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 第55讲 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精品教学案 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66208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3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一轮 第55讲 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精品教学案 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考地理一轮 第55讲 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精品教学案 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考地理一轮 第55讲 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精品教学案 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考地理一轮 第55讲 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精品教学案 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考地理一轮 第55讲 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精品教学案 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一轮 第55讲 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精品教学案 新人教版.docx

《高考地理一轮 第55讲 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精品教学案 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一轮 第55讲 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精品教学案 新人教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一轮 第55讲 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精品教学案 新人教版.docx

高考地理一轮第55讲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精品教学案新人教版

第55讲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考点整合与要点探究】

探究点一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

灾害类型

主要灾种

气象灾害

暴雨、干旱、寒潮、热带风暴、龙卷风、雷暴、大风、干热风、冷害、霜冻等

海洋灾害

风暴潮、海啸、潮灾、海浪、赤潮、海冰、海水入侵、海平面上升等

洪水灾害

洪水、雨涝等

地质灾害

崩塌、滑坡、泥石流、塌陷、矿井突水突瓦斯、地面沉降

地震灾害

地震及由地震引起的各种次生灾害,例如沙土液化、喷沙冒水、城市大火、河流与水库决堤等

农业灾害

农作物病虫害和鼠害、农业气象灾害、农业环境灾害等

林业灾害

森林病虫害和鼠害、森林火灾等

例1(2009年高考山东卷)表6为2007年气象卫星监测的我国西南三省林区火灾次数统计表。

读表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西南三省林区火灾发生的时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2丹)

(2)请从水土保持的角度指出森林火灾对当地造成的危害。

(6分)

解析:

(1)小题分析表格三省各月林区火灾次数主要都集中在12、1、2、3、4月,即冬季和春季。

由于西南三省气候为热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和春季为干季。

(2)小题是从水土保持的角度指出森林火灾对当地造成的危害,应从森林本身的功能和森林减少后的危害分析。

答案:

(1)多发生在冬季和春季正值西南地区干季,晴天多,降水少。

(2)植被破坏导致地表侵蚀加剧;森林涵养水源功能降低;可能引发山洪、泥石流、滑坡等次生灾害。

探究点二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⑴突变和渐变双重性

特点

表现

举例

突发性

是当地球各圈层的能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突然释放爆发而形成的,容易使人类猝不及防

地震虽属于突发性的自然灾害,但一场大地震在主震前有前兆,主震后有余震,也表现出一定的渐变性

渐变性

灾害的发生、发展表现为缓慢孕育、突然爆发、逐渐消退的过程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虽属于渐变性自然灾害,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包含着一系列突发性事件

⑵联系和分异双重性:

自然灾害的发生不是孤立的,各次自然灾害之间、各种自然灾害之间往往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同时,自然灾害又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异规律。

⑶自然和社会双重性:

自然灾害的概念是由于自然过程的异常变化作用于人类社会,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秩序混乱,从而影响和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事件。

在概念中隐含着自然灾害的两个属性。

⑷难免和可防双重性:

由于人类与自然之间始终充满着矛盾,只要地球在运动,物质在变化,只要有人类存在,自然灾害就不可能消失。

从这——点看,自然灾害是难免的。

然而,充满智慧的人类,通过避害趋利、除害兴利、化害为利、害中求利的措施,在越来越广阔的范围内进行减灾。

从这一点看,自然灾害又是可防御的。

教材以台风和地震为例说明了这个问题。

例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世界性自然灾害的重灾区是环太平洋和阿尔卑斯——喜马拉雅一带。

这个地区的自然灾害占全球自然灾害的60%—70%。

材料二一次台风登陆可引起近海区的风暴潮灾害,深入内陆可转化为暴雨。

暴雨在平原地区会引起洪涝灾害;在山区会引起山洪暴发,诱发滑坡、泥石流。

(1)分析材料一所述地区自然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的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自然灾害的什么特点?

