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鉴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440175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22.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诗鉴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现代诗鉴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现代诗鉴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现代诗鉴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现代诗鉴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诗鉴赏.docx

《现代诗鉴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诗鉴赏.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代诗鉴赏.docx

现代诗鉴赏

选修课教案:

》》》》》现 代 诗 鉴 赏《《《《《

              ◇泉州一中 谢贵荣

【教学目的】

诗歌是最能传递人类情感的文学样式之一。

古代人写的诗能感染、打动现代人,现代人写的诗也能感染、打动将来的人;同理,中国诗人写的诗能感染、打动外国人(欧洲人乃至非洲人,白色人种乃至黑色人种),外国诗人写的诗也能感染、打动中国人。

正如李白的名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不仅深深地打动了现代人,也深受外国人的喜爱;同样,基督教的唱诗或赞歌,也深深感染着中国基督徒的心灵,因为,悲天悯人的情感不独欧洲人才有。

诗歌是人类最早的文学样式之一,它寄寓了人类共有的情感。

中学时代,正是读诗和写诗的黄金时代。

有一句话说得好:

“童年是一场梦,少年是一幅画,青年是一首诗,壮年是一篇散文,中年是一部小说,老年是一种哲学。

”愿我们每一位中学生,都能拥有一对明丽的如诗一般的眼睛,一双灵巧的如诗一般的手,一颗灵动的如诗一般的心灵。

 

【教学计划】

6~8课时

 

第一节诗的概念

一、诗的分类

1、从形式上分:

2、从内容上分

例: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无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登颧鹤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鸦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同中。

【一代人】

顾城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用它来寻找光明。

二、现代诗的概念

现代诗在中国特指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后发展起来的“自由诗”,也叫“新诗”。

误区:

并不是1919年以后写的诗都叫“新诗”,但可称之为“现代诗”。

如:

【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无题】

鲁迅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

【梅岭三章】

陈毅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苦恨多。

此去泉台召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本课所讲的就是“新诗”。

三、最早的新诗诗人及新诗作品

1、胡适与《尝试集》

胡适(1891~1962) 现代诗人、文史学家、“五四”文学革命的倡导者。

初名嗣糜,学名洪□,字适之。

安徽绩溪人。

1891年12月17日生于上海一个官僚地主兼商人的家庭。

1910年考取庚子赔款第2期官费生赴美留学,在康奈尔大学学习,获文学士学位;又去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哲学,就学于哲学家杜威,深受其实用主义哲学的影响。

1917年夏回国,任北京大学哲学教授,后又任英文系主任、文学院院长等职。

抗日战争期间,胡适曾任国民党政府驻美大使。

抗日战争胜利后,任北京大学校长。

1946年参加国民党政府召开的所谓“国民大会”,并担任“大会主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胡适离开大陆去美国。

1957年,他出任台湾当局驻联合国“代表”。

1958年,返台湾任“中央研究院院长”。

1962年2月24日病逝台湾。

胡适是新诗最早的开拓者,从1915-1916年便着手白话诗的试验,虽然还留有旧诗的若干痕迹,但采用自然音节和自由句式,开始打破传统的诗歌格律,内容也表达了民主主义、人道主义的思想情绪。

他的《尝试集》是中国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成为区分新旧诗的界碑(但堪称新诗革命先行和纪念碑式作品的是郭沫若和《女神》)。

【老鸦】

(一)

我大清早起,

站在人家屋角上哑哑的啼。

人家讨嫌我,说我不吉利;——

我不能呢呢喃喃讨人家的欢喜!

(二)

天寒风紧,无枝可栖。

我整日里飞去飞回,整日里又寒又饥。

——

我不能带着鞘儿,翁翁央央的替人家飞。

也不能叫人家系在竹竿头,赚一把黄小米!

1917/12/11

【鸽子】

1917年秋

云淡天高,好一片晚秋天气!

有一群鸽子,在空中游戏。

看他们三三两两,

回环来往,

夷犹如意,——

忽地里,翻身映日,白羽衬青天,十分鲜丽!

