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方法及其应用研究周林伟论文讲义.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69372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1.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方法及其应用研究周林伟论文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方法及其应用研究周林伟论文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方法及其应用研究周林伟论文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方法及其应用研究周林伟论文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方法及其应用研究周林伟论文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方法及其应用研究周林伟论文讲义.docx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方法及其应用研究周林伟论文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方法及其应用研究周林伟论文讲义.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方法及其应用研究周林伟论文讲义.docx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方法及其应用研究周林伟论文讲义

文献综述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质量是项目建设中永恒的主题。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关系着建设项目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同时关系着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项目建设质量控制的好坏都直接影响着国家和当地经济的发展。

对工程建设单位即业主来说,建设质量控制不好,或造成投入运行拖后,或造成报废,都是巨大的损失。

错过投资运行机会就可能使项目产品失去市场竞争力;对工程施工单位来说:

质量可以说是企业的生命,使市场竞争的需要,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施工项目质量代表着企业的整体质量水平,所以他的质量控制管理水平,操作水平,优质名牌工程使企业市场竞争取胜的法宝,也是企业形象的金字招牌,劣质工程损害企业的形象,会影响企业效益。

“靠质量树信誉,靠信誉拓市场,靠市场增效益,靠效益求发展。

”,这是一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链,把质量视为企业的生命,把名优工程当作市场竞争的法宝,把质量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因此,抓工程质量必须从质量控制抓起。

质量控制是企业质量管理的基础,也是企业深化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本文首先对建筑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质量控制相关理论进行了论述和研究。

然后,对我国在工程质量管理上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工程质量管理的实际情况,提出科学管理等对策,提出了一些实用的施工项目质量管理方法和措施。

 

1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研究背景及其主要内容

1.1建筑工程质量的研究背景

我国建筑工程项目应用全面质量治理的现状1980年3月,国家经贸委正式颁发了“产业企业全面质量治理暂行办法”,在全国推广全面质量治理。

从此,我国质制、质量监视监理轨制等一系列法规轨制。

但现行的建设工程质量治理体系体例还处于破旧立新的发展过程中。

全面质量治理的推行曾经极大地改变了我国工程建设质量治理工作,但多数建筑企业仍处于全面质量治理的低级阶段。

现阶段建筑工程项目应用全面质量治理还存在着显著的题目与不足:

部门介入工程建设的企业和个人的责任意识不高,质量责任落实不到位;建筑市场不规范,信用缺失、无序竞争、低价中标、任意缩短建设周期等现象仍旧存在;重大工程质量技术风险未引起足够正视,在治理上仍缺乏有效的手段和措施;村镇建设工程质量监管体系尚未建立,缺少法规和监管步队等方面的必要支撑量治理进入新的阶段。

经由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目前已经建立了较为全面的建设工程质量治理体系,包括工程质量的领导责任制、工程竣工验收存案轨。

目前,我国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五大物质生产部门中年产值仅低于工业、农业,而高于运输业和商业,位居第三。

目前中国有将近14万家工程建设企业,有超过4000万人从事工程建设,为社会提供了很多就业岗位,特别是农村剩余劳动力。

再加上建筑业的先导性和带动性,建筑业已成为我国社会支柱性产业。

近年来,我国建筑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当前建筑工程质量也存在不少问题,建筑工程质量事故频繁发生。

在2009年我国建筑工程三级重大伤亡事故30多起,死亡100多人;仅2009年第一季度,全国共发生建筑施工三级以上重大事故10多起、死亡27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上升350%和225%。

其中在2006年10月2日,山东省聊城市鲁西化工集团东阿化工工业基地一厂房在屋顶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发生坍塌事故,死亡3人;2006年5月19日,辽宁省大连市开发区金石滩沈阳音乐学院大连校区12号工程,在浇注屋面混凝土时发生坍塌,造成6人死亡,3人重伤,7人轻伤。

2004年9月1日,江苏商业管理干部学院现代化教育中心施工工地,浇筑屋面顶层构架混凝土时,模板支撑系统突然垮塌,造成了5人死亡、3人重伤、14人轻伤的重大伤亡事故。

2002年5月6日,湖南江永县一工地在浇注雨篷混凝土时发生坍塌,致使7人死亡,2人重伤。

2001年10月31日沈阳远大铝业集团电梯办公室工程在连续浇注顶层梁板混凝土中,突发屋顶梁板整体坍塌,造成5人死亡,1人重伤。

还有以前的四川德阳市棉麻公司七层框架综合楼,突然发生整体倒塌事故,造成17人死亡,1人重伤的重大恶性事故;上海锦普大厦,由于在施工中使用了质量不合格的水泥,被上海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总站强令部分爆破拆除;武汉市江岸区的一幢新建起的18层住宅,因工程质量不合格也被爆破拆除。

