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的探究模式研究报告大学论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59041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63.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构建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的探究模式研究报告大学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构建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的探究模式研究报告大学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构建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的探究模式研究报告大学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构建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的探究模式研究报告大学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构建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的探究模式研究报告大学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构建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的探究模式研究报告大学论文.docx

《构建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的探究模式研究报告大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构建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的探究模式研究报告大学论文.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构建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的探究模式研究报告大学论文.docx

构建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的探究模式研究报告大学论文

湖北省教育科研“十一五”规划课题

《构建"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的探究模式》研究报告

《构建"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的探究模式》撰写提纲

1研究背景

1.1教师作文指导上的失当

1.2写作教学无序,要求失当 

1.3作文教学的泛政治化倾向 

1.4教师不愿意在作文教学上投入太多精力。

2理论依据

2.1余秋雨先生说过,作文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表达与沟通”。

2.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下简称《标准》)提出:

2.3“教学相长”,

2.4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3研究目标和思路

3.1研究目标

3.2研究思路

4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4.1“说文”阶段一般采用教学策略:

4.2“写文”阶段一般采用的教学策略:

4.3立足于课内课外的融合与贯通的整合策略

5课题研究的成效

5.1通过“作文先导式”教学方法的研究,探索出了一套适合不同年段小学习作教学的新路子

5.2通过“作文先导式”教学方法的研究,促进了学生习作的进步

5.3通过“作文先导式”教学方法的研究,挖掘并开发了小学习作教学资源。

5.4通过“作文先导式”教学方法的研究,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

5.5通过“作文先导式”教学方法的研究,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了提升。

6分析讨论

6.1作文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不是单一的,而应是多方位的。

6.2在习作中,不应该引导学生说套话,而应该引导学生说真话。

7结论与困惑

参考文献:

附件一:

斗湖堤小学小作文教学调查问卷(教师)

附件二:

斗湖堤小学小作文教学调查问卷(学生)

附件三:

斗湖堤小学“悦读”校本课程安排表

 

正文

1研究背景

学生缺乏写作的兴趣,不愿讲真话,造成了作文的雷同与虚假等问题,其原因可能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教师作文指导上的失当

为了降低学生习作的难度,教师往往是选择一个主题对全班学生细细指导,结果收上来的习作就变成了“同一主题,同一内容,同一写法”。

教育专家朱水根老师曾分析教师作文指导上的失当,而使学生产生作文认知活动中的负性情绪,认为“阅读过程首先是接触语言,然后领会思想,而作文的过程正好相反,有了思想内容再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出来。

可在儿童初学习作中往往是先掌握一些“表达方式”,再填入思想内容。

在小学阶段这种方法,对儿童学习语言和写作的确有较大的帮助,可是如果不避开它的弊端,而一味追求或强化这种做法。

长此以往,学生写作文时往往编些空话、套话、假话,言不由衷,词不达意,缺乏真情实感。

1.2写作教学无序,要求失当 

长期以来,写作教学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模式,老师布置一道题,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写出来,老师批改后,利用一段时间,先几篇所谓好作文读一读,一个习作轮回就结束了。

学生究竟在这一次写作中有什么进步,老师和学生都不知道。

写作教学的随意性很大,某一次作文写什么文体,什么时段该写什么样的文章,没有明确的要求。

在《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对比研究》中,论述到“写作教学的研究偏重于所谓‘教法’的研究,只关心开头结尾、层次段落、排比抒情等,忽视学生学法的研究,忽视学生作文心理的研究,忽视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关注和培养。

1.3作文教学的泛政治化倾向 

根据国家需要,在作文教学中适当进行政治的、道德的教育,本没有什么不妥。

但是,不宜把道德教化或政治教化作为作文指导的重要内容。

因为一节课内,如果政治的、道德的成分太浓,必然挤压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

语文特级教师王金石认为,作文教学中要体现教师的教学思想,教育的底线应该是让人说真话、做真人,这就必须尊重孩子的视角。

只要孩子说的是真话,对与不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究竟有没有说真话。

1.4教师不愿意在作文教学上投入太多精力。

在现今小学作文教学中,我们发现,有的教师不厌其烦地将一些作文知识和方法公式化地塞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套用现成模式。

这种僵化训练,在相当程度上漠视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无视课堂教学资源,致使教师、学生都成了单独的个体,只会闭门造车,造成学生厌写,教师厌教的不良局面。

有的老师只注重对学生的单向交流,在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时,只是把学生作为一个孤立的个体对象来看待,忽视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多向交流,忽视了学生与学生之间蕴藏着巨大的学习资源。

