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化学难点剖析专题29元素非金属性的比较练习.docx
《届高考化学难点剖析专题29元素非金属性的比较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化学难点剖析专题29元素非金属性的比较练习.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化学难点剖析专题29元素非金属性的比较练习
专题29元素非金属性的比较
1.(2018届四川成都七中(高新校区)高三理科综合)短周期元素A、B、C、D、E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的一种核素在考古时常用来鉴定一些文物的年代,B的氢化物的水溶液呈碱性;C、D为金属元素,且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其K层电子数;若往E单质的水溶液中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试液,可观察到先变红后褪色。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B的氢化物的沸点一定高于A的氢化物
B.向D单质与沸水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
C.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比E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
D.某物质焰色反应呈黄色,该物质一定是含C元素的盐
【答案】B
2.(2018年成都七中高考模拟考试)A、B、C、D、E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元素,A是周期表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B、C、D同周期且相邻,C的L层电子数是K层的3倍,E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B原子质子数的2倍。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纯净的E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
B.元素A与B、C、D、E形成的常见化合物中,稳定性最好的是AD
C.A、B、C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一定只含共价键
D.由元素A、C组成的某种化合物可与SO2反应生成强酸
【答案】C
【解析】A、B、C、D、E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元素,A是周期表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则为氢元素,B、C、D同周期且相邻,C的L层电子数是K层的3倍,则C为氧元素,故B为氮元素,D为氟元素,E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B原子质子数的2倍,则E为硅元素。
A.纯净的E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二氧化硅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选项A正确;B.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形成的氢化物越稳定,故元素A与B、C、D、E形成的常见化合物中,稳定性最好的是AD,即HF,选项B正确;C.A、B、C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NH4NO3为离子化合物,含有共价键和离子键,选项C不正确;D.由元素A、C组成的某种化合物H2O2可与SO2反应生成强酸硫酸,选项D正确。
3.(2018年天成教育命题研究院高考精准预测卷一)短周期元素a、b、c、d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和b的价电子数之和等于c和d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这四种元素组成两种盐b2da3和bca2。
在含该两种盐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盐酸,产生白色沉淀的物质的量与盐酸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
b>c>a>dB.气态氢化物热稳定性:
a>d
C.d的氧化物常用于太阳能电池D.工业上电解c的氯化物冶炼单质c
【答案】B
4.(2018届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高三第六次月考)被誉为“矿石熊猫”的香花石,由我国地质学家首次发现,它由前20号元素中的6种组成,分别为X、Y、Z、W、R、T。
其中Ⅹ、Y、Z为金属元素,Z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相等,X、Z位于同族,Y、Z、R、T位于同周期,R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3倍,T无正价,X与R原子序数之和是W的2倍。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半径:
Y>Z>R>T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W<R<T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
X>Z
D.XR2、WR2两种化合物中R的化合价相同
【答案】D
【解析】“矿石熊猫”的香花石由前20号元素中的6种组成,其中R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其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R原子只能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则R为O元素;Y、Z、R、T位于同周期,即处于第二周期,T元素无正价,则T为F元素;Z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相等,则Z为Be元素;Y为金属元素,则Y为Li;X、Z位于同主族,则X为Mg元素或Ca元素,若X为镁元素,则由X与R原子序数之和是W的2倍,则
