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概论》共11页word资料.docx
《《世界经济概论》共11页word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经济概论》共11页word资料.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世界经济概论》共11页word资料
《世界经济概论》期末考试范围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
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
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
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
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一、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代码字母填在括号内;每题1分,共20分)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
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1.在工业革命之前,形成了以(A)为中心的商品国际化。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
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
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A.西欧B.北美C.东亚D.地中海沿岸
2.第二次科技革命将世界生产力推向新水平,为资本国际化奠定了技术基础。
第二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时间是(C)。
A.18世纪60年代B.19世纪30年代C.19世纪后30年D.20世纪50年代
3.(C)作为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角和生产国际化的载体,已成为推动当代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承担者和体现者。
A.国际经济组织B.非政府组织C.跨国公司D.各国消费者
4.产业转移从动态的角度反映了由科技革命所带来的先进国家在技术上的主导地位,技术上的主导地位又使(D)在国际分工中占据主导地位。
A.新兴工业化国家B.经济转轨国家C.欠发达国家D.先进国家
5.特别提款权是( D )在第二次美元危机时创造的储备资产。
A.世界银行 B.本国中央银行
C.国际金融公司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6.20世纪80年代以来,(B)已成为国际直接投资中占统治地位的形式。
A.绿地投资B.跨国并购C.建立战略联盟D.项目合作
7.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多地参与国际生产网络之中,参与全球生产网络的发展中国家集中在(A)。
A.东亚地区B.拉美地区C.中东地区D.中东欧地区
8.世界贸易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是(B)。
A.总理事会B.部长级会议C.秘书处D.货物贸易理事会
9.国际经济一体化理论的核心是(A),它是由维纳首先引入的。
A.关税同盟理论B.大市场理论C.交易费用理论D.规模经济理论
10.世界经济增长呈现周期性波动,周期长度为7-11年的称为(D)。
A.康德拉捷夫周期B.库兹涅茨周期C.基钦周期D.朱格拉周期
11.下列经济一体化组织中,( C )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一体化组织。
A.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B.欧洲自由贸易联盟
C.北美自由贸易区 D.拉丁美洲一体化协会
12.发达国家的经济运行模式有多种,其中( B )是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模式。
A.美国模式 B.日本模式 C.法国模式 D.德国模式
C.国际金融公司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13.发达国家的经济体制模式有多种,其中( D )是社会市场经济模式。
A.美国模式 B.日本模式 C.法国模式 D.德国模式
14.赫克歇尔-俄林模型认为国际贸易的根本原因是( A )。
A.各国生产要素禀赋不同 B.各国劳动生产率不同
C.各国技术水平不同 D.各国产品技术含量不同
15.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斯蒂芬·海默创立了( A )理论,成为关于国际直接投资和跨国公司理论的基础。
A.垄断优势 B.产品生命周期 C.市场内部化 D.国际生产折衷
16.一种产品的竞争优势并非长期固定在某一个特定的国家,而是从技术发明国逐步转向生产成本较低的国家,描述这一现象的理论是( B )理论。
A.雁形模式 B.产品生命周期 C.市场内部化 D.产品差异
17.凯恩斯学派认为,滞胀是由于经济体内部发展不平衡引起的,发展较快的部门引起物价上涨,发展较慢或停滞的部门引起高失业。
这种理论是( A )通货膨胀。
A.结构性 B.混合型 C.需求拉起的 D.成本推动的
18.在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安排中,采用最多的汇率安排是( A )。
A.钉住汇率 B.自由浮动汇率 C.联合浮动汇率 D.固定汇率
19.熊彼特提出的( A ),可用来解释康德拉季耶夫周期。
