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年月日备课.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68975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0.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计年月日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统计年月日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统计年月日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统计年月日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统计年月日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统计年月日备课.docx

《统计年月日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计年月日备课.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统计年月日备课.docx

统计年月日备课

(统计)课时教学计划

授课时间:

3月20日总第1课时

课题

统计

课型

新授

具体内容

例1p38,练习十的第一题

第1课时

1、通过具体的情境教学,使学生能体会统计的意义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具体的实践操作,使学生认识横式条形统计图,能根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3、经历数据分析过程,能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提出决策及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

经历数据分析过程,绘制统计图并能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提出决策及相关问题。

教学难点

经历数据分析过程,能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提出决策及相关问题。

教学方法

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交流展示、信息反馈。

教具准备

教材、课件、练习题。

 

 

 

 

 

 

教师行为

教学素材

学生行为

一、引入课题

1、复习旧知,激趣导入。

 

2、出示主题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口算:

(课件出示)

540÷6240÷8840÷6300÷6

100÷5200÷5270÷9440÷4

2、口答。

学校要想成立兴趣小组,先要了解学生哪能些信息?

3根据统计结果制成统计表。

出示课件教师随机填写

4、课件出示统计表。

1、认真看题后举手回答。

2、看看我们喜欢哪能些课外活动。

3、学生充分自由地说。

填写统计表。

3、出示例1,引导学生分小组自学。

5、创设情境,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小组合作内交流,从情境图和统计表获得了哪些信息?

二、合作探究

探究一:

从情境图和统计表获得了哪些信息?

怎样制成纵向条形统计图?

教师巡视、了解学情,及时发现有可能出现的问题。

6、课件出示情境图和统计。

5、先由学生独立观察,发现信息。

6、组内交流各自发现的信息。

探究二:

可以怎样制成统计图?

说一说它的横轴表示什么?

纵轴表什么?

7、为了更方便地获取信息,我们可以制成统计图

7.学生独立思考,组内交流。

8、达成共识。

全班交流分享。

三、梳理归纳

教师适当点评、总结。

让学生本节课学到什么?

1、分组小结、指名补充。

2、指名小组给予点评。

3、全班总结、归纳。

课堂检测

教师巡视、了解学情,及时帮辅。

 

练习:

P40、1

1独立完成在草稿本上。

1、小组纠错。

2、搜集错因。

3、集体订正。

4、全班展示。

 

横向条形统计图

此处品粘贴学生作品

 

(统计)课时教学计划

授课时间:

3月21日总第2课时

课题

统计

课型

新授

具体内容

39页例2练习十。

第2课时

1、通过具体的情境教学,使学生能体会统计的意义。

2、通过具体的实践操作,使学生能根复式统计表中的数据正确绘制条形统计图。

3、明确起始格和其它格代表的单位不一样的意义。

教学重点

明确起始格和其它格代表的单位不一样的意义。

教学难点

什么时候运用这种方法及起始格代表多少个单位合适。

教学方法

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交流展示、信息反馈。

教具准备

教材、课件、练习题。

 

 

 

 

 

 

 

教师行为

教学素材

学生行为

一、引入课题

1、复习引入;

1、口算:

出示口算卡片。

20道。

2、四人一小组将四个人的身高及体重制成统计表。

3、抽取一组进行展示课件出示。

1、学生认真看题,仔细回答。

2、看题后举手回答。

3、学生展示。

2、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把身高制成条形统计图

仔细看图,小组绘制,观察发现,教师指导

二、合作探究

探究一:

四个人合作在格子纸上绘制。

画出来的很长,画不下。

怎么办?

看一格代表多少?

这里要用折线?

这样做有什么优点?

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应该这样绘制?

1、出示例2.

教师指导

2、课件出示课本39页身高统计图。

 

1、小组绘制,观察发现。

2、先由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解决问题。

3、最后分小组全班交流展示、分享。

 探究二:

你们如果把体重情况也在格子纸上绘出统计图,说说你打算第一格代表多少

1、课件出示“中国儿童身高、体重的正常值”

1、独立思考,完成在草稿本上。

1、小组交流自己的方法。

3达成共识。

2、全班交流分享。

三、梳理归纳

教师适时点评、定性总结。

本节课你学到什么?

