入的彩色全电视信号峰值为1V左右,输出的三基色信号峰峰值约为100V,故亮度通道对视频信号应有足够的增益及线性工作范围。

为满足重现图象的清晰度,应有足够的带宽以保证0—6MHZ视频信号不失真的通过。

第三、亮度信号经过亮度通道(通频带约为6MHZ),而色度信号通过的是色度信号(带宽约2.6MHZ)由于色度通道比亮度通道窄,使得色度信号要比亮度信号产生更大的时延。

这样,到达解码矩阵的时间就不同而使重现的图象出现镶边现象。

为此,应在亮度通道中设置延时电路。

第四、视频全电视信号若失去直流分量,在黑白电视机中仅改变重现背景亮度,而在彩色电视机中不但重现图象的亮度会变化,而且彩色的色调饱和度也会改变,引起明显失真。

因此凡不完全采用直流耦合电路的亮度通道,都需要设置直流电平钳位电路。

此外,在亮度通道中还设有各种附属电路,例如自动清晰度控制(ARC)电路,自动亮度控制(ABL)电路轮廓校正电路(勾边电路),对比度和亮度调节电路等。

典型亮度通道组成方框如图9-1所示。

9.1.1彩色副载波抑制电路

            

前已述及,色度信号是调制在4.43MHZ的副载波上,以频率交错方式插入到亮度信号频带高频端的,若不加抑制,则也将被亮度通道放大造成色度信号对亮度的干扰。

为此,在亮度通道中设置一个4.43MHZ的彩色副载波吸收电路,以减小这种干扰,副载波吸收电路的副频特性及彩色全电视信号输入、输出波形见图9-2。

一、有对彩色副载波抑制电路的要求

亮度信号的带宽是6MHZ色度信号调节在4.43MHZ副载波上带宽1.3MHZ,与亮度信号谱线交错排列。

若吸收电路的频带太宽,虽能将色度信号滤除,但也将带内亮度信号的高频分量滤掉太多,会造成重现图象清晰度下降。

分析电视信号的频谱可知,视频信号能量在频带内不是均匀分布的,能量主要集中在频带的低端,随频率上升饿日减小,色度信号也一样,平衡调副后能量主要集中在4.43MHZ附近,如图9-3所示,偏离4.43MHZ越远能量就越小,所以抑制电路一般就选用高Q值窄带的陷波电路滤除掉4.43MHZ附近的主要能量,又不致使图像清晰度下降太多。

对副载波陷电路的要求为:

吸收深度大于15dB,吸收带宽为150—250KHZ,允许有少量的副载波残留以兼顾图象的清晰度。

二、吸收电路的选取

彩色电视机亮度通道中常用的两种负载波吸收电路如图9—4所示,它们的工作原理前面章节已作介绍。

图(a)为串联谐振吸收电路,形式简单,吸收深度一般能达到抑制副载波的要求,但由于有损耗rL的存在,对谐振频率的能量不可能吸收干净。

图(b)的桥T型吸收电路可对损耗rL进行补偿,所以很容易达到吸收20dB的深度,在彩色电视机使用较多。

 

三、自动清晰度控制(ARC)电路

亮度通道中加4.43MHZ彩色副载陷波电路后,大大减轻了色度信号对亮度信号的干扰,但它也使4.43MHz附近亮度信号的高频分量被吸收掉一部分而造成重现图像清晰度下降。

虽然这样做是必要的,但当用彩色电视机接收黑白电视机节目,或者信号太弱已不能使色度通道工作时(此时色度通道自动关闭,显示的是黑白图象),这种高频分量的损失就毫无意义了。

因此,有许多彩色电视机采用了自动清晰度控制(ARC)电路,接收正常彩色电视信号时,副载波吸收电路工作,而接收黑白电视节目或信号太弱时,自动使副载波吸收电路不工作,就使黑白图象的清晰度达到正常水平。

