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438006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docx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docx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目录

1、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制度

2、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3、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责任制度

4、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教育制度

5、应急管理制度

 

一、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制度

1目的

为保证公司有限空间作业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

进一步加强有限空间作业的审批工作,根据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黄岛区水泥制品厂(含青岛青新阳光集团有限公司)范围内的有限空间作业审批管理。

3职责

生产技术科负责公司有限空间作业的审核工作,各生产车间具体执行本车间范围内的有限空间作业,生产厂长负责有限空间作业的最终审批工作。

4工作程序

4.1有限空间作业部门在进行作业前,先办理有限空间作业许可证,具体按公司有关规定执行。

4.2有限空间作业部门在进行作业前,认真组织技术人员编制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措施,经生产厂长批准后,组织作业人员进行学习和技术交底。

4.3生产技术科对有限空间作业现场的检测工作进行指导和管理。

4.4环安科对有限空间作业进行监督、指导、检查。

4.5特别危险有害的有限空间作业项目,由公司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编制专项安全技术措施,经生产厂长审批签字,方可执行。

环安科对此种有限空间作业除作业单位监护人外要设专人进行监护,确保安全作业。

4.6外协单位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措施由外协单位进行编制、审批,生产技术科、环安科等职能部门对外协单位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进行监督、指导、检查。

4.7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措施的编制要求按公司有关安全技术措施管理制度执行。

二、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1、严格执行作业审批制度,经作业负责人批准后方可作业。

 

2、坚持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原则,在作业开始前,对危险有害因素浓度进行检测。

 

3、必须采取充分的通风换气措施,确保整个作业期间处于安全受控状态。

 

4、作业人员必须配备并使用安全带(绳)、隔离式呼吸保护器具等防护用品。

 

5、必须安排监护人员,监护人员应密切监视作业状况,不得离岗。

 

6、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警,严禁盲目施救。

 

三、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责任制度

    1、目的 

    为了加强对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与监督,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作业人员的安全与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公司生产范围内从事有限空间作业和具有有限空间作业行为的岗位适用。

 3、定义 

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者部分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离,出入口较为狭窄,作业人员不能长时间在内工作,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者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具体到本公司,有限空间包括蒸压釜 

有限空间作业是指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实施的作业活动。

 

4、有限空间作业责任制 

4.1总经理,对本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全面负责。

生产技术科、环安科、各生产车间、班组负责人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本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负责。

 

4.2职责 

 4.2.1总经理职责:

总经理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负责建立健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有限空间作业负责人、作业单位、监护者职责。

组织制定安全作业操作规程、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安全技术措施等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

 

4.2.2环安科职责:

环安科负责编制有限空间作业的制度,制度包括: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责任制度;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制度;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安全培训教育制度;有限空间作业应急管理制度;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制定消除控制危害的措施,负责提供有限空间内有毒有害气体的检测。

负责对有限空间作业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培训。

培训的内容包括:

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有害因素和安全防范措施;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操作规程;检测仪器、劳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置措施。

 

4.2.3车间主任职责:

车间主任是安生生产直接责任人,负责督促、检查本部门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落实有限空间作业的各项安全要求。

保证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投人,提供符合要求的通风、检测、防护照明等安全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

提供应急救援保障,做好应急救援工作。

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4.2.4班组职责:

在安排有限空间作业前,认真阅读操作方案、如对操作方案有疑问必须立即反映、不得有误。

对凡是进入有限空间检修、清理、作业的从 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对未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的人员严禁其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严格执行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制度,凡未经总经理签署审批,任何人不得进人有限空间作业。

有限空间进入点附近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标识,井告知作业人员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和防控措施,防止未经许可人员进入作业现场。

全过程掌握作业期间隋况,保证有限空间外持续监护,在紧急情况时向作业者进行有效的操作作业报警、撒离等信息沟通,在紧急情况时向作业者发出撤离警告,必要时即即呼叫应急救援服务,并证有限空间外实施紧急救援工作,防止未授权的人员进入。

