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4节眼睛和眼镜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469334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96.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4节眼睛和眼镜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4节眼睛和眼镜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4节眼睛和眼镜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4节眼睛和眼镜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4节眼睛和眼镜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4节眼睛和眼镜教案.docx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4节眼睛和眼镜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4节眼睛和眼镜教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4节眼睛和眼镜教案.docx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4节眼睛和眼镜教案

第4节眼睛和眼镜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2.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用前面所学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知识,加深对眼睛的了解.

教学难点:

将科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的培养.

教学用具:

挂图、眼睛模型、投影仪、球、书、石块、冰块、盐水杯.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问题:

同学们知道《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作者是谁吗?

播放多媒体,观看视频。

关于眼睛,同学们知道多少呢?

导入课题。

推进新课

探究点一眼睛

多媒体播放眼睛的构造图和模型。

展示:

多媒体播放照相机和人眼球的对比图片

眼睛是一架“神奇”的照相机

说明:

学生根据对比图片,理解人眼球和照相机的相似之处,总结出,眼睛好似一架照相机。

设计意图:

从对比中总结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同时让学生在思考和分析中提升能力、学习知识。

体验:

教师指导先近距离看自己的手指纹,然后马上眺

望远方,亲自感受眼睛是怎样调

节的。

点评:

我们的眼睛实在了不起,我们不需要像摄影师那样,要考虑到

环境的亮暗或物体距离,我们的眼睛会自动作出调节,只要眼睛各部分运作正常,每一次我们均可“摄”取一张美丽动人的“相片”。

总结:

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当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上时,我们就看见物体了。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经历体验,领悟眼睛成像的原理,从而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突破重点。

问题:

我们是如何看清远处与近处的景物的?

说明:

播放课件演示眼球的自动调焦

眼睛的睫状体的作用是调节晶状体的形状,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比较薄,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厚,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大,远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就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

总结:

看远处与近处景物通过晶状体形状,使景物的像始终落在视网膜上就看清楚了。

探究点二近视眼及其矫正

1.小游戏:

三字经

请两位同学上台,一个视力正常的同学,一个近视眼的同学,请近视眼的同学摘掉眼镜。

教师出示印有三字经的卡片,从两位同学眼前开始,每念一个卡片上的字后退一步,逐步后退。

说明:

从活动中引出近视眼的外在表象。

分析近视眼的形成原因,进一步研究近视眼的矫正。

问题:

有些人单靠自身眼睛的调节已不能使像成在视网膜上,这种情况是怎么形成的,如何处理?

点评:

由于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使晶状体变凸,或睫状体调节能力降低,远处的景物的像落在视网膜前面,形成近视眼。

引导学生设想用凹透镜将光线发散,使远处景物传来的光仍能会聚在视网膜上,从而能看清远处的景物。

2.探究实验:

近视眼的矫正

猜想:

应用什么透镜来矫正近视眼,并用实验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测。

说明:

鼓励学

生可以用

自己的眼镜进行矫正,试试效果如何。

参考器材:

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火柴,近视眼镜。

方案:

组装好器材,使烛焰的像落在光屏前方,此时像变得模糊。

把凹透镜放在凸透镜前观察。

现象:

光屏上出现了烛焰清晰的像。

结论:

近视眼用凹透镜矫正。

设计意图:

通过小组的合作分析,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物理知识亲自动手去探究,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老师的主导作用,只有通过自己动手去做实验,才能对知识有更清晰的感受和较深刻的理解。

探究点三远视眼及其矫正

问题:

请学生猜想一下远视眼的成因以及矫正方法。

说明:

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薄,近处物体的像成在了视网膜后面而看不清。

引导学生设想用凸透镜将光线会聚,使近处物体传来的光线仍能会聚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近处的物体。

根据刚才对近视眼如何矫正的推测,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小组合作探究,探究远视眼的矫正。

结论:

远视眼用凸透镜矫正

科学世界——眼镜的度数

这里有几个老花镜,请同学们自学课本的科学世界“眼镜的度数”,然后分组进行讨论,设计测量老花眼镜度数的实验方案。

多媒体投影相关知识。

知识:

1.透镜的焦度:

透镜焦距的倒数。

(Φ)

公式:

Φ=1/f(f为透镜焦距)

单位:

Φ:

m-1 f:

mX

2.眼镜度数=透镜焦度×100

3.凸透镜的度数用正数表示,凹透镜的度数用负数表示。

三、板书设计

第4节 眼睛

与眼镜

一、眼睛的工作原理

成像特点:

倒立、缩小的实像 调节:

改变焦距

明视距离:

眼睛距物体25cm处

二、近视眼和远视眼

近视眼(会聚点提前):

凹透镜矫正

远视眼(会聚点置后):

凸透镜矫正

四、教学反思

设计这节课时,努力把握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创设情景、设计提问、课件引导,力求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学会知识的目的。

首先,我通过复习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入手,为眼睛的成像知识作铺垫;然后把眼睛成像和照相机成像作比较,调动了学生想要了解自己眼睛的有关问题,从而很快进入正题。

对关于人眼看远处、近处物体都能看清是由于晶状体的厚薄在发生变化来调节的这个问题,我主要是通过课件展示来帮助学生理解的。

让学生明白凸透镜的薄厚不同,它们的焦距、折光能力等都有不同,从而引导学生思考人眼看远近物体都能看清的原因是晶状体在调节。

另外,关于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治,一方面引导学生分析光路图,利用他们所学过的知识寻找解决的办法,另一方面,通过课件模拟对以上两种眼病的矫治,使学生印象更深刻。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大总结

第一部分声现象

1.声音的发生: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但并不是所有的振动都会发出声音。

2.声的传播:

声的传播需要介质,声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V固>V液>V气)真空不能传声。

3.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1)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

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

(2)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音只能使原声加强。

(3)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远(声纳系统)

4.音调:

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5.响度:

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6.音色:

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

7.噪声及来源

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地杂乱无章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8.声音等级的划分

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9.噪声减弱的途径:

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

10.声的利用:

(1)利用声音传递信息(如B超、声纳、雷达等)

(2)利用声音传递能量(洁牙、超声波碎石、清洗精密零件等)

第二部分光现象及透镜应用

(一)光的反射

1、光源:

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

3、光速:

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C=3×108m/s,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这个速度,水中的速度为3/4C,玻璃中为2/3C

4、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

5、光线:

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

6、光的反射:

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介质中,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

7、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可归纳为:

“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

8、理解:

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当入射角为零时,反射角也变为零

9、两种反射现象

(1)镜面反射:

平行光线经界面反射后沿某一方向平行射出,只能在某一方向接收到反射光线

(2)漫反射:

平行光经界面反射后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即在各个不同的方向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线

注意:

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0、在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

11、平面镜对光的作用:

(1)成像

(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1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

(2)像和物的大小相等(3)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的距离相等

理解: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以镜面为轴的对称图形

13、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当然也能用眼看到。

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

14、平面镜的应用

(1)水中的倒影

(2)平面镜成像(3)潜望镜

(二)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理解:

光的折射与光的反射一样都是发生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质中,而折射光则进入到另一种介质中,由于光在在两种不同的物质里传播速度不同,故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这就是光的折射。

注意:

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既发生折射,同时也发生反射

2、光的折射规律: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在折射中光路可逆。

理解:

折射规律分三点:

(1)三线一面

(2)两线分居(3)两角关系分三种情况:

①入射光线垂直界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等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③光从水等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4、透镜及分类

透镜:

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且透镜厚度远比其球面半径小的多。

分类:

凸透镜:

边缘薄,中央厚

凹透镜:

边缘厚,中央薄

5、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主光轴:

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

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

焦点:

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

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

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6、凸透镜:

对光起会聚作用;凹透镜:

对光起发散作用

7、凸透镜成像规律

①虚像物体同侧;实像物体异侧;

②物远实像小而近,物近实像大而远;

③离焦点越近,所成的像越大。

物距(u)

成像大小

像的虚实

像物位置

像距(v)

应用

u>2f

缩小

实像

透镜两侧

f

照相机

u=2f

等大

实像

透镜两侧

v=2f

f

放大

实像

透镜两侧

v>2f

幻灯机

u=f

不成像

u

放大

虚像

透镜同侧

v>u

放大镜

8、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

9、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近镜头。

第三部分物态变化

1温度: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摄氏温度:

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

3温度计

(1)原理:

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构造:

玻璃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液体

(3)使用:

使用温度计以前,要注意观察量程和认清分度值

4.使用温度计做到以下三点

①温度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

②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③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温度计仍与待测物体紧密接触

5.体温计

构造:

玻璃泡上方有缩口量程:

35—42℃分度值:

0.1℃用法:

离开人体读数

6.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7.熔点和凝固点

(1)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2)熔点:

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

(3)凝固点:

晶体者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

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

8.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

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方式都要吸热

9.蒸发现象

(1)定义:

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10.沸腾现象

(1)定义:

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液体沸腾的条件:

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收热量

11.升华和凝华现象

(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2)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冰冻的湿衣服变干,冬天看到霜、雪、冰花)

12.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