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巷道掘进工作面瞬变电磁超前探水监测系统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71467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3.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巷道掘进工作面瞬变电磁超前探水监测系统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2巷道掘进工作面瞬变电磁超前探水监测系统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2巷道掘进工作面瞬变电磁超前探水监测系统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2巷道掘进工作面瞬变电磁超前探水监测系统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2巷道掘进工作面瞬变电磁超前探水监测系统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巷道掘进工作面瞬变电磁超前探水监测系统研究报告.docx

《2巷道掘进工作面瞬变电磁超前探水监测系统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巷道掘进工作面瞬变电磁超前探水监测系统研究报告.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巷道掘进工作面瞬变电磁超前探水监测系统研究报告.docx

2巷道掘进工作面瞬变电磁超前探水监测系统研究报告

 

巷道掘进工作面瞬变电磁超前探水监测系统

 

研究报告

 

XX大学

2018年5月

摘要

巷道掘进超前探水是煤矿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目前多采用电磁法进行单点探测与预报。

项目在现有瞬变电磁单次测试基础上,通过对测试装置的改进,实现对巷道掘进前方含水异常体的实时监测,提高了超前探水预报的时效性和分辨能力。

(1)通过构建井下瞬变电磁探水数据采集系统,并搭载现有井下光纤等远程传输系统可实现井上下实时通讯、测试与预警,填补井下巷道掘进工作面的无实时监测系统的空白;

(2)改进瞬变电磁一发一收线框为一发多收的采集装置,提高了现场数据采集率和探测分辨程度;(3)井下数据采集站的自动化设计,操作简单、快捷,大大的提高工作效率;(4)利用掘进工人三班中检修时间来完成数据采集,实现一种交叉掩护式探测,做到巷道掘进过程中的全覆盖动态监测预报。

室内模拟及井下探测试验表明,利用该技术可以有效地超前预测煤矿巷道掘进头前方的富水异常,为及时采取水害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关键词:

瞬变电磁超前探水动态监测实时成图地质异常采集站监测系统

 

一、概论

1.1煤矿水害问题现状

水害是仅次于瓦斯爆炸的煤矿重大灾害,在煤矿重、特大事故中所占比重较大。

2005年全国煤矿共发生水害事故109起、死亡605人,其中1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水害事故13起、死亡360人,分别占全国煤矿特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的22.4%和20.7%。

同比分别上升160%、233.6%;2006年1~7月,全国已发生煤矿水害事故53起,死亡259人。

其中,重大透水事故20起,死亡104人;特大以上透水事故4起,死亡114人。

特别是山西省左云县张家场乡新井煤矿“5·18”特别重大透水事故,导致56人遇难。

国家安监局数据统计,2011年全国煤矿发生水害事故20起,死亡192人,重大以上(10人以上)水害事故6起、死亡72人;在2012年全国发生水害事故15起,死亡116人;在2013年2月3日,XX淮北矿业集团在宿州境内的桃园煤矿南三采区掘进工作面发生透水事故。

事发时井下有444人正在作业,最后幸运443名工人安全升井,有1人失踪。

2013年 3月11日,黑龙江龙煤集团鹤岗分公司振兴煤矿透水事故,25人被困,最后九人遇难,14人升井,众多事故表明水害防治任务刻不容缓。

图1-1煤矿事故统计表

在我国,煤田地质条件十分复杂,受水威胁的煤炭储量占探明储量的27%,受底板岩溶水威胁的矿井高达222处,占统配煤矿矿井总数的48%以上,其中受水威胁较严重的矿井有171处,受水威胁的储量为6660Mt,占统配煤矿总储量的18%,有51对矿井随时都有突水的可能。

对于像徐州、淮南、枣庄、峰峰等这样的老矿区,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增大,综合机械化采煤、放顶煤技术的普遍应用,水害对综合工作面生产的影响日益突出,在已有的事故报告中由于水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可达数百亿元计。

例如2005年8年7日广东省梅州市大兴煤矿发生特大透水事故,死亡123名矿工,所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上亿元,同时也给政府造成了国际国内社会的极不利影响。

XX四大矿业集团相关矿井的生产同样深受其害,煤层开采过程中受到来自底板灰岩水的威胁,且产生过不同程度的人员及财产损失。

矿井水害作为影响矿井安全生产的五大灾害之一,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所以对于煤矿生产现场的地下水探测和危害的防治不容忽视。

