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备课.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443631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10.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备课.docx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备课.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备课.docx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备课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五册备课资料

第四单元塞北江南

葡萄沟

教材分析

课文主要介绍了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那里出产水果,其中葡萄最惹人喜爱。

葡萄的品种多、颜色鲜、味道甜、产量高,制成的葡萄干非常有名。

全文共四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讲葡萄沟在什么地方,那里出产什么水果,哪种水果最惹人喜爱。

第二自然段先讲葡萄种在山坡的梯田上,长得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再讲到了秋天葡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最后讲那里的老乡待客热情。

第三自然段先讲收下来的葡萄运到阴房,接着讲阴房的样子,再讲葡萄干的制成,最后讲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的特点。

第四自然段赞美“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概括全文。

新疆的葡萄沟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既遥远又陌生的,具有浓厚的地域性、民族性,编者的意图是想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葡萄沟是个好地方,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很好地体现了课标中“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

”的目标要求。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认识本课的1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茂密、展开、五光十色、热情好客”等词语的意思,并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4、锻炼学生的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5、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过程和方法:

教给学生通过观察朗读、交流讨论、合作学习等,来理解课文的内容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了解葡萄沟是个好地方,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的1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体会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

准确理解第二自然段中的词句,并感悟蕴含其中的情感。

教学建议

根据课标中“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的教学策略,针对葡萄沟对学生来讲是“遥远又陌生”的这一情况,要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1、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查找关于葡萄沟的图文资料。

2、利用微机课,教给学生在网上查资料的一些基本方法,带领学生上网查找有关葡萄沟的资料。

3、在小组内交流,选择与课文有直接关联的资料。

4、结合学生查找的资料制作课件。

这样,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其他各种教育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得以自然升发。

教学中应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找出段的主要内容。

本课共四个自然段,第二自然段是训练的重点。

在突破重点“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时,要让学生通过朗读、想象,联系生活实际中的事物等方法,感悟葡萄的多和美,体会葡萄沟的确是个好地方。

指导学生观察想象,理解“茂密、展开、绿色的凉棚”的意思。

第二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

“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教师可指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或者结合插图去理解体会维吾尔族老乡的“热情好客”。

在读中细细体会,慢慢品味语言文字的美,从而提高了语言文字的鉴赏能力。

第三自然段内容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教师可根据以下提问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

⑴葡萄沟的葡萄结得又多又好,收下来怎么办呢?

⑵晾房什么样?

怎么把葡萄制成葡萄干呢?

⑶这里的葡萄干为什么有名?

在“拓展延伸”中,可以精心设计“创编广告”和“课后延伸”等作业,给学生创设一个极富挑战性的实践学习的机会,培养学生积累运用词句的能力和愿望;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在识字教学中,“葡萄”两个字单读都读第二声,两个字连用时,“萄”读轻声。

教学“沟、搭、晾、堡”这几个生字时,可指导学生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如熟字加偏旁和部件组合法等自主识记。

课文中有三个多音字:

好客(hào),水分(fèn),钉(dìng)着,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去分辨读音。

在写字教学中,“葡萄”两个字不容易写好,上边都是“艹”,下半部分要先外后里。

“沟、桃、族”这几个字都是左窄右宽。

“蜜”是上中下结构的字,指导学生注意区别形近字“密”。

要在课堂教学中很好地解决重、难点,运用一般的常规性教学并不容易。

因此,在设计教学过程中,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抓住课文知识点,层层落实语言文字训练;并运用多媒体优化教学过程,同时在语言文字训练中,注重爱国主义思想情感的渗透。

建议本课教学3课时。

拓展习题

一、在正确的读音下面画“√”。

好(hàohǎo)客水分(fēnfèn)钉(dìngdīng)着

二、按查字典的要求填表:

查带点的字

音序

音节

部首

再查几画

字义

成熟

碉堡

民族

三、按课文填空,想一想这样修晾房的理由。

晾房修在()上,样子有点儿像()。

晾房的四壁留着许多(),钉着许多()。

人们把成串的葡萄(),利用()空气,使水分(),晾成葡萄干。

理由:

四、你的家乡有什么特产?

