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了什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54707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6.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看到了什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我看到了什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我看到了什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我看到了什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我看到了什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看到了什么.docx

《我看到了什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看到了什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看到了什么.docx

我看到了什么

我看到了什么

【教学目标】

这是学生接触《科学》课的第一节课,在此之前学生对科学观察没有概念。

本节课要让学生记录一次学习科学观察的经历。

教材先安排一棵相对静止的大树,当学生观察这张图片时,他们所能说出的内容是极其有限的。

然而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他们所看到的远远要比看图片多得多。

运用感知和科学方法对大树进行观察,让学生经历一次科学观察,体验真正的科学观察活动。

标题

主要活动内容

活动计划

我看到了什么

什么是观察

观察图片,组织讨论

我想观察什么

明确观察目的,为讨论作准备

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

大树前进行观察

【教学要求】

1.初步了解什么是观察,我们要观察什么?

经历科学观察活动的过程。

  2.想办法进行观察,努力知道得更多;能和同伴合作,认真进行观察。

  3.能够运用感知和科学方法对大树进行观察,获取一些关于树的知识,并且能够对自己的科学观察活动进行记录。

【教学准备】

记录本、放大镜等简单的观察工具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开始上《科学》课了。

  2.科学书看过了吗?

  3.上面都有什么内容,请大家翻到第一页,书上的大树看过了吗?

  二、在照片上我看到了什么

  1.从书上这幅大树的照片里,我看到了什么?

  2.自己边看边数,数数在这张照片上你看到了哪些内容?

  3.把你看到的内容与小组成员相互说说。

  4.现在来说说你们小组看到了哪些内容,我们大家帮他们数数。

(学生上台说,教师记录。

  三、在真正的一棵大树前看到什么

  1.以前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我们看到过什么?

(学生说教师记录)

  2.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内容?

  3.肯定!

为什么这么肯定?

  4.出示课件。

  5.估计我们现在去观察一棵大树,你能观察到哪些内容?

  四、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我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

  1.如果现在我们来到一棵真正的大树前,你想观察关于大树的什么内容?

  2.在一棵大树前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

小组可以讨论一下。

  3.在一棵大树前我们看,我们闻,我们听,我们摸,我们还能……(出示课件)

  五、来到一棵真正的大树前进行观察

  1.我们已经有自己想观察的内容,现在想不想到大树前去观察?

  2.我们现在就到操场上去观察大树。

  3.全班去观察大树。

六、环境教育

在观察大树时,不要用小刀乱划树皮。

观察大树

【教学目标】

“我的大树”一课是学生在科学观察的基础上对所观察的结果进行描述,向大家展示自己的观察成果的一课。

这是我们对科学研究的首次描述,对学生的要求不宜过高。

教师要组织引导学生用“我用什么办法进行观察,我观察到了什么”进行描述。

本课要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主。

标题

主要活动内容

活动安排

我的大树

用各种简便方法描述树的样子

组内讨论、总结

用观察记录、实物标本、拓印资料说明树的特点

汇报自己的观察实验报告

我能按别人的描述找到这棵树

快乐游戏

 

【教学要求】

1.能用“我用什么办法进行观察,我观察到了什么”对观察结果进行描述。

  2.用简单的文字、图画、拓印等方法记录自己对大树的观察。

  3.完全体验大树“世界”的奇妙与生命活力。

【教学准备】

  学生:

关于大树的有关记录;捡几片该树的树叶。

  教师:

用于学生拓印树皮图案的白纸若干。

【教学过程】

  一、交流上节课观察到的内容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观察了一棵大树,并作了记录,今天来开个观察成果交流大会吧!

  2.你们觉得我们用怎样的方式交流比较好?

  3.取得共识:

先在小组内讨论观察到的内容,再派一个代表向大家交流小组观察到的成果。

(观察大树时就是按这样的小组进行的)

  4.全班交流汇报。

  让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尽量不重复同学说过的话。

  过程评价:

  通过动作告诉别人所观察到的树冠;

  用手比划观察的那棵树的树干有多粗;

  用比较的方法告诉别人观察的大树有多高;

  观察树皮的颜色、粗糙程度;

  展示该树的树叶及果实。

  ……

  5.小结:

图画、打比方、收集一些实物标本,都是我们观察、描述大树时可以使用的方法。

如果我们再去观察一棵大树的话,结果会怎样?

