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3课时工业革命精品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1.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3课时工业革命精品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3课时工业革命精品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1.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3课时工业革命精品讲义新人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3课时工业革命精品讲义新人教版必修1
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1.“蒸汽时代”:
①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②重大发明创造;③英国成为“世界工厂”;④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2.“电气时代”:
①重大发明成就;②垄断组织;③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蒸汽”的力量1.工业革命
(1)条件
(2)表现
(3)影响
2.打造“世界工厂”
(1)原因
(2)影响
3.世界市场的孕育和成熟
(1)形成条件
(2)形成标志:
19世纪中期,日本的“开国”、澳大利亚成为英国的殖民地、印度完全被英国控制及中国的“门户开放”。
(3)成熟标志:
19世纪,资本主义国家按照自由主义原则确立了资本的自由流动、安全与增值的国际经济交流的基本准则。
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
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40年代的英国工业革命,首先从棉纺织业开始,纺织技术革新推动工业的发展,确立了新的生产组织管理形式——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
在动力方面,瓦特改良蒸汽机,广泛应用于生产,人类历史进入“蒸汽时代”,利用蒸汽机作动力的汽船和火车,促进了人类交通发展。
英国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学法点睛本知识点可归纳为四个“一”
巧记速记
1.
2.
实录
第一次工业革命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发明的成果多为生产实践经验的总结。
发明过程为:
纺织→动力→交通。
以蒸汽机的发明为标志,资本主义进入“蒸汽时代”。
,走向整体的世界
1.第二次工业革命
背 景
概 况
影 响
①19世纪下半叶,欧美主要国家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政治局面相对稳定;②世界市场初步形成;③大量资本的积累;④科技的成果和创新
①中心发源地:
美国和德国;②标志:
1866年,德国西门子发明第一台发电机;③应用:
电灯、电话、电车、电影放映机
①推动了钢铁工业、汽车工业、石油工业、化学工业的发展及农业的变革;②新兴产业兴起,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组织
2.瓜分世界的狂潮
(1)背景
(2)目的:
寻求和扩大投资场所。
(3)概况:
19世纪末,德、美、日等后起帝国主义国家成为英、法、俄的强大竞争对手,要求重新瓜分世界。
3.世界连接为一体
(1)原因: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化趋势。
(2)时间:
19世纪末20世纪初。
(4)影响
学法点睛本知识点归纳为“一、一、一”
史观史论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既有进步性又有局限性,一方面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带来了环境的破坏和贫富分化的加剧。
实录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是生产技术革新的需要推动了新技术的发明。
第二次工业革命则是科学技术研究取得突出成就,转化为生产力的结果。
实录二
帝国主义国家瓜分世界的争夺,实际上是对世界殖民地的一次重新分配,是争夺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的斗争,实质上反映了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实录三
在世界市场中,欧美工业化国家是中心,而亚非拉广大国家和地区沦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
,“蒸汽”的力量
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推动工业资产阶级对外强占商品市场与原料产地,世界各地许多国家和地区被迫沦为列强的经济附庸,19世纪60~70年代,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角度1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
提示:
(1)可能性
①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②英国资产阶级通过殖民掠夺和圈地运动,扩大了资本积累,增加了雇佣劳动力。
③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大量的生产技术和科学知识。
(2)必要性:
英国具有广阔的市场,在争夺殖民地战争中取得胜利,成为最大的殖民国家,工场手工业的生产已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的需求,所以需要在工业生产领域进行革命。
角度2手工工场与工厂有何异同点
提示:
(1)相同点
①都是资本主义的生产组织形式,因而都是以雇佣工人的劳动分工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生产。
②都采用分工协作的方式提高生产率。
(2)不同点
生产工具
生产规模
生产分工
劳动纪律
手工工场
手工生产
较小
较粗
松散
工厂制度
大机器
较大
细密
严格
角度第一次工业革命
(xx·天津文综,5)下图为首届世界博览会展馆。
这届世博会反映了( )。
①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②西方列强对世界的掠夺 ③英国的兴盛与强大 ④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点拨 本题主要考查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形成等有关史实。
观察图片,从图中信息“1851年”“伦敦”等,可以判断这是19世纪中期英国举办的首届世博会。
迁移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有关史实进行判断。
19世纪中期,正处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处于“世界工厂”的地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故①③④符合题意。
从图中反映不出西方列强对世界的掠夺,排除②,答案为C。
答案 C
1.阅读材料:
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
——[英]迪恩和科尔:
《英国经济的增长》
请回答:
(1)材料中各行业就业人数比例有何变化趋势?