1、分组总结、补充。

2、全班总结、归纳。

4、课堂检测

教师巡视、了解学情,及时帮辅。

 

1、出示40页第二题

2、出示第三题

①统计图上缺少什么?

根据什么补上

3、出示第4题。

①说说你是如何预测的?

②交流其它信息。

2、独立完成在书上。

3、小组纠错。

4、全班订正。

特殊条形统计图

第一格代表的和其它格不同

用在数值都比较大且差距较小的数据中

 

(统计)课时教学计划

授课时间:

3月26日总第3课时

课题

统计

课型

新授

具体内容

42页例1练习十一。

第3课时

1、通过学生实际操作,运用直观教学,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2、引导学生在已具备平均分知识的基础上,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1)移多补少;

(2)先求总数再平均分等。

3、在师生、生生的交流互动中,让学生知道平均数是有一定范围的,培养学生的估计、猜想意识,并产生探究数学知识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平均数的含义和算法。

教学难点

平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是借助平均分的意义通过计算得到的

教学方法

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交流展示、信息反馈。

教具准备

教材、课件、练习题。

 

 

 

 

 

 

 

教师行为

教学素材

学生行为

一、引入课题

1、揭示课题,引入新知。

 

1、课件出示收集矿泉水瓶的统计表

2、确定学习目标。

1、学生认真,观察发现信息后举手回答。

2、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2、出示例1,引导学生分小组自学。

1、课件出示例1.

2、创设情境,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学生自学找出信息。

二、合作探究

探究一:

用什么方法求出平均的个数先估计一下,这组的平均数会比15大吗?

会比11小吗?

(一、移多补少。

二、计算。

1、课件出示例1.,

2、课件出示上节课同学们的身高和体重统计图

你们算一算他们的平均身高和平均体重。

4同学板演。

3、课件出示44页第2题。

①先估一估平均温度

②计算

我认为先看他们一共收集了多少,然后再平均分成四份,

(14+12+11+15)÷4=13先把个位加起来(4+2+1+5)÷4=3再用3+10=13

 

探究二:

比较上面的方法,你认为怎样求平均数快?

有方法吗?

1、(14+12+11+15)÷4=13

2、先把个位加起来(4+2+1+5)÷4=3再用3+10=13

 

1、独立思考,完成在草稿本上。

2、小组交流自己的方法。

3、达成共识。

4、全班交流展示。

三、梳理归纳

教师适时点评、定性总结。

本节课你学到什么?

1、分组总结、补充。

2、全班总结、归纳。

5、课堂检测

教师巡视、了解学情,及时帮辅。

 

3、作业练习。

1、写一篇数学日记

2、调查,完成44页3题。

3、独立完成在书上。

2、小组纠错。

4、全班订正。

平均数

不是一个实际的数,是一个“虚拟”的数,

是一种假设的平均分

总数÷份数=平均数

 

 

 

 

(统计)课时教学计划

授课时间:

3月27日总第4课时

课题

统计

课型

新授

具体内容

43页例2练习十一。

第4课时

1、使学生了解求平均数是统计的一种方法,在日常生活在中有广泛的应用

2、进一步理解平均数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探究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教学难点

让学生体会平均数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和区别不同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教学方法

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交流展示、信息反馈。

教具准备

教材、课件、练习题。

 

 

 

 

 

 

 

教师行为

教学素材

学生行为

一、引入课题

一、创设情境,复习平均数的意义。

课件出示,过年的时候,老师碰到了一个朋友,他告诉我,他看到一一家小公司的招聘广告上写着:

“……本公司待遇优越,员工平均月薪3千元,请有意者速速报名……”当他进入公司。

工作了一年后,平均每月只拿到2000元工资,他很气愤,认为公司欺骗了他。

你们诊断

1、学生认真听,仔细看。

不对四组没有最高的但也没有最矮的,好像都比较高呢。

2、得的要看我们四个小组身高的总体情况,还是要看身高记录,算出四个组的平均身高才行,才能反映出来那个组的学生高一些。

2、整理数据,计算平均数

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同学们合作,制表,计算。

汇报说说平均数的作用。

生自由讨论

二、合作探究

探究一:

怎样比较哪一队的身高高一些?

