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绿色食品产业延伸规划.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46474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64 大小:58.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绿色食品产业延伸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江西省绿色食品产业延伸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江西省绿色食品产业延伸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江西省绿色食品产业延伸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江西省绿色食品产业延伸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绿色食品产业延伸规划.docx

《江西省绿色食品产业延伸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绿色食品产业延伸规划.docx(6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省绿色食品产业延伸规划.docx

江西省绿色食品产业延伸规划

江西省绿色食品产业延伸产业链发展规划

江西省农业厅

根据省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认真贯彻落实苏荣、吴新雄同志对发展我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批示精神的意见》和《江西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食品)发展规划(2009-2015)》要求,为进一步推进我省绿色食品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特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

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品的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发挥绿色食品龙头企业和品牌产品的示范带动作用,是拓展农业发展空间、加速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和数量型农业向质量效益型农业转变、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我省充分发挥生态环境、种质资源、科研力量等优势,大力推进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推行“公司+协会+专家+农户+绿标”的发展模式,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数量和规模不断壮大,产业化水平逐步提高,初步形成了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绿色食品标志品牌为纽带、以龙头企业为主体、以基地建设为依托、以农户参与为基础的一体化发展格局。

2008年,全省绿色食品、绿色有机生产资料总数达1280个,绿色食品总数排名全国前八位,有机食品产品数位居全国第一;全省共有27个县的32个基地被农业部授予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面积达854万亩,列全国第二位;绿色食品、绿色有机生资企业442家,其总数的29%,有15家绿色食品企业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占全省总数的55.56%,绿色食品企业占“双十”企业总数的80%,占“双百”总数的39%。

环境监测总面积4300万亩,实现销售收入190亿元。

虽然我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就整体而言,我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一些不足的问题。

一是科技创新和示范推广较弱,绿色食品产业技术体系尚不健全;二是加工企业普遍规模不大,参与资源深度开发、科技研发及市场开发的能力相对较弱,集聚发展的能力尚待加强;三是资金投入不足。

社会资本参与程度低,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比较突出;四是市场开拓能力有待增强,具有国内外影响力和市场号召力的知名品牌缺乏,品牌建设需要继续加强。

二、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增强农产品竞争能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实现农民增收为目标,围绕“生态江西,绿色发展”的战略构想,按照“突出优势、强化基础、壮大产业”的思路和“产业链最长、效益最好、经营主体明晰、生产标准严格”的要求,进一步明确产业发展定位与主攻方向,突出抓好科技提升、基地建设、产业化发展、市场网络及品牌创建,促进种养与加工、流通等环节相衔接,推动产品空间集聚和产业升级,全面带动全省农产品生产的支柱产业、发展现代农业的先行产业、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支撑产业、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的高效产业。

(二)基本原则。

——坚持科技创新原则。

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在环境保护、生产加工、标准建设等领域更多地研发和采用新技术,在检测、认证、监管等环节不断创新。

——坚持质量与发展并重原则。

严格执行绿色食品标准,坚持“从土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严格按照《绿色食品管理条例》和有关规章制度,实施严格、规范的绿色食品标识管理。

——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原则。

加强政策引导,着力创造有利于绿色食品发展的政策环境;建立规范的市场秩序,鼓励企业和农户自主开发。

——坚持科学规划与合理布局原则。

按照生态特点、资源优势和加工水平,确定发展规模和速度,防止盲目发展和低重复建设,避免由于结构雷同造成的不良竞争。

——坚持绿色食品产业与特色优势产业相结合原则。

根据当地资源优势和产品特色,选准发展主导产业,实行规模化生产和专业化加工。

(三)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绿色食品产业得到全面发展,产值在农业中的比重明显提高,特色农产品得到有效挖掘,龙头企业带动能力显著提高,品牌优势进一步加强,技术领域取得新突破,政策支撑体系更加完善,在国际国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延伸产业链主要实现以下目标:

1.粮食油料产业发展目标

到2012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500万亩左右,粮食亩产达到373公斤,粮食总产达到2050万吨(410亿斤),比2009年增加50万吨(10亿斤),年均增产25万吨(5亿斤)。

其中:

水稻播种面积稳定在5000万亩左右,水稻单产达到390公斤,水稻总产达到1950万吨(390亿斤),比2009年增加50万吨(10亿斤),年均增产25万吨(5亿斤)。

