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沟学校骨干教师培养计划2007.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843706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沟学校骨干教师培养计划2007.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大沟学校骨干教师培养计划2007.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大沟学校骨干教师培养计划2007.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大沟学校骨干教师培养计划2007.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大沟学校骨干教师培养计划2007.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沟学校骨干教师培养计划2007.doc

《大沟学校骨干教师培养计划2007.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沟学校骨干教师培养计划2007.doc(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沟学校骨干教师培养计划2007.doc

大沟学校2007-2008学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

一、培养目标:

通过理论学习、教学实践、教育科学研究等形式,使培养对象在教育理念、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教育教学与教育科研等方面具有一定能力,能在本校范围内起示范带头作用,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和特色,为高一级骨干教师评选储备人选。

本学年培养对象是:

叶乔芬。

二、具体目标:

1、师德:

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生、依法执教,具有五种精神:

终身从教的献身精神、认真执教的敬业精神、互相合作的团队精神、不甘落后的拼搏精神、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

2、教育观念:

理论学习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关注课程改革,并能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教学教育实践。

3、教育教学能力:

具有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基础,娴熟的教学基本功,较好的教学业绩,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积极主持或参与课题研究,独立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4、反思与发展:

有自我发展目标与计划,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善于反思、勇于改进,自我发展意识强。

三、培养方式:

主要采用帮扶结对、组内研修、自我培训等途径,充分发挥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注重教师之间的观摩、交流和研讨,注重教师边学习、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边提高。

1、为骨干教师培养对象搭建舞台,创造参与各类学习、进修、研究和实践的条件和机会。

2、请有经验的教师定期培养、指导,结成交流对子,并制定相应的培养计划。

3、定期安排培养对象参加校级以上公开教学、学科竞赛和课题研究等活动,并给予悉心指导。

4、定期对培养对象的发展情况做出评价,提出进一步发展目标。

同时针对薄弱环节,对培养对象提出要求,明确目标。

5、成立骨干教师管理领导小组,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评选制度,每两年选拔调整一次。

四、保障措施:

l、提高认识。

把建设骨干教师队伍的工作重点放在培养上,把对骨干教师的培养作为学校发展的关键。

2、明确职责。

校长为第一责任人,教导处具体负责实施工作。

3、保障经费。

学校为他们创造继续学习的条件,对培养对象承担的科研课题给予—定的课题经费支持,激励骨干教师的快速成长。

大沟学校

2007年9月

大沟学校2008—2011三学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

   一、指导思想:

   要建设一流的学校就需要一流的师资。

为了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造就学校青年教师,我们把培养名师作为我校的校本培训重要内容之一,以此提高教师“思想素质、理论素质、业务素质、身心素质”四个环节。

力争在较短时间内提高教师队伍尤其是青年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努力为学校建造一支师德高、业务精、理念新的梯队型教师队伍。

   二、培训内容:

   1)思想素质:

通过对教师的礼仪修养,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方面的培训来提升教师的师德修养。

   2)理论素质:

通过对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科研理论知识等方面的培训来规范常规工作。

   3)业务素质:

通过对教师教育教学技能,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培训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4)身心素质:

通过教育学、心理学、自我分析等方面的学习与反思形成教师健康、积极向上的心态。

   三、培养目标:

   在最近一至三年内,将梁鑫、戚露琼、陈彩莲、刘乔芬、叶乔芬5名教师培养成为学校骨干教师,力争在培养的人选中培养学科带头人,将其他年青教师培养成能胜任班主任工作的优秀教师。

   四、具体措施:

   1、深刻认识名师带动战略国家教育部在《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十五”计划》中指出:

“加快培养一大批具有坚定信念,发展潜力大,后劲足,创新能力强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形成多种层次和类型的骨干教师群体。

”足见名师培养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名校因名师而出名,名师是名校的基石,是名校的象征;学校要靠名师培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学校要靠名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着力建构和完善名师梯队的模式

   教师成长的过程是一个逐层递进、动态生成的过程。

因而名师的培养也必须遵循这样一个过程。

依照教育局对名师培养的基本标准:

职业道德高尚,教学基本功扎实,教学理念先进,知识结构完善,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教学成绩突出。

结合我校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全力建构和不断完善面向全体、分层要求、突出重点的名师梯队培养模式。

   第一层:

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

培养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技能(说、做、评),培养更多的教学新秀:

王红春、高江艳、杨月芬、朱华平、保雁飞。

   第二层:

已经达标的教师:

培养他们深入钻研教材,进行教改专题研究的能力。

培养更多的教学能手和骨干教师:

叶乔芬、戚露琼、刘乔芬、钱建云等。

   第三层:

已经成为区、县教学能手和骨干教师的教师:

督促教学特色的自我建构,严格要求,耐心指导,不断完善,发挥特长,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成为学科带头人或教学拔尖人才:

董攀明、张竹生、梁鑫等。

   3、以名师带动其余教师发展。

   五、建立名师培养的运行机制:

   1、制定名师培养目标,使教师发展有方向。

   2、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培训和教学研讨活动,开阔视野,提高教师教研、科研水平和业务素质,鼓励教师建立名师网站,发布个人主页。

   3、优化名师成长环境,创设一种保护骨干教师脱颖而出、有利于名师成长的客观环境。

   4、创设名师科研氛围。

浓郁的科研氛围是名师成长的沃土。

因而,我们要积极创设条件,为名师的成长创造一个宽松、良好的科研平台:

一是继续开办名师论坛,定期开展研讨活动,为教师提供一个各抒己见的场所,互相启迪,互相借鉴,共同提高。

二是在课题研究中培养名师,只有研究才能找到改进的办法,我们要把每一位骨干教师引导到课题研究的道路上来,鼓励教师勇于进行课题研究,在研中教,在教中研,不断提高教育科研水平和教学质量。