1.2矿井水害探测方法

近年来,随着我国各大矿区矿井开采纷纷向深部进行,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地质问题越来越复杂,井巷开拓及工作面生产中面临的防治水任务也越来越艰巨。

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岩层水体的承压越来越大,在这样的高承压条件下,巷道掘进头前方的构造破碎带、裂隙发育区及承压水富水区等对巷道的掘进工作造成了巨大威胁,为保证安全掘进,需要进行超前探测。

就巷道掘进突水而言,要做到提前预报并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关键在于进行有效的超前探测。

目前井下水害防治巷道掘进工作面的探测方法主要有传统的钻探和地球物理探测。

而矿井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有矿井直流电阻率法、地震波勘探法和矿井瞬变电磁法等方法(表1-1)。

表1-1三种探测方法对比表

优缺点

矿井直流电法

地震波勘探法

矿井瞬变电磁法

优点

信号采集分辨能力高,对低阻异常体反映灵敏,信号保真等

保证成像真实性;构造定位精确性并获得围岩力学规律的空间变化;

分辨率更高,探测盲区小,体积效应小,旁侧影响小,测量速度快,轻便

不足

属于接触式探测,其施工过程相对复杂,工程量较大。

探测面状导含水构造,施工复杂且探测范围具有局限性。

剔除来自回线平面上下(或两侧)地层异常体确认

对于直流电法勘探是测定岩石电阻率。

在数据采集过程中受巷道长度和接地条件的限制,其探测效果及工作效率受到极大的影响。

其观测方式受到相应制约,工作效率低信息量小,而且更难从多种电极排列去研究地电断面的特征、结构与分布。

因此,所提供的关于地电断面的地质信息贫乏,资料解释存在相对困难。

对于直流电法的电极的布设工作量较大,投入工作量大,却对全空间范围的地质构造情很难做出推断。

同时由于矿井内的特殊环境,在检测中受到测量深度的限制,需要多次勘测,不能及时、快捷的将监测数据实时分析处理。

而地震波勘探法基于反射地震勘探原理,采用隧道多次覆盖观测系统采集数据,通过能量分解与合成、波场分离、深度偏移等处理技术,主要用于长距离获取隧道前方不良地质体(断层、陷落柱、结构薄弱面等)的位置与形态的判断,很少运用于前方含水构造体的判断与分析。

而目前矿井在超前探测中多采用瞬变电磁的探测方法。

1.3探测技术的应用分析

针对现有常用探测手段之一,瞬变电磁探测而言,其又存在不足之处。

瞬变电磁在井下,施工方法相对于直流电法而言,属于非接触式探测。

由于井下施工环境与地表不同,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在巷道掘进工作面一般探测方法为单次探测,控制距离为工作面前方10m~120m左右。

一道发射一道接收的同心回线方式数据采集量小,对前方含水异常控制程度低;再者由于井下测量环境,采用边长小于2m的多匝小线框,因此与地面瞬变电磁法相比具有数据采集工作量小,信息量不足效率不够高;多匝小回线形式增大了发射、接收线框的瞬态过程,线圈自感和互感造成发射电流关断时间过长,导致早期数据不可用,并且极易丢失浅层的地电信息,不利于对异常特征分辨和解释;井下各种金属支护、铁轨、管道、电缆等金属良导体对数据采集影响较大,降低了信号的分辨能力;巷道掘进中根据生产进度进行多次勘测,其分析结果具有滞后性,超前探测频繁,探测数据量有限,不能满足矿井对安全高效生产的技术要求,其对生产的指导意义存在不足。

图1-2巷道掘进头工作示意图

关于巷道掘进头前方超前探测构造破碎带,裂隙发育区,岩溶,陷落柱等富水异常区对巷道安全掘进预防水害事故的发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也是多年来学术界和实践中未能彻底解决的一个难题。

而总结近年来我国煤矿水害发生的基本规律,在矿井水害发生位置方面,主要发生在矿井采掘巷道的迎头,由于掘进过程中遇到隐伏导水构造(掘进前未探知)造成不同水源的水突入矿井。

其他采掘活动所引起的矿井突水灾害较少。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井下隐伏型导水构造精细探测技术落后,导致不能及时准确的探测到采掘过程中遇到的未知隐伏导水构造。

