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鉴赏小说的语言和表达技巧.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434611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鉴赏小说的语言和表达技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语文鉴赏小说的语言和表达技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语文鉴赏小说的语言和表达技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考语文鉴赏小说的语言和表达技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考语文鉴赏小说的语言和表达技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鉴赏小说的语言和表达技巧.docx

《高考语文鉴赏小说的语言和表达技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鉴赏小说的语言和表达技巧.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鉴赏小说的语言和表达技巧.docx

高考语文鉴赏小说的语言和表达技巧

高考语文鉴赏小说的语言和表达技巧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欢乐颂

陈 毓

天赐我一个婆婆,我婆婆赐给我一大串亲戚。

缘着那条脉摸索去,一个,一个,又一个……我用了几年时间,总算弄明白彼此间复杂的称谓。

有个大妈,我最喜欢。

每年清明前,大妈就会捎信来:

今年的春茶下来了,油菜花黄,再不来,林子里的笋子可老了。

这些话经我婆婆转达,我会立即催促婆婆:

明天我就陪您去一趟吧。

大妈表达亲情总是从饭桌上开始,清炒菜薹、油焖竹笋、韭黄爆河虾、桃花豆腐、白果焖腊肉、笋干煲鸭汤……只有我们吃满足了,大妈才觉得我们是见过面了。

有什么吃什么,大妈总说。

语气一定不是表达谦卑,是对生活的知足和感激。

看见我们那么喜欢吃她做的饭菜,大妈的厨艺展示越发地才华横溢。

一顿,又一顿。

 我感叹大妈把春天装进我身体里了。

大妈说,你能多来就多来,这里的青山绿水,也不委屈你。

大妈像个磁场,在她身边,我就觉安静、快乐、知足。

我想这好比香樟树的周围不滋生蚊虫,在大妈身边我就不浮躁不定了。

大妈爱唱歌,老了也没削弱这爱好,对人唱,对山唱,在菜地摘菜时唱,下河浣衣时也唱。

是地道汉水民歌的调子,曲调婉转悠长,借景状物,从心所欲,真是情从心生,歌从口出,那么的自然而然,如万物生。

蓝的天,白的云,山峰青,江水碧。

简单却隽永的日子,我在那短暂的相逢里似乎过了一生,又恍惚只是打了个盹醒来。

所谓幸福,也不过是依着这个蓝本画的吧?

我端着大妈自酿的米酒,迷迷糊糊地想。

大妈像看透了我的心思,淡淡地说,留你久住这里,你也会不惯,会着急。

你小住几天合适。

“妹是鲜花香千里,哥是蜜蜂万里来,蜜蜂见花团团转,花见蜜蜂朵朵开。

不知谁的歌声从河面飘过来。

“太阳落坡四山黄,唱起山歌送阿郎,阿郎回家慢慢走,妹儿泪珠湿衣裳。

立即就有另一歌者在后坡呼应。

我倾耳听。

在这悠长欲睡的春日午后。

大妈停住针线,悠然起歌:

“大路边上栽南瓜,我把萝卜当娃娃。

四季豆儿两头尖,当中一个闪弯弯……”

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我对身边咕咕啄食的小母鸡说。

这样的大妈让我们忽略她的年岁。

但是大妈七十三岁了,这年的春天我去看她,她告诉我她活不过七十四岁,谁都不在意她的话,我也不信,因为她依然清瘦、硬朗。

大妈的身体忽然弱起来,大家才想起她春天的话,几个哥嫂都不明白是什么给了她暗示,但大妈的表情从容自然,如落叶树木进入冬天。

初冬的第一场风过后,大妈躺下,大哥通知该通知的亲戚,其中有我,大哥说大妈疼爱的人,都得回来给她唱歌。

我以为是那一带老人故去后守灵人唱的孝歌,说我不会。

大哥说,就是唱歌,欢乐的歌。

我到时大妈已经弥留。

大妈躺在床上,她要重新启程,回到三十一年前和她分别的大爹、四十年前从她怀抱离去的三弟身边。

那是宋氏家族墓地,那里还长眠着大妈挚爱的她的婆婆,她在大妈五岁时收养了流落异乡的孤儿,养大妈到十八岁,然后从大妈的养母变成大妈的婆婆。

没有通常人哀叹身世飘零的悲苦,大妈说,她从一个家走丢就是为了进另一个家门的。

现在,她回到她生命中几个重要的亲人那里,在那里继续看护她留在世上的亲人,她的遗言就是嘱咐她的亲人用歌声给她送行。

歌声在大妈弥留的那一刻响起。

都是大妈熟悉喜欢的汉水民歌的调子。

大哥、大嫂、二哥、二嫂、四妹、四妹夫一个接一个唱,直到这个家族的晚辈都加入到这唱歌的队伍里来,低缓、悠长、重重叠叠,让我再次看见那根血脉的藤,弯转绵延,生生不止。