 

4.2.5作业人员安全职责:

应了解整个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确认作业环境、作业程序、防护设施符台要求后,进入作业;并及时掌握作业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条件变化,当有限空间作业条件不符合安全要求时,终止作业。

 

5、安全技术作业安全技术要求 

5.1检测 

5.1.1 有限空间作业应当严格遵守“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原则。

检测指标包括氧浓度、易燃易爆物质(可燃性气体、爆炸性粉尘)浓度、有毒有害气体浓度。

检测应当符合相关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规定。

 

5.1.2未经通风和检测合格,任何人员不得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检测的时间不得早于作业开始前30分钟。

 

5.1.3 检测人员进行检测时,应当记录检测的时间、地点、气体种类、浓度等信息。

检测记录经检测人员签字后存档。

 

5.1.4检测人员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防止中毒窒息等事故发生。

 5.1.5 有限空间内盛装或者残留的物料对作业存在危害时,作业人员应当在作业前对物料进行清洗、清空或者置换。

经检测,有限空间的危险有害因素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一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的要求后,方可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5.2危害评估:

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安全管理部门应根据检测结果对作业环境危害状况进行评估,制定消除、控制危害的措施,确保整个作业期间处于安全受控状态。

 

5.3通风 

5.3.1在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应当采取通风措施,保持空气流通,禁止采用纯氧通风换气。

 

5.3.2发现通风设备停止运转、有限空间内氧含量浓度低于或者有毒有害气体浓度高于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限值时,必须立即停止有限空间作业,清点作业人员,撤离作业现场。

 

5.3.3在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应当对作业场所中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定时检测或者连续监测。

5.3.4作业中断超过30分钟,作业人员再次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应当重新通风、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入。

 

5.4照明 

相应部门应为作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通风设备、检测设备、照明设备、通讯设备、应急救援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

当有限空间存在可燃性气体和爆炸性粉尘时,检测、照明、通讯设备应符合防爆要求,作业人员应使用防爆工具、配备可燃气体报警仪等。

防护装备以及应急救援设备设施应妥善保管,并按规定定期进行检验、维护,以保证设施的正常运行。

 

5.5劳动防护用品 

根据有限空间存在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和危害程度,为作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劳动防护用品,并教育监督作业人员正确佩戴与使用。

 

5.6应急救援装备:

 

作业时应配备全面罩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或长管面具等隔离式呼吸保护器具,应急通讯报警器材,现场快速检测设备,大功率强制通风设备,应急照明设备,安全绳,救生索,安全梯等。

 

6有限作业安全管理要求 

6.1 对有限空间进行辨识,确定有限空间的数量、位置以及危险有害因素等基本情况,并建立有限空间管理台账,及时更新。

 

6.2对凡进入有限空间进行施工、检修、清理作业的,安环科应实施作业审批。

未经审批,任何人不得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6.3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对作业环境进行评估,分析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提出消除、控制危害的措施,制定有限空间作业方案,并经负责人批准。

 

6.4 按照有限空间作业方案,明确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及其安全职责。

 

6.5 有限空间作业前,将有限空间作业方案和作业现场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防控措施告知作业人员。

现场负责人应当监督作业人员按照方案进行作业准备。

 

6.6 采取可靠的隔断(隔离)措施,将可能危及作业安全的设施设备、存在有毒有害物质的空间与作业地点隔开。

 

6.7有限空间作业还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保持有限空间出入口畅通;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和警示说明;作业前清点作业人员和工器具;作业人员与外部有可靠的通讯联络;监护人员不得离开作业现场,并与作业人员保持联系;存在交叉作业时,采取避免互相伤害的措施。

 

6.8 有限空间作业结束后,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应当对作业现场进行清理,撤离作业人员。

6.9 制定应急预案,并配备相关的呼吸器、防毒面罩、通讯设备、安全绳索等应急装备和器材。

有限空间作业的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和应急救援人员应当掌握相关应急预案内容,定期进行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7、有限空间作业外包管理要求 