面对存在的上述的复杂的构造发育等地质问题,以及现有发展的矿井瞬变电磁仪的发展现状来看,不论是从设备还是技术水平,都存在其不足之处。

对于巷道掘进头目前来看也没有相应的监测设备。

巷道掘进过程中的只是进行重复探测,没有实时监测系统,对于信息,数据的采集控制程度低,巷道掘进中根据生产进度进行多次勘测,其分析结果具有滞后性。

水害分析的准确性也不够完善。

于是提出可以采用瞬变电磁技术监测巷道采掘工作面内前方空间不同位置、不同形态含水构造,为预防矿井水害事故发生提供技术参数。

 

二、瞬变电磁探测原理及现状

2.1瞬变电磁探查基础

煤矿巷道掘进主要是在煤系地层中进行,对于不同地层的电性特征分布,通常表现为:

煤层电阻率值相对较高,砂岩次之,粘土岩类最低。

由于煤系地层的沉积序列比较清晰,在原生地层状态下,其导电性特征在纵向上固定的变化规律,而在横向上相对比较均一。

当存在构造破碎带时,如果构造不含水,则其导电性较差,局部电阻率值增高;如果构造含水,由于其导电性好,相当于存在局部低电阻率值地质体。

综上所述,当断层、裂隙和陷落柱等地质构造发育时,无论其含水与否,都将打破地层电性在纵向和横向上的变化规律。

这种变化规律的存在,为以岩石导电性差异为物理基础的矿井瞬变电磁法探查提供了良好的地质条件。

2.2瞬变电磁探测原理

瞬变电磁法测量装置是由发射回线和接收回线两部分组成,工作过程分为发射、电磁感应和接收三部分。

瞬变电磁法属时间域电磁感应方法。

其探测原理是:

在发射线圈供入的发射电流,就在该线圈周围建立了频率和相位都相同的交变磁场,称其为一次场。

若这个磁场穿过地下良导体,则由于电磁感应,可是到体内产生二次感应电流(为涡旋电流)。

这个电流又在周围空间建立了交变磁场,称其为二次场(利用接收线圈接收二次场)。

如果没有良导体存在时,将观测到二次场快速衰减的过渡过程;当存在良导体时,由于电源切断的一瞬间,在导体内部将产生涡流以维持一次场的切断,所观测到的过渡过程衰变速度将变慢,对其观测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对地下地质体的相关物理参数进行解释。

图2-1瞬变电磁法原理示意图

瞬变电磁场在大地中主要以扩散形式传播,这一过程中,电磁能量直接在导电介质因传播而消耗。

由于趋肤效应,高频部分主要集中在地表附近,且其分布范围是源下面的局部;较低频部分传播到深处,且分布范围逐渐扩大。

通过对全空间均匀介质和水平层状介质理论视电阻率曲线进行时深转换结果分析,可以对地质体视电阻率异常等结构、构造特征进行研究。

图2-2TEM衰减曲线(探测的根据)

2.3瞬变电磁数据计算

瞬变电磁法数据处理是将回线组合测量到的不同时间感应电位函数换算成反映地下导电介质电性分布规律的不同时间视电阻率函数。

其处理过程主要包括预处理和核心处理部分,其中预处理功能是获得有效的感应电位曲线,而核心处理是为获得合适的电阻率测深数据。

(1)电阻率计算问题

矿井瞬变电磁法目前大多沿用通用的早、晚期视电阻率换算公式,其中晚期视电阻率仍采用经典的半空间均匀场晚期计算公式:

式中:

为视电阻率;为真空中的磁导率;C为近似系数;S为单匝发射回线线圈面积;s为单匝接收回线面积,单位均为m2;N为发射线圈匝数;n为接收线圈匝数;V和I为感应电动势和电流,其单位为V、A;t为二次场衰减观测时间,单位为s;V/I为接收的归一化二次场电位场值C为近似系数。

由井下全空间、线圈特性及围岩电性共同决定,如果不考虑该系数则实际计算出来的视电阻率值偏小。

C值的具体取值可依据实际探测区域岩体真电阻率值,通过在探测区域的应用验证对比来反复推求获取,并作为经验值使用。

(2)深度的计算

将时间-视电阻率曲线转换成深度-视电阻率曲线是一个关键步骤。

理论上瞬变电磁深度基于均匀介质瞬变场的扩散深度即均匀大地中,在任意时刻t时最强瞬变场所在深度称之为扩散深度,以表示,则:

计算某一测道深度时,设前一个测道的时间和计算深度分别为和,本测道的时间,晚期电阻率本测道计算深度为:

由此可得出测道的深度为:

这里K为扩散速度数学模型换算系数,由于矿井瞬变电磁法回线组合形式和背景干扰与地面不同,其探测深度与地面也不同。

在计算深度时必须增加校正系数,通过理论模型和实际资料验证,K较为关键,它可以根据长期大量的试验获取,并要根据矿井探测方向的地质预想剖面或岩性柱状加以取值,煤、岩及不同岩层K值均不相同,因此在进行深度转化时对K的取值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而定,可结合钻孔或地层资料有针对性地转换。

(3)异常校正技术

井下瞬变电磁测量巷道中,周围金属物主要有铁轨、工字钢、锚杆支护、锚网、电缆、巷道侧帮排水管道和运输胶带支架等。

由于工作面各个位置支护条件不同,导致测量背景值不同,必须进行数据校正,剔除假异常。

这些金属设施会产生很强的瞬变电磁响应,是矿井瞬变电磁法勘探主要噪声;假设测量装置条件和环境都相同,没有干扰和有干扰因素下的电阻率分别为和,则,其为校正系数。

通过在井下实测可以获得值,因此可以得到各时间窗口的校正系数,根据每个时间窗口校正系数对原始计算电阻率校正即可得同一背景场下的电阻率。

用实际测量结果除以各时间窗口的校正系数,得到校正后视电阻率值,使数据更接近正确的地下地质信息。

2.4瞬变电磁国内外同水平研究分析

2.4.1国外研究水平

瞬变电磁法在西方始于上世纪50年代,前苏联、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地球物理学家在基础理论、应用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开展了大量应用实验工作。

瞬变电磁法起初多是用在铜多金属硫化矿床的探测上。

在国外在深部找矿勘查中,瞬变电磁法也已成为常规勘查方法之一。

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近十几年来,瞬变电磁仪经过五次改进更型。

性能稳定、实用可靠的商品化瞬变电磁仪器始于上个世纪70年代初期,而且主要为地面勘探。

其中最先推出商品仪器的为加拿大CRONE地球物理公司,加拿大CRONE地球物理公司的DigitalPEM地面探测系统,匹配2.4kW和4.8kW二种发射机,发射机的发射电流下降沿固定模式有200μs、300μs、500μs、1000μs、1500μs五种,发射线圈为任何状态、任何大地耦合条件下,发射机都可自动调整发射电流下降沿时间保持不变,接收传感器为棒状探头,探头脚架为可调式支架,能方便地调节探头地状态以满足测量三分量的要求,工作装置主要为中心回线、定源大回线等,其地面探测效果显著。

2.4.2国内研究水平

国内的瞬变电磁研究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近年来由于市场的需求,多家大专院校、研究所和仪器生产厂家进行研制,目前勘查中或多或少在应用的有六、七种类型之多,而且研制瞬变电磁探测仪也多为地面探测。

矿井瞬变电磁法则是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在矿井下巷道内探查其周围空间不同位置、不同形态含水构造的矿井物探方法之一,对其研究的科研院所,生产厂家很少。

YCS40(A)型矿井瞬变电磁仪为福州华虹智能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与XX惠洲地下灾害研究设计院共同开发研制,为世界上第一款矿井本安型瞬变电磁仪,于2009年研制生产。

之后该公司由研发升级二代产品YCS256(A)型矿井本安型瞬变电磁仪。

在目前矿井水害防治中,运用该类仪器可以探查相对富水区,为煤矿钻孔探放水提供指导依据掘进巷道超前探测迎头前方赋水性,圈定相对富水区位置,指导防治水工作,效果显著。

2.4.3现状综述

相比较而言,国外瞬变电磁仪器整体性能优于国内产品,功能较为完善、性能稳定。

国内瞬变电磁仪存在一定的缺陷。

在解释技术方面,根据各种杂志和网络文献TEM成果资料显示,在实际应用的反演或成像方面,国内外基本处于同一水平,一维反演和二维电阻率成像仍是矿井TEM实用的解释手段。

关于瞬变电磁数据算法,在国内外公认均匀场晚期数据计算。

但在国产仪器应用上需要设备完善和配套数据处理软件的开发来实现对复杂地电条件下地质异常的解释。

综上分析,国内现有的瞬变电磁探测研究分析多以技术应用为主体,对于设备探测方法和相关配套数据软件的研究相对较少。

三、瞬变电磁监测设计思路

3.1项目研究路线

图3-1监测系统设计思路示意图

3.2设计基础

项目的设计是针对现有的瞬变电磁井下探测的基础装置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基于现有探测方法和装置,对探测的方法进行创新,对测试装置的改进,并利用井下光纤等远程传输系统进行搭载,实现采集信息的快速上传、分析。

