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猫常用中药.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48617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0.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犬猫常用中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犬猫常用中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犬猫常用中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犬猫常用中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犬猫常用中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犬猫常用中药.docx

《犬猫常用中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犬猫常用中药.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犬猫常用中药.docx

犬猫常用中药

犬、猫常用中药简介

宋大鲁

    中药是在中(兽)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和治疗多种动物疾病的药物。

其来源包括天然的植物、动物、矿物以及部分加工品。

前人在长时期生产和医疗实践中,根据药物作用于有机体所发生的反应,总结出一系列有关说明中药的药理作用的理论体系,如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及归经等。

通常用四气、五味即可表达药物的性质和功能,故列表简述时仅列性味项说明药物作用。

    四气,又称四性,是指中药的寒、热、温、凉四种不同性质。

此外还有平性药,是指性质比较平和的药物。

    五味、是指中药的辛、甘、酸、苦、咸五种不同味道。

辛味即是辣或麻味药,具有发散、行气、行血的功能;甘味药即是甜味药,具有补益、缓和的功能;酸味药具有收敛、固涩的功能;苦味药具有清热、燥湿、泄降的功能;咸味药具有软坚、泻下功能。

此外,还有另列一淡味药(即没有明显的特殊味道),具有渗湿利尿功能。

    关于升降浮沉,是指药物对机体产生作用的趋向;升浮的趋向均为向上,稍有不同,升是提升、上升,浮是上行发散;沉降的趋向均为向下,稍有不同,沉有下行泄利之意,降即下降。

所谓归经是指中药对机体某部的选择作用。

    以上有关升降浮沉和归经的作用从功能主治即可体现,故在表中未列专项示明。

    关于药物的剂量仅列犬的量,猫参考用之。

猫的用量约为犬的1/4~1/2。

(一)解表药

    凡能发散表邪、解除表证的药物,即能治疗感冒的药物。

根据药性可分为辛温解表药和辛凉解表药。

现列表简述之。

表3-1解表药

类别

药物

性味

用量(g)

相同作用

各自功能主治特点

麻黄

辛微苦温

2-3

发散风寒

解表祛风

麻黄发汗较强,且能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桂枝

辛甘温

2-3

桂枝发汗较弱,善于温通经络,通达阳气

细辛

辛温

0.5-1

细辛可止痛,又能温肺化痰

荆芥

辛温

3-5

解表祛风

荆、防两药发汗力均不如麻、桂,但荆芥炒炭还可止血

防风

辛甘微温

3-8

防风祛风止痛作用较好,还可治破伤风

紫苏

辛温

3-5

紫苏既可发散风寒,又可和中,紫苏叶还可止血

白芷

辛温

3-5

散风寒

通鼻窍

白芷主要散头部风寒而通鼻窍,又能消肿、排脓和止痛

辛荑

辛温

3-5

辛荑功专通鼻窍

苍耳子

甘苦温

3-5

苍耳子祛风湿又能止痛,苍耳叶可治皮肤之风

生姜

辛温

3-8

表散风寒

感冒常用

生姜又可止呕

葱白

辛温

2-3

葱白善于通阳气而散阴寒

薄荷

辛凉

3-5

疏散风热

薄荷善清头目风热

牛蒡子

辛苦寒

3-8

牛蒡子长于清肺利咽

葛根

甘辛凉

3-8

葛根还能生津止渴

桑叶

苦甘寒

2-5

疏散风热

清肝明目

桑叶常用于外感风热

菊花

甘苦凉

3-8

菊花清肝明目作用比桑叶强

升麻

甘辛微寒

1.5-3

解表升阳

柴胡还善于和解退热

柴胡

苦微寒

2-5

升麻又长于解表透疹

(二)清热药

    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清热药。

清热药性属寒凉,具有清热泻火、解毒、凉血、燥湿、解暑等功效,主要用于高热、热痢、湿热黄疸、热毒疮肿、热性出血及暑热等里热及瘟疫证。

根据其主要性能可分为清热泻火药、清热凉血药、清热燥湿药、清热解毒药、清热解暑药等五类。

表3-2清热药

类别

药物

性味

用量(g)