到2012年,油菜、花生、芝麻三大油料作物播种面积达到1250万亩,亩产达到119.7公斤,总产达到149.6万吨。

其中:

油菜面积、亩产、总产分别为900万亩、90公斤、81万吨;花生面积、亩产、总产分别为280万亩、230公斤、64.4万吨;芝麻面积、亩产、总产分别为70万亩、60公斤、4.2万吨。

2.蔬菜产业发展目标

(1)蔬菜加工能力,约50万吨(2009年)→200万吨(2015年):

在现有的加工处理能力基础上,通过新建、改扩建蔬菜加工企业,把蔬菜加工率由2009年的约4%提高到10%(2008年全国蔬菜加工率约为10%)。

(2)蔬菜及其产品内销与外销比率,省内蔬菜消费的增加主要是由人均蔬菜消费量提高和人口增加实现。

2008年全国人均蔬菜占有量是448公斤,而江西省人均蔬菜占有量是270公斤。

到2015年,江西省人均蔬菜占有量增加到435公斤,人口增加到4600万人(其中新增人口200万人),蔬菜省内消费量可望达到1200万吨左右。

(3)蔬菜省外销售量,300多万吨(2009年)→800万吨左右(2015年),其中出口10万吨(2008年)→50万吨(2015年):

主要通过发展优质高效蔬菜,提升竞争力,提高加工和流通能力,培育“鄱湖牌”优质蔬菜品牌,积极开拓东南沿海、港澳、东南亚市场,大幅提高省外(含境外)蔬菜销售比重(按2009年我国蔬菜产量5.92亿吨计算,江西蔬菜外销800万吨仅占1.4%;全国蔬菜出口819.5万吨,江西出口50万吨仅占6.1%)。

3.果业发展目标

到2015年,全省果业总面积达到900万亩,总产量达到450万吨,产值达到100亿元。

其中柑橘面积690万亩,产量350万吨。

生产基地优化集中,无公害和绿色果树生产面积分别达到总面积100%和50%;果品产量与质量水平处于较高层次,商品果率达到80%以上;果品贮藏、包装、加工配套,果实采后商品化处理能力比例达90%以上,果品贮藏能力达到250万吨,加工能力达到100万吨以上,产业化程度大大提高;果品在国内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市场占有率高,在国际市场有一定的份额,鲜果出口量占总产量的20%以上;建成一大批果品贮藏、加工、营销及果苗繁育龙头企业。

4.茶业发展目标

到2015年,茶叶总面积达120万亩,茶叶总产量达10万吨,茶叶总产值达60亿元。

其中名优茶产量2.5万吨,产值40亿元;大宗茶产量7.5万吨,产值20亿元。

无公害茶园面积100%。

茶农组织化程度80%以上,标准化生产覆盖率90%以上,茶叶加工厂达到清洁化生产要求,丘陵茶园管理机械化程度60%以上,出口增长20%,良繁能力达到年产2亿株,在做强做大江西绿茶省级品牌的基础上,扶持培育6-8个茶叶强势品牌。

5.畜牧业发展目标

——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

到2015年,全省肉类总产量500万吨,年均增长7.65%;禽蛋产量90万吨,年均增长4.81%;鲜奶产量50万吨,年均增长14.52%。

——畜产品加工水平明显提升。

2015年,实现畜牧业加工产值500亿元,年均增长18.92%,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1:

0.56。

——上游产业发展明显加快。

饲料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到2015年生产总量达到700万吨,产值达到250亿元。

兽药产值达到20亿元,其中中兽药产业实现产值10亿元。

草业经济持续发展,到2015年种草面积达到400万亩。

6.渔业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

到2015年,渔业绿色食品产业得到全面发展,产值在渔业产值中的比重明显提高(占50%以上),龙头企业带动能力显著提高,品牌建设进一步完善,技术领域取得了新的突破,政策支撑体系更加完善,在国际国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具体目标:

(1)产业链目标:

产业链包括养殖(渔农、基地)、加工(企业)、市场销售(企业、户、合作组织等)三个环节。

到2015年,全省形成完善的渔业绿色食品产业链,建设渔业绿色食品生产基地50个,面积300万亩,绿色水产品养殖示范基地5个,面积30万亩;渔业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带动渔农户5万户、专业大户5000户;绿色食品生产专业合作社100个。