以及相关配套数据软件的开发,完成对巷道掘进前方含水异常体的实时监测,目的是提高超前探水预报的时效性和分辨能力。

3.3监测设计

国内未见巷道掘进头超前探水的监测系统相关文献。

在现有瞬变电磁超前探测的基础上,要实现巷道掘进工作面实时动态监测,必须对现有的探测方法和探测装置进行创新设计,并且在井下搭建完整的传输系统,可以将采集的数据实时上传至地面数据处理中心,准确分析巷道迎头方向含水异常构造情况。

所以通过改进设备,实现一次发射多道接收,增加信息采集量。

对采集站数据采集的自动化传输与上传设计,搭载现在井下的信息传载系统,传输数据,在井上对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处理、反馈。

其结果为巷道实时掘进提供技术参考,实现巷道掘进工作面的超前探水监测系统的构建。

3.4监测流程构想

瞬变电磁探水监测系统在井下完成相应的布设工作后,通过搭载井下通信系统——信息的良导体,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采集信息和数据的完整性以及及时性,实现井下监测系统的远程传输(如图3-2,3示意)。

图3-2远程监测示意图

图3-3监测流程示意图

监测系统实现,对于巷道掘进中的相关岩性和环境的换算系数,在前期地质工作中,进行计算、推演、校正、写入采集站的程序中,并对采集站进行一键采集与传输的开发设计,每天由检修工人操作相关采集站和线框,进行数据采集,实时上传成图分析。

相关探测仪器可以随着巷道掘进一同前进,数据及时向地面传输并进行分析反馈,完成对整个工作面掘进前方地质异常的实时动态监测。

 

四、监测系统实现

4.1监测设计创新点

(1)实现对巷道掘进工作面瞬变电磁探水监测系统的构建。

通过搭载井下现有的远程传输系统进行井上下实时预报、预警,填补巷道掘进工作面的无实时监测系统的空白;

(2)瞬变电磁线框的一发多收设计。

减少了测点布置,提高现场数据采集率和探测分辨程度;

(3)井下数据采集站的自动化设计。

实现多通道系统的开发,双通道数据对比分析,以及快捷的一键采集与传输,操作简捷,提高工作效率和数据分析的准确性;

(4)实时成图系统的开发。

实时数据传输的电位曲线显示和探测成果的快速成图;

(5)节约时间,利用掘进工人三班中检修时间来完成探测工作和数据的采集,每天进行实现一种交叉掩护式探测,做到巷道掘进过程中的全覆盖动态监测预报,同时实现数据的连续性与对比性。

4.2监测设计的创新改进

现在矿井巷道掘进探测中,多采用方法和装置不能满足矿井的安全高效生产的需求。

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图4-1原有系统不足

研究小组在原有瞬变电磁仪的基础之上,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创新设计,主要改进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仪器设备

①实现多道数采集:

一道发射,一道接收,或者一道发射多道接收的效果,减少测点的布置,实现信息采集的高效化,减少了现场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②井下采集站的自动化设计,只需通过操作发射/接收线框和采集站,即可使得采集数据一键自动传输并且及时分析多道数据,使得井下的实时数据可以快速、准确采集并实现上传与分析。

(2)测试方法

采用交叉掩护式探测方法,通过对掘进迎头方向的探测覆盖,使得监测数据可以连续综合对比与判断,可操作性增强,信息量增多,提高水害分析的准确性。

(3)处理方法

通过对干扰因素控制、反演算法、结果成图等方面改进,人工解释与计算机解释相结合;开发实时成图软件,显示传输数据和快速成果成图,大大提高了水害问题监测的准确性与预警分析的提前性。

(4)监测系统

监测系统实现,每天由检修工人操作相关仪器和线框,进行数据采集。

并且相关探测仪器随巷道掘进一同前进,每天采集数据及时向地面传输,实现交叉掩护式的探测,完成对整个工作面掘进前方地质异常的实时动态监测。

4.2.1仪器设备的创新设计

矿用的瞬变电磁仪,利用大定源法的原理单道发射,单道接收,采集信息量不足,效率不够高。

而本监测系统中,对于线框进行了创新设计,实现多道采集数据的采集,该设计可以减少在勘探过程中对测点的布置,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信息的采集量。