以上这些质量问题的起因多数是因为材料控制不严格,使用劣质材料,检验不达标等造成的(这些问题的对策在下文中提到)。

这些恶性事故的频繁发生及酿成的恶果无不令人震惊,也反映了建筑工程质量问题的严重性,值得引起深思和重视。

因此如何通过质量管理来保证和提高建筑产品质量,就必然成为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现实课题。

1.2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研究的主要内容

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文首先对建筑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质量控制相关理论进行了论述和研究。

然后,对我国在工程质量管理上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工程质量管理的实际情况,提出科学管理等对策,提出了一些实用的施工项目质量管理方法和措施。

入世对我国建筑业具有全方位的深远影响,对于建立健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促进政府的质量监督职能的质量管理行为等方面同样具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在本文中也重点对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政府监督和较色转换进行了解和学习,结合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研究如何更好地促进改善政府对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监督职能的质量管理行为,推动工程质量管理体制的改革向更高层次发展。

 

2建筑工程项目质量与控制概述

2.1建筑工程项目质量

2.1.1建筑工程项目质量

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指建筑工程满足相关标准规定或合同约定的要求,包括其在安全,使用功能及其耐久性能、环境保护等方面所有明确或隐含能力的特性总和。

2.1.2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的影响因素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无论是勘察选址、图纸设计,还是土建施工、设备安装,影响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人、材料、机械、方法和环境”等五个方面。

工程质量管理,重点做好这五个方面的工作,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人的因素是影响工程质量的第一因素

做为工程建设主体之一的决策者、管理者、指挥者和施工操作者是影响工程质量的第一要素。

2)材料的因素是影响工程质量的基础因素

材料是指投入工程建设的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及水电暖通设备,它们是工程施工的物质基础,材料不符合标准,工程质量就达不到要求,对材料的质量控制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先决条件。

3)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之一的“方法”

这是指工程建设周期内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施工工艺、组织措施、检测手段、施工组织设计等。

4)施工机械和施工机具是影响工程质量不可疏忽的因素

施工机械设备的型号、机械设备的主要性能参数,以及施工机械设备的使用方法、操作技术,是质量控制应该考虑的必要条件。

5)环境的因素是影响工程质量的客观因素,是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的

环境因素包括工程技术自然环境,如工程地质、水文、气象等;工程管理环境,如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管理制度等;劳动环境,如劳动组合,劳动工具、作业面等。

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必须结合工程特点和具体条件,预见环境对工程质量影响的多种因素,实行积极主动的控制。

2.2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控制概念

2.2.1质量控制的定义

质量控制是GB/T1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中的一个质量术语,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是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的一系列相关活动[1]。

2.2.2工程质量控制的分类

工程质量控制按照其实施者的不同,分别包括业主、政府、承建商三个方面的工程质量控制。

2.2.3工程质量控制的过程

从工程质量的形成过程可知,要达到工程质量控制,就应该按照建设过程的程序一次控制各阶段的工程质量。

在项目决策阶段的工程质量控制,要保证选址合理,使项目的质量要求和标准符合业主的意图,兵与投资目标相协调;是建设的项目与所在地区环境相协调,为项目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创造良好的运行条件和环境。

在设计阶段的工程质量控制,一是要选好设计单位,要通过设计招标,组织设计。

案竞赛,从中选择能保证设计质量的设计单位。

二是要保证各部分的设计符合决策阶段确定的质量要求。

三是要保证个部分设计符合有关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的规定。

四是要保证各专业设计部分之间的协调。

五是要保证设计文件、图纸符合现场和施工的实际条件,其深度应能满足施工的要求。

在施工阶段的工程质量控制,意思要开展施工招标,认真审核投标单位的标书中关于保证工程质量的措施和施工方案,择优选择承建商,将能否保证工程质量作为选择承建尚的重要依据。

二是严格监督承建尚按设计兔子进行施工,并最终形成符合合同文件规定的质量要求的最终产品。

 

3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控制

3.1建设工程施工项目质量控制的定义

工程项目质量控制是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重要部分,致力于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

其目的在于监视质量形成过程并排除质量环中所有偏离质量规范的现象,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