相同作用

各自功能主治特点

石膏

辛甘大寒

8-15

清热泻火

生津除烦

适用于急性热病

石膏、知母两者常相须为用,重在清肺胃之热,石膏清热力大

知母

苦寒

3-8

知母重在润燥

芦根

甘寒

8-15

芦根偏于清热生津

栀子

苦寒

3-6

栀子可泻三焦之热,又入血分而凉血

夏枯草

苦辛寒

3-5

夏枯草清肝泻火,多用于肝经风热,目赤肿痛

胆汁

苦寒

2-3

胆汁主要用于肝火上炎

丹皮

苦辛微寒

3-6

清热凉血

用于血分实热,邪热入营血症状见各种出血斑疹、舌绛、狂躁甚至神昏

丹皮既可凉血,又可散瘀,常于地骨皮合用治疗阴虚发热

地骨皮

甘寒

3-6

地骨皮常于丹皮合用治疗阴虚发热

水牛角

甘微苦寒

3-8

水牛角凉血止血,清心安神,现常替代犀角使用

生地黄

甘苦寒

3-6

生地长于滋阴凉血,又可治咽喉肿痛

白头翁

苦寒

3-6

白头翁凉血止痢,善除胃肠湿热而治血痢

白茅根

甘寒

3-8

白茅根凉血止血,常用于鼻衄和尿血

紫草

甘寒

3-5

紫草凉血活血,解毒透疹,常治痘疮、斑疹和烫伤

玄参

苦寒

3-6

玄参清热养阴,解毒散结,又可治咽喉肿痛

湿

黄连

苦寒

3-6

苦寒、均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黄连泻心火,燥湿解毒,为治痢疾之要药

黄芩

苦寒

3-6

黄芩善清肺热,且有清热安胎作用

黄柏

苦寒

3-6

黄柏清下焦湿热,并有退虚热的作用

龙胆

苦寒

3-8

清热燥湿

龙胆善清肝胆湿热

苦参

苦寒

3-8

苦参清热燥湿作用较强,又可杀虫止痒

胡黄连

苦寒

3-8

胡黄连偏泻肝胆之火

秦皮

苦寒

3-6

秦皮常用于治湿热痢疾,又可清肝明目

金银花

甘寒

2-5

清热解毒

消肿散结

金银花善治外感风热及热毒肿痈之症

连翘

苦微寒

3-6

连翘善于消肿散结,常与金银花同用

地丁

苦辛寒

3-6

地丁善治疔毒,与蒲公英合用,为治热毒疮疡之要药

蒲公英

苦甘寒

3-6

蒲公英常治乳痈

射干

苦寒

3-6

清热解毒主治咽喉肿痛

射干并能降气祛痰

山豆根

苦寒

3-6

山豆根排热毒力大

鱼腥草

辛凉

3-6

善清肺与胃肠之热毒

鱼腥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常治肺痈喘咳、胃肠湿热和淋症

穿心莲

苦寒

3-6

穿心莲主治痢疾、疮疡

板兰根

苦寒

3-6

板兰根,消热解毒,凉血止血,常用热毒感染之症

香薷

辛微温

2-6

消化暑热

用于暑热、暑湿病等

香薷为清暑发汗之要药,且有利水消肿作用

荷叶

苦平

3-6

荷叶能升发清气,可治脾虚气陷

青蒿

苦寒

3-6

青蒿还能退虚热

绿豆

甘寒

10-20

绿豆为夏季清暑常用之品

(三)泻下药

    凡能攻积、逐水、引起腹泻或润肠通便的药物,称为泻下药,根据其作用强度和应用范围不同,一般分为攻下药、润下药和峻下逐水药三类。

表3-3泻下药

类别

药物

性味

用量(g)