  二、学生拓印树皮画(教室外)

  1.刚才有同学说他观察的大树,树干非常粗糙,你们觉得老师所观察的那棵树的树皮粗糙吗?

展示教师拓印好的树皮画。

  2.学生观看教师已拓印好的树干画,主要让学生看树干的纹理。

  3.你们想把自己观察的那棵大树的树皮拓印下来吗?

  4.教师教学生拓印树皮的方法,学生到所观察的那棵大树下拓印。

  5.选择校园一角,交流所拓印的树皮画,请拓印清晰的同学介绍方法。

  三、细致地进行观察(教室外)

  1.现在同学们手中都有自己观察过的大树的叶子与树皮拓印画,同学们相互交换,比比谁能最先找到与叶片、拓印画相符合的大树?

  2.学生活动,让能快速找到大树的同学说说自己的方法。

  今天,我们学到了许多描述大树的方法,余下的时间,同学们可以运用这些方法,把你们小组的观察记录充实一下。

四、思想、环境教育

在教室外观察时,教育学生要爱护树木,爱护绿化。

各种各样的叶

【教学目标】

1.经历一个对树叶从“摘”到“捡”的认识过程。

  2.经历简单的、对树叶的颜色、形状、大小等属性的观察过程。

  3.了解一些关于不同种树叶的基本知识。

  4.初步意识到观察是细致的。

【教学准备】

小组探究需要:

每人收集十几片落叶。

个人探究:

统计记录笔记。

【教学分析】

这是学生学习科学课的第三课,在“我看到了什么”一课中,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什么是科学观察。

对大树的观察是一个比较大的系统观察,而这课是学生将宏观观察转向一个小局部观察的开始。

可以说这课是引入细致观察的一个铺垫,看起来非常简单和肤浅,但是就是在这些看起来没有什么好观察、非常肤浅的观察活动中引领学生发现更多。

关于“什么是区分不同种树叶的标准?

”对叶子的整体进行一个初步的观察,为以后两节课对树叶进行细致的局部观察做好铺垫。

【教学过程】

  一、了解树叶的收集情况,鼓励学生在以后的研究中要“捡”树叶

  1.同学们看到你们收集了这么多的树叶,我真高兴。

那老师问问你们这些树叶是从哪些地方收集来的?

(回忆收集树叶标本的地点)

  2.你们是怎样收集到这些树叶的呀?

  3.讨论:

为什么不能摘叶子?

  二、统计捡来的各种树叶

  1.这么多的树叶放在桌子上,我们把它们整理一下,做个统计。

  2.统计自己捡了几片树叶。

这里面有几种树叶?

  3.同学们拿出统计记录本做统计记录。

(个人探究)

  4.不如将我们小组所有的树叶合在一起,统计我们小组一共有几种树叶。

  5.小组统计:

我们小组共有几种树叶?

(小组合作探究)

  6.汇报统计结果。

  

(1)统计好了吗?

哪个小组愿意将你们的统计结果告诉大家?

  

(2)学生汇报自己小组的统计结果。

(各小组逐个汇报)

  三、讨论同种树叶判断的标准

  1.你们小组把哪些树叶分为同种树叶?

  2.学生根据自己的分组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的区分情况。

  3.你们是按照怎样的标准判断这些树叶是不同种的呢?

  4.小组讨论:

我们刚才给树叶分类的标准。

  5.汇报自己小组讨论的结果。

  6.教师记录(板书)。

  7.分析各小组的判断标准。

  

(1)教师记录标准:

  颜色

  大小

  形状

  叶柄

  ……

  

(2)刚才我们大家都说了自己的标准,你们赞同哪个小组的说法?

  (3)小组之间相互质疑。

相互说自己的理由。

(学生到讲台上来展示自己的质疑理由)

  (4)初步开始关注树叶的各种属性。

  四、课后记录

  下课后去捡一些你认为是同种树的树叶。

下节课我们继续研究。

五、环境教育

在搜集树叶做标本时,教育学生要爱护绿叶,不要随便摘树叶。

一片完整的叶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观察归纳出各种不同的叶片之间存在的共同之处。

  2.培养学生比较观察和归纳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叶片存在的共同特征。

【教学准备】

枝条、各种不同的叶片

【教学过程】

  一、观察枝条

  1.为了今天的观察,老师特地向一位园艺工人要来了一些树枝。

  展示一根叶片完整的枝条。

  2.你们觉得可以观察哪些内容?