《新青年》1918年第4卷第1号

〖赏析〗1917年,胡适留美归来执教北大,春风得意,将自己及几位朋友比作自由翱翔的鸽子,表达出投身新文化运动的自豪感。

此诗每句字数不等,章节参差不齐,用韵顺便;语言中语化,冲破了旧体诗格律的束缚。

2、他新诗诗人及作品

第二节新诗创作的三大思潮

新诗创作的三大思潮,即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和超实主义。

早在两千多年前,亚里斯多德就曾在《诗学》中指出过:

“像画家和其他形象创造者一样,诗人既然是一种摹仿者,他就必然在三种方式中去摹仿事物:

照事物本来样子去摹仿,照事物为人们所说所想的样子去摹仿,或是照事物应当有的样子去摹仿。

现实主义:

“照事物的本来样子去摹仿”,本来如此,实际如此。

浪漫主义:

“照事物应当有的样子去摹仿”,应当如此,希望如此。

超实主义:

“照事物为人们所说所想的样子去摹仿”,假定如此,传闻如此。

一、现实主义新诗

1、刘半农(1891~1934)  名复,江苏江阴人。

幼年生活贫寒,形成他反封建的民主思想。

1915年《青年杂志》创刊后,为该刊重要撰稿人。

1917年开始用白话写诗,他重视群众口语,注重向民歌借鉴,对新诗的形式和音节多有探索,是早期新诗的提倡者和实践者。

其诗风清新、朴素。

一些作品以节奏旋律的和谐著称。

他所写的《相隔一层纸》、《学徒苦》等诗,揭露了贫富悬殊的社会现象。

鲜明地体现了作者关心现实、同情人民的民主主义倾向,在“五四”时期的诗坛产生较大影响。

          【相隔一层纸】

屋子里拢着炉火,

老爷分付开窗买水果,

说“天气不冷火太热,

别任它烤坏了我。

屋子外躺着一个叫化子,

咬紧了牙齿对着北风喊“要死”!

可怜屋外与屋里,

相隔只有一层纸!

1917/10/北京

《新青年》1918年第4卷第1号

〖赏析〗刘半农认为,诗贵在一个“真”,“只须将思想中最真的一点,用自然音响节奏写将出来便算了事,便函算极好。

此诗承袭《国风》优秀传统,通过两个反差极大的场景的对比描写,鲜明、深刻地提示了社会不平等现象和贫富的悬殊对立,具有极强的批判性。

与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表现手法如出一辙。

【情歌】

天上飘着些微云,

地上吹着些微风。

啊!

微风吹动了我头发,

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恋爱着海洋,

海洋恋爱着月光。

啊!

这般蜜也似的银夜,

教我如何不想她?

水面落花慢慢流,

水底鱼儿慢慢游。

啊!

燕子你说些什么话?

教我如何不想她?

枯树在冷风里摇,

野火在暮色中烧。

啊!

西天还有些儿残霞,

教我如何不想她?

2、田间(1916~1985)  原名童天鉴,安徽无为县开城桥人。

自幼在农村生活,13、14岁时到无锡、南京等地求学。

1933年进上海光华大学。

1934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抗战时期的诗歌创作发展了早期创作诗行简短、节奏急促的特点并走向成熟,形成田间独具的鼓点式的短行诗。

此类诗精练坚实,音调铿锵沉着,善于表现战斗的情绪和气势,富于鼓动性。

闻一多曾称田间为“时代的鼓手”,说他的诗“朴实、干脆、真诚”,具有积极的“生活欲”,它“鼓舞你爱,鼓动你恨,鼓励你活着,用最高限度的热与力活着,在这大地上”(《时代的鼓手──读田间的诗》)。

这种崭新的诗歌形式在当时诗坛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坚壁】

狗强盗,

你要问我么:

“枪,弹药,

埋在哪儿?

来,我告诉你:

“枪,弹药,

统埋在我的心里!

