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班级管理办法的探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30916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7.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班级管理办法的探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小学班级管理办法的探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小学班级管理办法的探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小学班级管理办法的探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小学班级管理办法的探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小学班级管理办法的探究.docx

《中小学班级管理办法的探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班级管理办法的探究.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小学班级管理办法的探究.docx

中小学班级管理办法的探究

班主任学习材料11

中小学班级管理办法的探究(四)

七、学生能力培养的心理学基础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智商大体是一样的,影响学习效果的主要是非智力因素在起作用,诸如学生的学习动机、情感、态度、兴趣、意志等。

中小学生自控力差,正处在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就显得更为重要。

为教学而教学的观点是非常错误的,为抓好教学成绩去对学生“管、卡、压”是不科学的。

综观前面所叙述的班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实施、几种管理方法介绍、学生三个能力的培养等,既突出了以民主、科学为核心,又体现了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

那么多的条条框框和方法,如果要使管理方方面面都来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服务,实际上制订出来的具体规定可能达到数十条、甚至上百条。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一切都是要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从日常行为习惯到学习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习习惯会起重要的迁移作用,这种迁移,是潜移默化的、日久形成的。

也是以德帅智、以德促智的具体体现。

从这一点上说,我们前面所要求做的一切,概括起来,实质上可以说是我们常说的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的内容包括:

热爱祖国、文明礼貌、遵纪守法、学习文化、劳动实践、体育及卫生、衣着仪表等。

它不仅包括德育任务,而且包括各育的常规教育。

它的落实,从某个角度来讲,就是素质教育的落实。

素质教育的要义就是使学生全面发展。

养成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道德习惯、学习习惯等,从而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办事。

而其中学会做人是首要的。

学会做人,是德育的重要内涵。

学会做人是个实实在在、明确具体、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

做人的品德和思想,如待人接物、尊敬师长、友爱同学、勤俭节约、热爱劳动、刻苦学习等等,要求学生躬行践履,学生会较容易接受,他们看得见、摸得着、做得到。

相反,若将这些品行以一种远大高尚的方式去要求,他们便会感到遥不可及。

所以,养成教育要求必须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这就是前边所讲班级制定的制度要尽量涵盖日常学习与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在校内外表现的原因。

教会学生做人,就是我们教育上了不起的成绩了。

    养成教育对学生三个能力的培养,方式要灵活多样、循序渐进,并一定要通过科学的三个系统加以强化督导。

在进行行为训练时,要反复训练,要注意内化,不能只看到学生表面说的和做的,更要注重他们说与做的质量高不高、能力强不强、有没有形成习惯,以防流于形式。

养成教育的规律是:

外化——内化——外化。

前一个外化是指制度形成文字,内化指对学生的教育和学生对制度的理解与认同,后一个外化是学生遵守各项制度的外在行为。

如果只追求一时、一地、一方面达到硬性规定的目标要求而不考虑养成教育的内在规律,势必导致学生在“纪律”约束下遵守规则,却没有形成内在的需要即内化为自觉性。

    所以,养成教育要循序渐进,决不可操之过急。

这是因为:

    心理学认为,当某种刺激相继、反复地作用于大脑,就能在大脑皮层中形成固定的条件反射系统,并称这个系统为动力定型。

动力定型的形成可以节省人的精力,使人根据刺激系统中的一个成分就能对整个刺激系统进行反应。

养成教育就是利用心理动力定型理论,通过对学生各种行为的反复训练,使良好的文明道德行为、生活与学习方式,成为较为稳定的态度和行为倾向。

当同样或类似的情景出现时,学生这一主体就能表现出良好的行为和素养。

了解了这一心理学原理,我们就不难明白,何以魏书生身为盘锦市教育局局长并兼一个班的班主任又教一门语文课,较多的社会活动使他一年内大部分时间在外,而他的班级管理与教学管理却高度自动化,学生学习成绩那么优异了。

