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体格检查操作方法重点手法题库.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44425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2.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诊断体格检查操作方法重点手法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诊断体格检查操作方法重点手法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诊断体格检查操作方法重点手法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诊断体格检查操作方法重点手法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诊断体格检查操作方法重点手法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诊断体格检查操作方法重点手法题库.docx

《诊断体格检查操作方法重点手法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诊断体格检查操作方法重点手法题库.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诊断体格检查操作方法重点手法题库.docx

诊断体格检查操作方法重点手法题库

A难型题

1甲状腺的触诊(只掌握一种前或后)

峡部:

(环状软骨下2~4气管环前面)站在受查者前面用拇指或站在受查者后面用示中环三指从胸骨上切记向上触摸,嘱患者吞咽,判断有无肿大

侧叶:

前面触诊:

患者坐位,检查右叶,检查者用右手轻推甲状软骨左侧将气管推向对侧,左手示中环三指放在胸锁乳突肌后缘向前推挤胸锁乳突肌,拇指在胸锁乳突肌前缘触诊并配合吞咽动作,用同一方法检查另一侧。

后面触诊:

患者坐位,检查者站于患者后面,检查右侧叶,左手示中环三指施压于左侧甲状软骨将气管推向对侧,右手拇指在胸锁乳突肌后缘向前推挤胸锁乳突肌,示中环三指在其前缘触诊甲状腺。

左侧方法同右侧。

2、乳房触诊的方法和顺序

坐位时,被查者先两臂下垂,然后双臂高举过头部或双手插腰进行检查,仰卧位时,双肩下可垫一枕头使乳房对称平放。

触诊时,先健侧后患侧,先左后右。

检查者的四指并拢,指掌面应平置于乳房上,应用浅部滑行触诊来触诊。

由外上象开始,左侧以顺时针方向,右侧以逆时针方向作浅部滑行触诊最后触诊乳头。

(检查乳房触诊后应一并检查淋巴结:

腋窝淋巴结:

用右手检查左腋,用左手检查右腋。

检查左侧时,右手并拢,掌面贴近胸壁向上逐渐达到腋窝顶部,滑动触诊。

依次检查尖群、中央群(向内)、胸肌群(向前)、肩胛下群(向后)、外侧群(外翻)。

锁骨上淋巴及结胸锁乳突肌与锁骨夹角处。

3、肺下界叩诊

沿锁骨中线、腋中线、肩胛线由上而下进行叩诊,左锁骨中线从第2肋间,腋中线从腋窝开始,肩胛线从肩胛下角开始,当叩诊音由清音变为实音时,此部位即位该垂直线的肺下界。

正常肺下界位于锁骨中线第6肋间隙,腋中线第8肋间隙,肩胛线第10肋间隙。

4、肺下界移动度叩诊:

先在平静呼吸时在肩胛线上由肩胛下角开始叩出肺下界的位置(按肋间隙,之后向上向下叩不需按肋间隙),做标记,嘱受检者深吸气后屏住呼吸,继续沿该线向下叩,由清音变为浊音时,即为肩胛线上肺下界的最低点,标记。

再嘱受检者深呼气后屏气由原肺下界(平静呼吸时)向上叩,由下向上叩,至浊音变清音,即为肩胛上肺下界的最高点,标记。

两点之间的距离即为肺下界移动度的范围。

正常人肺下界的移动范围为6~8cm。

5、正常肺部可听到那几种呼吸音并指出听诊部位(一静二动)

支气管呼吸音:

喉部、胸骨上窝、6,7颈椎、1,2胸椎

支气管肺泡呼吸音:

胸骨两侧第1,2肋间隙,肩胛区3,4胸椎水平、肺尖前后部

肺泡呼吸音:

乳房下、肩胛下、腋下

6、心脏视诊(方法、内容、并指出相应部位)

方法:

尽可能取卧位观察胸廓外形,必要时视线与胸廓同高,观察心前区是否存在隆起及异常搏动

内容:

胸廓畸形(心前区隆起、鸡胸、漏斗胸、脊椎畸形)

心尖搏动(异位搏动、强度、范围、负性心尖搏动)

心前区异常搏动(胸骨左缘第3,4肋间搏动、剑突下搏动、心底搏动)

部位:

心前区:

左侧:

第2肋软骨下缘距胸骨左缘1.2cm处

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7~9cm处

右侧:

第3肋软骨上缘距胸骨右缘10cm处

第6肋胸肋关节处

(心前区即心脏在胸前壁的体表投影)

心尖搏动最强点位置:

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内测0.5~1.0cm,范围直径2.0~2,5cm。

注:

鉴别剑突下搏动来自右心室还是腹主动脉

仰卧位:

1.患者深吸气后,搏动增强则为右室搏动,减弱则为腹主动脉搏动

2.手指平放于剑突下并向上后入前胸壁后方,右心室搏动冲击手指末端,腹主动脉搏动冲击手指掌面。

7、心脏触诊(内容、方法、顺序)

1.心尖搏动(位置、强度、范围)

检查者用右手手掌平放在被检查者乳头下触摸心尖搏动,然后用示中环三指缩小范围,最后示指或中指确定心尖搏动最强点的位置,注意强度、节律及范围。

2.心前区震颤(触诊方法和意义)

(浅部感觉触诊)检查者用手掌尺侧(小鱼际)或手指指腹紧贴在心前区不同部位触诊,切勿将手掌按压在胸壁上。

顺序与听诊顺序一致,即二尖瓣区(心尖部)---肺动脉瓣区(胸骨左缘第2肋)---主动脉瓣区(胸骨右缘第2肋)---主动脉瓣第2听诊区(胸骨左缘第3肋)---三尖瓣区(胸骨左缘4,5肋间)

3.心包摩擦感(触诊部位及方法)

用小鱼际或手指指腹平放于胸骨左缘3~4肋间,以坐起前倾体位,呼气末,收缩期最明显(浅部感觉触诊)

8、心界叩诊(方法、顺序、需在人体上叩出相对浊音界)

顺序:

先叩左界后右界,从下向上,由外向内

方法:

病人取卧位,检查者立于被检查者右侧,指板与与肋缘平行;坐位时,指板与平与肋间垂直。

左界:

(轻叩)从心尖搏动最明显的肋间开始,自心尖搏动最强点外2~3cm处由外向内进行叩诊(注:

找不到心尖搏动最强点由第五肋间腋前线开始叩诊),叩至由清音变浊音时,用笔作一标记,如此向上逐一肋间进行,直至第2肋间清音处,并作标记。

4、3、2肋间均自左锁骨中线外开始由外向内叩。

右界:

先叩处肝上界(沿右锁骨中线,从第2肋间从上向下叩,由清音变为浊音时即为肝上界),从肝上界的上一肋开始自右锁骨中线外,由外向内叩,由清音变为浊音,叩出相对浊音界,逐一肋间进行,直至第2肋间。

用尺子测量出前正中线到各标记点的垂直距离,及左锁骨中线到前正中线到左锁骨中线的距离(正常为8~10cm)。

注:

测左界时尺子零刻度线位于前正中线处,右界则位于标记点处。

9、心脏听诊(内容、方法、顺序)

内容:

心率、心律、心音、额外心音、杂音、心包摩擦音;

方法:

充分暴露心脏,(膜型与钟型结合)体检紧贴皮肤

心脏瓣膜的听诊区及听诊顺序:

二尖瓣区(心尖区)---肺动脉瓣区(胸骨左缘第2肋间隙)---主动脉瓣区(胸骨右缘第2肋间)---主动脉瓣第2听诊区(胸骨左缘第3肋间)---三尖瓣区(胸骨左缘第4,5肋间)

10、腹部视诊的方法及内容

被检者取低枕仰卧位,双臂放于躯干两侧,充分暴露全腹部(上至剑突下至耻骨联合),平静呼吸,双腿屈曲,使腹壁松弛,检查者站于被查者右侧。

内容:

1.腹部外形:

视线与被查者腹部平行,观察上自剑突经脐部下至耻骨联合处腹部侧缘轮廓。

腹部正常:

腹部平坦(健康正常成年人)、腹部饱满(儿童、肥胖者)、腹部低平(消瘦者及老年人)、腹部膨隆(腹水)。

病理:

腹部膨隆、腹部凹陷

2.呼吸运动:

腹式呼吸,是否有减弱、增强或消失

3.腹壁静脉、腹壁静脉曲张及血流判定:

将右手示指和中指并拢或双手示指放置在一段没有分叉的静脉上,一手指紧压静脉向外滑动挤出该段内血液,至一定距离(约7.5~1ocm)后松开手指,另一手指紧压不动,看血液是否充盈,充盈迅速,则血流方向是从松开一端流向指压一端,充盈缓慢,从指压一端流向松开一端)。