(2)产能目标:

到2015年,全省渔业绿色食品、有机产品总数400个,生产企业50家,绿色食品加工能力达到30万吨。

(3)技术目标:

到2015年,从事绿色食品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达500余人,科技进步对渔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0%以上,全省渔业绿色食品安全监督覆盖率达到100%,标准化绿色水产生产技术推广覆盖率达到50%以上。

(4)市场目标:

到2015年,渔业绿色食品产业总产值150亿元,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6%以上,出口创汇2亿美元以上,打造4个具有国际国内影响的绿色品牌。

三、主要任务

1.抓好科技创新与技术推广,提升绿色食品产业的科技支撑能力。

一是着力抓好农业科技攻关。

充分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改良主要农作物、畜禽及水产品品种,重点发展水稻作物新品种引进与繁育,绿色蔬菜新品种的培育,果树优良品种的引进、筛选及特色优良品种变异技术研究,利用分子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开展畜禽品系选育研究与开发利用,大力开展淡水名特优新品种的选育与应用。

二是大力推进生产和加工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包括主要农作物、畜禽、水产栽培养殖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绿色植保技术应用,绿色农产品贮藏、保鲜和深加工技术的应用,农业高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三是推进绿色食品生产机械化。

全面提升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加大水果、油料、茶叶等特色绿色食品产区机械化生产试验示范与推广力度,提高种苗繁育和保鲜环节机械化应用水平。

四是努力建设绿色食品产业科技队伍,建立绿色食品科研领头人培养机制,搭建产学研相结合的绿色食品研发平台,结合科技入户、测土配方施肥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项目,加大技术应用人才和经营人才的培养,提高绿色食品生产者的科技素质和生产技能。

2.抓好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构建绿色食品产业体系。

立足我省农业发展现状和丰富的资源优势,着重围绕我省具有较好发展基础和优势的水稻、柑橘、生猪、家禽、水产五大主导产业,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茶叶、油茶、蔬菜、竹笋等产业,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防止面源污染,促进绿色产品生产基地规模化发展和生产能力的全面提升。

积极实施千亿斤粮食增产工程、粮食高产创建、测土配方施肥,完善粮食生产基础设施,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施油料生产能力增强工程,大力推进标准果园、茶园、菜园建设,加快果、菜、茶、菌等绿色产业基地发展;进一步推进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和猪沼果生态种养模式,加快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促进粪污无害处理,推进现代畜禽养殖方式转变和绿色生猪基地的规模发展;加快发展水产健康养殖业,通过加大水面开发利用、推进精养模式,突出发展鱼鮰鱼、鳗鱼、虾蟹、龟鳖、珍珠等绿色高效特种水产业,壮大绿色水产养殖规模。

3.加快推进绿色食品产业化,做长产业链条。

实施农业产业化“双十双百双千”工程,推进“一村一品”发展,努力争取和加大绿色食品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资金、政策的扶持力度,帮助和引导经营主体不断向绿色食品产业的深度和广度进军,重点在粮食、柑桔、畜禽产品、水产品、茶叶、蔬菜等有一定产业基础的生产加工领域,培育做大一批辐射面广、带动力强、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生产、流通和加工骨干产业化龙头企业群,提高全省绿色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和转化效益。

大力支持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民合作组织、中介服务组织、市场经纪人和各类专业大户,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绿色食品产业向集群化方向发展,带动农户增收。

力争到2015年,全省绿色食品骨干龙头企业和流通中介组织总数达700家,其中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绿色食品龙企业10家,超5亿元的绿色食品龙头企业20家,超亿元的绿色食品龙头企业40家;国内外著名品牌产品10个以上,培育200个江西名牌农产品,带动绿色食品种植户户均增收1600元以上。

4.健全市场营销网络,促进生产与市场流通对接。

依托全省现有的各类相关专业批发市场设立绿色食品批发专柜,引导生产企业与销售渠道联合,并充分利用省内各大企业的商业网络和信息网络逐步辐射到全国各地的各类相关专业批发市场;积极发展市场流通组织,完善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连锁本着中心建设,鼓励发展现代物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方式,积极组织绿色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参加国内外举办的各种贸易促销和推介活动,开展商贸洽谈,扩大产品知名度,不断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促进绿色食品大生产、大流通的形式;积极拓展绿色食品海外市场,大力扶持绿色食品出口创汇,提高我省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加快绿色食品信息网络建设,充分利用江西绿色食品网探索网上销售,建立“江西绿色食品”全国营销网络,并对种类不同产品逐步统一使用证明商标或者集体性商标、统一广告宣传、统一产品包装;积极培育和创建绿色食品品牌,加大对品牌宣传推介和保护力度。