如何求平均数?

怎样写算式/

1、课件出示例2

2、分小组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3、要求学生独立计算解决问题。

1、学生认真观察画面,小组交流自己了解到那些数学信息和问题。

2、分小组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最后分小组全班交流展示、分享。

探究二:

①从统计图上你得到了哪能些信息?

②哪种饼干第一李度的月平均销售量多,多多少?

③分析一下乙种饼干的销售量越来越大的原因。

1.课件出示45页第4题

2.课件出示第5题

1、独立思考,完成在草稿本上。

2、小组交流自己的方法。

3、达成共识。

4、全班交流分享。

5、看图的意思。

6、填空

7、汇报。

三、梳理归纳

教师适时点评、定性总结。

谈一谈本节课的收获。

1、分组总结、补充。

全班总结、归纳。

6、课堂检测

教师巡视、了解学情,及时帮辅。

 

补充思考。

(与家长同学习)

(1)把10枝笔平均分给3个同学,每人得几枝?

还剩几只?

(2)有羽毛球23个,如果每盒里装5个,可以装几盒,还剩几盒?

(3)有42个萝卜,每袋装8个,可以装几袋?

还剩几个?

2、独立完成在草稿本上。

3、小组纠错。

4、全班订正。

 平均数

平均数能较好的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计算方法:

总数÷份数=平均数   

 

《年月日》教学设计

下堡坪中小学崔成元

课题

年月日

课型

新授

具体内容

认识年月日P46-48

第课时

1

教学

目标

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让学生在独立探索和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初步了解年月日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时间单位年、月、日计时法。

教学难点

计算一年内有多少日。

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法和小组合作法相结合

教具准备

课件。

2008年或2009年的年历一人一张调查写出父母和自己的生日是几月几日。

 

 

 

 

教师行为

教学素材

学生行为

一、复习。

口答:

2小时=( )分 60秒=( )分

60分=( )小时    1星期=( )天

  3分=( )秒     4星期=( )天

复习时分秒

1、独立思考

2、口答

二、初步认识

1、观察图片、引出课题

师:

生活中每天都有很多事情发生,也有很多值得纪念的重大日子,你知道这些图上所画的是哪些有意义的日子吗?

师:

年、月、日与我们有着极其重要的关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年、月、日”。

板书:

年、月、日

2、谜语激趣

老师这儿有两则迷语,请同学们猜猜是什么东西?

3、认识年历

认真观察课本47面2003年历,你知道一年有多少个月?

哪几个月是31天?

哪几个月是30天?

以及二月有多少天,一年有多少天?

 

(课件出示主题图)

 

课件谜语出示

课本年历

同学们仔细观察课件上的这些图片:

1、独立思考

2、小组合作

3、全班展示

 

学生猜谜语

1、独立思考。

2、小组合作。

3、全班展示。

4、看看谁是小小观察家

5、认识大月、小月。

6、说一说自己和父母的生日。

7、知道一年又多少天。

课件出示填空题

课件出示记忆大月小月的拳头法和歌谣法。

小组合作

 

三、课堂检测。

1、填一填

2、判断

课件出示

1、独立思考

2、检查纠正

四、总结提升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收获吗?

学生谈收获,教师评价。

板书

设计

认识年月日

教学

随笔

 

《年月日》教学设计

下堡坪中小学崔成元

课题

年月日

课型

新授

具体内容

认识年月日P49

第课时

2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的天数。

2.使学生会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教学重点

对每个月的天数的认识。

(正确、迅速记住十二个月的天数)

教学难点

平年、闰年的判断。

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法和小组合作法相结合

教具准备

课件。

年历

 

 

 

 

教师行为

教学素材

学生行为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问题:

图上是两个不完整的年历,只知道是是相连的两个月,你能说出是那两个月吗?

