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评点高考语文作文.docx
《北大教授评点高考语文作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大教授评点高考语文作文.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大教授评点高考语文作文
北大教授评点2014高考语文作文题
总体上来看,今年的题目材料题居多,材料选择方面注意其含义或寓义比较明晰。
因此题目出的都比较正常规矩,没有什么偏题怪题,也没有容易出现歧义的题目。
题目也都切合中学生的知识面和生活经验,所包含的道理也没有特别复杂和空洞抽象的指向。
今年全国题有三份卷子,题一是关于动物园喂食的,题二是二人过独木桥的测试,题三是民工老王住院后再打工还债。
这三道题我以为没有什么特别亮点,也没有什么明显的缺点。
题一是议论题,但意义指向已经有了,没有多少发挥余地。
题二是二难选择,遵守规则和友爱都有道理。
题三是道德评价,也有明确的公理可循。
这三道题都不是给予考生以想象力和发挥文学写作才能的题目。
作为议论文和说理文,道理都有了,就有局限性。
从题意指向来看:
今年各省的题目综合来看,有几个特点:
其一,新旧对比来强调过去或传统生活方式及生活价值的可贵。
今年题目多有新旧对比,比如广东题,黑白胶片与数码科技对比,以显示出黑白胶片更可留住珍贵过去的点滴。
北京的题目更为典型,“老规矩”,老规矩在今天的淡漠甚至遗失,来重提老规矩的意义。
其价值指向已然很鲜明,当然是老规矩还是要在在当今社会中起作用。
辽宁题是爷孙看夜晚,孙子看到五光十色的灯火,夜晚显出美丽;爷爷则说起过去看到天空的星星,更有一种美好。
重庆收拾碎玻璃的题目,也是老人与年轻人的对比。
其二,新旧对比中蕴含着对当下现实的思考,需要考生思考当下生活的变化,以及价值选择出现的难题。
但新与旧,几乎是旧价值包含了肯定性,新的则是带来新的问题。
如何留住过去,珍惜过去无疑是好的,某种意义上也是必要的。
但新的生活变化,新的价值如何获得或者以何以何种方式获得肯定,则在考题中少有看到。
其三,材料题为求清晰和价值指向明确,多有简单的二元对立思维。
这也暴露今天中学语言教育和价值教育中的简单化的趋向。
对青少年当然要给予明确的价值指导,但我们过分简单的二元对立思考贯穿我们的语言和文学,这可能也是一个问题。
是否可以更加多元的思维培养,我以为是我们中学语文教育和价值培养中需要加强的,因为很多现实的情境和选择并不简单分明。
江苏、上海、安徽是二难选择,各自都有道理,或各自都打五十大板,这样的题目也是二分法。
思维有明显局限。
作文题是考思维的丰富和宽广,考文学写作的才能,尽可能避免简单二元对立,或二难选择。
有些省的题目就比较有发挥的余地,如,福建的题目关于空谷的想象,浙江的题目关于门和路的议论或叙事,我以为更能激发中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文学性的表达才华。
具体评点几个省的作文题:
首先来看广东作文题,这是一个材料作文:
黑白胶片的时代,照片很少,只记录下人生的几个瞬间,在家人一次次的翻看中,它能唤起很多永不褪色的记忆。
但照片渐渐泛黄,日益模糊。
数码技术的时代,照片很多,记录着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可以随时上传到网络与人分享。
它从不泛黄,永不模糊,但在快速浏览和频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点滴”也可能被稀释。
要求考生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这个题目立意很明确,有时代感和现实感,能与青少年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
黑白胶片与数码相比,能留给人们更多的记忆,其意在于高科技给今天人们还来很多的便利的同时,又把人们对生活往昔的记忆,以及很多珍贵的记忆冲淡了,不断的新的加入进来,旧有的东西已经没有更多的存在余地。
问题的深化不在于批评数码科技,而在于我们如何在借助数码科技的同时,能与更多的朋友分享,也能把一些美好的过去的留存下来。
再进一步,如今在数字化生存的时代,海量信息淹没人们的生活,过分热衷于传播的同时,能记住生活的点滴,那些珍贵和美好。
接下来看四川的作文题:
人,只有在自己站起来之后,这个世界才能属于他。
这句话引发了你哪些思考?