歌声伴大妈渐行渐远。

我忽然惭愧,大哥说我是大妈疼爱的人,我当然得给大妈唱歌,我搜索心海,想起不久刚学会的一首民歌,我在大妈床前的席子坐正身子,端庄而歌。

“太阳歇歇么?

歇得呢。

月亮歇歇么?

歇得呢。

女人歇歇么?

歇不得。

女人歇下来,火塘会熄掉呢。

冷风吹着老人的头么,女人拿脊背去门缝上抵着。

刺棵戳着娃娃的脚么,女人拿心肝去山路上垫着。

有个女人在着么,老老小小就拢在一堆了。

有个女人在着么,山倒下来男人就扛起了……”

灯火摇曳,我看见大妈脸上积满笑意,仿佛说,大妈喜欢这歌呢。

1.通览全文,揣摩画线语句的表达效果,并按要求答题。

(1)“天赐我一个婆婆,我婆婆赐给我一大串亲戚”,作者为何用“赐”字?

答:

                                      

                                        

(2)“我感叹大妈把春天装进我身体里了”,说说这句话蕴含的意思。

答:

                                      

                                        

【答案】

(1)一个“赐”字,既表现出“我”对婆婆和一大串亲戚的喜欢,又表达了“我”能有缘成为这个大家庭的成员的欢喜和幸福感,为引出下文写“我”最喜欢的大妈做铺垫。

(2)用比喻和夸张手法生动地写出了“我”对大妈所做的乡下饭菜的享受,又含蓄地写出了“大妈”对“我”的疼爱。

 

【解析】

(1)对于关键词的理解,既要看词语的本意,又要把关键词还原到文本语句中,结合句子理解。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4题。

到父母跟前吹牛去

尚小迪

自打17岁那年我到千里之外求学起,顶不住爸妈每天三问候,我学会了撒谎。

最初仅限于在电话里虚报平安,后来领域不断扩张,谎撒得也越来越夸张,成了吹牛皮。

“妈,垒球赛我们赢了耶!

“爸,这次考试你闺女全优,厉害吧?

听得出,爸妈在电话那端比我还开心,有次老妈甚至对着话筒鼓起了掌。

吹牛真好,它的益处在于爸妈欢愉,我呢,沉浸在自己编织的美好里,也身心舒畅。

挂上电话,我会朝着我吹出来的那个缤纷世界努力前行。

毕业初,我进了一家并不优秀的单位。

入职手续刚办完立刻给爸爸打电话:

“爸,我签了家好单位,您就等着享福吧!

隔三差五,我就跟妈妈说:

“我又签了大客户,一切都好!

实际情况是,当时我没底薪,每月刨去房租,连吃饭都成问题。

好在,逢月底我都会收到妈妈从老家邮来的煎饼和腊肉,我流着泪用它们果腹,然后擦干泪打电话责备妈妈:

“我这啥都有,你不用寄了,不嫌麻烦呀?

”妈在那端嘿嘿笑着说:

“外面卖的哪有你妈做得好吃!

瞧,连妈也吹上了。

后来我换了单位,有了男友,成了家。

记得第一次带男友回家时,我跟往常一样,像只报喜鸟,叽叽喳喳不停。

从家出来,男友跟我一笔笔算,咱俩年收入满打满算9万块,房贷得还6万块,日子过得紧紧巴巴,你还炫富!

“怎么,怕我家跟你借钱呀?

“不怕借钱,怕掏不出来伤感情。

“你想过没?

老人们聚一起,爱聊谁家孩子年薪多,以此佐证儿女有本事,我可不想让我爸妈抬不起头。

“可是你说10来万,你没听到妈说‘一二十万哪,不错’,经妈的嘴传,就成了一二十万,坊邻再传,会变成二三十万……可怎么收场呀?

为此,男友特别焦灼。

好在,并没人向我们借钱,我们悠哉乐哉当了几年伪富人,每次回老家,一道道羡慕嫉妒恨的目光,让我的虚荣心飘啊飘,这算是意外之喜。

婚后第六年,有天弟弟打电话给我,说要做生意,差10万块钱,想从我这挪挪。

挂了电话我就懵了。

上个月我们全部存款刚满10万元,这可是我跟老公这么多年从牙缝里一点一点省出来的,要是弟弟的生意赔了呢?