  3.引导学生从数数枝条上有几片叶,看看叶与枝条的连接处有什么特点等方面进行观察。

  4.小组观察实验组中的枝条,并作简单记录。

  5.全班交流,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会观察到每片叶与枝条的连接处都有芽。

  二、观察一片完整的叶

  1.这是一片完整的叶吗?

(出示一片无叶柄的叶)

  2.学生思考并进行讨论。

  3.学生反馈。

  4.在实验组中选出你们认为完整的叶来。

  5.完整的叶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通过比较归纳得出:

植物的叶由叶片、叶柄构成。

  三、观察各种不同的叶片

  1.找一找小组内有几片完整的叶?

仔细观察,它们是不是都长得一样呢?

  2.学生观察各种不同的完整的叶。

  3.叶片上有什么?

  4.这些叶的叶柄都一样吗?

  5.学生汇报交流观察结果。

  教师适时给予学生一些概念,帮助学生进行表述,如叶脉、叶缘、叶基等。

  四、给树叶分类

  1.在众多不同的叶片中你能发现它们的相同之处吗?

  2.小组商量把相同的叶片放在一起。

(分类的依据可以是颜色、形状、大小等)

  3.交流反馈。

  五、作业

  比一比,课后谁搜集的不同叶脉、叶缘和叶柄的树叶多。

六、思想教育

不要随便破坏绿化。

寻访小动物

【教学目标】

1.引导和推动学生开展寻访调查小动物的活动,鼓励学生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

  2.在课外或校外进行一些观察研究小动物的活动,在寻访调查活动中,尽量多地发现在附近活动的小动物,并能说出其中一二种小动物的栖息地。

  3.在寻访调查活动中能注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能做到不伤害小动物,以活动经历和体验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教学建议】

  1.本课是在教室里进行教学的,以谈话、讨论的形式进行,了解如何寻访小动物,寻访过程中应注意什么等,为课外的寻访做好准备。

有的教师可能一看课题“寻访小动物”,就认为是在室外上的课,上课一开始,便简单交待任务和注意事项,就迫不及待地带学生到室外寻访小动物。

这样便误解了编写者的意图,对学生缺乏深入的指导,科学教育价值不大。

  2.由于三年级的学生刚开始上科学课,课外的考察、寻访活动缺乏必要的经验,教师可以加入到某一个小组参加他们的活动,以加强指导。

【教学准备】

1.在校园里(或附近)选择一块可供学生进行寻访调查活动的场地;像一个三年级学生那样地寻访调查一下,估计学生能发现哪些小动物,他们在活动中会遇到哪些问题,思考怎样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

  2.划定一个较小的范围,如一棵树、一个小花坛、一平方米草地,甚至是一个栽有植物的花盆,仔细观察一下这个范围里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做成卡片备用。

  3.设计几种不同样式的简单的调查记录,必要时提供给学生参考。

  4.考虑一下学生在校园内外和在他们的生活环境中开展寻访调查活动时可能产生的安全问题,准备好教学对策。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研究动物的活动开始了。

  先做个游戏性的测试:

  ☆一听到“动物”这个词,我们脑海里立即浮现出来的是什么动物?

  ☆如果说“大动物”,我们想起的是哪些动物?

  ☆如果说“小动物”,我们想起的是哪些动物?

  2.简要说说通常我们是怎样划分大动物和小动物的。

  二、附近能观察到哪些小动物

  1.九月里,我们在附近能观察到哪些小动物?

  2.估计一下,或者猜一猜,在那棵大家都熟悉的校园里的树上(或者花坛、草地等),老师观察到哪些小动物?

猜猜会有多少种小动物?

  教师可以画一棵树或者贴一张事先画好的树画,在大家的估计猜测中一张张地展示粘贴课前准备的自己所发现的小动物的卡片。

学生能说出名称的展示卡片写名称的一面,说不出名称的展示卡片画着小动物草图的一面。

  3.附近还有哪些能找到栖息和活动着好些小动物的地方?

如果进行一次寻访调查小动物的活动,我们应该留意哪些地方呢?