A.创新理论 B.二元经济模型 C.经济成长阶段理论 D.货币主义
20.战后国际分工的发展及特点主要表现为( C)。
A.多种形式的部门内分工发展缓慢失 B.国际分工完全专业化
C.企业内分工和国际分工密切结合 D.产业内分工基本上消失
21.在下列投资方式中,属于国际直接投资的是( D )。
A.购买外国政府债券 B.购买外国企业债券
C.向外国企业提供商业贷款 D.在国外开设合资企业
22.凯恩斯学派与货币主义、供应学派,在国家宏观调控理论的主要分歧是( B )。
A.是否对宏观经济进行微观分析 B.边际消费倾向是否递减
C.是否主张实行公私混合经济 D.是否主张实行大幅度减税
二、多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代码字母填在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或漏选均不得分;每题2分,共32分)
1.自然资源种类很多,按能否再生,可分为(ABD)。
A.可更新资源B.不可更新资源C.非生物资源D.用之不尽资源
2.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主要通过(BCD)等来影响世界经济,引发和推动世界经济格局的根本性变化。
A.收入水平的不平衡B.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C.经济发展机会的不平衡
D.经济发展的国际环境的不平衡E.国际秩序的不平衡
3.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不平等体现在(ABCD)等几个方面。
A.决策参与权B.利益分配C.成本分担D.国家地位E.分工结构
4.世界经济随着生产力的历史进步而形成和发展,其发展进程大致可细分为(ABC)三个阶段。
A.商品国际化时期B.资本国际化时期C.生产国际化时期D.信息国际化时期
5.国际分工按生产关联度可划分为(BC)。
A.混合型分工B.垂直型分工C.水平型分工D.单一型分工
6.产品和技术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产品会经过(ABC)三个阶段。
A.创新阶段B.成熟阶段C.标准化阶段D.衰退阶段
7.根据跨国公司的行为动机,其对外直接投资类型可分为(ABC)。
A.市场导向型B.效率导向型C.资源和资产导向型D.风险分散导向型
8.跨国公司间的战略联盟是其加强竞争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从现状看,企业跨国联盟主要有(ABC)几种形态。
A.合并式联盟B.互补式联盟C.项目式联盟D.水平式联盟
9.世界银行的发展报告用四个指标来对一个国家的贸易战略的内向或外向加以分类,这四个指标是(ABCD)。
A.有效的保护率B.是否运用非关税措施进行控制C.是否鼓励出口贸易
D.汇率定值过高的程度E.政府是否干预对外贸易
10.金融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表现在(ABCD)等方面。
A.金融市场B.金融交易C.金融监管D.金融机构E.金融工具
11.在协调国际经贸关系方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贡献是令人瞩目的,但也存在严重不足,主要体现在(ABC)等方面。
A.地位不明确B.规则不够严密C.争端解决机制不完善D.管辖范围不够宽
12.世界贸易组织协定管辖的范围包括(ABCD)等领域。
A.货物贸易B.服务贸易C.与贸易相关的知识产权D.与贸易相关的投资
13.从长期的发展轨迹看,世界经济增长的总体和长期趋势似乎表现出一条正态分布曲线。
世界经济发展可以分(ABC)。
A.农业经济时期B.工业经济时期C.服务经济时期D.知识经济时期
14.经济全球化的成因主要包括( ABCD )。
A.科技革命的大发展 B.市场经济体制向全球扩展
C.贸易、投资、金融自由化的发展 D.跨国公司的大发展
15.战后科技革命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全世界的生产力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更是十分巨大的,充分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主要表现有( ABD )
A.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B.扩大了资本积累
C.增加了就业 D.保证了劳动力的供应
16.人口老龄化给各有关国家带来了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ABD )。
A.劳动力的年龄结构老化 B.劳动力短缺
C.经济发展加快 D.社会保障负担加重
17.跨国公司在给东道国经济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会带来诸多消极作用,主要包括(ABD)。
A.东道国的主导产业和新兴工业部门可能为外国资本所控制
B.整个经济可能受到投资国跨国公司经营战略的影响,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以及技术自主开发可能受阻
C.跨国公司能够促进东道国的技术进步
D.污染严重、高耗能产业可能被转移到后进国家
18.世界市场主要包括的领域有( ABD )。
A.国际商品流通领域 B.国际资本流通领域
C.国际人才流通领域 D.国际货币流通领域
19.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内涵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ABCD )。
A.经济全球化是经济范畴和历史范畴的统一
B.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与时空相联系的概念
