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语言学著作一览表.docx
《中国古代语言学著作一览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语言学著作一览表.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古代语言学著作一览表
中国语言学史发展各时期主要成就、中国传统语言学研究(小学:
训诂、文字、音韵)
时代
著作名称
作者
类型
摘要
文字学
晋
《字林》
吕忱
一部按汉字形体分部编排的字书
《字林》为补
《说文解字》漏略而作,部目依据
《说文》也分为五百四十部,共收入一万两千八百二十四字。
辽
代
《龙龛手鉴》
行
均
字书
其书凡部首之字以平、
上、去、入为序,
各部之字复用四声列
《
玉
篇》
国古代
按汉字形体分部编排的字书
之。
开创字书音序检字法的先河。
《玉篇》以
《说文》为本,仿其体例,部目稍有增删,分为五百四十
部,
部次共收入六千九百一十七个
字,
每字下先注反切,再引群书训
诂。
全书
三十卷。
隋
唐
《五经正义》
孔
颖
达
经籍义疏的著作,《五经正义》是唐代颁布的一部官书。
《五经正义》共
180
卷,
系经学义疏的结
集,
偏重南学。
其中包括
《周易正义》
14
卷,
《尚书正义》
20
卷、
《毛诗正义》
40
卷、
《礼记正义》
70卷、
《春秋左传正义》
36
卷。
它提岀了
“义存于声、
“借声为义”,为清代
“因声求义”的先导。
唐
《干禄字书》
颜
元
孙
《干禄字书》是一本刊正汉字形体的书,为正书法的专书
为辨别楷书笔画写法的正
俗,
供为官和应试写字的参考,因此取名为
《干禄字书》。
《干禄字
书》所收的文字按平上去入四声编排。
同属一声的字又按唐本《切韵》一类韵书的韵次排列。
颜元孙分别文字为俗、通、正三体,有的一个字列举三
体,
有的一个字列举两体,
加以
说
明。
宋
代
《复古编》
张有
正书法的书
《复古编》
卷,又附录一■卷,是根据
《说文解字》辨别文字正俗。
书中以四声分列诸字,正体用篆书,而注别体,俗体于其下。
又辨别形体笔画相似的
字,
其书过于泥
古,谬误
颇多。
宋
代
《
类篇》
王洙、司马光等奉召纂修
正书法专书
《类篇》分十四卷,又目录一一卷,每卷分上中下,共四十五卷。
其依据
《说文》分五百四十四部,收字三万一千余。
金
《四声篇
韩
孝
彦
字书
开创字书音序检字
海》
法的先河。
明末
《正字通》
张
子
烈
文字学
以
明
《字汇》
梅
膺
祚
文字学
将
《说文》部首简化为
214部,合并部首
训诂学
秦汉
《尔雅》
作者姓名不
可考。
训诂学著作,古代认识花鸟草虫等事物的工具书,类似现代的词典
《尔雅》全书收词语4300多个,分为2091个条目。
19篇的前3篇与后16篇有显著的区别,可以分成两大类。
前3篇,即“释诂”、“释言”、“释训”
解释的是一般语词,类似后世的语文词典。
《尔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
义的专著,也是第一部按照词义系统和事物分类来编纂的词典。
汉
《小尔雅》
作者有三说:
一说是后人拾掇而成书;二说是王肃所伪造;三说是古小学之遗书而采入《孔丛子》。
训诂学著作
《小尔雅》仿《尔雅》之例,对古书中的词语作了解释。
原本不传,今
所谓《小尔雅》是《孔丛子》的一篇。
《小尔雅》共有十三篇,可补《尔雅》
之不足。
书中记载存录的周秦训诂,与汉儒多相印合。
西汉