(2)本材料在研究学习“英国的工业革命”方面有何实用价值?
答案
(1)服务业、工业就业人数直线上升,农业就业人数大幅下降。
(2)以数据形象直观地说明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经济结构、人口结构和职业结构;第三产业兴起,推动了英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
,走向整体的世界
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列强加紧对外侵略扩张,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世界被瓜分殆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角度1全面理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
提示:
(1)从生产力发展角度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使当时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国际化,结束了许多国家和地区长期存在的孤立、闭塞的陈旧经济体系,促进了世界贸易和生产力的发展,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
(2)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在客观上向世界传播了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结束了人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上的狭隘性,开始向现代文明转化。
(3)从道德角度看,世界市场的形成是西方列强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宰割、奴役的产物,不仅使亚非拉国家遭受不等价交换的剥削,而且把他们变成发达国家的经济附庸。
角度2世界市场的形成特点
提示:
其形成过程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对全球的侵略扩张逐步实现的。
(1)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是世界市场形成的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伴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完成而完成。
(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也是殖民扩张的过程。
在世界市场中,欧美工业化国家是中心,而亚非拉广大国家和地区沦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
角度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xx·上海单科,33)下图是一幅创作于1903年的漫画,其主旨是( )。
A.批评洛克菲勒控制全球石油贸易的企图
B.讽刺洛克菲勒给予芝加哥大学的资助来自于巨额利润
C.嘲笑芝加哥大学依傍寡头,接受洛克菲勒的蝇头小利
D.抨击洛克菲勒谋求垄断全球石油贸易,用助学美化自己
点拨 漫画的主旨是阐明洛克菲勒控制全球石油贸易,顺带表明用助学美化自己,故D为最佳答案。
A项忽略了助学芝加哥大学这一细节,B项夸大了助学芝加哥大学这一细节,C项则是对漫画主旨的误解。
答案 D
2.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 1854~1856年间英国出口贸易中,原材料占7%,食品占8%,工业制造品占85%。
同期的进口贸易中,原材料占61%,食品占33%,工业制造品仅占6%。
出口的工业品,从日常消费品到各种生产机械设备,几乎无所不包。
制成品占领1/2的世界市场,工业品占领1/3的世界市场,其中,棉布占世界产量的1/2以上。
请回答:
(1)材料中一系列数据反映了英国对外贸易的什么特点?
(2)本材料在学习“工业革命对英国的影响”方面有何价值?