其实,说穿了并不神秘,魏书生是自觉地运用了教育学、心理学原理,他是这一方面的大师。

如果我们的广大班主任教师都能够自觉地运用教心学原理的话,也同样会使我们的工作出现奇迹的。

    作为班主任教师,要认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并自觉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尽力避免盲干、蛮干。

有句格言说得好:

“教师应该是一个播种心灵的艺术家,而不是冷酷无情的教书匠”。

八、班主任应具备的能力素质

    为了搞好班级管理,做好学生各方面工作,我以为班主任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能力素质。

(一)三个能力:

 1、亲和力。

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不仅仅是师生关系,而且应该是朋友式的关系。

班主任不能有“官本位意识”,老是居高临下发号施令。

而应放下架子,放平心态,对待学生要态度和蔼,平易近人,尊重学生人格,与学生平等对话。

班主任有了亲和力,才会让学生觉得可亲可敬,对教师产生向心力,从而使班级具有凝聚力。

 2、洞察力。

从学生的面部表情和言谈举止上,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把握学生的心理情绪变化,才能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做好学生思想工作。

这有点像中医把脉诊断病情一样,一捉脉就知道病人的脏腑哪里患病了。

我在一线教学时,有次下课后在二楼走廊碰到一个男生,看他留起了长发,走路晃着膀子,两眼四处乱瞧,便笑着问他:

“最近学习怎么样?

”他低头不语。

我指出:

“你最近自暴自弃、思想消极、不求上进是不是?

”他点了点头。

我劝他要努力、振作起来。

我身边好几个学生见了,惊讶地问我:

“你怎么会知道他的情况呢?

”我笑着说:

“凭经验。

老师教了多年学,一看你什么样子就知道你内心想些什么,表现怎样。

”洞察学生的内心变化,洞察不良心理和现象苗头,也要注意发现好的一面。

班主任具备了这种洞察力,才能对症下药把工作做得更好一些,才能享受到教育的成就感。

“走进你的世界,便是我的快乐”。

 3、整合力。

班主任的这种整合力,不仅指把全班学生团结到一块的能力,还指与各科任课老师搞好团结与协调,使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管理上与班主任保持一致,形成一种教育合力。

这样,才有可能把班级建设成一个团结向上的集体。

否则学生会向班主任一边倒,这不利于学生全面成长。

(二)三种魅力:

 1、人格魅力。

班主任的为人处世、言谈举止,表现出自己的人格如何,是自身人生素养的具体的外在体现,对学生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

中小学生往往一般有“向师”心理,善于模仿老师的样子包括从衣着到言行。

平时不难发现,学生尤其是小学阶段高年级以上的学生包括初中生,写的字体都和班主任老师相仿。

这就说明了为什么我们当教师的要为人师表了。

班主任要注重自身的人格修养,为人处事,言谈举止要给学生树立榜样。

“身教重于言教”。

要教会学生做人,教师就应当先把人做好。

《德育报》上有句话,我认为讲得很好:

“高尚的人格和真挚的情感是学生成长最灿烂的阳光。

”因此,教育必须是用真情培育真情,用人格影响人格。

 2、才能魅力。

班主任包括任课教师都要有自己的一招绝活,关键时刻亮上一把,会引起学生对你的钦佩、赞服,比如一手漂亮的粉笔字,一幅美丽的图画、一曲动听的歌声或琴声,一段优美的舞蹈或者玩个小魔术等。

当你把自己的才华展示给学生时,赢得的不仅仅是掌声,这更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甚至会有学生向你要求:

“老师,您教教我吧!