7.1将有限空间作业发包给其他单位实施的,应当发包给具备国家规定资质或者安全生产条件的承包方,并与承包方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在承包合同中明确各自的安全生产职责。

存在多个承包方时,应当对承包方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统一协调、管理。

 

7.2企业对其发包的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承担主体责任。

承包方对其承包的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承担直接责任。

 

7.3有限空间作业中发生事故后,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警,禁止盲目施救。

应急救援人员实施救援时,应当做好自身防护,佩戴必要的呼吸器具、救援器材。

 

8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培训 

8.1企业应当对从事有限空间作业的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进行专项安全培训。

 

8.2专项安全培训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有害因素和安全防范措施;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操作规程;检测仪器、劳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置措施。

 

8.3安全培训应当有专门记录,并由参加培训的人员签字确认。

   

9应急救援 

    9.1生产管理部门应制定有限空间作业应急救援预案,明确救援人员及职责,落实救援设备器材,掌握事故处置程序,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预案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演练,并不断进行修改完善。

 

  9.2有限空间发生事故时,监护者应及时报警,救援人员应做好自身防护,配备必要的呼吸器具、救援器材,严禁盲目施救,导致事故扩大。

   

10 事故报告 

    有限空间发生事故后,应当按照国家、省、市有关规定向所在镇政府、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相关行业监管部门报告。

 

11考核: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安环科责令相关部门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可以并处100元以上的罚款:

 

11.1未在有限空间作业场所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的。

 

11.2未穿戴劳动防护用品的。

 

11.3未对有限空间作业进行辨识、提出防范措施的。

 

11.4未对有限空间作业制定作业方案或者方案未经审批擅自作业的。

11.5有限空间作业未检测或者监测,未实行专人监护作业的。

 11.6未配备必要的应急装备和器材。

 

四、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一、有限空间安全教育常识

  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较为狭窄有限,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有限空间作业是指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实施的作业活动。

  有限空间分为三类:

一是密闭设备,如船舱、贮罐、车载槽罐、反应塔(釜)、冷藏箱、压力容器、管道、烟道、锅炉等;二是地下有限空间,如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仓库、地下工程、暗沟、隧道、涵洞、地坑、废井、地窖、污水池(井)、沼气池、化粪池、下水道等;三是地上有限空间,如储藏室、酒糟池、发酵池、垃圾站、温室、冷库、粮仓、料仓等。

  二、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要求

  1、【检测】生产经营单位应严格执行“先检测、后作业”的原则。

检测指标包括氧浓度值、易燃易爆物质(可燃性气体、爆炸性粉尘)浓度值、有毒气体浓度值等。

最低限度应检测下列三项:

氧浓度(应在19.5-23.5%范围内),易燃/可燃气体浓度(应<最低爆炸极限的10%),一氧化碳浓度(应<25ppm)。

未经检测合格,严禁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

  在作业环境条件可能发生变化时,应对作业场所中危害因素进行持续或定时检测。

实施检测时,检测人员应处于安全环境,检测时要做好检测记录,包括检测时间、地点、气体种类和检测浓度等。

  2、【危害评估】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检测结果对作业环境危害状况进行评估,制定消除、控制危害的措施,确保整个作业期间处于安全受控状态。

  危害评估应依据GB8958《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GBZ2.1《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

化学有害因素》等标准进行。

  3、【通风】生产经营单位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和作业过程中,可采取强制性持续通风措施降低危险,保持空气流通。

严禁用纯氧进行通风换气。

  4、【防护设备】生产经营单位应为作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通风设备、检测设备、照明设备、通讯设备、应急救援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

当有限空间存在可燃性气体和爆炸性粉尘时,检测、照明、通讯设备应符合防爆要求,作业人员应使用防爆工具、配备可燃气体报警仪等。

防护装备以及应急救援设备设施应妥善保管,并按规定定期进行检验、维护,以保证设施的正常运行。

  5、【呼吸防护用品】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应符合GB/T18664《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要求。