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这是一篇励志的题,中学生都很拿手,要写出个性不太容易,通常保险的写法,举三个古今中外的自己站起来的例子,再写自己的经历。
这能拿中等以上的分数,但要写出个性就要有点出奇出彩处。
不过,这就不容易了。
中学里练这种题目都成了套路,其实是难为了考了。
上海的作文题:
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
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
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这是关于二难悖论的题,自由与不自由,选择与被迫的问题。
但在逻辑上,这句话是有毛病的,逻辑上关联并不对等。
你可以选择……,在这一前提下,选择已经有了自由,可以选择也可以不选择。
但后一句话“你必须穿越”,这是大前题,“必须”是不可选择的,这已经是给定的大前提,这个大前提不能违背,如果“必须穿越沙漠”是大前提,那“可以选择”并不存在自由。
在“必须”这个不自由的大前提下,才有你选择穿越路径和方式的自由。
这只是说,你可以选择不同的路径和交通工具。
只有在这路径和交通工具的选择上是有自由的,比如汽车、徒步,或者选择越野车或直升飞机。
因为没有给出“方式”的具体选项,所以选择是自由的。
严格地说选择不存在自由不自由,只是选择的多样性问题。
自由是人们天天挂嘴边的词,但定义起来并不容易。
恩格斯说,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
霍布斯说,权利即自由。
胡适说:
“自由”是不受外力拘束压迫的权利,是在某一方面的生活不受外力限制束缚的权利。
康德说:
自由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自由是教你不想做什么,就可以不做什么。
更多的争论不一而足。
故上海这个题目稍有点不好把握。
要让学生议论自由?
引导学生思考一些更具有人文和思想性的问题,更有人生哲理的问题,是值得肯定的。
但题目的表述还要推敲。
江苏的作文题:
有人说,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只有青春是不朽的;也有人说,年轻人不相信有朝一日会老去。
这种想法是天真的,我们自欺欺人地认为会有像自然一样不朽的信念。
阅读材料,自选角度,题目自拟,体裁不限,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
这篇题目给出的材料也属于答案看上去像是事先给定的,因为“青春不朽”当然不可能,青春很快就会过去并完结。
其意就只能落在顺其意来——实则是反其意:
“青春是不朽的”来做文。
那就去写出种种伟人或英雄在青春时代就做出不朽功绩的故事,短暂的青春因此获得了永恒。
安徽的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表演艺术家和一位剧作家就演员改动剧本台词一事,发表了不同的意见。
表演艺术家说:
演员是在演戏,不是念剧本,可以根据表演的需要改动台词。
剧作家说:
剧本是一剧之本,体现了作者的艺术追求;如果演员随意改动台词,就可能违背创作的原意。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这个题目实在是不敢恭维,犯了几个错误,其一、要求把个别性问题上升为一般性问题,把具体问题变成普遍问题。
因为在某些情况下,演员是可以根据自己表演来改剧本的,剧作者或导演也会同意,这取决于谁牛X。
改不改剧本是一个权力博弈的游戏。
据说姜文、陈道明、巩莉都经常在演出中改剧本,而且根据自己的表演改得不错,事后都得到剧作家或导演的认可。
但另一些改动,演员与剧作家、导演争得不可开交。
故有些演员合同里就写明,不能擅自改动剧本,要听从导演云云。
其二、涉及到行业专业,这是电影、戏剧的专业问题。
没有什么定规。
不能变成普遍问题,也无法定下法规。
其实改不改,是否同意改,把导演漏掉了,在电影或戏剧中,导演说话才算数。
演员和剧作家有什么好争的?
作为考试题目可能是要考生讨论对规则的尊重,还是争论谁是老大,要听谁的?