答案
(1)特点:
①英国对外贸易中出口的多是工业制成品,进口的多是原材料。
②贸易范围遍及全世界。
③在国际贸易中占绝对优势地位。
(2)价值:
说明工业革命大大增强了英国的实力,使其逐步取得了“世界工厂”的地位。
,两次工业革命
项目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时间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19世纪中后期~20世纪初
显著标志
蒸汽机的使用
电力的广泛应用
发明者
技师、工人
科学家、工程师
起始部门
棉纺织业(轻工业)
重工业
科技含量
科学未与技术真正结合
科学指导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
重要国家
英国
德国、美国
生产组织
工厂取代工场
垄断组织产生
角度为什么说工业革命促成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提示:
(1)机器大工业产品丰富,需要广阔的市场和原料产地;
(2)资产阶级竭力在全世界拓展市场,抢占原料产地,使世界贸易的范围规模扩大,因而促成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角度工业革命的成果
(xx·广东文基,31)从交通运输的角度看,代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是( )。
A.蒸汽机车B.内燃机车C.电力机车D.汽车
点拨 蒸汽机车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内燃机车、电力机车、汽车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答案 A
3.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 新生的工业能够这样成长起来,只是因为它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了作坊,从而把中等阶级中的劳动分子变成工人无产者,把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工厂主;它排挤了小资产阶级,并把居民间的一切差别转化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请回答:
(1)根据材料,说明工业革命的核心内容。
(2)根据材料,概括说明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关系的变化。
答案
(1)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操作,用工厂代替作坊。
(2)产生了近代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两大对立阶级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第一
层
级
考情感悟
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属于课标、考纲的重点内容
英国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特点、技术发明、对世界市场以及东西方社会经济、政治、思想观念、社会风俗、自然环境的影响成为历年的重点命题区域
江苏、上海、浙江、北京等多地出现非选择题命题形式,选择题各地近几年均有所涉及
第
二
层
级
深层探秘
从历史角度:
是一场近代化运动,实现了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工业化和城市化产生了新的社会问题:
贫富分化,城市人口膨胀,住房拥挤,环境污染等弊端
从现实角度:
形成了现代意识:
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时间意识、风险意识、变革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
符合近几年高考的新动向,值得重点关注
工业革命的力量
工业革命的影响
【示范1】(福州模拟)右图反映了1877年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
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形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革命的开展推动了工业化的进程
B.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C.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展
D.手工工场的迅速发展
答案 A
【示范2】(漳州模拟)下图为英国历史上申请专利数的变化状况。
导致此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君主立宪制的确立B.工业革命的发展
C.大陆均势政策的推行D.标准化生产方式的出现
答案 B
(5年14考)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一
层
级
考情感悟
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属于课标、考纲规定的重点内容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特点、垄断的形成、对世界市场的推动成为历年命题的主要区域
上海、天津出现非选择题,安徽、江苏、重庆、海南在此处命题
第
二
层
级
深层探秘
从历史角度:
内燃机解决了长期困扰人类的动力不足问题,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工业的产生。
比较健全的以代议制民主、政党政治和公民自由为特征的资本主义政治模式逐渐形成
从现实角度: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得到诠释;与时俱进,敢于挑战、勇于创新才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道路。
对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也必将是高考的重点区域
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力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示范3】(德阳质检)读图,关于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指数变化动力表述最准确的是( )。
A.工业革命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的经济推动力更大
D.政治革命
答案 C