并说明暴雨引发滑坡、泥石流的机理。

(3)自然灾害主要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会起到加剧或减轻的作用。

分析说明人类活动会加剧自然灾害的原因。

解析:

各类自然灾害的发生主要与自然原因有关,如地形、地质、气候等自然条件均会影响到自然灾害的发生,而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会起到加剧或减轻的作用。

各类自然灾害相互联系,具有关联性特点。

答案:

(1)①这里是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活跃,易发生地震、火山;②这里是世界高大山脉集中地带,山高坡陡,易发生滑坡、泥石流;③这里气候复杂,大气运动季节变化大。

易产生洪水、旱涝、台风等灾害;④各种灾害相互作用,又能产生海啸、风暴潮等灾害。

(2)材料二说明自然灾害之间相互联系,具有很强关联性特点。

暴雨可增加山坡重力负荷,过多水分渗入地下软弱面,使山坡失去平衡,发生滑坡了

暴雨产生的流水侵蚀力强。

(3)人类不合理地、过度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会造成生态破坏,导致环境承载能力下降,不稳定性增强,加剧灾害的发生。

人类活动会使地表财富积累增多,加剧灾害损失程度。

探究点三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

(1)四个地震带

世界上经常发生地震的地点实际上都集中在一些带状区域,被称为地震带。

地震带往往与活动性很强的地质构造带一致。

在全球范围可以划分出四个地震带,即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地震带、大洋中脊地震带和大陆裂谷地震带,它们都与不同类型的板块边界关系密切。

⑵两大灾害带

世界上的各种自然灾害主要集中分布在两条巨型的灾害带上,即环太平洋灾害带和北半球中纬度灾害带,如下表所示:

灾害带

位置

主要自然灾害

形成原因

自然地理背景

人文地理背景

环太平洋灾害带

环太平洋沿岸、宽数百千米的地带

地震、火山、台风、海啸、风暴潮,以及大量的地质灾害和海岸带灾害

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多海啸;热带、副热带海域→台风→风暴潮

人口集中、经济发达地区

北半球中纬度灾害带

北纬20°~50°之间的一条环球自然灾害带

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洪水、台风、干旱、低温、风沙等气象灾害

不同气候带的边缘→水旱灾害

近热带、副热带海洋→台风→风暴潮;地势高差大,地形复杂→山地地质灾害

位于中低纬度地带,人口稠密,经济密度大

探究点四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1)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

(2)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3)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

(4)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灾情变化

自然灾害随着人类的出现和发展,经过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加重的过程,简单表示如下:

例3读中国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1949—1999年)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图中反映出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的关系是。

(2)1990年后我国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迅速增加,造成的原因是

(3)人类应如何减少自然灾害的损失?

解析:

自然灾害归根结底是自然进程与人类发展矛盾冲突的产物,其本质是人地关系的冲突,是人地关系不和谐的极端表现形式,是自然对人类的报复。

人口和经济规模快速增长使人地关系在总体上趋于紧张,使自然灾害的频率和损失加速增长的态势。

人类应认识自然灾害发生、发展的规律,改变我们的行为方式,协调好人地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答案:

(1)随着人类无节制的自我扩张,并且盲目地大规模地改造自然的活动,自然灾害开始加重

(2)我国进入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又没有处理好人地关系,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3)认识自然灾害发生、发展的规律,改变我们的行为方式,协调好人地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课时作业】

1.读某飓风位置示意图,回答问题。

飓风是对人类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往往给沿海人民带来生命与财产的巨大损失。

了解飓风风发生、发展的过程和特点,有利于做好防灾、减灾工作。

⑴飓风一般发生在什么季节?

属于哪一类天气系统?

⑵简述飓风的气流运动状况。

⑶飓风往往导致沿岸遭受海浪、海潮的袭击。

若图示的飓风向西移动,中心到达C地时,A、B两地哪里更容易遭受风暴潮的袭击?

