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胚胎学总结.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53708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73.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组织胚胎学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组织胚胎学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组织胚胎学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组织胚胎学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组织胚胎学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组织胚胎学总结.docx

《组织胚胎学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织胚胎学总结.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组织胚胎学总结.docx

组织胚胎学总结

1、角膜透明的原因:

●胶原原纤维直径一致,折光率一致,排列有序;少量

角膜细胞(keratocyte)具修复能力

●基质黏合板层和保持水分

●无血管、淋巴管及色素

2、色素上皮的作用:

*屏障作用

*防止强光对视细

胞的损害

*吞噬视细胞膜盘

*储存VitA,参与

视紫红质的合成

3、房水:

睫状体非色素细胞分泌

睫状体血管内血液渗透→后房→瞳孔→前房→小梁网间隙→巩膜静脉窦→睫状前静脉

上皮组织

1、上皮组织的特点:

Ø细胞排列紧密

Ø有极性(polarity):

游离面与基底面

Ø基部有基膜(basementmembrane)

Ø无血管和淋巴管:

营养透过基膜供给

Ø有神经末梢分布

2、杯状细胞(Gobletcell):

高脚酒杯状。

胞质顶部被大量黏原颗粒占据,颗粒内含黏液。

胞核位于基部,小,染色深。

分泌黏液,起润滑作用。

3、细胞衣

细胞膜的一部分,是细胞膜表面外伸的糖链。

功能:

粘着、支持、保护、物质交换、识别。

4、紧密连接(闭锁小带)

a.带状。

相邻细胞的细胞膜外层蛋白质“嵴”相贴。

细胞膜间断融合,封闭细胞间隙。

b.未封闭处约10nm间隙。

c.常存在于体内各种屏障内

5、中间连接(黏着小带)

a.带状,环绕细胞。

常位于紧密连接下方。

b.有15-20nm宽间隙,内有丝状物,两侧胞质内有致密物质和微丝附着,组成终末网。

c.起粘着、保持细胞形状作用。

6、桥粒

a.斑状,很牢固。

b.20-30nm宽的胞间隙内有电子致密的中间线。

胞膜内侧有附着板。

两者由跨膜细丝相连。

c.大量“U”形的张力细丝穿入附着板。

7、缝隙连接(通讯连接)

a.斑状,有2~3nm细胞间隙。

b.相邻胞膜上有许多间隔大致相等的连接点。

为8nm左右的柱状颗粒(由6个亚基构成),中间留有φ2nm亲水性通道,电阻低。

c.信息交换:

分子量<1500Da的信息分子可以通过该通道。

8、连接复合体

四种连接中,只要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连接靠近存在——连接复合体

9、外分泌腺细胞分泌物的排出方式:

1、局浆分泌(merocrine):

细胞分泌物有包膜,以胞吐方式排出分泌物

2、顶浆分泌(apocrine):

细胞分泌物无包膜,分泌物连同顶部胞质一起排出

3、全浆分泌(holocrine):

细胞崩解,连同分泌物一起排出

结缔组织

1、疏松结缔组织特点

细胞少、种类多,基质丰富,纤维较少排列稀疏,组织疏松(蜂窝组织)。

分布于细胞间、组织间、器官间,富含血管。

2、成纤维细胞:

数量最多。

细胞较大、扁平有突起,胞质弱嗜碱性;核大、卵圆形,可见核仁。

电镜:

粗面内质网和核糖体丰富、高尔基复合体发达。

功能不活跃时呈梭形、核小、色深,称纤维细胞(fibrocyte)。

⏹来源:

间充质细胞

⏹功能:

形成纤维和基质。

3、巨噬细胞:

⏹来源:

血液中单核细胞分化而来。

⏹形态:

光镜:

形态不规则,常有粗、短突起,胞质嗜酸性,内含小泡或颗粒;核小,染色深。

电镜:

细胞表面有很多突起和皱褶,胞质含溶酶体,吞饮小泡,吞噬体,微丝、微管等。

功能:

趋化性和变形运动

吞噬作用:

吞噬细菌、异物和衰老细胞。

抗原递呈作用:

捕捉、加工、处理。

参与免疫应答

分泌生物活性物质:

如干扰素interferon、补体、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TNF、CSF等

4、浆细胞:

来源:

B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转化而来

形态:

圆形或椭圆形,胞质嗜碱性,核周有浅染区;核圆、偏一侧、异染色质呈车轮状排列。

电镜:

胞质内有大量平行排列的粗面内质网,核周有高尔基复合体。

5、肥大细胞:

来源:

骨髓多能干细胞。

分布:

沿毛细血管和小血管分布。

形态:

胞体较大,圆形或卵圆形;核较小,细胞质内充满粗大颗粒,具有异染性和水溶性,

HE染色常不显色。

功能:

⏹维持血管通透性、平滑肌张力;

⏹参与过敏反应(变态反应),如寻麻疹,哮喘;

⏹参与并介导炎症过程。

6、脂肪细胞:

形态:

细胞大、圆。

胞质内含大的脂滴,HE染色呈空泡状,胞质和核被挤向一侧。

功能:

合成、储存脂肪、参与脂肪代谢。

7、胶原纤维

白纤维,由胶原蛋白组成。

形态:

HE染成粉红色,粗细不等、交织成网。

由更细的胶原原纤维组成,电镜下可见60-70nm的明暗相间的横纹。

特性:

韧性好,抗拉力强。

8、弹性纤维

形态:

折光性强,较细,有分支,交织成网。

电镜:

弹性蛋白+微原纤维

特性:

弹性大,使组织具有一定可塑性。

9、网状纤维

⏹分布:

基膜、网状组织、组织交界处等

⏹形态:

HE不显色;银染成黑色,又称嗜银纤维;较细有分支,交织成网。

⏹功能:

组织的微细支架。

10、基质分子筛:

透明质酸——盘曲的长链大分子,构成蛋白多糖聚合物的主干;其它糖胺多糖则与蛋白质相连,构成蛋白多糖亚单位,借连接蛋白结合于透明质酸,构成的多微孔结构。

11、棕色脂肪组织

⏹呈棕色,富含血管,新生儿多。

⏹脂肪细胞胞质含多个分散的脂滴,又称多泡脂肪细胞,有大量线粒体。

⏹功能:

提供热能

12、网状结缔组织

由网状纤维构成支架和星状多突的网状细胞构成,细胞互连成网,核大,圆,核仁明显,染色浅。

分布:

造血器官(红骨髓)、淋巴器官、淋巴组织等。

功能:

构成淋巴、造血组织的支架,微环境。

软骨与骨

1.软骨细胞位于软骨陷窝中。

成熟软骨细胞的核为圆形或卵圆形,染色浅,可见1~2个核仁,细胞质呈弱嗜碱性。

电镜下,胞质内有大量的粗面内质网和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还有少量的线粒体和一些糖原颗粒和脂滴。

软骨细胞合成和分泌软骨组织的纤维和基质。

2.软骨的分类(主要掌握三种软骨的纤维不同)

(1)透明软骨:

胶原原纤维,无胶原纤维。

(2)弹性软骨:

间质中有大量交织成网的弹性纤维。

(3)纤维软骨:

间质内有大量的平行、交叉排列的胶原纤维束。

3.软骨的生长方式

⑴外加生长:

软骨膜内层的骨原细胞分化为软骨细胞,产生纤维和基质。

⑵内积生长:

软骨内部软骨细胞分裂增殖并产生基质和纤维。

4.成骨细胞:

分布:

骨组织表面,单行。

形态:

矮柱状或不规则,表面有细小突起伸向骨基质,在骨小管内与骨细胞的突起形成连接。

核圆,胞质嗜碱性,含基质小泡。

电镜:

胞质中含丰富的rER和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

功能:

合成胶原纤维和基质,形成类骨质,释放基质小泡,促使羟基磷灰石沉着,转变为骨细胞。

5.骨细胞:

分布:

位于骨组织内的骨陷窝中,突起伸入骨小管内。

形态:

扁圆形多突起细胞,相邻骨细胞的突起以缝隙连接相连。

功能:

轻度溶骨,升高血钙。

6.破骨细胞:

分布:

骨组织表面。

形态:

多核巨细胞,胞质嗜酸性,近骨质处可见皱折缘。

电镜下:

含大量线粒体、溶酶体、吞饮小泡;皱折缘处有微绒毛,周缘有环形亮区,细胞膜紧贴骨质表面,形成封闭的酶解微环境。

功能:

释放溶酶体酶和乳酸等,溶解、吸收骨质。

7.环骨板:

环绕骨板外表面的环骨板称外环骨板,10~40层,整齐的环绕骨干排列。

环绕骨干内表面的环骨板称内环骨板,较薄,由数层排列不甚规则的骨板组成。

8.骨单位:

骨单位是内,外环骨板之间纵行圆筒状结构,又称哈佛斯系统。

9.间骨板:

位于骨单位之间或骨单位和环骨板之间,是骨生长和改建过程中,原有的骨单位被吸收过程中的残留部分。

10、骨膜

骨外膜:

外层:

厚、致密结缔组织,有纤维穿入骨组织内—穿通纤维。

内层:

较薄、疏松,内有血管和骨祖细胞。

骨内膜:

与骨外膜内层相似

功能:

营养、保护、生长、改建、修复骨组织。

11、骺部至骨干的成骨发展过程:

a.软骨储备区:

b.软骨增生区:

c.软骨钙化区:

d.成骨区:

血液

1、红细胞

特征:

⒈无核,双凹圆盘状。

直径7-8.5μm。

⒉细胞膜上有血型抗原(A.B.O)。

⒊内含血红蛋白(Hb),含铁蛋白。

男:

12-15g/100ml,女:

10.5-13.5g/100ml。

⒋网织红细胞:

未成熟的红细胞,成人0.5-1.5%,新生儿3-6%

功能:

⒈运输氧和二氧化碳,由血红蛋白完成。

2细胞膜具有半透膜性、可塑性。

3寿命:

约120天。

溶血。

贫血:

缺铁性贫血、巨细胞性贫血。

高原红细胞增多。

2、中性粒细胞

球形,核分叶,2~5叶(核左移、右移),胞质淡红

颗粒特点:

多、密,细小。

嗜天青颗粒:

紫色,少;特殊颗粒:

淡红色,多。

功能:

防御功能

变形运动与趋化性;

吞噬功能:

吞噬、分解、杀死细菌;

最终成为脓细胞。

寿命:

血中停留6~7小时,组织中存活1~3天。

3、嗜酸性粒细胞

⏹0.5-3%,φ10~15μm。

⏹形态结构:

核以2叶多见。

胞质充满粗大的嗜酸性颗粒。

电镜:

膜包颗粒,内含方形、长方形结晶。

功能:

减轻过敏反应,消灭寄生虫

4、嗜碱性粒细胞

⏹形态结构:

球形,核分叶,S形,浅染。

颗粒大小不等,分布不均,嗜碱性,有异染性。

⏹电镜:

颗粒内充满细小的微粒。

⏹颗粒内含肝素、组织胺、胞质含白三烯等。

功能:

参与过敏反应;抗凝血

5、单核细胞

⏹占白细胞3-8%,φ14-20μm,最大。

⏹形态结构:

核:

卵圆、肾形、马蹄形、不规则,常偏位,染色浅。

胞质:

弱嗜碱性,含少量嗜天青颗粒。

电镜:

表面有微绒毛、皱折,胞质含较多吞噬泡、溶酶体。

功能:

血液中停留1~5天,进入结缔组织,分化为巨噬细胞,有很强的吞噬能力。

吞噬细菌、衰老细胞、异物,参与免疫反应

6、血小板

⏹是骨髓巨核细胞脱落的胞质小块,10~30万/µl.