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

 

相关资料

葡萄沟:

迷人的葡萄沟,位于吐鲁番市东北10公里的火焰山中,这是一条南北长约7公里、东西宽约2公里的峡谷。

人工引来的天山雪水沿着第一人民渠穿沟而下,潺潺流水声给葡萄沟增添了青春的活力。

两面山坡上,梯田层层叠叠,葡萄园连成一片,到处郁郁葱葱,犹如绿色的海洋。

在这绿色的海洋中,点缀着桃、杏、梨、桑、苹果、石榴、无花果等各种果树,一幢幢粉墙朗窗的农舍掩映在浓郁的林荫之中,一座座晾制葡萄干的“荫房”排列在山坡下、农家庭院上,别具特色。

夏天,沟里风景优美,凉风习习,是火洲避暑的天堂。

风景秀丽的葡萄沟,以盛产优质葡萄而闻名中外。

1994年沟里种植葡萄315.6公顷,生产鲜葡萄8601吨。

这里主要种植无核白葡萄,还有马奶子、红葡萄、喀什哈尔、日加干、琐琐等13个品种。

其果实呈球形、卵形、椭园形等,有的葡萄晶莹如珍珠,有的鲜艳似玛瑙,有的绿若翡翠。

晾房:

葡萄干晾房是为晾制葡萄干而专门盖的房屋,在晾房内凭借干热风使新鲜葡萄脱水浓缩干燥而成。

葡萄干晾房完全为土木结构,平顶多为长方型。

一般长5-10米,宽为3-5米,高为3-3.5米,每隔3米左右为一小间,中间有土柱间隔,主要以土地面积大小或以葡萄数量多少而修建。

晾房墙壁由土块砌成有孔花墙。

砌墙时土块与土块相距约10厘米,留出长方形小孔,大小为14×12厘米,利于自由通风,而又避免太阳光直射于葡萄上。

晾房地面多为麦草泥抹面。

晾房内挂葡萄的主要设备为“挂架”(或称“挂刺”),一般由2—3米长的木椽制成,木椽上交叉驻打孔,插入长约40厘米的小树枝,每支木椽上有小树枝50个左右,可挂鲜葡萄l00公斤。

挂架的顶端悬挂在屋顶,挂架的下端离地面40厘米左右,便于通风和清扫脱落在地面上的葡萄。

在八、九月份,吐鲁番气温较高的情况下,约30-40天鲜葡萄可以风于。

新疆:

古称西域,是我国最大的自治区,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六分之一。

吐鲁番是新疆的一个县,葡萄沟是吐鲁番的一个地方。

维吾尔族:

我国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新疆。

 

精品教案

(一)

教学准备:

几串葡萄、录音机、一盘葡萄干、画笔等。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播放音乐《咱们新疆好地方》。

我知道同学们都十分喜爱音乐,今天就给同学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仔细听音乐,想一想这是什么地方的歌曲?

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一起唱。

2、师:

这是什么地方的歌曲?

(新疆)想不想到新疆旅游?

3、师:

让我们随着刚才轻盈、欢快的歌曲走进新疆的葡萄沟,出示课题:

葡萄沟。

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1、听课文朗读录音,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2、自读课文,把生字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3、检查认识生字词情况。

4、检查读课文情况,指导读正确、流利。

三、理解课文。

㈠学习第一段。

1、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一想你都读懂了什么?

2、读后指生汇报。

3、指导感情朗读。

㈡学习第二段。

1、师:

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思考:

从这段中你感受到葡萄沟好在什么地方?