都不明确。
湖北的作文题:
游客们来到山脚下,这里流水潺潺,鸟语花香。
游客问下山的人:
上面有好看的吗?
有人答没有,有人答有。
于是有人留在山脚赏景,有人继续爬山。
来到山腰,这里古木参天,林静山幽。
问下山的人:
上面好看吗?
有人答没啥好看的,有人答好看。
于是有人在山腰流连,有人继续攀登,来到山顶。
只见云海茫茫,群山隐约。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这个题目有点“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意思,或者“无限风光在险峰”,再与人生励志攀登联系起来。
重庆的作文题:
一个游客去波罗的海海滨度假,找到一处房屋,打算同房东--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签下租房合同。
老人劝他不妨先试住几天,看究竟合适不合适,再做决定。
游客住下后感到很满意。
到第5天,将要签合同时,却发生了一点意外:
一个精美的玻璃杯被他不小心打碎了。
他有些忐忑不安地打电话告诉了老人,老人说:
“不要紧,你又不是故意的,我过来签合同时再拿一个来。
”游客把碎玻璃和屋里的其他垃圾打扫了。
不久,老人来了,进屋后就问:
“玻璃杯碎片呢?
”游客回答说,已装进垃圾袋,放到门外了。
老人赶紧出门,打开垃圾袋看过后,脸色凝重地对游客说:
“对不起,我不再把房子租给你了。
”然后,老人仔细地将玻璃碎片一一捡了出来,放入另一个垃圾袋,写上:
“玻璃碎片,危险!
”
要求1,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准角度,明确立意;2,自拟标题,自选文体(除诗歌外),不少于800字;3,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这个题目可能有几层含义:
其一、要有人伦关怀,老人看重懂得体贴别人的人。
其二、做一件事情就要做到位,要彻底。
其三、要懂得垃圾分类?
故事很动人,但留给考生的发挥余地不大。
北京的作文题:
北京过去有许多“老规矩”,如“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不许管闲事儿”、“笑不露齿,话不高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作客时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忠厚传世,勤俭持家”等,这些从小就被要求遵守的准则,点点滴滴,影响了一辈辈北京人。
世易时移,这些“老规矩”渐渐被人们淡忘了。
不久前,有网友陆续把一些“老规矩”重新整理出来贴到网上,引发了一片热议。
“老规矩”被重新提起并受到关注,这种现象引发了你哪些思考?
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不少于700字。
老北京爱怀旧,老规矩在今天当然应该被强调,引发的思考无外乎今天人们已经淡忘了传统,中国传统的教育还是非常重要的,“谈谈老规矩”,这种题目让中学生做可能发挥的余地有限。
辽宁的作文题:
祖孙俩夜晚在高楼上欣赏城市美丽的夜景,孙子说万家灯火霓虹璀璨正是因为有了霓虹灯、有了电才使城市如此美丽,爷爷听后陷入沉思说在我小的时候没有电没有霓虹灯,我们可以看天上美丽的星星,那样的夜景也同样美丽。
阅读以上材料,选取作文的利益角度,题目自拟,800字以上。
这也是怀旧的题目,新旧对比。
过去是旧社会和新社会的对比,现在是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的对比,乡村和城市的对比。
这里的题意似乎农业文明的社会比工业文明社会要好。
不过,倒是引导青少年如何热爱大自然,不要过分沉迷于现在的工业文明和现代化的成果中,尤其是电子科技的成果中,多亲近自然——这无疑是对的。
这类主题可能靠议论文体写不出多少高深独到的道理,如果文体不限,通过做一篇夹叙夹议的记叙文,以情动人,以自己的独特经历来抒写,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果有本事,就继续爷孙二人的对话,写一个对话体的文章,也是一个容易出彩的形式。
福建的作文题:
提到空谷,有人想到的是悬崖,有人想到的是栈道桥梁。
”根据这句话,写一篇话题作文,不少于800字。
福建的高考题历年来都是别具一格。
一句话的材料,可发挥的余地很大。