工程项目质量控制通过检测特定的工程项目成果,来确定其是否符合相应的标准和规范,同时消除引起不利后果的原因。

其中工程项目成果包括活动或过程的结果以及活动或过程的本身(如工程投资和进度实施情况等)。

3.2建设工程施工项目质量控制的原则

对施工项目而言,质量控制,就是为了确保合同、规范所规定的质量标准,所采取的一系列检测、监控措施、手段和方法。

在进行施工项目质量控制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坚持“质量第一,用户至上”

2)以人为核心

3)以预防为主

4)坚持质量标准、严格检查,一切用数据说话

5)贯彻科学、公正、守法的职业规范

3.3建设工程施工项目质量控制的结果

1)质量改进:

指采取措施提高项目的效率,增加项目利害关系者的收益。

2)验收不合格的决定:

验收不合格的工程将被要求返工。

3)返工:

对不合格的工程所采取的措施,以使其满足规定的要求。

4)填好的核对清单:

填好的核对清单应当保存下来作为项目记录的一部分。

5)过程调整:

作为质量控制检测的一个结果,包括及时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有时,可能要按确定的变更控制程序来进行过程调整,

 

图1-1质量控制的结果应用图

3.4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研究的目的意义

研究的目的意义:

质量是社会进步的基石,是企业发展的动力。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建筑工程质量和其他产品质量一样,是关系到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

因此提高工程质量管理,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从整体来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是国家的经济和综合效益提高的基础。

2)是建筑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保障。

3)是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前提。

4)是实现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的意义。

5)是完善我国工程质量体系的方向。

6)是质量管理和政府监督提高的台阶。

3.5我国工程质量控制和体系存在的问题

3.5.1工程质量控制具体的问题

1)对分包单位或劳务队的真实能力审查力度和方法不够

2)材料、设备质量检验不到位,使用不达标

3)工程工序和总工程的质量评定不客观

4)质量改进方案和方法不科学

5)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编制欠针对性

6)施工项目质量控制过程不系统

7)质量控制点的设置不合理

8)现场管理混乱

导致的直接结果是:

1)工程质量不能保证。

2)质量问题多,影响建筑的使用功能。

甚至有可能影响安全使用的重

大结构隐患。

3.6我国传统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目前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制是在计划经济体制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和完善的,对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的稳定和提高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目前的质量监督工作已不能适应市场变化的需要,在整体水平上还不尽如人意,其管理体制还需要破旧立新。

当前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在体制上主要存在

以下问题。

1)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权责不明,定位不明确。

2)监督管理体系不科学。

3)监督管理执法程序不规范。

4)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监督技术落后。

5)投资的工程质量管理不规范。

3.7政府对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现状

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管理以保证建设工程安全使用和环境质量为根本目的,对于推动建筑技术进步、维护建设工程质量的国家和公众利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实现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有效性的前提是建设主体质量行为的规范化和质量保证体系的良性运转。

提高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效率的保证条件是建筑市场健康发育、有序竞争,社会监督管理体系健全、发达。

工程质量不是监督出来的,是建设主体建设活动的结果。

如何既适应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方向,又要提高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的有效性是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的课题。

当前政府工程质量监督存在的问题

1)政府质量监督的定位与现行运行模式不协调

2)政府质量监督性质与现行监督方式不相适应

3)政府和社会对质量监督机构的要求与其性质不相统一

4)监督人员的综合素质与其政府质量监督的性质不相适应

5)政府质量监督的性质与目前质量纠纷处理的机制不协调

 

4建筑工程项目常用的质量控制工具和方法

分析施工项目质量控制的工具与质量影响因素的控制:

人的因素:

人的影响因素主要有:

①领导者的管理能力;②人的理论、技术水平;③人的生理缺陷;④人的心理行为;⑤人的错误行为;⑥人的违纪违章。

控制要点有:

①加强教育提高人的质量意识。

树立五大观念:

即质量第一的观念、预控为主的观念、为用户服务的观念、用数据说话的观念以及社会效益、企业效益综合效益观念;②加强领导决策能力、技术人员水平;③完善管理制度,制定岗位责任制,使精神和物质激励能有机结合;④对工人实行培训和优选,规范操作方法并进行技术交底。

材料因素:

材料(包括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等)是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材料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工程质量也就不可能符合标准。

所以加强材料的质量控制,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

影响材料质量的因素主要是材料的成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等。

材料控制的要点有:

①优选采购人员,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质量鉴定水平,挑选那些有一定专业知识、忠于事业的人担任该项工作;②掌握材料信息,优选供货厂家;③合理组织材料供应,确保正常施工;④加强材料的检查验收,严把质量关;⑤抓好材料的现场管理,并做好合理规范使用。