实现信息采集的高效化,减少了现场的工作量。

并且可以进一步提升了信息分析准确性。

关于线圈可以采用不同线圈的缠绕匝数及线框的大小调控,实现不同类型线圈之间的组合,通过对关断时间,频率等要素的控制,可以进一步减小盲区,获取浅部信息,增加重复探测区域距离,获取更多有效数据,使得探测结果更具参考性。

(一)、改进主要体现在对于接收线圈的接入设计。

由原来的单接入通道改为相应的两个接入通道(如图4-2,3所示)。

并且可以任意关断其中的线圈,使其指定向某个线圈的开通、关闭。

在保证信息的采集准确情况下,提高信息的获取源。

 

图4-2设备线框改进示意图

 

图4-3线圈对比示意图

接收线圈和发射线圈的规格:

为达到相应的信号采集效果,对于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进行相关的验证设计,使用一下参数的线材设计线圈。

以达到预期的采集效果,使得探测数据更加精确。

(1)接收/发射线圈

实际探测使用接收/发射线圈的周长6或8m,引线长度为4-6m,引线长度可以调节,延长引线。

(2)接收线缆规格

a)线圈主体:

MHYVR10×2(42/0.15mm)煤矿用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通信软电缆

b)线圈引线:

MHYVR1×2(42/0.15mm)煤矿用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通信软电缆

(3)发射线圈线缆规格

c)线圈主体:

MHYVR10×2(48/0.20mm)煤矿用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通信软电缆

d)线圈引线:

MHYVR2×2(42/0.15mm)煤矿用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通信软电缆

(二)、双通道瞬变电磁仪数据自动采集与传输设计

对于矿井使用的瞬变电磁仪,必须达到相关标准与规格。

通过校企合作,在某公司的原有瞬变电磁仪基础上,开发项目创新的双通道瞬变电磁仪自动化采集站,如图4-4所示。

如果采集站实现实际的生产设计,其标准为:

本质安全型的防爆设备,申请煤安与防爆认证。

仪器仪器外壳采用碳钢喷塑,接插件具有防水功能,在整机组装时面板和壳体密封为一整体,外壳防护等级达到IP54,允许在有瓦斯、煤尘的矿井中使用。

1、面板设置:

(1)按键面板由视窗、键盘和插座组成

(2)面板表面覆有一层防静电薄膜

(3)仪器的面板上有五个插座,包括:

井下使用的单键插座有3个:

4芯单键发射线圈插座1个,单键接收线圈插座2个;井上使用的插孔有:

数据输出插座1个和单键充电插座1个。

(4)按、、、键分别设置采样频率:

6.25Hz、12.5Hz、25Hz、62.5Hz。

(5)采样后按、键可以查看各个测道上的电压值。

(6)采样后按键可以查看电压的对数曲线图。

(7)采样后按键将采样的数据上传到上位机上。

图4-4采集站样机

2、开机界面LOGO

开机后,页面显示如下图4-5所示:

图4-5双通道瞬变电磁超前探测仪开机界面

3、进入双通道瞬变电磁超前探索测仪界面

进入双通道瞬变电磁仪的工作界面如下图4-6所示:

图4-6双通道瞬变电磁超前探测仪工作界面

按键采样数据,采样后如下图4-7所示:

图4-7双通道瞬变电磁超前探测仪采集界面

4、对于双通道瞬变电磁超前探测仪的详细操作方法和操作步骤:

(1)测道-电压图为下图4-8,图形默认首显图面;

图4-8默认显示页面

(2)如图4-9所示,左边显示当前发射电流、关断时间、延迟时间、测线号、测点号、测道数、发射频率、叠加次数、抑制系数、发射线圈边长、接收线圈边长、发射线圈匝数、接收线圈匝数等参数;

图4-9界面左侧参数栏

(3)X轴:

线性和对数坐标可调,对应测道,10个坐标刻度,初始显示范围是全部测道(0-80);Y轴:

对数坐标,对应电压值,范围0~e7,单位为uV;指示线:

对应x、y两条指示线,分别指向当前测道和该测道电压值,如图3-10所示。

图4-10采集数据界面

5、关于双通道瞬变电磁超前探测仪主要参数表4-1所示。

表4-1技术参数

型号

KJ-110

发射频率

62.5/25/12.5/8.3/6.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