C.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及其载体扩张的全球化
D.经济全球化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其结构中存在着多种不对称
20.下列属于实现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条件的是( ACD )。
A.保持经济增长,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B.满足人的全部生存需求
C.控制人口的数量增长,不断提高人口素质
D.维持、扩大和保护地球的资源基础
21.一般说来,各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在于( ABCD )。
A.保护本国的市场 C.促进本国产业结构的改善和升级
B.扩大本国的出口市场 D.积累资本或资金
22.跨国公司作为一个微观经济主体,它之所以开展对外直接投资活动,必然有许多微观层面的动因。
具体来看,一个企业从事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大体上有( ABCD )。
A.充分利用本企业在技术、资金、管理等方面的垄断优势
B.推动自己的成熟产品在海外市场的销售
C.为了充分利用东道国在特定产业部门的比较优势
D.通过跨国内部化交易,实现降低成本、减少风险的目的
23.跨国公司对东道国经济的正面影响(ABD )。
A.跨国公司投资有助于东道国的资本形成
B.跨国并购推动了东道国企业的资产重组及产业结构的调整
C.东道国的主导产业和新兴工业部门可能为外国资本所控制
D.拓展了东道国产业空间
24.北美自由贸易区形成的原因主要有( ACD)。
A.战后欧洲、日本发展迅速,美国经济地位相对下降
B.战后美国一直倡导和维持国际自由贸易体制
C.美、加、墨经济上具有互补性
D.建立自由贸易区,可以用差别待遇对付外部竞争
25.世界市场的结构主要是指各种市场的内部构成,主要包括( ACD)。
A.国际商品市场 B.国际人才市场
C.国际资本市场 D.外汇市场
26.20世纪90年代后跨国公司的发展有如下一些新的特点( ABCD )。
A.投资来源国和东道国的地理分布及投资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B.企业跨国并购日益成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手段
C.国际战略联盟成为跨国公司发展的新形式
D.跨国公司间技术合作与研究开发的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
27.以下组织形式中,属于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是( ABC )。
A.自由贸易区 B.经济联盟 C.共同市场 D.关贸总协定
28.发展中国家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主要原因有( ABC)。
A.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融入经济全球化会带来明显的收益
C.增长或发展的竞争迫使发展中国家对外开放
D.发达国家的积极帮助和引诱
三判断题(请将√或×填入下表中。
每题1分,共10分)
1.北美自由贸易区兼顾了产业间分工和产业内分工的优点,这两种分工分别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提供了贸易发展的条件。
2.德国模式的实质是国家维护下的市场经济模式,这种维护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对竞争机制的维护,二是对社会利益的维护。
3.所谓跨国公司,就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进行投资活动,并因此对一定数量的经营性资产拥有全部或部分控制与管理权的企业。
4.经济全球化有利于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最优配置。
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在私人垄断资本发展的基础上国家对经济的调节和参与。
6.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成员国之间贸易规模扩大,称为贸易创造效应。
7.二战后发达国家经济危机的特征之一,是周期性危机与结构性危机并存。
8.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国际分工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
1.经济全球化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因而使落后国家失去了发展经济的机遇。
2.保护贸易政策是指国家对进出口贸易活动一般不进行干预,减免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让商品和服务等自由进出口,在国内外市场上自由竞争。
3.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两大支柱一是固定汇率制,二是政府干预制。
4.《牙买加协定》确立了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双挂钩体制。
5.国际直接投资以获取股息、债息为主要目的,而不谋求对企业的控制权。
6.布雷顿森林体系确认了浮动汇率合法化。
4、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5分)
1.垂直型分工:
指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之间的分工,一般指先进国家与后进国家之间的分工。