⑥搞好材料的试验、检验工作。

方法和工艺因素:

施工过程中的方法包含整个建设周期内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组织措施、检测手段、施工组织设计等。

机械设备因素:

施工阶段必须综合考虑施工现场条件、建筑结构形式、施工工艺和方法、建筑技术经济等合理选择机械的类型和件能参数,合理使用机械设备,正确地操作。

环境因素:

影响工程质量的环境因素较多,有工程地质、水文、气象、噪音、通风、振动、照明、污染等。

4.1发现异常的方法

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能够及时发现项目实施过程、项目系统等是否存在异常,以便及时采用对策加以纠正,发现异常的主要方法有:

直方图分析法、数值分析法和动态分析法。

4.1.1直方图分析法

为了能够比较准确的反映出质量数据的分布情况,用横坐标标注质量特性值,纵坐标标注频数和频率值,各组的频数和频率的大小用直方柱的高度表示,这种图称为直方图。

然后通过观察直方图的分布状态以及将其与标准进行比较,可以判断建筑工程项目实施过程是否有异常因素存在,是否产生了不合格品等,以便采取措施,将异常因素消除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使质量处于控制状态。

4.1.2数值分析法

对定期采集的质量数据加以统计分析,根据统计分析的结果判断是否存常。

4.1.3动态分析法

采用控制图,分析质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以判断质量是否有异常。

4.2工序能力分析法

所谓工序能力是指处于稳定状态下的实际加工能力,工序能够稳定地生产出产品的能力,也就是说在操作者、机器设备、原材料、操作方法、测量方法和环境等标准条件下,工序呈稳定状态时所具有的加工精度。

常用标准偏差δ的6倍来表示工序能力的大小。

工序能力的测定一般是在成批生产状态下进行的。

工序满足产品质量要求的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产品质量是否稳定

2)产品质量精度是否足够

3)因此,当确认工序能力可以满足精度要求的条件下,工序能力是以该工序产品质量特性值的变异或波动来表示。

产品质量的变异可以用频数分布表、直方图、分布的定量值以及分布曲线来表示。

在稳定生产状态下,影响工序能力的偶然因素的综合结果近似的服从正态分布。

为了便于工序能力的量化,可以用3б原理来确定其分布范围:

当分布范围取ц±3б时,产品质量合格的概率可达99.73%接近于1。

因此以±3б,即6б为标准来衡量工序的能力是具有足够的精确度和良好的经济特性的。

所以在实际计算中就用6б的波动范围来定量描述工序能力。

记工序能力为B,则B=6б。

在工序能力调查中,工序能力分布中心与标准中心完全重合的情况是少的,大多数情况下都存在一定量的偏差,所以工序能力分析时,计算的工序能力指数一般都是修正工序能力指数。

从修正工序能力指数的计算公式

  Cpk=(T-2ε)/6б

中看出,式中有三个影响工序能力指数的变量,即质量标准T,偏移量ε和工序质量特性分布的标准差б。

那么要提高工序能力指数就有三个途径:

即减小偏移量,降低标准差和扩大精度范围。

4.3分析影响因素方法

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的影响因素很多,为了清晰而有效地加以整理和分析,通常采用因果分析图、排列图、分层法等方法。

4.3.1因果分析法

因果分析法是通过因果图表现出来,因果图又称特性要因图、鱼刺图或石川图,它是1953年在日本川琦制铁公司,由质量管理专家石川馨最早使用的,是为了寻找产生某种质量问题的原因,发动大家谈看法,做分析,将群众的意见反映在一张图上,就是因果图。

用此图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便于集思广益。

因果分析图绘制原理:

影响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的原因尽管很多很复杂,但归纳起来,存在两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即平行关系和因果关系,因果分析图能同时整理出这两种关系。

利用因果分析图可以顺藤摸瓜,逐级分层,从大到小,由粗到细,寻根究底,直至找出能直接采取有效措施的原因为止。

4.3.2排列图法

排列图是一种按事件发生频率从大到小排列,然后再按累计频率绘制成的曲线图,该曲线称为帕累托曲线。

排列图是由两个纵坐标(即频数纵坐标和频率纵坐标),一个横坐标(项目排列)组成。

由若干个根据频数大小依次排列的直方柱和一条帕累托曲线组成。

4.3.3分层法

分层法是把所收集到的质量数据,按照不同目的进行统计、分析、归纳,以便于使数据所反映的质量特征明显的表现出来,便于找出问题的原因,及时采取措施。

4.4动态控制的方法

控制图能反映工序质量随时间变化而发生的变化动态,它可以动态的反映生产过程中各阶段质量波动情况。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波动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由偶然性因素引起的波动,称为正常波动,另一种是由系统性因素引起的波动,称为异常波动。