,推出W为氖元素不符合题意,若X为Ca元素,则由X与R原子序数之和是W的2倍,则
,推出W为Si元素,符合题意。
A.Y为锂元素、Z为铍元素、R为氧元素、T为氟元素,位于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从左向右半径在减小,即原子半径:
Y>Z>R>T,选项A正确;B.W为硅元素、R为氧元素、T为氟元素,非金属性F>O>Si,则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W<R<T,选项B正确;C.X为钙元素、Z为铍元素,金属性Ca>Be,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
氢氧化钙>氢氧化铍,选项C正确;D.XR2、WR2两化合物CaO2、SiO2,CaO2中O元素为-1价,SiO2中O元素化合价为-2,选项D错误,答案选D。
5.(2019届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三上学期期初联考)X、Y、Z、W是短周期主族元素,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3倍;Y的原子序数是其最外层电子数的6倍;Z的一种单质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自然界中,W的单质多出现在火山口附近,且为淡黄色晶体。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的大小:
Z>X>Y
B.Z的氢化物的沸点一定比X的低
C.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在同主族中最强
D.Y的单质可通过铝热反应冶炼
【答案】C
6.(2018届福建省漳州市高三考前模拟考试试卷二)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在Na2S溶液中滴加新制氯水
产生浅黄色沉淀
证明氯的非金属性比硫的强
B
将苯滴入溴水中,振荡,静置
溴水层褪色
溴和苯发生加成反应
C
向淀粉水解后的溶液中加入碘水
溶液变蓝色
淀粉没有水解
D
向1.0mol·L-1的NaHCO3溶液中滴加2滴甲基橙
溶液呈黄色
NaHCO3溶液呈碱性
【答案】A
7.(2017-2018学年河南省豫南七校高二下学期升级摸底考试)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亚硫酸钠粉末中滴加盐酸
产生刺激性气体
氯的非金属性比硫强
B
将过量的乳酸[CH3CH(OH)COOH]加入含少量NaOH的酚酞溶液中
溶液变红色
乳酸含有羧基
C
向含淀粉的KI溶液中滴加氯化铁溶液
溶液变蓝色
氧化性:
Fe3+>I2
D
向硝酸钡溶液中通入SO2
产生白色沉淀
白色沉淀是BaSO3
【答案】C
【解析】A、盐酸不是氯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只能证明盐酸比亚硫酸强,不能证明氯的非金属性比硫强,A错误;B、将过量的乳酸[CH3CH(OH)COOH]加入含少量NaOH的酚酞溶液中,现象应该是溶液由红色变无色,B错误;C、向含淀粉的KI溶液中滴加氯化铁溶液,溶液变蓝色,说明有I2生成,说明氧化性:
Fe3+>I2,C正确;D、向硝酸钡溶液中通入SO2,硝酸钡与SO2反应生成了硫酸钡,D错误。
8.根据下表中实验操作、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
向饱和Na2CO3溶液中加入BaSO4粉末,过滤,向洗净的沉淀中加入稀盐酸
产生气泡
Ksp(BaCO3)B
向FeCl3溶液中滴加NaI溶液,然后滴加CCl4,振荡并静止
有机层出现紫
红色
氧化性:
Fe3+>I2
C
向Na2CO3溶液中滴加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硅酸钠溶液
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
非金属性:
Cl>C>Si
D
将碳与浓硫酸共热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
溶液紫红色褪去
SO2具有漂白性
【答案】B
9.(2018届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三下学期第十次模拟考试)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验证Ksp(BaSO4)室温下,将BaSO4投入饱和Na2CO3溶液中充分反应,向过滤后所得固体中加入足量盐酸,固体部分溶解且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
B
验证氧化性:
Br2>I2
将少量溴水加入KI溶液中,再加入CCl4,震荡,静止,可观察到下层液体呈紫色
C
验证酸性:
HCN室温下,用pH试纸测得0.100mol·L-1CH3COOH溶液的pH值约为3,0.100mol·L-1HCN溶液的pH值约为5
D
验证Fe3+能催化H2O2分解,且该分解反应为放热反应
向FeCl3溶液中滴入几滴30%的H2O2溶液,有气体产生,一段时间后,FeCl3溶液颜色加深
【答案】A
10.(2018届山东省淄博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下列实验的现象及相应的结论都正确的是
【答案】B
【解析】碘离子被铁离子氧化为碘单质,发生萃取后,进入四氯化碳溶剂中,由于四氯化碳密度大于水,所以下层液体呈紫色,A错误;氯化钠与二氧化碳、氨气和水共同作用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由于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小,所以反应后溶液中有固体析出,B正确;根据强酸制备弱酸的规律,盐酸的酸性大于碳酸,所以碳酸钠能够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但是碳酸为最高价含氧酸,而盐酸为无氧酸,不能比较氯元素和碳元素的非金属性的强弱,C错误;向溶有二氧化硫的氯化钡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亚硫酸根离子与钡离子反应生成亚硫酸钡沉淀,此过程中二氧化硫没有被氧化,D错误。