  4.在校园里,在校园附近,在家附近,这些小动物就生活在我们身边,或者说和我们共同生活在一个环境里。

科学课的计划是:

三年级的同学用1~3个星期的时间进行一次寻访调查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的活动。

让我们再来估计一下:

  ☆我大概能观察调查到多少种小动物?

  ☆我们全班有多少同学能认真地完成这项寻访小动物的活动?

  ☆我们全班一共能观察调查到多少种小动物?

请注意,这可不是简单的乘法或加法可以计算的问题。

如果一个人发现了10种,另一人发现了11种,两人发现的种数并不是简单的和——21种。

  三、寻访活动的准备——观察和调查的方法

  1.寻访活动的任务设置和寻访活动计划的讨论。

  ☆主要任务:

了解在这个季节里,我们在附近能观察到哪些小动物。

  其他任务:

各小组和个人自己设置。

  ☆计划:

关于寻访活动的时间、地点的安排和小组内部的分工,调查记录的选择或设计等。

  2.观察调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的讨论

☆不知道名称的小动物的记录问题。

  ☆一些难于接近的小动物的观察问题。

  ☆同学和老师提出的其他问题,例如:

雌蟋蟀和雄蟋蟀,应记录为一种还是两种小动物……

  四、寻访活动的准备——注意事项

  1.寻访活动中的安全问题。

  ☆哪些场所隐藏着危险?

  ☆哪些活动可能出现安全事故?

  ☆哪些小动物有可能造成对人的伤害?

  ☆从安全考虑,我们的寻访活动需注意哪些事项,须做哪些规定?

  2.关注和爱护小动物。

  ☆假如我是一只小蚂蚁……

  ☆我们的动物朋友,我们的动物邻居。

  ☆我们所观察的是一个生命体。

和我们人一样,所有的生命体只有一次生命。

  3.保护观察调查地的环境从学做一个合格的观察者开始。

  五、作业

  在1周左右的时间内交一份寻访小动物活动的调查记录。

蜗牛

【教学目标】

1.经历有目的的、初步的按一定顺序观察和描述的活动过程。

经历初步的在观察活动过程中提出问题,发现更多可观察的内容。

2.体验研究小动物的乐趣。

3.了解蜗牛的身体特点和蜗牛的食物。

【教学准备】

1.小组或个人观察用的蜗牛,盛放蜗牛的容器,放大镜,记录用纸和笔。

2.供蜗牛选择的食物,如切成小块的黄瓜、苹果、菜叶、面包或馒头;某些带刺激性气味的食物,如洋葱、大蒜头。

3.具有螺线结构的物体或物体的图片,如海螺壳、盘状的蚊香、旋涡、牵牛花的缠绕茎、葡萄的攀缘茎触须等。

4.准备几个开拓新的观察内容的关于蜗牛壳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观察过蜗牛吗?

能说说蜗牛的身体是怎样的吗?

用放大镜观察过蜗牛吗?

  二、用放大镜观察蜗牛的身体

  1.观察蜗牛的准备。

区分蜗牛的壳和蜗牛的身体,确定蜗牛的身体为本次观察的重点;确定“了解蜗牛的身体,回答‘蜗牛的身体是怎样的'的问题”为观察目的。

  2.提出按一定的观察顺序进行观察的要求:

依次观察蜗牛的头部、腹部和尾部。

重点观察头部及头部的眼睛、触角和嘴。

  3.进行分组或个人的观察活动。

  4.描述所观察到的蜗牛的身体。

尝试按一定顺序,有一定条理,有重点地描述蜗牛身体的特点。

  三、蜗牛壳的观察

  1.观察蜗牛壳的讨论。

观察过蜗牛壳吗?

蜗牛的壳是怎样的?

蜗牛壳的观察会有多少观察内容?

  2.蜗牛壳上的螺线的观察和讨论。

蜗牛壳螺线的观察的内容。

螺线形状的观察描述和螺线名称。

螺线旋了几圈?

怎么数?

螺线的展开方向,左旋和右旋。

  3.左旋蜗牛和右旋蜗牛;头发的旋涡;海螺、牵牛花等等自然界的左旋和右旋。

  4.从一条螺线的观察内容到蜗牛壳的其他观察内容——提出观察蜗牛壳的新问题,发现蜗牛壳的更多的观察内容。

  四、蜗牛吃食物的观察

  1.蜗牛怎样吃食物?