控制图就是利用上、下控制界限,将施工质量特性控制在正常波动的范围内。

 

5政府对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措施

政府监管的主要内容是监督检查执行建设程序,确保建设前期工作质量。

认真贯彻执行项目建设程序,是保证建设项日质量的重要条件。

实践证明,凡是认真执行建设程序的项日,工程质量就有基本保证,一般不会出现大的问题。

发生严重质量事故的工程,往往是由于没有严格执行建设程序。

因此,切实履行规定的建设程序,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项目审批权限履行报批手续,任何部门(地区)和项目法人都不得擅自简化建设程序、逾越权限、化整为零进行项目审批。

只有如此,建设项目的使用功能和工程质量才能保证。

监督检查建设项目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的有关法规的执行情况。

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与合同管理制是确保工程质量管理的基本制度。

这是国外的成功经验,在我国也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四项基本制度

 

6政府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角色转变

6.1政府角色转变的重要性

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对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内容的转变,体现了政府对建设工程质量实施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监督的全面质量管理思想;体现了建设工程质量“以人为本”和“谁设计谁负责,谁施工谁负责”的质量责任国际惯例原则;

体现了工程质量控制“预防为主”的事前控制思想;体现了生态环境观念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由于政府对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的工作性质和内容的转变,必然带来与其相适应的工作方式的转变。

政府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方法的转变是有效实施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的重要保证。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发育和完善,当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国际经济一体化加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确实有效地保证建设工程质量的政府监督有效、有力,必须改善政府工程质量监督的工作方法,充分体现法律法规国际化,监督工作行为法律化,管理手段现代化,管理方法科学化。

建设工程质量事关国家的利益和群众的安全,努力做好工程质量管理工作是政府建设主管部门的职责,也是每一从事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人员的义务。

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现代管理科学的发展,如何把新技术、新的管理方法科学有效地应用于目前还是半经验式的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管理实践中去,真正做到科学管理、规范管理、法制管理,需要我们不断进行探索和尝试。

6.2政府在建筑工程质量中的角色转变

6.2.1角色转变的理由

加入WTO对我国现实和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全面而深远的影响,其中对我国政府的影响最为深刻。

面对新的更为复杂的形势,政府在工程质量管理中必须科学定位自己的角色,转变职能,合理配置权能,全面遵守WTO的规则和要求,与国际社会接轨,从而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有中国特色的与WTO规则对接的行政管理体制。

传统角色带来的弊端,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政府对工程质量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但由于中国正处于经济管理模式的特殊过渡时期,决定了中国的政府工程管理体制也处于一个不成熟的阶段,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

中国所走的是一条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所走过的特殊道路。

如今中国一方面要对着大规模的建筑生产活动,另一方面正在继续进行着体制改革。

在这两方面的双重影响下,如何确保政府工程的质量与效益也就更加重要了。

1)政府在工程管理方式中的角色

2)政府在工程建设方式中的角色

3)政府在工程质量保证体系中的角色

4)政府在工程管理的配套环境中的角色

我国在上述四个方面的角色中,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政府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进行角色转变,发挥其积极作用

6.2.2角色转变的措施

1)加强法治建设,依法严惩腐败

2)改进政府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的方法和手段

3)实行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制度

4)加强对参建各方的质量行为进行监督

5)提高政府监督人员的专业素质,实行职业资格上岗制度

6.2.3角色转变后的职能

政府在工程质量管理中,行使职能过程时具有两个方面的重要特征,即高度集权和计划管理。

在这种政治领域对经济领域进行强力控制的条件下,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就是要使政府把制定和运用政策作为自己的主要职能,把政府的注意力转到主要为社会和市场主体服务以及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充分发挥政策在管理经济和服务社会方面的重要作用,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政府要把相当部分的行政业务从行政执行领域中分离出去并让渡给社会,一方面为自己“减负”进而实现职能转变创造条件,另一方面为提高社会自治能力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

必须强调,凡是市场能够解决的,政府就绝不要插手;凡是社会和公民能够自己解决的,政府也不要插手。

只有那些市场失灵的情况政府再去管,以实现由原来的“大政府、小社会”向“小政府、大社会”的政府职能范围转变。

由“黑箱操作”转向“公开透明”。

1)从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

2)从部门管理到行业管理、再到一般市场管理的转变。

3)从命令式管理向服务式管理转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