相同作用

各自功能主治特点

大黄

苦寒

3-6

泻热通便

大黄泻下力强,又能清血分实热,解毒破瘀

芒硝

苦咸大寒

12-25

芒硝味咸,偏于润燥软坚而通便

番泻叶

甘苦寒

3-5

番泻叶泻下力缓和,寒秘热秘皆可应用

巴豆

辛热大毒

0.2-0.5

泻下寒积

泻下峻烈,主治寒积便秘

火麻仁

甘平

6-9

润燥滑肠

火麻仁润下力较缓,但有滋养补虚作用

郁李仁

辛甘平

3-6

郁李仁润下力稍强,兼能利水消肿

蜂蜜

甘平

5-15

蜂蜜还可润肺止咳,清热解毒

大戟

苦寒有毒

1-3

峻下逐水

大戟偏泄脏腑水湿,通二便并治疮黄

甘遂

苦寒有毒

1-3

甘遂逐水力猛,善泻胸腹积水

芫花

苦寒有毒

0.5-2

芫花泻胸腔积水,用于胸满气喘,并能杀虫

牵牛子

苦寒

2-4

泻下逐水

牵牛子通利二便,并能杀虫

商陸

苦寒

1-2

商陸泻水利尿,专除水肿

续随子

辛温有毒

1-2

续随子还能破血散瘀

(四)消导药

    凡能健运脾胃、促进消化、具有消积导滞作用的药物,称为消导药,也称消食药。

表3-4消导药

类别

药物

性味

用量(g)

相同作用

各自功能主治特点

神曲

甘辛温

5-8

消食导滞,治草料停滞,消化不良

神曲健脾和中,又可治脾虚泄泻

山楂

酸苦微温

5-8

山楂行气散瘀,可治瘀血肿痛,下痢脓血

麦芽

甘平

5-8

麦芽尚有回乳作用,可治乳房肿痛

鸡内金

甘平

3-5

鸡内金化石通淋,可治砂石淋

莱菔子

辛甘平

3-6

莱菔子理气化痰,治气喘,咳嗽

(五)化痰、止咳平喘药

    由于痰是津液凝聚而成,痰停聚在肺必引起咳嗽,故咳多挟痰,痰多必使气不顺,故临床经常将祛痰止咳、平喘药合并一大类叙述。

根据药性和治疗重点不一,又分别为清热化痰药、温化寒痰药以及止咳和平喘药。

表3-5化痰、止咳平喘药

类别

药物

性味

用量(g)

相同作用

各自功能主治特点

半夏

辛温有毒

2-5

温化寒痰主治寒痰湿痰

半夏祛湿痰,又能降逆止呕和散结

天南星

辛温大毒

1-2

天南星毒性大,善祛风痰并能解痉

白附子

辛温小毒

2-5

白附子善祛风痰止痉,更能逐寒湿止痛

贝母

苦寒

2-5

清化热痰主治热痰郁肺

贝母有川、浙之分,川贝苦甘寒偏治阴虚咳嗽,浙贝母偏治外寒风热,痰火郁结咳嗽

瓜蒌

甘苦寒

6-8

瓜蒌清热润燥

天花粉

甘苦寒

6-8

天花粉偏于生津润肺,兼能养胃

桔梗

苦辛平

2-5

桔梗既能宣肺祛痰,又能排脓消肿

杏仁

苦温

3-8

以止咳为主,但须根据寒热虚实配伍用药

杏仁疏利开达,宣肺通肠,为止咳要药

紫苑

苦甘温

3-8

紫苑善于祛痰,可治新老咳嗽

百部

苦甘温小毒

2-5

百部止咳并能杀虫

枇杷叶

苦平

2-5

枇杷叶清肺泄热,化痰浊,止咳又能止呕

款冬花

辛温

3-6

款冬花偏治寒重咳嗽

马兜铃

苦微辛寒

3-6

马兜铃性味苦寒,偏治肺热咳喘

葶苈子

辛苦大寒

3-5

以平喘为主,但须根据寒热虚实配伍用药

葶苈子泻肺行水力大

苏子

辛温

3-5

苏子善于降气化痰,常用于咳逆痰喘

白果

甘苦涩小毒

3-6

白果敛肺定喘,又可除湿,治白浊

洋金花

辛温有毒

0.05-0.2

洋金花止咳平喘,又可镇痛

旋复花

苦辛咸温

2-5

旋复花降气平喘,又可消痰行水

(六)祛寒药

    凡是药性温热,能够祛除寒邪的药物,称为温里药或祛寒药,根据药物性味功能和主治的不同,又分为温中散寒和温肾回阳两大类。

表3-6祛寒药

类别

药物

性味

用量(g)