(1分)这种分工主要表现为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品、产品研究开发和产品生产之间的分工。
(2分)
2.水平型分工:
指经济发展水平相似的国家之间的分工,一般指发达国家之间的分工。
(1分)采用这种类型分开的产业间关联度较低,此种类型国际分工的参与者之间是一种对称的相互依赖关系。
(2分)
3.进口替代战略:
也称内向型战略,指发展中国家用农业的收益,发展过去依靠进口来满足国内需要的部分工业品的生产。
(2分)该战略往往采用进口许可证、限额和各种补贴等办法对本国制造业实行高度保护,对进口的投资实行直接控制,对外汇定值过高等。
(1分)
4.金融国际化:
指一国的金融活动超越本国国界,脱离本国政府金融管制,在全球范围展开经营、寻求融合、求得发展的过程。
(2分)金融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内容。
(1分)
5.世界经济周期:
指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活动交替出现扩张与收缩的波动过程,具体表现为世界经济增长率上升与下降的反复交替过程。
(2分)当代世界经济周期具有同步性和微波化特征。
(1分)
6.关税同盟:
是指成员国在取消区内贸易的关税和数量限制的基础上,对非成员国贸易实行统一关税政策的区域性一体化形式。
(2分)关税同盟的成员国不仅在贸易方面实行一致的政策,而且在有关国际贸易和关税的谈判中也取得一致,甚至就是以一个整体参与谈判。
(1分)
7.世界经济可持续增长:
指在各国经济保持总体平衡以及世界经济与环境、资源和人口保持协调的条件下,世界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
(2分)这种增长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造成危害。
(1分)
8.世界市场:
它是一个与空间和地理相联系的经济范畴(1分)。
从狭义上说,世界市场是世界各国相互间进行商品交换的场所或领域(1分);从广义上说,是指国际流通领域包括商品、资本、技术、劳务等各种交换关系的总和(1分)。
世界市场是联结和促进世界总体性经济发展的桥梁和纽带。
9.自由贸易政策:
指国家对进出口贸易活动一般不进行干预(1分),减免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1分),让商品和服务等自由进出口,在国内外市场上自由竞争(1分)。
10.特别提款权:
是国际基金组织(IMF)在1969年设立的一项国际储备资产(1分)。
特别提款权是一种账面资产(1分),可以作为会员国的储备资产,用于偿还国际货币基金的贷款,以及会员国之间偿付国际收支逆差(1分)。
11.经济全球化:
就是以当代科技革命、市场经济和跨国公司的大发展为驱动力,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国际交通和通讯的大发展(1分),使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流动,使企业生产的内部分工扩展为全球性的分工,使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优化组合和优化配置,从而使各国相互依存和相互融合的状态和过程(2分)。
12.保护贸易政策:
指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干预对外贸易,通过高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来限制外国商品和服务的进口,以保护本国市场免受国外商品的竞争(2分);同时对本国出口商品给予优惠或补贴,鼓励扩大出口,以提高本国商品和服务在国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1分)。
13.自由市场经济模式:
以美国为代表的自由市场经济模式是以经典的自由市场经济理论为依据的(1分)。
因此,在经济运行中一贯强调自由竞争、自由放任(1分),主张经济活动依照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自发地运转,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调节作用的前提下,达到充分就业和资源的优化配置(1分)。
14.全球经营策略:
是跨国公司根据全球战略要求(1分),在其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所制订与实施的具体策略和手段(1分)。
全球经营策略包括,所有权选择、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企业内财务链与转移价格、研究与开发等四个方面的策略(1分),是跨国公司实行利润最大化的重要手段。
15.结构性通货膨胀:
凯恩斯学派解释“滞胀”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经济体制内发展不平衡(1分),发展较快的部门便会形成劳动力供应紧张,引起物价的急剧上涨(1分);而发展不快的部门因失业的劳动力不易转移,成为社会上的失业人口,因而使社会出现高物价与高失业并存的停滞膨胀现象(1分)。
16.二元经济模型:
刘易斯在1954年提出的一个关于劳动力转移的理论模式(1分)。
该模型认为,不发达国家存在两种经济部门:
一是现代工业部门和传统的农业部门(1分)。
由于工农业之间的收入水平存在著明显的差距,农业剩余劳动力必然有一种向工业部门流动的趋势,直到农业剩余劳动力消失为止。
在这一过程中,现代工业部门扩大生产,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从而实现了工业化和城市化,以及传统农业部门的现代化改造(1分)。
二元经济模型强调了现代部门与传统部门的结构差异,将经济增长过程与劳动力转移过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发展中国家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1分)。