4.胃肠型及蠕动波

5.腹壁皮肤(有无皮疹、疤痕、色素沉着、紫纹、弹性是否良好)

11、肝脏触诊

(下、平、紧、抬、压、移)深部滑行触诊

1.单手触诊:

被检查者曲膝仰卧位做较深腹式呼吸,检查者将右手四指并拢,掌指关节伸直,与肋缘大致平行地紧贴放在右下腹部(或脐右部),随被检查者的呼气时,手指压向腹壁深部,注意应在腹壁下陷前提前下压。

吸气时,手指缓慢朝向肋缘向上迎触下移的肝缘。

其吸气时手指上抬得速度一定要落后于腹壁的抬起,呼气回触,呼吸间歇时抬起向肋缘移动,重复迎触回触动作,每次移动距离不超过1cm。

直到触及肝缘或肋缘为止。

注意收的触诊部位为示指前端桡侧。

2.双手触诊:

检查者右手位置及方法同单手触诊,左手放在被检查者右背部第12肋骨与髂嵴之间脊柱旁肌肉的外侧,触诊时左手向上推,使肝下缘紧贴前腹壁,并限制右下胸扩张,以增加膈肌下移的幅度。

12、脾脏触诊(双手触诊)

被检查者取仰卧位双腿屈曲,检查者左手绕过被检查者腹前方,手掌置于其左胸下部第9~10肋处,将脾脏从后向前托起,并限制了胸廓运动,右手掌平放于脐部,与左肋弓大致呈垂直方向,以稍微弯曲的手指末端轻轻压向腹部深部,并随被检查者的呼吸运动,呼气时手指压向腹壁深部,吸气时,手指缓慢抬起朝向肋缘向上迎触脾脏,逐渐由下而上移近左肋弓,有节奏的进行触诊。

轻度脾肿大卧位触不到时可改为右侧卧位触诊。

13、液波振颤检查

被检查者平卧,医生以一手掌面贴于患者的一侧腹壁,另一手四指并拢屈曲,用手指指端叩击或冲击对侧腹壁,如有大量液体存在,则贴于腹壁的手掌有被液体波动冲击的感觉即波动感。

为了防止腹壁本身的震动传至对侧,让被检查者的手掌尺侧缘压在脐部腹中线上,即可阻止。

此法检查需腹水大于3000~4000ML才能检出。

14、肝界叩诊

一般沿右锁骨中线,右腋中线和右肩胛下线。

肝上界:

由肺区(第2肋间隙)向下叩向腹部,当由清音变为浊音时即为肝上界,此处相当于被肺遮盖的肝顶部,故又称肝相对浊音界。

再向下叩1~2肋间,则浊音变为实音,此处肝脏不再被肺所覆盖,而直接贴近胸壁成为肝绝对浊音界(亦为肺下界),继续再向下叩由实音变为鼓音时为肝下界,确定肝下界时也可由腹部鼓音区沿右锁骨中线向上叩,由鼓音变为浊音处即为肝下界。

(正常肝脏在右锁骨中线上,其上界在第5肋间,下界位于右季肋下缘,两者之间的距离为肝上下径,约为9~11cm,在右腋中线上,其上界为第7肋间,下界相当于第10肋骨水平,在右肩胛线上,其上界为第10肋间。

15、移动性浊音叩诊

被检查者仰卧位,检查者自腹中部脐平面鼓音去开始向患者左侧叩诊,发现浊音时,扳指固定不动,嘱患者右侧卧,再叩诊,如呈鼓音,表明浊音移动,同样的方法向右侧叩诊,发现浊音时,嘱患者左侧卧,再叩诊,以核实浊音是否移动。

(当腹水大于1000ML时,即可查出移动性浊音)。

16、血压测量(坐位)

1.让受试者休息5-10min,暴露右上肢,准备测量;

2.打开血压计,检查血压计:

①是否漏气;②刻度是否归零。

3.让受试者前臂平放在桌面上,手掌向上,使肘部与第4肋(即心脏水平)和血压计0刻度在一条线上,找到肱动脉搏动处。

固定袖带,要求下缘在肘上2~3cm,气囊中线位于肱动脉上,袖带松紧适宜,容1指。

4.放置听件,注意方向与外耳道一致;