缺氧条件下,应符合GB8958《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要求。

  6、【应急救援装备】生产经营单位应配备全面罩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或长管面具等隔离式呼吸保护器具,应急通讯报警器材,现场快速检测设备,大功率强制通风设备,应急照明设备,安全绳,救生索,安全梯等。

  三、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培训

  生产经营单位应对有限空间作业负责人员、作业者和监护者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培训内容包括:

有限空间存在的危险特性和安全作业的要求;进入有限空间的程序;检测仪器、个人防护用品等设备的正确使用;事故应急救援措施与应急救援预案等。

培训应有记录。

培训结束后,应记载培训的内容、日期等有关情况。

公司将对管道施工人员每周进行安全教育培训一次,由技术总工讲授,参与培训后进行培训记录,保证培训人员切实认识有限空间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并切实落实到日常工作中。

必要时,公司将请具有资质的培训机构的专业老师开展培训工作

  生产经营单位应制定有限空间作业应急救援预案,明确救援人员及职责,落实救援设备器材,掌握事故处置程序,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预案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演练,并不断进行修改完善。

  

 

五、应急管理制度

为了在事故中切实保护人员和财产的安全,加强对事故的应急反应和处理能力,根据实际情况预计未来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制定事故应急对策。

一、总目标与基本任务

1、将紧急事件局部化,尽可能予以消除或减少危害。

2、尽量缩小事故对人和财产的影响。

二、基本要求

1、按事故的性质、类型、影响范围严重后果分等级,预先制定相应的预案。

2、预案形成统一整体、救援力量统筹等安排,根据实际条件制定预案。

3、各级应急组织职责明确,通力协作。

4、预案要定期演习和复查,并根据实际情况检查和修正。

5、应急队伍进行专业培训,确保胜任工作任务。

6、配备相应器材。

三、应急组织

成立应急领导小组、现场抢救组、医疗救治组、后勤服务组、保安组等。

四、各组织的职责。

1、应急领导小组职责:

建筑工地发生安全事故时,指挥工地抢救工作,向各抢救小组下达抢救指令任务,协调各组之间的抢救工作,第一时间内向110、119、120、企业救援指挥部、当地政府安全管理部门求援和报告。

2、现场抢救组职责:

采取紧急措施,尽一切可能抢救伤员及被困人员,防止事故扩大。

3、医疗救治组职责:

对抢救出的伤员,视情况采取急救处理措施,尽快送医院抢救。

4、后勤服务组职责:

负责交通车辆的调配、紧急救援物资的征集及人员的饮食供应。

5、保安组职责:

负责工地的安全保卫、支援其他救援组的工作,保护现场,疏散人员。

五、救援器材准备

1、医疗器材:

担架、氧气袋、医药箱等。

2、抢救工具:

常备工具和就地取材。

3、照明器材:

手电筒、应急灯等。

4、通讯器材:

电话、手机、对讲机、报警器等。

5、交通工具:

常备一辆值班车。

6、灭火器材:

砂、灭火器等。

六、通讯联络

项目部必须将110、119、120、项目部应急领导小组成员的手机号码、企业应急领导小组成员手机号码、上级主管部门应急领导小组指挥长及办公室主任电话号码、安全监督部门的电话号码明示于工地显要位置。

七、事故报告

工地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后,企业及项目部除立即组织抢救人员外,应按事故情况,轻伤事故在12小时内报告企业领导、安全科或工会;重伤事故在12小时内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及企业领导;死亡事故尤其是死亡3人以上事故除报告企业、主管部门外,应立即报告安全局、政府及卫生部门、公安部门、消防部门等。

八、措施

 

XXXXXXXXXXXX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编制:

XXX

审核:

XXX

批准:

XXX

 

编制时间:

2018年4月27日实施时间:

2018年5月1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