典型的ARC电路如图9—5(a)所示,由电阻R1与二极管VD组成,VD的导通与截止由消色电压UACK控制。

接收正常彩色电视信号时UACK约为4V,VD导通使桥T型吸收电路正常工作;当接收黑白信号或彩色信号微弱时,UACK近似为零,VD截止,桥T型陷波电路与地断开而不起作用,亮度通道的幅频特性就如图9—5(b)虚线所示。

 

9、1、2廓校正电路

 

亮度通道中插入副载波吸收电路使亮度信号的高频成分也损失了一些,导致图象的清晰度下降,轮廓变得模糊。

为此,一些电视机在亮度通道中加入轮廓校正电路,使图象在过渡的边缘处出现黑的更黑和白的更白的分界线,好象在图象的边缘上勾了一条边。

这样,图象的轮廓突出,提高了视感清晰度。

补偿性能比一般高频补偿电路为佳。

一种轮廓校正电路如图9—6(a)所示,设输入方波信号如图(b)Ui,V1发射极输出的信号由于高频成分被C1旁路和受L1遏制成波形Ue;电感L2仅在高频时呈现较大的阻抗,加上C1对高频分量的旁路作用,使V1集电极仅有较大的高频分量输出,既相当于V1输出电阻与L2对方波进行微分。

信号经倒相和微分后的波形如图中Uc。

它再经C2耦合,由R5、L1进行第二次微分,得到波形Ud。

经两次微分的高频分量Ud和射极输出的信号Ue在R2上叠加,就能得到具有勾边性能的波形U0。

9.1.3  延时均衡网络

 

依据网络理论,信号通过传输系统的延迟时间t与系统的带宽B成反比。

所以,通道带宽也窄,信号的时延也长。

亮度通道的带宽约为6MHz,而色度通道带宽仅为2.6MHz,因而同一时刻全电视信号的亮度分量通过亮度通道产生的延时比色度分量通过色度通道产生的延时小,两者延时差为约为0.5~1us。

延时差会导致图象的亮度和色彩在屏幕上产生水平距离误差。

例如,0.7us的延时差在46cm(18英寸)时屏幕上的水平距离差约有5mm,如图9—7所示。

为使两个分量能同时到达解码矩阵,必须在亮度通道插入延时均衡网络以补偿两者的延时差。

延时均衡网络一般作成一个集中元件,称为延时线,延时量约为0.6us。

由于延时较短,所以不用超声延时线。

用一般电缆延时线也是不合适的,因为延时1us所需的电缆线长度将是200~300m。

在彩色电视机中一般采用两种形式的延时线:

一种是圆筒形分布参数延时线,其体积较大;一种是集总参数延时线,如多节累接的LC集总参数网络。

国产的集总参数小型延时线,外型尺寸为10*40*30(mm),延时0.6us。

亮度延时线的电路符号如图9—8所示。

9.1.4流分量恢复电路

 

我们知道,视频图象信号是单级性的脉冲信号,图象的亮暗标准是以黑色电平(消隐电平)作基准来衡量的。

因此,从电视信号的传输到重现过程中,固定黑色电平就非常重要。

亮度信号若通过交流耦合电路,就会丢失直流分量而产生灰色失真和彩色失真。

传送直流分量的方法有两种:

一是在视频通道采用直接耦合,即从视频检波到显象管阴极均采用直流放大器。

此法虽可直接传送直流分量,但要采用复杂的措施来克服电路的直流电平匹配和零点漂移问题,所以基本上不被采用。

二是视频通道仍采用交流耦合,在显象管之前对亮度信号用箝位的方法来恢复直流分量,称为间接传送直流分量的方法。

图象信号是随不同景物而变化的随机信号,不能作为箝位基准。

采用同步电平进行箝位虽有电路简单的优点,但由于在视频信号传送过程中,同步头是峰值电压,有时会因信号幅度过大而在通道中出现被压缩现象,容易造成恢复的直流分量不准确而产生画面的明暗变化。

为此,彩色电视机一般都采用对消隐电平(黑色电平)箝位来实现直流分量的恢复。

图9—9是一种对消隐电平箝位的电路,亮度信号由V1射随,经C6耦合到V2放大后输出。

图中V4为箝位三极管,由它与C6等组成箝位电路。

行同步脉冲经L4、R11、R10等组成的延时网络加到V4基极,使其位置正好处于输入亮度信号的行消隐后肩上,如图9—10所示。

 