5.听件放于肱动脉搏动处,准备测量;

6.关闭空气囊开关加压充气,边充气边听诊肱动脉搏动音。

7.待肱动脉搏动音消失,再将汞柱升高20-30mmHg后,即开始慢慢放气,双眼平视刻度盘,第一出音现即为收缩压。

继续徐徐放气,最后一声消失即为舒张压。

间隔1~2min再次测量,取平均值。

8.血压计用毕,应松开橡皮球螺丝帽,排尽袖带内气体,将其卷好放置盒内。

将捡压计向右倾斜45°,然后关闭血压计开关,防止水银泄露。

17、结膜检查

结膜分为睑结膜、穹窿部结膜、球结膜三部分。

上眼睑翻转:

用右手翻转病人的左眼上睑,左手翻转右眼上睑,拇指与示指前后交错约1厘米,捏紧上睑中外三分之一交界处的边缘部,嘱病人向下看,轻轻向前下方牵拉,示指向下压迫睑板上缘,与拇指配合将睑缘向上捻转即可将眼睑翻开。

翻转眼睑后要协助病人恢复眼睑正常位置。

下眼睑:

双手拇指下压拨开下眼睑,嘱患者向上看,观察下睑结膜及穹窿部结膜,而球结膜在查看上下睑结膜,穹窿结膜时已看。

18、肺部叩诊的方法与顺序

(注意上下左右对比)

左右

前胸:

肺尖11

第一肋间22

第二肋间22

第三肋间22

第四肋间22

侧胸:

腋前线第五肋间11

第六肋间11

腋中线第七肋间11

第八肋间11

后胸:

肩胛间区44

肩胛线第七肋间11

第八肋间11

腋后线第九肋间11

第十肋间11

1:

叩诊顺序:

先前胸,再侧胸、后背部,自上而下,先左后右,从外向内,注意左右对比。

2:

叩诊方法:

间接叩诊法:

(1)前胸叩诊:

板指平贴肋间隙,与肋骨平行,自肺尖开始向下逐个肋间进行叩诊,每一肋间由外向内叩诊,注意左右对比,每侧每一肋间应叩诊2~3个部位。

(呈S型叩诊)

(2)侧胸叩诊:

双手上抬置于头部。

板指平贴肋间隙,与肋骨平行,从腋窝开始由上而下沿每一肋间叩诊。

(3)后胸部叩诊:

叩肩胛间区时,板指与脊柱平行;叩肩胛下区时,板指与肋间隙平行。

每侧每一肋间隙至少应叩诊两个部位。

19、肺部听诊的方法及顺序

1.听诊顺序:

一般由肺尖开始,自上而下,从左到右,从外向内,注意左右对比,分别检查前胸部、侧胸部和背部,每个部位听诊1~2个呼吸周期。

2.听诊方法:

嘱被检查者微张口,稍作深呼吸。

(与叩诊部位相同)

(1)前胸部听诊:

肺尖、第1、2、3、4肋间

(2)侧胸部听诊:

沿腋中线和腋前线

(3)背部听诊:

沿肩胛线、腋后线、肩胛间区。

20、全身浅表淋巴结检查方法与顺序

检查者将示、中、环三指并拢,其指腹平放于被检查部位的皮肤上进行滑动触诊。

滑动的方式应取相互垂直的多个方向或转动式滑动。

头颈部淋巴结:

检查顺序为耳前、耳后、枕部、颌下、颏下、颈前、颈后、锁骨上淋巴结。

(检查颈部淋巴结时可站在被检查者前面或背后,手指紧贴检查部位,由浅入深进行滑动触诊,嘱被检查头稍低,或偏向检查侧。

腋窝淋巴结:

医师面对病人,以右手查左腋,左手查右腋,检查左腋时,检查者左手握住病人的左腕向外上屈肘外展抬高,右手指并拢,掌面贴近胸壁向上逐渐达腋窝顶部,滑动触诊,依次触诊中央群、胸肌群、肩胛下群、外侧群。

右腋同左腋。

滑车上淋巴结:

检查者右手握住病人右手腕,抬至胸前,左手掌向上,小指抵在肱骨内上踝,无名指、中指、示指并拢于肱二头肌、肱三头肌沟中滑行触诊。

腹股沟淋巴结:

先查上群,后查下群。

上群位于腹股沟韧带下方,与韧带平行排列;下群位于大隐静脉上端,沿静脉走向排列。

腘窝淋巴结检查:

位于小隐静脉和腘静脉的汇合处。

B、中等难度

1测呼吸和脉搏

呼吸:

观察一分钟胸廓或腹壁起伏的幅度及次数,记录呼吸的频律及节律或借助听诊器听诊呼吸音、计数呼吸频率。

脉搏:

检查方法:

通常用示指、中指和环指的指腹进行触诊。

注意两侧对比。

触诊部位:

(1)桡动脉:

桡动脉下段在桡骨下端前方的位置较浅,可摸到其搏动,为临床切脉的部位。

(2)肱动脉:

在肘窝稍上,肱二头肌腱内侧触摸。

(3)颈动脉:

两侧颈总动脉均经过胸锁关节后方,沿气管和喉的外侧上升,至平对甲状软骨上缘处分为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

(4)股动脉:

在腹股沟中点、腹股沟韧带深面触摸。

(5)腘动脉:

在腘窝深部中点触摸。

(6)足背动脉:

于拇指长肌腱的外侧触摸其搏动。

2、头颈部淋巴结检查

3、腋窝及滑车上淋巴结检查

4、股沟淋巴结及腘窝淋巴结检查

5、睑结膜检查

6、眼球运动检查

嘱病人固定头位,检查者伸右臂,竖食指,距受检者眼前约30~40cm处,嘱患者注视手指按以下顺序移动:

左---左上---左下,右---右上---右下6个方向的顺序进行,检查每个方向时,都要从中位开始(即两眼平视前方)。

7、瞳孔对光反射及角膜反射:

对光反射:

1.直接对光反射:

用手电筒直接照射一侧瞳孔并观察其动态变化,检查另一侧时,手电筒要从一侧瞳孔方经头部下方绕到另一侧检查。

正常人当眼受到光线刺激后瞳孔立刻缩小,离开光源后瞳孔迅速复原。

2.间接对光反射:

检查时,检查者或被检查者用手隔开两眼,用手电筒照射一眼时,观察对侧瞳孔反应,检查另一侧时,手电筒要从一侧瞳孔经头部下方绕到另一侧检查。

正常当一侧受光刺激,对侧也立即缩小。

角膜反射:

嘱患者睁眼向内上注视,以捻成细束的棉絮由外向内轻触角膜,避免触及睫毛,正常反应为被刺激侧迅速闭眼和对侧也出现眼睑闭合反应,前者称为直接角膜反射,后者称为间接角膜反射。

8、鼻窦压痛检查:

额窦:

一手扶持患者枕部,用另一手拇指或示指置于眼眶上缘内侧用力向后向上按压,或以两手固定头部,双手拇指置于眼眶上缘内侧向后向上按压,询问有无疼痛,两侧有无差异。

筛窦:

双手固定患者两侧而后,双侧拇指分别置于鼻根部和眼内眦之间向后方按压,询问有无压痛。

上颌窦:

医师双手固定于患者的两侧耳后,将拇指分别置于左右颧部向后按压,询问有无压痛,并比较两侧压痛有无区别。

9、咽部检查方法

被检查者取坐位,头略后仰,口张大并发“啊”音,此时医师用压舌板在舌的前2/3与后1/3交界处迅速下压,此时软腭上抬,在照明的配合下即可见软腭、悬雍垂、软腭弓、扁桃体、咽后壁等。

检查之前,医生要先向病人交代检查方法以求配合。

10、颈部血管(颈动脉、颈静脉)检查

颈静脉:

让被检查者根被取坐位、半坐位及平卧位,观察颈外静脉显露情况。

正常人坐位或半坐位时颈外静脉常不显露,平卧位时可见充盈。

在坐位或半坐位时,如颈静脉明显充盈、怒张或搏动,均为异常征象。

同时注意有无颈静脉搏动,颈静脉搏动可见于见于三尖瓣关闭不全。

(注意肝颈静脉回流征检查:

右手示、中、环三指平行于肋缘向下肝部,观察颈静脉是否充盈)

颈动脉:

安静状态下观察颈动脉搏动情况。

正常时颈动脉搏动不明显或无搏动。

如安静状态下颈动脉明显搏动属异常。

一般静脉搏动柔和,范围弥散,触诊时无搏动感;动脉搏动比较强劲,为膨胀性,搏动感明显。

11、指出胸部的骨骼标志及意义

胸骨上切迹:

正常情况下气管位于切迹正中。

胸骨角:

由胸骨柄与胸骨体的连接处向前突起而成。

其两侧分别与左右第2肋软骨连接,为计数肋骨和肋间隙顺序的主要标志。

胸骨角还标志支气管分叉、心房上缘和上下纵隔交界及相当于第4或第5胸椎的水平。

肩胛骨:

肩胛冈及其肩峰端均易触及。

肩胛骨的最下端称肩胛下角。

被检查者取直立位、两上肢自然下垂时,肩胛下角可作为第7或第8肋骨水平的标志,或相当于第8胸椎的水平。

此可作为后胸部计数肋骨的标志。

脊柱棘突:

是后正中线的标志。

位于颈根部的第7颈椎棘突最为突出,其下即为胸椎的起点,常以此处作为识别和计数胸椎的标志。

肋脊角:

为第12肋骨与脊柱构成的夹角。

其前卫肾脏和输尿管上端所在的区域。

12、划出胸部体表垂直线标志

前正中线:

为通过胸骨正中的垂直线,即其上端位于胸骨柄上缘的中点,向下通过剑突中央的垂直线。

锁骨中线:

(左、右)为通过锁骨中点向下的垂直线。

胸骨线:

(左、右)为沿胸骨边缘与前正中线平行的垂直线。

胸骨旁线:

(左、右)为通过胸骨线和锁骨中线中间的垂直线。

腋前线:

(左、右)通过腋窝前皱襞沿前侧胸壁向下的垂直线。

腋后线:

(左、右)为通过腋窝后皱襞沿后侧胸壁向下的垂直线。

腋中线:

(左、右)为自腋窝顶端于腋前线和腋后线之间向下的垂直线。

肩胛线:

(左、右)为双臂下垂时通过肩胛下角与后正中线平行的垂直线。

后正中线:

即脊柱中线。

为通过椎骨棘突或沿脊柱正中下行的垂直线。

13、胸廓扩张度检查

前胸廓扩张度检查:

检查者双手置于被检查者胸廓下面的前侧部,左右拇指分别沿两侧肋缘指向剑突,拇指尖在前正中线两侧相对称部位,其余四指自然分开置于前侧胸壁,嘱患者作深呼吸,自上而下观察胸廓起伏是否一致。

后胸廓扩张度检查:

检查者双手置于被检查者背部,约与第10肋骨水平,拇指与后正中线平行,并将两侧皮肤向后正中线轻推,嘱患者作深呼吸,观察胸廓起伏是否一致。

14、语音震颤检查

检查者将两手掌的尺侧缘轻放在胸壁的对称部位,嘱被检查者用同样的强度重复发出拖长的“一”音,自上而下,从内到外两侧交叉比较两侧相应部位语音震颤的异同。

部位:

前三后四

前三:

前胸第1肋间、第4肋间、腋前线第5肋间。

后四:

肩胛间区2个部位、肩胛下角1个部位、腋后线1个部位(不要触太低,太低就到腹部了)。

15、语音共振检查(检查部位同语音震颤)

嘱被检查者用同样的一般声音强度重复发出“一”音,检查者用听诊器听之。

注意自上而下,从内到外比较两侧相应部位语音共振的异同。

检查部位同语音震颤。

16、周围血管征检查

(1)水冲脉:

检查者左手指掌侧紧握被检查者右手桡动脉处,右手查左手,将其前臂抬高过头,感觉桡动脉的搏动,判断有无水冲脉。

如脉搏迅速上升又突然下降,有如潮水冲涌,成为水冲脉。

(2)枪击音:

听诊部位常选股动脉,听诊器膜型体件轻放在股动脉上听诊,若听到一种短促的如同开枪时的声音,称枪击音。

(3)杜氏双重杂音:

听诊器膜型体件稍加压并稍顷斜向近心端,于股动脉可闻及收缩期与舒张期双期吹风样杂音。

(4)毛细血管搏动征:

用手指轻压患者指甲末端,使局部发白,当心脏收缩和舒张时则发白的局部边缘发生有规律的红、白交替改变即为毛细血管搏动征。

17、腹部九区分法及各区的主要脏器分布(至少说出三个)

九分法:

两侧肋弓下缘连线和两侧髂前上棘连线为两条水平线,左、右髂前上棘至腹中线连线的中点为两条垂直线,四线相交将腹部划分为井字形九区。

1.右上腹(右季肋部):