【示范4】(邢台模拟)下表反映了英、美、德三国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的变化。
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时间
英国
美国
德国
1860年
27.5
9.1
6
1900年
19
13
12
A.经济危机的影响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
C.交通运输的改进D.世界市场的形成
解析 理解“到1900年世界贸易中英国下降,美国、德国上升”这一信息,即可判断出B项正确。
答案 B
(5年5考)世界市场的形成
第一
层
级
考情感悟
世界市场的形成是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属于课标、考纲的重点内容
世界市场形成的条件、方式、基本历程以及带来的影响是历年考查的重点
山东、广东、宁夏、上海在此处命题
第
二
层
级
深层探秘
从历史角度:
加强了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联系,是工业社会到来并改造传统农业社会的结果,是人类文明和人类社会自我完善过程中的巨大进步
从现实角度:
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强有力的中央政权、强大的武力后盾,是世界市场中获取主动和优势的重要因素。
对当前我国走向世界有着重要借鉴意义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标志
【示范5】19、20世纪之交,“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
不管反动派怎样惋惜,资产阶级还是挖掉了工业脚下的民族基础。
”这段话的正确含义是( )。
A.资产阶级革命是历史的倒退
B.民族运动在世界范围内趋于消亡
C.资本主义生产不需要民族基础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解析 抓住题目中“19、20世纪之交”以及“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不难选出D。
答案 D
【示范6】(宝鸡模拟)一篇论文把巴拿马运河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等作为重要证据。
该论文的主题最可能是( )。
A.美国经济的崛起
B.工业革命在欧洲的扩散
C.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解析 论文隐含了“物资、人员、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及世界各地联系的加强,与世界市场形成的内涵一致,故D项正确。
答案 D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4讲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新人教版
1.(xx·吉林摸底)1902年荣德生说:
“民以食为天。
机制面粉质细色白,必定会代替土粉。
……外国人以‘洋人食用’为借口……朝廷对面粉是不抽税的,开粉厂有利可图。
”他还忘不了在香港码头上看到轮船上装的多是面粉,那面粉是从英国、美国运来的。
下列不能反映荣氏兄弟准备投资办厂的原因是( )
A.受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B.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C.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D.外商企业获利的刺激
解析 依据题干时间“1902年”,当时实业救国思潮影响民族工业发展,故排除A项;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推动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故排除B项;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是在一战期间(1914~1918年),与题目时间不符,故C项正确;外商企业获利的刺激是促进民族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故排除D项。
答案 C
2.(xx·广东汕头高三期末)下图是1913年的一个香烟盒的封面,作为直接证据,该史料可用于研究( )
A.洋务企业的兴衰B.民族工业的产生
C.实业救国思潮D.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解析 材料是民国初年,此时洋务运动已经破产,故A项错误;民族工业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前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图片关键词1913年、“爱国”和“南洋兄弟烟行”等关键词,反映的是民国初年发展实业挽救民族危亡的史实,故C项正确;马克思主义最早中国化是指毛泽东思想,也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C
3.(xx·浙江杭州质检)下表摘编自汪敬虞《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中“1913~1918年外国输华棉纺织品总值变化表”(单位:
千万两)
年份
棉纱
棉织品
1913
72537
109882
1914
67091
111168
1915
68415
80885
1916
63977
72705
1917
66501
93449
1918
55573
95807
下列选项中,不能反映表格中数据变化原因的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B.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为民族工业发展扫除一些障碍
C.南京国民政府采取发展经济政策,促进民族工业发展
D.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于1927年,其采取经济政策是1935年,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 C
4.(xx·江苏苏北四市质检)下表据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绘制。
表中数据表明( )
年代
钢(吨)
生铁(吨)
煤(吨)
锰矿石(吨)
1935年
256565
787061
36091747
31400
1936年
414315
809996
39902985
43400
1937年
556347
958683
37230469
79187
A.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成效显著
B.国家实现统一且社会稳定
C.国防工业体系已经初步形成
