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代会工作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33409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教代会工作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大学教代会工作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大学教代会工作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大学教代会工作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大学教代会工作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教代会工作报告.docx

《大学教代会工作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教代会工作报告.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教代会工作报告.docx

大学教代会工作报告

大学教代会工作报告

尊敬的各位代表:

  大家好!

我代表学校,向大会报告学校过去五年的行政工作,并对今后工作提出建议,请各位代表审议。

学校财务工作将由副校长向大会报告。

  第五届教代表会暨第十一届工代会以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开展规划纲要(xx—202X年)》,《关于全面进步高等教育质量的假设干意见》和国家“高等学校创新才能提升方案”启动施行,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全面进步教育质量、创新驱动开展的新阶段。

5年来,在高等教育创新开展的大背景下,学校坚持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开展道路,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转变工作理念、抢抓开展机遇、破解开展难题、推进科学开展,始终将进步教育质量贯彻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效劳和文化传承创新工作之中,中心工作推出创新举措,重点工作获得重大打破,各项事业实现科学开展,完成了从“十一五”向“十二五”的成功迈进。

5年中,学校办学获得的标志性成果集中表达在以下6个方面:

  一是质量开展,“两大工程”建立成效显著,办学层次迈上新台阶。

“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立工程产生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学校获批成为“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工程重点建立大学。

  二是优化开展,学科建立实现打破,完成从单科性大学向多科性大学开展的历史转型。

博士学位受权一级学科由1个增加到3个,硕士学位受权一级学科由3个增加到13个;博士学位受权点增加11个,增长58%;硕士学位受权点增加27个,增长61%;专业硕士学位受权点由3个增加到5个,增长67%。

  三是开放开展,产学研用深度结合,协同创新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学校牵头创立的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成为国家施行“xx方案”首批认定的14个协同创新中心之一,也是首批获得认定的2个文化传承方向协同创新中心之一,并在德国和瑞士分设海外研究中心。

  四是创新开展,探究理论创新才能培养途径,创始人才培养形式改革新场面。

创新同步理论教学形式,在全国高校中首创施行同步远程观摩庭审,建立3个原始案卷副本档案阅览室,实现知识体系学习和理论才能培养的同步完成;探究学期制改革,创新施行暑期“国际小学期”和“虚拟第三学期”一实一虚两个第三学期,拓展教学空间,有效提升人才培养的国际化程度。

  五是国际开展,海外办学实现零的打破,国际化开展战略获得阶段性成果。

分别与英国班戈大学和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大学合作建立2所海外孔子学院,成为首所具有法律文化特色的孔子学院;新增与一批世界名校的本质性合作,合作工程数量和质量均有大幅提升。

  六是和谐开展,加强根底条件保障,办学条件和教职工待遇显著进步。

完成昌平校区科研楼、学院路校区综合科研楼及配套效劳楼建立,学院路校区教学图书综合楼也已开工建立,教学科研用房增加4万4千多平方米,增幅33.31%,两校区教室全部安装空调;教职工校内岗位津贴连续3年大幅度增长,人均月增资近3700元,岗位津贴涨幅大于75%。

  确定办学目的为“用20年左右的时间,把学校建立成为开放式、国际化、多科性、创新型的世界知名法科强校”。

制定并施行学校“十二五”开展规划,聚焦学校长远开展的重大问题和关键环节,集中力量解决改革开展重点难点,并在全国高校中率先探究、形成中长期开展规划评估指南,对学校中长期开展规划的编制程度和施行效果进展有侧重的科学评估。

  遵循“开展强势学科,扩大重点学科,扶植新兴穿插学科,办好特色学科”的方针,进一步优化学科构造布局,增强学科核心竞争力。

新增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1个、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3个,学校组织遴选校级重点学科7个、校级穿插学科16个。

学科建立工作总体形成了法学整体优势凸显,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开展势头迅猛,哲学、历史学、社会学、新闻传播学、理论经济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法与经济学等各具亮点的学科专业体系和格局,根本实现学科开展优势突出、特色鲜明、根底扎实、穿插交融。

  1.丰富教育教学形式,专业改革稳步推进。

新增2个本科专业,专业总数达19个;法学专业获批“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工程;“高级法律职业人才培养体制改革”成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程,被教育部确立为首批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涉外法律人才、西部基层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

法学以外专业改革稳步开展,创办数理金融实验班、成思危现代金融菁英班,开展侦查学(网络犯罪侦查方向)、英语(法律英语)、社会工作等专业特色化改造,强化学校人才培养特色。