2、请同桌互相说说——根据说的内容边读边讲解。

3、师:

葡萄有很多颜色,请在书上把描写颜色的词语用“——”勾出来。

指导学生用你自己神奇的画笔把葡萄涂上你喜爱的颜色,涂好后自己把它挂在“凉棚”上,我们来比一比,看谁先涂好。

4、这么多颜色,真美!

书上用了一个词语来形容它,谁能把它找出来?

(五光十色)我们来读一读这个词语。

葡萄这么美,我们再把这句话读一读。

5、葡萄沟里的葡萄不但很多、很美,连老乡也非常好客,大家把这句话找出来,我们请一个同学来读。

6、读得真不错,假如你是一位游客,热情的老乡会对你怎么说?

看看课文的插图,闭上眼睛想一想。

(这时播放轻音乐)生回答,师给予鼓励。

7、维吾尔族老乡这样好客,让我们再夸一夸葡萄沟吧!

㈢学习第三段。

1、葡萄沟真美,葡萄还有另外一种用途,可以制成……?

(葡萄干)师出示葡萄干。

大家来尝尝,葡萄干是什么样的味道?

想不想知道葡萄干是怎样制成的?

2、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3、读得真不错,下面我请一位同学来读,其余同学看电视,注意观察葡萄干是怎样制成的?

4、现在请同学们互相说说,请加上“先、接着、再、后”等表示顺序的词语。

5、说得真好,那么这里生产的葡萄干究竟怎么样呢?

(鲜、甜)我们再把这句话读一读,怎样才能读出“甜”的感觉?

6、读得很好,把鲜、甜的感觉都读出来了,下面谁愿意做葡萄干的推销员,用生动的话语来打动每位顾客?

7、让我们再夸一夸葡萄沟吧!

(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四、感情升华。

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这里水果多、葡萄美、人热情、葡萄干是那么有名,现在让我们用自己的话夸一夸葡萄沟吧!

最后带着这样的感觉再读一读全文,相信你们的感受又不相同!

五、拓展延伸。

假如你是一位导游,你打算怎样向游客介绍葡萄沟呢?

(分组讨论,下节课交流。

六、课外作业。

(可自选)

1、搜集有关新疆的资料。

2、想象晾房的样子和结构,向大家作简单介绍。

(山东省沂水县沂水镇中心小学徐庆伟设计)

 

(二)

教学准备:

投影仪、挂图;各种颜色的葡萄、葡萄干;课件等。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有关葡萄沟的资料。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教师播放葡萄沟美景的课件。

2、看完这段录像,能说说你此时的感受吗?

(学生充分地谈自己的感受)

3、(过渡)正如同学们所说,作者也认为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作者一起到葡萄沟做客去。

教师板书课题:

葡萄沟。

4、齐读课题。

二、自主读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边读课文边运用已掌握的方法自主识字。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3、用抽读的方式检查生字。

4、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边读边画出能体现出葡萄沟是个好地方的句子,遇到困难可以查找自己手中的资料或通过反复读文、联系上下文来解决。

5、同桌交流学习所得。

(要求学生把找到的句子和不懂的问题,跟小组的同学读一读、讲一讲,讨论讨论。

三、合作探究,交流学习。

1、学生汇报交流学习所得。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梳理出本课的问题和学习重点。

2、师生共同确定学习目标。

3、分段学习课文。

(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在学习中重点解决)

(1)自读第一段。

①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再引导学生说出葡萄沟在什么地方、出产什么水果,最惹人喜爱的就是葡萄。

②指导朗读:

听了同学们的介绍,看来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那谁能让老师从你的朗读中感受到葡萄沟的确是个盛产水果的好地方。

(2)感悟第二自然段。

①学生自读课文,想一想葡萄沟美在什么地方?

画出有关语句。

②学生汇报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出示有关句子。

可重点解决:

A、葡萄种在山坡的梯田上。

(结合图片理解“梯田”的样子。

体会葡萄的种植量是很大的。

B、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结合重点词“茂密、展开、一个个、凉棚”,让学生体会葡萄树枝叶生长得多而茂盛的样子。

谁能让老师和同学们从你的朗读中感受到枝叶的茂盛!