三是积极组织成长中的名师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竞赛活动,在活动中锻炼成长。

   六、建立教师培养的激励机制

   1、从培养入手,激励名师成长。

分期分批组织教师参加省、市、县、镇骨干教师培训,组织教师到名校考察、学习、锻炼,开阔视野,拓展思路,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2、以激励引导,激励教师成长。

对获得不同层次活动奖励或荣誉称号的教师给予相应的奖励。

在评优晋级时给予相应的加分。

   3、引发“名师效应”,促进名师成长。

成分发挥名师的骨干带头作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给他们派任务,压蛋子,在理论与实践的磨和中求进步,求发展,上层次,上水平。

建立导师制度,通过新教师与名师结对子等形式,加强交流与研讨,引发名师效应,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

大沟学校

2008年9月

大沟学校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培养管理条例

  

一、做好班主任工作。

所带班级要班风正,学风浓,纪律严,成绩好,学校各项评比争取优秀,年度争取评为校优秀班集体;

二、超周备课,备出详案,及时写好“教学反思”;

三、凡布置给学生做的作业,自己都必须事先做一遍,完成该年度所教学科考卷的解答;

四、认真做好学科竞赛辅导工作,做到有计划、有教案、有记录、有成效;

五、能熟练应用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学,具备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

六、每学期要上好1—2节公开课(展示课),写好一份优秀教案,展出一本备课笔记,独立出一份试卷,上交一份教学工作总结。

认真做好期中、期末的考查工作,认真监考,认真阅卷,认真讲评,认真写好质量分析表,组织一次学科课外活动或班队活动,抽测一次教学成绩作为对教师的考核依据。

七、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主动完成教研组安排的工作,积极开展教科研,每学年读好一本教育理论专著,用好一本业务杂志,每学期能写出1篇达到一定水平的教学文章或教科研论文。

八、教师一年听老教师的课一般不少于30节。

认真围绕如何制定教学计划、备课、上课、设计作业、辅导学生等方面的教学常规,以及班级常规管理,认真向老教师学习。

九、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教育教学基本功。

因此要求青年教师平时加强基本功的训练,特别是课堂教学设计、说课、板书等方面。

十、青年教师要积极主动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制定出《个人发展计划》,明确定出自己的发展目标方向、具体措施、时间节点等。

平时加强自学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思想和理念,能结合自己教育教学实际加以运用。

十一、青年教师平时在工作中、生活中应注意个人的言行举止,穿着打扮得体;热爱学生,热爱教育这份事业,有无私的奉献精神。

十二、认真钻研教材、课标,结合学生实际,钻研教法,将新方法、新理念应用于教学中,尽快成为合格的教师。

大沟学校

2007年9月

大沟学校青年教师三年培养计划

一、培养目标:

通过理论学习、教学实践、教育科学研究等形式,使培养对象在教育理念、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教育教学与教育科研等方面具有一定能力,能在本校范围内起示范带头作用,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和特色,为高一级骨干教师评选储备人选。

二、具体目标:

1、师德:

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生、依法执教,具有五种精神:

终身从教的献身精神、认真执教的敬业精神、互相合作的团队精神、不甘落后的拼搏精神、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

2、教育观念:

理论学习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关注课程改革,并能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教学教育实践。

3、教育教学能力:

具有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基础,娴熟的教学基本功,较好的教学业绩,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积极主持或参与课题研究,独立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4、反思与发展:

有自我发展目标与计划,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善于反思、勇于改进,自我发展意识强。

三、培养方式:

主要采用帮扶结对、组内研修、自我培训等途径,充分发挥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注重教师之间的观摩、交流和研讨,注重教师边学习、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边提高。

1、为青年教师培养对象搭建舞台,创造参与各类学习、进修、研究和实践的条件和机会。

2、请有经验的教师定期培养、指导,结成交流对子,并制定相应的培养计划。

3、定期安排培养对象参加校级以上公开教学、学科竞赛和课题研究等活动,并给予悉心指导。

4、定期对培养对象的发展情况做出评价,提出进一步发展目标。

同时针对薄弱环节,对培养对象提出要求,明确目标。

四、培养对象:

新教师、工作一年--五年的教师、新调入35岁以下的教师。

五、培养内容

(一)师德素养培养。

1、在广大教师中广泛深入开展“微笑教育”活动大讨论,要求每一位教师均要在论坛中发表见解。

2、各教研组制定相应的教研行动准则,大力提倡同伴互助式的组内教育教学活动方式,并推广到全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建立良好的同事交往习惯。

3、利用网上论坛讨论“今天我为大沟骄傲,明天大沟为我骄傲”的意义倡导“和而不同”的学校发展氛围。

4、针对课程标准不断提高教师的学科素养,提升学科素养的把握与实施的水平。

5、新任教师拜师活动,和一帮一结对子活动。

(二)教科研能力的培养

第一阶段

1、问题意识培训。

教研组活动必须是基于教育教学现实问题的研究学习活动,要求针对自己诸多的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筛选其中最亟待解决的问题,制定小的专题研究方案(或专题系列研究方案)。

在确定研究专题及制定专题研究计划过程中提高教师发现问题,筛选问题和围绕问题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2、行动研究培训。

针对教师现状进行有针对性地教科研培训,如:

课堂资源的捕捉开发与利用;教师反思的视角及反思深度的引导;教育案例的撰写与利用。

这一培训与骨干教师对话、课堂实践、案例分析相结合。

3、新任教师基本教学素养的现场指导,采取“自修——主业教师指导”的方式。

第二阶段

4、广泛开展“会诊课堂教学”活动。

在不同层次开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