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领导干部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开发.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51251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2.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略论领导干部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开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略论领导干部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开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略论领导干部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开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略论领导干部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开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略论领导干部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开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略论领导干部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开发.docx

《略论领导干部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开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略论领导干部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开发.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略论领导干部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开发.docx

略论领导干部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开发

论领导干部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开发

一、做好领导干部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开发具有战略意义

江泽民同志说过: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

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把“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党的生机活力”作为执政党建设的一条重要的基本经验。

2009年12月20日至21日,胡锦涛总书记到广东珠海市考察工作,特别强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由此可见,创新是个极其重要的问题。

领导干部应重视创新问题,增强创新能力,努力实现创新。

决定中国未来的命运是知识和创新,而创新主要是依靠各类人才的创新能力,其中领导人才的创新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 。

在经济全球化、新技术革命蓬勃兴起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下,各级领导干部,要担负起领导责任,带领干部、群众创一番大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具备开拓创新的勇气和品格。

随着创新成为整个时代的显著特征,培养和开拓创新能力正在成为新时期领导干部的当务之急,增强领导者创新能力是时代发展对领导者的必然要求。

首先,从国际上看,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世界多极化、

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仍占优势,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不稳定不确定的因素增多,给我国发展带来了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

其次,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我国正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新的起点上向前迈进。

世情、国情向我国各级领导者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各级领导者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将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

因此,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只有这样,才能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带领人民群众不断前进,夺取新的胜利。

温家宝总理说得好:

“不论多么激烈的竞争,都阻挡不住创新。

”只有创新才能抓住机遇,占领国际市场,才能更加兴旺发达。

各级领导者一定要充分认识增强创新能力的极端重要性,树立起强烈的创新意识。

每一个时代都有其不同的特点、不同的矛盾、不同的历史任务。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时代、急剧变化的时代、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

不进则退、优胜劣汰的事物发展规则,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加突出显现。

对领导干部来说,是否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既是严峻而现实的考验,又是事业成败的关键所在。

30多年改革与发展的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今后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将继续证明这一点。

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

为适应新的形势任务要求,领导者既要有强烈的创新热情和自觉性,又要正确理解创新的本质和内涵,掌握创新的规律和有效的途径、方法,真正成为创新的引导和示范者。

二、领导干部要用开放的眼光创新的思维迎接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是生产力发展至今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决定了我们每个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首先都必须去适应他,只有适应了这个时代,才不会被这个时代所抛弃。

处在知识经济时代的领导干部同样也要去适应他,并且要用开放的眼光创新的思维主动去迎接他。

(一)领导干部必须把握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

知识经济是指人类社会进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时代之后,出现的一种新型的以智力资源开发为基础,以知识和信息的创新、传播和应用为灵魂,以高新科技产业为支柱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形态。

在此,领导干部必须清晰地看到,知识经济具有经济基础知识化、经济发展支柱高科技化、劳动智能化、经济决策知识化、经济发展可持续化等五个方面的基本特征。

只有把握了知识经济这些基本特征,才能明确知识经济同传统经济的质的区别,才能明确知识经济时代给我们行政领导者提出的任务和目标,才能真正地学习他,了解他,掌握他,从而更好地排除困难,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另外,在知识经济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到“创新”作为其灵魂之一,放在了最前面,可见创新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地位和重要性。

这无形之中,也给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开发成了一项迫切的任务。

就范围和社会影响而言,创新分为局部性创新和全局性创新、战术性创新和战略性创新。

全局性和战略性创新是根本性创新。

只有站在全局高度,把握事物的本质、规律和发展趋势,才能进行全局性战略创新。

当然,局部与全局是相对而言的,相对于某个部门是全局性的,对更大的范围里来说可能只是局部。

但,不谋全局就不足谋一隅——任何负责局部工作的领导者,都要善于树立高度的全局观念,把全局工作与局部工作融合在一起,这样局部创新才能对全局工作产生较大的推动作用。

(二)领导干部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领导干部是指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中担任一定的领导职务,从事领导活动的人,他通过行使领导权力,履行领导职责,从而率领和引导下属去实现一定的目标。