C、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学生能说出“一大串一大串”写出了葡萄结得多,“五光十色”写出葡萄颜色非常美。

出示比较句子:

“到了秋季,葡萄挂在绿叶底下,美丽极了。

”你更喜欢哪个句子?

为什么?

指导朗读:

多么诱人的果实、多么艳丽的色彩呀!

同学们,你们喜欢葡萄沟的葡萄吗?

把你对葡萄的喜爱读出来,好吗?

D、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教师随时引导学生体会葡萄沟不仅景色美、葡萄甜,而且那里的人更好!

(3)研读第三自然段。

①出示“晾房”的全景,说说晾房的特点。

②让学生理解“晾房”是利用流动的热空气,蒸发了葡萄的水分,制成葡萄干的。

(这部分主要让学生了解葡萄干的制作过程就可以了。

③葡萄干的特点:

这里生产的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非常有名。

(读:

把葡萄干的特点读给所有人听。

老师听说,以前有一些外国人来葡萄沟考察,对这种天然晾制葡萄干的办法大为惊奇,于是就到处拜师求教,回去后也学着用这种方法晾制葡萄干,结果都失败了,因为他们那里没有吐鲁番干热多风的独特的自然条件。

只有我们中国吐鲁番的葡萄沟才能制作出这么好吃的葡萄干。

听到这个消息,你有什么想法?

(4)齐读第四自然段。

葡萄沟不但盛产水果,而且这里出产的葡萄干也久负盛名,再加上热情好客的老乡,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让我们来一起夸一夸葡萄沟吧!

(齐读课文最后一句话)

四、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学生交流本课学习收获。

2、小组合作策划广告。

师:

同学们学到这么多关于葡萄沟的知识,真了不起。

那么你们能不能用学到的知识为葡萄沟的葡萄、葡萄干策划一则广告呢?

可以用说、演、画画等你喜欢的形式来表达,在小组内研究研究。

五、成果展示。

同学们真有创造力,想出了这么多好点子,老师相信有了你们的广告,葡萄沟一定会蜚声中外的。

现在我国正在进行西部开发,新疆在西部大开发的进程中,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不仅是新疆,在西部还有许许多多的地方都在日新月异的改变着,你们想去美丽的西北看看吗?

课后你们可以上网去了解我国神秘而古老的西北地区,然后我们开一个“我看大西北”的班会,好吗?

(山东省沂水县沂水镇中心小学徐庆伟设计)

 

小镇的早晨

教材分析

《小镇的早晨》以散文的体裁,清丽的文字把人、景、物融为一体,描绘了江南水乡的小镇安静、忙碌、热闹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小镇新貌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

欣赏这篇文质俱美的散文,会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培养爱国主义感情,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优秀文化的营养,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课文第1自然段介绍了小镇所在的地方和交通工具的特点,从而使读者初步了解水乡的特色。

第4至6自然段的段式相同,将主题进行深化,是全文的重点。

在第2段中,淡淡的霞光、平静的河面、清澈的河水、停泊的船群、遥相对峙的石桥以及轻漂的小船,这一切都浸在霞光柔和美丽的色调中,使读者感受到小镇早晨的恬静之美。

作者以生动形象的语言,通过对各种事物的描写,突出了江南小镇早晨特有的美景,最后一句是烘托出了小镇恬静的气氛。

学生能通过第2段,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

第3段主要写了人多和货物多,表现了小镇热闹非凡的景象,通过作者生动的描写,读者能感受人群熙熙攘攘但有序的生活之美。

第4段通过不同人物的不同表现展现了小镇忙碌紧张的景象,通过今昔对比,表明小镇在变化,在前进。

第5段是作者情感的抒发,由衷地表达了作者对小镇早晨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引导学生自学课文,了解小镇的早晨恬静、热闹、紧张的特点,感受蚕乡小镇在改革开放春风的沐浴下欣欣向荣的气氛。