课件出示

小组合作

二、问题激趣、引出新知

1、问题:

小强今年满13岁了,只过了4个生日。

这是为什么?

2、出示12年以来年历中2月份月历让学生观察。

3、研究这特殊的二月。

用笔圈出各年2月的最后一天。

4、引导发现

5、你知道为什么要有平年和闰年吗?

 

(课件出示)

课件展示表格

课件出示“你知道吗”

小组合作

1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得出结论

③大胆的想,闰年这一年的年份与4有什么关系。

小组全作完成下表

三、观察比较、探究新知

问题:

到底什么时候是28天,什么时候是29天?

 

四、新知运用

课件出示

小组合作:

对照49页月历,完成下表。

闯三关

课件出示

1、独立思考

2、检查纠正

四、总结提升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收获吗?

学生谈收获,教师评价。

板书

设计

平年和闰年

教学

随笔

 

《年月日》教学设计

下堡坪中小学崔成元

课题

年月日

课型

练习课

具体内容

认识年月日P450-51

第课时

3

1、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时间单位年、月、日,让学生在独立探索和小组合作的基础上了解年月日它们之间的关系。

2、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

3、加强学生对年月日的感性认识。

教学重点

时间单位年、月、日计时法。

教学难点

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法和小组合作法相结合

教具准备

课件练习题

 

 

 

教师行为

教学素材

学生行为

一、基本练习

课本做一做。

课件出示

1、独立思考

2、口答

二、综合练习

1、想一想,填一填

2、我来当裁判

提示:

1、要让学生自己想一想,实在想不出的老师再给些提示。

(课件出示练习题)

 

同学们仔细观察课件上的题1、独立思考

2、小组合作

3、全班展示

三、困难帮扶

想一想:

学了年月日,你知道了些什么?

你觉得书上、练习册上有哪些题你还没有弄懂?

 

1、独立思考

2、检查纠正

四、拓展练习

1、判断题

2、选择题

3、填空题

课件出示

1、独立思考

2、小组合作

3、全班展示

板书

设计

年月日练习课

教学

随笔

 

《24时计时法》教学设计

课题

24时计时法

课型

新授

具体内容

三数下p52页、53页做一做、练习十三第1题

第课时

1

1、使学生理解1日=24时,知道24时计时法,能用24时表示时刻。

2、使学生认识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不同,并会进行两种计时方法的互换。

3、使学生建立较强的时间观念,养成惜时、守时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不同,并会进行两种计时方法的互换。

建立较强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

两种计时法的使用方法。

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法和小组合作法相结合

教具准备

课件,调查超市及一些单位的工作时间。

 

 

教师行为

教学素材

学生行为

一、小故事,引入新课

出示一个3时的钟面.

这是几时?

猜猜看每天这个时刻老师在做什么呢?

师:

大家都猜老师在工作,可是每天这个时刻,老师都在家里睡的正香呢?

为什么你们没有猜到?

板书:

凌晨3时下午3时

师:

是啊,在3时前加上“凌晨”“下午”这些表示时段的词,就不会误会了,这就是我们平用的12时计时法。

也是“普通计时法”,还有别的方法不用加这些字也能也能表示清楚的方法吗?

生:

下午3时也可以写成15时。

板书:

15时。

师:

是的,这种计时法叫“24时计时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种方法。

板书课题

课件数学问题

1、独立思考

2、回答问题

二、探索学习24时计时法

1、合作探究一:

从生活中找24时计时法

师:

你们在那看到过这样的计时法呢?

生:

纷纷地说。

课件出示几种这样的画面。

2、合作探究二:

我们钟面上只有12个数字怎么出现这些比12还大的时刻呢?