从领导干部所处的位置而言,必须立足当今处于知识经济时代的实际,解放思想,敢于面对新事物,敢于研究新问题,从而开拓创新。

领导干部只有高瞻远瞩,胸怀大局,从所处的时代特征出发,才能把握主流,抓住关键,引领时代潮流——这个潮流就是知识经济的大趋势。

对此,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学习和研究知识经济理论的重要意义,尽快地认识和把握知识经济的发展规律,提高驾驭知识经济的能力。

这个学习认知的过程,就是要求有所创新的过程,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过程。

创新要破除旧观念、旧理论、旧模式、旧做法,就必须解放思想;创新要发现事物的新规律、新属性、新关系,就必须实事求是;创新要有效地改造客观世界,就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创新是对传统的扬弃,需要有批判精神,做到不固守经验,不拘泥框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如贵港市第三次党代会上,贵港市委就及时提出了发展靠经济、经济靠工业、工业靠项目、项目靠招商、招商靠环境、环境靠作风的"六靠"工作思路。

在求是的基础上创新,在求是的基础上转变思想观念,这是加快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先决条件。

观念一变天地宽,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变革,变革决定发展。

在新的历史时期,领导者要开拓创新,有所作为,首先必须更新自己的思想观念,成为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先觉先行者。

回眸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处处留下先人们思想观念不断更新的印记。

正是由于不同历史时期人们思想观念的不断更新,社会才不断向前发展。

早在商汤时期,思想家就提出“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说的是思想观念要一天与一天不一样,一天比一天有新变化。

东汉政治家崔实说,“济时救世之术,岂能作尧蹈舜,然后乃治哉?

”意思是说,再高明的社会治理方略,也不可一成不变,必须不断创新。

历史上开明的有作为的统治者,大都持有当时比较进步的思想观念,并奉行体现这种思想观念的政策。

被称为太平盛世的汉代“文景之治”,其成功之处就在于统治者根据当时的实际,审时度势,坚持“以民为本”、“施仁政,兴王道”的理念,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了人民的沉重负担,使人民得以休养生息,进而富国强兵,成就大业。

后来唐代的“贞观之治”,亦是坚持、奉行了顺应时势的观念和政策的结果。

相反,有些朝代的统治者,观念陈旧,固步自封,不求进取,无不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清朝末年的当权者,夜郎自大,导致政治腐败,科技落后,国势衰弱,丧权辱国,使中华民族陷入了空前的苦难深渊。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中,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思想观念不断实现新的飞跃,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目前我们正在践行的科学发展观。

在科学思想理论的指引下古老而贫弱的落后的华夏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内党外、上上下下思想大解放,观念大更新,冲破种种禁锢人们思想的陈旧观念的束缚,极大地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式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思想上的不断解放,观念上的不断创新,实践上的不断开拓,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了欣欣向荣的新阶段。

事实充分说明,转变和更新思想观念,是适应新形势,实现新发展,开创改革与发展新局面的前提和先决条件。

同样,领导干部思想观念的转变和更新,是其提高创新能力的前提和先决条件;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开发显得尤为重要。

三、敢于说“不”,激发创新思维的原动力

所谓说“不”是对现有事物认知的怀疑,对现有权威的挑战和对现有理论、结论、经验、方法的批判、否定和扬弃。

辩证唯物论认为否定是事物发展的重要环节,只有经过否定才会有新东西的产生和旧东西的灭亡,事物才能向前发展。

正如马克思所说:

“任何领域内的发展不可能不否定自己从前的存在形式。

”新物种不断否定旧物种才能有生命的发展;新的社会形态不断否定旧的社会形态,才有社会的进步;新的认识不断取代旧的认识,才有人类认识的不断提高。

(一)领导干部要敢于说不。

不敢向权威挑战,不敢对现有理论、经验、方法否定和批判,就失去了创新发展的原动力,只能永远停留在原有的阶段和水平上。

达尔文敢说不,才有了进化论;瓦特敢说不,发明了蒸汽机;马克思敢说不,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敢说不,中国民主革命走上农村包围城市的胜利之路;邓小平敢说不,诞生了“一国两制”新理论;安徽凤阳小岗村敢说不,创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一些领导干部缺乏这种敢于说不的精神,缺少创新的原动力。

他们中有的照抄、照转、照搬、照套,如开发区不管是否适合本地区,竖牌子、圈围墙,结果无法开发,土地荒芜。

有的置群众利益和党的形象而不顾,明知错误而不抵制,比如加重农民负担、损害农民的利益的事件屡禁不止。

说“不”的原因多种多样,概括起来有:

一是自认为年纪轻、资历浅,轮不到自己说不;二是认为对亦上级,错亦上级,不负责任,无须说不;三是学识浅、见识短,没法说不;四是畏惧高压,怕丢纱帽,不敢说不;五是仰仗权贵,谄媚求宠,反对说不。

(二)鼓励领导干部敢于说不。

鼓励领导干部敢于说不,首先必须帮助他们克服自卑、依赖、从众、惧怕、求宠等心理。

其次,各级领导干部要为下级带好头。

讲大局、讲民主、讲科学,欢迎下级敢讲话、讲真话、讲不同的话。

不强求下属同自己穿同样鞋,走同样路;唱一种调,吹一把号。

第三,各级党组织要为领导干部敢说不撑腰,营造一种破除迷信,尊重知识、尊重科学,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良好氛围。

要正确对待和处理说不与尊重领导、遵守纪律、服从组织的关系,创造一个敢讲不、会讲不的宽松和谐环境。

在提倡敢于说不、善于说不的同时坚决反对不负责的胡乱说不。

一个民主宽松的环境,一套健全的制度,一个有效的用人机制,为鼓励领导干部创新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给了敢于说不的领导一个展示自我工作思路的平台。

四、齐身修德,强化创新意识的内核

(一)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敢说不是创新思维的原动力,而创新意识则是创新动力的推进器,对创新能力起着统御、支配和强化的作用 。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它包括人脑在客观事物的刺激下产生的思想、观点、感觉、动机和欲望。

创新意识就是人脑在不断运动变化中自觉产生积极改造客观事物现状的创新意愿和创新欲望。

思想、道德、工作态度,心理品质属于意识范畴,因此,人才学研究界有的甚至认为创新意识严格说来应该属于道德品质的范围。

这是因为:

只有政治思想品质优秀的领导干部才能从党、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出发,置个人利益于不顾,自觉地从事创造性领导活动,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成果。

吃喝玩乐、没有事业心和责任感绝对产生不了创新意识。

高尚健康的思想意识才能保证创新意识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而庸俗低劣的思想意识使创新意识不断受到腐蚀,逐渐变质最终走上邪路。

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能使创新意识始终保持百折不挠的韧性,而浮华、浮漂、浮夸作风是不会有真正的持久的创新意识。

踏实认真、谦虚谨慎、锲而不舍等健康的心理素质,能使创新意识同环境保持和谐的统一,始终保持一种稳定的状态。

心理品质有缺陷,心理活动不正常,甚至病态的人,无论如何也不会产生和保持健康的创新意识。

因此,可以说齐身修德,是强化创新意识的内核。

它是创新过程中稳定的精神支柱。

(二)强化领导干部创新意识的内核。

强化领导干部创新意识的内核,首先要加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教育,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建立在这个世界观、人生观基础上的政治立场、政治品德、政治责任和为民服务的思想。

其次,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社会主义伦理道德、职业道德和高尚的情操,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公私关系,正确对待名誉、金钱、地位和其他物质享受。