  2.探究方式方法创新,教学改革实现打破。

探究学期制改革,开展“第三学期”修读形式,有效延展教学周期,推动国际型人才培养,仅xx年就有6400余名校内外学生参加第三学期学习。

打造同步理论教学形式,与三十多家全国各级法院签署协议,在国内外高校中首创将法院庭审实况同步直播搬进课堂;在国内率先创立检察案件、审讯案件、公益法律援助原始案卷副本档案阅览室,以及实况庭审录像资料库和2个司法案例卷宗电子阅览室,受赠原始案例卷宗副本超过5万套、录像副本2千余盘。

建立、优化和改造实验室,新成立的“网络犯罪侦查实验室”成为国内法学教育中高校与科研院所、司法机关共建的第一个教学平台。

学校与光明日报社共建“光明新闻传播学院”,成为我国中央媒体与高校共建新闻传播学院的首例。

  3.深化通识教育改革,质量工程建立捷报频传。

大力推进通识教育改革,打造“以中西文明通论为核心、13门重点建立课程为主干、200多门自由修读课程为拓展”的课程体系,建立了面向全国的《中华文明讲演录》和《西方文明讲演录》等通识教育教材。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立工程”共三批重点编写教材立项工程中,学校共有33位老师获聘首席专家和课题组主要成员,其中“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立工程重点教材编写专项”14种法学教材中,5位老师获聘第一首席专家。

  1.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完善多层次培养形式

  扩大硕士生招生复试比例,加大对优秀生源的倾斜力度。

逐步完成学术型与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构造调整,新增工商管理硕士、社会工作硕士和翻译硕士3个专业学位类别。

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被推荐为全国优秀试点单位,公共管理硕士通过全国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组织的教学合格评估,并被评为教学合格A级单位。

  加大博士生复试权重和导师自主权,试行博士生申请审核制并逐渐扩大试点范围。

借助“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平台,博士招生人数达234人,创历史新高;与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试点结合招收应用型法学博士。

  加强博士后流动站建立,设有法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3个博士后流动站,设有3个博士后挂职理论基地,xx年与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结合招收博士后。

  2.加强理论才能培养,加快推进产学研建立

  在全国范围内成功举办“中华法学硕博英才奖”、“全国法学专业研究生企业法务征文奖”评选,进一步提升学校在法学研究生教育中的引领地位。

全面施行“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行动方案”,5年内共1082项硕博研究生创新资助工程获得立项,资助金额达546.6万元;重点开展了博士研究消费学研结合培养工作,与近30个合作单位建立了产学研结合培养基地;博士学位论文有2篇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3篇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5篇获得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还有1篇获得台湾“思源人文社会科学博士论文奖”法学学科首奖。

  1.全面推动重点打破,团队建立快速开展。

除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成为首批获得教育部认定的14个协同创新中心之一外,学校牵头组建和参与的“全球治理与国际法治协同创新中心”等5个中心也正在积极培育。

效劳国家战略,启动智库建立,首批遴选出10个智库创新团队,另有5个智库创新团队获得培育。

“证据科学研究与应用创新团队”成为全国文科高校惟一入选教育部“和创新团队开展方案”的学术团队。

设立青年老师学术创新团队支持方案,先后遴选出20个青年老师学术创新团队。

XX法庭科学技术鉴定研究所成为全国10个国家级司法鉴定机构之一。

新增1个教育部重点研究机构——国家人权教育与培训基地(人权研究院),使得我校重点研究基地增加到5个。

非在编科研机构从xx年的80个增至目前的153个,增长91.3%。

  2.学术创新纵深开展,成果量质双双提升。

出版学术著作1172部;发表论文6603篇,其中CSSCI论文1625篇、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55项。

学术著作、论文数量分别比前5年增长7%和36%。

获得各类科研立项1552项,比前5年增加1000项,增长181%。

科研经费总计34168.86万元,比前5年增加21386.40万元,增长167%,其中教育部根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4469万元。

  3.科学研究彰显特色,优秀成果效劳社会。

向国家立法机关报送立法建议48份,另有7份研究成果入选国家社科基金《成果要报》,4份政策建议获得党和国家指导批示。

XX科技园入选市级科技园,向社会提供法律咨询等效劳600余次。

同时,学校专家积极参与国家立法机关组织的立法活动,充分展现学校法学学科优势和影响力。

“12.4”师生普法活动及青年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等也持续开展。

  1.加强学生交流,促进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

积极构建国际交流交换资助体系,成立“本科生国际交流基金”,与美国凯斯西储大学合作的本科生交流工程成为首个获国家留学基金委批准的优秀本科生资助工程。

建立本科生参加国际会议资助机制,资助多名本科生参加境外举办的国际学术会议。

目前,学校共与16个国家和地区的30余所院校、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结合培养关系,平均每年派赴国境外进展交流交换学习和理论的本科生300余名。

连续3年超额完成国家建立高程度大学公派研究生工程任务,5年共派出251名研究生,其中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141人(含本科生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1人),结合培养博士研究生109人,本科生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1人。