分别说明两地遭受风暴潮袭击程度差异的原因。

答案:

⑴发生在夏秋季节,属于气旋(低压系统)

⑵水平方向的气流沿逆时针方向由四周向中心汇聚,中心气流呈上升运动。

⑶B地。

因为B地位于飓风的迎风岸,而A地吹离岸风,因此B地更容易遭受风暴潮的正面袭击。

2.根据所给的材料,分析回答:

材料一从2007年8月24日起,希腊境内发生数百起火灾,其中尤其以南部火情最为严重。

过火面积近半个希腊。

希腊接连发生170场山林大火,火灾面积占希腊国土一半以上。

据悉,部分大火是由农民开垦荒地所致,据调查也有人故意纵火。

材料二森林大火图片

(1)此次山林大火迅速蔓延,对环境造成哪些影响?

(2)可以利用哪些措施来监控火灾?

可以采取什么措施森林灭火?

(3)由资料可以看出,保护环境的根本措施在于什么?

解析:

大火是常见的对环境影响很大的灾害,世界各地经常发生。

对于大火的危害,不但是直接焚烧造成的损失,而且排放的烟尘直接造成大气污染,影响气候。

对于大火的防治,应当具备基本知识,尤其是森林大火,扑灭较困难,尤其在大风的情况下,采取水灭法不好找水源,而且火面积大,所以大多数采取飞机灭火。

答案:

(1)森林被毁,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产生的烟尘导致大气能见度降低,会影响到气候的变化;可能导致全球变暖。

(2)卫星、航空遥感等;可以用飞机喷洒灭火剂,清理出隔离带,高压枪喷水,小范围的可以采取覆盖的方法等。

(3)根本措施在于提高全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3.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孟加拉湾是风暴潮的多发区,也是风暴潮的重灾区。

图9为某季节孟加拉湾风暴潮爆发情况图。

图9图10

材料二中央台消息: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2007年3月3日(农历正月十四)发布风暴潮、海浪一级紧急警报。

受强冷空气等的影响,渤海将出现1969年以来最强的一次风暴潮(图10)

(1)推测孟加拉湾风暴潮的多发季节,并说明原因。

(2)从地形、海岸形状、社会经济情况等方面,分析孟加拉湾风暴潮灾害严重的原因。

(3)渤海湾是我国风暴潮最严重地区之一,简述风暴潮对当地造成的主要危害

(4)我们海南沿海也常受风暴潮影响,其风暴潮属________类型,空间分布特点为,如何做好风暴潮的防御?

答案:

(1)北半球夏季(5~10月)。

此时飓风频繁,正值雨季,河流径流量大。

(2)地势低平,河流众多,海岸呈喇叭口形,城市密集,人口众多。

(3)危害:

①对堤围等工程设施的破坏(对沿海海堤、海岸工程、公路和海塘都会造成严重的破坏);②对沿海和海上工农业生产活动造成破坏(风暴潮造成的增水会淹没码头、仓库等,造成工厂瘫痪,严重的会使海上油田停产;影响水产养殖和海上捕捞);③对海岸的侵蚀及生态系统的破坏(风暴潮加速海岸侵蚀,并挟带大量海水,淹没农田和湿地,加速海岸生态系统的退化);④海水入侵,造成河水和地下水水质变差。

(4)类型:

台风风暴潮(或热带气旋风暴潮)。

空间分布特点:

在海南岛的东南部沿海。

减灾对策:

做好风暴潮预报和监测,做好抗击灾害的组织和协调,公众广泛参与减灾活动,建设沿海防护林体系和海岸防护(或堤防)工程。

4.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2009年8月6日中央气象台发布东南沿海强台风警报,浙江省政府要求各级领导和防汛台责任人按预案及时进岗到位.要及时对人员转移、沿海防风、水库保安、小流域山洪与地质灾害等作出部署,落实船只避风措施。

要重点对各类景区游客特别是散客情况全面排查,适时关闭景点;科学调度,落实水利工程保安措施;认真做好小流域山洪与地质灾害的防范工作。

(1)台风强降雨诱发的地质灾害主要有哪些?

(2)除台风强降雨外,在我国诱发这类地质灾害的因素还有哪些?

你认为哪些地方应该重点做好防范措施?

(3)台风可能产生的正面影响有哪些?

