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优化设计卷鲁人版必修1 精品.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33167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优化设计卷鲁人版必修1 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优化设计卷鲁人版必修1 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优化设计卷鲁人版必修1 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优化设计卷鲁人版必修1 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优化设计卷鲁人版必修1 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优化设计卷鲁人版必修1 精品.docx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优化设计卷鲁人版必修1 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优化设计卷鲁人版必修1 精品.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优化设计卷鲁人版必修1 精品.docx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优化设计卷鲁人版必修1精品

2020—2020鲁人版必修一第一单元优化设计卷

(时间100分钟,分数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舟楫  编辑  通缉  书籍

  B.嗜好  拂拭  教室  逝去

  C.奥秘  懊恼  翱翔  遨游

  D.舆马  阿谀  愚昧 宇宙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

A.慰藉融洽揠旗息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B.抉择蜂拥挑肥拣瘦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C.痉孪回溯察言观色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D.皈依脉搏平心而论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句是(  )(2分)

A.这样一个无穷级数,难道不是宇宙间第一流感天地、泣鬼神的诗么?

难道只有唱出“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类佳句才能算是诗么?

  B.康德说过:

“对自然美抱有直接的兴趣……永远是心地善良的标志。

”我想,这也是一切真正的科学家都具有崇高道德品质的原因。

  C.读书跟吃东西一样,“在一人吃来是补品,在他人吃来是毒质。

  D.如果读者获得书中的“味”,他便会在谈吐中把这种风味表现出来;如果他的谈吐中有风味,他在写作中也免不了会表现出风味来。

4.下列各句中画线处依次应填入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

作者多年_______的质朴纯美的情和爱,汩汩地从笔端 _______出来,与崇高宽阔的胸怀相_______,充满了纯朴的人情美。

A.积淀   流淌    契合     B.积聚   流淌    吻合

C.积淀   流露    吻合    D.积聚   流露    契合

5.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2分)

 A.当老师看到他这篇语句不通,信笔涂鸦的作文时,气得拍案叫绝、叹为观止。

 B.由于这次展销会上展出的多是一些大家熟悉的新锐作家的新作品,引起了读者的极大兴趣,所以,开幕式刚一结束,热情的人们便似过江之鲫,纷纷涌向各个展台。

 C.他在文学界声望极高,一言九鼎,你能得到他的赞许,这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荣誉。

 D.近年来,世界各地局部地区的战争接连不断,造成大量的难民毁家纾难,流离失所,这一现象已引起际社会的极大关注。

6.为下面语段画线处选填一个连贯、恰当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2分)

书能教你为人宽厚,心地善良,使你生出纯真、热情的气质。

书能教你谦虚谨慎,持重内向,使你生出成熟、稳健的气质,书能教你自强不息,不畏艰难,使你生出刚毅、坚强的气质。

书能使你勤于思考,勇于创新,使你生出深沉、进取的气质。

A.读书是一种“美容”,可以使人由粗俗、鄙陋变得文雅、睿智

B.书能影响人的心灵,而人的心灵和人的气质又是相通的

C.读书能美化人的心灵,弥补外貌的不足,培养人的内秀

D.书能改变人的气质,优雅的气质会使人“因为可爱而美丽”

7.将下面的名句补充完整。

(4分)

  

(1)________________,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跤而望矣,____________。

  

(2)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3)是故无贵无贱,__________,道之所存,___________。

  (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__________,__________,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8.下面的文段有两处用语重复,表达不简洁,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4分)

从研究现状看,尽管有许多著作都谈到科学与美学、科学与艺术、求真与求美的相互关系,甚至也出版了一些可称得上真正属于科学美学的著作,但是,总的说来,迄今为止我们对科学与美学、科学与艺术、求真与求美的相互关系的认识,还是比较肤浅的和零散的,基本上还大致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缺乏全面而系统的研究。

答:

9.在下面的横线处依次填入恰当的语句,要求与上下文语意连贯,并构成对偶的形式。

(2分)

  埋头于书海之中,,与古今中外的作者进行、精神与精神的沟通,真是人生一大乐事。

10.用上“雨天”“读书”“孤灯”三个词,写一段完整的话,要力求写出文采,写出意境。

(不少于60字)(6分)