⏹形态结构:

无完整细胞形态,呈双凸圆盘状,大小不一,光镜下不规则,可见边缘的透明区和中央的颗粒区。

功能:

参与凝血,保护内皮

7、血细胞发生规律

v胞体:

大→小(巨核细胞小→大)

v胞质:

少→多,嗜碱性强→弱,

特殊成份无→有

v胞核:

大→小(或无或分叶)

(巨核细胞核小→大)、染色浅→深

v分裂能力:

有→无

肌组织

1、粗肌丝分子结构

⏹由肌球蛋白(myosin)组成。

⏹形态:

长分子、豆芽形。

可分杆部和头部。

杆部游离端固定在M线上,头部向两端外露——横桥。

⏹特点:

有与细肌丝肌动蛋白结合的位点;

有ATP酶并与ATP结合,但酶只在与肌动蛋白的位点结合后才有活性,

分解ATP。

2、细肌丝分子结构

肌动蛋白(actin):

球形分子,有肌球蛋白结合位点。

⏹原肌球蛋白(tropomyosin):

由两条螺旋形细丝绞合而成的索。

控制肌动蛋白、肌球蛋白头的结合。

⏹肌钙蛋白(troponin):

由TnI、TnT、TnC三个球形亚单位组成。

TnT附于原肌球蛋白上,TnI有抑制作用,TnC能与Ca++结合,引起构形变化,牵动原肌球蛋白。

3、横小管

⏹分布:

细胞膜在I带和A带交界处、肌膜向细胞内凹陷形成的微细管道。

⏹功能:

传导电兴奋进入细胞内,引起肌浆网释放Ca2+。

4、心肌与骨骼肌的不同点:

1.分支短柱状,互联成网,单个核,椭圆,位于中央。

2.肌原纤维不明显。

3.细胞交界处有闰盘(intercalateddisk)。

4.横小管位于Z线平面,较粗,数量少。

5.肌织网较稀,终池扁小,与横小管形成二联体。

需细胞外钙!

6.核周胞质多,有丰富的线粒体、糖原、脂滴、脂褐素。

7.心房肌纤维胞质内有分泌颗粒,能分泌心房钠尿肽(心房肽、心钠素)。

具有排钠、利尿、扩张血管、降低血压

5、平滑肌

⏹光镜结构特点:

1.成层、成束排列。

2.肌纤维呈梭形,无横纹。

核长椭圆形,位于细胞中央。

神经组织

1、星形胶质细胞

最大、多

1)纤维性星形胶质:

分布于白质,突起分支少,放射形,细长,脚板包围毛细血管。

2)原浆性星形胶质:

分布于灰质。

突起多,分支粗、短。

功能:

支持、绝缘(胶质膜)、营养、修复。

2、血脑屏障

⏹脑内毛细血管和其周围的特殊结构

⏹结构:

毛细血管内皮(紧密连接)

基膜(完整)

胶质膜(星形胶质细胞突起脚板)。

⏹功能:

维持脑内环境的相对稳定,起保护作用

3、少突胶质细胞

⏹形态:

突起细少,分支少。

末端呈片状包绕轴突,形成髓鞘。

⏹功能:

形成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纤维的髓鞘。

4、小胶质细胞

⏹形态:

胞体小、细长,有2-3个突起,细长,有分支。

胞质内有溶酶体和吞噬体。

⏹功能:

来自胚胎单核细胞,有吞噬功能。

5、室管膜细胞

⏹形态:

单层柱状、立方上皮,有微绒毛和纤毛突入管腔内,基部有细突起伸入深层。

⏹分布:

脑室、脊髓中央管腔面。

⏹功能:

支持与保护。

构成脑脊液屏障。

6、周围神经系统有髓神经纤维

光镜结构:

⏹轴突(长树突)位于中央。

⏹髓鞘(myelinsheath):

节段性包裹轴突。

朗飞结——两节髓鞘间缩窄部分;