  2.提升合作层次,推进国际化高端平台建立。

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在德国刑事马普所和瑞士洛桑大学分设“中国法律研究中心”和“中瑞证据科学结合研究中心”,实现学校社会科学“走出去”的历史性跨越。

成功申请参加欧亚太平洋大学联盟、全球法学院联盟、亚太国际教育协会等国际组织,发起设立国际证据科学协会,比较法法研究院发起设立亚洲比较法学会,一批高程度国际学术交流平台初步建成。

  3.拓展合作领域,加强优质合作。

中欧法学院持续稳定开展,成为亚洲乃至世界最具影响力的法学院之一。

在成功建立2所孔子学院的根底上,成为国家汉办认可的与巴巴多斯高校合作的中国高校。

5年中,学校的国际合作院校从27个国家和地区的95所大学及机构建开展到39个国家和地区的161所大学及机构;国际合作工程增加70个,增长175%,新增工程主要包括与欧美名校的交换生工程和LLM(法学硕士)奖学金工程等。

全年派出学生增加到每年363人次,增长160%。

  4.推进引智工作,提升教学科研国际化程度。

成功申获多个国家高端外专工程,申获外专经费逐年大幅增长。

引进首位“”专家尤金克拉克教授,“证据科学创新引智基地”获批教育部和国家外国专家局“111方案”立项,成为唯一法学类引智基地。

邀请1千余名外国专家学者来校讲学、交流、开展科研合作。

  1.施行人才强校战略,加强领军人才引进力度。

修订人才引进方法,紧紧围绕创新平台和学科开展需求,面向全球引进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弹性用人方式更加常态化。

5年共引进各类优秀人才29人,其中以弹性用人方式聘用10名具有较高国际知名度的国内外专家,包括冰岛大学古德蒙德教授、终身法院大法官陈兆恺先生、台湾政治大学吴琼恩教授等;引进军事法团队1个。

  2.优化师资队伍构造,着重加强中青年老师培养。

在施行中青年骨干老师海外提升方案的根底上,施行新入校青年老师科研启动资助方案、优秀中青年老师培养支持方案、青年英才方案,构建有利于老师开展的良好环境,新增23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方案”,2人被授予“全国十大出色青年法学家”称号。

累计派出103人次长期出guo进修、访学,1300人次短期出guo(境)交流访问、讲学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3.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构建灵敏多元用人机制。

遵循“按需设岗、公开招聘、竞争择优、合同管理”的原那么,以推行公开招聘制度、施行岗位分类管理为根底,积极构建多元化用人机制。

教学科研岗位尤其是教学科研高级岗位引入聘用合同用人方式;管理及其他专技岗位继续使用人才派遣用人方式。

  1.努力创新活动形式,全面开展思想教育。

坚持精神引领、典型引路,创办思想引领类“CUPL正能量”人物访谈系列活动,获得“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奖”特等奖。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将毕业生主题教育作为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

成功举办36场博闻论坛和20余场大使论坛、部长报告等系列讲座论坛。

成功组织2千余名师生参加首都国庆60周年群众游行和联欢表演,连续5年超额完成无偿献血任务,4名学生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

  2.持续开展队伍建立,效劳学生成长成才。

举办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由专任老师担任本科生班主任,建立与家长的固定联络制度,通过新生家长见面会等方式实现学校与家庭的育人合力。

不断提升心理安康教育队伍专业化程度,推进个性化心理咨询,完善心理普查和危机排查制度,全面加强课程建立,成功化解多起突发事件。

  3.积极落实国家政策,完善资助就业体系。

积极拓宽助学渠道,扩大资助覆盖范围,目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均资助额度到达5642元,5年累计为困难本科生1840人次发放就业补助68.4万元。

建立健全大学生职业开展与就业创业指导效劳体系和工作机制,xx年设立创业基金,累计46个创业训练和理论工程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方案”立项,毕业生全员就业率稳居90%以上,就业质量不断进步。

  4.广泛举办参与赛事,以赛促学提升素质。

成功举办5届“学术十星”论文大赛;连续参加3届“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并获得优异成绩,第六届参赛15项作品全部获奖。

获得“天伦1506杯”全国辩论赛总冠军、第八届“理律杯”全国高校模拟法庭竞赛冠军及央视国际大学群英辩论会国内选拔赛亚军;获得国际刑事法庭审讯竞赛(中文)集体优异一等奖;获得xx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一等奖、二等奖各1个和2个北京市一等奖;获得xx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

  1.优化内部治理构造,开展制度清理与建立工作。

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程开展为抓手,认真总结学校章程施行经历,广泛征求专家、职能部门及各类代表意见建议,根本完成学校章程的修订工作。