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爱岗敬业、勇于进取、踏实勤奋、严肃严谨。

再次,要教育领导者积极进行心理品质自我锻炼。

努力达到性格方面:

诚实、勇敢、坚定、认真、谦虚、豁达;情绪方面:

目标明确、充满热情、情绪稳定;意志方面:

坚定不移,锲而不舍,百折不挠;兴趣方面:

求知欲旺盛,既广泛涉猎,又保持专一;气质方面:

宽容大度,主动和客观环境保持和谐的统一。

古人云:

“吾日三省吾身。

”说的是经常反省自己,才能不断克服缺点,求得长进。

 强化领导干部创新意识的内核也是如此。

只有经常查找自己思想观念上的差距、弱点、问题,才能增强紧迫感,促进增加创新意识。

“知耻者近乎勇”,不怕有差距,怕的是认识不到差距,找到了缩短差距的方法,就能迎头赶上。

改革开放初期,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在温州非常流行,“假冒伪劣”几乎成了温州的代名词,可谓家喻户晓。

客商谈温州色变,顾客听温州摇头,全国不少商场以“本店不售温州货”招徕顾客,各种交易会上出现“温州货免谈”的横幅。

对此,温州人痛定思痛,革面洗心,他们说:

“人要脸,树活皮,名声是第一财富。

”在吃尽假冒伪劣苦头之后,温州人真正懂得了“诚信”二字的极端重要性,懂得了“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是温州的生命”,“质量优,则温州兴;质量劣,则温州衰”。

意识问题解决了,全市开展了打造“信誉温州”和“质量温州”的行动,经过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诚信被大力推崇,假冒伪劣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就创立了2个全国名牌,20个省级名牌,全市重点考核的工业产品检验合格率达91.2%,出口产品检验合格率达98.8%,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9个产品获得了世界发明奖。

今天,“诚信”这个最大最重要的品牌又回到了温州人的身上。

五、知行统一 ,促进创新才能的飞跃

领导人才应当是知识渊博的通才,应当具有记忆、分析、判断、决策、组织、指挥、应变、协调、知人善任、口头表达、文字表达、专业技术等专门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的能力。

领导创新才能就是这种综合运用能力在创新见识基础上的升华,是知和行的有机统一。

所谓知是理论,知识、见识。

所谓行是行动、实践、验证。

知行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原则,毛泽东同志说:

“马克思主义哲学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懂得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世界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的改造世界。

”知行统一,就是将已掌握的理论、知识、见识应用于全部领导活动,使创新见识得到验证,使综合运用能力得到提高,使创新才能得到飞跃。

知行统一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

(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这里的实践有两层含义,一是通过博学所获得的书本知识、理论在自己是间接实践,而在别人则是直接实践。

而自己直接参加领导活动、社会活动所获得的知识、经验是直接实践。

作为领导干部不仅要多读书多学习,更要直接投身实践,从实践中获得真知灼见。

二是经过科学思维后形成的创新见识,必须到实践中直接接受检验。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实践看看形成的创新见识是否正确,能否形成创新成果,哪些需要改进,哪些需要完善,从而产生质的飞跃、产生新的成果、形成新的认知、新的见识。

认识和真知源于实践,新的事物萌发于实践,实践总是走在理论的前头。

实践不断否定、破除旧的观念,催生新的观念。

新的理论、新的观念一旦产生,又指导实践、失去实践。

所以,领导者要转变和更新观念,提高认识能力,首要的是勤于实践。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的主创者、美国科学家帕金森说过一句话:

“一旦知道什么是对的,我就去做”。

他正是在运用指南针的实践中,发现指南针只能指定径向方向,而无法确定每径纬交叉的坐标,无法找到一个点在平面空间的位置,更无法确定一个点在空间里的三维坐标。

于是他刻苦钻研,终于发明了“走在地球任何一个地方都不会迷路”的现代指南针——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领导干部的实践活动在方法上要注意三点:

一是实践的指向性。

在一定时期里只能确定一个战略目标,对准一个不变的方向,切忌朝三暮四,四面出击;二是实践的广泛性,要解放思想,开阔视野,多侧面、多领域、多部门、多岗位参加实践锻炼;三是实践的层次性,作为领导人一方面要进行多层次实践锻炼,增长见识和才干,另一方面又要考虑自己所处的层次,其创新实践层次受到一定的限制。

实践既包括领导干部自身的实践,又包括总结群众的实践,用群众的创造促进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

“只有落后的领导,没有落后的群众”,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的。

正是农民群众的这些创造,促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结出了累累硕果。

进入新的时期,面对新的形势任务,各级领导者更应当注重总结群众的新创造、新经验。

通过科学概括,将群众的新创造、新经验上升为理性认识,用以指导新的实践。

必须看到在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中,各地各行各业都有许多新生事物需要总结、倡导和发扬,也有许多新问题需要研究、探索和解决。

对各级领导者来说,在当今知识经济条件下,比过去任何时候都需要深入下去,发现、探索、引导、总结群众的发明和创造。

要真正了解群众在想什么,干什么,盼什么,怕什么,要求什么,反对什么,从中对照自己的想法哪些符合群众的心愿,哪些不符合群众的心愿,哪些符合群众的创造,哪些落后于群众的实践,以使自己的思想观念和工作思路更加贴近群众,更加符合实际。

还要亲自参加改革与发展的实践,和群众一起研究、一起操作,一起创造,一起总结,收获会更大,感受会更深。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致无穷。

每一循环都能使认知和见识上升到高一级的程度,创新能力也就得到锻炼和提高。

(二)否定-肯定-再否定-再肯定。

在敢于说不的基础上,大胆怀疑(否定)和假设(假说、设想),再运用创新见识进行判断和推理,最后验证。

许多科学发明、许多创新成果都是从假设开始的。

普朗克根据热辐射的研究提出量子假说,不久诞生了量子论。

爱因斯坦第一个坚持量子概念,并加以推广,1905年提出了光量子论,后来玻尔又成功地应用量子论与原子结构,使量子理论得到迅速发展。

爱因斯坦敢于怀疑权威,叛逆传统观念,他抓住新事实和旧理论之间的矛盾,深入研究,在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的基础上于1905年建立了狭义相对论理论体系,接着爱因斯坦又把相对性原理从惯性系推广到非惯性系,在等效原理和广义相对性原理的基础上于1915年创立了广义相对论。

相对论理论否定了牛顿绝对空间和绝对时间的观念,揭示了空间、时间、物质、运动之间的本质上的统一性。

圣西门、傅立叶、欧文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提出用美好的社会主义社会代替资本主义社会的设想。

马克思、恩格斯亲自参加了当时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进行了艰苦的理论研究工作,肯定了空想社会主义的积极主张和天才猜测,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列宁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提出了许多卓越的思想,并进行了伟大的实践,在俄国建立了人类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圣西门等人的设想得到验证。

毛泽东同志及其他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成功地走出适合中国特点的民主革命和生产资料所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社会主义社会在中国也得到了验证。

创新要培养科学的探索精神与批判精神。

创新是对传统的扬弃。

如果把传统视为绝对完善和神圣不可违反的东西,不敢越雷池半步,那就永远不会有创新。

在现实中,传统往往是与“权威”、“上级”、“书本”、“经验”等等联系在一起的。

要创新,就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要有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做到不迷信权威,不固守经验,不拘泥框框,“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这里的“怀疑”,不是怀疑一切,而是遇事问个为什么,不盲目相信和崇拜;这里的“批判”,也不是否定一切,而是指对对象采取分析的态度。

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领导者,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上级,珍视经验,依靠专家,但又不迷信他们。