老公脸色很不好看,他说,爸妈年纪大了,我们做姐姐和姐夫的不帮一把说不过去,可钱在兜里还没热乎呢,我是真舍不得呀!

三天后,爸跟弟一起来我家,不等弟开口,爸就说:

“妮儿顶多只能借给你弟三万块。

”转头对弟说,“生意要从小做到大,一步步来,一下子投入这么多钱,赔了可咋办?

我松了一口气,当天下午就把钱给了弟弟。

后来我回家,旁敲侧击,为何爸只许我借3万块?

我又不差钱。

爸坐在堂屋八仙桌旁的椅子上,吧唧吧唧抽他的旱烟袋,吐出一大口白烟说:

“我的闺女我心里有数,人好心善,就是爱逞点能。

妈在一边附和:

“这些年来,你说十分好,我和你爸就往一分里信。

你是怕我们挂念着,我们懂。

我的泪顷刻间滂沱起来,多年来的憋屈全宣泄开来,在妈怀里,我哭得像个小孩。

许久,我抽抽搭搭地问,你们怎么断定我吃过苦,受过罪?

爸说:

“你刚毕业时每次往家打电话都在56秒时挂断,我断定你缺钱哪,怕饿着你,也怕你走孬路,就让你妈给你邮吃的。

妈说:

“你邮来的照片,跟你回家时穿的衣服总是同一身。

你那么臭美,要不是手头紧,会不多添置几件衣裳吗?

爸说:

“每次回家,哪怕你妈炖个白菜豆腐,你也吃得津津有味,说明你在外面吃不着油水!

我嘟嘟嚷嚷替自己狡辩:

“那是妈做得好吃!

妈呵呵地笑了,她说:

“闺女呀,我和你爸没有责备你的意思。

你在外面打拼不容易,在自个爹妈面前,当然可以挺起胸膛来做包括畅所欲言在内的任何事,我们很愿意配合你的。

你想呀,你吹牛夸自己好,我们听着心里也畅快呀,这两全其美的事儿,何乐而不为呢?

是呀,何乐而不为,往后权当爹妈那儿是情绪宣泄站了,多个放松心情增添自信的地儿,挺好。

我对着镜子收拾妆容,边擦泪边说:

“这是谁家的姑娘,长这么俊,随谁呢?

爸和妈在一旁,会心地笑了。

2.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从17岁到千里之外求学时起,学会了撒谎,因为爸妈每天电话三问候,为了让他们放心,就虚报平安,越来越夸张,就成了吹牛皮。

B.吹牛的好处就在于让牵挂着“我”的爸妈放心和快乐,“我”也一次次得到安慰和满足,挂上电话,“我”会以我吹出来的世界为目标而奋斗。

C.弟弟向“我”借钱,“我”和老公心里很是矛盾,不帮说不过去,可要帮的话又确实没有能力,感到很为难,爸爸体谅女儿的难处,出面解了围。

D.“我”毕业参加工作后,因为不想让爸妈牵挂远方的自己,就继续编织着一个又一个谎言,多亏有爸妈多次不动声色的支援,才渡过难关。

【解析】选C。

C.“没有能力”的说法过重,原文说“全部存款刚满10万元”,应是能力不足。

3.小说结尾写道:

“我对着镜子收拾妆容,边擦泪边说:

‘这是谁家的姑娘,长这么俊,随谁呢?

’”有怎样丰富的含意?

请简要分析。

答:

                                      

                                        

                                        

【答案】收拾妆容是一种掩饰,而流泪表明父母的心疼、理解让我深受感动。

说自己长得俊是在“吹牛”,也是在间接夸父母长得俊,是爱的融通与理解。

在父母面前,“我”借玩笑宣泄情感,放松心情,增添自信,让父母释怀。

4.小说为什么题为“到父母跟前吹牛去”?

请简要分析。

答:

                                      

                                        

                                        

【答案】从情节安排看,小说中的故事与“到父母跟前吹牛去”有关。

从人物设置看,小说中的主要

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文后题目。

比邻而居

王安忆

装修的时候,有人提醒我,不要使用这条公共烟道,应该堵上,另外在外墙上打一个洞,安置排油烟机的管子。

可是,我没听他的。

好了,现在,邻居家的油烟就通过我家的排油烟机管道,灌满了厨房。

我可以确定,我家厨房的油烟仅来自于其中一家,因为油烟的气味是一种风格。

怎么说?