”这同时也就给了你教育学生努力学习文化基础知识的一个有利时机。

才华的展示不能滥用,否则就成了夸耀,使你在学生眼里变得轻浮。

才华的展示,应该用来为教育学生服务。

如学生字写不好时,你亮上一把,并加以辅导;课堂教学需要画图时,你可用粉笔在黑板上“潇洒走一回”。

现成的挂图倒是好,但不如现场亮艺对学生更有影响。

文艺联欢时,你可以高歌一曲,与学生情景交融。

才华可用来辅助教学,才华可帮你树立威信。

作为当教师的,应该有一定的艺术细胞。

博学多才,当然最好不过了,人人向往。

不过,这是较难做到的,但至少应掌握一两门特长为好。

    3、语言魅力。

语言是人类之间进行交流的工具。

承担教育和管理学生的班主任,更是少不了与学生的语言交流。

从课堂教学到召开班会,从个别谈话到走访家长,班主任需要说话的地方真是很多,很多。

就我个人看法,班主任应该做到:

课堂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简洁、明畅;召开班会,要一语中的,抓住问题要害,鼓舞士气要声情并茂慷慨激昂;个别谈话与走访家长应言词诚恳,情真意切。

建议大家订阅一份《演讲与口才》,多看看是很有益处的。

工作中的语言要求,大体是这样,但也不要太受拘束。

每个人可以尽情展示你的语言才华,包括语调的抑扬顿挫、语气的轻重缓急等,并时不时地可显示一下机智与幽默,要不然,显得我们教师的语言风格有点单调了。

即使日常生活也是这样,除了讲究文明礼貌外,也要讲究语言的艺术性。

假设有这么一种情况:

学生在办公室帮你倒了一杯开水,你将怎样对待?

一是不吭,自顾做自己的事,二是说“谢谢”或者“Thankyou”,三是说“谢谢你,给我的水。

”大家可以选择一下,看哪种效果比较好。

 据有关调查材料分析及我平时观察发现,现在的中小学生大多都喜欢这样的老师:

    1、态度和蔼,平易近人;2、办事公正,处理问题不偏向;3、严于律已,以身作则;4、上课讲究方法,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5、能和学生一起玩;6、说话幽默风趣;7、有独特的才艺;8、不体罚学生;9、善于和学生沟通;10、知识渊博;11、不向家长告状。

还有的资料甚至列出了数十种。

不过,我的体验主要就是这些。

(三)人生修养“三自”

 1、自警。

就是要时时提醒自己注意本人身份,工作上要遵守职业道德,社会上要讲究社会公德。

不说与身份不符的话,不做与身份不符的事。

为人处事,时常在内心给自己敲警钟。

 2、自律。

不论在校内还是校外,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必须做到。

一言一行,要以身做则。

在校给学生树榜样,在社会上树立良好教师形象。

如果做错了事,要有勇气向学生道歉。

 3、自省。

要像教学生写日记道德长跑一样,每天也要反省自己做了哪些有益的事,做了哪些无用的事,做了哪些不该做的事。

以后应该注意什么。

(四)谈话、家访应该注意的问题

    1、谈话。

这是班主任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个别教育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

谈话是带有一定目的性的,所以跟学生谈话,一定要把握好时机、场合,一般不宜在公开场合当着别人的面谈,而宜私下里单独谈话为好。

谈话内容的表达还要注意方式与措辞,一般不宜单刀直入,开门见山,要从其它内容逐步引导到主题内容上来。

谈话太直接了,学生不容易接受。

这是由心理学上的“心理相容原则”所决定的。

    学生是有自己的人格尊严和面子的,即使自己错了一般也不愿在公开场合接受批评,更何况有时并不一定是其本人的错。

出现不听老师话的现象,或有其它不良行为表现时,总有其形成的内在心理动因,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思想原因。

这就要求我们当老师的面对学生出现问题时,千万切忌急躁,一定要尽最大耐心去妥善解决。

尊重学生、平等对话,这才是教育的“和谐性”的具体体现。

也是符合教心学规律的。

    下面一则案例,供大家探讨:

 有一位性格内向不大爱说话的女生,学习成绩不错,品行表现也较良好。

座位在第四排。

但在一次班里调座位时,她却死活不肯被调到第二排去。

班主任老师见她不愿调座位,也不清楚她的理由,便将她叫到办公室谈话。

当时办公室里还有其他两位老师在办公,其中一位还是这个女生的亲戚。

班主任很生气地批评女生:

“××同学,我看你是优等生,才好心把你位子调到前边的,你就是不知道好歹。

你说,你这究竟是为什么?