3、培养学生质疑问难、合作探究、敢于创新的语文能力,养成自能读书的良好习惯,在读中学会体会作者对小镇的喜爱之情。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运用综合识字方法认识1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在读书中体会作者对小镇的喜爱之情,理解小镇早晨的恬静。

教学难点

理解“小镇的早晨为什么既是恬静的又是热闹的;既是紧张的又是美丽的。

教学建议

教学这篇课文,应引导学生抓住文本的“美点”,通过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感受水乡小镇的魅力,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使语文实践与人文精神水乳交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设计具体饿教学活动时,力求体现“语文教学语文味”、“别出心裁读课文”的特色。

理解课文应从整体入手,从学生的感受出发,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小镇的特点。

在初读课文后,可提问:

课文写了小镇早晨哪几方面的特点?

然后画出能概括特点的三个句子。

同时结合课文的第2—4自然段描写的特点“安静”“热闹”“忙碌”,启发学生说说这些主要内容是怎样知道的——围绕重点句具体叙述。

课文的2—4自然段都是总分段式。

教学中可重点指导第2自然段的学习,引导学生充分体会“总分”的关系:

先写小镇的早晨很安静,然后通过具体描写写出了小镇的美景。

有许多同学未必到过江南水乡,书上的内容可能搞不清楚,教师可使用课件、照片,给学生以感性的认识,避免以词解词,纸上谈兵。

教学第3自然段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观察书中的插图,读一读,想一想,画一画,议一议,充分体会小镇早晨的热闹景象。

教学第4自然段可采用自学的方式。

读一读,想一想,画一画,写一写,充分体会小镇早晨的忙碌景象。

欣赏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会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所以要紧紧抓住“情”、“境”、“美”组织教学。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突破重点、难点,完成教学任务,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建议本课教学3课时。

拓展习题

一、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的早晨()的小船()的蔬菜

()的霞光()的海洋()的市场

二、写出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近的词。

(1)当东方刚刚露出鱼肚白的时候,木船的橹声,把小镇唤醒。

()

(2)走在街上,仿佛置身在欢闹的海洋里。

()

(3)沿街的河边停满了各式各样的小船,一只紧挨着一只。

()

三、根据意思在课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1)远远地相互对应。

()

(2)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

()

(3)忙着做各种事情。

()

四、课文2—4自然段写了小镇、和三个方面的特点。

请你仿照其中的一段的写法,以学校的早晨为题,写一个片段。

相关资料

桃源镇简介:

素以“江南鱼米之乡”著称的桃源镇是苏、锡、常地区首批对外开放的卫星镇。

位于苏、沪、杭中心地带,东距上海30公里,北距苏州80公里,南距杭州公里,镇南有沪杭高速公路贯通,镇北有“318”国道相连,京杭大运河绕镇而过,紧靠上海虹桥机场、杭州笕桥机场、苏州硕放机场,附近港口有上海港、张家港等。

自然条件得天独厚。

享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走廊中的天堂”之美称。

桃源镇历史悠久,名人辈出,文物古迹较多,其中广福村无字圩为距今6000年前的马家浜文化遗址。

元化至正年间,有个名叫戴敬本的武官来此隐居,在镇东一座桥上题写了“问津桃花何处去,为有源头活水来”的佳句。

“艰苦奋斗、合力拼博、强镇富民、勇于争先”这是新时代桃源人的精神。

目不暇接:

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

精品教案

(一)

教学准备:

录像片、实物投影仪、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播放江南水乡早晨的风光片,学生欣赏。

2、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3、这节课老师带大家到江南小镇去看一看、听一听,一起去领略水乡小镇的早晨,满足你的愿望。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小镇的早晨》。

5、课题质疑:

看了课题,你猜这篇课文会写什么?

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领略课文内容。

1、教师配音范读课文。

2、你觉得小镇怎么样?