  观察吃菜叶的蜗牛,观察吃黄瓜的蜗牛。

观察蜗牛的齿舌。

描述蜗牛是怎样吃食物的。

  2.蜗牛选择什么样的食物?

  ☆讨论:

看看我们为蜗牛准备了几种食物,要想知道蜗牛会在这几种食物中选择哪一种,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

  ☆观察活动:

在蜗牛的周围放一些食物,观察蜗牛朝什么方向爬,去吃什么食物。

  3.蜗牛能在多远的地方发现食物?

  五、交流与小结说说蜗牛的身体是怎样的,说说蜗牛是怎样吃食物的

蜗牛与蝗虫

【教学目标】

1.经历简单的比较观察的过程,知道蜗牛和蝗虫的区别。

2.经历初步的小动物身体大小的比较和测量过程,能根据动物特点,描述动物的大小。

【教学准备】

1.经历简单的比较观察的过程,知道蜗牛和蝗虫的区别。

2.经历初步的小动物身体大小的比较和测量过程,能根据动物特点,描述动物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观察蝗虫

  1.观察蝗虫。

蝗虫的头、胸、腹;蝗虫的头部:

眼睛(单眼与复眼)、触角、嘴(口器);蝗虫的脚;蝗虫的翅;

  2.描述蝗虫的身体的特点。

  二、比较蜗牛和蝗虫的身体

  1.比较蜗牛与蝗虫的相同点。

都有头部,头部有触角、眼睛、嘴;都有运动器官——足……

  2.比较蜗牛与蝗虫的不同点。

身体形状、构造不同;眼睛、触角、嘴、足等不同……

  三、比较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

  1.周围环境中,跟蜗牛长得相近的动物:

田螺、蛞蝓、蚌、蚬……

  2.周围环境中,跟蝗虫长得相近的动物:

蚱蜢、螳螂、蟋蟀、蜜蜂、蚂蚁……

  3.周围环境中,长得既不像蜗牛又不像蝗虫的动物:

猫、青蛙、鱼、鸟、乌龟……

  四、观察蝗虫的大小

  1.比较两只蝗虫的大小。

  2.观察描述一只较大的蝗虫和一只较小的蝗虫。

  3.测量蝗虫的身体长度。

  4.测量蝗虫的展翅长度。

  五、观察蜗牛的大小

  1.测量蜗牛的身体长度。

蜗牛的身体没有固定的长度,测量存在难度,即使测出了数据也没有多大用处。

  2.寻找比较蜗牛大小的方法。

  3.比较测量蜗牛壳的大小。

用三角尺测量蜗牛壳口朝向桌面时的高度。

  六、动物大小的观察和描述

  1.出示一张蜂鸟的图片,问:

这是什么鸟?

这只鸟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没有?

知道这鸟有多大吗?

老师用食指和拇指表示1-2厘米的大小,同时告诉大家,这只蜂鸟跟蜜蜂差不多大小。

学生就会留下深刻的印象了。

瞧,大小的观察和描述,有时是很重要,很有用的。

  2.讨论:

大象、长颈鹿、鱼、蚯蚓、蝴蝶、乌龟、瓢虫,我们一般采用什么方法观察描述这些动物身体的大小。

3.说说自己在寻访小动物的调查活动中,是用什么方法观察描述动物身体的大小的。

  七、小结

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观察方法。

蚂蚁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让学生了解蚂蚁的身体特点。

2.让学生能够在观察过程中,发现问题,不断改进观察的方法,解决观察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引导学生爱护小动物,珍惜生命。

【教学准备】

放蚂蚁的瓶子、白纸、放大镜、水、水槽(盆)瓶盖(小木块)、几条硬纸条、记录纸和笔。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观察过蚂蚁吗?

蚂蚁是怎样的?

能画一只蚂蚁吗?

让我们仔细观察观察蚂蚁吧!

  二、观察哪一只蚂蚁

  1.选择观察瓶里的蚂蚁,还是放在白纸上的蚂蚁?

  2.选择瓶里的蚂蚁观察,有利与不利的地方;选择白纸上爬的蚂蚁观察,有利与不利的地方。

  三、把蚂蚁放在什么地方好一些

  1.把蚂蚁放在什么地方观察,既能看清楚,又不会到处乱爬?