专家们和老师们在作文教学的研究一直层出不穷,可对小学作文起步阶段教育的研究为数不多,同时作为教低年级的老师,研究起步作文的教学方法已经迫在眉睫。

要改变作文教学的不良现状,就要从作文的起步抓起,关注小学生“作文的起步”,并在这一阶段为他们今后的“作文的发展”奠定基础,是非常重要的。

“作文先导式”,就是以“作文”为操作平台,以激活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出发点,以学生的自主体验为语文学习的认知基础,将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看作教学资源,有机地引进“活动”、“体验”、“表达”等课堂教学要素,强调语文教学中识字、阅读、说话、写作的整体有机整合。

我们认为,“作文先导式”语文教学实验的价值取向与新课程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作文先导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是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载体。

2理论依据

2.1余秋雨先生说过,作文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表达与沟通”。

而每一个生命有着全然不同的先天禀赋和生命体验,作为生命个体“反映生活、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形式------作文,应当具有个性,用自由之笔,写自我之境,抒自得之情,表自觉之意。

2.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下简称《标准》)提出:

“能不拘形式的写出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这就告诉我们:

作文教学不能拘泥于某一固定的形式,学生习作更不能千篇一律,更要注重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解放学生的思想与心灵。

2.3“教学相长”,要使学生的作文走向个性化,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等也应该走向个性化。

2.4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

“应该去寻到它(指作文)的源头,有了源头,才会不息地倾注出真实的水平,这源头就是充实的生活。

”可见生活是学生写作的基础,只要有了丰富的生活,才能激起学生写作的欲望,产生写作的冲动。

3研究目标和思路

3.1研究目标

3.1.1构建以“作文”为核心,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拼音、识字、阅读同时起步的教学策略。

创设性的进行语言学习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阅读写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习惯,促进学生想象能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实现语文学科内部的整合;

3.1.2通过对儿童心理学和作文之间关系的研究,了解儿童成长中的需要,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方向,探索一条在作文教学中培养低中年级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热情为主的新路子,让学生从学写作文起就明白:

作文一定要倾注真情,说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从而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之所以提出这样的研究目标,是基于以下两点认识:

首先,在小学教育阶段,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使学生完成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的转变,语文能力,是一种整体性的能力,是一种以达意与交际为核心的能力。

根据人类学习语言的特点及内在的规律,我们将“作文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核心,作为“纲”,再根据“纲”确定“目”。

其次,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推进学校素质教育,最关键的环节在课堂教学现在亟待寻找某种现实的载体。

由于作文本身“非标准性”这一特殊性,即它的感悟性、体验性、情感性和发散性,可以形成一种“在活动中体验生活,在需要中求知,在过程中创新”的新型的教学模式,从而来满足语文教学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要求。

“作文先导式”教学不等于“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是“作文先导式”教学的载体。

“作文先导式”教学是以“作文教学”为核心,建立起来的新的语文教学体系,它通过一系列的改革,不仅仅促使学生的作文能力得到提高,而且最终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提高。

因此,它属于语文教学的整体改革。

“作文先导式”教学也不同于读写结合双轨运行的教学,两者的教学基本模式是完全相反的。

读写结合双轨运行的教学模式是从学习课文到拓展写作,学生的学习属于被动接受,照着书本依样画葫芦,思维僵化;而“作文先导式”教学的基本模式则是先活动激趣,进行说话和写话训练,然后再去阅读文章,通过范文与自己习作的对照把外在的知识内化为自身的知识。

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使语文学习成为学生交际的需要,表达的需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我学会”为“我会学”。

写作时有感而发,我心写我手,没有框框的限制,有创意。

因此,“作文先导式”实验倡导的是一种全新的理念。

3.2研究思路

3.2.1改变原先的语文教学逻辑体系,以“作文教学”为整个语文教学的切口和核心,据此来重新确定小学语文教学的逻辑体系。

3.2.2改革原先的先拼音,然后再字、词、句、段、篇的递进程序,以“作文教学先导”为基本教学指导思想,围绕着学生作文的需要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过程。

3.2.3打破原先以书本为中心的学习模式,以“学生作文能力培养”为中心,根据“作文教学”的实际需要与进度,灵活安排或穿插拼音教学、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作文常识教学以及相应的思维训练(包括想象能力训练),培养学生的作文创新能力,构建“作文先导式”语文教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和策略。

4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我们构建“作文先导式”教学的探究模式,就是以直接体验为主、以间接体验为主两种体验相结合。

“作文先导式”语文教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教学流程为:

活动——体验——表达交流——写文——学范文——再写文——拓展。

“作文先导式”的作文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作文,它是一种语文教学的手段,是培养语言能力的一种手段,它的共生物是学生的作文,学生在作文中,培养语言能力,获得自信。

“作文先导式”语文教学的最基本的要素是“说文”、“写文”,在课堂教学中要落实相应的策略。

4.1“说文”阶段一般采用教学策略:

4.1.1【第一阶段】创设情境——活动体验——表达交流——尝试写作——交流习作

“作文先导式”以作文为教学的载体和核心,而作文,具有触景生情,触感而发的特点,因此,从学生“学”的角度出发,在该阶段,教师的主要目标是设计组织为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情境,使学生通过亲身参与体验,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产生表达的欲望,即产生“我要写”的心理体验。

4.1.1.1开展活动: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

“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需,跟说话完全一个样。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不管什么人写文章都离不开生活的沃土。

创设更多机会让学生去认识生活、了解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激起他们的写作欲望。

言为心声。

“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

”因此,活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组织:

一周一篇周记;经常写日记;

结合具体的节假日进行写作;

组织具体的活动进行写作,如“一节快乐的手工课”、“一次有趣的语文综合活动课”。

根据具体的事件写作;

其它:

创设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多写多练,达到熟能生巧。

刘勰说: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缀文者情动而辞发”。

通过上述种种活动,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细心观察、真切体验、亲身感受、认真阅读,从而产生积极的情感和表达的欲望,写作成为了自然而然的事。

4.1.1.2表达交流:

我们在实验过程中,首先坚持让学生写周记,这种形式有利于学生从一周的经历中筛选出最感兴趣的内容写下来,培养选择材料的能力。

三年级下学期开始到四年级,学生进入周记形式。

每周利用一节课进行周记交流。

每位学生可以阅读四人小组中的其他三篇周记,对其中的一篇周记进行书面点评,要标出优美词句,并写出评语,注明点评者。

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常常会发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如违反纪律、拖欠作业、与同学闹矛盾等等,教师们机智地抓住这样的机会,一方面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写出一份“说明书”。

说明书的内容要求写清楚所犯过错的前后经过、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所想所为,以及对自己这种行为的分析和评价。

如:

一学生与同学发生矛盾,写下了这样的说明书:

今天早上,我在检查同学的英语作业,发现他们好多人没做。

当我检查到罗城那里时,他就问我:

“唐灿,你做了吗?

拿来看看!

”我说我要检查英语作业,他就挥起手,猛然一下打在了我的眼睛上。

我疼痛难忍,就还了一下手。

他又踢又打,不肯罢休,全班的早读乱成了一锅粥,老师发现了此事,把我叫到了办公室。

今天,我实在是糊涂的很。

当我在还手的时候,我应该想一想《思想品德》书里所学的“将心比心心更宽”;要想一想“退一步,海阔天空”,不斤斤计较,不为小事而生气。

当同学打我时,我不应该计较,要忍让一下,同学之间应该相互友爱,要学会在挫折中磨练自己坚强的意志。

我也应该想一想萧伯纳的故事。

一个小孩骑车,不小心撞倒了萧伯纳,萧伯纳丝毫没有责怪他。

我还应该想一想雨果所讲的这句话:

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胸怀。

我这次跟同学闹矛盾,只是一件小事而已,不应该斤斤计较。

我要向罗城说“对不起”。

作为一名班干部,我更应该讲忍让,更应该维护好班级早读的秩序。

这次,我不对,以后要多多注意,要请老师和同学原谅。

学生因各种原因,急着向老师申辩、解释,写出来的文章言之有物、有序,也触及到了内心深处,写出了自己真情实感。

这样,把教育、自我教育、习作有机的结合起来,既引导学生纠正了错误,明辨了是非,懂得了道理,进行了自我教育,又不露痕迹地进行了习作训练。

可贵的是,学生们在老师指导下学会了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同学的作品,懂得了欣赏的方法:

如标出好词好句;发现与众不同的材料能积极向老师和同学推荐;感受到同学文章中的个性语言能真诚地向他们学习等。

在相互阅读中发现和借鉴,学生在生活中捕捉到越来越多的精彩镜头,他们的思维广度、深度也得到拓展。

4.1.2【第二阶段】激趣引入——提供或者让学生自己搜集阅读材料——自主阅读(与自己的习作进行对照)——师生对话交流——体会学法——感悟积累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到小学六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课题组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阅读的兴趣、阅读能力,把学生的阅读内容分为必读和选读,将100万字的阅读总量分散到了六个年级,并通过“悦读”校本课程引领学生赏析、积累,通过亲子阅读落实课外悦读。