你到底想干啥?

”女生的亲戚见状,也跟着批评起她来:

“让你来学校是学习的,不是让你来不听话的。

干脆,我跟你爹说一下,甭上学算了!

”一直低头不吱声的女生,这时突然扬起头来,倔强地说:

“我就不,我就这样!

”班主任见此情景,谈话也进行不下去了,赶紧收场说:

“算,算!

以后你想咋就咋吧,我也不管你了,走吧走吧。

”这个女生转身回教室去了。

    请大家想一想:

这位班主任的谈话成功吗?

如果说不成功,又是什么原因?

假如你是这个女生的班主任,你会怎样处理调座位这件事?

 2、文字沟通。

处理学生问题特别是思想问题,通过日记交流,或者用纸条互递信息,也是比较有效的方法。

    我当班主任时,经常在周末收集浏览学生日记(当然个人隐私除外,学生也不会让看的),并在有的日记后写批语,谈老师的看法,帮学生打开心结。

这种方法使班里的学生思想状况很稳定。

但有两件事情,我是用递纸条的方式处理的。

有位男生,初二时从外校转来,据说是因为捣蛋在那里没人喜欢,老师也管不了。

到我班后,我发现他一连几天精神不振,一副消极的样子。

于是我在一次讲完课布置学生做习题时,写了一张纸条悄悄递给了他,上面写着:

“××同学,请你忘掉过去,重新开始吧。

我相信,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好学生的!

”他看了一遍,顺手塞进了西装上衣的内口袋里,又埋头做起了作业。

此后,他表现进步了许多,并且愿和我接近。

    由于他不断进步,学习成绩也逐渐上升,初三时同学们选举他当了学习委员,他在工作中也表现出了一定的组织能力。

可是一天中午,他却因为值日生扫地后没有把垃圾弄出去与同学大吵一顿,并一脚把垃圾踢散了一地。

我听说后,便去教室当着几个正在自习的学生的面,狠狠批评他违反组织原则(因为他不负责卫生)擅自踢散垃圾,批评他这种行为是错误的。

开始他还顶撞,后见我情绪激动、态度非常严厉,他面孔憋得通红,胸脯一起一伏,再没吭气。

也许是他感觉输了理吧。

过了一段时间,预备钟敲响了,教室里传来歌声。

下午第一节班级要举行某科小测验,我反思自已中午的行为,觉得很不妥。

便又写了一张纸条进了教室,趁同学们唱歌不注意,递给了他:

“××同学,中午的事是我不够冷静。

你的方式也许不对,但你是有责任心的。

老师向你道歉,请你安心考试吧!

”结果在考试结束后,他推门进了办公室,走到我面前,深深地鞠了一个几乎九十度的躬,说:

“老师,中午是我错了,请你别和我计较。

”我本想这事已过去了,没料到他会这样,便笑了:

“怎么会呢?

没事,学习去吧!

    通过这件事,我常思考:

做学生工作方法的重要性的确不可忽视。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相沟通、互相理解、互相信任,是建立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的,这种尊重是尊重心灵、尊重认识、尊重人格。

只有尊重,才会有民主、平等,也只有民主、平等,才会使问题的解决有一个圆满的答案或曰归宿,那就是让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有句格言说得好:

“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

这也是教育科学的一条内在规律,违反教育规律便会不尽如人意,甚至适得其反;遵循教育规律,便会使教育获得成功。

学生作为一个自然人、社会人、发展中的人、不仅有生理上的需求,需要得到各种生活条件以求生存,更有精神上的心理需求,需要得到鼓励、肯定、赞赏或批评以求进步,但这些都要做到适当、适度。