答案:

(1)滑坡、泥石流、崩塌

(2)地震;火山爆发;人类对山区植被的破坏或工程建设等。

山区小流域、水土流失地区、陡坡、河谷等。

(3)缓解旱情(伏旱);降温消暑

5.读下面的图表,回答问题。

省、市、自治区

1953~1975年暴雨次数

黑、吉、辽

25次~27次

27次

24次

湘、鄂

27次~28次

粤、桂

51次~64次

(1)强降水是形成洪水的最主要原因,分析图表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洪水形成的前提条件往往是有或,这也说明自然灾害具有的特点。

(2)从空间上看,我国洪涝灾害比较集中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和地区。

(3)暴雨出现频率最高的省、市、区是,原因是。

解析:

本题考查洪水与暴雨之间的关联性。

答案:

(1)连续性的暴雨短时间内的大暴雨联系性

(2)南方东部(3)粤、桂台风影响

6.根据图12“孟加拉国的河流及受泛滥影响的地区”、图13“达卡的气温和降水图”以及文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07年11月15日晚,孟加拉国南部沿海地区遭强热带风暴“锡德”袭击,风暴速度达到每小时240千米,许多房屋和树木被刮倒,几百万人受灾。

该国政府宣布这次灾难为“国家灾难”,并呼吁国际社会提供援助。

材料二:

孟加拉国近15万平方千米的国土中,有将近80%处于洪水泛滥的平原和由众多河流冲积形成的三角洲平原上。

洪涝灾害对超过1亿人口的孟加拉国产生了巨大影响。

图12图13

(1)强热带风暴“锡德”所属的天气系统是。

(选择填空)

(2)依据所给材料,从自然和人文的角度分析孟加拉国水灾特别多的原因。

(3)为减少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孟加拉国可以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

答案:

(1)A

(2)该国大部分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大,集中在6—9月;部分河流还有冰川融水补给;恒河三角洲地势低平,河流众多,水流不畅;河流上游地区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河床淤塞,排水不畅

(3)利用气象卫星对暴雨、洪水进行监测,提高暴雨预报的准确率;建立洪水预报系统,有效地减轻洪涝灾害的损失;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或泄洪、蓄洪区);加强洪泛区土地管理;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实行防洪保险

7.(2011·威海模拟)读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1975~2001年自然灾害次数统计(%)

灾害类型

非洲

美洲

亚洲

欧洲

大洋洲

各类型统计

气象灾害类型

11.9

19.0

27.1

10.0

4.3

72.3

地质灾害类型

0.9

3.7

7.8

2.7

0.9

16.0

生物灾害类型

6.7

1.2

3.1

0.5

0.2

11.7

各大洲统计

19.5

23.9

38.0

13.2

5.4

100

注:

表中数据为各大洲各类灾害发生次数占全球总次数的比重。

(1)亚洲的气象灾害发生次数在各个大洲中位居首位,说出发生在亚洲的主要的气象灾害,并选取其中典型的一种气象灾害说明其产生的原因。

(2)非洲和大洋洲的地质灾害发生次数的比重在各大洲中的比重较小,试分析原因。

(3)非洲的生物类灾害发生次数所占比重较大,试分析其原因。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分布和成因。

正确解答本题需明确以下关键点:

(1)亚洲主要的是气象灾害,在这些气象灾害中最典型的应该是台风。

(2)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震、火山喷发、滑坡和泥石流,而对人类影响最大的是地震。

(3)非洲生物灾害的发生与该区气候干旱关系密切。

答案:

 

(1)主要的气象灾害:

干旱、台风、暴雨、洪涝、寒潮等,最典型的应属于台风。

亚洲距离台风产生最频繁的地区——西北太平洋最近,最容易受到台风的侵袭。

(2)地质灾害中最主要的是地震,而地震又往往与板块的交界地区联系在一起,非洲和大洋洲分别在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内部,再加上地形较为平坦,因此发生地质灾害的几率较小。

(3)生物类灾害往往与气候联系在一起,由于非洲的气候较为干热,特别适宜生物害虫的生长和繁殖。

8.(2011·浙江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海地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下午发生里氏7.3级地震,地震摧毁了首都太子港大量房屋、造成300万人流离失所,十几万人丧生。