相同作用

各自功能主治特点

干姜

辛温

5-8

暖肾壮阳,回阳救逆主治四肢厥冷,脉微欲脱症

干姜温中祛寒,温肺止咳,但回阳救逆力弱

附子

辛热大毒

0.5-1

附子回阳救逆胜于干姜,且能温经止痛

肉桂

辛甘大热

2-5

肉桂偏于温中,又可引火归元,活血止痛

吴茱萸

辛苦温

3-6

温中散寒,主治肠鸣泄泻,肚腹冷痛,翻胃吐逆等症

吴茱萸止呕止痛常用

小茴香

辛温

3-6

小茴香祛寒止痛,理气和胃,又暖腰肾

高良姜

辛温

3-6

高良姜散寒祛痛

艾叶

苦辛温

2-5

艾叶兼能温经安胎,常用于产后出血腹痛

花椒

辛温

3-6

花椒善散阴冷,又可止痛和杀虫

(七)祛湿药

    凡能祛除湿邪、治疗水湿证的药物称为祛湿药。

根据湿邪致病的临床表现不同又分为祛风湿药、化湿药和利湿药。

表3-7祛湿药

类别

药物

性味

用量(g)

相同作用

各自功能主治特点

湿

羌活

辛温

2-5

祛风寒湿邪,治风湿痹痛

羌活除湿止痛,又可解表,上行力大,常治前半身风湿

独活

辛温

2-5

独活下行力大,常治后半身风湿,常与羌活同用

藁本

辛温

2-5

藁本兼能发表散寒,变治风寒感冒

五加皮

辛苦温

3-6

五加皮兼能强筋壮骨,利水肿

桑寄生

苦平

3-6

桑寄生兼补肝肾,又强筋骨

威灵仙

辛咸温

2-6

威灵仙善于通经络,又可软骨,可治骨哽咽喉

秦艽

苦辛平

2-6

秦艽善疏筋,退虚热

防己

苦辛寒

3-6

防己苦寒下行,能利水肿

木瓜

酸温

3-6

木瓜善治经络之湿邪,又可和胃化湿而治吐泻

络石藤

苦微寒

5-8

络石藤祛风通络,凉血消肿

鸟梢虫

甘平

2-3

鸟梢虫祛风湿,定惊阙

湿

藿香

辛微温

3-5

芳香化湿,主治湿浊内阻脾胃的消化不良

藿香兼散表邪除湿滞,常治暑季感冒夹湿之证

佩兰

辛平

3-5

佩兰解暑生津

苍术

辛苦温

5-8

苍术祛风湿,又燥湿健脾

白豆寇

辛温芳香

5-8

白豆蔻化痰和中

草豆蔻

辛温芳香

5-8

草豆蔻健脾温胃

草果

辛温

3-5

草果兼祛痰截疟

湿

茯苓

甘淡平

3-6

渗湿利尿作用缓和以消水肿,除水饮,止水泻为主

茯苓健脾和中

猪苓

甘淡平

3-6

猪苓偏治有热之水湿停滞

泽泻

甘淡寒

5-8

泽泻兼能清肾经虚火

车前子

甘淡寒

3-6

车前子兼能清肝明目

滑石

甘寒

3-9

滑石又可清热解暑,外用收湿

薏苡仁

甘淡微寒

3-10

薏苡仁化湿于内,健脾且能排脓

茵陈

苦微寒

3-6

茵陈重清湿热,治黄疸要药

木通

甘寒

2-4

木通兼能通乳

通草

甘淡寒

2-4

通草又可通气下乳

瞿麦

甘寒

3-6

利尿通淋以治淋浊为主

瞿麦通淋之力较强,兼行血祛瘀而治血尿

萹蓄

苦辛寒

3-6

萹蓄兼能清热,常用于尿液短赤之症

石韦

苦微寒

3-6

石韦清热通淋,凉血止血

海金沙

甘寒

3-6

海金沙长于疗砂石淋

金钱草

微咸平

3-6

金钱草长于疗砂石淋

萆藓

苦平

3-6

萆藓兼除风湿

地肤子

甘苦寒

3-6

地肤子又能消皮肤之风以止痒

(八)理气药

    凡能调理气分,疏通气机的药物称为理气药。

理气药多辛温芳香,性善走窜,分别具有顺气宽中,破气散结,疏肝解郁,降气止逆,行气止痛等功用。

表3-8理气药

类别

药物

性味

用量(g)

