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工程及基础配套设施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43359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142.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路工程及基础配套设施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道路工程及基础配套设施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道路工程及基础配套设施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道路工程及基础配套设施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道路工程及基础配套设施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道路工程及基础配套设施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道路工程及基础配套设施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工程及基础配套设施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道路工程及基础配套设施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道路工程及基础配套设施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概述

1.1项目概况

项目单位:

项目名称:

X桥X道路工程及基础配套设施(规划六路)(一期工程)

项目法人:

建设性质:

新建

建设地点:

1.2编制依据

1.2.1依据的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6、《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GB03—2006)

7、《交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交通部2003年第5号令

1.2.2执行的技术标准、规范

1、地表水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2、噪声环境质量参照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6096-93)

3、大气污染物排放执行《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6095-1996)

4、废水污染物排放执行《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8918-2002)

5、《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6、《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GTB001-2003

7、《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60-2004

8、《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

9、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

10、《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

11、《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12、《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1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14《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1.2.3工程项目依据性文件

1、XX城市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关于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技术服务合同委托书。

2、《X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3、《X市河西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

5、《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规划》(2006-2010)

6、提供的工程区域1:

1000地形图

7、项目相关设计资料及地质勘察资料

1.3项目研究过程

1.3.1编制范围

根据XX城市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的委托,本工程研究的范围为《X桥X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由我单位编制完成。

1.3.2研究范围

1、工程建设范围及规模

根据设计委托书,拟建为城市主干道Ⅱ级,一期工程道路全长1040m,红线宽60m,双向八车道,道路红线两侧各设30米绿化带。

2、工程内容

工程内容包括道路工程及基础设施配套工程。

1.3.3研究内容

本项目在研究过程中着重调查了X市市区现有道路的技术状况、路网现状及规划,项目所在区的交通规划及发展趋势,同时考虑X市的社会经济现状及发展规划,在此基础上依据交通量预测结果,研究论证了道路红线宽度及建设规模和标准等问题。

本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为:

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工程环境概况及现状评价;

3、道路规划及交通量预测;

4、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标准及规模;

5、建设规模与标准;

6、工程总体设计;

7、环境保护方案:

8、节能;

9、项目实施计划与招投标;

10、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1、社会评价:

12、结论与建议:

1.4主要研究结论

1.4.1工程建设条件

本报告通过认真调查分析研究,认为河西新区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等条件较为优越,社会经济呈持续稳定快速发展态势,道路建设材料来源丰富,运输条件极其便利,具备良好的工程建设条件。

1.4.2交通量预测

X桥X道路工程(一期工程)建成后,整个路网的交通流量将重新分布,建成后的交通不仅使其它道路上部分流量发生转移,交通量重新分布,同时会刺激区域流量的发生。

在对交通量进行预测时,把预测范围定为X桥X道路工程(一期工程)沿线各影响区和河西新区。

从交通流量的分析结果(折合成标准小客车)看,2011年日交通流量43222辆/日,2015年为47988辆/日,2020年为53575辆/日,到2025年可达到54991辆/日。

1.4.3工程建设标准

主要技术指标表

项目

单位

指标

道路等级

城市主干道Ⅱ级

计算行车速度

km/h

50

路面设计标准轴载

BZZ-100

平曲线最小半径

m

1000

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

m

50000

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

m

30000

抗震设防

8

1.4.4工程建设规模

1、道路工程

根据合同要求,本工程道路建设建设规模如表1-3。

建设项目

名称

起讫点

建设标准

建设长

度(m)

红线宽

度(m)

设计车(Km/h)

备注

X桥X工程

X大桥—河西南北大道

城市主干道Ⅱ级

1040

60

50

西侧加30米绿化带

2、配套设施工程

本项目配套设施工程包括:

道路沿线设置港湾式停车站,无障碍设施、供水、燃气、照明工程及绿化工程等。

1.4.5工程方案设计

1、平面设计

道路平面线形均按照按《X市城市总体规划》路网布置。

2、纵断设计

纵断面线形设计主要根据以下要素来确定:

(1)X桥X道路(一期工程)的控制标高;

(2)现状自然地面;

(3)相交道路等控制性标高。

3、横断面设计

横断面设计以规划为依据,并结合道路的实际情况确立横断面设计方案。

横断面车行道横坡为1.5%,人行道横坡为2%。

断面布置如下:

30.0m(绿化带)+6.0m(人行道)+6.0m(非机动车道)+4m(绿化带)+28m(车行道)+4m(绿化带)+6.0m(非机动车道)+6.0m(人行道)+30.0m(绿化带)=120.0m

4.交叉口设计

道路沿线交叉均为平面交叉,均采用信号灯管理。

5.路面设计

本设计推荐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

机动车道: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4cm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6cm

水泥稳定碎石(5%)18cm

水泥稳定砂砾(5%)36cm

天然砂砾20cm

非机动车道: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3cm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5cm