它特别火爆。

花椒、辣子、葱、姜、蒜、八角,在热油锅里炸了,轰轰烈烈起来了。

这家人在吃方面还有一个特征,就是每顿必烧,从不将就。

时间长了,我对他们生出一些好感,觉得他们过日子有着一股子认真劲:

一点不混。

并且,也不奢侈。

他们老老实实,一餐一饭地烧着,一股浓油赤酱的味,使人感到,是出力气干活的人的胃口和口味,实打实的,没有半点子虚头。

在我的印象中,他们没落下过一顿。

他们在吃的方面,一是有规律,二是很节制。

这些,都给人富足而质朴的印象,是小康的生活气息。

有一段日子,在一日三餐之外,这家人还增添了两次草药的气味。

草药的气味也是浓烈的,“扑”一下进来,涌满了厨房。

不知是因为草药气的影响,还是实际情况如此,一日三餐的气味不那么浓郁了。

倒不是变得清淡,而是带些偃旗息鼓的意思。

这段日子蛮长的,这么算吧,每周炖一次鸡汤,总共炖了四至五次。

草药的苦气味和鸡汤的香味,是这段时间油烟味的基调。

这也是认真养病的气味:

耐心,持恒,积极,执着。

之后,忽然有一天,我家的厨房里滚滚而来一股羊肉汤的气味。

这就知道,他们家人的病好了,要重重地补偿一下,犒劳一下。

倒不是吃得有多好,但它确有一种盛宴的气氛,带有古意。

古人们庆贺战功,不就是宰羊吗?

果然,草药味从此消遁,炖汤的绵长的气味也消遁,余下一日三餐,火爆爆地,照常进行。

在较长一段稔熟的相处之后,我家厨房来了一个不速之客,那是一缕咖啡的香气。

这是另一路的气味,和他们家绝无相干。

它悄悄地,夹在花椒炸锅的油烟里,进来了。

这是一股子虚无的气息,有一种浮华的意思在里面,和他们家实惠的风格大相径庭。

因此,我断定,这又是一户新入住的人家,很没经验地,也将管子接进了烟道,又恰逢顺时顺风,于是,来到我家厨房凑热闹了。

这一路的风格显然要温和、光滑一些,比较具有装饰感,唤起人的遐想。

和它不那么实用的性格相符,它并不是按着一日三餐来,不大有定规,有时一日来一次,有时一日来两次,有时一日里一次不来,来时也不在吃饭的点上,而是想起了,就来,想不起,就不来,显得有些孱弱似的。

而那先来的,从来一顿不落,转眼间,油烟全面铺开,又转眼间,油烟席卷而去,总是叱咤风云的气势。

但是,有时候,夜已经很深了,那新来的,悄然而至。

咖啡的微苦的香味,弥漫开来。

气味终究有些杂了,可是泾渭分明,绝不混淆。

你来我往,此起彼伏。

再过段日子,又来了一个,显见得是苏锡帮的,气味特别甜,空气都能拉出丝来了。

第四位又来了,它一方面缺乏个性,另一方面又颇善融会贯通。

它什么都来:

香、辣、酸、甜,大蒜有,大蒜粉也有,麻油有,橄榄油也有。

于是,所有的气味全打成一团,再分不出谁是谁的来路。

我们这些比邻而居的人家,就这样,不分彼此地聚集在了一处。

这一日,厨房里传出了艾草的熏烟。

原来,端午又到了。

艾草味里,所有的气味都安静下来,只由它弥漫,散开。

一年之中的油垢,在这草本的芬芳中,一点点消除。

渐渐的,连空气也变了颜色,有一种灰和白在其中洇染,洇染成青色的。

明净的空气其实并不是透明,它有它的颜色。

(有删改)

1.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第段中“孱弱”的含意。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相对第一家的气味,咖啡的味道较弱;生活不大有定规;日常化的生活气息不浓烈;有虚无浮华的气息,不如第一家实打实。

 

2.请探究文章最后一段中画线句的意蕴。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同的生活状态也有相同的生活内容;蕴含了对端午等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艾草的熏烟升华了不同的生活状态,从而达成一种火辣与安静、绚烂与明净的平衡。

 

【解析】解答此题必须深入理解文本主题。

端午节有家家户户挂艾草的习俗,艾草味代表着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它让“所有的气味都安静下来”,这不仅是写艾草味的浓烈,更反映了中华民族日常生活中有相同的内容,那就是对传统文化的认同。