图9—9电路工作原理如下:

12V电源经Rw2、VD1、R13、R14和RW3等分压,使V4射极电位UE约为9.6V,无箝位脉冲时,V4截止,12V电源通过R18及V2发射结向箝位电容C6充电,极性如图中所标。

当延时后的行同步脉冲到来(图9—10)时,V4饱和导通,C6通过V4放电,放电时间常数近似由射随器V1的输出阻抗RC1及C6决定(忽略V4及射极分压器的等效内阻)。

由于放电时间常数较小,C8右端迅速放电至907V(UE+Ucec4)。

行同步脉冲过去后V4截止,C6开始充电。

充电时间常数由V2输入电阻R12(R12=R18(1+ß)+rbe)和C6决定,其值远大于64us,所以在一行时间内C6右端电位升高很少,可以认为几乎不变。

如此重复,就使视频信号的消隐电平保持在约9.7V。

在图9-9中调节RW2、RW3可以改变箝位电平US,因而也改变了图象的背景亮度。

RW3通常装在电视机面板上,作为亮度调节电位器,而RW2则作为辅助亮度调节,用微调电阻装在机内线路板上。

调机时把RW3放在中间位置,调整RW2使图象的亮度适中,这样用户可有适当的亮度调节范围!

 

 

9.1.5自动亮度限制(ABL)电路

 

当图象背景亮度太大时,显像管会因电子束电流过大而太亮。

这样不仅使显像管寿命缩短,而且可能引起高压产生电路过载,使高压产生电路的元器件损坏。

自动亮度限制(ABL)电路就是为防止这种情况采取的保护措施。

ABL电路常利用高压电流IH的取样来控制显像管栅阴之间的电压。

它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栅控型ABL电路,调整显像管栅极电位来限制IH,大屏幕黑白电视常用此类;另一类为阴控型ABL电路,控制显像管阴极电位来限制IH,这种类型多用于彩色电视机。

图9—11是一种ABL电路,图中L是行逆变压器的高压包,高压经VD2整流后加到显像管高压阳极,高压电流(即显像管的电子束电流)IH流通方向如图所示,R3为取样电阻。

A点电位UA=E-R3IH,正常情况下IH较小,故UA较大(大于12V),VD1始终导通,B点电位被钳在12V+UD1,电路对亮度不起控制作用。

若图象亮度过大,IH超过允许值,将在R3上产生较大电压降,使A点电位随之下降到小于12V,则VD1截止,ABL电路起控。

IH增加使UA、UB及V1基极电位都下降,经V1反相放大使V2基极电位上升,V2跟随输出使显像管三个阴极电位上升,致使IH下降,达到自动限制亮度的目的。

该电路属于阴控类型。

 

9.1.6   解码矩阵电路

 

由兼容彩色电视信号编码传送方式知,彩色全电视信号传送了一个代表亮度的Y和两个代表色度的R-Y和B-Y分量。

在电视接收机中有两种激励彩色显像管的方式:

一种是采用基色信号激励,需要获得R、G、B三个基色信号;另一种是采用色差信号激励,就需要得到三个色差信号R-Y、G-Y、B-Y和一个亮度信号Y。

色差信号激励方式缺点较多,目前已不被采用。

我们主要分析基色激励方式。

亮度信号Y由亮度通道处理,两个色差信号R-Y和B-Y由色度通道解调还原。

解码矩阵电路的任务是先由

G-Y=-0.15(R-Y)-0.186(B-Y)           (9-1)

求得G-Y,再由

R-Y+Y=R

G-Y+Y=G                        (9-2)

B-Y+Y=B

得到R、G、B三个基色信号。

一、G-Y色差矩阵

发送端只传送了亮度信号Y和色差信号R-Y、B-Y(压缩成V、U信号),当解调得R-Y和B-Y后,应由(9-1)式关系求G-Y。

从(9-1)式可知两个色差信号的系数均小于1,所以用图9-12的电阻矩阵电路能够完成运算。

电阻取值应满足:

R3/(R1+R3)=0.51和R3/(R2+R3)=0.186    (9-3)

两路信号就按规定比例在R3上相加。

电阻矩阵电路的缺点是显而易见的,为了避免输入端两个色差信号支路相互影响,希望

R2<

但这样做电路的衰减量太大,信号损失将很大。

何况从(9-3)式解得的R1、R2和R3的关系也满足不了(9-4)式,则两个支路必定会相互影响。

电阻矩阵一般不在电路中单独使用。

图9-13是两极具有公共集电极负载的加法器电路,调整两个发射极上的电位器Rw1和Rw2,即可改变各放大器的增益,从而改变公共负载Rc上两色差信号的叠加比例。

由于Rw1、RW2引入了较深的负反馈,故输出电压U0为

只需适当选取Rc、Rw1和Rw2,即可得到Uo=G-Y。

此电路由于晶体管的隔离作用,所以可克服两路色差信号的互相影响。

二、R、G、B基色矩阵与视放输出极

R、G、B基色矩阵的作用是由R-Y、G-Y和B-Y三个基色信号以及Y信号进行(9-2)式的运算,以获得R、G、B三基色信号去激励彩色显像管。

图9-14是一个共Y串联式矩阵和视放输出级电路实例,三个色差信号分别加到三个视放输出管V1、V2和V3的基极,而-Y信号经射级跟随器V4加到三个视放输出管的发射级。

以V1为例,发射结电压Ube=Ub-Ue=B-Y-(-Y)=B,可见在发射结完成了矩阵运算。

求得的R、G、B三基色信号经三个视放管放大倒相后加到彩色显像管阴极。

三、视放输出的频率补偿

对于基色激励方式,三个视频放大级均应有0~6MHz的通频带才能获得高清晰度的图象。

普通共发射级放大器是达不到如此带宽的,为此在视放输出级采取了一些措施。

第一,射级接有电流串联负反馈电阻,虽使增益有些下降,但扩展了放大器的通频带;第二,在发射级并有高频补偿电容C1、C2、C3,使放大器的负反馈量随频率上升而下降,以此补偿放大器在高频时的增益下降,若为最平坦补偿,则上限频率将为纯电阻反馈时的1.6倍;第三,输出回路采用了L1、L2、L3和L4组成的串并联电感补偿,以补偿放大器在高频端由负载电容引起的增益下降,以达到扩展频带的目的。

下面我们讨论一下电感补偿的方法。

1.并联补偿

这种方法是在放大器集电极负载电阻Rc上串入一个补偿电感L4,等效电路如图9-15(a)所示。

这种补偿多用于外接负载RL比回路阻抗大得多的情况,视放输出级的外接负载是显像管,等效的阻抗是RL很大,所以满足这个条件。

电感L4与电容CL组成并联谐振电路,并联谐振的峰就选在放大器增益下跌频率的附近,如图9-15(b)所示,由此补偿了高频端的下降,使频带得到展宽。

由宽带放大器理论的最平坦条件可得最佳补偿条件为:

L4=0.414

CL                  (9-6)

并联电感方式达最佳补偿时,放大器上限频率约为未补偿时的1.73倍。

2.串联补偿

这种方法是在视放输出级集电极与负载电阻RL之间串一电感L1进行补偿。

放大器输出端等效电路如图9-16所示。

L1把电容CL分隔成C1和C2两部分,C1为晶体管输出电容和L1左侧引线杂散电容之和,C2是显像管输入电容和L1右侧杂散电容之和。

由于C1

串联补偿频率比并联补偿高,使上限频率进一步提高。

图9-14的视放输出级电路采用上述各种补偿措施后,总视放频响曲线如图9-17所示,通聘带可达到0~6MHz左右。

9.1.7 亮度通道实际电路举例

 

