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4眼睛和眼镜练习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56048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47.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4眼睛和眼镜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4眼睛和眼镜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4眼睛和眼镜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4眼睛和眼镜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4眼睛和眼镜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4眼睛和眼镜练习题.docx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4眼睛和眼镜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4眼睛和眼镜练习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4眼睛和眼镜练习题.docx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4眼睛和眼镜练习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5.4“眼睛和眼镜”练习题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单选题

1.在如图所示的情景中,保持如图中的蜡烛和凸透镜的不动,将光屏移到80cm刻度线处,在光屏上得不到清晰的像。

如果把凸透镜看成人的眼睛,光屏所在的位置看成视网膜的位置,则此时的成像情况相当于________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

A.近视眼

B.远视眼

C.正常眼睛

D.老花眼

2.如图所示,将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眼睛观察的物体.拿一个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那么在拿走近视眼镜后,下列操作能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像的是

A.将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

B.将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

C.将光屏适当移近凸透镜或将蜡烛适当移近凸透镜

D.同时将光屏和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

3.如图所示,表示近视眼成像原因及其矫正方法的示意图是

A.甲和丙

B.甲和丁

C.乙和丙

D.乙和丁

4.2013年6月20日.“天宫一号”飞船上女宇航员王亚平在太空进行了我国首次太空授课,持续45分钟的授课完成了“质量测量、单摆的运动、陀螺运动、制作水膜水球”等几个实验。

此次授课通过天链数据“中转站”传送双向实时授课画面,实现天地之间的视频提问和回答,激发了广大中小学生对宇宙空间的向往、对学习科技知识的热情,从而使得全国中小学生走近航天、了解航天、热爱航天。

关于此次授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地球上的学生能听到王亚平的声音是靠声波传回地球的

B.用手持摄像机拍摄传回地球的图像,是根据凹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得到的

C.透过王亚平制作的水膜我们看到了她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的水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

D.在太空中测得宇航员聂海胜的质量与在地球上测得的质量差异较大,和他在地球上的质量不相符合

5.如图,是小蒋家的鱼缸。

她通过观察,发现了很多与鱼缸相关的现象,其中分析错误的是

A.加水后缸底变浅,其与“小孔成像”的形成原因不同

B.透过鱼缸发现鱼缸另一侧壁上的物体变大了,其与投影仪原理相同

C..从侧面看去,小蒋看到塑料鱼草在水中非常逼真,她戴上近视眼镜后发现要远离鱼缸一些才能再次清楚看到鱼草

D.一束阳光透过玻璃缸后形成“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6.软质隐形眼镜是一种直接贴在眼镜角膜表面的超薄镜片,可随眼球的运动而运动.其中心厚度只有

.如图所示是某人观察物体时成像示意图,请判断该人所患的眼病及配制的隐形眼镜的边缘厚度是()

A.近视眼,大于

B.近视眼,小于

C.远视眼,大于

D.远视眼,小于

7.下列观察到的各种现象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A.树荫下的光斑

B.水中的“云朵”

C.铅笔在水中“折断”

D.路灯下的人影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面镜所成的是正立、等大的实像

B.凸透镜所成的像都是倒立的

C.凸透镜可矫正近视眼

D.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9.下列用于解释光现象的光路图中含有错误的是()

A.

平面镜成虚像

B.

近视眼的矫正

C.

水变浅了

D.

小孔成像

10.某同学在学习“眼球折光系统”一节时,制作了一个眼球模型,如图所示,模型中的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烧瓶后壁相当于视网膜,烧瓶里放有一种透明液体表示玻璃体,则图表示的眼球模型和应采取的矫正措施分别是

A.远视眼模型,用凸透镜矫正

B.近视眼模型,用凹透镜矫正

C.远视眼模型,用凹透镜矫正

D.近视眼模型,用凸透镜矫正

11.如图,照镜子时人的位置保持不变,如果不小心镜子裂开成两半,并分别向上下两侧平移一段距离,则人通过上、下两半面镜子

A.不能成像了

B.只能各成一半的像

C.都成完整的像,且像在相同位置

D.都成完整的像,且像在不同位置

12.下列四种现象中,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A.

