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检测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35222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6.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检测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秋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检测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秋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检测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秋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检测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秋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检测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秋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检测题.docx

《秋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检测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检测题.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秋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检测题.docx

秋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检测题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检测题

时间:

150分钟  满分:

120分  姓名:

__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共2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

A.窒息(zhì)滞留(zhì) 倔强(juè) 映衬(chèn)

B.遏制(è)黝黑(yǒu)鲜腴(yú)簇拥(zù)

C.斟酌(zhēn)濒临(bīn)折皱(zhòu)游逛(guàng)

D.交卸(xiè)辟邪(pì)茸毛(róng)牛犊(dú)

【解析】A.倔(jué);B.簇(cù);D.辟(bì)。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

A.工人们自出心裁,设计出的服装很富有时代特色,受到顾客的一致好评。

B.他发现这位少年作家混杂在众人中,如鹤立鸡群一般。

C.黄山的青松怪石,千姿百态,惟妙惟肖。

D.看了那次精彩的魔术表演,想当魔术师的愿望就在我的心里潜滋暗长起来。

【解析】“惟妙惟肖”不能形容自然界的东西,指人的表演或模仿。

3.(2019·咸宁)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D )(2分)

A.他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大力发扬了敢拼敢搏,终于夺得了冠军。

B.考生在考场上专心地答卷,而场外的老师和家长们无时无刻都在焦急地等待着。

C.文明不是一天养成的,即使需要春风化雨的涵养润泽,也离不开制度化的刚性约束。

D.客观、专业的影评是引领电影市场走向健康和成熟的重要推手。

【解析】A.缺少宾语;B.不合逻辑;C.关联词使用不当。

4.(2019·泰州)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 B )(2分)

A.能最广泛地反映生活的文学体裁是什么?

是小说。

B.梦想的花朵,需要用汗水浇灌,美好的生活,需要用双手创造。

C.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中,最著名的是素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的《兰亭序》。

D.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人民海军成立、渡江战役胜利70周年。

【解析】B.使用有误,两个分句都是独立意思的句子,所以应将“需要用汗水浇灌”后的逗号改成分号。

5.(2019·江西)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B )(2分)

获悉王同学入围“诗词大会”决赛,校长发去信息:

“我谨代表学校及全体师生向你表示祝贺,望继续努力,再创佳绩!

”王同学回复:

________。

A.“谢谢校长、老师和同学们!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我定加倍努力,不负众望。

B.“谢谢校长、老师和同学们!

我定加倍努力,不负众望,力争‘更上一层楼’。

C.“谢谢校长及全体师生!

我定加倍努力,不负众望,相信‘长风破浪会有时’。

D.“谢谢校长及全体师生!

‘九万里风鹏正举’,我定加倍努力,不负众望。

6.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D )(2分)

A.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主要著作有散文集《朝花夕拾》。

《藤野先生》就选自该书。

B.消息是迅速、简要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的一种新闻体裁,其最大的特点是时效性强和真实客观。

C.《苏州园林》中作者抓住苏州园林具有“图画美”的特征,从四个大的方面分别介绍。

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庄子》,文中论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解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

7.根据课文内容默写。

(5分)

(1)采菊东篱下,__悠然见南山__。

[陶渊明《饮酒(其五)》]

(2)__折戟沉沙铁未销__,自将磨洗认前朝。

(杜牧《赤壁》)

(3)蝉则千转不穷,__猿则百叫无绝__。

(吴均《与朱元思书》)

(4)战争带给人民无尽的痛苦,也让爱国诗人内心充满深深的忧虑,如杜甫《春望》中“__国破山河在__,__城春草木深__”写国都沦陷,山河依旧,春天来临却杂草丛生,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

8.9月20日,“光明时评”发表了一则名为《“看脸”何成“时代”》的报道,将是否应该“以貌取人”这一话题再次推上热议。

此言一出,对“颜值”一词并不陌生的同学们也纷纷加入了讨论的行列,开展了一次以“可否以‘貌’取人”为主题的辩论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

(8分)

(1)【观点论述】以“貌”取人古已有之,现今的“看脸时代”更是将其真谛发挥得淋漓尽致。

但是否能仅凭一个人的外貌就判定一个人的所有,而忽略其内在?

对“可否以‘貌’取人”你有什么看法?