《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
扬雄
方言学著作
《方言》为我国汉语方言学的第一部著作。
今本《方言》,凡十三卷,卷一、
卷二、卷三、卷六、卷七、卷十、卷十二、卷十三释语词,卷四释服制,卷五释器物,卷八释兽,卷九释兵器,卷十一释虫。
在体例上仿《尔雅》,同时它
调查活的方言口语,是一部比较方言词汇的专著。
东汉
《说文解字》
许慎
首创部首检字的先河,是后世字典的典范,为训诂学的著作
许慎根据文字的形体,创立540个部首,将9353字分别归入540部。
540部又据形系联归并为14大类。
字典正文就按这14大类分为14篇,
卷末叙目别为一篇,全书共有15篇。
《说文解字》共15卷,其中包括
序目1卷。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系统地阐述了汉字的造字规律一六书。
东汉
末年
《释名》
刘熙
探求汉语语源的专著,为训诂学著作
《释名》共8卷。
刘熙解释名源,采用的是声训的方式。
全书的名物语词都用声训来解释,是刘熙的独创。
魏
《广雅》又名
《博雅》
张揖
训诂学著作
《广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百科词典,《广雅》是仿照《尔雅》体裁编纂的一
部训诂学汇编,相当于《尔雅》的续篇,篇目也分为19类,各篇的名称、顺
序,说解的方式,以致全书的体例,都和《尔雅》相同,甚至有些条目的顺序也与《尔雅》相同。
唐
《经典释文》
陆德明
训诂学
汇释先秦经传音义的专著.主要说明本书的内容安排和经学的传授源流。
北宋
《埤雅》
陆佃
训诂学
训诂学书中始于释鱼,继之以释兽、释鸟、释虫、释马、释木、释草,最
后是释天。
陆佃当时以讲说诗义著名,在本书解释名物时,也以引《诗》中文句、推阐《诗》义的为多。
书中解释字义,还夹杂有王安石《字说》一类的臆说,不足为训。
南宋
《尔雅翼》
罗愿
训诂学
训诂学解释《尔雅》草木鸟兽虫鱼各种物名,以为《尔雅》辅翼,所以名
为《尔雅翼》。
明
《骈雅》
朱谋【土韦】
训诂学
训诂学大体以解释双音词为主。
凡两字成为一义的,以及字异义同的都类
聚而加以解释,所以称为《骈雅》。
内容实际包括两类,一类是语词,一类是品物名称。
由于因承《尔雅》的体例编制,所以分为释诂、释训、释名称、释官、释服食、释器、释天、释地、释草、释木、释虫鱼、释鸟、释兽13目,
凡7卷。
明
《通雅》
方以智
训诂学
训诂学共52卷,收入四库全书。
《通雅》内容广泛,考证名物、象数、训
诂、音声等。
通雅全书24门:
音义、读书、小学大略、诗说、文章、天文、地理、身体、称谓、姓名、官制、礼仪、乐曲、乐舞、器用、宫室、饮食、金石、算数、动植物、脉考等,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
清
《尔雅正义》
邵晋涵
训诂学
清代第一个对《尔雅》作新疏的著作
清
《尔雅义疏》
郝懿行
训诂学
以声音贯穿训诂,据目验考释名物
清
《方言疏证》
戴震
训诂学
扬雄《方言》的刻本,自宋代以来有多种,经流传写刻,难免有些错漏。
魏
《广雅》又名
《博雅》
张揖
训诂学著作
《广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百科词典,《广雅》是仿照《尔雅》体裁编纂的一
部训诂学汇编,相当于《尔雅》的续篇,篇目也分为19类,各篇的名称、顺
序,说解的方式,以致全书的体例,都和《尔雅》相同,甚至有些条目的顺序也与《尔雅》相同。
三、音韵学
魏
《声类》
李登