答:

二、阅读与鉴赏(36分)

(一)阅读文本选段,完成11-13题。

(6分)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鳌,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兴焉:

从那里兴起

B.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成渊:

汇成大海

C.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无以:

没有用来……的办法

D.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一跃:

跳跃一次

1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B.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3.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A.这段文字,作者从学习的方法和态度的角度来“劝学”,阐明学习要逐步积累,坚持不懈和专心致志的道理。

B.人们掌握知识、培养品德的过程,是一个逐步积累、逐步发展、由不知到知、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C.以雕刻朽木与金石作比,说明“朽木不折”与“金石可镂”的关键在于“不舍”还是“舍”。

D.用蚯蚓的“用心一”和螃蟹的“用心躁”对比论证,意在说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用心专一。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12分)

提高国民的科学素质的关键在于加强公众对科学的理解,公众理解科学,包括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对科学活动的理解,对科学与社会关系的理解,其核心是对科学精神的理解。

把科学精神注入民族文化是当代科普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表面上看,科学精神难以像科学知识那样容易普及。

的确,能够把归纳出来的科学精神分成条目背下来,并不等于已经具备了科学精神,而恰恰是违背科学精神的。

科学精神只能通过科学活动来体现。

弘扬科学精神与全面促进公众对科学的理解是统一的。

一般情况下,人们常常把科学与技术联系起来,这使得人们更多地从实用的角度理解科学,认为科学的意义只在于孕育新的技术,从而忽略了科学的文化意义和精神价值。

这是对科学的误解。

同样,我们也把科普理解为具体的科学知识的普及,而较少谈及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

有些人以为,掌握了科学知识就会获得科学的方法,也就具备了科学的精神。

然而,掌握了具体的科学知识并不意味着能够运用科学方法,更不等同于具有了科学精神。

甚至有些科学家也没有科学精神。

科学家可能是本专业的专家,但是对于科学活动的整体,对于科学与社会的关系,未必了解。

因此,全面提高公众的科学素质,也包括提高科学家的科学素质。

这个命题并不矛盾。

许多高级科学技术专家不能识别伪科学,就是科学素质不高的表现。

也有些科学家,比如纳粹的毒气专家,他们的专业能力也许是一流的,但是他们的所作所为却是科学精神所不容的。

科学知识的普及不仅不能等同于科学精神的传播,相反,不恰当的科学普及反而会损害科学精神,使公众加深对科学的误解。

比如传统科普常常把科学神化,盲目认为科学技术所导致的社会后果必然是好的,对科学技术所产生的负面效应避而不谈,或者把它当作偶然的技术上的失误。

科学精神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怀疑精神,科学本身也可以是怀疑的对象。

科学知识之所以值得信赖,并不是因为它是绝对真理,而是因为它是每个人都可以亲自验证的。

对科学本身提出质疑正是科学自身的要求。

只有正视科学所带来的种种负面效应,才能更好地用科学建设人类的未来。

14.对“提高国民的科学素质”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里所说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作为对二者总结的哲学。

B.科学素质的高低取决于科学知识的多少和理解的深浅。

C.这里所说的“国民”就是指“公众”,他们是相对于“科学家”而言的人民大众。

D.“提高国民的科学素质”就是要让公众理解科学,树立科学精神。

15.对“科学精神”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科学精神与科学知识存在着难与易的关系,树立科学精神是科学学习的最高要求。

B.科学精神不能用归纳的方法分成若干条目,它体现在科学知识、方法和活动之中。

C.科学精神不迷信科学本身,因为科学本身也会有失误,并可能带来负面效应。

D.科学精神与社会正义和良知相辅相成,纳粹毒气专家不具备科学精神。

16.下列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把科学和技术联系起来,就是人们所说的科技,它缩小了科学的内涵和意义。

B.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相互沟通,相互依存。

C.科学愈发达,带来的负面效应也就愈多。

D.科学普及不仅不能等同于科学精神的传播,而且还会损害科学精神。

17.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任何人,包括高级科学技术专家都必然不断提高科学素质,树立科学精神。

B.一度时期伪科学流行,要识别伪科学,就要努力学习和掌握真正的科学知识。

C.科学家的专业能力与科学精神可能存在矛盾,今后必须打破学科界限,淡化专业分工。

D.现代科学普及应在传统科学普及的基础上,进一步把弘扬科学精神作为科普工作的核心任务。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18分)

书海茫茫

余秋雨

像真的海一样,我们既赞美它,又害怕它。

远远地看,大海澄碧湛蓝,云蒸霞蔚,但一旦跳入其间,你立即成为芥末,沉浮于汹涌混沌之中。

如何泅得出来?