1943/6

【假使我们不去打仗】

假使我们不去打仗

敌人用刺刀

杀死了我们,

还要用手指着我们骨头说:

“看,

这是奴隶!

1938

〖赏析〗田间的诗简短、干脆,给人一种铿锵的力,如同“一声声鼓点”,令人热血沸腾,精神振奋,不自禁地迈着坚定而沉着的步伐,一步步地走向战场,迎击敌人。

二、浪漫主义新诗

1、郭沫若(1892~1978) 现代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

四川省乐山县沙湾镇人。

原名郭开贞,号尚武。

生于一个地主兼商人的家庭。

母亲杜遨贞,是一个没落的官宦人家的女儿,资质聪明,嗜好文学,平时读弹词,说佛偈。

1913年10月,郭沫若考取天津陆军军医学校,因不满于学校当局而不愿入学,同年年底赴日留学。

在泰戈尔式的无韵诗的启迪下,激发了他创作新诗的欲望。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这时他由追随泰戈尔转而喜欢美国诗人瓦尔特·惠特曼,惠特曼的诗风和诗形,使他找到了“喷火口”和“喷火的方式”(《序我的诗》)。

代表作《女神》出版于1921年8月。

在这以前,中国已出现不少写新诗的人,也已有新诗集问世。

但不少新诗“以描写实生活为主题,而不重想象”,着重“说理”而“缺少余香与回味”,在形式上旧的气味较浓,“多数作者急切里无法甩掉旧诗词的调子”(朱自清:

《〈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

《女神》却以崭新的思想内容、豪放的自由诗体以及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为我国现代诗歌开创了新的诗风,为自由体诗开拓了新的天地。

           【天狗】

我是一条天狗呀!

我把月来吞了,

我把日来吞了,

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

我把全宇宙来吞了。

我便是我了!

我是月底光,

我是日底光,

我是一切星球底光,

我是X光线底光,

我是全宇宙底Energy底总量!

我飞奔,

我狂叫,

我燃烧。

我如烈火一样地燃烧!

我如大海一样地狂叫!

我如电气一样地飞跑!

我飞跑,

我飞跑,

我飞跑,

我剥我的皮,

我食我的肉,

我嚼我的血,

我啮我的心肝,

我在我神经上飞跑,

我在我脊梁上飞跑,

我在我脑筋上飞跑。

我便是我呀!

我的我要爆了!

1920/2/初作

〖赏析〗此诗以强悍、狂暴、紧张的诗句,为五四新时代的新人奏起了惊心动魄的赞歌。

它是五四时期人们第一次从诗歌中听到的勇猛、咆哮的时代声音。

“天狗”那种能够吞掉“一切的星球”和“全宇宙”的豪迈气慨,正是五四时代要求破坏一切因袭传统、毁灭旧世界的精神的表现。

2、贺敬之和《桂林山水歌》

贺敬之(1924~  )  山东峄县人。

幼年时因家庭生活贫困,靠亲戚帮助上学学习。

1940年到延安,进鲁迅艺术文学院学习。

他的作品大都采用“长句拆行”的“楼梯式”,但注意吸取中国民歌和古典诗歌的营养,对这一形式加以改造。

他注意运用人民群众熟悉的语言、比喻,讲究诗的含蓄,把自由体的灵活开阔与诗行排比对称,音律的和谐统一起来,形成开阔与细致、豪迈与深情、深刻思想与感情的流动相结合的特色。

  

三、超实主义新诗

1、李金发和象征派

李金发(1900.11.21-1976.12.25)原名李淑良,笔名金发,广东梅县人。

早年就读于香港圣约瑟中学,后至上海入南洋中学留法预备班。

1919年赴法勤工俭学,1921年就读于第戎美术专门学校和巴黎帝国美术学校,在法国象征派诗歌特别是波特莱尔《恶之花》的影响下,开始创作格调怪异的诗歌,在中国新诗坛引起一阵骚动,被称之为“诗怪”,成为我国第一个象征主义诗人。

其诗受法国象征派的影响,讲求感观的享受与刺激,重视刹间幻觉。

【有感】

如残叶溅

血在我们

脚上,

生命便是

死神唇边

的笑。

半死的月下,

载饮载歌,

裂喉的音

随北风飘散。

吁!