它是在多样性上立论,二者没有直接的二分法。
可以笔锋一转,就谈自己的经验,从自己经历空谷的经验切入最好,有描写,有抒情,有记事,有议论,文本中可容纳的表现手法多样。
也可以写成对自己的心理的剖析,例如,一说到空谷,自己就想到悬崖,如果能把自己的心理和自己的人生写得真实透彻——但不能虚构得离谱。
真实和人生的故事动人是重要的,走这样的险峻叙述之路,可能会得高分。
浙江的作文题:
门与路,永远相连。
门是路的终点,也是路的起点。
它可以挡住你的脚步,也可以让你走向世界。
大学的门,一边连接已知,一边通往未知,学习、探索、创造,是它的通行证;大学的路,从过去到未来,无数脚印在此交集,有的很浅,有的很深。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你的所感所思,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今年浙江的题不错,门与路的意象,相互关联的方式也生动辩证。
不过,题目后一句关于“大学的门”的诠释有点画蛇添足,门与路可以是开放式的,由着考自己去联系、联想。
1.全国卷一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不少人因为喜欢动物而给它们喂食,某自然保护区的公路边却有如下警示:
给野生动物喂食,易使它们丧失觅食能力。
不听警告执意喂食者,将依法惩处。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这个题意是要尊重规律、遵从规定和纪律,还能有什么可发掘的?
如果扯到野生动物保护可能会算做偏题吧?
如果是这样,这个题目留下的议论空间和文体选择都很小,不算是多么高明的题目。
2.全国卷二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山羊过独木桥”是为民学校传统的团体比赛项目。
规则是,双方队员两两对决,同时相向而行,走上仅容一人通行的低矮独木桥,能突破对方阻拦成功过桥者获胜,最后以全队通过人数多少决定胜负。
因此习惯上,双方相遇时,会像山羊抵角一样,尽力使对方落下桥,自己通过。
不过,今年预赛中出现了新情况:
有一组比赛,双方选手相遇时,互相抱住,转身换位,全都顺利过了桥。
这种做法当场就引发了观众、运动员和裁判员的激烈争论。
事后,相关的思考还在继续。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这个争论其实很无聊,如果是比赛就遵守比赛规则,其中有没有二人抵角的具体的规定;如果有此规定,那就违背规则;如果没有就允许以更高超的本领通过。
如果是游戏,只是检验参与者以何种方式通过,那就没有什么方式不可以的。
关于规则定下了就不能更改,就必须遵守,这是现代立法的基本规则。
如果出现新的情况,只有在下一次修订规则。
这样的讨论是考什么?
考学生的见解?
还是他们对现代法律的理解深度?
我们的作文考试一直不明确,让作文考试总是承载着道德、政治、法制观念等等。
作文固然不能违背道德、政治、法则,要有正确的伦理道德价值和政治态度,要有正面的法则理解。
但不能把道德、政治、法律的含义作为主要的题意来讨论,因为对与错、正与反太过直接明显,就是说,这是没有什么道理可讲(自有公论),这个道理别人或老师、家长或社会上的人天天都在讲。
你要中学生讲出什么意见?
考场上能讲出什么意见?
我个人以为所有普遍性的、一般性的、公理性的观点,不要作为考场作文的题意设定,考生不可能有个人的见解超出这个圈定的范围。
3.全国大纲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农民工老王突发胃穿孔,被送进医院。
为救治这名贫困患者,医院开通“绿色通道”给他做了手术,又进行了十天治疗。
虽然老板主动送来5000元,老王仍欠下4000多元医药费,而医院默许他出了院。
老王刚一康复就回到了工地:
“哪怕打工还钱再难,我也得努力。
是医院和老板救了我。
”可欠款还是像石头一样压在他心上,最终,老王鼓足勇气找到医院,说出了想在医院打工抵债的心思。
院方深受感动,聘他为陪检员。
老王也特别敬业,作为曾经的患者,他格外懂得怎样帮助病人。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这是好人好事,劳动人民的美德和高风亮节,讴歌就可以取得中等以上的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