海地位于加勒比板块和北美板块交界处,属于地震频发区。

此次地震震源较浅,震源仅位于地下10千米左右。

此次地震震中位于首都太子港西南约16千米处,太子港人口密集,一些房屋质量不佳,一旦发生强震,很难避免灾难。

材料二 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31°N,103.4°E)发生了8.0级强烈地震,12日、13日、14日灾区连续降雨,给抢险救灾带来了一定困难。

(1)结合材料一分析海地地震灾情严重的地理原因。

(2)请你运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汶川地震的形成原因。

(3)汶川地震发生后,诱发了滑坡和泥石流灾害,试分析成因。

滑坡堵塞河道,河流上游形成堰塞湖,可能会导致什么灾害发生?

(4)我国是地震重灾区,近30年来,我国地震伤亡人数明显减少,而经济损失却有所加重,试分析这一趋势产生的原因。

答案:

 

(1)震级高,震源浅,离震中距离近,地面建筑物质量差等。

(2)位于我国南北地震带上,板块内部岩层突然断裂而形成。

(3)地震震级高,山体断裂发育,造成岩石破碎;山地地形陡峻;植被破坏严重;连日降水促使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

洪涝。

(4)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防震、抗震设施逐步趋于完善,抗震能力大幅度提高,使地震引发的死亡人数有所下降。

但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单位面积上资产密度加大,故经济损失呈上升趋势

9.(2011年4月吉林省高考复习质量监测)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2011年1月26日,日本九州南部的雾岛山新燃岳火山喷发,激起的火山灰冲到3000米的高空,能见度降到500米左右,对周边地区产生了极大影响。

材料二东亚局部区域图。

(1)此次火山喷发虽然规模较大,但对中国国内航空运输影响较小,试分析其原因。

(2)请评价火山喷发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答案:

(1)①距离相对较远;②冬季盛行西北风,中国大陆位于上风向。

(2)害:

①熔岩会摧毁田园、建筑等;②危害人们生命健康;③火山灰会降低大气能见度,影响交通;④诱发地震。

利:

①会带来肥沃的火山灰土;②形成可开发的旅游资源;③火山灰可以作为建筑材料及化工原料。

10.(2011年4月济南市高三模拟考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0年2月27日,智利发生里氏8.5级强烈地震。

震中位于康塞普西翁市东北部91公里处,震源深度55公里。

康塞普西翁是智利第二大城市。

屡遭地震、海啸破坏,屡迁城址,1754年迁现址。

材料二:

由地震引发的海啸波及太平洋沿岸多个国家和地区。

2010年3月8日世界卫生组织专家称,灾后疫病流行,死亡人数会继续上升。

材料三:

智利地震示意图。

(1)分析康塞普西翁市曾屡遭地震破坏的主要原因并说出该地质灾害所具有的一般特点。

(2)比较说明圣地亚哥和康塞普西翁烈度的差异和主要原因。

答案:

(1)地处环太平洋板块边界上,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

严重的危害性突发性连锁性(关联性)区域性。

(2)圣地亚哥烈度较小,震中距较远(康塞普西翁烈度较大,距震中近)。

11.(2011年山西省太原市高三基础知识测试)当地时间2010年9月4日4时35分,新西兰南岛克赖斯特彻奇市发生7.2级地震。

震中位于该市以西45千米处,震源深度为10千米。

2011年2月22日12时51分,克赖斯特彻奇再次发生6.3级地震,震中距离该市5千米,震源深度为4千米,如图15所示。

震后,新西兰处于全国紧急状态,政府调集全国资源,展开灾后救援工作。

此次地震已造成近200多人死亡,初步估算,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50亿美元。

简析新西兰地震频发的原因,并说明最近这次地震较上次地震损失严重的原因。

答案:

新西兰位于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地壳运动活跃,地震频繁。

损失严重的原因是震源较浅;(2分)前次地震使地质构造和建筑物受到损害;震中距该市较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