相同作用

各自功能主治特点

陈皮

辛苦温

3-5

理脾胃气滞治肚腹胀满嗳气酸臭,也有药物可治肺气壅滞所致的咳喘

陈皮和胃止呕,燥湿祛痰

砂仁

辛温

1-3

砂仁兼行气安胎

厚朴

苦辛温

3-5

厚朴除胀下气通便又可降逆平喘

枳实

苦微寒

4-6

枳实偏于破气消积,其老果称枳壳,力较弱

木香

辛微苦温

3-6

木香善调胃肠气滞而止痛,并治痢疾

乌药

辛温

5-8

乌药善顺气,兼能温肾散寒

槟榔

辛苦温

2-5

槟榔偏于行水,杀虫

丁香

辛温

1-3

丁香下气降逆,止呕要药,又能温肾

青皮

苦辛温

3-5

行气解郁而止痛

青皮破气力强,善疏肝止痛,破气消积

香附

辛平微苦

3-6

香附行气解郁,散结止痛

赭石

苦寒

5-10

赭石降逆止呕,并能止血

川楝子

苦寒有毒

3-5

川楝子治疝气又杀虫

(九)理血药

    凡调理和治疗血分病证的药物,称为理血药。

血分病证一般分为血虚、血溢、血热和血瘀四种,血虚在补虚中叙述,血热在清热凉血药中叙述,这里仅简述活血化瘀药和止血药。

表3-9理血药

类别

药物

性味

用量(g)