有什么特点?

学生谈听读后的感受。

3、愿意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吗?

那就读一读吧!

你们觉得怎么读好呢?

给自己提提要求。

4、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随时指导学生的读书习惯,发现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5、出示学生朗读中遇到困难的词语,鼓励学生教一教,读一读。

6、通过读书,你还了解到了什么?

学生谈出自己读书的收获。

(过渡)大家不仅学会了许多生字词,还了解到小镇的早晨是安静的、又是热闹的,还是忙碌的。

接下来就让我们随着木船的橹声,走进小镇安静的早晨,去听一听,看一看。

三、自读自悟,体会感情。

1、播放课件,学生欣赏。

(被悠闲的摇橹声唤醒的小镇早晨独有的恬静情景。

2、默读课文,想想作者从哪几方面把小镇早晨的恬静写具体的?

3、再轻声读这一段,你认为哪些词句写得好?

圈圈划划,写上简单的批注,并有感情地读一读。

(结合语文天地中的“读一读,注意加点的词语”指导学生感情朗读,体会小镇早晨的恬静和作者的喜爱。

4、集体交流重点句:

(1)淡淡的霞光下,宽宽的河面闪烁着片片银鳞;河水静得透明,犹如一条碧绿的带子,静静地穿过小镇。

(2)两座拱形石桥遥遥相对,坐落在小镇的两头,不时有一叶叶小舟从半月型的桥洞中悄悄钻出来,又在河上轻轻飘过。

5、配乐朗读,学生展开想象:

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副怎样的画面?

6、引导背诵。

(1)小镇以河成街,桥街相连,依河筑屋,古色古香,呈现出一派古朴明洁的幽静,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

这么美的画面,我们给它配上解说词好吗?

(2)你想用什么办法背诵?

(3)用你喜欢的方法背诵。

(学生自由练背)

(4)指名看课件解说。

四、合作研读,开拓思维。

1、刚才,我们在河边细细领略了小镇早晨恬静的景象,如果我们到街边去看看,又会见到什么样子的景象呢?

2、用同样的方法四人小组讨论探究第三、四自然段。

(1)研读一:

作者怎样把小镇早晨的热闹和紧张写具体的?

你认为哪些词句写得好?

(2)研读二:

怎样读出小镇早晨的热闹和紧张?

3、有感情地练读你最喜欢的句子。

4、师生配乐合作朗读:

同学们刚才游览了小镇的早晨,淡淡的霞光,净得透明的小河,热闹的街市,忙碌的人群,都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多美的小镇的早晨!

让我们配上优美的音乐来表达对小镇的赞美之情吧。

女生读第二自然段,男生读第三自然段,老师读每段的第一句话。

五、延伸课外,拓展创新。

1、除了课文所描绘的江南小镇,你还知道我国还有哪些水乡小镇?

请收集有关资料,收集的资料可以编写成小报,也可以画一幅水乡风景图等。

2、你能想象一下小镇的未来吗?

将来你会为我们的小镇做些什么呢?

3、把课文中喜欢的词语或者句子摘抄在你的笔记本中,并试着用它说话

(山东省沂水县沂水镇中心小学徐庆伟设计)

 

(二)

教学准备:

录像、小黑板、课件、几首不同风格的音乐。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自主认读生字。

1、初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

(1)学生自读。

边读边画生字。

(2)汇报自己初读课文的情况。

教师集中出示生字。

2、引导学生介绍自己的识字途径,强化生活识字方法。

(1)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认识的字。

(2)归结识字的途径。

2、鼓励学生争当“小老师”,带领、抽查同学认读生字,并且鼓励“小老师”对“学生”的认读情况作即使评价。

3、识写结合,建议学生有选择地抄写生字。

二、整体感知课文,领悟课文内容。

1、整体练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学生轻轻读一读文章,难读的地方反反复复多读几遍,把文章读通读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中职中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