抚慰你所爱的去。

开你户牖

使其羞怯,

征尘蒙其

可爱之眼了。

此是生命

之羞怯

与愤怒么?

如残叶溅

血在我们

脚上。

生命便是

死神唇边

的笑。

〖赏析〗以颓废的观念审视人类的生命与死亡,是象征派诗歌一个重要的主题。

歌咏死亡并非冷落人生。

诗中自有一种愤世的热情在内。

此诗的思想是一个古老而颓废的主题:

人生短促,时光难再,只能在酒与爱的享乐里消除痛苦。

诗人以酒与爱来消磨人生,但他内心又充满了矛盾,生命难道就应该在这种“羞怯”(爱情的沉醉)与“愤怒”(发泄之痛苦)中度过吗?

诗人没有为自己找到答案,也并未想找到答案,于是全诗结尾又回到生命与死亡的主题上来:

生命便是死神唇边的笑。

诗歌采取“楼梯式”短句法,以新颖的断句法,故意割开排列,给读者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增加了阅读效果。

2、冯至(1905~1993)现代作家、诗人、翻译家。

原名冯承植,字君培。

河北涿县人。

1921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

同年开始写诗。

1923年参加文学团体浅草社。

1925年和杨晦、陈翔鹤、陈炜谟另组沉钟社。

冯至曾经被鲁迅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

【蛇】

我的寂寞是一条长蛇,

冰冷地没有言语——

姑娘,你万一梦到它时,

千万啊,莫要悚惧!

它是我忠诚的侣伴,

心里害着热烈的乡思;

它在想着那茂密的草原,——

你头上的,浓郁的乌丝。

它月光一般轻轻地,

从你那儿潜潜走过;

为我把你的梦境衔了来,

像一只绯红的花朵。

1926

〖赏析〗此诗注重暗示,采用蛇、梦境、花朵等近似象征的形象,比喻新颖别致之至,曲折的、间接的表达了自己强烈渴望和深深的思恋之情。

诗的第一节告诉她,如果梦见这“蛇”,不要害怕;第二节写“蛇”的乡思,说它思念的草原,就是她的乌丝;第三节写“蛇”悄悄地把她的梦境衔来。

3、卞之琳(1910~  ) 现代诗人、翻译家、文学研究家。

江苏海门人。

少年时代爱好古典诗词和新诗。

1929年入北京大学英文系就读后,较多接近英国浪漫派、法国象征派诗歌,开始写诗。

卞之琳的创作与提倡格律诗的新月派有关联,但他的风格实际上更接近于象征派,曾与象征派代表诗人戴望舒一起编过《新诗》杂志。

他的诗歌表现出当时青年知识分子对现实的不满与思考,他感觉敏锐,又善于将情思与理念深藏于诗意之中,有时却不免给人隐晦之感。

【断章】

你站在桥是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1935/10

4、学生习作

【教室里的诗】

林安东

电风扇永远开着

电灯散出的光线永远被切断

那断续的灯光

让我想起可怕的坟场

一样是静悄悄的一样是凉丝丝的

只是

这里坐满了人

那里躺满了鬼

这里的人被迫打开他们的脑袋

那里的鬼被迫结束了生命

我想

这是一样的

 

第三节 现代新诗的主要流派及代表诗人、作品

一、小诗派

冰心(1900~1999) 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

原名谢婉莹。

原籍福建长乐。

父亲是一个思想开明的海军军官。

1913年,随家到北京,翌年秋进入教会学校贝满女子中学。

1918年,冰心抱着学医的目的考入协和女子大学预科;后来改变初衷,转学文学,1923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燕京大学文科。

从1919年冬天起,她受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将自己“零碎的思想”不时用三言两语记录下来。

后结集为《繁星》和《春水》于1923年先后出版。

这300余首无标题的格言式自由体小诗,以自然和谐的音调,抒写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感受和人生哲理的思索,歌颂母爱、人类之爱和大自然,篇幅短小,文笔清丽,意蕴隽永,显示了女作家特有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意识,在“五四”新诗坛上别具一格,很有影响。

【繁星

(一)】

繁星闪烁着——

深蓝的太空,

何曾听得见它们对语?