此外,艾草味同各种气味交融,象征着人们生活所达到的一种平衡。

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的题目。

安娜之死

[俄]列夫·托尔斯泰

在火车进站的时候,安娜夹在一群乘客中间下了车。

她想着,如果没有回信就准备再乘车往前走。

她拦住一个挑夫,打听有没有一个从渥伦斯基伯爵那里带信来的车夫。

她正询问时,那个面色红润、神情愉快、穿着一件挂着表链的时髦外套、显然很得意那么顺利就完成了使命的车夫米哈伊尔,走上来交给她一封信。

她撕开信,还没有看,她的心就绞痛起来。

“很抱歉,那封信没有交到我手里。

十点钟我就回来。

”渥伦斯基字迹潦草地写道。

“是的,果然不出我所料!

”她含着恶意的微笑自言自语。

“好,你回家去吧,”她轻轻地对米哈伊尔说。

她说得很轻,因为她的心脏的急促跳动使她透不过气来。

“不,我不让你折磨我了,”她想,既不是威胁他,也不是威胁她自己,而是威胁什么迫使她受苦的人。

她顺着月台走过去,走过了车站。

几个年轻人盯住她的脸,怪声怪气地又笑又叫,从她旁边走过。

站长走过来,问她乘车不乘车。

一个卖汽水的男孩目不转睛地望着她。

“天哪,我这是到哪里去呀?

”她想,沿着月台越走越远了。

她在月台尽头停下来。

几个太太和孩子来迎接一个戴眼镜的绅士,高声谈笑着,在她走过来的时候沉默下来,紧盯着她。

她加快脚步,从他们身边走到月台边上。

一辆货车驶近了,月台震撼起来,她觉得自己好像又坐在火车里了。

突然间她回忆起和渥伦斯基初次相逢那一天被火车轧死的那个人,她醒悟到她该怎么办了。

她迈着迅速而轻盈的步伐走下从水塔通到铁轨的台阶,直到匆匆开过来的火车那儿才停下来。

她凝视着车厢下面,凝视着螺旋推进器、锁链和缓缓开来的第一节车的大铁轮,试着衡量前轮和后轮的中心点,估计中心点对着她的时间。

“到那里去!

”她自言自语,望着投到布满砂土和煤灰的枕木上的车辆的阴影。

“到那里去,投到正中间,我要惩罚他,摆脱所有的人,摆脱我自己!

她想倒在开到她身边的第一节车厢的车轮中间。

但是她因为从臂上往下取小红皮包而耽搁了,已经太晚了;车厢中心开过去了。

她不得不等待下一节车厢。

一种仿佛她准备入浴时所体会到的心情袭上了她的心头,于是她画了个十字。

这种熟悉的画十字的姿势在她心中唤起了一系列少女时代和童年时代的回忆,笼罩着一切的黑暗突然破裂了,转瞬间生命以它过去的全部辉煌的欢乐呈现在她面前。

但是她目不转睛地盯着开过来的第二节车厢的车轮,车轮与车轮之间的中心点刚一和她对正了,她就抛掉红皮包,缩着脖子,两手着地投到车厢下面,她微微地动了一动,好像准备马上又站起来一样,但又扑通跪了下去。

就在这一刹那,一想到自己在做什么,她吓得毛骨悚然。

“我这是在哪里?

我这是在做什么?

为了什么呀?

”她想站起来,闪开身子,但是什么巨大的无情的东西撞在她的头上,从她的背上碾过去了。

“上帝,饶恕我的一切!

”她说,觉得无力挣扎。

一个正在铁轨上干活的矮小的农民,咕噜了句什么。

一支蜡烛,她曾借着它的烛光浏览过充满了苦难、虚伪、悲哀和罪恶的书籍,比以往更加明亮地闪烁起来,为她照亮了以前笼罩在黑暗中的一切,哔剥响起来,开始昏暗下去,永远熄灭了。

(选自《安娜·卡列尼娜》,周扬、谢素台译,有删改) 

3.请探究作品结尾画线句的意蕴。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蜡烛”的比喻,写出了安娜死亡前意识从异常清醒到渐趋模糊、直至消失的过程。

这句话表现了安娜临终前的内心感受,又可以理解为作者对安娜之死的总结。

画龙点睛,暗含着作者的喟叹同情。

【解析】探究语言意蕴,不能停留在对语言表层意义的理解上,要结合小说的情节、主题等深入挖掘。

 

分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