D.列强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解析 材料反映1935~1937年钢、生铁、煤、锰矿石等产量增加趋势,这是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成效,故A项正确;1935~1937年,国共内战,没有实现统一,故B项错误;材料只反映钢、生铁、煤、锰矿石等产量增加趋势,不能说明国防工业体系已经初步形成,故C项错误;列强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是在一战期间,故D项错误。
答案 A
5.(xx·江苏南京、盐城质检)1931年,《中国矿业报告》记载:
“能与外煤相竞争者,唯山东枣庄中兴煤矿公司。
”至1936年底,中兴公司已拥有3座近代化的大型矿井和台枣铁路,还拥有3个大公司、5个厂、29个分销厂以及码头等设施。
此时,中兴煤矿公司的发展主要得益于( )
A.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侵略B.政府政策的支持鼓励
C.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兴起D.西方国家的经济危机
解析 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侵略,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兴起,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C两项错误;1927~1936年,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商业,因此中兴公司得以发展,故B项正确;西方经济危机属于外因,不是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
答案 B
6.(xx·河南郑州质检)《宜昌大撤退铭文》记载,1938年民生实业公司总经理卢作孚临危受命,抢运近10万吨物资设备和3万人员如期转移入川,有人后来将“宜昌大撤退”比喻为中国实业史上的“敦刻尔克大撤退”。
中国本次大撤退的主要作用是( )
A.滞碍日军对沿海地区的资源掠夺
B.保存争取抗战胜利的物质力量
C.改变中国工业结构的地理布局
D.奠定民族资本主义黄金发展的基础
解析 转移物资并不能滞碍日军对沿海地区的资源掠夺,故A项错误;敦刻尔克大撤退就是为以后的反攻保存有生力量,而把“宜昌大撤退”比喻为中国实业史上的“敦刻尔克大撤退”就是强调为以后的胜利保存力量,故B项正确;C项有合理性,但不是主要作用,故C项错误;民族资本主义黄金发展已经在抗战前出现过,故D项错误。
答案 B
7.(xx·辽宁沈阳二中月考)《字林西报》报道:
1927年5月14日,上海最著名的买办世家席宝顺的儿子以反革命罪被捕,五天后,以认捐20万元的国家事业费被释放;5月16日,上海最大的酒业商人赵继镛被以同样罪名逮捕,交20万元后释放;棉纺织厂主许宝箴的儿子以共产党罪名被捕,交67万元后释放……。
材料说明( )
A.蒋介石政府勒索敲诈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B.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C.近代民营企业发展缺乏安全的国内环境
D.国民政府在上海对企业征收重税以镇压革命
解析 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以认捐20万元的国家事业费被释放、交20万元后释放、交67万元后释放三个事例反映的共同的本质问题是近代民营企业发展缺乏安全的国内环境,其实这也是阻碍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故本题选择C项。
答案 C
8.(xx·陕西西安高三期末)据统计,在抗战时期,大后方主要产品的产值中,私人资本工业所占比重由1938年的78.8%降至1944年的46.3%。
1947~1948年,国统区私人工业资本仅仅恢复到1936年水平的78.6%。
出现这一历史现象的原因是( )
①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掠夺 ②政府实行经济统制政策 ③日本在华大量开设工厂 ④官僚资本的垄断与排挤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 从数据来看,抗日战争时期民族工业发展受挫,其原因是①②,④是国民政府统治后期民族工业日益萎缩的原因,③并不是题干两个时期制约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故A、B、D三项错误,C项正确。
答案 C
9.(xx·山西太原模拟)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
下列各项中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在短暂春天时期,在一些主要工业部门,外国资本仍然超过民族资本
B.1935~1936年间,工商业产值增长速度创历史最高纪录
C.抗日战争时期,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布局发生重大改变
D.欧美列强的经济侵略,是抗战后民族工业陷入困境的主因
答案 D
10.(xx·浙江金华十校高三期末)据《解放日报》载,“今天的上海是真的‘美化’了。
美国货充斥了市场的每一个角落……难怪有人说:
‘中国人民从吃到用,要全部美式配备了’!
”这种情况( )
A.与《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署有关
B.体现了抗战时期美国的对华援助
C.加速自然经济瓦解,促进民族工业发展
D.反映出当时美国已独霸中国市场
解析 1945年抗战胜利后,美国积极进行全球性扩张,对华采取扶蒋反共的政策,与中国签署《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故A项正确;材料中是解放战争时期,故B项错误;外国商品入侵挤压了民族工业发展,故C项错误;“美国已独霸中国市场”说法绝对,故D项错误。
答案 A
11.(xx·山东泰安质检)下图为某学生绘制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曲线图”。
该图中有一处明显错误,它是( )
A.A—B段B.D—E段
C.C—D段D.B—C段
解析 A—B段反映出民族工业的兴起,呈现上升趋势,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D—E段中1927~1937年即国民政府前期民族工业较快发展,应该呈现上升趋势,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C—D段反映出民族工业19世纪末的初步发展,以及一战期间的短暂发展,呈现上升趋势,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B—C段反映出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