11.(2018届湖北省鄂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由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操作
现象
结论
A
用铂丝蘸取少量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
火焰呈黄色
该溶液一定是钠盐溶液
B
将湿润的KI-淀粉试纸置于集满某气体的集气瓶口
试纸变蓝
该气体为Cl2
C
向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NO3溶液和NaSiO3溶液中分别滴加3滴酚酞溶液
NaNO3溶液为无色,Na2SiO3溶液变成红色
非金属性:
N>Si
D
將Fe(NO3)2样品溶于稀硫酸后,滴加KSCN溶液
溶液变红
Fe(NO3)2样品中一定含有Fe3+
【答案】C
12.(2018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第二十次模拟考试)下列有关化学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为正确的是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Mg2+和Cu2+共存的溶液中滴入适量NaOH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相同温度下,溶度积常数:
Ksp[Mg(OH)2]B
直接给石蜡油加热,气体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
溶液逐渐褪色
验证石蜡油裂解一定生成乙烯
C
常温下,向等浓度、等体积的Na2CO3和NaHCO3溶液中滴加等量的酚酞溶液
碳酸钠溶液中红色更深
阴离子水解常数Kh:
CO32->HCO3-
D
向饱和硼酸溶液中滴加少量Na2CO3粉末
无气泡冒出
不能证明酸性:
碳酸>硼酸
【答案】C
【解析】向Mg2+和Cu2+共存的溶液中滴加适量NaOH溶液,过滤、洗涤,得到白色沉淀,因不知道原溶液中两离子的浓度是否相等,则无法判断二者溶度积常数大小,A错误;溶液逐渐褪色,可知生成不饱和烃,可验证石蜡油裂解生成不饱和烃,不一定是乙烯,B错误;碳酸钠溶液中红色更深,说明碳酸根离子水解能力大于碳酸氢根离子水解能力,所以阴离子水解常数:
Kh:
CO32->HCO3-,C正确;硼酸溶液中硼元素最高价+3价,碳酸中碳元素最高价+4价,因此二溶液混合后无气泡冒出,说明硼酸不能制备碳酸,可以证明酸性:
碳酸>硼酸,D错误。
13.下列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实验室制备乙酸乙酯
B.比较不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C.比较硫、碳、硅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
D.验证苯和液溴发生取代反应
【答案】C
14.根据下列实验和现象,所得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
现象
实验结论
A
向某溶液中先滴加适量稀硝酸,再滴加少量BaCl2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
原溶液中含有SO42-、SO32-、HSO3-中的一种或几种
B
向装有Fe(NO3)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稀硫酸
在管口观察到红棕色气体
HNO3分解成了NO2
C
左边棉球变为橙色,右边棉球变为蓝色
氧化性:
Cl2>Br2>I2
D
SO2和SO3混合气体通入Ba(NO3)2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
得到的沉淀只有BaSO4
【答案】D
15.(广东省梅州市2018届高三总复习质检5月二模)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一定浓度的CuSO4溶液中通入适量H2S气体
出现黑色沉淀
H2S的酸性比H2SO4的强
B
向足量含有淀粉的FeI2溶液中滴加2滴氯水
溶液变蓝
还原性:
I->Fe2+
C
测定等浓度的Na2CO3和Na2SO3溶液的pH
Na2CO3溶液的pH较大
非金属性:
S>C
D
向AgNO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
有白色沉淀生成
Ag+与NH3·H2O不能共存
【答案】B
16.(2018届广东省汕头市高三第二次(4月)模拟考试)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
将少量Fe(NO3)2试样加水溶解后,滴加稀硫酸酸化,再滴加KSCN溶液
溶液变成血红色
Fe(NO3)2试样已变质
B
KIO3溶液中加入HI溶液,并加入淀粉
溶液变蓝色
KIO3的氧化性比I2强
C
向Na2S溶液中滴加盐酸
产生臭鸡蛋气味的气体
氯的非金属性比硫的强
D
向淀粉水解后的溶液中加入碘水
溶液变蓝色
淀粉没有水解
【答案】B
【解析】A、滴加稀硫酸酸化,亚铁离子、硝酸根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铁离子,不能检验是否变质,检验是否变质时不能加酸酸化,A错误;B、KIO3溶液中加入HI溶液,并加入淀粉,溶液变蓝色,说明生成了碘单质,说明KIO3的氧化性比I2强,B正确;C、向Na2S溶液中滴加盐酸,产生臭鸡蛋气味的气体——硫化氢,说明盐酸的酸性强于氢硫酸,都不是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不能说明氯的非金属性比硫的强,C错误;D、没有检验葡萄糖,不能说明是否水解,加碘水变蓝,只能说明淀粉未水解完全,D错误。
17.(2018届青海省西宁市第四高级中学、第五中学、第十四中学三校高三4月联考)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向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
产生白色沉淀
氢氧化铝不溶于碱
B
将盐酸与石灰石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硅酸钠溶液
硅酸钠溶液变浑浊
证明非金属性:
Cl>C>Si
C
向淀粉溶液中滴入硫酸,加热一段时间后,滴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
无银镜现象出现。