沉默中,

微光里,

     它们深深的互相颂赞了。

 

     【繁星

(二)】

   童年呵!

是梦中的真,

   是真中的梦,

   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

【春水(三三)】

墙角的花!

你孤芳自赏时,

 天地便小了。

二、新月诗派

成立于1923年的新月社,主要成员都是英美留学生,他们主张诗的“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即音节、词藻、节的匀称和句的对齐),他们认为:

“自然中有美的时候,是自然美似艺术的时候”,“艺术虽不是为人生的,人生却正是为艺术的”,“绝对的写实主义便是艺术的破产”,要建立一种“纯粹的艺术”。

1、新月诗派的盟主:

徐志摩(1897-1931)

五四以后新诗的试作者以胡适、冰心、郭沫若三人较为突出。

但胡适是“但开风气不为师”之人,其诗集名为“尝试”,无非是想替新诗开辟一条道路,引导人们向那个园囿走进,自己并不想做那园囿的主人;况且胡适作为一个头脑冷静、理性过于发达的哲学家,做诗人是不合条件的。

因为,诗之为物,“感情”、“幻想”等等为决定性要素。

冰心深受泰戈尔影响,《春水》《繁星》以哲理融入诗中,句法清隽可爱,是以风靡一时,但其诗皆十几字一首的小诗,千篇一律,缺少变化,内容也过于狭窄。

而郭沫若的《女神》,虽开新诗风气,但过于模仿西洋,虽曰豪雄,实则过于粗犷。

徐志摩的诗以其雄奇的气势、奢侈的想象、曼妙的情调、华丽辞藻,既不像《尝试集》脱不了旧诗词格调的窠臼,也不像《女神》有剽窃惠特曼的嫌疑。

他的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

那些代表徐志摩艺术最高成就的、无明显社会内容的抒情诗,如朱自清所说,“是跳着溅着不舍昼夜的一道生命水。

”更是“从性灵暖处来的诗句”(志摩语),将一个燃烧生命的追求爱、美和自由的灵魂完完全全地展现在世人眼前,这使得他的诗歌连同他轰轰烈烈甚至悖礼违俗的情爱史和他的早夭一同被世人永远记忆。

徐志摩以较为完整的艺术形式为新诗增添了光彩。

他追求诗的完整性,更致力于多种多样形式的实验和创造。

单就新格律诗而言,他就创造了十几种类型。

另外,他对诗歌音乐美的追求与创造更是他为新诗做出的最突出贡献。

他比闻一多更重视音乐美,认为“一首诗的秘密也就是它的内含的音节的匀整与流动。

”音节是诗的“血脉”。

因此,茅盾在三十年代即说:

“我觉得新诗人中间的志摩最可以注意。

因为他的作品最足供我们研究。

”(《徐志摩论》)

代表作:

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小说集《轮盘》,戏剧《卞昆冈》,日记《爱眉小札》《志摩日记》,译著《曼殊斐尔小说集》等。

志摩生平(名章垿,笔名南湖、云中鹤)