四、产业发展重点及布局

(一)粮食油料产业

1.发展重点

(1)中低产田改造和标准粮田建设。

以全省水稻优势产区“三区一片”(即鄱阳湖粮产区、赣抚平原粮产区、吉泰盆地粮产区、赣西粮食高产片)为重点,至2015年,建设标准粮田1800万亩。

(2)加强高产技术综合攻关。

一是大力推广水稻新品种。

二是以我省水稻“三区一片”优势产区为重点,推广优良品种和超级稻,提高我省水稻综合生产能力。

三是加强高产技术综合攻关,提高粮食单产水平。

(3)实施造地增粮富民工程。

以宜耕未利用地开发和土地复垦、农田整理为手段,对田、水、路、林、村等进行综合整治,改善土地利用结构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有效耕地,提高耕地质量,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实现耕地面积、粮食总产、对国家粮食安全的贡献、农民收入、森林覆盖率、发展后劲“六个增加”。

计划7年新增耕地40.5万亩,每年新增水稻产量9.3亿斤。

(4)建设以赣中北油菜“一区两廊”、赣中南花生“三区一线”和赣中芝麻环鄱阳湖及周边为核心的三大油料生产基地60个重点县(市、区)。

2.产业布局

(1)粮食主产县。

根据各地粮食生产现状,把全省以水稻为主的优势产区划分为“三区一片”,即:

①鄱阳湖粮产区。

包括鄱阳湖及以北地区的16个县(市、区):

余干县、鄱阳县、玉山县、广丰县、弋阳县、万年县、上饶县、铅山县、乐平市、余江县、贵溪市、都昌县、永修县、武宁县、修水县、浮梁县。

②赣抚平原粮产区。

包括赣中地区的23个县(市、区):

临川区、南城县、黎川县、南丰县、金溪县、崇仁县、东乡县、乐安县、宜黄、南昌县、进贤县、安义县、新建县、高安市、丰城市、樟树市、袁州区、万载县、宜丰县、上高县、奉新县、渝水区、分宜县。

③吉泰盆地粮产区。

包括吉泰盆地及以南地区的19个县(市、区):

吉水县、泰和县、安福县、永新县、吉安县、新干县、永丰县、万安县、遂川县、峡江县、宁都县、南康市、赣县、信丰县、于都县、兴国县、瑞金县、会昌县、青原区。

④赣西粮食高产片。

包括赣西的4个县(区):

上栗县、芦溪县、莲花县、湘东区。

(2)高蛋白大豆生产优势县。

规划25个县(市、区):

丰城市、余干县、鄱阳县、进贤县、高安市、樟树市、袁州区、南丰县、临川区、新建县、乐平市、寻乌县、兴国县、新干县、崇仁县、遂川县、修水县、武宁县、渝水区、安福县、瑞金市、吉水县、于都县、泰和县、吉安县。

(3)鲜食与加工薯类生产优势县。

即以下28个县(市、区):

袁州区、樟树市、南丰县、丰城市、宜黄县、武宁县、临川区、修水县、宁都县、上高县、兴国县、泰和县、瑞金市、于都县、鄱阳县、贵溪市、吉水县、高安市、上栗县、新建县、遂川县、崇仁县、瑞昌市、浮梁县、南康市、永丰县、万载县、广丰县。

(4)食用玉米优势县。

规划20个县(市、区):

武宁县、袁州区、南丰县、修水县、浮梁县、芦溪县、大余县、广丰县、湘东区、南城县、信丰县、安远县、遂川县、井冈山市、丰城市、黎川县、崇义县、玉山县、九江县、进贤县。