肝右叶、胆囊、结肠肝区、右肾

2.右侧腹部(右腰部):

升结肠、空肠、右肾

3.右下腹部(右髂部):

盲肠、阑尾、回肠末端、淋巴结、女性右侧卵巢和输卵管

4.上腹部:

胃、肝左叶、十二指肠、胰体、横结肠、腹主动脉、大网膜

5.中腹部(脐部):

十二指肠、空场、回肠、肠系膜及淋巴结、输尿管

6.下腹部(耻骨上部):

回肠、乙状结肠、输尿管、胀大的膀胱、女性增大的子宫

7.左上腹部(左季肋部):

脾、胃、结肠脾曲、胰尾、左肾

8.左侧腹部(左腰部):

降结肠、空肠、回肠、左肾

9.左下腹部(左髂部):

乙状结肠、淋巴结、女性左侧卵巢和输卵管、男性左侧精索

18、胆囊触痛征及莫菲氏征检查

胆囊触痛检查法是检查者将左手掌平放于被检查者的右季肋缘部位,拇指在腹直肌外缘与肋弓交界处,并用中等度压力向胸廓内压迫腹壁,嘱被检查者深呼吸,深吸气时拇指触及肿大的胆囊,即可引起疼痛,此为胆囊触痛,如因剧烈疼痛而突然屏气致吸气中止,称为Murphy征阳性。

19、肾及输尿管压痛点检查

1.季肋点:

在两侧腹直肌外缘与肋弓交点处(第10肋骨前端)用拇指下压,右侧位置稍低,相当于肾盂位置。

2.上输尿管点:

在脐水平线上腹直肌外缘。

3.中输尿管点:

在髂前上棘水平腹直肌外缘,相当于输尿管第二狭窄处。

4.肋脊点:

背部第12肋骨与脊柱的夹角的顶点。

5.肋腰点:

第12肋骨与腰肌外缘的夹角顶点。

20、腹部听诊

右下腹:

听肠鸣音脐上:

腹主动脉脐上偏两侧:

肾动脉双侧髂棘:

髂动脉

21、脊柱侧弯检查和脊柱活动度检查

脊柱侧弯检查方法:

检查方法为用手指沿脊椎棘突,以适当的压力自上而下划压,划压后皮肤逐渐出现一条红色充血痕,以此痕为标准观察脊柱有无测弯。

正常人脊柱无测弯。

脊柱活动度检查:

检查者双手固定被检查者髂部,嘱被检查者躯干作前屈、后伸、侧弯及旋转等动作,观察腰椎的活动有无受限。

固定双肩,嘱被检者头颅作前屈、后伸、侧弯、旋转等动作,观察颈椎的活动有无受限。

22、脊柱压痛及叩击痛检查

1、脊柱压痛检查:

嘱患者取端坐位,身体稍向前倾,医师用右手拇指自上而下按压每个脊椎棘突及椎旁肌肉并寻味被检查者有无疼痛。

正常每个脊椎棘突及椎旁肌肉均无压痛。

2、脊柱叩击痛检查:

一般有两种方法,一位直接用叩诊锤或手指叩击各脊椎棘突,多用于检查胸椎或腰椎;另一种方法为间接叩诊法,被检查者取端坐位,医师用左手掌面放在其头顶,右手半握拳以小鱼际肌部叩击左手背,检查有无叩击痛。

正常人脊柱无压痛及叩击痛。

23、浮髌试验

检查方法为:

嘱病人仰卧位,并将下肢伸直,医师用左手的拇指和其余四指分别固定于关节上方两侧,然后用右手示指将髌骨连续向后方按压数次,如压时有髌骨与关节面的撞击感,松开时右髌骨浮起的感觉,即为浮髌试验阳性,说明关节腔内有积液。

积液大于50ML。

24、肝颈静脉回流征检查(教材第181)

右手示、中、环三指平行于肋缘向下肝部8~10s,观察颈静脉是否充盈

25、胸腹壁曲张静脉血流方向判定

将右手示指和中指并拢或双手示指放置在一段没有分叉的静脉上,一手指紧压静脉向外滑动挤出该段内血液,至一定距离(约7.5~1ocm)后松开手指,另一手指紧压不动,看血液是否充盈,充盈迅速,则血流方向是从松开一端流向指压一端,充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