B.

C.

D.

13.下列关于光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人距离平面镜越远,在平面镜中成的像越小

B.电视机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遥控电视机

C.近视患者需佩戴由凹透镜做的眼镜进行矫正,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

D.在湖边散步时看到水中的“鱼”和“云”,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14.把一物体放在距凸透镜12cm处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f可能是()。

A.f<6cm

B.f=6cm

C.6cm

D.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

15.如图所示,鱼缸中只有一条小鱼,而眼睛从图中位置可以观察到两条,一条鱼的位置变浅,另一条鱼变大。

前者是由于_____形成的_____(选填“实”或“虚”)像;后者是由于鱼缸的右侧部分等效于凸透镜而形成的_____(选填“实”或“虚”)像。

16.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a、b、c、d、e五个位置,如图所示.其中蜡烛放在_____处所得的实像最小;放在_________处所得的实像与烛焰大小相同;放在________处所得的实像比烛焰大;放在_______处能看到放大的虚象.若在实验中发现光屏上所成的像偏左偏上,为了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应向_______、向_________调烛焰的位置(选填“上”“下”“左”“右”).                                                                   

17.如图所示,刻度尺斜插入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杯中,水中部分刻度看起来比水面上刻度要_____(选填“稀疏”、“密集”或“不变”),水中部分看起来比水面上的部分要粗一些,这是因为盛水的圆柱形玻璃杯相当于_____(选填“凹”或“凸”)透镜。

该透镜在日常生活中常用来矫正_____(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

18.如图中,表示近视眼的是_____,应该用_____矫正;表示远视眼的是_____应该用_____矫正.

19.李东同学在桌面上的近视眼镜上看到自己身后同一个窗户的两个像,如图.这两个像是______ 像(填“实”、“虚”),是______ 面镜(填“平”、“凸”、“凹”)所成的像.其中较大的像是镜片上离李东较______ 的玻璃面(填“近”、“远”)所成的.

20.当小玲在观察阳光通过甲、乙两个眼镜在地面上形成的光斑时,发现两个眼镜形成的光斑情况不同.阳光通过眼镜甲形成的光斑中间较四周亮,而阳光通过眼镜乙形成的光斑中间较四周暗,由此可判断眼镜甲是凸透镜,眼镜乙是凹透镜.(______)

21.如图是某人看近处物体时的光路图,由图可知他是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老爷爷用放大镜看报纸上的字时,想使字更大一些,应该让放大镜离字稍_____一些.

22.每年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有些同学由于过度使用电子产品导致近视,使像成在视网膜    (选填“前方”“后方”),若要矫正需配戴    透镜来矫正.

23.人的眼睛相当于一个照相机,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胶片,物体在视网膜上成一个_____(填“正立”或“倒立”)的像。

现在我市很多学生不注意用眼保健,以致近视眼越来越多,近视时就如下图中_____,而矫正后则变为图中_____。

(填“甲”或“乙”或“丙”或“丁”)

24.人类的眼睛好比一架照相机,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凹凸程度可以使远近不同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眼睛调节的两个极限点叫做远点和近点.正常人眼睛观察近处物体最清晰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大约是25cm,这个距离叫明视距离.

根据上文,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正常人眼睛的观察范围是(_______)

A.0到10cm

B.10到25cm

C.25cm到极远处

D.10cm到极远处

(2)远视眼是来自近处物体的光成像于视网膜________(选填“前”或“后”);矫正时在眼睛前面放一个折光效果如图_______(选填“甲”或“乙”)中的透镜,就能使光会聚到视网膜上.

三、实验题

25.在“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

(1)在实验前,应首先观察并记下凸透镜的___________.

(2)在如图所示的位置中,A是___________,B是___________.

(3)组装和调试实验装置.