(5)优质油菜生产县(50个)。

南昌县、新建县、安义县、进贤县、浮梁县、乐平市、莲花县、上栗县、湘东区,庐山区、九江县、武宁县、修水县、永修县、德安县、星子县、都昌县、湖口县、彭泽县、瑞昌市、渝水区、贵溪市、于都县、瑞金市,吉安县、吉水县、峡江县、新干县、泰和县、万安县、安福县、永新县、袁州区、奉新县、靖安县、万载县、上高县、丰城市、樟树市、高安市,临川区、崇仁县、上饶县、广丰县、玉山县、弋阳县、铅山县、余干县、鄱阳县、婺源县。

(6)花生主产县(25个)。

新建县、进贤县、余江县、赣县、信丰县、宁都县、于都县、兴国县、瑞金市、南康市、吉安县、吉水县、新干县、永丰县、泰和县、遂川县、上高县、丰城市、樟树市、高安市、临川区、南丰县、崇仁县、余干县、鄱阳县。

(7)黑芝麻主产县(15个)。

进贤县、乐平市、九江县、修水县、都昌县、湖口县、瑞昌市、贵溪市、泰和县、丰城市、樟树市、高安市、余干县、鄱阳县、万年县。

2.蔬菜产业

(1)加工业布局

在南昌县、永丰县、泰和县、乐平市、信丰县5个县(市)各新建1个8万吨级的大型蔬菜加工厂;在进贤县、新建县、九江县、永修县、上高县、萍乡市、渝水区、铅山县、贵溪市、黎川县、龙南县、全南县12个县(市、区)中改扩建1个、新建11个6万吨级的中等规模蔬菜加工厂;在安义县、修水县、弋阳县、余江县、峡江县、万载县、广昌县7个县中改扩建1个、新建6个4万吨级的较小规模蔬菜加工厂。

(2)市场流通布局

以南昌市为中心,沿“大广高速”和“济广高速”展开,构建具有江西特色的优质蔬菜现代流通体系。

一方面新建或改扩建农产品批发市场,重点建设批发市场的检验检测中心、冷库和网络信息平台等软、硬件设施,发展第三方物流配送,形成覆盖鄱阳湖流域的优质蔬菜流通体系。

另一方面扶持一批产业基础好、辐射带动力强、经济效益高、信誉好的蔬菜龙头企业或组织,推广标准化生产,加强品牌化建设,实现蔬菜流通的规模化、标准化、网络化、品牌化、超市化。

形成服务本省,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优质蔬菜流通网络。

①环南昌中心区域

依托南昌的经济和区位优势,构建环南昌的蔬菜流通枢纽,重点建设南昌市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和南昌县、永修县农产品批发市场。

在南昌建立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一方面满足南昌市的需要,同时带动周边地区蔬菜流通产业的发展,对全省其他城市建立农产品配送体系起到示范和引导作用。

②“大广”沿线区域

在“大广”沿线区域内,重点建设九江市、宜春市、万载县、萍乡市、新余市、吉安市、永丰县、赣州市、兴国县和龙南县的农产品批发市场。

“大广带”规划区域内,九江市是江西省连接华北的重要门户,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优质蔬菜北上的重要通道,搬迁升级九江农产品批发市场能够更好的发挥九江蔬菜流通的关键节点作用。

赣州市是江西省的重要蔬菜生产地,其蔬菜的流通效率亟待提高。

龙南县位于大广高速沿线,在龙南县建立农产品批发市场能够巩固其在江西省供港蔬菜流通的重要地位。

吉安市已成为江西省南北蔬菜流通的主要通道,升级改造吉安市农产品批发市场能够有效的提高江西省蔬菜的省内外流通效率。

萍乡市蔬菜的总产量还不能满足当地的需求,蔬菜需要调入,改造升级萍乡市农产品批发市场将有利于江西省其他地区蔬菜的流入。

③“济广”沿线区域

在“济广”沿线区域内,重点建设乐平市、上饶市、铅山县、鹰潭市、贵溪市、抚州市、广昌县的农产品批发市场。

在“济广带”规划区域内,乐平市是重要的蔬菜流出基地,搬迁改造乐平蔬菜批发市场,能够有效提高蔬菜的流通能力。

上饶县是连接江西和浙江及长江三角洲的重要通道,升级改造上饶蔬菜批发市场能够有效促进江西省蔬菜的外销。

3.果业

江西果树产业总体布局为:

“南橘北梨中柚”。

至2015年,建成“五大特色优势水果产业带,并相应推动果业产业化发展。

(1)以“赣南脐橙”为主的赣南地区果业带。

加快脐橙采后商品化处理生产线和贮藏保鲜库建设,着力推进脐橙汁和脐橙酒加工厂建设,加大赣南脐橙营销体系和品牌化建设。

(2)以“南丰蜜橘”为主的赣中地区果业带。

重点建设果品采后商品化处理和贮藏保鲜库建设,引进一批果品加工企业,加大对汇源果汁等果品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

(3)以“马家柚”为主的浙赣铁路沿线以南地区果业带。

重点加强果品采后商品化处理和贮藏保鲜库建设。

(4)以“早熟梨”为主的赣北地区果业带。

重点加强早熟梨采后商品化处理和贮藏保鲜库建设,推进江西早熟梨加工和品牌化建设,加快赣西北果品批发市场建设。

(5)以“猕猴桃”为主的赣东赣西地区特色果树带。

重点加强猕猴桃采后商品化处理和贮藏保鲜库建设,推进猕猴桃酒、猕猴干酒和猕猴桃汁等系列加工产品开发。

4.茶业

(1)赣东北茶区

区域布局:

婺源、浮梁、上饶、玉山、德兴、铅山

发展目标:

2015年,该区域的茶园面积达到49.5万亩,其中无性系良种为24.75万亩,良种覆盖率达50%;产量达5万吨,产值35亿元,其中名优茶产量1.2万吨,产值为24亿元。

在婺源、浮梁、上饶等地新建5-8个相对集中连片面积大于1000亩的有机茶标准茶园。

在婺源、浮梁分别组建1-2个省级以上出口外向型龙头企业。

主攻方向:

以建设高标准生态有机茶园为重点;发展高品位有机名优绿茶、出口红绿茶、有机深加工原料茶为目标;建设外向型出口绿茶拼配厂,扩大有机绿茶出口。

(2)赣西北茶区

区域布局:

修水、武宁、铜鼓、九江、庐山、星子、永修、靖安

发展目标:

2015年,该区域的茶园面积达到30万亩,其中无性系良种为22.5万亩,良种覆盖率达65%;产量达1.5万吨,产值22亿元,其中名优茶产量0.7万吨,产值为19亿元。

在有代表性区域新建或改建5个连片面积大于2000亩机械化管理的生态高效优质的标准茶园。

主攻方向:

以建设生态高效优质标准茶园为目标,以发展机制名优绿茶、大宗茶及深加工原料茶自动化加工为重点,进一步发展深加工,建设大宗红绿茶精制加工和出口绿茶拼配厂,开拓出口红绿茶市场。

(3)赣中茶区

区域布局:

遂川、井冈山、萍乡、资溪、金溪、高安、南昌、进贤、乐安、永丰、南城

发展目标:

2015年,该区域的茶园面积达到30万亩,其中无性系良种为18万亩,良种覆盖率达75%;产量达2.8万吨,产值20亿元,其中名优茶产量1.0万吨,产值为18亿元。

主攻方向:

以发展高品位名优绿茶和特色茶为主,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将分散的茶农组织起来,提高组织化程度,转变经营模式。

发展机械化生产技术,推进大宗茶生产,提高资源利用率,进一步发展出口贸易及深加工产业。

(4)赣南茶区

区域布局:

上犹、崇义、宁都、于都

发展目标:

2015年,该区域的茶园面积达到10.5万亩,其中无性系良种为7.5万亩,良种覆盖率达70%;产量达0.7万吨,产值8亿元,其中名优茶产量0.4万吨,产值为7.2亿元。

在有代表性区域新建或改建10个连片面积大于2000亩机械化管理的生态高效优质的标准茶园。

主攻方向:

以建设生态高效优质标准茶园为目标,以发展机制名优绿茶、大宗茶及深加工原料茶自动化加工为重点,进一步发展深加工,建设大宗红绿茶精制加工和出口绿茶拼配厂,开拓出口红绿茶市场。

5.畜禽业

围绕畜牧业生产重点区域,结合产业发展优势,规划布局畜产品加工、饲料兽药生产加工、饲草开发和加工等产业体系,重点发展“一片两线”(赣中片和京九、浙赣沿线)和“沿江环湖”(沿赣江和环鄱阳湖)区域。

充分发挥我省畜牧业产业和畜牧业资源优势,着力做大、做强、做优生猪和家禽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