结间体——相邻两朗飞结之间的一段;

髓鞘切迹(施兰切迹)——髓鞘中可见漏斗形的斜裂(锇酸染色)

电镜结构:

⏹施万细胞的膜呈同心圆包卷轴突,相互融合。

形成明暗相间的同心圆板层—髓鞘

⏹施万细胞在包绕时,髓磷脂中留有纵走的胞质通道——髓鞘切迹。

7、中枢神经系统有髓神经纤维的不同点:

髓鞘由少突胶质细胞突起的扁平末端胞膜包卷轴突而成,一个细胞可包卷多根轴突。

无基膜、无施兰切迹

8、无髓神经纤维

无髓鞘,无结间体,传导慢。

⒈周围神经系统无髓神经纤维特点:

一个施万细胞可包多条轴突

⒉中枢神经系统无髓神经纤维特点:

⑴轴突裸露无髓鞘。

⑵与有髓神经纤维混排而绝缘。

免疫系统

1、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定义:

单核细胞及由它分化成的巨噬细胞和其它吞噬细胞(包括巨噬细胞、库普弗细胞、尘细胞、小胶质细胞、破骨细胞、郎格汉斯细胞等)组成的细胞群体。

是机体防御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2、弥散淋巴组织

■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界限。

多以T细胞为主。

■组织中常含有单层高内皮毛细血管后微静脉,该处是淋巴细胞从血液进入淋巴组织的通道。

■抗原刺激可使其扩大,并出现淋巴小结。

3、淋巴小结(淋巴滤泡)

■大量B细胞密集而成的球形小体。

■未受抗原刺激时较小,为初级淋巴小

结(无生发中心)。

■受抗原刺激后,发生明显转化,增大成为次级淋巴小结。

中央染色浅、分裂

相多,称生发中心

4、中枢淋巴器官

■胸腺、骨髓

■淋巴细胞早期分化的场所

■发生早

■不断向外周淋巴器官输送处女型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发育不受抗原刺激的影响,仅受激素的调节

外周淋巴器官

■淋巴结、脾、扁桃体等

■产生效应细胞、记忆细胞和免疫应答的地方

■发生较晚

5、胸腺

组织结构:

被膜:

薄层结缔组织。

深入实质成小叶间隔,分实质为不完整的小叶(胸腺小叶)。

实质:

分皮质和髓质。

皮质:

■胸腺上皮细胞位于被膜下和实质内,构成支架。

被膜下上皮细胞:

分泌胸腺激素,组成内环境。

星形上皮细胞:

突起连接成网,构成支架,对T细胞进行选择,诱导淋巴细胞发育和分化。

分泌胸腺素和胸腺生成素。

■胸腺细胞:

分化发育中的各期T细胞。

■其它基质细胞

髓质:

胸腺上皮细胞:

较多较大,呈多边形。

■胸腺细胞:

小,较成熟。

■交错突细胞:

即胸腺树突状细胞。

■巨噬细胞

■胸腺小体(thymiccorpu-scle):

由多层胸腺上皮细胞包绕而成。

6、血胸屏障

组成:

⑴连续毛细血管

⑵完整的内皮基膜

⑶毛细血管周隙中的巨噬细胞

⑷完整的胸腺上皮细胞基膜

⑸连续的胸腺上皮细胞或突起

意义:

可阻挡血液中的大分子及抗原物质进入实质,维持相对稳定微环境。

7、胸腺功能

■产生胸腺激素:

胸腺素(thymosin)、胸腺生成因子(thymopoietin)、胸腺体液因子(thymichumoralfactor)、胸腺血清因子(thymulin)。

■进行胸腺细胞的胸腺选择,促进胸腺细胞的分化、成熟,形成初始T细胞。

8、淋巴结

组织结构:

被膜:

薄层致密结缔组织,深入实质形成小梁。

被膜内有多条输入淋巴管,与被膜下淋巴窦相通,门部有血管、神经和输出淋巴管进出。

实质:

分为皮质和髓质。

在小梁之间,网状细胞和网状纤维互连成支架,网眼中充填大量淋巴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

皮质:

淋巴小结(主要为B细胞分布区):

生发中心:

暗区、明区、小结帽

弥散淋巴组织:

副皮质区(胸腺依赖区)(主要为T细胞分布)多见高内皮微静脉

皮质淋巴窦:

被膜下窦和小梁周窦

髓质:

髓索(medullarycord):

淋巴组织构成的索条状结构,互连成网,内含B淋巴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等。

髓窦(medullarysinus):

是髓质的淋巴窦,与皮质淋巴窦相通,内有较多巨噬细胞。

滤过作用强。

淋巴通路:

输入淋巴管→被膜下淋巴窦→小梁周窦→髓窦→输出淋巴管

9、淋巴细胞再循环

定义:

淋巴细胞从一个淋巴器官或组织到另一个淋巴器官或另一处淋巴组织,进行周而复始的循环—淋巴细胞再循环。

主要是T淋巴细胞和少量B淋巴细胞

途径:

HEV,胸导管

意义:

淋巴细胞周流全身,增加了与抗原接触的机会,有利于免疫监视,传递免疫信息,激发免疫应答,扩大免疫效应。

10、脾:

是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在血液循环的通路上,滤过血液,对侵入的抗原物质产生免疫应答。

组织结构:

被膜:

较厚,致密结缔组织,内含弹性纤维、平滑肌,表面覆间皮。

致密结缔组织深入实质形成小梁。

实质:

白髓、边缘区、

红髓:

脾索(spleniccord)

由富含血细胞的淋巴组织构成,呈索状,主要含B细胞,也有T细胞、浆细胞和巨噬细胞。

是脾滤血的主要场所

脾窦(splenicsinu-soid)

形态不.规则,互连成网,杆状内皮平行排列呈栅栏状,内皮间隙大,基膜不完整,周围有网状纤维围绕。

窦内有巨噬细胞。

皮肤

1、表皮

■是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厚薄不一(掌皮厚、体皮薄)。

■由角质形成细胞和非角质形成细胞组成。

分层

■基底层(stratumbasale)

单层、立方或低柱状细胞,位于基底膜上,排列紧密,嗜碱性强。

有角蛋白丝和桥粒。

有增殖能力,能分化成其他各层细胞。

■棘层(stratumspinosum)

5-10层多边形细胞,胞质弱嗜碱性,内有角蛋白丝和膜被板层颗粒(lamellatedgranules)表面有许多棘状突起,相邻棘细胞以桥粒相连。

■颗粒层(stratumgranulosum)棘层上3-5层较扁的梭形细胞,胞质内有大小不等的嗜碱性透明角质颗粒。

也有板层颗粒。

2、黑素细胞(melanocyte)散在于基底细胞间及毛囊内,HE染色不易区别。

电镜下见胞体圆,有许多突起伸入角质形成细胞之间。

细胞内有膜包的黑素体(内含有酪氨酸酶)。

功能:

吸收紫外线,保护深部组织。

3、朗格汉斯细胞

位置:

表皮棘细胞间。

形态:

细胞有树枝状突起,核不规则,胞质内溶酶体多,有伯贝克颗粒(Birbeckgranule)

功能:

是表皮内的抗原呈递细胞,吞噬异物,参与免疫应答。

4、真皮

位置:

表皮下面,深部与皮下结缔组织相连。

结构:

乳头层(papillarylayer)薄层结缔组织,纤维少,细胞多,呈乳头状向表皮突起,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触觉小体。

网织层(reticularlayer)致密结缔组织,有粗大的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赋予皮肤较强的韧性和弹性。

5、毛

•毛由毛干及毛根组成。

•毛根由上皮根鞘和结缔组织鞘组成的毛囊包裹。

•毛根和毛囊的下端膨大形成毛球。

•毛球的毛母质细胞是毛和毛囊的生长点。

6、立毛肌

位于毛根与表皮之间钝角侧的一束平滑肌。

皮脂腺(sebaceousgland)