  2.用什么办法可以看得更清楚?

用什么办法可以使蚂蚁不乱爬?

  3.在盆子里倒一点水,水中央放一个小瓶盖或小木块,让一只蚂蚁爬到瓶盖上。

蚂蚁只能停留在瓶盖上,不能到处乱爬了。

不过,用什么办法让蚂蚁爬到瓶盖上去呢?

  四、用放大镜观察蚂蚁

  1.小组内交流一下,怎样观察蚂蚁的身体。

  2.分发放大镜观察蚂蚁。

注意控制观察时的呼吸,别吹走了蚂蚁。

  五、讨论蚂蚁的身体特点

  1.蚂蚁的身体是怎样的?

  2.和蜗牛比较,蚂蚁的身体有什么特点?

  3.和蝗虫比较,蚂蚁的身体有什么特点?

  六、试一试

  1.看看瓶盖上的蚂蚁的行动,试着解释蚂蚁怎么不到处乱爬了。

  2.如果再放一个瓶盖,在两个瓶盖上搭一座“桥”,猜猜蚂蚁会怎样。

  3.试一试。

  4.怎么解释蚂蚁的反应呢?

蚂蚁想家了吧?

如果把蚂蚁放在教室地面上,蚂蚁能找回自己的家吗?

  七、送蚂蚁回家

  这些蚂蚁原来住在什么地方,我们就把它们送回什么地方吧。

在观察研究小动物的活动中,请别忘了送小动物们回家,让它们回到各自的生活环境中去。

在送小动物回家的过程中,我们还可能会有新的观察发现呢!

八、发布下一节课举行“我的观察研究”报告会的信息

我的观察研究

【教学目标】

1.经历一次报告会上的发言活动。

2.经历解决观察活动中的问题,尝试不断改进观察方法的过程。

3.体验成功感和荣誉感。

【教学准备】

1.在整个动物单元教学的3~4星期内,有意识、有计划地发现、安排、指导学生进行一些小动物的观察研究活动,并在学生的实际基础上,做好形式多样、层次丰富的观察记录。

这节课的准备是在整个动物单元的教学过程中完成的。

2.教师自己也应亲自参与活动,必要时也向学生展示自己的观察研究成果和观察研究记录。

3.收集一些三年级学生水平的观察小动物的活动设计、观察记录、研究小论文以及一些研究性、活动性的问题。

4.在了解情况的基础上,课前安排几个小组或学生准备重点展示和发言。

5.做些环境气氛方面的布置。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观察研究小动物的学习活动已经进行了3~4个星期,一定有许多有趣的发现和成果要向大家报告,要和大家分享。

今天我们就来开个观察小动物的成果报告会,向大家报告“我的观察研究”。

二、报告会的内容顺序安排

  1.报告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2.报告观察过程中遇到并已经解决的问题和还没有解决的问题。

  3.展示已经完成的观察记录和观察研究小论文。

  三、报告会

  从“送蚂蚁回家”过程中的观察发现开始。

  1.跟踪蚂蚁中的发现。

  2.蚂蚁路线的观察描述。

  3.蚂蚁窝的观察描述。

  4.关于蚂蚁的其他发现。

  四、对其他小动物的观察和发现

  五、报告观察过程中遇到并已经解决的问题和还没有解决的问题

  六、展示已经完成的观察记录和观察研究小论文

  七、动物单元的小结

  关于课外的交流和展示;关于许多有趣的、有意义的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动物单元的学习告一段落;动物的观察研究活动还将继续下去。

观察身体

【教学目标】

1.能有顺序、有目的、仔细地观察人的身体。

能运用看、摸、听等多种方法感知人的身体的特点。

能用文字、图画、表格等方式记录观察结果。

能通过语言交流、相互评价观察结果。

  2.初步了解人的身体由头、颈、躯干、四肢几部分组成,左右对称。

知道人的身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3.在对人体基本组成的观察中,发现人体构造的精巧和谐之美。

体验身体残障所带来的不方便,爱护自己的身体,关心和善待身体有残障的人。

【教学准备】

1.人体外形结构图、视频资料、残疾人图片(视频)。

  2.放大镜、皮尺、记录用纸、纸筒等。

教学过程

1.导入视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