到图书馆、书店走走,到街头报刊亭看看,每次都感到纸页文字对生命的一种威逼。

几年前还在热心地讨论“读书有没有禁区”的问题,我是主张对文化人不应有禁区的,但现在却出现了一种意想不到的无奈:

必须自设禁区,否则将是时间的泻漏,生命的破碎,将会从一生的孜孜不倦走向一生的无所作为。

为此,一些真正把书读通了的人总是反对“开卷有益”的说法,主张由学者们给社会开出一些大大小小的书目,以防在阅读领域里价值系统的迷乱。

我赞成这种做法,但这种做法带有常规启蒙性质,主要适合正在求学的年轻人。

对于中年人来说,生命已经自立,阅读也就成了自身与阅读对象的一种“能量变换”,选择的重任主要是靠自己来完成了。

因此,自设禁区,其实是成熟的表现。

感觉极好的文章少读,感觉不对的文章不读,这是我的基本原则。

感觉极好,为什么要少读呢?

因为感觉极好是很不容易的事,一旦找到,就要细细体会,反复咀嚼,不容自我干扰,这就像我看电影,突然遇上一部好片,看完后绝对不会紧接着看另外一部,而会一个人走在江边,走在小路,沉湎很久。

我即便知道其他几部片子并不比这一部差,也舍不得一块儿奢侈地吞噬。

交朋友也是这样,天下值得交往的人多得很,岂能都成为往来熟络的密友?

推心置腹的有几个,也就够了。

到处拍肩膀搂脖子,累死累活,结果一个也没有深交,一个也对不起。

阅读和交友差不多,贪心不得。

感觉不对的文章不读,我所说的“感觉不对”,主要是指一些让我们感到某种不舒服的文章,或者做作,或者伪饰,或者炫耀,或者老滑,或者跋扈,或者酸涩,或者嫉妒,那就更要避开。

如果我们误会它们了,我们也没有时间和兴趣去解除误会。

避开了,误会也就不成其为误会。

也许我们会出于某种传统的责任感对这种文章予以批评,但这种责任感往往是以否定多元合理为前提的。

人有多种活法,活着的文明等级也不相同的。

也有极少数文章让我们感到一种无以名状的邪恶和阴毒,才读几句就像吃了一个苍蝇,最好的办法也是赶快推开。

到一个比较正经的年代,应赶快省下精神来做点自己想做的事,哪里还有时间陪着陌生人胡乱折腾?

门外的风,天边的云,一阵去了一阵来,当不得认真,哪怕这些风这些云是白纸黑字组成的,也是一样。

文化是社会的一种定力,文化人不可自己乱了方寸。

18.作者在图书馆、书店和街头报亭每次都感到纸页文字对生命的一种“威逼”,继而又会“无奈”,为什么?

根据文章说明原因。

(4分)

答:

(1)感到“威逼”的原因:

(不超过22字)

(2)感叹“无奈”的原因:

(不超过18字)

19.“人们都说身处现代社会必须学得敏锐和迅捷,我却主张加一份木讷和迟钝”这句话是作者在另一篇文章中说的,表现了作者的读书观点,请结合本文从具体做法和对待读书的态度上加以概括。

(4分)

答:

(1)(不超过15字)

(2)(不超过16字)

20.请分别说明以下三句话在文中的意思。

(6分)

(1)自设禁区,其实是成熟的表现。

(2)门外的风,天边的云,一阵去了一阵来,当不得认真。

(3)文化是社会的一种定力,文化人不可自己乱了方寸。

答:

(1)

(2)