韵书
把汉字按照字音分韵编排的一种书。
这种书主要是为分辨、规定文字的正确读音而作,属于音韵学材料的范围。
同时它有字义的解释和字体的记载,也能起辞书、字典的作用。
晋
《韵集》
吕静
韵书
作《韵集》五卷。
宫商角徵羽各一篇。
隋
《切韵》
陆法言
韵书
《切韵》反映了当时汉语的语音。
共5卷,收1.15万字。
分193韵:
平声54韵,上声51
韵,去声56韵,入声32韵。
唐代初年被定为官韵。
这一语音系统完整的保存在後来的《广韵》,甚而《集韵》等书中。
《切韵》开创了韵书修撰的体例,从隋唐至近代一直沿用不废。
而其归纳的语音体系,经《唐韵》、《广韵》、《集韵》等等一脉相承的增补,一直是官方承认
的正统。
唐
《唐韵》
孙愐
韵书
《唐韵》是为陆法言《切韵》增字加注而作,全书共分为五卷,平声分上下,平声上二十六韵,平声下二十八韵;上声五十二韵;去声五十七韵;入声三十二韵。
唐
《切韵》
李舟
韵书
曾依据《唐韵》加以订正,凡十卷,使韵书的排列,各以类相从。
又使四声的次序相配不乱。
奠定《广韵》二百六韵次序的基础。
宋代
《增韵》
等韵书
现存最早的等韵书之一。
按照《切韵》而编,最早提岀了“开合”
宋代
《通志.七
音略》
郑樵
等韵书
是《通志》十二略之一,内容与《韵镜》同岀一源。
宋代
《集韵》
丁度、王
洙等
韵书
《集韵》分韵的数目和《广韵》全同。
只是韵目用字、部分韵目的次序和韵目下面所注的同用、独用的规定稍有不同。
宋代
《礼部韵
略》
丁度等
韵书
修订《韵略》而成。
专备礼部科试用。
只收常用字。
宋代
《古音辩》
郑庠
古音研
究书
分古韵六部,东、冬、江、阳、庚、青、蒸七韵,皆协阳音。
支、微、齐、佳灰五韵,皆协支音。
宋代
《韵略》
丘雍等
韵书
取《广韵》中重要的字,备当时科试用。
宋代
《韵补》
吴棫
古音研
究书
《韻補》取《易》、《诗》、《书》以下,至歐陽修、蘇軾、蘇轍的文集五十种书,以考查古人有韵与韵书不同之处,把古韵分为九部。
雖在選擇材料上為人詬病,但沿用古韻做考察的方法的是可取的。
《广韵》
陈彭年
等
韵书
《广韵》全称《大宋重修广韵》,五卷,是我国北宋时代官修的一部韵书,是我国历史上完整保存至
宋代
今并广为流传的最重要的一部韵书,是我国宋以前的韵的集大成者。
原是为增广《切韵》而作,除增
字加注外,部目也略有增订。
金
《五音集
韵》
韩道昭
韵书
十五卷。
增订《四声篇海》,重编而成。
合并韵部为一百六。
元
《古今韵会
举要》
熊忠
韵书
三十卷。
分一百零七韵,每部中字又按七音、四等、三十六字母排列。
元
《中原音
韵》
周德清
北音韵书
二卷。
《中原音韵》是中国最早岀现的一部曲韵著作。
第一部分是以韵书的形式,把曲词里
常用作韵脚的5866个字,按字的读音进行分类,编成一个曲韵韵谱。
韵谱分为19韵,第二
部分称做《正语作词起例》,是关于韵谱编制体例、审音原则的说明,关于北曲体制、音律、
语言以及曲词的创作方法的论述等。
明
《洪武正
韵》
乐韶凤、宋濂等
韵书
十六卷。
为一部官韵,《洪武正韵》缩减平上去声为二十二部、入声十部,缩减了《平水韵》
的107韵,重韵不分,三四不分,编成76韵。
广韵总韵数206,若不计声调差别,只有61
个韵。
如果并合平上去入,全书可分为二十二韵,入声十韵专配阳声
明
《韵略易
通》
兰茂
北音韵
书
声、韵系统与《中原音韵》大同小异。
明
《韵略汇通》
毕拱辰
北音韵书
以《韵略易通》为基础,进行“分合删补”而编成。
明
《转注古音
略》
杨慎
古音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