当这些东西与实践发生矛盾时,他们又会真正从实际出发,尝试用新的思想和新方法来解决问题。

这就是创新。

创新不但要敢于否定他人,而且要勇于否定自己。

现实中不乏这样的领导干部,新到一个岗位后,为了打开局面,一般能够推陈出新,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和创新。

但是一旦取得一定成绩之后,就陶醉于这些成功经验之中,走不出自己设定的框框,很难继续创新。

否定他人易,否定自己难。

那些已经有过成功经历的干部尤其要提醒自己这一点。

成功的经验是宝贵财富,但如果过分地迷信经验,过分信赖经验,并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照办照抄,就会弄巧成拙。

经验一成不变就会成为束缚。

被束缚的思维是不可能产生创新精神的,也是不会有效落实的。

六、博学勤思,丰富创新见识的源泉

(一)领导干部要博学。

创新是智慧的结晶、灵感的闪耀、思想的火花,没有思想、没有渊博的知识就没有创新。

创新见识不同于创新意识,见识是经验、知识和见解。

俗话说见多识广,见的事物多了,经验多了,知识就广博,知识广博了,见解就独到。

如果说创新意识是创新的精神支柱,那么创新见识则是创新的智慧大厦,可以这么说,没有创新见识就不可能产生创新成果,一个闭目塞听、孤陋寡闻、不学无术的人是不会有什么创新,只有博学勤思才能找到创新的智慧源泉。

博学,首先要构筑合理的知识结构,建立科学的知识体系。

领导人才属复合型人才,不同于其他专门人才,需要较高的综合素质,特别是作为现代化的领导人才,创新的内容和复杂化程度都是其他门类人才所不及的,因此必须具备比较全面、厚实的理论基础,如政治、特别是马列主义基础理论,经济、管理、自然科学等理论基础。

必须广泛涉猎哲学、法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人才学、协调学、领导科学、管理科学、公共关系学,以及现代科技理论,如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突变论等,同时要学会使用现代科技手段如电子计算机、各种现代技能等。

其次,在广搏的基础上要有所专,有自己的特长,在某一点、在某一方面有较高的造诣。

要培养创新能力就要提高学习能力、增加知识积累。

知识与创新密切相关,不存在离开知识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建立在既有认识成果(知识)基础上的。

丰富的知识、开阔的视野,是创新的材料、基础和背景。

知识越多,经验越丰富,产生创新的可能性就越大。

广博的知识一是向书本学习。

认认真真地读书、读原著,尽可能弄懂弄通,切忌囫囵吞枣或浅尝辄止。

二是向前人学习。

学习丰富的历史经验,以史为镜,以人为镜。

三是向中外名家学习。

汲取他们才识中有益部份;四是向外地区、外部门、外系统学习。

借鉴别人的经验教训,增长自己的见识。

五是向下级、向群众学习,博采众长。

值得提及的是领导干部向群众学习必须克服领导高明,上智下愚,怕失身份,放不下架子,不懂装懂,自以为是等心理屏障。

六是向实践学习,积极参与各项领导活动和社会活动,积累知识和经验。

孔子因博学,而成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因博学面悟道,成为道教创始人;墨子因“非攻”,开创了墨家学派;韩非子因主张法制,而成为法家的代表人……博学、各有专长,促成了先秦时期“百家争鸣”的盛况,促成了各种学派的涌现,是一个时期创新精神的集中体现。

每一个领导干部都必须具有巨大的知识“储备库”,然后才能厚积薄发,推陈出新。

事实上,知识积累越丰富,创新的成功率就会越高;理论根基越深厚,创新思路就会越清晰。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老化速度也大大加快,学习必须成为“终身制”,每一个人都要在其工作生活涯中,随时接受最新的教育,不断增进知识,强化能力。

(二)领导干部要勤思。

当然,仅仅有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勤于思考,这对于能否获得创新见识尤为重要。

因为非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