1897.1.15  出生于浙江海宁硖石镇富商家庭,幼学极聪明,私塾先生曾称赞其“初学聪明超侪辈”,学堂称其为“两脚书橱”。

1916入天津北洋大学,次年随学校并入北大就读

1918夏赴美克拉克大学历史系,后入哥伦比亚大学经济系攻硕士学位

1920.10赴英国伦敦大学,后入剑桥大学学习

1921始作诗歌

1922在德国与张幼仪离婚

1922.10回国,历任北大、清华、平民大学教授

1924印度诗人泰戈尔访华,与林徽音共任其翻译,后随泰漫游欧洲

1925出版第一部诗集《志摩的诗》

1926与陆小曼结婚

1928再到康桥,写下《再别康桥》

1931.11.19从南京飞北平,赴林徽音之归国演讲,空难。

林主持其追掉会

志摩情爱史

1916(1915.10.29)遵父母之命娶16岁的张幼仪为妻

1922.3在德国与张离婚(二儿子刚满月,取名德生,后病死柏林);10月回国登报发表离婚宣言。

成为中国现代史上第一桩“西式”离婚;其离婚宣言宣示了中国青年追求恋爱自由的新世纪的到来。

1920-1922在英国追求林徽音,覆函恩师梁启超曰:

“我将在茫茫人海中寻访我唯一之灵魂伴侣。

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归国后,林已成梁思成之妇。

1926与陆小曼结婚(陆小曼,1903年生,熟娴英法语文,又能登台表演昆曲评剧,更能唱一口漂亮的京戏,又能画山水花卉,师从刘海粟,玉貌兰心。

陆之夫王庚毕业于清华大学,后入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读哲学,又转入西点军校攻军事,与艾森豪威尔是同学),婚礼上梁启超大骂徐。

徐遭难后,陆与富商翁瑞午同居,靠其扶养,一心致力于徐“全集”出版事宜,以悔其罪。

1965年5月因病死于上海。

“他给我的那一片纯洁的真情,使我不能不还他整个的从来没有给过人的爱!

”陆回忆徐作如是说。

张幼仪从悲痛中走出来,入裴斯塔齐学院攻幼儿教育,回国后办云裳公司,主政上海女子储蓄银行,均大获成功。

同时,仍照样服侍徐之双亲(自认为寄女),抚育徐之子,策划出版台湾版《徐志摩全集》。

1945年与第二任丈夫结婚,1974年丈夫去世后移民美国,1988年于纽约去世,享年88岁。

张幼仪在口述自传《小脚与西服》中说:

“如果你一定要问我,我爱不爱徐志摩?

我实在是不知道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我没办法说什么是爱,如果照顾徐志摩和他的家人叫做爱的话,那我大概爱他吧。

在他一生当中遇到的几个女人当中,说不定,我最爱他。

林徽音(1903-1955)

生于杭州,福建闽侯人。

死于肺病。

有《林徽音诗集》传世。

上天把能给予一个女性的美好东西几乎全部给了这位清秀灵逸的女子,她才情貌三者兼得:

出身名门(其父林长民曾任北洋政府教育总长),美丽如蝶,学贯中西,才情横溢;她是中国第一位女建筑设计师;大学者胡适称之为“中国第一才女”,徐志摩视之为“唯一的灵魂伴侣”,大哲学家金岳霖为之终身不娶;她既是诗人、作家,又是教授、建筑学家,参与新中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她不但风华迷倒众人,学养深厚,更表现在文学、艺术、建筑,乃至于哲学思考,而她与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三位大才子这间浪漫绮丽而又无不伤感的感情纠葛也传为佳话。

林的出现极大的校正了此后对历代才女的误读和偏见,她以其纯净的微笑、广博的学识和夺目的才情,写下了一个人间四月天里的才女童话。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一句爱的赞颂

你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

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

无意中闪,细雨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

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

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篇鹅黄,你像;新鲜

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

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再别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树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

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赏析〗康桥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徐1920年10月至1922年8月曾游学于此,他曾说过,24岁以前,他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的兴味。

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命。

徐志摩后来曾满怀深情的说:

“我的眼睛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墩给我胚胎的。

”(《吸烟与文化》)

1928年,徐志摩故地重游,11月6日,在归途的南中国海上,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

诗人将自己对母校的深情,溶化进了悄然别离时刻那些富有特色的形象和想象中:

夕阳金柳,波光艳影,潭映彩虹,恰似旧梦……正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唐诗宋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