学生写作有两大源泉,一个是直接生活,一个是间接生活。

直接生活是学生亲身经历的生活,间接生活是学生通过阅读得来的生活,包括作品所展示的生活情景、作品中人物的生活感受、体验,作品的思想内涵等。

它能最大限度地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生活范围,最大限度地提供给体验、感悟、认识生活的机会。

自2007年秋开始,我校开展了“阳光悦读”活动。

黄金阅读、亲子阅读、名师阅读、校本阅读,如火如荼。

这一模块主要包括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两大方面。

4.1.2.1课内阅读

我们的教科书都是经过专家筛选过的,教科书中的每一篇文章可谓都是精典之作,而文中的那些优美的词句、优美的语段都值得每一位学生去品味、积累、沉淀。

所以,课文是学生习作很好的模仿对象。

课内语言素材搜集训练

重视40分钟的课内训练,找出每篇课文中的训练点,让学生进行适当的练习,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

▲读抄积累

引导学生在课堂中扎实进行阅读积累,让学生把自己最喜欢的词语、最想积累的句子,多读一读,并且动手记一记,使其有的外部语言转化为他们的内部语言,可有效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如在教学《荷花》一课中,唐美萍老师让学生划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并说出喜欢的理由。

有的学生读: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我最喜欢这一个比喻句,因为它写出了荷叶很多,长势很好,还告诉我们荷叶的形状是圆圆的。

”有的学生说:

我喜欢“有的还是花骨朵,看起来饱胀得马上就要破裂似的。

这一句,写出了花骨朵破不及待地要绽放,给游人欣赏它们美丽的姿态。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句子来记忆,同时给学生提供了表达的机会,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想法。

这种方式有利于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增强学生语言运用与表达的能力。

▲启发想象

A:

对文章略写处想象

如《黄山奇石》一课,“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几块石头文章没有作详细描写。

李艳老师让学生学习描写前面几种石头的其中一种的写法,选取自己最喜欢的一块石头进行具体描写。

B:

文章情节延伸想象

如教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后,王文玲老师引导学生以“小女孩来到了天国……”为开头,自拟题目进行续写。

学生的思维活跃非凡,有的以《小女孩的微笑》、有的以《跨越时空的小女孩》等为题,写出一篇篇生动的小故事来。

▲随文练笔

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仅仅靠每单元一篇的作文训练是明显不够的。

在阅读教学中,根据文章的写作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安排一些作文小练笔,让学生把自己想说的话,把自己感触最深的地方写出来。

教师充分利用随文小练笔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注重仿写

课标中指出:

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这种做法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仿写。

4.1.2.2课外阅读

虽说学生的语言大多来自课内积累,但是光靠教科书上的这些语言的积累是远远不够的,是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写作要求的,因此,我们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俗话说得好: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这话言简意赅地向我们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书读得多,语言就积累的多,语言积累到一定程度,文章就会写得好,笔下就会生花。

因此,我们认为有效的课外阅读也是学生积累语言,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

基于这样的认识,在教学中,我们加强了课外阅读的指导,引导学生通过有效的阅读,获得语言的积累,情感的沉淀,从而自然地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

精心设计大阅读课教学:

有阅读、有交流、有思考、有展示、有运用。

其中“展示”这部分,就有读书笔记展示、阅读记录卡展示等;“运用”这部分,就有写读后感、写好书我推荐等。

每周一次“抄写仿写”及词、句、段的积累。

“抄写仿写”即抄写一篇自己认为好的或是喜欢的文章,再模仿写一篇同类型的作文。

课前三分钟口语练习,读读背背讲讲,一日不多,十日许多,涓涓细流,渗入心田,学生的思想、情感、语言都受到有益的熏陶。

加强家校联系,发挥家长的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如制定课外阅读要求;设计家校联系本,保质保量地进行课外亲子阅读。

开展各种读书活动。

如“读书节”、“读书心得交流会”、“读书知识竞赛”、“佳作朗读比赛”、“好书我推荐”等。

课外语言素材搜集训练

A:

生活积累

引导学生学会关注生活中,身边、周围发生的热点、焦点问题,及时进行信息的收集,成为生活的有心人,让写作成为一种内需行为。

为此,我们在课题组研究中落实四个步骤:

“写”就是把课堂常规的要求和口语表达训练内容、组织形式写进教案。

“定”就是学科教师都必须执行课前3分钟口语训练的规定,并挖掘课上尽可能多的口语训练机会。

“查”指的是学校行政领导对课堂常规和口语交际教学、课前3分钟口语交际训练进行专项检查,包括现场检查和对学生问卷调查,以检查保证训练的质量。

“树”就是树立典型,鼓励在全校范围内介绍经验和展示成果,让各班学有榜样,带动全年级乃至全校课堂常规和口语交际训练向良性方向发展。

在以上四个步骤的整体推进下,课题组指导学生以日记接龙的方式,将搜集来的信息进行整理和记录。

利用每堂课前的3分钟口语交际时间,接龙的学生将自己昨天的日记进行汇报,形成资源共享,让口语训练扎实有效。

B:

语言积累

每生都有“积累本”,教师利用每周两节的阅读课时间,带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阅读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素材的搜集、整理。

在大量阅读的同时,学会搜集、整理、处理资料。

如五年级语言积累训练具体做法:

▲推荐课外读物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阅读兴趣,图书种类包括童话寓言类、科普科幻类、各类故事类、知识技能类、名人传记类、少年文艺类、古典名著类、各种报刊等,五花八门,种类众多的读物,教师在向学生推荐优秀读物时始终坚持“三有利”的原则:

第一,有利于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第二,有利于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读物。

第三,有利于开发智力,促进差生转化、优生冒尖的读物。

学生可根据自己阅读能力自由选择读物。

低层次学生可选择童话寓言类、各类故事类、中层次学生可选择名人传记、科普科幻类、高层次学生可选择古典名著类、知识技能类。

每学期低层次学生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5万字,中层次学生课外阅读量不少于30万字,高层次学生课外阅读量不少于40万字。

五年级一学期课外阅读训练目标如下:

年级

课时

层次

课外读物

阅读总量

阅读种类

五年级

40

15万字

童话寓言类各类故事类

30万字

名人传记、科普科幻类

40万字

古典名著类、知识技能类

▲撰写读书笔记。

我们将读书笔记分为三大类:

第一大类为积累类。

如摘抄型,特点是抄记阅读资料,积累语言材料和写作材料。

第二大类为理解类,如归纳型笔记,是在对读物理解基础上进行的。

第三类为创作类,如感想型,它要求读者从原作出发,写出自己的感想、认识和评价。

低层次学生可写第一类读书笔记,中层次学生可以写第二类读书笔记,高层次学生可以写第三类读书笔记。

学生可根据自己阅读能力,兴趣自主选择写其中一类读书笔记。

小学五年级读书笔记训练目标如下

层次

类型

课时

写的总量

范围及方法

说明

低层次学生

摘抄型笔记

20

1万字

(1)词语摘抄

(2)佳句摘抄

(3)片断摘抄

(4)知识摘抄

(5)故事摘抄

摘抄是从众多的阅读材料中,摘抄其中有关句段和有关资料,摘抄不是照搬,而是有选择的抄

中层次学生

归纳型笔记

20

2万字

(1)列提纲

(2)摘要点

(3)加小标题

(4)概括文章大意

(5)概括文章中心

归纳的思维基础是对阅读材料的认真分析,先分析后归纳。

归纳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化繁为简、去粗存精的抽象思维能力。

这种能力对阅读和写作都有好处。

高层次学生

感想型笔记

20

3万字

(1)因人而感

(2)因事而感

(3)因物而感

(4)因景而感

感想即读后感。

读是基础,感是关键。

要在认真读书基础上,使读者与阅读材料的某些方面发生共鸣,产生联想。

▲开展语文课外活动

学校每学期都定时开展“语文节”活动。

通过开展这些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提高阅读水平,活跃了学生生活。

学生在阅读积累中,增加了习作内容方面的、文化方面的、语言方面的储备。

接着,便要引导学生在习作实践中进行运用,体验写作的过程与方法。

习作前,布置预习习作内容,自主准备相关材料;

习作中,根据不同的习作主题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基本环节有以下四部分:

拓展思路,明确要求;

认真构思,独立写作;

针对辅导,及时反馈;

讲评精要,适当交流。

习作后,及时批改,规范运用修改符号,制定明确的修改要求;

组织专门的讲评课,给学生充分赏析、交流、修改的时间;

深入过程细节,结合写作全程,组织专门的各种方法的指导、交流课,如讨论交流有哪些搜集资料的方法?

有哪些构思的方法?

如何让作文写得又好又快?

怎样修改作文,有哪些方法?

如何积累写作素材,又如何巧妙运用?

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如先构思再写作;认真运用语言文字;写好后认真读改;作文批改后认真修改、订正;书写工整等。

经过第一阶段的学习,学生有了表达的欲望,有了较丰富的情感体验,但是,由于积累的信息有限,因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