让学生相互说说原因。

汇报交流。

说说这一天的每一个时刻我们在做什么。

课件演示:

从12时开始,过一个时刻就说这个时刻在做什么?

想一想:

一天时针转了几圈?

一天共多少小时?

板书:

1天=24小时

小结:

我们经常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通常叫24时计时法。

(板书)

3、合作探究三:

探索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互化。

看看这个钟面外圈的数表示什么?

它内圈的数有什么关系?

你们这些小观察家真行,可是小精灵不服想考考你们。

课件出示:

1上午9时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

2晚上9时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

师:

你算的好快呀!

告诉老师怎么想的

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课件中的数学问题

教材中中的数学问题

独立思考

小组交流

汇报展示

 

1、独立思考

2、提出问题

3、同伴交流

4、展示成果

1、独立思考

2、提出问题

3、同伴交流

4、展示成果

三、课堂检测。

1、课件出示,完成下表(见课件)

2、完成课本做一做

3、练习十三第1题。

课件中的数学问题

1、独立解答。

2、全班订正。

四、总结提升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收获吗?

学生谈收获,教师全面评价。

24时计时法

(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

凌晨3时——————下午3时(15时)

1天=24小时时针转两圈

《24时计时法》教学设计

课题

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课型

新授

具体内容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53页例3,练习十三

第课时

2

1、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

2、通过学生讨论分析,会计算简单的经过的时间。

3、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思考、数学问题。

养成惜时、守时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会计算简单的经过的时间。

教学难点

让学生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

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法和小组合作法相结合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师行为

教学素材

学生行为

一、创设情景、进行复习

师:

同学们今天我们进行计时比赛,谁用最短的时间做完复习题。

现在是9:

50,开始。

板书:

9:

50

1、用24时计时法表示出下面的时刻:

下午4时是( )时    上午8时是( )时

晚上10时是( )时    深夜12时是( )时

2、13时是下午( )时   17时是下午( )时

21时是晚上( )时   14时是下午( )时

3、连线

18:

06   23:

00   2:

00   13:

00

下午6:

06 凌晨2:

00 下午1:

00 晚上11:

00

师:

停。

现在是10:

00。

板书:

10:

00。

然后订正。

评比。

课件数学问题

1、独立思考

2、回答问题

二、探究新知

1、合作探究一:

计算经过的时间

刚才开始的时刻是9:

50,结束的时刻是10:

00。

你能说出做题用了多长时间吗?

出示移动公司和客都超市营业的时间牌:

请算一算他们的营业时间

像上面所说的22时、9时30分、8时20时都是指一瞬间的时刻,一般用“几时”来表示。

而从一时刻到另一时刻所经过的时间,一般用“几小时”来表示,如工客都超市营业的时间要写成12小时30分,移动公司营业的时间要写成12小时。

2、合作探究二:

学习例3

出示情境图:

寒假里小明一家坐火车下午2时40分出发,17时45分正点到达石家庄站。

坐火车从北京到石家庄要用多长时间?

开始的时刻是下午2时40分,结束时刻是17时45分,求经过的时间。

试着算一算。

小结:

要求一段时间就要用结束时刻减去开始时刻,而且计时方法要统一。

3、合作探究三:

计算结束时刻

一场排球赛,从12时30分开始,进行了2小时35分。

比赛什么时候结束?

学生讨论后发言。

12时30+2小时35分

=12时+2小时+30分+35分

=14时60分+5分

=15时05分

单位是小时还是时?

师总结方法:

用开始时刻加上经过时间就可以算出结束时刻。

 

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材中的数学问题

课件中的数学问题

独立思考

小组交流

汇报展示

 

1、独立思考

2、提出问题

3、同伴交流

4、展示成果

1、独立思考

2、提出问题

3、同伴交流

4、展示成果

三、课堂检测。

1、 你知道妈妈几时上班,几时下班?

你能算算妈妈一天工作多长时间吗?

2、你每天几时上学?

几时放学?

你一天呆在学校有多长时间?

(学生交流后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水产渔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