位于真皮内的分支泡状腺,导管开口于毛囊。

腺泡周边细胞较幼稚,腺泡中央为成熟腺细胞。

中央的细胞崩解后,连同脂滴一起排出。

7、汗腺

外泌汗腺(exocrinesweatgland)又称局泌汗腺

结构:

导管弯曲细长的上皮管道,由两层小立方细胞围成。

开口于表皮汗孔。

分泌部位于真皮和皮下。

由单层锥体形细胞构成。

周围有肌上皮细胞。

顶泌汗腺(apocrinesweatgland)又称大汗腺。

产生特殊分泌物,分泌时顶部的胞质连同分泌颗粒一同脱落。

8、表皮细胞类型

角质形成细胞:

构成表皮的主要细胞成分,表皮5层绝大部分洗吧哦为角质形成细胞。

在增殖,分裂和向表面移动的同时,合成大量角蛋白,出现角化和脱落。

非角质形成细胞:

数量少,分散在角质形成细胞之间。

与表皮角化无直接关系,但个有其特殊功能。

细胞主要是

1)黑素细胞;合成黑素

2)朗格汉斯细胞:

免疫功能,抗原呈递作用(APC)

3)梅克尔细胞

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

1、内分泌腺结构特征

●腺细胞排列成索状、团块状或围成滤泡

●腺细胞周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无导管

1、动脉largeartery

1)大动脉

中膜有多层弹性膜,弹性纤维,故称弹性动脉,弹性动脉具有辅助泵的作用{保持血液的平稳性和连续性}

2)中动脉

中膜平滑肌纤维丰富,也称肌性动脉

调节分配到身体各部和各器官的血流量

3)小动脉微动脉

中膜含平滑肌纤维,也称肌性动脉

调节局部组织的血流量和血压

2、毛细血管分类

1)连续毛细血管continuouscapillary

分布于结缔组织,肌组织,外分泌腺,胸肺等处,脑

2)有孔毛细血管fenestratedcapillary

分布消化道胃肠粘膜,一些内分泌腺,肾血管球等

3)血窦sinusoidcapillary

分布肝脾骨髓和一些内分泌腺

4、心脏

1)结构

心内膜:

内皮+内皮下层

内皮下层:

内层+外层(即心内膜下层)

心肌膜:

心房特殊颗粒分泌心房钠尿肽(心钠素/心房肽){利尿、排钠、扩血管、降血压}

心外膜

2)心脏传导系统

有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浦肯野纤维及其分支组成

窦房结位于心外膜深层,为心脏起搏点:

其余传导系统位于心内膜下层

起搏细胞(P细胞)

移行细胞

浦肯野细胞Pukinjefiber(束细胞bundlecell)将冲动快速传递到心室各处

 

系统解剖

大唾液腺

名称

位置

开口部位

腮腺

外耳门前下方,

下颌支与胸锁乳突肌前缘之间

平对上颌第2磨牙颊粘膜的腮腺管乳头

下颌下腺

下颌下三角

舌下阜

舌下腺

舌下襞深面

大管:

舌下阜

小管:

舌下襞

空肠&回肠

 

空肠

回肠

位置

左上腹

右下腹

长度

近侧2/5

远侧3/5

管径

较粗

较细

管壁

较厚

较薄

粘膜环状皱襞

密而高

疏而低

淋巴滤泡

仅有孤立淋巴滤泡

有孤立和集合淋巴滤泡

 

鼻粘膜

分部

位置

特点

功能

olfactoryarea

上鼻甲及所对应的鼻中隔粘膜

①活体呈淡黄或苍白色

②含嗅细胞

Smelling

respiratoryarea

除嗅区外的其余大部分

①活体呈淡红色

②丰富粘液腺

③有纤毛

④丰富的血管丛

净化、worming、moisting

鼻旁窦

名称

位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