全面启动校内规章制度清理、完善和建立工作。

  2.完善校院二级管理,推进学院教授委员会建立。

梳理和总结校院二级管理施行成效,为学校下一步改革做好前期调研。

在法学院试点建立教授委员会,加强对教授委员会与其他学术管理组织职责与权限的研究,着力理顺教授委员会的运行机制,并在总结经历的根底上开展第二轮试点工作,逐步扩大试点范围。

  3.提升行政质量效能,推进工作科学精细开展。

加强全校行政工作的效劳质量和培训力度,全面进步行政工作科学化、标准化和精细化程度,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通过采取预约办理、网上办公、“一站式”效劳等措施,方便师生群众。

加大督办工作力度,建立学校党政工作要点、各类决策性会议决议、重大和专门事项的督办协调机制。

进步公文质量,压缩公文数量,全面取消部门纸质简报。

加强信息公开工作,通过多种方式构建广泛快捷的信息平台。

标准公务接待、国内差旅、“三公”经费使用等工作事项。

健全完善教职工诉求回应机制,信访工作主动化解矛盾纠纷。

成功组织60周年校庆系列庆贺活动,校园气氛隆重热烈,校庆效果影响深远,得到中央指导同志祝贺和关注。

积极统筹协调,全面开展学院路校区综合治理工作,获得初步成效。

积极开展档案数字化工作,提升档案编研程度,全力做好档案管理效劳工作。

  1.增强信息化保障才能,打造高效协同办公环境。

以建立“数字XX”为总体目的,持续增加信息化经费投入,建立3个互联网出口,网络总带宽到达1.5GB;两校区无线网络根本实现全覆盖。

校园一卡通建立根本实现“一卡在手,走遍校园”。

更新行政办公系统,晋级加固邮件系统,建立网络教学平台,完成“标准化考点高校远程电子巡查系统”建立。

  2.加强图书资源建立,进步图书文献信息效劳程度。

年进书量保持8万余册,新增数据库11个。

截至xx年年底,馆藏文献总量达244万册,拥有各类数据库大库31种,中文期刊约2000份,外文及港台期刊130余种。

在学院路校区设立港澳台图书专区,在昌平校区改建外文阅览室;设立“XX文库”阅览室,收藏师生作品5359种、5926册。

在现有条件下改善图书馆效劳形式,强化育人功能。

此外,学校出版社于xx年顺利完成转制工作,正式更名为“中国政XX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3.构建综合防控体系,推进和谐平安校园建立。

打造“六位一体”的“校园110”指挥中心,完成两校区电视监控系统和线路改造,加装消防设施,建立学生公寓无障碍平安通道,安装电磁疏散门,形成完善的平安保障和监控体系。

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食堂等重点部位的技防设施覆盖率达100%。

顺利通过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平安校园”检查验收。

  4.合理配置优化资源,改善教学科研根本条件。

就地扩展办学空间,在学院路校区施行滚动式开发建立,两校区新增总建筑面积7万多平方米。

完善资产管理制度,标准仪器设备采购流程,建立仪器设备报废和校内调剂制度,进步资源使用效率。

固定资产总值增加51996万元,增长85.76%;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增加3243万元,增长32.18%。

  5.加强根底设施改造,提升后勤效劳保障才能。

积极进展节能改造,对两校区锅炉和昌平校区部分供暖管道进展更新更换;完成对学院路校区运动场地、综合科研楼图书馆场地和研究生教室的改造。

为两校区办公楼、教学楼及学生公寓加装热水器,24小时供应开水;在教学、行政及公共活动区域的卫生间安装了厕纸;新增甩干机、洗衣机、微波炉等15类近2千个生活电器和工具。

  6.拓展筹融资渠道平台,开放办学体系充满活力。

成立校董会及30个省级校友分会,积极发挥董事会、校友会作用,承受企业、校友及社会捐助1.83亿元。

构建开放教育校院两级办学形式,开放教育向高层次、宽领域、多形式方向拓展,培训总人数达6万余人次,办学总收入2.6亿元,获得良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7.改善民生进步待遇,职工收入实现连年增长。

建立完善教职工待遇逐年增长机制,在职人员校内岗位津贴连续3年大幅增长,人均月增资近3700元,岗位津贴涨幅逾75%,人才派遣人员收入也显著增加。

连续3年为离退休人员发放一次性生活补贴,xx年起又大幅度进步补贴标准,人均月增资522元,极大程度地改善了离退休同志的生活程度。

  各位代表,5年来,学校各项事业开展成就斐然,办学质量和开展程度进一步提升。

我们深知,学校事业开展上的每一点成绩、每一滴进步,都凝结着全体师生员工的奉献和付出;都镌刻着各级指导、各界朋友及海内外校友的关心和支持。

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向全体师生员工致以亲切问候!

向各级指导、广阔校友、各界朋友表示诚挚感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