海燕CS37-2型彩色电视机的亮度通道如图9-18所示。

L203和C213、C214组成串联谐振电路以吸收色度信号,而亮度信号经R208送到第一图像放大Q202的基级。

对比度调节电位器并接在R211上,调节电位器即可改变并联总阻值,达到改变加到Q202基极上亮度信号的大小,以实现对比度的调节。

另外,调节对比度电位器对色度通道增益也有控制作用,可实现对比度和饱和度的跟踪变化。

Q202及其发射极、集电极元件组成了二次微分型轮廓校正电路,以补偿副载波吸收电路带来的亮度信号高频分量的损失。

由于轮廓校正电路的补偿效果较佳,前面的吸收电路未加ARC控制。

 

电容C207和箝位管Q201组成黑色电平钳位电路,复合同步信号经L201等延时到行消隐的后肩,通过C202加到Q201基极作箝位脉冲。

R204是辅助亮度调节电位器,它和亮度调节电位器均可调节Q201射级电位,即调节了钳位电平。

经过轮廓校正的亮度信号由C207耦合至第二图像放大Q203的基极,Q203接成带有射级负反馈及高频提升的共射放大器。

二极管D203和电阻R217等与其它单元的一些元件组成自动亮度限制(ABL)电路。

Q203集电极接有亮度延时线DL201,以保证亮度信号和色差信号到达基色矩阵的时间能一致。

Q204接成射级跟随器。

它把负极性亮度信号送给R、G、B基色矩阵电路,即图9-14中三个视放输出管的发射级。

D209、D207等是行、场消隐叠加电路,消隐脉冲取自行、场输出级。

上述亮度通道是由分立元件构成的,电路构成比较直观。

下面介绍一个集成化的亮度通道电路。

图9-19是牡丹TC-483D型彩色电视机视频放大及矩阵电路。

由于采用集成电路,结构大大简化。

整个电路主要由亮度延时线、集成电路AN5612及外围阻容元件等组成。

它将完成以下功能:

亮度信号的延时、放大、箝位、消隐以及亮度、对比度调节;由R-Y、B-Y运算求出G-Y;放大三个色差信号并进行色度调节;由亮度信号与色差信号矩阵运算求得三基色信号。

来自视频缓冲级的彩色全电视信号(FBAS)经亮度延时线L301延时约0.6微秒,并滤除掉色度信号(L301对4.43MHz信号衰减量大于25dB),然后由C301耦合,经维修开关S301加到集成块AN5612的①脚。

R301、R302是延时线的匹配电阻。

亮度信号进入AN5612的①脚后先进行视频放大,其增益受⒅脚外接对比度电位器R321和副对比度电位器R310控制,R310在机内调试用,而R321则装在电视机面板上由用户调节。

②脚外接的C303、L303、R305、R306和R304、C302组成的网络进行高频补偿,调节R306可使视放频响放在2~3MHz处得到适当提升,以提高图像的清晰度,此网络亦称为“图像鲜度改良电路”。

经过延时的行同步脉冲由⑤脚输入作为箝位脉冲,将亮度信号的直流电平箝定在④脚外接的亮度电位器R319和副亮度电位器R559所确定的电位上。

因此,调节R319和R559可改变黑白电平的高低,即调节了图像亮度。

R559调机用,而R319由用户调节。

⑥脚输入复合逆程脉冲,其一路通过内部电路加到基色矩阵电路,实现行、场扫描逆程的消隐;另取一路加到箝位电路,以防止无电视信号时,由于无行同步信号而不能箝位所造成的荧光屏忽亮忽暗现象。

放大后的亮度信号送往集成块内的基色矩阵电路。

由色度通道解调得来的R-Y和B-Y两个色差信号分别经电容C307和C310耦合,由15脚和12脚输入AN5612。

两色差信号在内部有源电阻矩阵电路运算形成G-Y色差信号,然后,三个色差信号经色差放大器放大后送入基色矩阵电路,与亮度信号Y一起进行矩阵变换产生R、G、B三基色信号,分别从⑦脚、⑧脚和⑨脚输出。