请表明观点,说明理由。

要求:

观点明确,言之成理。

(80字以内)(4分)

 

外貌在很大程度上反映性格,没有人有义务必须透过邋遢的外表去发现优秀的内在。

干净整洁是做人的基本原则。

所以,“以貌取人”在一定程度上是可行的。

(2)【故事链接】如图是一则寓言故事的片段,将故事简要地叙写出来。

(60字以内)(3分)

一只天鹅蛋在鸭群中破壳后,因相貌丑陋,被鸭群鄙弃,历经千辛万苦、重重磨难之后长成了白天鹅。

(3)【对联续写】结合两则材料,将下面的一副对联,续写完整。

(1分)

上联:

慧眼明分真善美    下联:

__宝光细验假恶丑__

 

二、阅读(共45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

(5分)

雁门太守行

李 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9.“黑云压城城欲摧”是千古名句,试分析其成为名句的原因。

(2分)

示例:

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

运用比喻和夸张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情势。

10.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颔联所展现的画面。

(3分)

时值深秋,万木摇落,在一片死寂之中,那角声呜呜咽咽的鸣响起来,鏖战从白天进行到夜晚,晚霞映照着战场,那大块大块的胭脂般鲜红的血迹,透过夜雾凝结在大地上,呈现出一片紫色。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12分)

景春曰: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子未学礼乎?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分)

(1)岂不诚大丈夫哉   ( 真正,确实 )

(2)贫贱不能移( 改变,动摇。

这里是使动用法 )

1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4分)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太平无事。

(2)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13.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

(2分)

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的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

 

14.请你联系实际谈谈在当今社会我们应如何弘扬孟子这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

(4分)

略。

提示:

首先,要准确、深刻地领会作品的内容、思想和情感倾向;其次,要从作品本身出发,紧扣题目所问进行感悟;再次,感悟一定要联系实际,尽量从自己的真实感受出发,贴近生活,紧跟时代,有新意;最后,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使观点经得起推敲,令人信服。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18题。

(13分)

(随州中考)读书有方法也是一门艺术

刘永红

①目前,全民阅读已经蔚然成风,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一方面离不开品种丰富、质量上乘的各类优秀出版物,另一方面也离不开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

虽然我国每年出版的图书多达三四十万种,然而能够指导广大读者如何读书的有用、实用、好用的阅读指导类图书并不多,作为《新华文摘》杂志读书与传媒专栏编辑,我萌生了策划出版一本关于名家大师漫谈读书的小书的念头。

②《读书的方法与艺术》集中收录了鲁迅等24位名家大师漫谈读书的美文,这些美文,或论述读书的重要性,或讲述自己的读书经历,或谈论读书的方法,或分享读书的感受与体会,内容丰富,可读性很强。

③读书是有方法的。

读书的首要问题是读什么书的问题,不妨撷取以下诸位名家大师,且看他们怎么说。

楼宇烈先生认为,我们现在读书,如果从中国传统的图书分类来讲,那就是经史子集都要读一点,不能只读这个不读那个。

陈平原先生认为,读书一要读没有实际功用的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二要关注跟今人的生活血肉相连的现当代文学,三是必须有自家的生活体验做底色,不至于读死书,读书死。

易中天先生认为,读书如择偶,要学会选书,先要多读书,所谓观千剑而后识器。

无独有偶,朱光潜先生也曾说过:

“你玩索的作品愈多,种类愈复杂,风格愈纷歧,你的比较资料愈丰富,透视愈正确,你的鉴别力也就愈可靠。

”由此观之,读书要尽量广博,要读经典作品,精挑细选,不能太功利。

④解决了读什么书的问题,我们才真正进入了怎样读书的问题。

鲁迅先生认为,读书至少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职业的读书,譬如升学、备课等与饭碗有关的读书;另一种是嗜好的读书,没有任何功利目的的读书。

嗜好的读书就如游公园,可以随着自己的个人兴致来去,但是,职业的读书必须和现实社会接触,把书读活。

周国平先生将自己读书的特点归纳如下:

第一个是“不务正业”;第二个是“不走弯路,直奔大师”;第三个是“不求甚解,为我所用”。

关于读书的方法,胡适先生提倡“四到”:

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冯友兰先生将自己的读书经验与方法总结为四点:

精其选、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

作家刘堂江曾经研究过巴金、夏丏尊以及秦牧的读书方法,巴金的读书方法是“回忆法”,即静坐在那里回忆自己曾经读过的书,属于读书而无书;夏丏尊的读书方法是“蔓延法”,即以精读的文章或者书籍为出发点,向四面八方蔓延,将内容相关的书联系起来读;秦牧的读书方法是“鲸吞牛食法”,“鲸吞”指的是泛读,“牛食”指的是精读,两者互相结合,调配得当。

由是观之,读书要讲究方法,做到活学活用。

⑤读书更是一门艺术。

读书产生的美好的遐想、美妙的感觉,可以带给读书人一种优雅和风味。

譬如,杨绛先生把读书比作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

“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升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找高明,和他对质。

”作家毕淑敏认为,读书的感觉有些像吃,像烈火烹油的满汉全席,为大享乐;有些像睡,读完名著仿佛从酣然梦幻中醒来,重又生机盎然;有些像搏斗,我们在较量中蓬勃了自我,迸发出从未有过的力量。

⑥正如该书封面上那幅版画:

一本打开的书与一杯热腾腾的咖啡,这是本透着一股书香味,散发着一丝书卷气的装帧雅致的好书。

《读书的方法与艺术》对当今的全民阅读,尤其是青少年的阅读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对于年轻读者的阅读习惯养成、阅读方法掌握、阅读旨趣塑造均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

年轻人掌握了读书的方法与艺术,才能正确开启阅读之旅,实现自己的出彩人生。

尤其是在传统纸质阅读日益式微的当下,如何让年轻人多一份书卷气,多一点书香味,我想,这也是书香社会构建并永远延续下去的关键之处。

(有删改)

1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3分)

读书有方法也是一门艺术。

16.第①段在文章结构上有何作用?

(3分)

引出文章的论题(读书的方法与艺术);引出本文评论的对象(读书的方法与艺术)。

17.作者在第④段列举大量事例,是否累赘?

为什么?

(4分)

不累赘。

这样举例,论据更充分,从而有力论证了“读书是有方法的”的论点。

1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D )(3分)

A.《读书的方法与艺术》是一本透着书香味的好书,有很强的可读性。

B.易中天、朱光潜一致认为,读书之法,应先博览群书,而后鉴别选择。

C.读书是一种美好享受,也是一种艺术熏陶,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

D.只要年轻人掌握了读书的方法与艺术,多一份书卷气,就能构建书香社会。

【解析】表述过于绝对。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9-22题。

(15分)

(宿迁中考)炊烟是乡村的水墨画

刘世河

①描写故乡的文章,出镜率最高的莫过于“魂牵梦绕”这四个字了,而能体现出这四个字的景象,非家乡的炊烟莫属。

②“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身居都市已久,我曾一度对陶渊明笔下的“归园田居”十分向往,如今人到中年才如梦初醒,其实我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如诗如画的地方度过的。

③我的老家在鲁北平原,村东一条小河蜿蜒流过。

过河不远便是一个高高隆起的沙土岗子,岗子上的白杨树枝繁叶茂,一到夏天便绿树浓荫,成了我们这帮孩子玩耍的天堂。

有时候玩累了,我就坐在岗顶上静静地望着小村,努力在那些模样都差不多的院落中寻找自己的家。

④起初总是眼花缭乱,后来望着望着就有了经验:

看炊烟,父亲患有胃病,医生叮嘱要三分治七分养,吃饭须有规律,还得是热乎饭,不管多忙,一日三餐母亲都会准时生火做饭,所以村里升起的第一缕炊烟多半就是我们家的。

⑤母亲常说:

“这炊烟呀,就是咱庄户人家灶台上开出的花,花一开就有饭香,日日有饭香就是好日子。

”彼时年幼,对母亲的话一知半解,在意的只是制造炊烟的灶台上母亲又做了什么好吃的饭。

正所谓,饥望炊烟眼欲穿,一心只想肚儿圆。

⑥炊烟还是小村的晨钟暮鼓,每天都传递着村人们晨起晚息的信息。

⑦早晨的炊烟风轻云淡,就像天边薄薄的晨曦,清灵疏朗,昭示着庄稼人早饭的简单,熬一锅小米粥或玉米糊糊,几个馒头就着一碟小咸菜就齐活了。

吃罢早饭,上学的上学,上班的上班,下田的下田,农家新一天的生活便拉开了序幕。

⑧午间的炊烟是庄稼人匆忙的步履。

不同于早饭的是,午饭虽然简单,但一定要吃得硬实扛饿,因此,午间的炊烟往往急速升起,瞬息消逝,一如庄稼人忙秋忙夏时脚不沾地的身影。

⑨傍晚的炊烟是最美的,也最能体现农家生活的细致与温馨,晚饭是全家人的聚餐,也是庄稼人一天当中最悠闲的时候。

庄稼人有个小习惯,就是越闲越吃,所以晚饭自然丰盛些。

如若恰巧那天家里有喜事,更会杀鸡烧肉以示庆贺。

乡下人干活是急性子,但吃饭蛮讲究,尤其懂得“想要肉更香,工夫必须长”的道理,小火慢炖,肉烂汤浓。

因此,傍晚的炊烟是细水长流,从黄昏一直摇曳到夜幕降临。

⑩炊烟如此缭绕生动,古诗词中自然少不了它的倩影。

“乱云剩带炊烟去,野水闲将白影来”是辛弃疾笔下的炊烟;“渔市孤烟袅寒碧,水村残叶舞愁红”则出自柳永笔端。

⑪写炊烟最多的当属陆游。

“岭谷高低明野火,村墟远近起炊烟”和“遥望炊烟疑可愁,试从行路问村名”都是他的。

可见放翁对田园袅袅飘逸的炊烟有多喜爱。

后来又读到陆游“雾敛芦村落照红,雨余渔舍炊烟湿”的句子,禁不住疑惑,炊烟怎么会是湿的呢?

⑫直到离家多年后,有一回在梦里又见故乡炊烟,醒来后却一枕清泪,才终于有悟。

原来炊烟是和思念缠绕在一起的,泪眼看炊烟,又怎么会不是湿的呢!

又想起母亲当年对炊烟的比喻,突然觉得母亲就是一个十足的诗人。

而在我的眼里,炊烟不但是庄稼人灶台上开出的花,它自由舒展,浓淡随意,更像是一幅黑白交织的水墨画,氤氲在乡村的上空,画中的奇妙意境只有看懂它的人才能体会得到。

⑬而且这幅画的色调永远都是暖的,因为它的作者是母亲。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有删改)

19.请你概括一天中三个不同时段炊烟的特征。

(3分)

早晨的炊烟轻淡;午间的炊烟急速;傍晚的炊烟悠长。

20.阅读下列语句,按要求作答。

(4分)

(1)炊烟还是小村的晨钟暮鼓,每天都传递着村人们晨起晚息的信息。

(从修辞的角度加以赏析。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早晨傍晚的炊烟比作晨钟暮鼓,形象地表现了人们按照炊烟作息的习惯。

(2)原来炊烟是和思念缠绕在一起的,泪眼看炊烟,又怎么会不是湿的呢!

(赏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缠绕”本意是用带状物或条状物盘绕其他物体,文中指炊烟和思念交织在一起,炊烟是故乡,是母亲,看到炊烟就会想起母亲,想起故乡,从而激发对母亲,对故乡的思念;思念母亲、故乡,自然会想到炊烟。

21.第

⑪段中引用关于“炊烟”的诗句有何作用?

(3分)

引用诗句表现了乡村炊烟的美景,抒发了喜爱之情,为文章增添了文学色彩。

22.最后一段内涵丰富,请联系全文加以分析。

(5分)

炊烟像是一幅水墨画,表现了炊烟与家乡的联系,这幅水墨画的色调是暖的,体现了浓浓的母爱和乡情,所以说母亲是这幅水墨画的作者。

(围绕“母爱”“乡情”结合文体内容回答即可)

三、作文(50分)

23.春暖花开,柳舞莺啼,那是美妙的青春旋律;朔风卷雪,枭鸟怪鸣,那是黯淡的青春音符。

成功它并不平凡,是暴风雨后的彩虹;失败也并不简单,是千锤百炼的锻造。

在你青春潋滟的波光中,一定有酸甜苦辣的生活体验,有五彩缤纷的人生梦想,有敢为人先的探索追寻……

请以“______,我的青春旋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

①将题目补充完整,例如填写“拼搏”“坚强”“尽责”“感恩”“诚信”“追逐梦想”“成就美德”等;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④不得套作抄袭;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地名、校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