水泥稳定碎石(5%)18cm

水泥稳定砂砾(5%)36cm

天然砂砾20cm

人行道:

人行道面砖5cm

1:

2干硬性水泥砂浆3cm

C15混凝土8cm

3:

7灰土15cm

1.4.7投资估算

本工程投资估算造价为14936.47万元,其中建筑安装工程费用5680.89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8585.45万元,工程预备费用670.13万元。

1.4.8资金筹措

本工程为X市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工程投资较大。

工程估算总投资为14936.47万元,全部市财政投资。

1.4.9综合评价

本项目建设是必要的,经济上是合理的,技术上也是可行的,建议尽快组织进行实施。

第二章工程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

2.1工程项目的背景

X市于2000年撤地设市后,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交通需求急剧增加,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的供需矛盾对城市发展形成制约。

根据X市总体规划,X市城市发展方向为:

西扩东改,北引南优。

以此为指导建设X桥X道路新建道路工程(一期工程),这既符合X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又能促进河西新城发展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改善城市形象和投资环境,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本次工程可行性研究的对象为X桥X道路工程(一期工程),东起滨河西路北延,西至河西南北大道,全长1040米。

通过建设,提高该区域土地出让地价,加快城市建设资金回笼。

2.2建设的必要性

1、是推动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需要

X市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

但是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人口多等原因,经济还比较落后,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落后的交通基础设施,严重制约了X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区位优势难以形成。

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西移,对加快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步伐,缩小东西之间的差距增加了活力。

我们应该紧抓住中部崛起的机遇,加快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形成方便快捷的交通网络,即可促进X市的经济发展,同时也可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提高城市综合服务能力,塑造城市新形象,使我们的基础设施建设与整个城市的长远发展规划融为一体。

本项目的建设不仅可以改善区域交通条件,而且还可以带动沿线市政管线、电力、通讯等其它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增强经济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区位优势的发挥,推动区域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2、是完善城市路网、缓解市区交通压力的需要

X市区的道路近年来虽然有所改进,但是路网密度低,通车里程少,通过性不足;供需矛盾突出,技术等级低,服务质量不高,抗灾害能力弱。

很显然,X市区的道路现状已经不能适应交通需要和经济发展的要求。

因此,为了适应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市的发展,必须加快河西新城路网建设。

本项目的建成完善了市区道路网络系统,进一步优化城市交通组织管理,缓解现有的交通压力。

3、是改善投资环境的需要

该工程的建设,对于改善X市河西新区的交通现状,加强河西新城与旧城区的联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内需的良好机遇下,尽快实施本项目可加快X市的经济走上新台阶,进而促进X市城与周边城市的来往。

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交通条件的改善,将使投资环境大大改善,有利于吸引投资,带动城郊地区发展及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点,拉动内需,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4、是交通量发展的需要

本项目是X市河西新城道路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X市区的重要交通走廊,其交通组成主要是现有道路的正常增长交通量、吸引交通量和由于该工程的建设而新增的交通量。

该道路为双向八车道,符合规划年限内交通量的发展要求。

本次对X市区道路的远景交通量预测是以X市区历年交通量,平均交通量增长系数,推算出未来年份的远景交通量。

现有道路已经无法满足交通发展的需要,因此应尽快建设X桥X道路工程(一期工程),以适应不断增长的交通量。

5、是市区防灾抗灾的需要

本项目的实施是市区防灾抗灾的需要,对于洪涝、干旱、地震及火灾等灾害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市区人口集中,交通不畅,缺乏避灾疏散的空间和通道,本项目的建成,有力地加强了避灾疏散的通道和空间,并对救灾物资的运输提供快捷的走廊,是现代化城镇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与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息息相关。

2.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技术上的可行性

X桥X道路工程(一期工程)全长1040米,红线宽度为60米,道路红线两侧各设30米绿化带。

道路沿线所在地质状况良好,利于道路建设,在设计和施工方面均无特殊疑难问题;道路沿线筑路材料和运输条件具备,因此,从技术上讲修建X桥X道路工程是可行的。

2、经济上的可行性

本项目投资估算总金额为14936.47万元。

全部由市财政投资。

建成通车后可增加城市建设用地,改善人居环境,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因此本项目国民经济效益良好,项目是切实可行的。

第三章现状评价及建设条件

3.1自然条件

3.1.1地形与地貌

拟建场地位于汾河西岸,地形北高南低,其地貌单元属于汾河西岸一级阶地。

3.1.2气候

X市地处半干旱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特点是冬寒夏热,年平均气温介于8.6-12.6℃,极端最高气温为42.0℃,极端最低气温为-25.6℃;四季分明,冬季气候干燥寒冷,常伴随大风降温,风速最大可达2.8m/s,夏季炎热多雨,多有伏、旱现象发生,秋季易发生连续降雨;年降水量在454-688㎜之间,年平均蒸发量为1993.1㎜;年平均日照时数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