相同作用

各自功能主治特点

益母草

辛苦微寒

5-10

胎产疾病常用

益母草长于温血通经,又能利水消肿

桃仁

甘苦平

3-5

桃仁兼治跌打瘀肿诸症,其质润又可通便

红花

辛温

3-5

红花善于活血行瘀,常与桃仁合用兼治跌打瘀肿

穿山甲

咸微寒

3-5

通乳良药

穿山甲又可消肿排脓

王不留行

苦平

3-6

王不留行兼治产后腹痛

乳香

苦辛温

1-3

跌打损伤要药

乳香行气力大,止痛作用强,又能生肌

没药

苦平

1-3

没药祛痰力大,也可生肌

土鳖虫

咸寒有毒

1-3

土鳖虫兼可消痈散结

自然铜

辛平

2-5

自然铜外伤跌打常用

牛膝

苦酸平

3-6

一般血瘀症常用

牛膝兼能强筋骨,利关节,兼能下行

川芎

辛温

3-5

川芎是血中气药,兼有祛风作用

丹参

苦微寒

3-5

丹参兼能清热凉血

赤芍

苦凉

5-8

赤芍也可清热凉血,治目赤衄血

郁金

辛苦寒

3-6

行气又行血止痛常用

郁金善于疏肝解郁而止痛

延胡索

苦微辛温

3-6

延胡索长于行气而止痛

三棱

苦平

1-3

行血破瘀力大

三棱莪术两药兼能消积止痛,常常并用

莪术

苦辛温

1-3

莪术三棱两药兼能消积止痛,常常并用

白及

苦涩微寒

3-6

收敛止血

白及善于生肌收口,多用于肺胃出血

仙鹤草

苦涩凉

3-6

仙鹤草可治各种出血

棕榈炭

苦涩平

3—5

棕榈炭多用于衄血和子宫出血

血余炭

苦平

3-5

血余炭多用于衄血和子宫出血

海螵蛸

咸涩微温

5-8

海螵蛸又称乌贼,还能涩精、制酸

三七

甘微苦温

1-3

祛瘀止血

三七可治多种出血症,又治跌打损伤瘀血内阻

蒲黄

甘平

3-5

蒲黄可治多种出血,常治子宫出血、尿血和咳血

血竭

甘成平

103

血竭长于外伤止血,兼能化瘀止痛、敛疮生肌

大蓟

甘凉

5010

凉血止血

大蓟凉血力大,可消痈肿

小蓟

甘凉

5-10

小蓟善治尿血、血淋

侧柏叶

苦涩微寒

10-15

侧柏叶还能化痰止咳

地榆

苦酸微寒

5-10

地榆又能收敛生肌,可治烧伤,善治便血和血痢

槐花

苦微寒

5-8

槐花兼能清肝降压,善治便血和血痢

茜草

苦寒

3-5

茜草兼治跌打损伤

(十)收涩药

    具有收敛固涩作用,治疗滑脱证的药物称收涩药。

滑脱证包括子宫脱、滑精、自汗、盗汗、久泻、久痢、二便失禁、脱肛、久咳、虚喘等。

根据主治不同又分为涩肠止泻药和敛汗涩精药。

表3-10收涩药

类别

药物

性味

用量(g)

相同作用

各自功能主治特点

乌梅

酸涩平

2-5

涩肠止泻主治脾肾虚寒所致的久泻、久痢、脱肛、二便失禁或子宫脱

乌梅兼能生津止渴,驱蛔止痛

诃子

苦酸涩温

1-3

诃子生用清肺,治咽喉疼痛,煨用止泻

五倍子

酸涩寒

0.5-2

五倍子外用治疮癣肿毒,皮肤湿烂

罂粟壳

涩平有毒

3-5

罂粟善治久咳久泻,并有止痛之功

肉豆蔻

辛温

3-5

肉豆蔻并能温中以治脾胃虚寒腹痛、呕吐

石榴皮

酸涩温

1-5

石榴皮还能驱杀蛔虫

五味子

酸温

1-2

固肾涩精,主治肾虚所致的自汗、盗汗、阳痿、滑精尿频等症

五味子还能生津安神,敛肺止咳

牡蛎

咸涩微寒

5-10

牡蛎能平肝潜阳,软坚散结

浮小麦

甘凉

5-8

浮小麦功专收敛止汗,并能养心安神

金樱子

酸涩平

3-5

金樱子收敛之力较大

芡实

甘涩平

3-5

芡实兼能健脾止泻

桑螵蛸

甘咸涩平

3-5

桑螵蛸又可助阳

(十一)补虚药

    凡能补益机体气血阴阳的不足,治疗各种虚证的药物,称为补虚药。

虚证分为气、血、阴和阳虚四种,故补虚药也相应分为补气、血、阴和阳药。

表3-11补虚药

类别

药物

性味

用量(g)

相同作用

各自功能主治特点

人参

甘微苦

0.5-2

补肺气益脾气,主治脾肺气虚

人参补气力大,独能大补元气

党参

甘平

3-5

党参补气作用较人参力小,多用于补脾肺之气

黄芪

甘微温

5-10

黄芪善于固表升阳,并有利水消肿,托疮排脓

白术

甘苦温

1-5

白术善补脾阳,兼能燥湿

山药

甘平

5-15

山药主补脾阴,并能益肺滋肾

大枣

甘平

5-8

大枣善调和营卫

甘草

甘平

1-5

甘草炙用主补脾益气,生用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当归

甘辛苦温

2-5

有补血功能,适用于体瘦毛焦、口色淡白、精神萎靡、心悸脉弱等血瘀之证

当归性辛走散兼有活血作用

熟地

甘微温

3-5

熟地滋阴力大,故又是滋阴要药

阿胶

甘平

5-8

阿胶滋肺润燥,又善止血

何首乌

甘苦微温

2-6

何首乌兼有滋阴及涩精作用,但滋而不腻

白芍

苦酸微寒

1-5

白芍兼有平肝止痛,调和营卫

巴戟天

辛甘微温

1-5

具有补肾助阳作用,适于形寒肢冷、腰胯无力、阳痿滑精、肾虚泄泻等症

巴戟天兼治风湿痹痛

肉苁蓉

甘咸温

3-5

肉苁蓉又能润肠通便,常治阳虚便秘

淫羊藿

辛温

3-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中职中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