淀粉未水解
D
溶有SO2的BaCl2溶液中通入气体X
有白色沉淀生成
X可能是Cl2或NH3等
【答案】D
18.(2018届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三适应性月考)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或解释均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或解释
A
用镊子夹取一块金属钠并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用小刀切开一端的外皮
切口处呈银白色,很快变成淡黄色
常温下,钠与O2 反应生成了Na2O2
B
向盛有 4mL0.1mol· L-1的 NaOH 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等浓度的MgSO4溶液2mL 后,再滴加0.1mol· L -1CuSO4溶液
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变为蓝色
Cu(OH)2的Ksp比Mg(OH)2 的小
C
焰色反应实验时,某同学用洁净的铂丝蘸取样品在无色火焰上灼烧
直接观察到火焰的颜色呈黄色
该样品中含有钠元素,一定不含钾元素
D
向盛Na2SiO3溶液的试管中滴加1滴酚酞,然后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
试管中溶液先变红后褪色,最后有白色沉淀
非金属性:
Cl>Si
【答案】B
【解析】A.用镊子夹取一块金属钠并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用小刀切开一端的外皮,切口处呈银白色,很快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氧化钠,变暗,故A错误;B.4mL0.1mol· L-1的 NaOH 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等浓度的MgSO4溶液2mL 后,恰好完全反应,再滴加0.1mol•L-1CuSO4溶液,先有白色沉淀生成后变为蓝色沉淀,说明发生沉淀的转化,则说明Cu(OH)2的Ksp比Mg(OH)2的小,故B正确;C.用洁净的铂丝蘸取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实验,火焰呈黄色,只能证明原溶液一定含有Na+,无法确定是否含有K+,因为观察钾离子的焰色反应火焰颜色需要通过蓝色钴玻璃,故C错误;D.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强酸能和弱酸盐反应生成弱酸,HCl不是Cl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所以不能比较Cl、Si非金属性强弱,故D错误。
19.(2018届吉林省延边州高三年级高考仿真模拟)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编号
实验内容
实验目的
A
分别将一小粒钠投入水与无水乙醇中,钠与水反应更剧烈
证明羟基氢活泼性:
H2O>C2H5OH
B
测定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2SO3与Na2CO3溶液的pH,后者较大
证明非金属性:
S>C
C
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的乙醇和浓硫酸,在一定温度下加热,将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溶液褪色
证明乙醇发生消去反应有乙烯生成
D
向滴有酚酞的Na2CO3溶液中加入少量BaCl2固,溶液红色变浅
证明Na2C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
【答案】B
20.(2018届广东省茂名市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或化学方程式
结论
A
取1mL20%的蔗糖溶液,加入适量稀硫酸,水 浴加热后取少量溶液,加入几滴新制Cu(OH)2 悬浊液,加热
溶液中未出现砖红色 沉淀
蔗糖未水解
B
将C 和SiO2的固体混合物高温加热
2C+SiO2
Si+2CO ↑
非金属性:
C>Si
C
向盛有2mL0.1mol/L的NaCl溶液的试管 中逐滴加入几滴0.1mol/L的AgNO3溶液,充分反应后,再逐滴加入0.1mol/L的KI溶液
白色沉淀变为黄色沉淀
Ksp(AgCl) > Ksp(AgI )
D
向待测液中加入适量的稀NaOH溶液,将|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未变红
在待测液中不存在NH4+
【答案】C
21.(2018北京市大兴区高三一模考试)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①
②
③中现象
结论
装置图
A
浓硝酸
Cu
淀粉-KI溶液变蓝
NO2为氧化性气体
B
稀硫酸
Na2SO3
品红溶液褪色
Na2SO3未变质
C
浓盐酸
MnO2
FeBr2溶液变为黄色
氧化性:
Cl2>Br2
D
浓氨水
NaOH
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NH3为碱性气体
【答案】D
【解析】A、NO2溶于水,发生3NO2+H2O=2HNO3+NO,可能是HNO3把KI中I-氧化成I2,故A错误;B、检验Na2SO3是否变质,应检验是否含有SO42-,故B错误;C、MnO2与浓盐酸反应,需要加热,但题中所给装置缺少加热装置,故C错误;D、利用NaOH固体遇水放出大量的热,是NH3·H2O分解成NH3,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说明NH3为碱性气体,故D正确。
22.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能得出相应实验结论的是
选项
①
②
③
实验结论
A.
浓氨水
碱石灰
AgNO3溶液
AgOH具有两性
B.
浓硝酸
Na2CO3
Na2SiO3溶液
非金属性:
氮>碳>硅
C.
浓硫酸
蔗糖
溴水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氧化性
D.
稀盐酸
Na2SO3
Ba(NO3)2溶液
SO2与可溶性钡盐溶液反应均可以生成白色沉淀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