色差放大器的增益受16脚外接的色饱和度电位器R615和副色饱和度电位器R613的控制,调节R615和R613可改变色差信号放大量,即调节了色饱和度。

R613调机用,R615由用户调节。

亮度、对比度和色饱和度调节电路都是直流控制形式,可以有效地防止引线干扰。

S301供维修时用,当拨到N位置时,亮度信号可加到AN5612的①脚;当拨到S位置时时,亮度信号通路就被切断,AN5612的①脚被固定在1.6V电平上,同时场激励信号被接地,场扫描被截止,屏幕上只有一条水平扫描线,以进行暗平衡的调整。

 

9.2 色度通道

 

色度信号解调路是彩色电视解码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任务是从彩色电视信号中解调出R-Y和B-Y两个色差信号,与亮度信号Y一起经矩阵电路处理后得到三基色信号R、G、B。

PALD色度信号解调电路系统框图如图9-20,由于色度信号的频谱主要分布在彩色副载波频率附近,故用中心频率为4.43MHz、具有一定带宽的带通放大器来选出,并同时选出了色同步信号.带通放大有两路输出:

一路经色同步消隐、色饱和度控制加到延时解调器,u、v两个分量在延时解调器被分离开后分别送到两个同步解调器,进而解调出色差信号R-Y和B-Y.这一路通常称为色度通道;另一路由色同步选通电路选出色同步信号去同步本机副载波振荡器,以输出频率和相位正确的副载波给色度通道的同步解调器.这一路称为副载波恢复电路.

 

9.2.1 带通放大和ACC电路

 

一、带通放大器的幅频特性

带通放大器一般由谐振放大器构成.其幅频特性应的选取与中放频响曲线有关.若中放采用宽带式幅频特性,如图9-21(a)所示,则色度信号的上下边带均处于中放幅频特性的平坦部分。

此时,带通放大器的幅频特性应以4.43MHz为中心,且左右基本对称,带宽达2MHz就可以了(图9-2(b))。

带宽取宽一些可提高图像清晰度,但在带通放大器通频带内,除色度信号外还有亮度信号,所以带宽窄一些可以减轻亮度信号对色度信号的串扰。

应使幅频曲线矩形系数好,若曲线边沿不陡,就会使带外亮度信号串进来较多而造成严重串扰。

一般彩色电视机的中放是采用窄带频响曲线,如图9-22(a)所示。

这样,33.57MHz落在了左边斜坡上,造成色度信号两边带放大量不一样,视频检波后信号频谱如图(b)。

这句需要在色度通道中采用相应的补偿措施,以免造成色度信号失真。

补偿的方法类似通道对残留边带特征的校正。

采用图(c)的幅频特性,以使色度信号两个边带的总放大量比较均匀。

图9-22窄带中放对应的色度频响

二、ACC电路

因为ACC电路仅使亮度信号的幅值基本稳定,故为保持色度信号与亮度信号的振幅比不受色度信号幅度波动的影响,避免色饱和度失真,在带通放大器加有自动色度控制(ACC)电路。

ACC电路的控制信号应与色度信号幅度成正比。

与ACC控制电压选取的考虑一样,由于色度信号的幅度随图象内容变化,所以通常是利用色同步信号来检波,或者由色同步信号产生的半行频识别信号检波后作ACC控制信号。

 

图9-23分立元件通放大器

ACC电路的种类较多,图9-23是分立元件常用的一种发射极控制ACC电路。

V1为带通发大管,集电极负载是谐振选频回路,V2串在V1射极起负反馈作用。

工作过程如下:

由副载波恢复电路产生的半行频正弦波大小正比于色同步信号幅度,经ACC检波及C10、R8、R7、L1、C9等滤波后得到的直流控制电压送到V2基极。

若色同步信号幅度大,则ACC控制电压就大,Ub2的升高使V2导通程度下降,如此就使V1负反馈量增大而至增益下降,若色同步信号幅度变小,则调节过程与上述相反。

电路的控制调节使色度信号的输出幅度比较稳定,也就稳定了图象色饱和度。

图9-24是集成块TA7193AP中具有ACC控制的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