(3)

21.下列对这篇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作者将现代社会信息时代的书海描写得既澄碧湛蓝、云蒸霞蔚,令人神往;又汹涌混沌、巨浪排空,叫人惊心动魄。

B.对“读书有没有禁区”的问题作者是不赞同的,而对“开卷有益”的说法确是完全赞同的,认为他同自设禁区一样,是成熟的标志。

C.作者在阐述“感觉极好的文章少读,感觉不对的文章不读”时,忽略了在阅读领域里尚有“感觉极好”而毒性极大,“感觉不对”却有益于身心的书刊。

观点虽然不无道理,但从整体看情彩飞扬,情胜于理。

D.作者认为对“感觉不对”的文章予以批评,这种责任感往往是以否定多元合理为前提的;对极少数邪恶阴毒的文章,最好的办法也是赶快推开。

这对于以个体活动为特征的阅读,的确是一个好的建议。

E.从全文来看作者对“沉浮于汹涌混沌之中”“泅得出来”是有信心的,并认为今天的好时代为我们提供了读书的良好环境,应当倍加珍惜。

三、表达与交流(4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英国大文豪莎士比亚曾这样说过。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高尔基也说:

“我扑在书籍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

”的确,读书,不仅能开阔自己的视野,也是一种心灵的慰藉,一种享受。

读到一本好书,就像看到一幅名画,听到一首名曲一样,能使你由于感到希望而颤栗,也能使你心灵变得纯净而明亮。

你有这样的经历或感受吗?

  请你以“读书与做人”为话题,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

选材立意要在话题范围之内,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700字。

第一单元检测试题参考答案

1.解析:

A项“缉”读jī,其余读jí;C项“奥”“懊”读ào,“翱”“遨”读áo;D项“宇”读yǔ,其余读yú。

答案:

B

2.解析:

A项“揠旗息鼓”中的“揠”应作“偃”;C项“痉孪”中的“孪”应写作“挛”;D项“万事具备,只欠东风”中的“具”应写作“俱”。

答案:

B

3.解析:

C项中的句号应放在全句之后。

答案:

C

4.解析:

积淀:

积累和沉淀;积聚:

积累。

流露:

意思或感情不自觉地表现出来;流淌:

液体流动。

契合:

符合;吻合:

完全符合。

答案:

A

5.解析:

A项“拍案叫绝、叹为观止”指文章新奇惊人的,不能用来形容的、错误坏的事物。

B项的“过江之鲫”形容赶时髦的人接连不断,有贬义。

D项“毁家纾难”是捐献全部家产,解除国难的意思。

答案:

C

6.解析:

A、C两项所谈的“粗俗、鄙陋”和“外貌的不足”文段中并未涉及。

D项中“优雅的气质”对后文概括不准确。

从话题统一的要求来看,A、C也与后文不一致。

答案:

B

7.解析:

本题考查对本单元课文的记诵和默写,这是学好课文的基础。

答案:

(1)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2)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3)无长无少 师之所存也 (4)师不必贤于弟子 闻道有先后

8.解析:

“科学与美学、科学与艺术、求真与求美的相互关系”在很近的距离内重复出现,应设法避免,基本方法是借助于指代词。

“基本上”与“大致”含义有较大交叉,宜去其一。

答案:

将“迄今为止我们对科学与美学、科学与艺术、求真与求美的相互关系的认识”改为“迄今为止我们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去掉“大致”一词。

9.解析:

对偶是中国古典文学常用的修辞手法,也是富于汉语特色的表现形式。

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对于增加文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很有好处。

答案:

(示例)驰骋于尘世之外灵魂和灵魂的对话

10.解析:

这几个词不仅已限制了时间、行为和环境,而且它们本身也蕴含着十分令人向往的情趣。

在此基础上要充分展开想象,并注意锤炼语言。

答案:

(示例)雨天,是我渴求的读书佳节。

设座窗前,书卷在手。

窗外,清风徐来,细雨飘飞;窗内,孤灯照影,书香四溢。

此时的心情分外宁静而舒畅,虽已是夜深,仍然意兴盎然。

11.解析:

“渊”是指深水,解释为“大海”不准确。

答案:

B

12.解析:

A项“自得”,这里的意思是“自然得到”,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是“得意的样子”。

B项与现代汉语相同。

C项“爪牙”,这里的意思是“爪子和牙齿”,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是“帮凶”。

D项“用心”,这里的意思是“因为心思”,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是“集中精力、居心、存心”。

答案:

B

13.解析:

C项“关键在于‘不舍’还是‘舍’”误,要注意前后的对应关系,正确的表述应为“关键在于‘舍’还是‘不舍’”。

答案:

C

14.解析:

从文中第三段“一般情况下,人们常常把科学与技术联系起来”“许多高级科学技术专家……”等可以看出,文中“科学”仅指自然科学,故A项错误;从首段“公众理解科学”所包括的内容看,“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仅是其中的一个方面,第三段又说“许多高级科学技术专家”“科学素质不高”,可见B项错误;从第三段“全面提高公众的科学素质,也包括提高科学家的科学素质”可以看出“公众”也包括科学家在内,故C项错误。

答案:

D

15.解析:

第二段指出,“科学精神难以像科学知识那样容易普及”仅是“表面上看”而形成的认识,故A项错;第二段所说“的确,能够把归纳出来的科学精神分成条目背下来,并不等于……”这并非否认“用归纳方法”把科学精神“分成若干条目”本身,故B项错;纳粹毒气专家不具备科学精神,表明科学精神本身应包含“社会正义和良知”的内容,如科学应服务于人类的正义和进步事业等,可见D项错误。

答案:

C

16.解析:

第三段否定的错误观点之一就是“掌握了科学知识就会获得科学的方法,也就具备了科学的精神”,可见B项错;第四段固然指出科学技术会产生负面效应,但并无C项表达的“……愈……愈……”关系,故C项错;第四段说的是“不恰当的科学普及反而会损害科学精神”,故D项错。

A项的正确性可根据第三段第一句话确认。

答案:

A

17.解析:

第三段说“许多高级科学技术专家不能识别伪科学”是由于“科学素质”不高,可见识别伪科学关键在于科学精神,故B项错;第三段指出“本专业的专家”没有科学精神,是由于“对于科学活动的整体,对于科学与社会的关系”缺乏了解,甚至受到“纳粹”精神的毒害,绝非“打破学科界限,淡化专业分工”就能解决问题,故C项错;第四段指出,传统科学普及与传播科学精神“不能等同”,只是如第三段中所说的那样,从事的是“具体的科学知识的普及”,因此,现代科普并非是在传统科普基础上“进一步弘扬科学精神”的问题,故D项错。

答案:

A

18.解析:

从文章第一段和第二段结尾部分可以看出,一是社会信息量太大,二是书多,人生短暂。

答案:

(1)现代社会信息量迅猛增长,掌握知识难度增大。

(2)一个人时间和精力有限,而书海无边。

19.解析:

作者的这句话与这篇文章的观点是一致的。

作者在这篇文章中主张要有挑选的读书,要求真、求实。

据此概括即可。

答案:

(1)放出眼光,敏锐选择,迅速掌握。

(2)多一些真诚求知,少一些浮夸卖弄。

20.解析:

阐释这三句话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把语句中使用的辞格还原成通俗的语句即可。

答案:

(1)确立了自己的读书标准的人才是一位成熟的读者。

(2)各种读书的时尚此起彼伏,要坚持自己的读书标准。

(3)文化是一种使社会安定、繁荣和发展的力量。

21.解析:

B项“赞同”和“不赞同”,作者的思想是辩证的;C项作者并未“忽略”。

答案:

BC

22.解析:

这是一则考查学生课外阅读,帮助学生矫正读书态度的题目,很好地契合了素质教育的大背景。

要写好此题首先要准确地把握话题“读书与做人”,它是由两个并列短语构成的关系型话题,所以在立意时要很好地勾连两者,使之不偏离;在确定中心的时候,观点要明确,要具体,善于化大为小,化小为巧,最好不要泛泛而谈;在引用材料的时候,要站在“做人”的角度加以把握,不可恣意延展,最好选择具体又深刻的读书体会。

答案:

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交规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