17.布雷顿森林体系:
是存在于1946-1973年之间的一种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其内容是以《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的法律形式固定下来的,可以概括为双挂钩,即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必须与美元建立固定的比价关系,它是一种固定汇率制度。
(5分)
18.金融创新:
是指金融领域的市场结构、制度安排、机构设置、交易工具、业务品种、经营方式等方面的创造性变革,始于20世纪70年代。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简述当代经济全球化的特点。
答:
(1)贸易自由化进一步走向制度化;
(2)生产一体化进一步走向深层次;(3)金融全球化寻求安全保障;(4)技术进步在全球化推进中显示更强威力;(5)一体化从功能性走向制度性。
(每点1分)
2.简述国家实施贸易保护政策的目的。
答:
(1)保护和发展国内生产力;
(2)保护或增加国内就业;(3)改善国际收支;(4)保障国家安全;(5)调节贸易利益在国内的分配;(6)作为对其他国家不公平贸易的报复。
前5点每点1分。
3.简述世界经济不平衡发展的原因。
答:
(1)历史因素的影响;
(2)科技革命的影响;(3)经济体制、战略和政策的影响;(4)贸易和投资等经济因素的影响;(5)环境、资源和人口等自然社会因素的影响。
(每点1分)
4.简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主要业务。
答: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进行国际经济协调的主要组织之一,(1分)它在帮助成员国解决短期国际收支失衡及债务危机方面的作用尤为明显。
(1分)它的业务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1)汇率监督与政策协调;
(2)储备资产的创造和管理;(3)向成员国提供贷款。
(3分)
5.简述造成世界经济不平衡发展的根源。
答:
(1)历史因素的影响;
(2)科技革命的影响;(3)经济体制、战略和政策的影响;(4)贸易和投资等经济因素的影响;(5)环境、资源和人口等自然社会因素的影响。
(每点1分)6.简述世界贸易组织的职能。
答:
(1)履行管理与监督职能,确保执行WTO协议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2)执行谈判论坛职能,提供贸易谈判场所和程序;(3)承担解决争端职能,维护贸易的公正性和公平性;(4)实施政策审议职能,提高贸易政策的透明度和合规性;(5)发挥合作与协调职能,保证全球经济决策的一致性。
(每点1分)
7.简述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不平等的表现。
答:
由于经济全球化进程是由发达国家所主导和推进的,发展中国家处于被动和从属地位,这种格局产生了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不平等等问题,(1分)表现在:
(1)决策参与权的不平等;
(2)利益分配的不平等;(3)成本分担的不平等;(4)国家地位的不平等等方面。
(4分)
何谓“特里芬两难”?
答:
特里芬两难指美耶鲁大学教授特里芬提出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着自身无法克服的内在矛盾(1分)。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建立在美国一国的经济基础上的,以美元一国货币作为主要的国际储备和支付货币,如果美国国际收支保持顺差,那么国际储备资产就不能满足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就会发生美元供不应求的短缺现象(2分);但如果美国的国际收支长期保持逆差,那么国际储备资产就会发生过剩现象,造成美元泛滥,进而导致美元危机,并危及布雷顿森林体系(1分)。
特里芬两难决定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不稳定性和垮台的必然性(1分)。
9.战后以来国际直接投资迅速增长的原因有哪些?
1.答:
(1)第三次科技革命为现代跨国公司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技术基础(1分);
(2)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生产集中趋势的加强与国际竞争的激化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巨大推动力量(2分);(3)战后世界经济一体化和投资自由化趋势为直接投资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政策环境(1分);(4)发展中国家的兴起和国际产业结构的调整也是促进国际直接投资和生产国际化发展的重要因素(1分)。
10.一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时应该考虑哪些因素?
2.答:
(1)本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商品竞争能力;
(2)本国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3)本国的经济状况;(4)本国各种利益集团力量的对比;(5)本国与他国的政治、外交关系。
(每要点1分)。
11.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答:
随着时间的推移,布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