我中午的批评,肯定是方法不当,因为违反了教心学规律。

后来的递纸条方式收到了效果,证明方法适当,是因为遵循了教心学规律。

    3、家访。

班主任的家访,同样是有一定目的性的。

不过,不要在学生出了问题后才去家访,没有问题,照样要家访。

通过家访,班主任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每一个学生,不论是优生还是差生。

学生在家庭的表现是否有不良行为,生活习惯如何,有什么兴趣、爱好及性格特点怎样,只有通过家访,才可能全面了解。

这方面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①全面家访。

班主任在接班后,要对每个学生进行家访。

这样,班主任可尽早了解每个学生,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制订教育管理方案,因人施教,避免失误。

 ②针对式家访。

学生最讨厌老师向家长告状。

因此,这样的家访切忌只报忧而不报喜,而应先报喜后报忧,多报喜少报忧。

要首先肯定学生的优点及长处,然后再措辞委婉地指出不足。

“如果再改进了某个缺点,则进步会更大”。

并主动征求家长对教师的意见或建议。

这样,才可能与家长融洽地谈下去,取得家长对老师的配合。

有哪位家长想听到满耳朵对孩子的责备和不满意呢?

    ③交流式家访。

有些家长不懂教育方法,对待孩子简单粗暴,学生心理常受伤害,感到委屈,情绪不稳定而影响学习和各种活动。

因此,班主任要详细了解学生思想状况,然后与家长座谈沟通,向家长介绍一些基本的心理学常识和教育方法,让其注意改进。

这样,才会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保持一致,形成教育合力,教育效果会更好些。

(五)写教育札记(教育案例)

 班主任的教育札记,是不同于任课教师的教学札记的。

任课教师的教学札记,侧重于课堂教学反思,如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步骤是否合理,知识点是否讲得清楚,学生接受效果如何等等。

班主任的教育札记,应以学生教育个案为主。

也可写教学随笔即片断的感想及体会等。

怎样来写教育札记呢?

就我个人体会而言,应注意以下几点:

 1、写清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

 2、写清事件发生的背景,即当时的人和事物的周围环境。

    3、记录下事件发生的全过程及处理方法。

 4、写清处理结果。

 5、结合教育学、心理学原理,反思自已的教育方式是否适当,是否达到了自已的预期目标。

 班主任对写教育案例,要有足够的思想认识。

写教育案例,是一个反思、研究的过程,是一个积累经验的过程。

只有不断地反思,不断地研究,不断地总结经验,并上升到理论高度去提高认识,才能更好地使自已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才有可能使自已成才,逐步完成或者说实现由学习型、研究型到学者型的转变。

苏霍姆林斯基、我国著名的教育改革家魏书生等,都写有大量的教育案例,且都是实录式的,他们的论文大部分是案例式结构的论文。

这就有力地说明了:

成功来自于实践,成功来自于积累。

    教学教研,就是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写起。

班主任面对一个班级几十名学生,每周上许多课包括处理一些学生问题,总会有值得借鉴和发扬的东西,也总会有一些待提高和改进之处。

把自己亲身做过的一些事记录下来,加以反思,这就是教学研究。

“研究”本身就是一种学习。

这样日积月累,便成经验,才会逐步做成大文章,做出大成就。

写教育札记,不要嫌事情小,不要嫌没文采,不贪大求洋,标准放低点,就是只要求写出自己的亲身实践和真情实感。

我们必须明白,写教育教学札记,总结经验,正是为教学服务,为了提高教育质量的。

 我们这种通过对教育教学的研究、探索,实际上是从学生身上学得了东西,丰富了自己,使我们在教好学生的同时,自己也不断得到进步,真正实现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我们教师要想使自己的工作获得成功,就要把教育教学当成事业去干,而不能仅当作挣钱混碗饭吃的职业;要想成为学者型教师,就得不断学习、不断研究、不断积累。

写教育教学札记,是我们每个教师到达成功彼岸的必经之路和有效途经。

(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