(4)调整好凸透镜的位置,使物距大于凸透镜的两倍焦距,前后移动光屏找像.在移动过程中,眼睛要注意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归纳实验结论时,要将从光具座上读出的物距和像距的值分别跟凸透镜的___________相比较,并记录相应的成像情况.

26.在“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实验中,小明进行了以下探究:

(1)让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1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_cm。

(2)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如图2所示的位置,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此时的成像原理与生活中的__________成像原理相同。

(3)将点燃的蜡烛移到标尺上40cm和50cm之间的某一位置后,此时应取下光屏,从凸透镜的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侧透过凸透镜观察像。

(4)将点燃的蜡烛移到标尺上30cm和40cm之间的某一位置后,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此时光屏上像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像。

27.小组同学在做“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的过程中发现:

当发光物体与光屏之间的距离L确定时,将凸透镜从发光物体处缓慢向光屏移动的过程中,有时能在光屏上成两次清晰的像,有时只能成一次清晰的像,有时不能在光屏上成像.为了研究产生这些现象的条件,该小组同学进行实验,并将每次实验中的相关数据及现象记录在表中.

凸透镜焦距f

实验序号

物屏的距离L(厘米)

第一次成像

第二次成像

物距u(厘米)

像距v(厘米)

像的大小

物距u1(厘米)

像距v1(厘米)

像的大小

10厘米

1

49

14

35

放大

35

14

缩小

2

45

15

30

放大

30

15

缩小

3

40

20

20

等大

不能在光屏上第二次成像

4

35

不能在光屏上成像

15厘米

5

80

20

60

放大

60

20

缩小

6

64

24

40

放大

40

24

缩小

7

60

30

30

等大

不能在光屏上第二次成像

8

55

不能在光屏上成像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5、6、7)的第一次成像数据中像距v和物距u的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结论:

______ ;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或2、或5、或6)的第一次和第二次成像数据中物距与像距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结论:

同一凸透镜,当______ 一定,移动凸透镜能在光屏上成两次像时,______ ;

(3)继续分析比较表格物屏距离L与凸透镜焦距f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

只要适当移动凸透镜,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次放大的像和一次缩小的像.请你对他所得出的结论做出点评________________.

四、作图题

28.如图在虚线框中画上适当的透镜。

29.一束光水平射向某光学元件后发生如图所示的折转,请在虚线框中的适当位置画出该光学元件。

(______)

五、综合题

30.当高台跳雪运动员出现在赛道的顶端时,全场观众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

运动员由高处急速滑下,在即将到达赛道底部时,他的速度已达到100km/h。

这时,他双膝弯曲,使劲一蹬,顺势跃向空中。

然后,为了减小空气阻力的影响,他上身前倾,双臂后摆,整个身体就像一架飞机,向前滑翔。

刺骨的寒风抽打着他的脸庞,两边的雪松飞快地向后掠过。

最终,滑雪板稳稳地接触地面。

右图是记者用照相机拍下的精彩瞬间。

(1)滑雪不仅是一项运动,同时还是一门科学。

请你从以上材料中,找出与物理有关的现象,并说出相应的原理、道理或概念__________。

(2)小羽发现在滑雪比赛中,运动员能否稳稳地接触地面,是比赛得分较关键的因素。

他猜想:

运动员落地时的稳定程度可能与他的重心高低有关。

于是他利用物理课上学到的科学探究方法,对猜想进行验证。

小羽找来两块完全相同的橡皮,一块竖直放置;另一块平放,且切去总长的1/5垫在下部(粘牢)。

如图所示,同时放在水平书面上,微微摆动书,发现竖直放置的橡皮总是先倾倒。

①在探究过程中,小羽采用接触面积相同,观察____________,判断稳定程度与重心高低的关系;

②通过以上探究可得到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该结论在生产、生活和科学实践中有很多应用,试举一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二、填空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实验题

1、

2、

3、

四、作图题

1、

2、

五、综合题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信息与通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